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版美术三年级上册《心中的校园》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3.07 MB
- 文档页数:13
标题: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心中的校园1-岭南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绘画的基本技巧,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美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
3. 引导学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绘画技巧:线条、色彩、构图等。
2. 观察与表达:观察校园环境,发现美的元素,用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
3. 创新实践:运用所学的绘画技巧,创作一幅心中的校园画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校园环境,发现美的元素,用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绘画技巧创作一幅心中的校园画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美丽的校园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图片中的美。
然后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心中的校园。
2. 新课学习(1)引导学生学习绘画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2)让学生观察校园环境,发现美的元素,并用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
(3)教师示范绘画过程,讲解绘画技巧的运用。
3. 学生实践学生根据所学的绘画技巧和观察到的校园美景,创作一幅心中的校园画作。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5. 总结与拓展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强调绘画技巧的运用和观察生活、发现美的重要性。
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观察校园环境,发现更多的美,用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校园环境,发现美的元素,并用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绘画技巧,同时鼓励学生创新实践,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学生实践”环节,因为这一环节是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关键步骤。
以下是对这一环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学生实践环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1. 实践前的准备在学生开始实践之前,教师应确保学生已经理解并掌握了基本的绘画技巧,包括线条的使用、色彩的搭配和构图的原则。
标题: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心中的校园2——岭南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校园的美,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
2. 通过观察、描绘,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3. 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观察校园的风景,发现美的元素。
2. 学习绘画技巧,描绘心中的校园。
3. 感受校园生活,表达对校园的热爱。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发现美的能力,提高绘画技能。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校园的美,用绘画表达心中的校园。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校园的印象,激发学生对校园的热爱。
2. 新课内容:(1)观察校园:带领学生参观校园,引导学生发现校园的美,如建筑、花草、人物等。
(2)绘画技巧:讲解绘画的基本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并示范绘画过程。
(3)实践绘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描绘心中的校园。
3. 作品展示: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展示和交流,互相欣赏、评价。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发现美、表达美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自己家附近的风景,尝试用绘画表达出来。
2. 家长协助孩子完成作业,鼓励孩子发现生活中的美。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绘画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2. 鼓励学生大胆表现,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发现校园的美,提高绘画技能,培养热爱校园、热爱生活的情感。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继续关注学生的成长,引导他们发现更多美的元素,用绘画表达心中的世界。
在以上的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尤其是“观察校园”和“绘画技巧”环节。
这两个环节是学生能否成功描绘出“心中的校园”的关键步骤,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过程。
一、观察校园观察是创作的第一步,通过观察,学生能够发现校园中的美,激发创作灵感。
在观察校园这一环节,教师应该采取以下步骤:1. 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校园中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如树木、花草、建筑、雕塑等。
三年级上美术教案-我们心中的校园-岭南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加深对美的理解;2.提升学生对校园环境美感的认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3.让学生能够通过绘画表达对校园的感悟和理解;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2.在日常生活中提升校园环境美感的认知;3.通过观察校园环境并融入文化元素,培养学生的示意和创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文化元素”的含义;2.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去发现校园环境之美难。
四、教学内容1.文化元素的介绍通过课件和讲解,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龙”和“凤”,并通过视觉和手工制作将这两个元素表达出来。
2.观察校园环境中的美在校园内带领学生寻找校园的美,如建筑物、植物、广场等,并让学生用感性的语言描述。
3.技法的讲解与示范讲解画画中常用的色彩、线条、构图、透视等技法,示范如何画出具有立体感的校园建筑。
4.创作实践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和理解用彩笔创作代表自己内心认为美的校园建筑,融入文化元素,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和相关材料;2.整理好学生画画所需的用品和工具。
2. 上课过程•第一步:文化元素的介绍讲解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龙”和“凤”,并通过图像的呈现,让学生了解到不同文化元素的表现形式。
•第二步:观察校园环境中的美带领学生寻找校园内的美,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初步的引导,如“你们在学校内有看到什么美丽的建筑物吗?”“你们喜欢校园内哪些植物?”等。
并通过分组方式进行,激发出同学之间的讨论和交流。
