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熏蒸疗法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3
中药熏蒸疗法“中药熏蒸疗法”是指利用药物煮沸后产生的蒸汽来熏蒸肌体,以达到治疗疾病、养生保健的方法。
由于蒸汽对身体的蒸腾作用,可使全身经络涌动,推血运行帝蒸堂,药力经皮肤直达各脏腑,无处不至,可起到滋养津液、滋润肌肤、健脾和胃、壮肾利水的作用。
熏蒸法可用来治疗风寒湿三邪所致病症,以及气虚下陷、气血瘀滞、湿阻脉络等病症,并可用于养生保健,治疗肥胖症等。
中药蒸,从理论上说中药熏蒸,是沐浴节的延续和深化,它综合了水浴、药浴、熏浴、蒸汽浴的特点,形成了一整套理论体系和操作规程。
如果说沐浴仅仅是一种宽松的健身活动帝蒸堂熏蒸,那么中药蒸就有了很强的针对性。
用其水气熏洗身体,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淤、益肾壮腰的功效。
为了扩大中药蒸的治病范围,历代中医们经过不懈的努力探索和临床实践,在中药蒸这一领域,已研制成功多种配方,分别针对五脏六腑的疾病和关节、皮肤、神经等病症进行治疗和预防。
中药蒸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份,在中医广泛应用于临床,在防治疾病方面,一直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中药熏蒸疗法根据熏蒸的部位,可分为全身熏蒸和局部熏蒸。
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原则,针对不同疾病不同分型辨证论治,应配制相应不同的中药,以4~8味为宜。
熏蒸治疗过程中,热与药这一对治疗因子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机体从而产生协同和增效作用。
热是一种物理因子,热疗属物理疗法的范畴。
熏蒸过程的热效应是由源源不断的热药蒸汽以对流和传导的方式直接作用于人体。
而药疗效应或是由熏蒸药物中逸出的中药粒子作用于体表直接产生杀虫、杀菌、消炎、止痒、治痛等作用;或是经透皮吸收进入人体,通过激动组织细胞的受体或参与调节新陈代谢水平等生化过程发挥药疗作用。
中药熏蒸过程中,丰富的热能和对症药物持续作用于人体,便出现一系列生理、药理效应。
其疗效颇佳,目前已在临床广泛使用。
熏蒸疗法主要适应症有:精神科疾病:中风、(偏)头痛、睡眠障碍、抑郁症、焦虑症。
皮肤科疾病:湿疹、荨麻疹、牛皮癣、痤疮等。
熏蒸疗法适应症及药方简介熏蒸疗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使用草药的蒸气来治疗疾病。
这种疗法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积极的疗效。
本文将介绍熏蒸疗法的适应症和常用药方。
适应症熏蒸疗法适用于以下一些常见病症:1. 呼吸系统疾病:如感冒、咳嗽、哮喘等。
熏蒸可以温暖呼吸道、化痰止咳、改善呼吸症状。
2. 皮肤疾病:如湿疹、疮疡等。
熏蒸可以促进皮肤血液循环、抗菌杀毒、缓解瘙痒等症状。
3. 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痛、腹泻等。
熏蒸可以调节消化器官的功能,缓解胃痛和腹部不适。
4. 神经系统疾病:如头痛、失眠等。
熏蒸可以舒缓身心,缓解疼痛、改善睡眠质量。
常用药方以下是几种常用的熏蒸疗法药方:1. 辛夷蒸- 药材:辛夷花5克、薄荷5克- 方法:将药材放入热水中,将热水放置在桌面上,将头部靠近热水并用毛巾盖住,进行蒸气熏蒸。
- 适应症:适用于感冒、鼻塞等呼吸道疾病,可缓解鼻塞、改善呼吸道症状。
2. 苦参熏- 药材:苦参15克、茶树油3滴- 方法:将药材和茶树油放入热水中,将热水放置在桌面上,将脚部靠近热水并用毛巾盖住,进行蒸气熏蒸。
- 适应症:适用于皮肤瘙痒、湿疹等皮肤疾病,具有抗炎、消痒的作用。
3. 香薰熏- 药材:薰衣草精油3滴、橙子精油2滴- 方法:将精油放入蒸汽机中,进行蒸汽熏蒸。
- 适应症:适用于神经紧张、失眠等神经系统疾病,有舒缓神经、改善睡眠的作用。
