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意门四把捶简编
- 格式:pdf
- 大小:367.98 KB
- 文档页数:4
蚌埠所传承的四把锤心意拳蚌埠所传承的四把捶来源于马琳璋《心意拳练功窃要》(一)蚌埠所传承的四把捶我们所练的这一趟四把捶,基本上是以马三元的套路式子为母本的。
我所练的四把捶,注重练四把劲:即头上一把、肩上一把、手上一把、足上一把。
演练四把捶,要静如山岳,动则崩翻,恨天_无柄,恨地无环;低缩高长,裹抱连环,防中有攻、攻中有防,刚柔相济,柔中寓刚,浑然一体,其势绵绵,瞬息万变,动战万千;既是套路,又是功法,又是技法,又是兵战。
演练四把捶,势要完整,式要连联,珠联璧合,心意一元,力要爆发,劲要决断,火机一发,击人丈远。
为了更好地研究心意拳文化,现将我所传练的四把捶套路介绍如下,以供同道研究:1.轻步站自然站立,全身放松,松静自然,上下无一处呆板僵硬之处。
左肩领前,左手左脚在前,右手右脚在后。
左脚五趾向前,右脚五趾向右方。
两脚前虚后实,重心在右腿上。
身体中正而不偏不倚。
左肘护左肋,左手掌心向内,虎口向后,五指揸开护左胯前;右肘护右肋,右手掌心向内,虎口向前,五指揸开向前斜下方,贴在右胯前。
两肩要松,沉肩坠肘,含胸拔背,头顶项竖,下颌内收,闭唇叩齿,舌顶上腭。
两眼向左前方前视。
(图5-1-1)【要点】此式为心意拳的开首准备式,可以变化为一切动意,或打或顾,或进或退,随心所欲,万法从此开始。
但此式站时要全身放松、虚灵项劲。
2.熊出洞全身警起,缩束合一,要有高度集中之精神。
站立时要左脚尖立起,五趾朝上,以脚后跟为支撑点。
右脚掌向右方,五趾抓地,脚心涵空。
左臂屈臂坠肘,左掌由左胯前上起,掌心向下内含,虎口向右,五指揸开向前;右手掌心向下,虎口向左,五指揸开,放在右胯前的小腹丹田部位。
头要上顶,下颌里收,闭唇叩齿,舌顶上腭。
两眼要向前方视去。
(图5-1-2)【要点】此式为心意已经发动,可攻可守,可进可退。
此时意谓我有大熊之身,竖项垂肩含千钧之力。
两肘护肋,两手护心;站立后手尖、鼻尖、脚尖在一个立体平面上,为三尖照。
洛阳心意六合拳动作刚猛、有九,演练风格极有特点。
由于历史原因,洛阳心意六合拳只在回族群众中传习,外人难得一见。
洛阳心意四把连环捶,是一代宗师马学礼晚年创编的一个短小精悍的套路,动作紧凑,发力频繁。
所谓“四把连环捶”,是将单把、望眉斩、楔橛把、按绝把这四个发力型拳把进行组合练习。
目的是为了使练拳者在短时间内连续爆发动作攻击对手,不给其喘息之机会。
一、起势:双脚并拢,自然站立。
双手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手心向内。
头颈正直,松肩沉肘,双眼向前平视(图1)。
二、气沉丹田:1、双手由身体两侧向上提起至胸前,掌心向上。
双手小指、无明指、中指、食指并拢,拇指外分,虎口圆撑。
2、接上式不停,身体重心移向右腿,左脚向左前方迈出一大步,屈膝前顶,右腿挺直,成侧身弓牮步。
双手同时下插,左手置于左腿膝关节内侧,手心向外;右手置于右胯处,手心向内,肘关节微屈(图2、3)。
动作要点:1、上半身保持正直,不可前俯或后仰。
头颈上挺,双眼向左前方平视。
2、左手紧贴左膝内侧,右手紧贴右胯处。
3、做整个动作时,全身放松,同时配合深长呼气,意想气沉丹田。
三、卷地风:1、接上式。
身体下沉,右腿膝关节向下弯屈,脚尖点地。
右手臂向下伸直,置于膝关节正前方,掌心向后。
左手屈臂置于右下颌处,掌心向右。