•第三步:技法的讲解与示范讲解和演示画画时常用的色彩、线条、构图、透视等技法,让学生学会画出有立体感的建筑物。
•第四步:创作实践让学生自由发挥,用自己手中的颜料在画纸上进行自主创作。
在画画的同时,也要融入所学文化元素,创造自己的作品。
3. 课后作业1.完成作品:学生用自己的创新手法绘制“我们心中的校园”画作,用彩笔将个人理解的文化元素巧妙融入画作之中。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心中的校园2-岭南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运用基本的绘画技巧,如线条、色彩和形状,创作一幅描绘心中校园的画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创作,学生将学会如何将现实中的校园景象转化为心中的理想校园。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校园生活的热爱和珍惜,激发他们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内容- 描绘心中的校园:引导学生观察现实中的校园,然后鼓励他们创作一幅心中的理想校园。
- 色彩运用:教授学生如何运用色彩来表达情感和氛围。
- 构图技巧:指导学生如何构图,使画面更加和谐和有吸引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绘画技巧,创作一幅心中的校园画作。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现实中的校园景象转化为心中的理想校园,并运用适当的绘画技巧表达出来。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校园的图片或视频,美术教材,示范画作。
- 学具:绘画纸,彩色铅笔,水彩颜料,画笔。
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校园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校园的特点。
2. 示范与讲解:教师展示如何运用绘画技巧描绘心中的校园,并讲解色彩运用和构图技巧。
3. 学生创作:学生根据所学的技巧,开始创作自己的心中校园画作。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和同学进行评价和反馈。
板书设计- 心中的校园- 关键词:绘画技巧,色彩运用,构图- 步骤:观察,讨论,创作,展示作业设计- 作业:学生回家后,根据课堂所学,创作一幅心中的校园画作。
- 要求:运用所学的绘画技巧,如线条、色彩和形状,表达出心中的理想校园。
课后反思- 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观察和创作,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 学生应反思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体验,是否掌握了所学的绘画技巧,并能够表达出心中的理想校园。
---此文档字数:约 400 字,具体字数可能因实际排版和文本编辑而有所变化。
重点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整个教学设计的核心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顺利地达到教学目标,掌握教学内容,并克服教学难点。
三年级上美术教学设计-第19课:心中的校园-岭南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绘画校园景色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提高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内容1. 绘画技巧:如何运用线条、色彩表现校园景色。
2. 观察方法:如何观察和捕捉校园中的美。
3. 情感表达:如何通过绘画表达对校园的热爱。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绘画技巧的掌握和运用,观察方法的学习和实践。
2.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绘画表达对校园的热爱,如何处理画面中的空间关系。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
2. 学具:画纸、铅笔、彩色铅笔、水彩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校园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校园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绘画技巧,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线条、色彩表现校园景色。
同时,教授观察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捕捉校园中的美。
3. 实践操作: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绘画实践。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作品展示: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作品展示,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板书设计1. 心中的校园2. 内容:绘画技巧、观察方法、情感表达作业设计1. 作业内容:运用所学技巧,绘制一幅心中的校园。
2. 作业要求:构图合理,色彩丰富,能够表达出对校园的热爱。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对绘画技巧和观察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能够通过绘画表达对校园的热爱。
2. 教学改进: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学生对校园景色的观察和体验,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
3. 学生反馈: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感兴趣,积极参与绘画实践,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绘画创作。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个部分涵盖了学生从理论知识到实践操作的全过程,是学生掌握技能、培养情感、提高审美的关键环节。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1. 导入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校园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校园的美。
标题:三年级上美术教案-我们心中的校园-岭南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绘画的基本技巧,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美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校园生活的热爱。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绘画技巧:线条、色彩、构图等。
2. 观察与描绘:校园环境、建筑、人物等。
3. 创作主题:我们心中的校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1 教师出示一幅描绘校园的画作,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幅画描绘了什么?你们觉得画中的校园美吗?为什么?”1.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教师总结并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描绘我们心中的校园。
”2. 新课讲授2.1 教师讲解绘画技巧,如线条的运用、色彩的搭配、构图的方法等。
2.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绘画技巧,教师巡回指导。
3. 实践操作3.1 教师布置创作任务:“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绘出我们心中的校园。
”3.2 学生分组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4. 作品展示与评价4.1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4.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总结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5. 课堂小结5.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绘画技巧。
