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神门穴对心脏功能影响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200.97 KB
- 文档页数:2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脏病的临床实践与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导致心脏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传统中药治疗是中医学的一支重要分支,不仅有治疗效果,而且副作用小。
针对心脏病的治疗,中西医结合已经成为一种越来越流行的趋势。
本文将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脏病的现状、临床实践和研究成果。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脏病的现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保健和疾病的治疗。
心脏病是当前较为严重的一种疾病,常常会危及生命。
传统中医疗法已经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与此同时,西方法也在治疗心脏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脏病的概念已经被提出,并且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中医把治疗的重点放在了人体的整体调节上,而西医治疗更多的体现为药物和手术治疗。
所以结合中西医治疗心脏病的方式是一种综合性、针对疾病症状多方位的治疗方式。
中医可以采用中药配方以及针灸等方式进行治疗,而西医可以通过药物、手术等方式进行治疗。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脏病的临床实践针对心脏病,常用的中药有丹参、麻黄、甘草、党参、枸杞等。
这些中药可以通过调节人体的气血、神经系统等方面达到治疗心脏病的效果。
同时,还可以通过一些针灸手法对心脏病进行治疗。
例如,通过针灸将常见的风池穴、神门穴、内关穴等穴位刺激,可以起到疏通心脏、舒缓心情等作用。
西医治疗常使用的药物有毛花苷C、硝酸酯等。
这些药物在治疗心脏病的同时,也有很多的副作用。
例如,毛花苷C容易引起心律不齐、低血压等副作用。
而硝酸酯则可能导致头痛、低血压等症状。
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脏病的方式不仅可以减少患者的副作用,而且还可以在治疗的同时,起到调整身体、提高免疫力等作用。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脏病的研究成果许多研究人员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脏病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研究人员在实践中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脏病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例如,一项研究发现,将中药丹参和西药毛花苷C结合使用,可以显著的改善患者的中风后遗症和轻度心肌梗塞。
“神门穴—心脏”相关的神经机转研究
姜俊
【期刊名称】《上海针灸杂志》
【年(卷),期】1991(010)003
【总页数】2页(P25-26)
【作者】姜俊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24.2
【相关文献】
1.针刺神门穴对心脏功能影响研究进展 [J], 王洁;胡玲;刘磊;王春华
2.快通道心脏麻醉对心脏手术患者心肌氧化损伤、炎症反应及神经相关肽的影响[J], 何澜;郑勇;喻梦仙
3.心脏与内关穴神经投射相关关系研究:Ⅰ1.心脏的经投射 [J], 杨琳;李振华
4.心脏术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及非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对比分析 [J], 严赖莎;赵顺英;胡晓燕;张丽萍;蔡捷
5.转胶蛋白与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肺血管病变可逆性的研究 [J], 黄丽;李莉;杨涛;李雯;宋莉;孟宪敏;顾晴;熊长明;何建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第39卷第6期2020年12月JANHUIUNIVCHINEEMED Vol.39No.6Dec.202047神门穴主治作用浅析朱超】,吴生兵】,周美启2,鲍炳州3(1.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合肥230012;.安徽省中医药科学院亳州中医药研究所安徽亳州236800;.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合肥230031)[摘要]神门穴是手少阴心经输穴、原穴,在临床选穴中具有重要地位。
其功效、主治包括:宁心定悸、化痰定志,可用于治疗心主血脉、心主神明功能失常所致的心悸怔忡、癫狂、痫等神志病;调和阴阳、安神利眠,可用于心肾不交所导致的高血压病、失眠、眩晕等病;益气固摄、利水渗湿,可用于遗尿、水肿、小便不利等病症;消食和胃、理气消积,可用于脾胃不和所致的脘腹胀满、嗳气呃逆、便秘等脾胃病;止咳平喘、利咽明目,可治疗经脉循行所过的肺系疾病或眼部疾病;通络止痛,可治疗由于气机不畅、血液瘀滞导致的关节不利、手臂挛痛、掌中热等症。