请在使用熏蒸疗法之前,先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的意见,确保熏蒸疗法的安全性和适应性。
结论熏蒸疗法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对许多疾病具有积极的作用。
适应症主要包括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等。
根据病情和药材,可以选择不同的熏蒸疗法药方。
同时,使用前应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确保安全和适应性。
参考文献:- 张淑华. 中医外治学[M]. 北京:中国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12.- 严霙哲、辛集意. 中医药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中药熏蒸疗法
中药薰蒸疗法是将中药经过加热以后经过皮肤、孔窍、经穴直接离子吸收至膜理、脏腑等,达到祛风、散寒、通络、消炎、解毒、扶正固本的目的。
中药熏蒸疗法主要的适应症为骨性关节炎、类风湿病、风湿寒性关节痛、肌肉损伤、韧带损伤、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肩周炎、骨折术后康复等。
中药熏蒸药物多为祛风湿、活血舒筋、温补肝肾之品,如威灵仙、伸筋草、桃仁等。
其原理是通过药物的热辐射作用,使患部血管扩张,血液循环改善。
药物经熏蒸作用于机体后,发挥有效成分经皮肤吸收,局部可保持较高的药物浓度,能长时间发挥作用,改善血管的通透性和血液循环,从而促进功能的恢复。
其具体方法是:患者取仰卧位于熏蒸床上,将治疗部位裸露对准熏蒸窗,接通电源,预置温度一般为48℃左右,每天1-2次,每次30分钟,15天为一疗程。
中药熏蒸具有以下优点:
1、中药熏蒸疗法治疗关节病优于其他理疗手法。
2、对患者无创伤,病人易接受,适应性强。
3、方法简单,费用低。
中药熏蒸的原理首先,中药熏蒸的原理涉及到中药药材的挥发性成分。
中药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大多具有挥发性,即在一定的温度下能够迅速挥发成气态,并携带着药效成分进入人体。
这些挥发性成分包括芳香油、挥发油、芳香醇、酚类物质等,具有较强的药理作用。
其次,中药熏蒸的原理还涉及到热气蒸腾的作用。
在中药熏蒸的过程中,通过加热中药药材,使其挥发性成分迅速蒸腾,产生药物气雾。
患者在熏蒸室内吸入这些药物气雾,使药物气雾直接作用于呼吸道黏膜和肺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另外,中药熏蒸的原理还包括药物气雾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后的作用机制。
药物气雾中的挥发性成分能够直接作用于呼吸道黏膜和肺部,通过呼吸道黏膜的吸收作用,将药物成分迅速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同时,药物气雾还能够通过呼吸作用,改善人体的气血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增强机体的免疫力,达到调理身体、治疗疾病的目的。
总的来说,中药熏蒸的原理是利用中药药材的挥发性成分,通过热气蒸腾的方式,让患者吸入药物气雾,使药物气雾直接作用于呼吸道黏膜和肺部,通过呼吸道吸收作用,将药物成分迅速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这种疗法具有疗效明显、作用迅速、副作用小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感冒、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鼻窦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中。
