鱼、角的图片
- 格式:ppt
- 大小:136.50 KB
- 文档页数:1
养殖与饲料2021年第04期本地塘角鱼几种常见疾病的诊断与防治陈静贤广西容县水产畜牧技术推广站,广西容县537500摘要本文介绍了本地塘角鱼几种常见疾病(腐皮病、裂头病和腹水病)的病原、流行与症状和防治方法,并建议在疾病预防工作中:①执行干塘清淤消毒;②选用优质鱼苗和饲料;③坚持内服保健;④加强调水和改良底质,重视疾病预防,减少经济损失。
关键词胡子鲶;养殖密度;疾病;诊治收稿日期:2020-11-02陈静贤,女,1976年生,水产工程师。
本地塘角鱼学名胡子鲶,是一种耐低氧、生长速度快、适合高密度养殖的鱼类,是以动物性铒料为主的杂食性品种,其食量大,非常贪吃,如投饲过量会摄食过多而出现肠胃炎甚至胀死现象。
近年来两广地区的养殖规模越来越大,从池塘精养发展到今天出现的许多新养殖模式,如陆基圆形池、跑道式水槽,工厂化循环水、集装箱等,养殖密度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如陆基圆形池每立方产量达到100~150kg 。
高密度必然意味着疾病的高发生率,有些疾病发生时防不胜防,稍有不测就会损失惨重甚至全军覆灭。
1腐皮病1.1病原柱状屈挠杆菌。
1.2流行与症状此病多发生于水质浓浊、无新水交换或交换量少、氨氮严重超标的环境里,而且发病快,死亡率高,一般发现池鱼突然不摄食或者摄食减少,过2~3d 就会出现鱼类死亡,3~5d 是死亡高峰,鱼种到成鱼都会感染,气温高的季节易发病。
病鱼初期表现为体色变浅,出现母指般大小的褪色灶,褪色灶处表皮慢慢变白,当病情加重时褪色灶变成灰白色溃疡,皮肤被腐蚀剥离肌肉导致肌肉暴露无遗,肌肉渐渐腐烂露出骨骼直至鱼类死亡。
鱼鳍被感染也会出现相同症状,皮肤变白、肌肉腐烂露出骨骼。
病鱼通常现无腹水,内脏器官发生病变,肠道无食物,有黄色黏液,肝、脾、肾充血肿大,胆呈浅黄色。
此时的塘水会觉得非常油腻,并且发出阵阵臭味。
此病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生,50g 以下规格的鱼种感染死亡率高,容易全部死亡。
规格大的特别是到养殖后期投饲量大、换水量小、氨氮高,最易感染该病,如不及时治疗也会出现死亡,但是死亡率会低于小规格鱼种。
塘角鱼养殖技术塘角鱼养殖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淡水养殖方式,是我国南方地区广泛开展的养殖业。
下文将从塘角鱼的生态习性、养殖场建设、饲料管理、疾病防治等方面探讨塘角鱼养殖技术。
一、塘角鱼的生态习性塘角鱼是一种淡水鱼类,适宜生长温度为22℃-30℃,pH值为6.5-8.5,水深要求在1.5米以上。
在养殖过程中,应注意水质的控制,保持水体清洁,避免过度密度养殖,以免影响鱼的生长发育。
二、养殖场建设在养殖场建设中,应选择水流量大、水质好的地方。
养殖池的大小要根据养殖计划和养殖规模来确定,一般规模较大的养殖场应采用大型养殖池,以提高养殖效益。
养殖池的底部应铺设防渗膜,防止水土流失和泥沙淤积。
此外,还应设置进水口、排水口、过滤器等设施,以保证水体的循环和净化。
三、饲料管理塘角鱼是杂食性鱼类,可以吃植物和动物性饲料。
在养殖过程中,应根据鱼的生长发育和养殖周期来合理配制饲料,保证鱼的营养需求。
饲料的投喂量要逐渐增加,避免鱼的过度饱食和浪费饲料。
此外,还应注意饲料的质量和卫生,避免使用过期或变质饲料,以免影响鱼的健康。
四、疾病防治在养殖过程中,鱼类常常会出现各种疾病。
对于常见的鱼类疾病,如白点病、细菌性病毒病等,应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预防疾病的方法主要有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卫生、合理投喂饲料、增强鱼的体质等。
治疗疾病的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和生物治疗两种,应根据疾病的类型和症状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塘角鱼养殖技术是一项需要综合考虑水质、饲料、疾病等因素的工作。
