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品德课件-5.1《商品的故事》2∣教科版 (共19张PPT)
- 格式:ppt
- 大小:1.26 MB
- 文档页数:19
《商品的故事》教案教学目的:1.初步了解商业活动起源和发展,初步体会世界经济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2.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
教学准备:1.教师:课件。
2.学生:搜集古代商品交换的故事、货币资料,茶旅行的资料,搜集家乡特产的信息,收集平时不用的学习用品以及玩具准备开展跳蚤市场的活动。
教学过程:一、师生交流,引出话题1.看几张商品的图片。
2.你能用一个词语概括你看到的是什么吗?(商品)3.现代社会食品、服装、玩具、乐器、音响设备、高科技电子产品等等东西在我们生活中都需要用到,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目不暇接,带给我们丰富的选择,多彩的享受,所以老师今天就带大家去畅游一下精彩纷呈的商品世界,看看商品的故事。
(揭题,板书)二、探讨商业的起源1.出示一支笔,同学们手上都有笔,你的笔是从哪里买到的?(文具店、超市、批发市场)以什么方式买的?(购物券,现金,网上购买,代金券,积分换购)2.是啊,我们的同学想得到一种商品有很多选择,可以去超市、百货商店、专业商店等地方,通过购物券、现金、网上购买、代金券、积分换购等方式购买。
(1)我们的古人是怎样获得需要的商品的呢?学生自由回答,出示课件。
(2)为了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人们就会彼此交换物品。
这种“以物易物”的方式就是最早的商业活动。
3.想不想了解一些古人以物易物的情况?让我们大家沿着时光隧道去遥远的古代感受一下古人以“以物易物”的形式交换商品吧!活动:5分钟跳蚤市场。
(收集平时不用的学习用品以及玩具准备开展跳蚤市场的活动。
)4.小组交流:在参加跳蚤市场的活动中,你有什么感想?“以物易物”的方式有什么优越性和不足之处?(不容易找到适合的交换者;交换时有些物品笨重,搬来搬去不方便;有些不易保存的物品如果一时找不到愿意交换的人,时间长了会变质。
)5.了解钱币的产生和发展。
以物易物这种商品交换方式非常不方便,那应该怎么办呢?学生交流搜集到的货币的资料。
6.货币的出现使商业活动逐渐发展起来,从遥远的古代开始,人们就通过简单的商业活动获取自己生活的必需品,请看《清明上河图》。
商品的故事1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商业的起源与发展等常识。
初步体会世界经济的发展给我们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
2.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
2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孩子对待事情有着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具有一定的判断是非能力,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但根据年龄的特点,他们思想上不成熟,考虑问题不够全面,需要老师的指导。
家长和学生对于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的态度是:学得好不好都无关紧要。
因此学生不太重视这门课程,课前不预习、不收集资料;课后不复习巩固。
3重点难点重点:初步了解商业的起源与发展等常识。
初步体会世界经济的发展给我们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
难点: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
4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谈话导入师:同学们,我们生活中吃的、用的、穿的、玩的,都是从哪里买来的?预设1:超市预设2:购物中心师:是的,像这些能在不同购物场所买到的产品,我们都叫商品。
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走进商品的故事,去探寻商业的起源与发展。
设计意图:在轻松的谈话中告诉学生学习的主题。
活动2【活动】以物易物一、活动一:模拟“以物易物”1.师:说到商业的起源,我们不禁就会想,遥远古代的人们是怎样买东西的呢?让我们一起坐上时光机去看一看吧!(出示幻灯片)请看大屏幕,看看远古人类是怎样买东西的?师:谁知道了?生:古代人类最早是互相交换物品的。
师:抓住了关键词!这种交换方式,我们就叫——众生:以物易物。
(师板书:以物易物)师:想象一下,在最初的集市上,人们可以交换到什么物品?生:野果、猎物……师:在没有剩余物品以前,有交换吗?生:没有。
师:为什么?生:因为那时人们靠打猎和采集野果勉强度日,根本没有多余的东西来交换。
师:分析得合情合理。
在遥远的古代,人们靠打猎和采集野果勉强度日,根本没有多余的东西来交换。
后来人们学会饲养牲畜、种植庄稼,才有剩余物品,这样才可能以物易物,去获取一些简单的生活必需品。
设计理念:这是商品交易最初的原型,学生了解一下商业的起源来自于生活的需要。
教科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商品的故事》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初步了解商业活动是由于人们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体会世界经济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的变化;2.从日常生活用品的变化感受人们生活的进步,明白商业发展只有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才能良性循环,真正壮大;3.能认识货币的几种形式,初步了解货币变迁的过程4.联系生活,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设计一份家乡土特产的商品推广计划。