需要注意的是,中药熏蒸疗法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等因素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合理选择药材和熏蒸方式,以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同时,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等,应慎重使用中药熏蒸疗法,避免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综上所述,中药熏蒸的原理是基于中药药材的挥发性成分及热气蒸腾的方式,使药物气雾直接作用于呼吸道黏膜和肺部,通过呼吸道吸收作用,将药物成分迅速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在临床实践中,中药熏蒸疗法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为人们的健康带来了福音。
中药熏蒸药疗法中药熏蒸疗法又叫蒸汽疗法、汽浴疗法、中药雾化透皮疗法,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利用药物煎煮后所产生的蒸汽,通过熏蒸机体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中医外治疗法。
(一)治疗/护理目标1. 解除或缓解各种肩周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的临床症状。
2. 通过中药熏蒸药疗法,以达到活血止痛、温经散寒、祛风通络、壮骨舒筋的目的(二)操作重点步骤1. 评估患者病情、当前主要临床表现、既往史,患者体质及实施中药熏药的皮肤情况、对热的敏感和耐受程度、心理状况。
2. 熏药体位。
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体位,暴露熏药部位,注意遮挡和保暖。
3.、施行熏药疗法,应时时注意防止烫伤,热源应当合理,药不应接触皮肤。
(三)成效标准1. 患者/家属对所作的解释和操作表示理解和满意。
2. 取穴准确,正确运用各种手法。
3. 熏药过程安全,无发生意外情况。
4. 起到一定的活血止痛、温经散寒、祛风通络、壮骨舒筋的目的5.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各种肩周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的临床表现。
6. 影响薰药成效的因素。
薰药体位、部位、薰药时间、薰药药物。
(四)注意事项临床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胸闷、气促、心跳加快等不适。
水温以70℃-80℃为宜,严防汗出虚脱或头晕,若有不适立即停止熏蒸。
治疗过程中应嘱患者适当饮水。
(五)常见适应证1.外科疾病:骨关节病、肩周炎、颈椎病、腰肌劳损、软组织扭挫伤、犁状肌综合症、腰椎间盘突出症、强直性脊柱炎、术后关节僵硬等;2.内科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中风后遗症、虚寒性胃肠疾病;3.妇科:月经不调、慢性盆腔炎、附件炎、痛经、更年期综合症;4.皮肤科:神经性皮炎、湿疹、冻疮、皮肤搔痒症等。
中药熏洗法操作流程及要点说明操作流程↓→↓↓↓→熏洗法操作评分标准科室操作者姓名 护理对象:□成人 □老人 □儿童主考老师考核日期。
中药熏蒸疗法中药熏蒸疗法适用于多种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等。
这些疾病通常会导致疼痛和行动不便,而中药熏蒸疗法可以有效地缓解这些症状。
中药熏蒸疗法的优点在于它是一种自然疗法,没有副作用,而且效果持久。
它通过促进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而不是通过药物或其他外部手段。
中药熏蒸疗法还可以改善睡眠质量,缓解压力和焦虑,提高人体的整体健康水平。