只有在科学管理和精心操作下,才能取得良好的养殖效果。
因此,在塘角鱼养殖过程中,应不断学习和实践,积累经验,为提高养殖效益不断探索创新。
40种鱼类名字及图片一、鲫鱼(鲫壳、刀子鱼)鲫鱼是我国最常见的淡水鱼类之一,为鲤科鲫属淡水鱼类的统称,俗称鲫瓜子、土鲫、鲫壳等,全国各地的池塘、溪流、江河、湖库、沼泽等水体中均有分布,杂食性,喜群集而行、择食而居,主要以水生植物、藻类、水生昆虫及幼虫等为食。
二、鲤鱼(鲤拐子、鲤子)鲤鱼是我国最常见的淡水鱼类之一,为鲤科鲤属淡水鱼类的统称,俗称鲤拐子、鲤子、红尾子等,因鳞有十字纹理而得名,全国各地普遍都有分布,杂食性,荤素兼食,饵谱广泛,觅食时常像猪一样拱食泥土中的种子、虫卵等。
三、草鱼(草鲩、白鲩)草鱼是我国“四大家鱼”之一,为鲤科草鱼属淡水鱼类,俗称油鲩、草鲩、白鲩等,因主要以水草为食而得名,全国各地普遍都有分布或养殖,草食性,常栖息于平原地区的江河、湖泊等水体中,喜居于水体中下层和近岸多水草区域。
四、青鱼(乌混、螺蛳青)青鱼是我国“四大家鱼”之一,为鲤科青鱼属淡水鱼类,俗称乌混、黑混、乌青等,因喜食螺蛳亦称螺蛳青、螺蛳混,全国各地普遍都有分布,尤以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最常见,肉食性,常栖息在水的中下层,主要以螺蛳、蚌、蚬、蛤等软体动物为食。
五、鳊鱼(长身鳊、长春鳊)鳊鱼是我国特有的鱼类,俗称长身鳊、油鳊、长春鳊等,狭义上的鳊鱼主要指鲤科鳊属鱼类,而广义上的鳊鱼则还包括三角鲂、团头鲂等鲤科鲂属鱼类,全国各地普遍都有分布,尤以长江中下游及附属湖泊最常见,草食性,主要以藻类及水生植物为食。
六、鲢鱼(白鲢、水鲢)鲢鱼是我国“四大家鱼”之一,为鲤科鲢属淡水鱼类,俗称白鲢、跳鲢、水鲢等,全国各地普遍都有分布,尤以长江中下游和珠江的西江河段最常见,滤食性,常栖息在水体中上层,靠鳃的特殊结构滤食水中的浮游生物。
七、鳙鱼(花鲢、胖头鱼)鲢鱼是我国“四大家鱼”之一,为鲤科鳙属淡水鱼类,俗称花鲢、胖头鱼、黑鲢等,全国各地普遍都有分布,尤以长江中下游和珠江的西江河段最常见,滤食性,常栖息在水体中上层,靠鳃的特殊结构滤食水中的浮游生物。
塘角鱼埃及塘角鱼原产于非洲尼罗河水系,人们如果要大量养殖埃及塘角鱼要怎么养呢?它有什么样的发展前景呢?我们一起探个究竟吧。
埃及塘角鱼养殖前景营养丰富,每100克鱼肉中含水分64.1克、蛋白质14.4克,并含有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特别适合体弱虚损、营养不良之人食用。
除埃及塘角鱼的鱼子有杂味不宜食用以外,全身是宝,埃及塘角鱼是名贵的营养佳品,早在史书中就有记载,可以和鱼翅、野生甲鱼想媲美,它的食疗作用和药用价值是其他鱼类所不具备的,独特的强精壮骨和益寿作用是它独具的亮点。
埃及塘角鱼养殖前景还是有一定市场的哦,1981年引入我国之后,几年来在南方各省推广试养,证明该鱼确实具有生长快,体型大的优良经济性状。
当年鱼苗经过3--4个月的饲养,体重普遍地可达250克以上,最大个体可达750克。
同时,埃及塘角鱼具有适应性高、生命力强、食性杂等优点,可以在普遍池塘中单养,或与家鱼混养。
它的食性与本地塘角鱼、泰国胡子鲶相似,但在生长速度和体型上比后者大得多。
埃及塘角鱼是一个十分适应我国南方农村推广养殖有较大经济价值的淡水养殖新品种。
埃及塘角鱼的基本介绍埃及塘角鱼属于鲶形目,胡子鲶科,胡子鲶属与本地胡子鲶,泰国胡子鲶,泰国胡子鲶为同属异种。
(一)形态特征:它与本地塘角鱼,泰国胡子鲶相似,体延长,尾部侧扁,头腹平,背面圆,头较大,头背扁平,头骨部具许多放射状排列的骨质突起。
吻宽而钝,口端们,上下全面和犁骨具生的板带状小尖。
口有须4对。
体表有粘液,体背面颜色较深,上有许多云状斑纹,间有块状黑点。
腹面白色。
胸鳍圆,具一根粗状硬棘。
(二)生活习性:为栖生活鱼类,但没有明显的钻穴营居习性,常群体栖息于池塘部。
该鱼和本塘角鱼一样具有鳃上呼吸辅助器官。
埃及塘角鱼为热带性鱼类,对低温的耐受能力差于本地塘角鱼。
水温在9℃仍能生存,6.5℃是致死水温。
(三)食性:埃及塘角鱼为杂食性鱼类,主要发动物性饲料为主,也食植物性饲料。