[关键词]神门穴;主治;作用[中图分类号]R224.2[DOI]10.3969/j.issn.20957246.2020.06.014神门,别名兑骨穴、锐骨穴、兑冲穴、中都穴、锐中穴[1],首见于《黄帝内经《,在《难经•六十六难《《素问•缪刺论》《针灸甲乙经》《针灸聚英》等有过记载”其为手少阴心经之原穴、输穴,《针灸甲乙经》记载“神门,掌后锐骨间”,明确了神门的定位”神,气也,门,取门户出入之意,心经的气血津液在此交于体表经脉,且因此处有一个凹陷孔隙与心经经脉相通,心经经脉内水湿强热之气从此处传出,故命名“神门””古代医籍对神门穴治疗作用记载众多,《灵枢•五邪》之“邪在心,则病心痛喜悲,时眩仆,视有余不足而调之其输也”,强调病邪在心,心痛眩晕可取心经输穴神门治之;《千金翼方•小儿惊痫《之“神门主数噫,恐悸少气”,认为神门可治惊恐、心悸、气少等;《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一百二十穴玉龙歌•痴呆》之“神门独治痴呆病,转手骨开得穴真”,认为神门可治痴呆等神志病”神门穴治疗范围广泛,涉及神经、循环、消化、精神心理等系统,可治疗40种病症[],配伍腧穴应用发挥协同作用可治病症100余种”目前,临床和实验研究中运用神门穴治疗心脏疾病、失眠眩晕较多,但其具体中医作用机制鲜有报道”现试对神门穴主治作用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选穴提供文献参考”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C17046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67405,81273858);安徽中医药大学探索性科研项目(2016TS092)作者简介:朱超(1996-),女,博士研究生通信作者:周美启(1963-、,男,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meiqizhou@ 1主要作用1.1宁心定悸、化痰定志根据五脏配五行,心为阳脏,具有温煦作用归属于火”神门穴为手少阴心经的输穴、原穴,归属于土,如《针灸甲乙经•手少阴及臂凡一十六穴第二十六《之“心……神门者,土也””《针灸聚英•手少阴心经《之“神门……手少阴心脉所注为俞”土,心实泻之”,认为心实证常由痰火扰上、心火炽盛、心血瘀阻等导致,据五行相生规律,母病及子,子病及母,二者相互影响”《难经•六十九难》提出“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观点,虚证用心经母穴,实证用心经子穴,心经实证应“泻其子”,心属“火”,“火生土”,“土”为“火”之子,故用泻法刺激神门可发挥清痰降火、通利血脉的功效”心主神明,《本草经疏《之“谵语,属心家邪热……狂语,属心家邪热甚”,《神灸经纶•卷之四•小儿症治《之“猪痫,病如尸厥,口吐青沫作猪声,巨阙灸三壮,百会神门”,均认为心脏受邪可导致神志异常,癫、狂、痫等可选神门穴治疗”《灵枢•经脉《之“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其支者,上夹咽,系目系”“复从心系,却上肺……抵掌后锐骨之端,入掌内后廉”,指出手少阴心经从心脏出,其分支一到达眼后与脑处,其分支二从肺部浅出腋下循臂行于掌后豌豆骨部,过神门。
心脏病患者的中医护理方法及疗效评估心脏病是一类危害全球人类健康的疾病,具有高发、高度致残和高致死率的特点。
在西医的治疗方法中,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是常用的手段。
然而,中医作为一种古老而独特的治疗体系,也在心脏病患者的护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心脏病患者中使用的中医护理方法,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估。
中医护理方法一:中药调理中医药是中医的核心治疗手段之一,其主要作用是通过调整和平衡身体的内环境,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心脏病患者的护理中,中药调理在缓解症状、控制疾病进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常用的中药方剂包括丹参、川芎、桃仁等,这些中药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作用,有助于改善心脏供血和减轻心脏负荷,进而提高心脏功能。
中医护理方法二: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特有的治疗方法之一,在心脏病患者的护理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针灸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并具有镇痛、扩张血管、调节心跳等效果,从而在心脏病的治疗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例如,通过在内关穴、神门穴、涌泉穴等穴位进行针刺,可以缓解心脏病患者的胸闷、胸痛等症状,并改善心脏的功能。
中医护理方法三: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推拿和按摩来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促进机体的自愈能力。
在心脏病患者的护理中,推拿按摩常常应用于经络的调理和心理的舒缓。
例如,心包络、手阳明经、足少阳经等穴位的推拿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心肌缺血等问题,从而改善心脏病患者的症状。
中医护理方法四:饮食调理饮食调理是中医治疗的一个重要方面,它通过合理的饮食结构和食物搭配,改善心脏病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生活习惯,从而提高心脏病的预后。
