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为何越当越穷
- 格式:pdf
- 大小:1.02 MB
- 文档页数:1
美国退休总统谁穷谁富?你不知道,其实他是穷总统!穷总统,富总统美国前任副总统约瑟夫·拜登曾经自嘲是国会中最穷的人。
他在2016年初接受CNN采访的时候表示,为了筹钱给孩子治病,他一度动过卖房的念头。
不过此举遭到了奥巴马的反对:“别卖那栋房子!我会给你钱。
不管你需要多少,我都会给你钱。
”奥巴马贵为美国总统,收入自然要比拜登高一等。
他的年薪为40万美元,而拜登只有23万。
即使在退休之后,奥巴马仍有许多赚钱法门。
出书和演讲都能给他带来不菲的酬劳。
反观拜登,退休之后恐怕收入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可谓同人不同命,同伞不同柄。
回顾历史,像奥巴马一样过着潇洒人生的前任总统不在少数,不过总体而言,多在现代,尤其是二战之后。
吉米·卡特是佐治亚州的大农场主,卸任之后无需为生计发愁。
布什父子自不待言,两人出身于政治世家,多年来积累下丰厚的家产,即使退休后每天打猎钓鱼,依然能够维持优哉游哉的生活。
克林顿来自落后的阿肯色州,家境不算宽裕,加上任内吃了几场官司,欠下不少律师费用,刚退休的时候一度债台高筑。
幸好他精力充沛,利用邀约不断的演说和出书,现在已经脱贫致富。
在1958年建立总统退休金制度之前,退休总统的收入渠道不多,不少总统都过着十分贫寒的生活,境况较拜登只有过之而无不及。
杰斐逊是第一个濒临破产的前任总统。
他本来家产不少,在弗吉尼亚拥有5000英亩的种植园和200名奴隶。
不过,由于退休之后打理不善,又没有别的收入来源,以致负债累累。
他曾想拍卖土地来偿还欠债,但是不了了之,最后不得不出售心爱的藏书来筹钱。
杰斐逊去世之后,他的女儿只能靠福利救济过日子。
杰斐逊在1815年把藏书出售给了国会建国一代的总统在离任之后大都面临经济上的窘迫困境。
詹姆斯·麦迪逊全靠打理种植园谋生,结果因为遇上各种天灾,加上继子诈骗的人祸,令他晚景颇为凄凉。
詹姆斯·门罗在任期间俸禄不多,支出不少,离任时已经不得不要卖地还债。
美国总统20年一次的死劫美国总统虽然风光无限,但是却有一个可怕的定数笼罩在他们头上,成为很多总统躲避不及的梦魇:从1840年起,每隔20年就会有一位当选的总统死于任期内。
正所谓事实胜于雄辩,我们不打算多费口舌,先来一起梳理一下历史吧。
美国总统20年的定数1840年,威廉·哈瑞森当选为美国总统。
然而,就在这位总统上任一个月以后,他就因为着凉住进了医院。
医院并没有治好他的病,相反越来越重,后来竟然奇怪地转成了肺炎。
医生用尽全力也没能治好总统的病,最后威廉·哈瑞森就死在了病榻上。
1860年,共和党人亚伯拉罕·林肯新当选为美国第16任总统。
我们前面提到过,亚伯拉罕·林肯经历了美国长达四年的国内战争,因为解放黑奴而名垂青史。
1865年,竞选连任的林肯总统在福特剧院观看演出时,遭到刺杀,死于任上。
1880年,共和党人詹姆斯·加菲尔德当选为美国的第20任总统。
就在他上任的第二年,也就是1881年,加菲尔德总统在火车站被一位律师开枪射中,两个多月后因感染和内出血而医治无效,不幸身亡。
1900年,美国总统共和党人威廉·麦金莱取得连任资格。
一年以后,被刺客柯佐罗滋枪杀,同样死于任上。
说起这名刺客的行凶动机,真是令人啼笑皆非:“我尽自己的一份责任。
我不认为一个人该有这么多的工作可以做,而另一个人(我)却无事可做。
”1920年,共和党人沃伦·哈定当选为第29任总统。
结果也就在同一年,哈定总统暴病而死。
关于哈定总统的死因,一直众说纷纭,其中有人说这与他陷入腐败丑闻有关。
为了免于受到弹劾的羞辱,哈定夫人毒死了自己的丈夫。
不过不管怎么说,每20年当选的总统就要死于任上的定数并未打破。
1940年,美国总统民主党人富兰克林·罗斯福连任成功,开始了他的美国总统的第三个任期。
迄今为止,美国历史上只出现过这么一位连任三届的总统。
不过,罗斯福似乎是要决心创造奇迹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罗斯福又开始了他的第四个总统任期。