它的食量大,每次食量可达自重的10 ̄15%,鱼、虾、小型水生动物、各种腐败的动物尸体和花生饼等都可作为饲料。
外部形态第二节鱼类的体型1.体轴左右对称,一般有三个体轴(1)头尾轴 (第一轴或主轴)(2)背腹轴(第二轴或矢轴)——与头尾轴垂直(3)左右轴(第三轴或侧轴)——与前两轴相互垂直1.体型一般有四种类型(1)纺锤形(马鲛鱼、金枪鱼等)(2)侧扁形(鲳鱼、圆头鲂等)(3)平扁形(鮟鱇鱼、鳐鱼等)(4)圆筒形(黄鳝、鳗鲡等)第三节头部器官1、头部器官(1)口(2)唇(3)须(可以根据口须的位置、形状、长短、数目作为分类特征)(4)眼(无泪腺、无真正眼睑,部分鲨鱼有瞬膜)(5)鼻孔(鼻孔不与口腔相通,与呼吸无关)(6)鳃孔(鳃裂)(呼吸相关)(7)喷水孔(退化的鳃孔,大多数鱼退化掉)第四节鳍1.鱼鳍分类和功能鱼鳍分类和功能2.鳍式鳍式———在分类学上,表示鱼鳍的组成、结构和鳍条的类别、数目的公式。
是鱼类分类上的鉴定标准之一。
以各鳍拉丁文的第一个字母代表鳍的类别名称:“D”代表背鳍“A”代表臀鳍“V”代表腹鳍“P”代表胸鳍“C”代表尾鳍大写的罗马数字代表棘(棘条)的数目。
阿拉伯数字代表软条(鳍条)的数目,棘或软条的数目范围以“~”表示,棘与软条相连时用“一”表示,分离时用“,”隔开。
举例:鲤鱼的鳍式:D..Ⅲ~Ⅳ一17~22;P.Ⅰ一15~16;VⅡ一8~9;A.Ⅲ一5~6;C.20~22。
表示鲤鱼有一个背鳍,3~4根硬棘和17至22根软条;胸鳍1根硬棘和15至16根软条;腹鳍2根硬棘和8至9根软条;臀鳍3根硬棘和5至6条软条;尾鳍20至22根软条。
第二章皮肤及其衍生物第一节皮肤1.鱼类的皮肤分为两层(1)外层——表皮a. 发生层(表皮细胞的发源地)b. 腺层(除去发生层其余都是腺层,存在大量腺细胞)(2)内层——真皮由上至下a. 外膜层b. 疏松层c. 致密层第二节腺体1.鱼类腺体分类和功能(1)单细胞腺(主要分泌粘液)a.杯状细胞b.棒状细胞c.颗粒细胞d.浆液细胞(2)毒腺(分泌各类毒素)第三节鳞片1.鳞片分类(1)盾鳞盾鳞(placoid scale),为板鳃鱼类特有,由表皮和真皮形成,结构分基板和鳞棘两个部分。
常见淡水鱼高清图片常见淡水鱼高清图片青鱼(青鲩、黑鲩)草鱼(鲩鱼、白鲩)鲢鱼(白鲢、白胖头鱼)鳙鱼(大头、花鲢)福寿鱼(罗非、非洲鲫)鲫鱼鲮鱼鲤鱼胡子鲶(塘鲺)泥鳅桂花鱼(鳜鱼)乌鳢(黑鱼,生鱼的一种)鳊鱼(武昌鱼)鱤鱼(黄尖)黄鳝(鳝鱼、蛇鱼)银鱼名地方名称鱼青鲩、乌青、青鲲、黑鲩、螺狮青、黑鲲、青棒、乌鲩、青根鱼鱼草鲩、草鲲、白鲩、鲲子鱼、鲩鱼、青草、白鲲、青草鱼、草棒、厚鱼、草根、草包、厚子鱼、草混子、棍子鱼鱼白鲢、扁鱼、水鲢、鲢子、养鱼、白胖头鱼、家鱼、跳鲢、地瓜鱼、鲢子头、白鱼、扁子鱼花鲢、鳙鱼、养鱼、红鲢、麻鲢、胖头鱼、大头鱼、包公鱼、黄鲢、黑鲢鱼喜鱼、头鱼、河鲫鱼、喜头、鲫拐子、月鲫仔、鲫瓜子、鲫壳子、刀子鱼、朝鱼、鲋鱼鱼鲤拐子、朱砂鲤、毛子、朝仔、红鱼、花鱼、拐子、黄河鲤鱼鱼桂鱼、桂花鱼、季花鱼、胖鳜、翘嘴鳜、鳌花鱼鱼感丝、黄尖、横占、竿鱼、横鱼、大口感、横杆子、水老虎、铜头、感棒、虎鱼、介鱼、竹竿鱼、黄鱤鱼长春鳊鳊鱼、长条边、长身鳊、油鳊、草鳊、锅边、莲子鱼、黄尖、川枪团头鳊鲂鱼、团头舫、武昌鱼、草鳊、方鱼三角鳊角鳊、乌鳊、三角边、平胸鳊、三角舫、方鱼鱼面鱼、面条鱼、面丈鱼鱼鲶拐子、年鱼、鲇鱼、河鲶、占鱼、土鲶胡子鲶鲇胡、胡鲶、过山鳅、圹辞告、鲶巴郎、怀子鳢乌鱼、才鱼、黑鱼、生鱼、黑里头、乌里黑、乌棒、墨鱼、丰鱼、孝鱼、蛇头鱼、火头鱼、黑松、黑色棒子我国主要海洋鱼类名称对照学名地方名称小黄鱼梅子、梅鱼、小先(鲜)、小春鱼、黄花鱼、金龙、小黄瓜鱼、厚鳞仔、小王鱼、花鱼宽体舌鳎海秃、粗鳞、细鳞、玉秃鱼、黄鞋底、尤利、龙舌、塔西鱼、狗舌、鳎沙、牛目、鳎目、舌头鱼、鳎板、牛舌头、目鱼、鳎米、龙力、他板水口、大头鱼、大口鱼、大头腥、明太鱼、大头青、乌口鱼海鲫鱼海鲫、海刀子、令吉、九九鱼、海{鱼与}、古眼、即板{鱼喜}扁鲫、沙丁鱼、泽鱼、姑鱼、河尖、沙梭、沙钻、沙鲇、船丁鱼、麦穗、丁头黄姑鱼黄古、黄婆鸡、或鱼、支或、花或、春只、皮{鱼或}、同乐鱼、黄姑子、罗鱼、黄鲞、同鱼、鳘子鱼、鳘鱼太平洋鲱青条鱼、红线、青鱼山肖、扁头鱼、三笑、牛尾鱼、竹甲、担甲、刀甲、沙甲、狗腿鱼、尖角子、便子、