2、接上式不停。
身体重心移向左腿,右腿提膝向正前方踢出,脚尖向前。
右手置于右腿前,掌心向前,左手姿势不变。
3、接上式不停。
右脚顺势下落,左脚同时提起,脚尖向前,身体重心移向右腿。
同时右手半握拳由下向上撩起至胸前,拳心向内。
左手也同时由下向上撩起至胸前,置于右手臂前方,拳心向内(图4、5、6)。
动作要点:1、右腿下落与左腿上提要同时完成,注意保持身体平衡。
2、双手与双腿的动作要同时完成。
3、身体重心不可因运动而上下起伏。
四、鹰捉:1、接上动不停。
左脚向身体正前方踩踏落步,屈膝前弓,右腿伸直。
右拳以弧线轨迹由下向前上方快速撩起,拳心向下。
同时左拳展开变掌,由上向前下方扑拍,掌心向下,与右拳背相击,高不过头(图7、8)。
作者李彥示范李彥孙少甫先生河南尚学礼之徒,并非坊间的谬传拜卢嵩高为师。
心意拳之招法独特,朴实无华,实用技击性强,为中华最古老之战场格斗术。
但由于历史原因和保守的传统,使当今众多习练者已难窥其真实堂奥。
一、轻步站盘法:侧身站立,左肩领前,左足在前,右足在后,前虚后实,左足尖微跷离地,足跟着地,全身重心在右腿上。
同时,两臂从容下垂,手指向下,两肘微弯护肋,两臂内扣,舌顶上腭,收腹扩胸,肛门上提,浑身自然,两眼向前方平视。
或用熊出洞起式孙少甫熊出洞二、虎扑盘法:承上势,左足向前进一步,成左弓右箭步,同时两手由小腹向前钻出,有自下向前上扑之意,左肘靠住左肋腰际,左手置于膝盖上方,手指张开前顶,掌心内含,右手在后垂于裆际,左肩向前与膝尖脚尖成一条线,头向前顶,下颏内收,肩、膝、足尖要三尖照,两眼珠上翻,注视前方。
三、过步箭穿盘法:承上势,身体向后下蹲,有后坐之意,坐于右腿之上,左腿屈膝悬提于右腿前,足尖上跷,两膝向里裹劲,两大腿合住劲,两肩下垂,两肘裹收护肋,手指柔软,左肩前领,下颏内收,目光前视。
右手回抽再向前猛推,左脚同时向前跨步,右腿在后蹬直,左脚落实,右脚毫不停滞,急速越过左足竭力向前箭出一大步,屈膝下蹬,右手后缩至右胯旁贴住指尖向下,左手前臂前伸,左手肘对应左膝内侧,手掌置于左脚内侧。
过步箭穿时身手宜稳固,动作着实,脚步用力蹬蹿。
四、恨拳盘法:承上势,左足向前一步成左弓箭步,同时右手掌变拳,与肩胯合劲,从右胯处自下而上猛提,循弧形向前提击,高与眼齐,手臂似曲非曲,似直非直,头向前顶。
五、鹞子入林盘法:承上势,头和身体向后转动,右拳变掌向身后劈去,右臂斜横于胸前,左手屈肘上扬,手背朝着右前方,指尖上顶,两臂相反交错,两肘裹劲,两臂交向裹于胸前,如绳索捆住一般;同时,头向右转,用眼角射人。
六、丹凤朝阳盘法:承上势,上身快速右拧站起,上左腿,右手上撩,左手掌心向下以掌根击出下撩止于裆际,左足前虚,右足后实,双目注视前方。
心意拳四把捶图解“四把捶”是心意六合拳唯一的套路,也是具有代表性的。
其中套路里主要拳势为:鹰捉把、挑领把、横拳把与虎扑把,故而称之为“四把捶”。
也有些前辈将其中此四势拳挑出来进行单式训练,以起落、阴阳、鹰熊二势之中演练此四势,即称之为“四拳八势”。
心意六合拳名家李洳波介绍:自幼喜爱武术,拜心意六合拳名家吕瑞芳老师学习查拳、形意拳和心意六合拳健力气功,后拜吴式太极拳名家王培生老师学习吴式太极拳,出版发行“心意六合拳”书一本,“中华武术展现工程”出版发行“心意六合拳”光盘一套,现任漯河武协常务副主席,组织“全国心意六合拳比赛”三次,并任总裁判长,在北京、河北、山西、山东、等全国形意拳比赛中任裁判长,中国武术七段、国家一级武术裁判。
多次荣获全国体育先进个人,省体育先进个人,先进辅导站,首届世界武术节银奖,保卅国际形意拳比赛一等奖,全国形意拳比赛第二名,全国形意拳政策与发展论文一等奖,全国心意六合拳比赛组织奖等。