一些中医养生的原则,如“五谷杂粮为主食”、“少油脂,多蔬菜水果”、“适量进食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等,都有助于心脏病的改善和控制。
在评估心脏病患者中医护理方法的疗效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察:1. 症状改善:心脏病患者常常出现胸闷、气短、心慌等症状,中医护理方法应能够有效缓解这些症状,提高心脏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药研究进展一、内容简述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质量和生命安全。
随着中医药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中药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本文将对近年来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药研究进展进行概述,包括病因病机、辨证论治、药物研究和临床疗效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首先本文将从中医角度对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病机进行分析,探讨其与现代医学的关联性。
然后针对不同证型的患者,介绍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常用的中药方剂。
此外本文还将重点介绍近年来在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中药单味药、复方制剂以及中药提取物等。
通过临床试验和病例分析,评估各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依据。
1.慢性心力衰竭的定义和流行病学数据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CHF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根据美国心脏病学会(AHA)的数据,2013年美国约有480万成年人患有CHF,预计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670万。
在中国CHF已成为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中国心血管病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中国约有450万CHF患者,占全国心血管病患者的。
这些数据表明,慢性心力衰竭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因此研究和发展中医药治疗CHF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中医药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作用及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慢性心力衰竭(CHF)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针对这一问题,中医药在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方法。
首先中医药在调节心血管系统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根据中医理论,CHF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肝肾不足、心脾两虚等。
中医药通过调整机体内部环境,使心脏功能得到改善,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例如人参、黄芪等药物具有补气养血、益精填髓的功效,可以改善心肌供血不足、心肌收缩力下降等问题;丹参、川芎等药物具有活血化瘀、扩张血管的作用,有助于降低心脏负荷,减轻心力衰竭症状。
2017—9—30经穴现代研究之一。
临床研究表明,曲泽艾灸曲泽穴可以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得心搏量、心搏指数、心输出量、心脏指数,从而起到治疗作用、动物实验提示,针刺“曲泽"、“膈俞",对急性缺血性心肌损伤,有抑制损伤发展得作用,使心电图ST段升高受到抑制,并且起针后ST段电位有自然下降趋势。
表明针刺“曲泽”等可加速动物缺血性心肌损伤得恢复过程,有保护心肌得作用。
动物实验,针刺“曲泽”,其神经分布在脊髓,为颈6-胸1与肌皮神经与桡神经传入有关。
ﻫﻫ郄门穴研究经穴现代研究之一。
针刺郄门穴对心脏功能有调整作用。
动物实验表明,针刺“郄门”、“胃俞”,能促进急性缺血性心肌损伤得恢复,心电图得ST、STaVF段升高不显著,起针后ST段恢复亦较快。
临床观察,针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得郄门穴,用传统针刺手法激发循经感传,有得过肘,有得达胸前区、此时观察心动阻抗微分图,结果表明,感传达胸前区者,心血管功能即时疗效显著提高。
针之也可使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增强。
针刺郄门穴也有调整肺功能得作用。
在开胸手术中,针刺郄门穴瞧到手术侧虽有开放性气胸存在,肺脏萎缩;但动脉血氧分压升高,不致缺氧。
仅二氧化碳有不同程度得升高,即郄门穴可以调整血氧饱与度。
临床研究表明,郄门穴对胸部手术有显著得镇痛作用、在二尖瓣扩张中,应用三阳络透郄门,具有良好得针麻效果。