牛尾鱼、箭鱼、乖子、驴尾巴、中鱼、摆加、棒柴、辫子鱼成鱼、成仔、尖诛、赤鱼、黄松、成广、油松、青松王吉、黄雀、赤鼻、黄只、箔只、鸡毛、鸡毛鳓、箔鼻仔、檬介、婆迹、刺仔、薄鲫、白赤、黄尖子、黄即子、茫口、刀吉、油扣、麻口、毛口蓝点乌鲛乌交、板鲛、乌鲛鱼、竹鲛、尖头马加、乌脚、鲅鱼、巴鱼、乌交鱼、燕巴鱼、燕鱼、条燕四指乌鲛午仔、午笋、乌有、乌鲅、午鱼、竹简午扁舵鲣铅锤、水鲲、桌鲲、海块、洋包、炸弹、杜仲高眼鲽片口、比目、高眼、地鱼、扁鱼、长脖、大高眼里鲳、婆子、乌鳞鲳、长林、铁板鲳、假鲳花尾胡椒鲷软唇、油麻立、加钱、加池、加吉、唇唇鱼、斑加吉木叶鲽大水、小水、铁仔、八甲鱼、八角、平鱼、古眼、古轮蛇支、海子鱼、蛇头丁、红眼鱼、肉棍子、大丁、二三丁、红眼梭、青梭、支鱼、赤眼鲻乌支、丁鱼、九棍、乌鱼、脂鱼、大乌鲻、斋鱼、河刀鱼、葵龙、乌母、田鱼、青头、青头田、乌鲻、鲛鱼、白眼棱、黄眼、白眼门{虫先}(门鳝)、鳗鱼、黄鳗、青鳗、赤鳗、海毛鱼、即勾、狼牙鳝、青鳝、白鳝、牙。
海南常见海鱼品种黑棘鲷,又称黑鲷,海钓最常见的目标鱼,俗名乌格、黑格、厚唇,海鲋、青鳞加吉、青郎、乌颊、牛屎鱲、乌翅、黑加吉、黑立、海鲫、铜盆鱼等。
是辐鳍鱼纲鲈形目鲷科的其中一种。
本鱼分布于西太平洋区,包括日本、韩国、台湾、中国东海、香港等海域。
本鱼体侧扁,背缘弯曲,腹缘较平。
背鳍单一,硬棘强大,与软条间缺刻不明显。
侧线上方至背鳍硬棘中央部位有鳞片7~8枚,侧线起点有一不规则黑斑。
体侧并有若干黑色纵带。
背鳍硬棘11~12枚,软条11枚;臀鳍硬棘3枚,软条8枚。
侧线鳞片数48~ 56枚。
体长可达50厘米。
本鱼属于热带、温带沿岸杂食性底栖鱼类,为广温、广盐性鱼类,喜栖息在沙泥底质水域,有时会进入河口内湾。
幼鱼期全为雄性,到3~4年生才转变成雌性。
春季到初秋为其产卵期。
性敏感多疑,警戒性强。
黑鲷的一种,黑沙立黑鲷也分黑沙立、白腊与黑牛之说,这一条广东人称黑牛,或称牛屎立大白腊黄花鱼的兄弟大白姑鱼,也叫日本白姑鱼大头叫姑鱼皮氏叫姑鱼俗名:黑鮸、加网白叫姑鱼红牙,石首科,与黄花、叫姑鱼同科钝头叫姑鱼(团头叫姑鱼)俗名:黑加网道氏叫姑鱼(湾叫姑鱼)俗名:春子沙钻沙钻台湾人统计大概有35种之多,在北海常见的有两种,即是多鳞鱚和斑鱚(也叫杂色鱚),背部青色的为多鳞鱚,有花纹的叫斑鱚,还有一种金线鱚,但少见金线鱚多鳞鱚多鳞鱚的背斑鱚,这是我在螺棚钓的褐菖鲉褐菖鲉,海口最常见,被叫做石狗公(也有叫石头公,石九公)鯻鱼,多叫北立弓,町公,“沙牯头”,台湾叫花身鸡鱼,也叫茂公鱼,唱歌婆,硬头浪,花甲,打烂碟,细分鯻鱼又分几种,分别是细鳞鯻,突吻鯻,六带牙鯻,四带牙鯻,最上面这条细鳞鯻就是我们常常钓获的那种细鳞鯻突吻鯻六带牙鯻四带牙鯻把真鲷和二长棘鲷放在一起比较一下是有意义的,因为真鲷幼鱼和小一点的二长棘鲷粗看上去几乎没有区别,只有通过背上有没有那两根长棘才能分辨出来。
我在北海钓到的巴掌大的红腊里面其实经常是两种鱼都有。
埃及塘角鱼养殖技术埃及塘角鱼(Nile tilapia)是一种常见的热带淡水鱼类,其肉质鲜美丰满,营养丰富,是广大消费者喜爱的食品。
埃及塘角鱼的养殖技术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系统性的科学,本文将对埃及塘角鱼的养殖技术进行介绍。
一、水质管理1.保持水体清洁。
定期清理水池底部和降解污染物的微生物群落是保持水体清洁的有效手段。
2.合理用药。
在疾病发生时及时使用药物,避免药物过量使用造成水体污染。
3.防止污染源的入侵。
水体周围的环境和其他污染源会对水质造成影响,在选址时应考虑周围环境是否干净。
4.保持适宜水温。
埃及塘角鱼的理想水温为27-30度,它的适应性很强,但是过高或者过低的水温都会影响鱼的健康。
二、养殖方法1.塘口a.塘口的选择。
塘口宜广不宜深,面积太小、太深的塘口埃及塘角鱼生长速度较慢,而且易生病。
在塘口结构和管理方面,应尽可能选择自然池塘,显著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b.建筑和维修。
对于有些坡度较大的山坡地,要很好地进行梯田修建,以保证平面度。
对于园区的河流塘口等,要勤修补补漏。
a.种苗放养。