起势:两脚并立,身体中正,两手自然垂于身体两侧,两肩下沉,气沉丹田,舌顶上腭,头上顶,目平视(图1)。
第一势:轻步站右脚向右撤一步,双腿屈,前脚跟着地,重心在后腿;右手随步而变,后拉至右胯外侧,左手至左膝上方,头上顶,肩下沉,目视前方,意念集中,有待发之势(图2)。
第二势:横拳接上动,左脚向前迈一步,成左弓右蹬势,双手在身体前进的同时,借助后腿蹬劲快速向前击出,力达拳尖;左手扶在右拳内侧,一做助力,二遇变而变;头上顶,肩下沉,目视远方(图3)。
第三势:转身挑领接上动,左脚尖内扣,身体后转,转后右脚在前、脚跟着地,双腿屈膝下蹲,重心在左腿;右手下插至右膝内侧,左臂屈肘上提至右面部外侧,双目平视(图4)。
接上动,后腿发蹬劲,右脚迈出一步,成右弓左蹬势,右手同时向斜上方挑出,左手下按至右膝内侧,整体动作高度协调,一动无有不动,一停无有不停(图5)。
第四势:鹰捉把接上动,左脚上一步,脚跟着地,双腿弯屈,重心在右腿;左臂屈肘上钻,手心朝面,右手扶于左肘内侧,头有顶劲,腰有塌劲,目视左手方向(图6)。
功夫套路和技击用法——四把捶的技法揭秘(图解)功夫套路和技击用法——四把捶的技法揭秘(图解)心意拳四把捶的技法揭秘来源于马琳璋《心意拳练功窃要》一、四把捶的技法揭秘心意拳的四把捶既然是功、术、法、理为一体的拳术套路,这其中当然有技法、功法的内涵。
现在我再将四把捶的搏击技法简单的介绍一下,以便热爱心意拳的朋友研究。
(一)轻步站的技法心意拳与人交手,首先要体态安详,要相机而动,蓄而后发;在将动未动之前,不宜故意摆设斗殴架势,这样会吐露真意。
一个高明的心意拳家在与敌搏斗前一定要浑浑噩噩,放松白然。
故《拳谱》云“拳打一节不见形”,就是这个意思。
轻步站是虚静的守势,讲求以静为主。
所以《拳谱》云:“静为主体,动为作用,若言其静,未露其机;若言其动,未见其迹。
”因此我出手应敌,形迹未露,则敌方难以测知我如何出手,尽管他有勾、搂、棚、架之术,闪、展、腾、挪之巧,也无法施展其术。
相反,敌未动时我不动,敌一动时我已先动。
我即探敌之动静,自能随机应敌,先发制人。
敞《拳谱》云:“能在一意先,莫在一气后。
”要求“后者先发制人,迅雷不及掩耳”,这是轻步站的实际用意。
【技法】1.敌方如果是身大力勇者,他用右直拳打过来,我可退半步以避其锋,并以左前臂划圆化解敌人来手,这就是心意拳的“半步捶”。
(图5-2-12.若敌方以右直拳试探进攻,我则以左前臂前肱部从里往外划圆格拨敌手(图5-2-2),然后再上右手,以右前臂前劈敌手,不管敌方退与不退,我均可反手崩打敌方颈部动脉处。
(图5-2-3)(二)熊出洞熊出洞者,意谓两人相击时,其战意已动,谁都想将对方打倒,但心意拳要胸有成竹,不慌不乱,沉着迎战。
熊在动物中性属沉稳,力大无穷,所以,心意拳取熊为形,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意思。
熊的头顶项竖,下颌里收,是护住咽喉部;两肘贴肋,是护住胸肋部。
【技法】l. 当对方用右拳向我打来时,我左脚掌竖起,以防敌方用脚踢我迎面骨处;左臂屈臂竖肱部,用前臂向外格拨击来之拳,乘机用五指前戳敌方的面部、眼睛。
(29)心意六合拳四把拳(或叫四把捶)心意六合拳四把拳(或叫四把捶),是心意六合拳中一个基本的初级套路。
四把拳,顾名思义,就是在套路中含有四把练法或是四种打法的意思。
