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1“自由放任”的美国
- 格式:ppt
- 大小:560.50 KB
- 文档页数:23
美国自由放任政策(教学案+试题试卷)教案部分课题名称:“自由放任”的美国(课本详案)教学目标:了解经济大危机首发于美国的原因,认识它对美国和世界的影响。
重点难点:重点——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1929—1933美国经济大危机。
难点——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根源、影响。
教学方法:观察法;谈话法;测验法。
教学过程及板书要点:新课引入: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自由放任”的政策在相对稳定时期曾对经济发展起过一定作用,但这一政策恶性发展又必然导致经济危机爆发。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不仅使美国遭受重创,还迅速蔓延到资本主义世界,动摇了资本主义的统治。
专题六第1课“自由放任”的美国一.世界经济大危机(2)直接原因:市场供需出现矛盾。
(可结合材料分析)问题1:生产和销售之间确实有尖锐矛盾。
材料一(高考题):一个煤矿工人的儿子问妈妈:“现在天气这么冷,我们为什么不生炉子呢”妈妈回答说:“因为我们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
”“妈妈,爸爸为什么失业呢”“因为煤太多了。
”问题2:生产和销售之间矛盾的具体表现①贫富差距过大:广大劳动人民的日益相对贫困,是导致供需矛盾扩大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到1929年,在美国占人口14%的富人的收入几乎占了全部国民收入的2/3,而全年收入大约在2022美元左右的贫困的家庭占总数的60%,他们的总收入在国民总收入中不足22%,还有21%的家庭年收入不到1000美元。
1920~1929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2%,而工厂的生产率却增长55%。
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的40%。
②信贷消费过度:分期付款(按揭)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矛盾更尖锐。
③股票投机过度:造成了繁荣的假象,使矛盾激化。
二.杯水车薪(胡佛总统的经济调整作用很小)1.自由放任危机爆发(1)美国依靠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膨胀起来的实力,大规模扩大生产。
(2)1928年,美国的生产总量已超过整个欧洲,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巨头。
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一、“自由放任”的美国(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直接原因:生产与销售的矛盾激化。
其他原因:自由放任主义经济政策、贫富差距加大、股票投机据记载,在1922—1929年,生产效率提高53%,但工人工资仅提高5%,表明生产相对过剩,贫富差距大(二)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1.波及范围特别广(整个资本主义世界);2.持续时间特别长;3.破坏性特别大,影响特别深(改变了世界格局,也使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发生极大调整(三)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1.经济上:经济衰退,失业率增加,人民生活恶化、浪费社会资源。
使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陷入混乱2.政治上: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1.阶级和社会矛盾:工农运动高涨、法西斯势力兴风作乱,社会动荡不安(德国、日本);2.国际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争夺市场的矛盾(如关税战、货币战。
为转嫁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提高关税,设置贸易壁垒,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矛盾)和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矛盾(倾销商品、增加捐税等转嫁危机的做法的刺激)3.政策上:促使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由自由放任转向国家干预(以英法美为代表)4.国际上: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殖民地和殖民国家之间矛盾加剧二、罗斯福新政(一)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1.1929—1933世界性经济危机,导致美国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2.胡佛的对内“自由放任”政策和对外提高关税非但没有克服,反而加剧了危机和社会动荡1.人民的改革呼声;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1933年3月):“智囊团”、“试验”、“国会授权”、“炉边谈话”;拓展:胡佛在后期进行了有限的干预(如成立复兴金融公司等),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一定的借鉴罗斯福为了减少改革阻力,加大政府的调节作用,让国会授权紧急状态下的权力,以及改革司法(二)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罗斯福新政着手调整和解决生产和销售这对矛盾,包括复兴,改革,和救济三个方面。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二册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一“自由放任”的美国第一部分:教案内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高一年级的历史学习,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历史的起点,也是关键。
能否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一定的历史思维,决定了学生历史学习的好坏。
由于我市初中历史采取开卷考的形式,导致学生对历史往往存在这样一些印象:历史是“副科”;是死记硬背,与现实联系不大;是无用之学……由于初中的基础不扎实,对于高中历史学习产生了不利影响。