将7-15 克的埃及塘角鱼苗放入水中进行养殖,每亩放养数不应超过10 万条,以避免竞争导致的肥大现象。
b.渐进放养。
放养的时间和数量应根据鱼苗的健康情况和塘口的营养状况进行适当调整。
3.饲料管理a.储存。
饲料应放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储存,避免暴晒、露天储存和高温等情况,防止变质。
b.种类。
埃及塘角鱼的食性广泛,对于不同生长阶段获得比例适当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可促进生长。
饲喂时应选择营养全面、质量稳定的饲料。
c.投喂量。
一般建议每日喂3-4次,每次喂1-2%的体重。
4.病害防治a.关注鱼的行为。
将不同耐受性的鱼放在同一塘口,并时刻监控。
b.加强水质管理。
合理管理水质使水质处于良好的状态。
c.注意消毒。
消毒可以对水体进行净化,对埃及塘角鱼的健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以上就是埃及塘角鱼的养殖技术介绍,对于这些技术掌握的越好,就可以更好地保证塘口的生长和饲养质量,同时也能保证养殖效益高。
1.青鱼学名:Mylopharyngodon piceus俗名:黑鲩、螺蛳青用途:食用区别于相近种的典型形态特征:与草鱼相比,青鱼呈青黑色,颜色较深。
(图片来源于网络)2.草鱼学名:Ctenopharyngodon idella俗名:草根、鲩、鯶子、草青用途:食用区别于相近种的典型形态特征:体棕黄色,每一鳞片有黑色边缘,使全身构成网纹状。
(图片来源于网络)淡水鱼类常见养殖物种3.鲢学名: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俗名:鲢子、白鲢用途:食用区别于相近种的典型形态特征:与鳙鱼相比,鲢的头较小,身体颜色是银白色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4.鳙学名:Hypophthalmichthys nobilis俗名:花鲢、胖头用途:食用区别于相近种的典型形态特征:与鲢鱼相比,鳙鱼头较大,身体颜色比较深,而且还有一些斑点。
(图片来源于网络)5.鲤学名:Cyprinus carpio 俗名:鲤拐子用途:食用区别于相近种的典型形态特征:须2对,与鲫鱼相比,鲤鱼体形较大较长,背略隆起,嘴上有须,鳞片大且紧。
(图片来源于网络)6.大头鲤学名:Cyprinus pellegrini 俗名:柏氏鲤用途:食用、药用区别于相近种的典型形态特征:与鲤(Cyprinus carpio )相比,头部较宽大。
(图片来源于网络)7.春鲤学名:Cyprinus longipectoralis 俗名:春鱼用途:食用区别于相近种的典型形态特征:与鲤鱼相比,春鲤头较窄,吻尖较长;体较长且侧扁。
(图片来源于网络)8.尖鳍鲤学名:Cyprinus acutidorsalis 俗名:海鲤用途:食用区别于相近种的典型形态特征:海鲤体侧扁面高,呈菱形,像高背银鲫(故原产地义称海鲫)。
体背部青灰,腹部银白色。
大部分鳍条呈青灰色。
与鲤鱼的体色和体形有较为显著的区别。
(图片来源于网络)9.鲫学名:Carassius auratus俗名:鲫鱼、喜头、鲫瓜子、金鲫,金鱼大部分是鲫。
本地塘角鱼的养殖技术作者:暂无来源:《渔业致富指南》 2019年第4期本地塘角鱼,学名胡子鲶,是我国南方常见的淡水野生鱼类,经济价值较高,是深受人们喜爱的滋补食品。
一、塘角鱼的人工繁殖1.亲鱼的选择及来源选好亲鱼是人工繁殖的重要条件之一,应选择肥壮,凶猛,无伤、成熟的个体作为亲鱼。
亲鱼的来源主要有2个方面:一是养鱼塘中培育选取,二是从捕捉或收购的野生塘角鱼中选取。
2.雌雄鉴别雌鱼:腹部大而松软,卵巢轮角明显,生殖孔突出部分比较短钝,呈半粒大米状,周围红肿,轻挤腹部,有卵粒溢出。
雄鱼:腹部平坦,体形瘦长,生殖孔突出部分较细长,呈长米粒状,末端明显浮离,可以轻易拨动,生殖孔周国不红肿,一搬挤不出精液。
3.人工催产适用于塘角鱼的催产素有鱼脑下垂体及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可单独使用,也可两者配合使用,以0.7%的生理盐水配成注射液注射,单独使用激素,每公斤雌鱼的用量为4000~6000国际单位,单独使用鲤鱼垂体,每公斤雌鱼用量为4~6粒,雄鱼的用量为雌鱼的一半。