在进行中药熏蒸疗法时,患者需要前往专业的中医诊所或医院,由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中药熏蒸疗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疗法,它可以缓解多种疾病的症状,提高人体的整体健康水平。
如果大家正在遭受疼痛或行动不便的困扰,不妨尝试一下中药熏蒸疗法。
中药熏蒸疗法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中医治疗方法,因其独特的疗效和温和的治疗方式而备受推崇。
本文将探讨中药熏蒸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以期更好地理解其价值和潜力。
中药熏蒸疗法通过加热中药材产生蒸汽,再利用这些蒸汽熏蒸患者的身体,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事业的不断发展,中药熏蒸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涉及到内科、外科、妇科、五官科等多个领域。
中药熏蒸疗法的原理可以追溯到传统的中药学和物理学。
在中药学中,不同的药材具有不同的药性和功效,通过科学配比可以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物理学认为,熏蒸过程中产生的蒸汽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放松肌肉、缓解疼痛等。
中药熏蒸疗法还涉及到化学反应,例如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在加热过程中可能产生一些具有治疗作用的化合物。
在临床应用方面,中药熏蒸疗法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
例如,内科领域的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疾病,外科领域的关节炎、肌肉劳损等疾病,妇科领域的痛经、产后恢复等疾病,以及五官科领域的鼻炎、喉炎等疾病。
中药熏蒸疗法还被用于美容养颜、保健等领域,受到越来越多患者的青睐。
中药熏蒸中药外治疗法的分支。
中药熏蒸疗法又称为中药蒸煮疗法、中药汽浴疗等。
药透疗法,热雾疗法等,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被称为"烘雅"。
具有发汗解表、祛风止痒、清热燥湿、养血润肤等作用。
中药熏蒸是以热药蒸汽为治疗因子的化学、物理综合疗法。
这种方法最早用于临床的自先秦就有记载,后世不乏其术。
到清代,中药熏蒸趋于成熟。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中药熏蒸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均亦有相应发展,逐渐泛用于休闲保健、康复疗养和临床治疗疾病的诸多方面。
熏蒸历史折叠中药煎煮治病的文载折叠·《礼记》:头有疮则沐,身有疡则浴。
·《黄帝内经》亦曰: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邪可随汗解。
·《五十二病方》随马王堆汉墓出土,明确提出用中药煎煮的热药蒸汽熏蒸治疗疾病,其中有熏蒸洗浴八方,如用骆阮熏治痔疮;用韭和酒煮沸熏治伤科病症等。
·东汉医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亦记述了用苦参扬熏洗治疗狐惑病蚀于妇人下部的药方与手法。
·晋朝葛洪的《肘后备急方》记述了用煮黄柏、黄岑熏洗治疗创伤与疡痈症;·唐宋时期,熏蒸获得较快发展。
在熏蒸阴部,熏蒸足部的基础上,又提出熏眼,熏发等方法。
医药大家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则记述了用大剂黄芪防风汤熏蒸治疗柳太后中风不语使其苏醒的方药与手法;中药熏蒸疗法用于皇宫深院救治皇太后的中风重症,足可窥中药熏蒸疗法在当时的作用和影响之一斑。