镇痛作用得强弱与针刺得刺激量强弱有关,以电脉冲输出强度较大者效果好。
ﻫ间使穴研究ﻫﻫ经穴现代研究之一。
针刺间使穴对心脏功能有显著得调整作用、临床实验表明,针刺冠心病患者得间使穴,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改善心电图,使左心室舒张期终末压降低、电针间使、内关穴,可使冠脉流量与心肌血氧供应量增加,冠脉阻力、心肌氧提取率降低,最大冠状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值减少,心肌耗氧量降低,从而改善、调整心肌对氧得供求失衡,有利于濒危区缺血心肌损伤程度得减轻,减少心肌坏死区。
耳穴中的神门穴的功能主治引言耳穴作为中医学中独特的疗法之一,以其简便、安全、有效的特点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中,神门穴作为耳穴中的一种重要穴位,具有多种功能主治,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类疾病。
本文将详细介绍神门穴的功能主治。
神门穴的位置和特点神门穴位于耳廓的中央部位,该穴位的特点是较为显著,容易找到并刺激。
在耳廓上,神门穴与其他穴位有明确的区别,较大且突出,色泽较淡。
神门穴的功能主治1.清心安神神门穴能够平衡人体的精神状态,起到清心安神的作用。
这是由于耳廓与大脑的神经联系密切,刺激神门穴能够调节大脑功能,减轻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增强人体的抗压能力。
2.治疗头痛神门穴是治疗头痛的重要穴位之一。
按摩神门穴能够刺激头部血液循环,缓解紧张情绪和颈椎问题引起的头痛,有效减轻头痛症状。
3.调节血压神门穴的刺激可以调节血管舒缩,对高血压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通过按摩神门穴,能够改善血液循环,缓解血管压力,减轻高血压引起的不适症状。
4.缓解失眠神门穴对于失眠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按摩神门穴能够放松紧张的神经系统,促进身体放松进入良好的睡眠状态,提高睡眠质量。
5.减缓耳鸣神门穴的刺激对于耳鸣患者来说,能够减轻耳鸣的症状。
这是因为神门穴的按摩能够改善血液循环,调节耳廓周围的神经等,从而减缓耳鸣。
6.调节内分泌神门穴的按摩可以调节内分泌功能,对于一些与内分泌有关的疾病具有一定的辅助疗效。
例如,通过刺激神门穴,可以调节女性的月经周期等问题。
7.缓解眼疲劳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导致的眼疲劳可以通过按摩神门穴得到缓解。
神门穴的刺激可以改善眼部血液循环,缓解眼睛疲劳、干涩等不适症状。
结论神门穴作为耳穴的重要穴位之一,在中医学中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它具有多种功能主治,包括清心安神、治疗头痛、调节血压、缓解失眠、减缓耳鸣、调节内分泌和缓解眼疲劳等。
通过刺激神门穴,可以有效缓解相关疾病的症状,提升人体的健康水平。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还需注意穴位的刺激方法和频率,以免导致不良反应。
针灸穴位神门穴说明指导书总述神门,经穴名。
出自《针灸甲乙经》。
属手少阴心经。
位于腕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
在尺侧腕屈肌腱桡侧缘,深层为指深屈肌,有尺动脉通过,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尺侧为尺神经。
主治心痛、心烦、惊悸、怔仲、健忘、失眠、痴呆、癫狂痫、高血压、胸胁痛。
直刺0.3-0.5寸。
1.名称神门穴2.别名兑中、锐中、中都、兑骨3.出处《针灸甲乙经》4.隶属手少阴心经5.位置腕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6.主治心痛、心烦、高血压、胸胁痛7.功能清心泄热,宁神开窍,凉血止血。
8.操作直刺0.3-0.5寸9.主要配伍阳溪穴、鱼际穴、腕骨穴治心烦10.定位位于腕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
11.解剖在尺侧腕屈肌腱桡侧缘,深层为指深屈肌。
有尺动脉通过。
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尺侧为尺神经。
12.名词释义神,神明之谓。
心中藏神,穴为手少阴之俞,为心神之气出入游行之门户,故名神门。
13.功能作用清心泄热,宁神开窍,凉血止血。
14.详细主治1、心痛、心烦、惊悸、怔仲、健忘、失眠、痴呆、癫狂痫等心与神志病证。
2、高血压。
3、胸胁痛。
15.详细操作仰掌,在豌豆骨后缘桡侧,当掌后第一横纹上取穴。
直刺0.3-0.5寸。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炙5-10分钟。
16.临床运用1、现代常用于治疗心脏肥大、冠心病、心绞痛、风湿性心脏病、无脉证、精神衰弱、癔病、痴呆、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产后失血、鼻内膜炎、扁桃体炎、肠伤寒、舌骨肌麻痹、流行性出血热、牛皮癣、日光性皮炎。
2、现代研究,针刺神门穴对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有显著疗效。
针刺神门穴对大脑皮质功能也有一定影响。
17.配伍1、配阳溪穴、鱼际穴、腕骨穴治心烦。
2、配内关穴、百会穴治心悸。
3、配照海穴、内关穴、心俞穴治怔忡。
4、配内关穴、足三里穴治失眠。
5、配鬼眼穴、百会穴、鸠尾穴治失志痴呆。
6、配风府穴、曲池穴、间使穴治癫狂。