如将垂体和激素配合使用,可各取一半。
实践证明,用垂体催产比用激素催产的效果好,垂体和激素配合使用又比单独使用垂体的效果好,另外,使用的剂量还要根据亲鱼的成熟度而有所增减,可以一次注射完毕,也可以分两次注射,两次时间间隔为6~8小时,每次每尾亲鱼注入的液量为0.5~1mL,不宜超过1mL,注射的部位可取背鳍基部以后1cm的侧面肌肉,也可取胸鳍基底。
4.受精方式经人工催产后的塘角鱼可用自然产卵受精和人工采卵授精两种方式进行繁殖。
(1)自然产卵受精仿照野生塘角鱼在自然然环境中繁殖的习性,创造人工环境,让经过打针催产后的塘角鱼自行产卵受精而获得受精卵,做法如下:经两次注射催产剂的亲鱼,可以马上配对,若一次注射的,在打针后则需雌雄分开暂养10小时再配对,每个产卵池放一对,配对时要注意雌雄个体大小搭配得当,产卵池可以用鱼桶、脸盆、水缸等器具充当,也可以建造30cm×30cm的小水泥池,或者用砖块叠放小池铺上塑料薄膜,或者根据场地用泥堆筑成能排水的小土坑,再铺上薄膜,注入新鲜河水、井水,水深20cm,放入几株水葫芦,亲鱼放入后经15~20小时即开始产卵受精,卵受精粘在水葫芦的根须上或散布在水底。
塘角鱼的养殖技术1.本地塘角鱼的生活习性:生存温度7℃~38℃,最适生长温度20℃~33℃,杂食性,以动物性饲料为主,耐低氧、喜阴暗、合群穴居,有较强的逆水上逃习性,野生者体色较黄,两侧有斑点,人工养殖者体色较淡,多呈灰黑色。
2.池塘条件:养殖本地塘角鱼的池塘面积一般在333~1333m2,水深1.2~1.8m,池塘周围要用砖石砌筑牢固,并用水泥砂浆抹面以防渗漏,在池塘对角位置分别设置进排水口,并设置拦鱼栅,进水口最好用水管延伸至离岸1m以外的塘中。
3.池塘设施:养殖本地塘角色的池塘一般应围养有水葫芦或搭建遮荫棚,其面积约有3~5m2即可。
此外,因本地塘角鱼性喜阴暗,故应在塘中放置瓦筒、竹筒或用石棉瓦(距塘底20cm)搭几个鱼洞供塘角鱼栖息和遮荫,但不要把竹枝、松树叉等物(有的人为防盗而设)丢入塘中,以免影响鱼的正常活动。
4.清塘消毒:在苗种下塘前,干塘或留水10cm,然后用75kg/667m2生石灰兑水泼洒,一定要全塘泼洒均匀,连池塘四壁都要泼洒到。
消毒后最好能晒塘几天,然后才回水50~70cm,回水7~10d后经测定pH≤9或经试水证明毒性消失后才能放苗。
5.培育水质:在苗种下塘前如果能先培肥塘水,大量繁殖枝角类、桡足类、轮虫类浮游生物,则苗种下塘后适口活饵充足,开口吃食快,生长迅速,抗病力强,成活率高,可降低成本,方法是在清塘消毒后2~3d施放经过充分发酵、腐熟后的禽畜粪肥300~400kg/667m2,然后蓄水。
通常施肥回水后7d,水中浮游生物生长繁殖达到高峰期,此时为投放苗种的最佳时间,以后只需每隔5d追肥100kg/667m2就可以连续给鱼类提供鲜活饵料,直至鱼长至手指般粗细,期间(约25~30d)可以不投料或只投少量配合饲料。
6.鱼种放养:本地塘角色的放养密度一般为1~3万尾/667m2,放养密度过大首先容易诱发疾病致死,直接影响成活率;其次会导致摄食不均,出现大小差异,影响产量和效益;三是到了养殖中期往往超过了池塘的生产能力,塘角鱼只吃不长,养殖周期大大延长;四是养殖投资过大,风险增加。
鱼池养塘角鱼的方法和技巧养塘角鱼的方法和技巧如下:1. 挑选适合养塘角鱼的水域:选择具有良好水质和充分氧气的水域,避免有毒物质和污染物的存在。
水域的深度也要适中,一般建议在2-4米之间。
2. 准备养殖设施:建立一个合适大小的鱼池或者养殖池塘,确保有足够的空间供塘角鱼自由游动。
养殖池的底部应该是软泥质地或草窝,以提供鱼类足够的食物来源。
3. 选购健康的鱼种:选择来自可靠供应商的健康鱼种。
鱼体应该有光泽且没有病害,鱼鳞应该完整无损。
4. 提供适当的饲料:塘角鱼是杂食性鱼类,可以提供多种饲料,如鱼饵、蚯蚓和昆虫。
另外,可以添加一些饲料颗粒或生饵,以补充饲料需求。
5. 控制饲养密度:根据养殖池的大小和能力,控制饲养的塘角鱼数量。
过高的饲养密度会导致水质恶化和鱼类疾病的传播。
6. 定期清理池塘:定期清理鱼池和池塘的杂物和污染物,保持良好的水质。