据笔者祖父买金奎讲,当年武举袁长青,问及其师买壮图、李海深什么叫四把拳时,买壮图老师讲:“广而言之,前打青龙出水,后打白虎缩山,左打鹞子入林,右打乌牛摆头,凡含此四把者皆为四把拳,窄而言之,凡含头上一把,肘上一把,手上一把,足上一把,或说:头、肩、肘、手或头、肘、手、膝者为四把,应取前者,后者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李海深老师进一步指出:四把拳分过步、疾步、垫步,都应该学会,熟练掌握,但表演时,应注意按体型,稍长者练过步,稍短者练疾步,注意讲究整体形象为好。
又说:四把拳是一个简单的套子,不应死练,在练其分形法时,谁喜欢哪一把拳可以随时增减上,但是要注意四把拳收势时要加上斩手,不练斩手不够整体四把。
买壮图老师又打个比方讲:四把拳像一个茶壶,斩手像是个壶盖,不带“壶盖”的练法有人抽象的称之为两把半,应该练上斩手,称四把为好。
于是袁长青前辈在两位老师指导下,将四把拳3种姿势的不同练法及十大动物形象,均按各式一着一式绘成挂图,双附上歌诀,供弟子们演练、学习、仿模。
随着时间的推移,历代老师承传的个人因素,不同风格的四把拳内容出现了,不论过步、疾步、垫步的四把,除了包含前打青龙出水,后打白虎缩山,左打鹞子入林,右打乌牛摆头,斩手以外,还充实了其他形法的练习,姿势也不太一样,就是同一步型差异也不尽相同。
但都大同小异,基本格调没变。
大家都将四把拳拳歌看作是练拳之纲,俗话说:纲举目张,目张太远,断了纲,离开或远离了“纲”,就不叫四把拳。
四把拳歌歌曰:出手横拳势难招,展开中平前后稍;折身挑领阴阳式,膺捉四平足下抛。
四把拳演练前打青龙出水,也叫出横拳,此动一捶一掌扣合(也有双拳合抱的)由下中节起手,弧形打击中门,直击彼方胸腹部。
袁长青武举的挂图上,写着这样一句话:“前打一丈,疾步践窜“,简要地说明了此动起步要迅速,勇猛远打一丈不为疾。
太极2023年10月第10期1.熊出洞(六合式、轻步站、侵扑站)左脚在前,身向右侧,整体下蹲,两腿弯屈、前后相套,双手抱置胸前(也可以左手护右腮、右手护胸前)。
要求沉肩坠肘,含胸拔背,势如背锅,谷道上提,舌顶上腭,两眼平视(图1)。
心意六合拳原传套路——心意四把捶◎冯志华心意四把捶是心意六合拳一个非常重要的套路,也是唯一的一个古传套路,历来为心意门各门派珍视。
心意四把捶素有短拳之称。
拳势简朴,技击性强,是擅长爆发内劲的优秀传统套路之一,其主要内容是心意六合拳母艺四拳八势,并内含心意六合拳的十大形,因此最早也称为十形合一。
是心意六合拳最原传的套路。
在心意门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盘艺图解2.虎扑(三尖照)左脚向前上一大步成左弓步,同时两手下按,右掌心向下,左掌心向右,右掌按至裆前,左掌下落至左腿内侧,使鼻尖、膝尖、脚尖成一直线(图2)。
3.过步箭窜右脚向前迈进一大步,紧接着在左脚过步至右脚前。
过步时两肘护肋,手护胸(图3)。
4.猴竖臀左脚尖上翘、脚跟略触地,右手握拳落至右腿外侧,左手变掌贴置左小腿内侧,右腿尽力下蹲,腿弯、臀部、脚跟成一直(图3)(图2)(图1)60少林与太极2023年10月第10期角,成横拳熊势(图4)。
5.打横拳(头拳)转体右脚尖上翘、脚跟微触地(图6-7)。
7.上步撕拽(丹凤朝阳)上左步随之上右步,右脚置左脚前,同时左手下落至裆前,掌心下按,右臂上伸至头前上方,掌心向左,重心置于左腿,右脚尖点地(图8-9)。
8.势如劈竹(沉劈)右掌猛然向下沉劈,左腿随之尽力向下蹲,右腿屈膝、脚跟略离地,脚尖上翘。
右掌下劈至右腿内侧,五指炸开,掌心向左,贴置右小腿和脚心,左手当右掌下劈时交叉上升至右腮旁,五指炸开,掌心朝面部(图10)。