·元明清时期熏蒸疗法得到进一步发展并日趋成熟完善。
清代的《急救广生论》和《理瀹骈文》是中药外治分支科学体系的成熟与完善;尤其是《理瀹骈文》宏论之精辟、之辨证、之颠扑不破更是将中药外治从实践到理论推向一个全新的高度;其中融会贯通了外治宗师吴师机"余学外治十余年、逮亲验数万人,其治愈不胜计"的艰辛实践。
宫廷熏蒸由来已久折叠在唐代宫廷皇妃就用温泉、鲜花浴身。
元代《御药院方》记载了皇帝、皇后的熏蒸药方及治疗关节痛、痔疮、阳痿、阴囊肿痛等多种熏蒸药方。
中药熏蒸疗法的注意事项1.疾病的选择:中药熏蒸疗法适用于许多慢性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尿毒症等。
但是对于一些急性疾病或者病情严重的患者来说,中药熏蒸可能会加重病情。
所以,在选择使用中药熏蒸疗法时,首先要确保患者的病情适宜。
2.中药的选择:中药熏蒸疗法使用的草药必须是经过认证的中药材。
不同的疾病需要使用不同的中药材,所以在使用中药熏蒸疗法时,必须根据疾病的类型和病情选择合适的草药。
3.剂量的控制:中药熏蒸疗法中,中药材的剂量非常重要。
剂量太少可能无法达到治疗效果,剂量太多则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中药中毒的情况。
所以,在进行中药熏蒸疗法时,需要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合适的剂量。
4.疗程的控制:中药熏蒸疗法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发挥作用,但是疗程也不能过长。
过长的疗程可能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对身体造成一定的损伤。
所以,在进行中药熏蒸疗法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合适的疗程。
5.环境的控制:中药熏蒸疗法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主要是为了保证药材的挥发性成分能够顺利进入患者的体内。
所以,在进行中药熏蒸疗法时,要选择一个通风良好的房间,确保患者能够适当呼吸新鲜空气,避免药材的挥发性成分引起过敏或者其他不良反应。
6.副作用的监控:中药熏蒸疗法中,一些草药可能会引起患者身体的不适,如头晕、恶心等。
在进行疗程期间,需要密切监控患者的身体反应,一旦出现不适症状,需要及时停止疗程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7.禁忌症的注意:一些人群不适合进行中药熏蒸疗法,如孕妇、哺乳期妇女、糖尿病患者等。
在进行中药熏蒸疗法前,需要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并严格禁忌症要求,避免发生不良后果。
中药熏蒸疗法作为中医传统疗法的一种,已经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但是,义务人员必须对其注意事项有所了解,确保患者的安全和疗效。
只有正确选择中药、控制剂量和疗程,提高环境条件,密切监控患者反应,严格遵守禁忌症要求,才能保证中药熏蒸疗法的安全有效使用。
中药熏蒸10大功效
1. 杀菌消毒:中药熏蒸可以有效杀灭空气中的细菌、病毒和真菌,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
2. 驱蚊防虫:中药熏蒸可以释放出一些对蚊虫有驱避作用的香气成分,能够有效驱赶蚊虫。
3. 改善空气质量:中药熏蒸时,药材中挥发出的香气成分可以吸附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异味,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4. 缓解呼吸道问题:一些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止咳等功效,熏蒸时可通过吸入药材的香气成分,缓解呼吸道问题,如感冒、咳嗽等。