鱼池中的水也需要定期更换,以保持水质新鲜。
7. 控制水温和pH值:塘角鱼对水温和pH值有一定要求,通常适宜的水温范围是20-28摄氏度,pH值在6.5-8.0之间。
可以通过加热或降温设备来调节水温,同时使用鱼塘调节剂来维持合适的pH值。
8. 防止鱼类疾病:定期检查鱼类的健康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可以使用防病治疗剂和疫苗来预防和治疗可能的疾病。
9. 增加觅食空间:在鱼池或池塘中设置合适的觅食装置,如石头、木材或水生植物,以提供鱼类额外的觅食空间。
10. 定期检查鱼类的生长情况和养殖效益,并将其记录下来,以便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总的来说,养塘角鱼需要合适的养殖水域、适量的饲料、定期的清理和维护以及适宜的水温和pH值等条件,同时还需要重视鱼类的健康和生长情况,及时采取措施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黄颡鱼-百科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鲇形⽬,鲿科,黄颡鱼属。
⼜名黄腊丁、嘎⽛⼦、黄鳍鱼、黄刺⾻,⼴布于中国东部各太平洋⽔系。
在静⽔或缓流的浅滩⽣活,昼伏夜出。
体长123-143mm,杂⾷,主⾷底栖⽆脊椎动物,⾷物多为⼩鱼、⽔⽣昆⾍等⼩型⽔⽣动物。
4-5⽉产卵,亲鱼有掘坑筑巢和保护后代的习性。
在⽣殖时期,雄鱼有筑巢习性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属鲶形⽬,鲿科,黄颡鱼属。
俗称:玩黄颡鱼(4张)蚱⼽⽛昂公咯鱼嘎鱼咯咯噎黄腊丁,央丝,黄⾻鱼,电猫鱼,鲶鱼胡⼦,昂棘鱼,少数地⽅也有称作好鱼、旺丫。
英⽂名:Yellow catfish。
体长,腹平,体后部稍侧扁。
头⼤且平扁,吻圆钝,⼝⼤,下位,上下颌均具绒⽑状细齿,眼⼩。
须4对,⼤多数种上颌须特别长。
⽆鳞。
背鳍和胸鳍均具发达的硬刺,硬刺尖带有毒性,刺活动时能发声。
胸鳍短⼩。
体青黄⾊,⼤多数种具不规则的褐⾊斑纹;各鳍灰⿊带黄⾊。
黄颡鱼苗黄颡鱼黄颡鱼黄颡鱼编辑本段⽣活习性黄颡鱼多在静黄颡鱼⽔或江河缓流中活动,营底栖⽣活。
⽩天栖息于湖⽔底层,夜间则游到⽔上层觅⾷。
对环境的适应能⼒较强,所以在不良环境条件下也能⽣活。
幼鱼多在江湖的沿岸觅⾷。
黄颡鱼(5张)该鱼属温⽔性鱼类。
⽣存温度0~38℃。
最佳⽣长温度25~28℃,pH值范围6.0~9.0,最适pH值为7.0~8.4。
耐低氧能⼒⼀般。
⽔中溶氧在3mg/L以上时⽣长正常,低于2mg/L时出现浮头,低于1mg/L时会窒息死亡。
黄颡鱼(4张)编辑本段⾷性黄颡鱼⾷性是⾁⾷性为主的杂⾷性鱼类。
觅⾷活动⼀般在夜间进⾏,⾷物包括⼩鱼、虾、各种陆⽣和⽔⽣昆⾍(特别是摇蚊幼⾍)、⼩型软体动物和其它⽔⽣⽆脊椎动物,有时也捕⾷⼩型鱼类。
其⾷性随环境和季节变化⽽有所差异,在春夏季节常吞⾷蚯蚓)和⼩型鱼类等。
黄颡鱼(3张)编辑本段年龄⽣长黄颡鱼⽣长速度较慢,常见个体重200~300g。
塘角鱼养殖技术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养殖方法,主要用于养殖塘角鱼(学名:Pangasius hypophthalmus),也称为巴沙鱼或鳄尾鱼。
以下是塘角鱼养殖技术的一般概述:
池塘准备:选择合适的水源和池塘,并进行清理和修整。
确保池塘的水质良好,充足的水量和适宜的水质参数,如pH值、温度等。
塘角鱼苗的选种和投放:选择健康、活跃的塘角鱼苗,注意苗鱼的品质和来源。
根据塘角鱼的生长特性和饲养要求,适当控制投放密度。
饲料和喂养管理:根据塘角鱼的生长阶段和营养需求,选择适宜的饲料,并按照合理的喂养计划和喂养量进行喂养管理。
注意饲料的质量、种类和投喂方式。
水质管理:定期监测和调节池塘水质,保持适宜的水质条件。
注意氧气供应、水温调控、水体循环等方面的管理,防止水质污染和疾病传播。
疾病防控:定期巡查塘角鱼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疾病问题。