高中历史教材的编写采用了专题的形式,以专题为线索展现历史发展脉络,打破了时空的界限。
这本应建立在学生掌握通史的基础之上。
但初中历史教育的现状,决定了众多学生既对初中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不理想,无法形成学习高中历史课程必要的知识基础;又缺乏必要的学习能力和方法的培养。
采用专题的形式编写教材,这一体例对教学有以下几点不利:⑴知识系统不完整,同一阶段不同历史现象的联系不紧密;⑵专题之间的跳跃性大,新知识的学习缺少旧知识的铺垫;⑶专题性的历史内容理论性强,难度加大;⑷各模块教材之间历史知识的重复。
所以教学时,一定要注意专题内知识的完整性问题,同时还要考虑本专题知识与其他专题的联系。
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深入浅出地把历史知识向学生讲述清楚,并引导他们通过学习活动有所收获,这对历史教师无疑是一个重大挑战。
针对这些挑战,在备课和上课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⑴反复推敲上课怎样开头,怎样结束。
开头要激发兴趣,结束要让人回味。
开头结束都力求短小精干,切忌拖泥带水。
板书演示要清楚明了,重点关键要突出鲜明。
⑵上课要关心每位学生,要使绝大多数都能真懂。
在让学生思考、操作、讨论时,优秀生和后进生应有所区别,体现出“因材施教”。
要使优秀生感到一定困难,要使后进生感到在进步。
⑶要善于提出恰当的问题,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和独立操作的时间。
一堂课要有动有静,有张有弛,有严肃有笑声。
人民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必修Ⅱ教案、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第一课“自由放任”的美国一、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一)背景: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直接原因:生产和消费的矛盾激化①自由放任政策刺激资本家盲目生产,导致无序竞争;②狂热的股票投机,过度的贫富悬殊。
(二)标志:1929年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股价狂跌所导致的市场崩溃(三)扩展:1.引发连锁反应,形成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2.表现:股市崩溃、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失业剧增、生产下降。
(四)特点:★1.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强2.教训:①注意制度内部机制和政策的及时调整;②繁荣与危机相关,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③协调关系克服危机,而不应转嫁危机。
(五)影响:1.对美国的影响:①金融、货币和信用危机;②工农业生产遭到巨大损失而倒退;③对外贸易和资本输出急剧下降;④国民收入减少、贫富悬殊加剧,阶级矛盾尖锐;⑤美国社会出现全面危机。
2.对世界的影响:①加剧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社会危机:A.人民不满,示威、游行、罢工斗争不断;B.法西斯分子趁机兴风作浪,社会动荡。
②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各国间矛盾日益尖锐。
二、胡佛政府的经济措施(一)初期(1932年前)1.特点:继续自由放任政策,让经济进行“自我治疗”。
2.内容:①反对政府干预经济②要求工商界和劳工组织共同稳定工资和物价③削减个人和公司所得税④大幅度提高关税3.影响:经济危机进一步深化(二)后期(1932年)1.内容:①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发放贷款,进行救济;②签署紧急救济与工程建设法,扩大公共工程项目;③实行通货紧缩政策,削减政府开支,反对联邦政府进行救济。
2.影响:①美国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②胡佛总统最终被人民抛弃三、病入膏肓的经济(一)金融危机:股市崩盘,银行倒闭(二)工业危机:工业(重工业)生产持续下降(三)农业危机:农业遭到毁灭性打击,农产品价格暴跌(四)商业危机:对外贸易减少2/3(五)政治危机:1.失业现象严重2.阶级矛盾激化3.美国资本主义制度被推倒崩溃的边缘第二课罗斯福新政一、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打击美国(二)胡佛政府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无法解决危机(三)罗斯福1933年就任美国总统1.罗斯福以“新政”为竞选口号当选2.罗斯福当选后果断放弃自由放任主义政策,实行新政①组织“智囊团”打造新政纲领②做好新政前的试验③国会授权罗斯福进行大规模的干预和调节④罗斯福“炉边谈话”争取人民支持3.新政的直接目的:通过国家干预来结束经济混乱状态,摆脱危机二、施行新政(一)阶段:1.第一阶段:1933年3月—1935年初采取应急措施,结束混乱状态,稳定人心2.第二阶段:1935年—1939年巩固和发展以取得的成就(二)主要内容:★1.整顿银行业,克服经融危机——《紧急银行法》,恢复银行信用;2.加强工业计划指导——《工业复兴法》,防止盲目竞争;3.调整农业政策——《农业调整法》,稳定农产品价格;4.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联邦紧急救济法》,增加就业,刺激消费、稳定社会; 5.保护劳工权利——《全国劳工关系法》《公平劳动标准法》,缓和劳资矛盾;6.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法》,稳定社会,早日摆脱危机。
《“自由放任”的美国》河北省廊坊市文安县第一中学夏琼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第六专题的第一课,也是下堂课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学好这节课是理解这一专题的基础。
课文分三个子目,分别讲述1929~1933年美国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即贫富差距过大、股票投机过度、信贷消费过度膨胀。
接着概括叙述这次危机的特点:即波及范围广泛、持续时间长、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破坏巨大。
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使世界局势变得动荡不安。
然后叙述美国胡佛政府对待危机的自由放任政策,使得局势进一步恶化。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标志、特点和影响。