论述美国的民主制度的缺陷及其现状----民主制度论文-->x论述美国的民主制度的缺陷及其现状一、美国人为何不自信了美国民众又一次走上街头毕业论文范文,为工作和生存向贪婪的华尔街和失职的美国政府抗议。
普通美国民众感受到了巨大的心理落差,他们脆弱的神经被华尔街的大佬们刺痛:当他们用自己的血汗钱拯救了即将坍塌的美国金融大夏(华尔街是始作俑者),自己却被无情抛弃了!一边是被拯救了的华尔街大佬们为自己派发红包,另一边是9.1%的高失业率,美国民众再也无法忍受这种巨大的社会反差,纷纷走上街头讨说法,要美国政府还他们一个公道!就好像大人犯了错,受罚的总是小孩一样,美国人曾经引以自豪的制度愚弄了他们,美国所宣称的民主在自家门口失灵了,民主变成了有钱人的民主,普通民众则成了这种民主制度的牺牲品,很多人所向往的美国梦破灭了。
以前,很多美国人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由穷小子变成富翁,可是在今天,一切都变了,普通的美国人要为生存而奋斗,要为工作而奔波,还要为那些有钱人造成的损失买单。
美国是有钱人主导下的美国,谁有钱谁就有民主,谁的钱多谁的民主就多,美国政治制度成了华尔街大佬和金融财阀掌控美国的工具,普通民众被剥离在这种政治制度之外,失去了安全感和优越感。
美国人的自信心受到了严重的打击,这种打击根源于其制度设计的缺陷。
美国人的不自信表现在对美国现有制度的不满,而美国制度的缺失是美国人自信心下降的根源。
美国政治制度框架的设计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资产阶级专政是美国国家政治制度的核心,只有当资产阶级在上升时,在需要利用人民支持的时候,他们才会分一点利益给普通民众,当他们的利益受到损害时,一定要弃普通民众的利益而不顾,甚至牺牲广大民众的利益来换取自己的利益,把自己置于广大民众的对立面,占领华尔街运动只不过是普通民众对这种不合理制度的抗议。
美国现有的政治制度是建立在金钱基础上的,美国政府是美国资产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就是奥巴马当总统也改变不了美国资产阶级专政的实质,草根总统却不能代表草根的利益,奥巴马改变不了美国政治体制的本质,就像普通民众撼动不了资产阶级的利益一样,这就是美国民主制度的实质。
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特朗普四年以上不会当选美国总统希拉里的主张是:减税,扩大美国基础设施投资,冻结就业扼杀法,放松能源政策,降低国民积分特朗普的主张是:对中小企业减税,提高资本利得税,扩大基础设施投资,扩大金融改革,提高最低工资。
美国国债有关注吗?2001年乔治w布什接替比尔克林顿入主白宫时,美国财政状况健康,仍有盈余。
然而,在接下来的八年里,两场代价高昂的战争、对超级富豪的减税和经济衰退耗尽了这些盈余。
2、2005年1月,小布什连任时,美国国债为7.6万亿美元,而现任总统奥巴马上任后已升至10.6万亿美元。
3.2008年金融危机后,经济急转直下,税收受到很大影响。
奥巴马敦促国会通过7000亿美元的刺激计划,将财政赤字推高至经济总产出的10%以上,即大量印钞。
看看美国股市,可以看到一个金融泡沫已经形成。
今天是第一次闲人写帖子。
这是一篇处女作。
哈哈,有人持有个人领域,有钱人。
好吧,不用付钱。
给个奖励!好了,吐出来,我们不要说那么多了。
反正这篇文章要说的是川普总统的任期。
哎哎,你旁边的小伙伴说话了,闲人,站住,你这个猥琐男没醉!你是一个关于健康和福祉的专栏,与特朗普总统在美国的任期有着密切的关系。
先生们,不用担心,这是我认真深入思考了一个月的问题。
特朗普总统的任期很有可能在2019年结束。
你信吗?慢慢听我说。
首先我们来看看,哪些因素会让特朗普无法当总统,还有政治因素:1。
群众不会接受的。
美国有个黑人民权领袖叫约翰刘易斯。
嵊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素材积累】司马迁写《史记》汉朝司马迁继承父业,立志著述史书。
他游历各地,阅读了大量书籍。