注意合理使用疫苗和药物预防,采取必要的生物安全措施,减少疾病发生和传播风险。
定期清理和维护:定期清理池塘,清除污泥和底部积物,保持池塘的清洁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维护养殖设施,修复损坏部分。
以上是塘角鱼养殖技术的一般步骤和管理要点。
具体的养殖方法还需根据实际情况和养殖规模进行调整和优化,同时要关注当地的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要求。
广西水产科技 31 养殖本地塘角鱼的误区多 陈 函 (广西北流市水产技术推广站537400)本地塘角鱼又名胡子鲶,两广人称之为 土塘虱。
其具有肉质好、味道鲜美、营养丰 富、单位面积产量高、养殖周期短、养殖效 益高、市场潜力巨大等特点,是我国南方淡 水养殖的名优品种之一,它既能进行大水面 养殖,也适合小水体高密度养殖。
近几年 来,本地塘角鱼的养殖户不断增多,养殖手 段和方法五花八门,加上目前还没有一套比 较规范的操作规程可循,所以养殖本地塘角 鱼存在着诸多误区。
本文将在本地塘角鱼养 殖中容易出现的一些误区提出来加以分析, 并给出了相应的避免方法,供广大从事本地 塘角鱼养殖生产者参考。
1乱购苗 目前在玉林市从事本地塘角鱼苗人工繁 殖的人员比较多,繁殖场也比较分散,规模 不一,许多养殖户购买的所谓“正宗塘角 鱼苗”都是一些贩仔从分散的家庭作坊式 鱼苗孵化户中收购所得,这就很难保证塘角 鱼苗的质量。
一些鱼苗孵化户为了增加自己 的鱼苗孵化量,至于亲鱼的体型、体色及健 康状况都不注重,亲鱼也不择优,只要是怀 卵多且达到性成熟就采用;有的鱼苗孵化户 甚至进行近亲繁殖;有的鱼苗孵化户随意加 大催产激素的份量,从而导致出现有一些杂 色、黑色、弯体的劣质苗种。
这些苗种养成 成鱼后的卖相特别差,价钱自然就低得多; 甚至有些鱼种在养殖过程中生长速度缓慢、 体形短小、疾病发生频繁,以上这些劣质苗 种如果数量占了一定的份额就会给养殖户造 成极大的损失。
所以购买本地塘角鱼苗种 时,一定要到原种场或规模较大、信誉度高 的繁殖场选购,不要贪图方便和便宜。
2大小混养 在同一养殖鱼池中进行本地塘角鱼大小 混养,小规格的本地塘角鱼不敢争食或争不 到食而体质逐渐衰弱以至死亡,在饲料不足 时,会发生本地塘角鱼相互残食现象,强吃 弱、大吞小。
因此不同规格本地塘角鱼混养 时,虽大规格的本地塘角鱼生长速度较快, 但整体产量不高,养殖效益不好,应按规格 进行分批、分塘养殖。
塘角鱼养殖技术
塘角鱼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也是比较适合养殖的一种鱼类。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塘角鱼养殖技术。
一、选址
在选择养殖场址时,应注意选择水质清澈、水流稳定、水深适中的池塘或河流。
二、池塘建设
建造塘池时,应选择地势平缓、土壤疏松、排水良好的场地。
池塘的深度一般为1.5-2米左右,水面积以每亩3000-5000平方米为宜。
三、水质管理
塘角鱼对水质要求较高,水质不好容易引发疾病。
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换水,加强饲料管理以及投喂适量的鱼药等。
四、饲料管理
塘角鱼属于杂食性鱼类,可食用细小浮游生物、植物碎屑、藻类、浮游动物等。
在养殖过程中,应投喂适量的人工饲料,饲料的种类和数量要根据塘角鱼的生长状态和季节进行调整。
五、疾病防治
在养殖过程中,塘角鱼容易感染各种疾病。
因此,应根据不同的病
情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如加强清洁管理、使用药物治疗等。
六、收获管理
一般来说,塘角鱼的养殖周期为6-8个月。
当塘角鱼达到适宜的收获体重时,应及时进行收获。
在收获过程中,要注意避免造成塘口的污染和鱼的损伤。
塘角鱼养殖技术需要注意多个方面,如选址、池塘建设、水质管理、饲料管理、疾病防治和收获管理等。
只有全面掌握这些技术,才能保证塘角鱼养殖的顺利进行和高产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