5. 改善睡眠质量:中药熏蒸可以释放出一些具有镇静、安神的香气成分,有助于放松身心,改善睡眠质量。
6. 提神醒脑:某些中药材的香气成分可以刺激人体的神经系统,提神醒脑,增强注意力和工作效率。
7. 缓解压力焦虑:中药熏蒸可以释放出一些具有镇定、舒缓紧张情绪的香气成分,有助于缓解压力和焦虑。
8. 促进血液循环:一些中药材具有活血化淤、舒筋活络的功效,熏蒸时吸入这些香气成分,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疼痛。
9. 清热解毒:一些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排毒养颜的作用,熏蒸时可以改善皮肤问题,如暗疮、湿疹等。
10. 提高免疫力:一些中药材具有提高免疫力的功效,熏蒸时
可以吸入这些香气成分,帮助提升身体的抵抗力。
中药熏蒸操作规范中药熏蒸操作规范中药熏蒸是一种通过煎汤并乘热熏洗患处的方法,也称为熏洗疗法。
它可以疏通腠理、流畅气血、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祛风除湿、杀虫止痒等,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
适应症中风后出现的症状,如半身不遂、肢体强痉、肢体瘫软、气短乏力、偏身麻木、关节肿胀、疼痛等,都可以通过中药熏蒸来缓解。
操作步骤一、准备物品需要准备毛巾(浴巾)、拖鞋、中药液、熏洗桶、熏洗锅或熏蒸机、水温计等物品,根据熏洗部位选用以上物品。
二、操作方法1、四肢熏洗法1)将一次性药液袋放入熏洗桶内,倒入煎好的药液,加热水至所需容量。
2)患肢架于桶上,盖上有孔木盖,用毛巾围盖患肢及桶,使药液的蒸气熏蒸患部。
3)待药液不烫时揭去毛巾测试药液温度,将患部浸入药液中泡洗。
4)熏洗完毕后,清洁局部皮肤,擦干,观察皮肤情况,并保持局部保暖。
2、局部熏洗法1)将药袋放入熏洗锅内,加水至所需容量,加热。
2)患者躺在熏蒸床上,暴露熏洗部位,用毛巾盖住患部,使药液的蒸气熏蒸患部。
3)熏洗完毕后,清洁局部皮肤,擦干,观察皮肤情况,并保持局部保暖。
4)整理床铺,清洁物品。
3、全身熏洗法1)接通电源,打开开关,调整按键设置温度与时间。
2)将煎好的药液倒入熏蒸机内的药液,至所需容量。
患者坐在熏蒸机内,调整姿势至舒适位,盖好机盖,打开熏洗键按钮,开始熏洗。
3)熏洗完毕后,清洁皮肤,打开机盖,擦干,观察皮肤情况,并保持全身保暖。
三、注意事项1、熏蒸时要注意保温,室内应温暖避风,暴露部分尽可能加盖衣被。
2、熏洗时药液不可过热,以防烫伤皮肤。
3、如果有包扎的病变,熏洗时应揭去敷料,熏洗完毕后,应更换消毒敷料,重新包扎好。
4、孕妇及月经期禁用全身熏洗及坐浴法。
中药熏蒸疗法
熏蒸疗法应用范围相当广泛,涉及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儿科、皮肤科、五官科、骨伤科与肛肠科等数百种疾病。
熏蒸疗法既就是治疗慢性疾病的好方法,又适用于急性病的辅助治疗;既可治病,又可防病,就是治未病的一种重要手段。
中药熏蒸疗法就是传统中医的一种外治方法。
中药熏蒸使药物通过皮肤表层吸收,角质层渗透与真皮层转运进入血液循环而发挥药效。
并能使体内五脏六腑的“毒气”、“邪气”、“寒气”通过汗腺迅速排出体外,能疏通经络、益气养血,调节机体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之目的。
中药熏蒸疗法,就是用中草药煎煮产生的药汽熏蒸肌体,以达到治疗疾病、养生保健的一种中医外治方法。
中药熏蒸疗法,因蒸汽熏蒸的热能与对症使用的药物,具有显著、强大、持久的生理、药理效应。
治疗过程中,热与药这一对治疗因子就是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机体产生协同增效作用的。
热就是一种物理因子,热疗属物理疗法的范畴。
熏蒸过程的热效应就是由源源不断的热药蒸汽以对流与传导的方式直接作用于人体的。
而药疗效应或就是由熏蒸药物中逸出的中药粒子(为分子或离子,下同)作用于体表直接产生杀虫、杀菌、消炎、止痒、治痛等作用,或就是经透皮吸收进入人体,通过激动组织细胞受体的生物化学过程发挥药疗作用。