不料正在他着手编写《史记》时,遭到了李陵之祸的株连。
他矢志不渝,忍辱负重,身受腐刑,幽而发愤,经过十余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写成了鸿篇巨著——《史记》。
各国领导人工资乔治 W-布什职务:美国总统年薪:40万美元美国纳税人每年为总统乔治 W-布什支付400,000美元的薪水。
如果与美国企业高管百万、千万年薪收入相比,会显示出惊人的差距:1960年时,美国企业CEO的平均收入是美国总统的两倍,现在,已经是美国总统的62倍。
而事实上布什可以说是有史以来工资最高的美国总统。
布什的年工资高达40万美元,此外还有5万美元的附加开支、1万美元的差旅费和1.9万美元的社会活动津贴。
1999年,美国国会和前总统克林顿批准给总统涨工资。
但由于美国法律规定总统任期内的工资不能涨,因此2001年上台的布什成为第一个受益者。
戈登-布朗职务:英国首相年薪:37.5万美元今年早些时候戈登-布朗接替托尼-布莱尔出任英国首相,其年薪一夜之间就增加了约10万美元,从担任英国财政大臣期间的136677英镑飙升至187611英镑(375222美元)。
这使得布朗成为欧洲薪酬最优厚的首相之一,但全球咨询公司合益集团(Hay Group)的研究却显示,布朗的薪酬与企业的同级管理人员相比仍然相去甚远。
尼古拉-萨科齐职务:法国总统年薪:34.6万美元合益集团的调查还发现,如果将薪酬与其必须处理的工作量挂钩,布朗则比不过其它国家的领导人了。
该报告称,布朗的职责是管理英国的行政系统,任务之重仅次于法国总统尼古拉-萨科齐。
萨科齐任职仅数月后法国议会通过投票,最近将萨科齐的薪酬翻了一番,达到24万欧元(34.6万美元/16.75万英镑)。
安格拉-默克尔职务:德国总理年薪:31.8万美元曾连续两年入选福布斯“最具影响力女性”榜单的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的薪水约为318,000美元。
最近她对企业高管的过高薪水做出了批评。
默克尔每月的工资总收入为2.3万欧元,这包括了她作为德国总理和德国联邦议院议员的收入。
法律规定已婚未育的德国总理基本工资为1.58万欧元,比国务秘书高三分之二,津贴则高三分之一。
而同时担任德国联邦议院议员的默克尔只能拿议员工资的一半,另一半需上缴。
美国总统选举中的献金影响力分析美国总统选举一直以来都备受全球的关注。
在这个激烈的选战中,资金的角色变得越来越重要。
献金影响力的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分析美国总统选举中献金的影响力,探讨资金对选举结果和候选人政策的影响,以及对民主制度及政治信任的潜在威胁。
1. 美国总统选举的献金制度美国总统选举的献金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言论自由和个人权利的原则。
根据美国法律,个人、政治行动委员会(PACs)、超级政治行动委员会(Super PACs)以及党派等都可以向候选人和政党捐赠资金。
这些资金可以用于选举活动、广告宣传、组织集会等方面。
然而,这种制度也引发了一些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献金的影响力。
2. 献金对选举结果的影响资金在美国总统选举中拥有重要的影响力。
研究表明,资金多的候选人往往能够更好地组织选举活动并进行广告宣传,从而提高胜选的机会。
丰富的资金资源可以帮助候选人积极扩大影响力,影响选民的投票决策,并在关键时刻获得更多的支持。
这种影响力可能导致选举结果的扭曲,使部分优秀而贫穷的候选人无法获得公平竞选的机会。
3. 献金对候选人政策的影响除了影响选举结果外,献金也对候选人的政策制定产生重要影响。
筹款是候选人获取资金的重要方式之一,但同时也意味着接受捐赠者的利益影响。
大企业、行业利益集团以及富有个人通过献金的方式,往往能够在幕后影响候选人的政策偏好。
这种影响力可能导致候选人在政策制定过程中不完全考虑公众利益,而更多地迎合捐赠者的要求。
这对于民主制度而言,是一种潜在的威胁。