掌握胡佛反危机政策的特点及效果。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体会经济危机爆发期间各色人等的心态,思考经济危机给人类所带来的危害。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经济危机期间,垄断资产阶级为了维持商品价格,把大量牛奶、咖啡倒入大海,把小麦、玉米当柴烧,等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性。
三、教法学法:1、教学方法由于本课既有较强的理论性,又有较丰富的感性材料,适合采用讲授法、图示法、历史情景设计法和讨论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通过学习能较全面的理解和把握本节课的内容。
(1)以列表的方法,帮助学生归纳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2)尽量援引一些具有历史细节意义的数据表格、漫画、图片、日记以至广告词等资料,让学生描述大萧条的后果以及胡佛应对危机措施的失败。
老师在关键处揭示“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已经不能发挥其经济调节作用”的结论,从而帮助学生完整地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3)利用大萧条的教学材料,联系专题五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讨论世界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初步形成经济常识和承受灾难的教育。
2、教学手段:多媒体3、学法指导指导学生运用观察、思辨以及合作探究法,依据相关情境和材料解决相关问题。
《“自由放任”的美国》教学设计与反思一、课程目标: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繁荣的原因及其与美国政府“自由放任”政策的关系;②认识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必然性和深刻影响;③认识自由市场经济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传统经济学理论的失败2.过程与方法:①利用反映美国经济大危机的图片、图画等生动再现当时情景;②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展开互动式讨论;③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经济危机对美国和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打击||,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对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的繁荣和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影响的学习和分析||,明确科技创新、有利的国内国际环境与正确的经济政策是经济发展和繁荣的重要保证;②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客观地认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其自身矛盾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1、20c20’s美国经济繁荣背后的隐患||。
2、1929~1933年美国经济大危机||。
四、教学难点: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根源、影响||。
五、教学方法:启发式问题教学法多媒体直观教学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六、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928年||,胡佛在竞选美国第31任总统时说:“今天||,我们美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接近于最终战胜贫困||。
”并且为美国人描绘了一幅美好的生活前景||,可是不久他就获得了“饥饿总统”的绰号||,同学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美国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大危机)大危机是怎样爆发的?有何特点?胡佛政府是如何应对危机的?结果怎样?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多媒体展示课题)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一、“自由放任”的美国新课讲授:师:首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教材第一子目(展示标题)(一)世界经济大危机:(板书)1.领域、特点:(板书)师:1929年经济危机首先从什么领域开始?有何特点?生:金融领域股票市场开始特点:①来势特别猛(繁荣的背后潜伏着危机)②波及范围特别广(美国开始资本主义世界连锁反应||,蔓延到殖民地附属国||。
专题六1“自由放任”的美国1.(2015·山东文综·21)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1929~1938年美国和苏联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份额(%)变化趋势的是()【考点】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斯大林模式”【解析】由于受到经济危机的打击,在这一时期,美国经济持下滑趋势,苏联经济迅速发展,持上升趋势,故A项正确;1929至1933年美国经济危机,工业总产值不可能呈现完全上升趋势,故B项错误;苏联在1929至1938年期间通过斯大林体制的建立,大力发展了工业,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应该呈现上升趋势,而不是没有任何变化,故C项错误;由于受到经济危机的打击,在这一时期,美国经济持下滑趋势,苏联经济迅速发展,持上升趋势,故D项错误。
【答案】A2.(2015·江苏单科·18)下边是1920~1940年的美国经济数据图。
对该图解读符合实际的是()预算结余或赤字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百分比,1920~1940A.1921~1930年预算结余,反映经济政策顺应时代要求B.1930~1932年预算赤字,反映政府全面加强经济干预C.1933~1935年预算比重接连增加,表明公共开支增多D.1936~1938年预算比重连续下降,表明经济出现复苏【考点】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解析】1929年大危机的爆发,说明资本主义“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已无法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发展,故A项错误;1933年罗斯福就任总统,实行“新政”,而“1930~1932年”,时任美国总统胡佛固守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反对政府直接干预,故B项错误;1935年预算比重低于1934年,没有“接连增加”,故C项错误;20世纪30年代后半期,美国经济出现明显的复兴迹象,到1939年,美国的工业生产水平创历史新高,与“1936~1938年预算比重连续下降”相符,故D项正确。