教学重点和难题:学生都是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平时经常随同父母一起逛超市购物,而且他们自己也常有机会独自购物,因此对于商品以及商业活动还是有一定的了解。
本次活动着重让学生了解商业活动的起源,了解货币的产生,了解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则以及商业活动只有在遵循规则、遵纪守法的情况下才能良性发展,并尝试让学生模拟商业活动,创设情景让他们去体会商业活动,增强法制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1.教师:课件活动道具2.学生:搜集关于天然贝币、无中三孔布币、咸丰通宝、硬币、纸币的资料教学过程:一、提问导入初步认知商品的概念1、初尝草莓识物品师:同学们,你们看,老师手上有什么?(几颗颜色鲜艳的草莓),这草莓是老师昨天去果园摘的,十分新鲜,有同学想尝尝吗?(请一位同学尝一颗)接着老师拿出一块标有价格的纸牌放在草莓前。
(草莓一元钱两颗)2、再尝草莓知商品师:同学们,现在的草莓,和刚刚比起来有了小变化,老师把它标上了价格,你们谁还想来尝尝?(学生表示不愿意,要钱,而身上没有)师:那同样是草莓,一个没有标价格,一个标注了,草莓有什么不一样了呢?(学生指出,当草莓有了价格,它就是一件商品了)总结:是的,同学们观察很仔细。
当一件物品,它有价值,需要通过交换才能得到,我们称它为“商品”。
比如:我们一块钱两颗的草莓、写字用的钢笔、吃的食物水果、都可以通过钱来买到,我们称它为“商品”。
〖设计意图:老师标价草莓和没有标价草莓同一物品两种不同状态的展示让学生初步认知商品的概念,商品是有价格的、是要通过交换得到的。
《商品的故事》教案教学目的:1.初步了解商业活动起源和发展,初步体会世界经济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2.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
教学准备:1.教师:课件。
2.学生:搜集古代商品交换的故事、货币资料,茶旅行的资料,搜集家乡特产的信息,收集平时不用的学习用品以及玩具准备开展跳蚤市场的活动。
教学过程:一、师生交流,引出话题1.看几张商品的图片。
2.你能用一个词语概括你看到的是什么吗?(商品)3.现代社会食品、服装、玩具、乐器、音响设备、高科技电子产品等等东西在我们生活中都需要用到,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目不暇接,带给我们丰富的选择,多彩的享受,所以老师今天就带大家去畅游一下精彩纷呈的商品世界,看看商品的故事。
(揭题,板书)二、探讨商业的起源1.出示一支笔,同学们手上都有笔,你的笔是从哪里买到的?(文具店、超市、批发市场)以什么方式买的?(购物券,现金,网上购买,代金券,积分换购)2.是啊,我们的同学想得到一种商品有很多选择,可以去超市、百货商店、专业商店等地方,通过购物券、现金、网上购买、代金券、积分换购等方式购买。
(1)我们的古人是怎样获得需要的商品的呢?学生自由回答,出示课件。
(2)为了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人们就会彼此交换物品。
这种“以物易物”的方式就是最早的商业活动。
3.想不想了解一些古人以物易物的情况?让我们大家沿着时光隧道去遥远的古代感受一下古人以“以物易物”的形式交换商品吧!活动:5分钟跳蚤市场。
(收集平时不用的学习用品以及玩具准备开展跳蚤市场的活动。
)4.小组交流:在参加跳蚤市场的活动中,你有什么感想?“以物易物”的方式有什么优越性和不足之处?(不容易找到适合的交换者;交换时有些物品笨重,搬来搬去不方便;有些不易保存的物品如果一时找不到愿意交换的人,时间长了会变质。
)5.了解钱币的产生和发展。
以物易物这种商品交换方式非常不方便,那应该怎么办呢?学生交流搜集到的货币的资料。
6.货币的出现使商业活动逐渐发展起来,从遥远的古代开始,人们就通过简单的商业活动获取自己生活的必需品,请看《清明上河图》。
商品的故事学情分析:我校处于城乡结合部,学生大都是生活在农村中的孩子,他们对生活条件、环境的变化感受比较深,所以很容易接受本课的内容。
本次活动着重让学生感受现代商业活动的繁荣,与过去的比较,体会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目标:1. 从日常生活用品的变化感受人们生活的进步,为祖国经济的发展感到自豪。
2.让学生通过探究交流,了解商业街的繁荣,寻找家庭用品的变化,体会家乡建设的成就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准备:1.学生自愿组成学习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实地参观、采访,并运用照相等手段搜集资料,准备开展介绍家乡的商业街活动。
2.学生搜集的关于商品的资料及故事。
3.课前调查老年人,了解八十年代中期以前人们的购物情况及票证。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交流,了解商业街的繁荣,记录下自己的感受,体验商业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
教学难点:体会家乡建设的成就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课时安排:1课时活动过程:一、引入话题,唤醒生活同学们,如果你们家里的客人从外地远道而来,要去我们这里最热闹、最繁华、最具代表性的商业街,你准备带他们去哪儿呢?让我们一起来说说吧。
二、引出课题,板书课题三、合作学习,体验生活1.能说会道教师让学生拿出事先搜集的关于商业街的资料向大家介绍。