4. 献金对民主制度和政治信任的威胁美国是一个注重民主和公平的国家,但献金的影响力却可能对民主制度和政治信任带来负面影响。
如果公众普遍认为选举过程被金钱左右,他们可能会对政治体系产生怀疑和不信任。
这种不信任可能加剧社会撕裂和政治极端化,破坏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
因此,应当进一步加强献金制度的监管,确保选举的公平性和透明度,以维护民主制度的健康发展。
高中语文每45年涨一次工资暑假阅读素材作者:刘植荣美国和欧洲资本主义国家一样,有一系列的法律严格规定公务员的工资标准,总的原则是:公务员工资不得高于私营企业职工工资,任何公务员工资的变动都要经过国会的批准。
总统加薪,当任不得受益,从下任开始执行新工资标准。
举个例子,1995年11月,国会与总统在平衡预算问题上没有达成一致,国会迟迟不批准政府预算,致使大多数政府机构由于没有经费而关门7天。
当时正值圣诞节,克林顿总统不得不自己掏腰包支付白宫的电费,才让圣诞树的灯光没有熄灭。
2009年度白宫工资单白宫是美国最高行政机构,国家安全、经济、金融、健康卫生等各个领域的显赫人物云集在那里,构成总统的智囊团,但总统无权给这些政府雇员定工资标准。
根据1995年生效的法律,总统必须每年把白宫的工资单报给国会,并通过各种媒体公示,接受监督,在国会和人民对工资单没有异议的情况下方可得到拨款,支付工资。
奥巴马总统报给国会和向人民公示的白宫工资单显示,白宫共有487名职员,其中女性243名,男女平衡。
白宫2009年度工资总额是39147222美元,人均年工资是80384美元,男性平均工资为82346美元。
女性平均工资为72956美元。
工资最高的是总统公共卫生参政大卫·马克兹博士,192934美元,接下来22个人的工资都是172200美元,他们是白宫办公厅主任和21名总统高级顾问,28岁的白宫笔杆子乔纳森·法夫劳和66岁的老将军琼斯也在此列。
白宫最低工资是36000美元,有51名职员领到这一标准的工资。
还有2名高官分文不取,那就是奥巴马总统的自身经济顾问迈克尔·沃伦和总统顾问帕特丽夏·麦克尼斯,他们自愿放弃年薪,并解释说,干这份工作不是为了钱,而是热爱这个职业,要为祖国义务服务。
美国对高薪公务员的工资增长极为谨慎,生怕因此引起人民的不满。
奥巴马总统一上任就作出决定,冻结年薪超过100000美元公务员工资的增长,这意味着白宫年薪超过100000美元的147人在4年内工资不会增加一分钱。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以自由编辑!!精品文档下载【本页是封面,下载后可以删除!】美国总统的薪水制度与生财之道1999年7月13日,亚利桑那州联邦衆议员詹姆斯•科勒贝(US Congressman James Thomas Kolbe)向第106届国会提出《2000年度财政与政府机构拨款法案(2000 Treasury and General Government Appropriations Act)》,1999年7月15日在众议院通过,1999年9月16日在参议院通过,1999年9月29日克林顿总统将之签署成统称的《美国公众106—58法案》。
《美国公众106—58法案》的主要内容,除了正常的政府开支外,就是调整正副总统的薪水:从2001年1月1日开始,总统的年薪是40万元,令加5万元的津贴费,15,000元的特别开销费,10万元的个人免税旅行费,19,000元的办公室娱乐费,1万元的邮票和公函费,其任何总统的收入必须纳税,副总统的年薪是237,000元。
华盛顿的就职典礼华盛顿的就职典礼华盛顿在1789年4月30日宣誓就职美国第1任总统时,大家都不知道应该支付多少的薪水给这位国父,而华盛顿在就职演讲中也特别声明,他是为服务国家而接受这份岗位的,因此他将不会领取任何薪水。
1789年4月1日,参衆两院才因有了足够的法定人数而召开会议。
第1届国会通过了支付25,000元的年薪给华盛顿的议案,而该年的整个国家预算是120万元,因此华盛顿的薪水是整个国家预算的2%,同时规定副总统的年薪是5,000元。