【答案】D。
美国奉行自由放任政策专题设计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346 更新时间:2006-3-27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1 “自由放任”的美国●劝学:标准要求执子之手——名师伴你同行目标目标分解知识能力目标查阅资料了解经济危机这一概念。
概括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标志、影响。
理解胡佛反危机政策的特点及效果。
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角色伴演等活动体会经济危机爆发期间各色人等的心态;想象经济危机给人类所带来的危害。
情感态度目标通过经济危机期间,垄断资产阶级为了维持商品价格,把大量牛奶、咖啡倒到大海里;把小麦、玉米当柴烧、把牲畜宰杀埋在地里等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性。
●合作:学习要点提炼我思我在——合作从沟通、探究、发现开始1.世界性经济大危机(1)原因: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
20年代美国经济大发展,经济自由放任主义刺激了资本家盲目的和无限制的生产,导致无序竞争;过度的贫富悬殊、狂热的股票投机也在破坏经济的正常运行。
(2)爆发:1929年10月,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股价狂跌,股票纷纷抛售,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3)表现:各国工业生产水平大幅度下降,世界贸易额锐减;农业遭受灭顶之灾,农民大量破产;各国失业人数急剧增长。
(4)特点:来势特别猛,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
(5)影响:①资本主义腐朽性充分体现,如各国垄断资产阶级为了维持产品价格,纷纷限制生产,销毁商品。
②资本主义各种矛盾激化,如危机期间,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高涨。
③为了尽快摆脱困境,各国进一步加强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激起各地人民的反抗。
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改善本国经济形势,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并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各国间的矛盾和磨擦日趋尖锐。
⑤原有的世界货币体系四分五裂,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陷入混乱。
2.胡佛政府的反危机措施(1)继续奉行自由放任主义,让经济进行“自我治疗”。
他反对政府干预经济,拒绝稳定股市的建议,否决国会的救济方案。
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一“自由放任”的美国探究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的原因,认识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必然性和深刻影响;认识经济危机对美国和资本主义世界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利用地图,探究、理解世界经济大危机爆发的表现及特点;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理解胡佛政府采取的措施及成效;结合有关材料分析、理解世界经济大危机爆发后的经济状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股票市场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认识胡佛自由放任政策与经济危机爆发原因间的矛盾,全方位认识经济危机的影响。
探究指导历史宫殿【基础知识解析】一世界经济大危机1、世界经济大危机的爆发⑴标志:1929年10月24日,纽约证券交易所出现了股票抛售风。
10月29日,纽约证券交易所跌风再起,股票市场崩溃。
⑵发展:股票市场的崩溃迅速冲垮了美国的金融机构,席卷整个经济部门,美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大危机,并在资本主义世界引起连锁反应,形成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2、世界经济大危机的表现⑴各国工业生产水平大幅度下降,世界贸易额剧减。
⑵农业也遭受灭顶之灾,大量农民破产。
⑶各国失业人数剧增,各国的失业率达到30%—50%,总人数达到3000多万。
3、各国采取的对策由于生产严重过剩,各国垄断资产阶级为维持产品价格,纷纷限制生产,销毁产品。
4、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影响⑴破坏社会生产力和浪费社会资源。
1933年危机过后,各国经济进入“持续萧条”阶段。
经济危机不断深化,还蔓延到其殖民地和附属国,成为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世界性经济危机。
⑵激化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切矛盾。
一是激化了阶级矛盾,危机期间,15个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近两万次工人罢工,农民运动不断高涨。
二是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
英法等国向其殖民地和附属国倾销产品、增加捐税以转嫁危机的做法,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
例题1:(1999年高考题)引发20世纪20年代末美国经济危机的原因有()①纽约作为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发生动摇②经济繁荣集中表现在工业生产高涨上③市场上普遍推行分期付款④股票投机活动空前活跃A、①③B、①④C、①②③D、②③④思路与技巧:本题是一道组合式的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