9.挑领左腿尽力猛向上蹬起,右脚向前上一大步成右弓步,右臂在身体上起时,由下向上、向前发崩抖劲挑起,置头前上方,掌心向后上方,指掌分开,臂上挑略过头,左掌在右臂上挑时下按至裆前,掌心向下,五指炸开朝前(图11)。
《[洛阳心意拳基础训练――一掌一捶]心意拳四把锤》摘要:河南洛阳心意六合拳历史悠久,拳风独特,左脚贴地向左前方迈进一步,落步时屈膝前弓,脚尖向前,左手翻转掌心向下、向前发力伸出,力达指尖(图4、5正视)河南洛阳心意六合拳历史悠久,拳风独特。
时至今日依旧沿袭着心意古拳朴实无华的训练方法。
“一掌一捶”是初学者入门必修的基础拳法。
“一掌一捶”属于文捶套路,动作虽然简单,但要做到手、眼、身、步及发力协调流畅,亦需要认真练习方能达到。
下面具体介绍“一掌一捶”的练习方法。
动作一:1、双脚并拢,侧身站立,双手自然垂放于身体两侧,双眼平视远方,下颌微收,身形挺拔,自然呼吸(图1)。
2、左脚贴地向左前方迈进一步,落步时屈膝前弓,脚尖向前;右腿膝关节用力绷直,双腿成"弓牮步"姿势。
随左脚向左前方进步同时,左手由下向上、由内向外以弧线轨迹上撩至左下颌处,手指分开,掌心向内,高与嘴齐;右手同时握拳收于右腰侧,拳心向上,双眼向正前方平视(图2、3正视)。
动作要点:1、左脚向左前方进步时,要以脚掌贴地滑进,落步时要以脚后跟先着地,然后以前脚掌用力下踩,以配合身体发力制动。
2、左脚上步与左手上撩、右手握拳回收要同时完成,整个动作要协调流畅的完成,保持好身体的平衡。
动作二:1、上动不停。
左手翻转掌心向下、向前发力伸出,力达指尖(图4、5正视)。
2、上动不停。
左手握拳曲臂收于左腰侧,拳心向上;同时右拳发力前冲,拳心向左,拳眼向上,高与肩齐(图6、7正视、8侧视)。
动作要点:1、左手向前伸出时,肘关节要完全伸直,不可以弯曲,手指高与肩齐,用力撑直。
2、左手握拳收回腰间与右手向前发力冲拳要同时完成,前后对争用力。
3、以腰部的拧转来带动右拳发力前冲。
动作三:1、上动不停。
右脚向正前方进一步,落步时屈膝前弓,左腿膝关节伸直,成弓牮步姿势;同时右拳变掌由下向后,再向上撩至面部正前方,手指分开,掌心向内,高与嘴齐。
2、上动不停。
心意四把捶心意四把捶四把捶和合四象之理,名为气火水土,又名四源,在传统武术中素有短拳之称。
与其他内外长拳相比,它独具一格,是一个擅长爆发内劲的优秀拳种之一。
基本拳式为出手横拳、转身挑领、斩捶(或称斩手)和鹰捉把。
1、六合式盘练法两腿微屈,两足前虚后实,两手相抱,两肘护肋,两掌心向下,手腕略垂,两足心要悬。
松肩沉肘,含胸拔背,塌腰松胯,尾闾中正,谷道上提。
舌舔上腭,呼吸顺其自然。
周身上下合而为一。
六合式,俗称预备式、侵扑站、扑采式、三体式、三才式、熊出洞,它要求鸡腿、龙身、熊背、鹰捉、虎抱头及雷声。
拳意六合式包含三种涵义。
其一,六合式,讲究内三合外三合,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其二,侵扑占,意思时刻都应有所准备。
侵为占据接近之意,扑为向前冲击的意思。
其三,熊出洞,似熊儿有竖顶之劲,两膀下沉具有上提的矛盾之意。
观外形笨拙而内灵。
熊儿不但力大而且凶悍威猛。
其未动之时以两肘护肋,两守护前胸之要害,以防备意外之突袭。
此式含劲而侧立,如临大敌。
内在劲意似利箭搭在拉开的弓弦之上。
身法如要侧身过一墙宽的窄胡同,下颌微收以防护咽喉。
内意要以静待动,不可露形于外。
只要不发,永远是顾法当先。