1789年的25,000元,不是一个便宜的薪水,折合成2012年的市值,是672,000元,比现任的总统薪水,尚且高出32%,如果依照政府预算来比较的话,那更无法计算了。
自此,国会按照这个前例,更在《美国宪法》规定在位总统不得自我加薪的法规下,成为唯一有权制定正副总统薪水的机构。
自1789年第一次制定总统的薪水议案开始,至2001年最后一次修改正副总统的薪水为止,国会前后12次修改和调整正副总统的薪水。
美国总统里根的改革是怎样的美国第40任总统是罗纳德·威尔逊·里根,他的演说风格高明而极具说服力,被媒体誉为“伟大的沟通者”其在任期间做了许多改革。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国总统里根的改革,希望大家喜欢!里根的改革里根改革是指时任第40任美国总统的里根针对美国时局现状做出的相应的政策上的改变。
在1980年里根初上任的时候,美国经济遭遇了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可怕的灾难,里根政府根据“供应学派”的经济学知识,果断发布了有关经济的新政策,也就是“里根经济学”,成功力挽狂澜,将美国这艘经济巨舰重新拉回了驶向巅峰的道路。
但是在里根的第二届任期内,他又结合国内实情,果断采用了被称为“老古董”的凯恩斯主义的一些主张,继续正确地引导了美国经济。
里根改革的后果,就是使原本的政府在自由贸易市场的控制作用不断下降,政府干预经济的能力也越来越小,但是特殊情况特殊手段,不得不承认的是,里根改革在当时美国的经济背景下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里根改革分为几个方面,其中关于经济问题,除了减少社会福利、降低企业税率之外,还减少了政府对市场的监管,使用紧缩货币的政策成功控制了通货膨胀,恢复了美国的经济,但是却减少了美国政府的经济收入,这也使美国的国际地位有所下降。
里根改革还包括反对堕胎、反对共产主义、加强军事能力、直面恐怖分子等等,在里根的两届任期内,他先用掉一个任期解决了美国内部的经济问题,使民众能够安居乐业,安心生活。
在第二个任期内他又态度强硬地对抗国际上的不和谐声音,强横地插手各国事务,加强美国的硬实力,因为他始终相信只有实力才能换来真正的和平。
里根访华里根是美国第40任总统,在他任期内发生了许多被美国人民称赞的事情,是里根的惊天手段使美国经济重新回到了蒸蒸日上的航线上,也是里根强硬的外交手段挽回了美国在因为拯救国内经济的同时失去的国际地位。
里根访华发生在1984年4月26日,总共在中国待了六天,受到邓小平的高度重视。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胡佛简介:美国历史上最坑爹的总统没有之一导语:大多数人相信,正当大萧条蹂躏这个国家的时候,胡佛袖手旁观,无所作为,是富兰克林罗斯福积极干预经济,最终才带来了生机。
但没有什么比大多数人相信,正当大萧条蹂躏这个国家的时候,胡佛袖手旁观,无所作为,是富兰克林·罗斯福积极干预经济,最终才带来了生机。
但没有什么比这个更不真实的了。
首先,在大萧条期间,说胡佛懒坐着,这不真实。
他做得蛮多--比任何和平时期的总统做得更多。
雷克斯·塔格维尔(Rexford Tugwell),罗斯福新政计划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后来承认,“我们当时不承认,但实际上整个新政是从胡佛发起的计划推出来的”。
其实,胡佛不断管经济的闲事,使情况更糟。
他费了心思把1929年的衰退搞成了大萧条。
在1929年和1930年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在政府干预了一年之后,情况大大恶化了。
管保失业股市崩盘之后的那个月,胡佛把企业界的重要领袖召到白宫。
他恳求他们不要削减工资,争辩说高工资是大萧条的一条出路,因为他们给了个人购买货物的手段。
说真的,胡佛的哲学在表面上看似有理,每一本美国历史课本其实都本分地采纳这个哲学;经济低迷,这种论证说,是由“低消费”引起的。
但是,这个观点是荒谬的。