要求:把商业街的特色介绍清楚,比比谁能吸引更多的游客。
2.自由述说教师让学生上台说说衡阳这几年变化最大的商业场所。
3.活动:我是小导游教师让学生分别扮演游客和导游,自由采访和对话。
4.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评选最佳小导游并进行奖励。
5.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哪些国外的商品来到我们身边,中国的商品也走出国门,我们的购物环境有哪些变化呢?6.师分小组讨论:比较一下,你对改善衡阳的购物环境还有什么好的建议吗?8.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评价。
四、深化感悟,引导生活1.刚才同学们介绍了这么的商业街,你发现他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你觉得哪种购物场所是我们的生活所必不可缺少的?2.教师介绍大型商场深受人们欢迎的原因。
第一课:商品的故事第一课时:从物易物开始活动目标:通过查找资料、讲故事等方法,了解商业的起源和发展常识;通过对比,充分感受现代商业的繁荣和便利。
活动准备:古人在开始有剩余产品后产生交换物品的图片。
课前学生查找有关商品交换的资料等。
活动过程:一、导课:1、你在日常生活中,吃的、穿的、用的是从哪里买的?2、如果没有这些商店,我们怎么办呢?3、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以物品交换进行交易的事例?(以玉米换面、换西瓜;用大豆换豆腐等)这种交换方式就是以物易物。
理解“易”的含义:交换。
其实这种交易方式早在古代就出现了。
二、探讨商业的起源。
1、出示古人交换物品的图片:古时候的人是怎样买东西的?我们去看看。
2、学生根据观察说一说古人是怎样买东西的。
小结:在古代,人们在满足自己需要后,开始用自己剩余的产品,去换自己需要而没有的物品。
三、了解钱币的产生和发展1、理解以物易物的优点和缺点。
师:因为以物易物存在的缺点,后来人们用钱币购买东西,物品的交换就更方便了2、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介绍古代货币:天然贝币、无中三孔布币、先锋通宝。
教师小结:货币的出现使商业逐渐发展起来。
3、了解钱币的发展。
(贝壳、兽皮、象牙——青铜、金、银——硬币、纸币)4、为什么古代的钱币会被现代的纸币取代?四、商品的旅行1、猜一猜做为世界四大饮料之一、鼎鼎有名的、最早产于中国的茶是怎样传到世界各地的?在传往世界各地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2、出示“茶的自述”并简介丝绸之路,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3、今天,我们想让世界各地的人们品尝到我们邹平的水杏、长山的山药,有什么方法?又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呢?4、小组讨论,自己设计商品推广计划。
5、小组汇报并讨论计划的可行性。
五、课堂总结第二课时热闹的商业街活动目标:让学生通过探究、交流了解商业街的繁荣,寻找家庭用品的变化,体会家乡建设的成就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活动准备:1、学生搜集资料,准备介绍家乡商业街或集市商业活动情况。
《商品的故事》教案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商业活动是由于人们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体会世界经济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2.从日常生活用品的变化感受人们生活的进步,为祖国经济的发展感到自豪。
3.让学生探究、交流,了解商业街的繁荣,寻找家庭用品的变化,体会家乡建设的成就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会世界经济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感受生活。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1.教师:课件《商品交换的起源》、《货币常识》、《纸币的自述》《人民币》《各种古、现代货币》。
2.学生:搜集古代商品交换的故事及各种古、现代的钱币;收集平时不用的学习用品以及玩具准备开展跳蚤市场的活动;打听或看电视、广播中的广告,学习广告词或广告歌;查找现代商品贸易的情况。
教学过程:一、课前初探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各种各样的商品,这些商品是怎么来的呢?课前,请同学们搜集古代商品交换的故事,到各种商业场所转一转,体验一下商业活动。
二、课中探究(一)汇报展示,合作探究讨论一:探讨商业的起源。
故事导入:很久以前,一艘船在海上遇难,只有鲁滨逊和星期五俩人运气好,搭上了救生艇漂流到无人荒岛。
倒霉的是,岛上什么食物也没有。
碰巧鲁滨逊带了几桶淡水,星期五也有一些面包,但是光喝水的鲁滨逊饿得眼冒金星;只吃面包的星期五也渴得要命。
你说这该怎么办?(学生回答。
)为了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人们就会彼此交换物品。
这种“以物易物”的方式就是最早的商业活动。
想想看,“易”是什么意思?活动一:“时光穿梭机”1.让我们乘坐着“时光穿梭机”,了解古人的“以物易物”的情况。
2.交流搜集到的古代商品交换的故事,想像描述古代人们没有交换的情况下的生活。
活动二:5分钟跳蚤市场1.用平时不用的学习用品以及玩具等相互交换。
2.小组交流:在参加跳蚤市场的活动中,你有什么感想?“以物易物”的方式有什么优越性和不足之处?(优越性:可以各取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