应用法凡与敌较技,首先自我周身上下要自然放松,伺机二动,不可流露出内在意图。
正如拳决所曰:“拳打三节不见形,若见形影不为能。
”敌不动,我不动,敌若有微动之迹,我已先动。
六合式为万法之源,所以不可着重于某些招式上。
否则,固定的招式一遇高手行家就无法施展。
只有刻苦盘炼出来的灵劲,即自身条件反射人体自然本能,才是真正拳艺之根本。
2、疾步箭窜盘练法先提左前足向前功尽弃迈进一步,右足紧追迈至左足前。
然后,左后足再朝前迈出一步,落至右足前。
右足紧起身前落于左足后。
左足随即再迈出一步。
此步谓之疾步,又名快步或三步一拳法,是远距离跳越击敌的重要方法。
疾步时,要求上身保持两肘护肋,两手护胸。
拳意此箭蹿乃虎形箭蹿,又为快三步,似饥饿猛虎奔践扑击之态。
心意四把捶使用方法
心意四把捶是传统的中国武术器械之一,使用方法如下:
1. 手持捶:双手握住捶柄,类似持握武器的姿势,可以用来进行直接的击打动作。
可以进行上劈、下劈、正打、侧打等各种击打手势。
2. 扔捶:将捶柄抓住一端,以捶头朝外的方式抛出,类似于投掷动作。
可以进行直接的击打或击中目标后再抛回来,增加击打力度。
3. 摔捶:将捶柄的一端握住,以捶头朝地的方式将捶放在肩膀上,然后进行滚动、翻滚、跳跃等各种动作,将捶头碰触地面时,产生冲击力,增加击打力度。
4. 挂捶:用一根丝绳或细长布带将捶绑在腕部或手腕上,以类似耍锤锤的方式挥舞捶,产生旋转和离心力,增加击打威力和灵活性。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心意四把捶时,要注意安全。
初学者应该在合适的场地和指导下进行练习,以免造成伤害。
此外,逐渐提高训练强度和灵活性,以便更好地掌握捶的技巧和运用。
心意拳四把锤之劲意及破解心意拳四把锤之劲意,乃该套拳术中之精华,十大形贯穿于一体,不解其中涵义,演练起来难得其益。
起势中的轻步站,为盘练该法的预备势,原名“熊出洞”,其盘法与轻步站稍微有些差异,且流露外形的缺点,容易被对手防备,一般情况下不用。
四把锤套路演练,从哪里起势,到哪里结束。
轻步站劲意:可解为:熊为凶猛之物,两膀壮健多力,有直立之姿态,守静而富有含蓄之劲,其胸前乳下两肋间生有白毛两斑,形如月芽,乃气海所在,是要害之穴位。
熊膀上提胸前时,头向上矗,威猛异常,垂其两肘,紧靠左右盖护两肋要害之处,以防敌之袭击也。
拳艺中所谓“头顶直矗,沉肩扣胸,肘不离胸”,皆指熊形之含劲而言。
颏微收,护其咽喉,沉肩扣胸,裹压在胸,是谓缩小正面被袭击的目标。
肘不离胸,是以护气海之穴,兼顾两腰被袭,在拳艺当中称之为顾法。
用法:与人交手,不宜摆设搏斗的架势,体态要安详,相机而动,蓄而后发,将要攻敌之时,不可吐露真意。
拳经云:拳打三节不见形,静为本体,动为作用。
敌未动时,我不动,敌一动时,我先动,探得敌之动静,随机应变先发制人,如图1左者,动作便为静观之势。
拳法云:能在一气先,莫在一气后。
后人发,先人至,迅雷不及掩耳。
虎扑劲意:此式为饿虎扑食之势。
锻炼丹田精灵之气,右掌重捺于裆际,撑腿侧身。
拳经云:三心要实,三尖要照,即头顶天、脚抓地、背心要实,谓之三心实。
左肩尖领前与鼻尖、左足尖成一条直线,谓之三尖照,头有顶天之势,足有抓地之精,好似墙要倒时,身体如同一根棍子将它顶住。
用法:左脚进步踩敌中间,或踩敌足背,同时发右箭步,施刮地风腿,铲踢敌人前足胫骨。
两手以掌根循弧线上挫敌腹及胸膛,或再往上挫可托击敌下巴,如图2左者。
此打法称为“狸猫上树”。
或改为提膝撞击敌左膝或裆际的虎扑双把。
注意:提膝时,切记手随身进,腿手齐到,丹田抱劲,发动实腹,雷声响动,浑身全到无拦挡。