单说一件事,如果大萧条的原因一直是消费者花费少了,那么我们该有理由预言,最受打击的经济扇面应该是那些制造锅碗瓢盆、牙膏或者苹果饼的企业。
但是,历史学家加里·迪安·贝斯特(Gary Dean Best)指出,最遭罪的却是生产耐久货物和资本货物的企业。
“消费者增加了开销,”贝斯特解释说,“大致是帮了生产生生活常识分享。
穷的变变则通通则久的名人事例在历史上,有许多名人事例证明了“穷的变则通,通则久”的道理。
这些人一开始可能身处贫困,但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能,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和长期的影响力。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美国前总统亚伯拉罕·林肯。
林肯出生于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他从小就面临着贫困和艰苦的生活。
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反而通过自学和读书,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
最终,他成为了一位杰出的律师和政治家,并最终当选为美国第16任总统。
林肯在担任总统期间,领导美国度过了内战,废除了奴隶制度,被誉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另一个例子是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
狄更斯从小就生活在贫困的家庭,他的父亲因为债务被囚禁在监狱。
尽管面临贫困和困境,狄更斯没有放弃对教育的追求。
他在童年时期曾在工厂工作,但通过阅读和写作,他逐渐获得了一些文学成就。
最终,他成为了维多利亚时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创作了许多经典作品,如《雾都孤儿》和《双城记》。
狄更斯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而且至今仍然被视为英国文学的瑰宝。
此外,还有许多其他名人也经历了类似的变迁。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来自贫穷的背景,但通过坚韧不拔的努力和独特的才能,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这些人包括美国汽车制造商亨利·福特、苹果公司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马斯·马恩等。
这些名人的事例证明了一个重要的观点:贫困并不意味着命运的终结,而是一个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能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
他们的成功故事激励着无数人不断追求自己的梦想,同时也提醒我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坚持努力,就有可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纸牌屋》:美国的官场规则作者:周昀来源:《百科知识》2014年第08期最近,美剧《纸牌屋》从寒冷的冬季一直火到了今年春天,以绝对暗黑之姿横扫了世界各地。
上至美国总统奥巴马,下至远在大洋彼岸的中国观众都在闷头追剧,甚至大声疾呼不要剧透。
凯文·史派西塑造的那位阴险狡诈、反复无常、心狠手辣的政客——弗朗西斯·安德伍德更是深入人心。
从这个角度来说,《纸牌屋》的确是个中翘楚,生动地展示了美国的官场规则。
国会山上话权力在《纸牌屋》第一季中,以总统为首的白宫常常是一个辅助背景,而主要的剧情都是发生在国会山里的。
国会山,是美国立法机构——美国国会的所在地,也是美国最具权势的那些人的聚集地。