中药熏蒸过程中,丰富热能与大量药物持续作用于人体,使身体出现以下一系列生理、药理效应。
一、促进气血循环。
中药熏蒸时,周身体表毛细血管网被充分扩张、开放,外周血容迅速增多,导致体内储血与内脏血液重新分布,进而促进全身血液大循环。
这种因热能因子疏通腠理及产生的舒张血管、通达血脉、促进血液大循环的结果,同时也促进了熏蒸时所加中药的渗透与吸收。
如熏蒸时添加舒筋活血类中药:当归、川芍、丹参、益母草等,随着这些活血化瘀药物的吸收并发挥药效,会使因热效应产生的活血化瘀作用更加突出,更加持久。
生命的特征在于机体能从所处的环境中吸取营养进行合成代谢,以实现细胞与组织的生理功能,同时还要进行分解代谢以排除对机体的有害物质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保持机体正常功能及物质与能量的平衡。
上述过程的正常进行必须依赖畅通无阻与时刻不停的体液循环来保证,尤以血液循环为突出。
现代微循环研究清楚地揭示了血液循环状况与人的健康及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中医理论亦明确指出:“气血不畅,百病乃变化而生”。
活血化瘀的治则在祖国传统医学与临床的医疗实践中始终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其对慢性病的治疗,对老年病康复,对养生保健更就是意义深远。
二、促进发汗,祛风、除湿、驱寒、解毒。
中药熏蒸时,低密度、易流动、热量高、传热效果好的熟药蒸汽作用于人体产生的“发汗”效应。
发汗为中医治病基本手法之一,具有解表去邪,祛风除湿,利水消肿,排泄体内有毒有害物质的功能,可有效清洁机体内环境、维护机体健康。
由于发汗可有效调节体内水液输布、运行与排泄,而机体组织的水份又高达65%,所以,发汗手段的灵活、辨证运用,其生理效应与对体液的调节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其意义之一为:可迅速排出体内多余水份及代谢废物,这对肾功能不全或其它原因导致的水肿或尿潴留病人显得尤为重要。
据临床研究得知:肾功能不全时,皮肤的代偿性排泄尿素氮、肌酐与尿酸的功能明显增强,可有效缓解尿毒症状,减轻肾脏的排尿负担。
如发汗过程设计准确、操作得当,可替代或部分替代临床常用的血液透折或腹膜透析,有学者称这种熏蒸发汗排毒的方法为“皮肤透析”,有良好应用前景。
其意义之二为:发汗启动、引导了体内水按由内向外的运行与排泄。
局部熏蒸可造成局部组织的水液加速流动与排泄,全身熏蒸可造成大范围的水液流动与排泄.根据不同的治疗目的,通过准确设定熏蒸强度,控制好熏蒸部位与发汗量,就可造成相应区域或全身不同程度的缺水状态,此时,有针对性地经口服途径给机体补充汤药,根据
体掖流动分配规则,就可带来熏蒸局部药物分布较为集中的“靶向效应”。
这不但就是上述水液丢失急需补充水液的缘故,还因为局部熏蒸导致熏蒸局部的血液灌流量增加,就使得更多的药物流向人们期待的地方。
这种方法作用于全身,操作得当,其药物吸收、扩散的速度介于肌肉注射与静滴之间,这无疑给中药汤液的口服给药快速吸收与发挥作用增添了新意。
当然,发汗更就是人体散热的重要途径,在气温较高或从事激烈活动时,发汗就是保持体温恒定的主要方式。
发汗对于治疗疾病、对于我们机体的健康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这就是不言而喻的。
用现代化的中药熏蒸方法实现“发汗程度”的准确控制,从而使临床医生运用“汗法”这一手段去治疗疾病、康复保健变得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在熏蒸过程中有选择地加入麻黄、桂枝,干姜、花椒等辛温中药,可在较低熏蒸强度条件下,强化发汗解衰过程。
三,调节与改善人体神经、经络系统。
人体皮肤分布着无数神经感受器与由腧穴,这些感受器与膪穴分别通过神经纤维与十二经络组成一个完整的信息网络,时刻保持着皮肤-内脏一大脑间频繁的信息传递与调节过程。
临床上常发现内脏病变时,某一区域皮肤痛觉变得敏感起来,还有可能发生牵涉痛或反射性肌痉挛。
这种联系反映在解剖上的关系就是:外周传入感觉神经在脊髓段与内脏传入神经发生了交织与联系,从而使传导的信号相互影响。