猴缩蹲劲意:此式蓄而待发之劲意,犹如射箭,弓拉的越大,射程越远。
水氏家传心意六合拳之四把锤2011-10-13 四把锤是心意六合拳的经典套路,历来为心意六合拳家们所珍视。
四把锤含有心意六合拳的固有四把:横拳、挑领、鹰捉、斩手,有四象之说,名为水、风、火、土又名四源。
《若而敬终》曰:“火、风、水、土,水性寒湿,其用滋润;土性乾冷,其用生发;火性烈燥,其用热焚;风性温和,其用助生。
以至於火、风、水、土之性,止就如一个圆丸,只在圈见两边转的一般,然后两边开头转成一个那性的两个奥妙,在一切命性妙界周围旋转,然后在四行性的品位两头相关。
你们且细观他们的动静,然后他们细看人祖的身体,仍从火、风、水、土四行上造化。
他们见土的动静是定的,风的动静是动的,水的动静是降的,火的动静是升的,其中有一件相反,一件观见。
土性刚,风性柔,水性寒,火性热,总不相合。
”又《四典要会》曰:“明拜功所指点之仪,纯阳为火,纯阴为水,阴中之阳为气,阳中之阴为土,四仪乃示其人由先天而来,於后天以四行为本,欲复之先天不免过此四行之象也。
”暗含四梢劲(牙、甲、发、骨)与十大真形、浑身七星打法。
四把锤看为四把实为一圈也,横拳、挑领是从下向斜上发力,鹰捉斩手是从上向下发力,一上一下划各半圆合为一圈,此为心意六合拳打人如划圈的拳枪一理之意。
此为心意六合拳以枪化拳之内涵,如失去此意则心意六合拳四把锤真谛全失。
四把锤歌诀起手横拳实难招,展开中平前后梢。
望眉斩加反背,如虎搜山斩手炮。
车形风响斩手炮,鹰捉四平足下存。
又曰:起手横拳实难招,展开四平前后梢。
望眉斩加反背,如虎搜山斩手炮。
鸡打架虎扑羊,剪子股十字擒拿。
再曰:起手横拳实难招,展开中平前后梢。
望眉斩加反背,如虎搜山裹边炮。
车形似风斩手炮,领手斩拳其势勇。
第一把、领手一、十字手1、盘法:口诵:台斯迷(注:伊斯兰教的阿文,意思是奉普慈太慈安拉之命起。
奉真主的命令行使。
)每盘一把艺前必须先口诵台斯迷方可开始盘练,以后不再重复。
双足分开,与肩同宽,双脚尖向前平行站立,身体左右重心应于两脚之间,前后重心则至于脚掌与脚跟之间,双膝微屈,小腹松园,尾闾中正,头顶颈竖(熊有竖顶之能),臀部似夹非夹,背部似靠非靠,面部表情似笑非笑,神态自然,平心静气,胸空腹实,沉肩垂肘,舌顶上腭,下颌内收,唇齿轻合,谷道上提,含胸拔背,塌腰松胯,呼吸顺其自然。
山西常有心意拳经典鸡形四把捶山西常有心意拳历代先辈非常重视四把捶的训练,在四把捶上倾注了极大的心血,精缩为短小精悍、极富技击实用性的拳路。
常有师父以腿法精绝、狠毒闻名;“金丹六”武玉珊之“怀里出腿”无人能敌,常令敌手防不胜防。
有鸡形四把捶、蛇形四把捶两路。
蛇形四把捶濒寸:失传,急待挖掘。
本文所介绍的鸡形四把捶动作形象,劲气精巧,含有拳打(金鸡食米,也叫浑圆捶)、腿踢(鸡腿)、肩靠(束翅)、膝顶(上穿、擒拿跌打)的动作和手法。
师辈传言:“金丹六”师祖,一束如猴蹲,——展如大鹏展翅,一束——展之间,对手飞出丈五远。
”其中“束展二字一命亡”,令后人景仰不已。
一、无极式:无思无虑,全身放松,为拳套之重点。
依本心、依本意行事。
二、关公捋须:上左步再上右步,两脚与肩同宽,两手掌从口向下如理须状,掌根向下沉压,两手到腰处停止,将气沉下,同时头向左前方拧转,凝视左前方(图1~图3),要有关老爷之气势。
技击作用:敌向我心口击来,我双掌如刀斫击其小臂,寸步进身双马形或顶心肘挑击敌心窝。
紧接连三崩拳,“追风赶月不放松,打倒还嫌慢。