美国国会由参众两院组成,100名参议员和435名众议员是美国权贵阶层的集中代表。
自立国之初,美国的“国父们”就一直倡导“精英政治”,而这一传统也一直延续至今。
正如古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元老院,在国会山富丽堂皇的门厅之后,藏具着另番景致的权力天地。
由于“三权分立”原则的确立和“两党制”的运行,美国国会的权力与总统的权力相比也是不遑多让的。
无论是内政还是外交方面,美国国会都握有最重要的立法权。
因此,国会山自然也就成为了美国官场斗争中最为激烈的战场。
它是政治大佬们玩弄权术的平台,也是政治新手们跃跃欲试的舞台。
当年一位来自德克萨斯州的青年人就在国会山里长袖善舞,穿梭于不同的政治人物间,结交朋友和权贵,最终爬到了美国总统的高位,他就是林登·约翰逊,美国第35任副总统和第36任总统。
实际上,约翰逊并不具备成为一个受欢迎总统的资质,他面对电视镜头的紧张和一些声名狼藉的个人行为让他几乎没什么形象可言。
可是,正是因为他掌握了在国会山生存的法则,并且熟练地运用了这些规则,才成就了他在20世纪60年代向无数美国人描绘“伟大社会”的蓝图。
约翰逊最成功的奥秘就在于他善于和那些国会山的大佬们打交道,并且取得了一些最有权势的议员们的信任和支持。
浅谈克林顿经济政策1992年11月3日,年仅46岁的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克林顿竞选成功,成为美国第42届总统。
为顺应民意,实现竞选的诺言,克林顿当选不到一个月,便向美国国会发表了题为《美国变革的前景》的演说,提出了一揽子经济复兴计划。
这个计划的核心是既要削减财政赤字,又要增加公共和私人投资。
克林顿的新经济政策为美国经济90年代的狂飙举起了旗帜。
在克林顿执政期间,美国经济呈现持续稳定增长的态势。
1997年的经济增长率为3.9%,失业率由1992年的7.3%降至1997年的4.7%,为近24年来的最低。
通货膨胀率由92年的2.9%将至97年的1.7%,财政赤字在92年达到了惊人的2900亿美元,97年时仅为220亿美元,美市道琼斯指数也是一路狂飙到98年底已经突破9000点大关。
整个美国的经济呈现低膨胀与高增长并存的局势,与80年代初期的滞胀形成了鲜明对比。
然而这种较好的经济态势与克林顿执政一来所主张的和实施的一系列经济政策密不可分,克林顿的经济政策也与此同时登上了世界经济的舞台,成为人们研究和关心的重点。
从理论上讲,克林顿经济学是一个混合物,是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供给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的混合物。
克林顿经济学既反对完全自由放任的政府,又反对过度干预的政府。
用他自已的话讲就是,“我们将走第三条道路”。
不仅如此,克林顿经济学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日本产业政策的影响,吸收了其中许多有益的东西。
克林顿的宏观经济政策已不是过去那样,仅把重点放在总量的简单增减问题上,而是在考虑总量的同时,进一步考虑结构问题。
因此,克林顿经济学不仅是各个学派的混合物,同时也是总量与结构的混合物。
克林顿经济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财政政策:大力消减财政赤字,实施有增有减的财政政策。
简而言之就是通过增加投资,推动经济转型和增加财政收入,消减国防和联邦政府的开支。
这一政策大大增强了人们对美国经济前景的信心并且推动了投资市场的繁荣。
浅谈对美国“帝王式总统权”的解读浅谈对美国“帝王式总统权”的解读论文摘要:最近,人民的目光再次聚焦向美国的总统大选。
作为当今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武装力量总司令,美国总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有权势的人”,拥有“帝王式总统权”。