因此,中药熏蒸的热药效应绝不仅仅就是产生皮肤的温热或药疗作用,而就是导致一系列如情绪轻松、肌肉松弛,睡眠改善、身心舒畅等生理、心理变化;反应在内部脏器上,就就是偏胜偏衰的脏器功能趋于协调、平衡;这就就是神经与经络调节的结果。
同时施用养血补气安神中药可促进与强化上述调节过程。
四,缓解与治疗肌肉骨疼痛。
痛觉感受,对人的身心与健康就是一种不良刺激。
痛觉较重时,会对人的情绪、血压、饮食、睡眠乃至学习与工作造成严重干扰。
熏蒸治疗因子作用于感觉神经,可降低其兴奋性,使主观上的痛觉感受减轻。
这可能就是因为感觉神经受到刺激产生的信号作为一种与痛觉信号同时传人脊髓神经再传至大脑中枢时,在传递的通路上对痛觉信号产生干扰,从而减弱其传至大脑中枢时的强度,使痛觉减轻。
再就就是熏蒸热环境加剧了体内神经传递介质或其它相关分子、高于的无序运动,从而在分子或离子水平上阻碍或干扰了痛觉信号的传导过程,起了治痛作用。
还有就就是治疗过程增加局部血液循环与营养供应,加快清除局部代谢废物,炎性渗出物及致痛物质,减轻局部肿胀,缓解或消涂关节、肌肉拘挛等,亦使疼痛得以缓解。
另外,熏蒸中药雷公藤、马钱子、川、草乌等亦能发挥直接治痛或强化上述治痛过程的作用。
五、药物直接通过体表治疗,并引药入体继续发挥治疗作用。
中药熏蒸的药物治疗作用直接与皮肤相关,皮肤不但有保护机体免受外邪侵袭的屏障作用,而且具有分泌、掉泄,呼吸、渗透与吸收的功能,所以亦就是与外界进行交换的器官。
对皮肤体表的痈疽疮疡及各种皮肤病,熏蒸药物的有效成分可直接在接触的肌肤部位产生药效或在向体内转运的透皮吸收过程即发挥其抑菌,消炎、杀虫止痒、消肿止痛等作用。
对这些皮肤外衰或浅表部位的病症,内服药鞭长莫及,药效的发挥与局部血药浓度难以令人满意。
而熏蒸施药却直达病所,起效迅捷,故历来受到医家的重视与患者的欢迎。
中药熏蒸治疗因子“热”与“药”的效应就是广泛的,清.吴师机对此亦有论述。
吴氏曰:虽熏蒸最宜为之就是寒症,即就是热症亦可用之。
其因由:一则得热则行,二则以热引热,使热外出也。
故不但风、寒、湿症可用熏蒸法,即热症亦可用之;因气血得热则行,见冷则凝。
热能使患处或熏蒸者气血流通,经络与畅,从而消肿止痛,还可使毛孔疏松、腠理得开、热毒外泄,这就就是得热则行,以热引热之意。
这些辩证论述与现代微循环研究结果与人体的产热散热机制完全相符。
对于熏蒸之用药,吴氏曰:外泊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医理药性无二。
因此,熏蒸配方选药的余地就是很大的。
在熏蒸条件下,热发药性,引药入体,药助热势,协同发挥治疗作用,因而疗效独特。
中药熏蒸使用后的十大好处
1、中药熏蒸对神经衰弱与失眠的好处。
每天中药熏蒸,可使神经系统得到强制锻炼,调节植物神经功能,改善睡眠质量,防治失眠。
2、中药熏蒸可防治风湿性关节炎。
中药熏蒸能促使血液循环,通络活血,祛寒消炎,排出骨关节风湿,长期熏蒸对风湿性关节炎有很好的理疗效果。
3、中药熏蒸可防治腿脚麻木。
中药熏蒸可激活腿部神经末梢,疏通腿部经络,消除腿脚麻木,并可防治手脚冰凉。
4、中药熏蒸可防治高血压。
中药熏蒸可有效地促进血液循环,调节内分泌系统,清除血管壁上的血脂,排出血管垃圾,增强血管弹性,促使血流通畅,从而使血压平稳。
5、中药熏蒸可防治糖尿病。
坚持中药熏蒸可调节内分泌,使胰岛细胞康复,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
6、中药熏蒸能起到全身美容的作用。
使用美容养颜类中药做中药熏蒸,可排出体内各脏腑毒素,清除皮下黑色素,能改善全身皮肤色素沉着,美白淡斑,润泽肌肤。
7、中药熏蒸的减肥效应。
用减肥中药对人体进行全方位的熏蒸,全身毛孔扩张,促进皮下多余脂肪排出,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
8、中药熏蒸身体局部,能对妇科病、前列腺、痔疮等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9、中药熏蒸对腿脚肿痛、酸软无力具有很好的恢复作用。
10、经常使用中药熏蒸,可保持经络通畅、消除疲劳、预防感冒、强身健体、抗衰防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