”三、十字披红(掌):右脚略向右后撤半步,同时左掌边拧边翻,拳心朝上向口收于小腹,如搂抱状,左脚收回并于右脚旁,右掌心向前,左步紧跟右步,左拳变掌拧钻向左膝前沉打,左肘顶向前方,右掌变拳后拉收于小腹处,眼平视前方,左肩向前拥劲,右肩往后扭劲,调身调膀,尾骨坐住劲(图4)。
技击作用:敌方向我击来,我右手上托,左掌拧抓敌睾丸,肘打心窝,身子拥进,手足齐到,三节打人,紧连三崩捶。
四、金鸡独立吐信:垫左步,抬顶右膝,膝合中,伸食、中指前穿,左手下沉回带,目视前方,左腿略弯曲(图5)。
技击作用:敌方崩拳打来,我沉按敌小臂,进身抬右膝顶敌裆部,同时,右掌穿敌咽喉、双眼。
五、箭步金鸡食米(浑元捶):上动不停,向前向下踩右脚,同时抬顶左膝护裆,右剑指掌翻阴阳回护小腹,同时护左膝,两肘护肋;再下沉双肘,左手护右腕,迈左步,上右步,再蹬右腿,上踩左步,紧跟右步,同时,左手护右腕向前打出右崩捶,肘合中。
近年来所学的心意拳内容
一、常谓的二十四把大致如下,每形的第一行把位是我目前在练习的。
龙:龙调膀/刃劲/小龙形/龙抱球/十字裹横/
大劈/大龙形/乌牛摆头/一头搠碑/
蛇:蛇拨草/蛇摆尾/
蛇出洞/蛇吐舌/
熊:单把/
双把/白熊戏球/
燕:燕子抄水/
(狸猫上树)
虎:虎抱头/
虎形(虎蹬山、虎扑、虎摆尾)/
马:野马奔槽/
鹞:鹞子入林(鹞子翻膀)/
鸡:摇闪把(老鸡形)/
鹰:鹰捉/
猴:猴缩蹲/
二、其他的功把(法):
固丹田、揉丹田、鸡步、猫洗脸、剑出鞘、塌意、意把、十字步、三角步、七星步、蹦丹田、连环三腿、
意桩、三盘落地桩、
四把拳。
李明心意六合拳四把捶出手横捶势难招,展开中平前后梢,转身挑领阴阳势,鹰捉四平足下拋。
四把捶一向为本门不传之秘,因此有“斗金难买四把捶”之说。
现在各支流演示的四把捶,因人与人之间的打法特点和风格的不同,在套路上也就略有出入也纯属正常。
但它们的核心动作与主旨却并未改变。
四把捶套路简单,来回走直趟,核心是横捶,鹰捉,虎扑,虎蹿。
四把捶既是套路演练,又是技击能力的演练,内外兼修,应变无穷,日久功深,拳打万变,其意自现。
四把捶攻防含义一、轻步站左脚前,脚跟着地,脚尖翘起,右脚在后,侧身站立,右腿微曲,重心在右腿,两手朝内微扣,左前右后,位于腹部,做到头顶颈竖,精神饱满,有箭在弦上之意,敌不动,不可露出真意。
敌一动即刻先发制人。
二、熊出洞重心后撤,双臂前抻,两手心朝下,两肘护肋,目视前方。
此式可攻可守,敌不动,我不动,敌一动,我就快速攻击,纵敌千军万马,我如入无人之境,自信克敌制胜。
三、虎扑左脚急速向前一步,呈左弓右箭步,两脚趾抓地,身体形从头到后脚呈一直线。
同时,双手随左脚前踩之势,双手下扑于左膝内侧,手心朝下,掌根按劲,左手前,右手后,左手不得超过前膝(虎不显爪)此乃饿虎扑食之势,应重点体会快速迅猛之扑劲,手心朝下之按劲,足趾抓地之扣劲,头朝前之顶劲,丹田之抱劲,以便达到劲力整体爆发。
(如图1)四、猴缩蹲承上式,左脚略提起回收,身体重心后撤于右腿,身体后缩下蹲,两肩下垂,两肘护肋,目光前视,腰要直,不撅臀,此乃取猴有缩身之灵巧,快速闪避与防御,以便发起更猛烈的攻击。
五、过步箭蹿承上式,双臂速回击己腹,借其弹劲,左脚前进一步,右脚跟一步的同时双手朝前往下扑按劲,右脚前,左脚后,呈坐盘式侧身向前,左肩冲前,左手下按于右膝前,右手按于右胯处,双手心朝下,此乃借用连续上步狠击对方,有人称它为“虎蹿把”。
六、横拳前式呈坐盘三盘落地之后起身上左步,呈左弓右箭步的同时,双手似抓物提起朝前送,右手握拳,拳眼朝上,左掌直立傍护右拳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