但这样的称呼其实名不副实,虽然总统的权力相较于建国初期大大膨胀,但美国的法律惯例、政治制度以及政治文化等,已决定了美国总统的权力不可能达到帝王“独裁****”的境界,而只能在民主、法制的框架内运行。
论文关键词美国总统权力膨胀民主法制美国——这个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是典型的总统制国家,总统在美国政治生活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他不仅是联邦宪法规定的国家元首、联邦政府首脑和合众国武装力量总司令,还掌握着许多宪法不曾赋予,但却实际上拥有的巨大权力,立法权和司法权也在很大程度上掌握在他的手中。
” 豍由此,很多人都认为美国总统是世界上最具权势的人物,拥有“帝王式总统权”,甚至“会使凯撒、成吉思汗或拿破仑都垂涎三尺”。
一、提出“帝王式总统权”的背景和原因认为当代美国总统拥有“帝王式总统权”,是基于当代总统的权力与国父一代对总统职位设计理念和建国初总统的权力的对比来说的。
建国初,尽管制宪者们设想的是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但根据1787宪法设立的国家权力机构中,却明显把国会作为美国美国政治的中心。
这一时期,除了安德鲁·杰克逊外,总统基本上是个消极职务——按照杰斐逊派的话说,他不过是一个听命于“最高立法权”的从属物。
豏但随着从林肯开始特别是在罗斯福任内总统权力的急剧膨胀,总统职位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开始在全国政府和政治生活中逐渐超越国会,居于主导地位,实现了国家权力中心从国会到总统的转移。
但美国人自来有一种观念,即行政权倾向于威胁民主,而立法权则天然地保障自由。
因而,国父一代在创设总统职位时,出发点也不是提升效率,而是预防专断权力的使用。
此外,联邦制设计下州权力对联邦权力的制约,也在林肯总统之后得到大大削弱。
美国总统行政权的演变与原因在行政方面,总统有权处理国家事务和联邦政府的各种工作。
他可以发出对联邦机关有法律约束力的政令,有权选任所有行政部、院、署、局等机关首长(须经参议院认可),以及其他数百名联邦政府高级官员。
总统是美国武装部队的总司令,可召集各州的国民警卫队为联邦服务。
宣战权虽属国会,但在一些情况下总统往往越过国会不宣而战。
在战争和紧急情况下,经国会授权,总统还可拥有更大的权力。
由于殖民时期的历史原因及自由的美利坚民族精神,美国人民抗拒专制独裁统治,因而一直极力限制总统的行政权力。
总统行政权力扩张经历了漫长的时间,从海斯总统开始,经历几代总统的努力,逐渐遏制了国会对行政权力的干涉,削弱国会的权力,扩大行政权力,权力中心逐渐向总统倾斜,最终进入了以总统权力为重心,总统为主导地位的时期。
而富兰克林·罗斯福是这一新格局的奠定者,在经济萧条、社会体制动荡的背景下,罗斯福采取一系列强硬措施,将权力逐步集中在总统手中。
首先,罗斯福改革行政机构,通过建立大批行政机构来扩大总统权力。
如联邦贸易委员会、预算局等。
通过争夺国会对特定领域的管辖权,从而扩大总统的权力范围,极大程度的削弱了国会的权力。
通过对外政策的制订和实施,扩张总统行政权力。
总统拥有对外事务权,但是在三权分立的体制下,其对外事务和重大决策应该通过国会,受到国会的制约。
罗斯福和威尔逊在任期间,为了避免国会的干涉,都采取了规避措施,罗斯福采用偷梁换柱的手法,而威尔逊则先斩后奏取得过会认可。
同时,他常利用行政命令和行政协定的方法摆脱国会的干涉,因为行政协定不经参院同意就可直接生效,而相比之下,法案和条约都必须经过国会的批准。
总统通过这种规避手段实际上获得了独立处理对外事务的权力。
联邦政府集权化同时也反映出总统权力的集权化,是总统权力扩张的体现。
因此,在19世纪早期,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法院在支持集权联邦制的同时,也是对总统权力集权及扩张的支持,不过仅限于对经济的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