5.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四、教学延伸1. 课后作业:请同学们继续完善自己的作品,下节课带来分享。
2. 举办校园画展,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每个学生的绘画水平,给予个别指导,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3. 加强课堂管理,确保实践操作环节的顺利进行。
4. 通过作品展示和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六、教学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描绘我们心中的校园。
通过绘画技巧的讲解和实践操作,同学们提高了绘画水平,培养了观察力和创新意识。
希望大家继续努力,用画笔记录下我们美好的校园生活。
19.心中的校园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简单的平面图表现方法,学习简单的效果图编写方法。
用色彩画出自己的感受。
2、过程与方法:设计前预先准备各种材料,在研究和实践中发展设计思维,在参与展示活动中感受成功的快乐。
2新设计应用学生自己熟悉的校园平面图和效果图,进行对比学习,学生更加直观的平面图与效果图的设计方法。
3新设计用拼图的方式,让学生直观感受设计方法的合理性与美观性相结合4新设计以评比“小设计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与获得成功感。
5新设计通过平面图的设计,激发学生对立体效果图的制作激情。
6学情分析本课是三年级上册综合探究部分的最后一课。
校园是学校师生学习、生活、工作的园地,每一处优美的校园环境都能让学生感受到美的熏陶。
本课主要通过平面图到效果图的设计,在探究和实践中发展设计思维,在参与展示活动中感受成功的快乐。
7重点难点重点:激发学生从平面设计到立体造型的兴趣,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难点:校园平面图的构思方法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8教学过程活动1【讲授】心中的校园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从欣赏我校校园美景导入。
2、欣赏平面设计图与效果图的区别,感受各种校园造型美,感受画面中的意境。
(二)、讲授新课1、(教师导语)导出课题:(心中的校园)2、比一比:平面图与效果图有什么不同?找一找他们相同与不同的地方?3、说一说:我们的校园有哪几部分组成,我希望校园增加些什么功能?(课件)板书:运动区(篮球场、足球场、室内球馆,主席台等)教学区(教学楼、图书馆、报告厅、功能楼等)休闲区(池塘、绿化等)(三)、引导发现:1、观察发现:观察校园平面设计图与效果图的异同点在哪里?2、拼一拼:叫同学对老师事先准备好的平面图进行摆拼,3、应该怎样表现,比如楼房、花台、篮球场、等等(同桌讨论)4、归纳小博士的话,引出校园设计的特点。
校园的设计应突出主楼的形象,并按不同的功能分区,如学习区、运动区、休闲区等。
美术我爱校园课件美术我爱校园课件校园,指大学、学院或学校校园中的各种景物及其建筑;凡是学校教学用地或生活用地的范围,均可称作校园。
美术我爱校园课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线描淡彩画的基本表现方法。
过程与方法:在绘画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方位意识,提高学生取景构图和运用线条与色彩进行写生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爱自己的学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学习线描淡彩画的基本表现方法,提高学生取景构图和运用线条与色彩进行写生的能力。
课型:绘画教学准备:画纸、铅笔、水彩颜料、毛笔等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我爱校园(活动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线描淡彩画的基本表现方法。
过程与方法:在绘画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方位意识,提高学生取景构图和运用线条与色彩进行写生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爱自己的学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学习线描淡彩画的基本表现方法,提高学生取景构图和运用线条与色彩进行写生的能力。
课型:绘画教学准备:画纸、铅笔、水彩颜料、毛笔等教学过程:一、了解平面示意图的基本知识1.教师提问:一天.我校篮球队到苗苗学校体育馆进行比赛,如果你是篮球队员,进入校门后,你会用什么办法快速找到该校的体育馆呢?2.学生回答。
师生说说平面示意图在生活中的作用。
3.多媒体出示“校园平面示意图”,了解平面示意图的基本知识:一般由基本形、文字组成,大部分以箭头标明方向。
4.出示课题,明确本课时的学习活动内容。
二、分组考察、讨论,用基本形画校园示意图1.提出活动要求:分组考察校园。
根据前后左右、东南西北讨论校门、教学楼、科技楼、体育馆、操场等地方的方位布局。
2.师生实地考察校园,展开小组讨论。
3.回教室,阅读教材小训练,提出练习要求:用铅笔轻轻地勾画出校门、教学楼、科技楼、体育馆,操场等地方的基本形和位置。
4.教师反馈指导。
三、指导学生用线描淡彩的看法画校园示意图1.以建筑为例指导线描淡彩的基本画法(教师示范)。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心中的校园1-岭南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校园景色的绘画技巧,运用线条、色彩等基本元素进行创作,表现出心中的校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学生能够运用美术知识和技能,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校园画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校园的热爱和美感,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力。
教学内容1. 校园景色的观察与描述:学生通过观察校园的景色,描述出他们心中的校园。
2. 绘画技巧的学习与实践:学生学习和掌握绘画线条、色彩等基本技巧,并运用到校园景色的创作中。
3. 个人特色的校园画作创作:学生运用所学的技巧和知识,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校园画作。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生能够运用绘画技巧和知识,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校园画作。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校园景色,以及如何运用绘画技巧进行创作。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校园景色的图片或视频,绘画示范视频或图片,绘画工具和材料。
2. 学具:绘画纸,铅笔,彩色铅笔,水彩笔,画布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校园景色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让他们描述出他们心中的校园。
2. 新知识学习:向学生介绍绘画线条、色彩等基本技巧,并通过示范视频或图片进行展示。
3. 实践操作:学生运用所学的技巧和知识,进行校园景色的绘画创作。
4.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自评和互评,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板书设计1. 心中的校园2. 副三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岭南版3. 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作品展示与评价等。
作业设计1. 个人作业:学生运用所学的技巧和知识,创作一幅心中的校园画作。
2. 小组作业:学生分组,每组共同创作一幅心中的校园画作,并进行展示和分享。
课后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对校园的美感和艺术创造力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的技巧和知识,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校园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