2018,Vol.21No.3Journal of Gu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 ine 原穴乃原气循行所过、留止的特殊穴位,大多分布在腕、踝关节,是十二经脉的特定穴。
从原穴的沿革来看,十二原穴经历了从《黄帝内经》《难经》到《针灸甲乙经》的转变。
《灵枢·九针十二原》中最早提到以五脏为主体的十二原穴,乃分布在上下肢的五脏原穴(肺经原穴太渊穴,心包经原穴大陵穴,脾经原穴太白穴,肾经原穴太溪穴,肝经原穴太冲穴),膏之原(鸠尾穴),肓之原(脖映穴)。
《灵枢·本输》篇详细记载了以“所过为原”为特征的六腑原穴。
《难经》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上以十二经脉为主体,提出五脏六腑均有一原穴,首次指出兑骨为少阴之原;其后,滑寿提出位于掌后锐骨之神门为手少阴心经之原。
至此,十二经原穴得以补充完备,为后世传承,沿用至今。
《灵枢·九针十二原》记述了原穴的主病,经言十二原能治五脏六腑之疾。
从主治范围来看,十二原穴不仅可以治疗其所在腕踝关节局部及经脉循行所过部位的病症,而且有各自的主治特点。
笔者在前人总结的基础上,参照现代医学对原穴的研究,将原穴的主治作用分析如下。
员阴经原穴主病特点太渊穴既是肺经原气留止之处,亦是脉会,主治肺系疾病,如咳嗽、咳血、气喘胸满等。
如《针灸甲乙经》记载:“咳逆烦闷不得卧,胸中满,喘不得息,背痛,太渊主之。
”“唾血振寒嗌干,太渊主之。
”《医宗金鉴》记载太渊能治风痰咳嗽等疾。
以上病症在《圣济总录》《备急千金要方》《针灸大成》《证治准绳》《针灸资生经》也有相同记载。
现代研究证实,针刺肺经原穴太渊,可减低呼吸道阻力,提高通气量,能加强肺的换气功能[1]64。
心经之原穴神门,首载于《针灸甲乙经》,主治心痛、心烦、怔忡等症。
如《幼幼新书》言:“神门主数噫、恐悸少气。
”《针灸大成》记载神门穴可治疗心烦、心痛、心悸等症。
《备急千金要方》《医学纲目》《针灸资生经》对神门主治上述病症也有相同记载。
DOI:10.13429/ki.cjcr.2015.01.040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项目(2012CB518501)通讯作者:梁繁荣,E-mail:acuresearch@ ·中医药·中西医结合·手少阴心经神门穴对冠心病患者的影响冷俊艳,张霖玲,赵凌,梁繁荣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四川成都610075关键词:冠心病;胸痹;心痛;手少阴心经;神门穴中图分类号:R246.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182(2015)01-0104-03《内经》中已有“胸痹”、“心痛”二词,专指心系疼痛类病证,结合现代医学概括起来,相当于西方医学中冠心病心绞痛这类疾病[1]。
神门穴,心之原穴,最早出现在《针灸甲乙经》中:“神门者……在掌后兑骨之端陷者中。
”《神应经》中“神门掌后锐骨精;针三分,灸七壮,炷如小麦”简明扼要点出了神门穴的位置与施术方法。
结合现代解剖学,神门位于手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尺侧凹陷处,内为尺侧腕屈肌与指浅屈肌之间,深层为指深屈肌,有尺动脉通过;内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尺侧为尺神经。
邻近的血管、神经及肌腱较多[2]。
关于神门穴的治疗,《难经》云:“五脏六腑之有病者,皆取其原。
”《内经》亦记载:“五脏有六腑,六腑有十二原,十二原出于四关,四关主治五脏。
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
”故心系有疾当首取其原神门穴,现代临床研究更充分证实了神门穴在治疗冠心病上优势。
1针刺神门穴对冠心病患者常规治疗的影响1.1心电图指标心电图是目前诊查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最为便捷有效且准确率较高的检查方法。
局部心肌血供不足会出现心肌缺血,若完全阻断则导致心肌损伤及梗死。
在心电图上表现为ST段压低或抬高、T波改变等特异性变化,当心肌供血恢复时ST段及T波等也会有相应改善[3]。
程斌[4]采取自身对照将30例确诊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患者随机分3组:电针神门组、电针少海组及电针神门+少海组,对比针刺前、针刺后即刻、10min、30min及60min时心电图各时段ST段、T波及心率的变化。
针灸对心率变异性影响的研究概述宋燕娟;梁凤霞【摘要】气虚证是现代社会常见的中医证候之一,可见于冠心病、高血压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风病等多种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生活质量也随之下降.不同强度的气虚证会引起心率变异性相关指标的改变,因此,心率变异性是评价气虚证患者症状的一个有价值的客观指标.本研究对不同针灸方法、不同选穴方法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进行了探讨,提出从针刺对心率变异性的调节及其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和治疗方面探讨气虚证的作用机制,以期为研究气虚证和心率变异性的调节机制提供更为完善的理论机制.【期刊名称】《针灸临床杂志》【年(卷),期】2018(034)006【总页数】4页(P78-81)【关键词】针灸;气虚证;心率变异性;综述【作者】宋燕娟;梁凤霞【作者单位】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武汉430061;针灸治未病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北武汉430061;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武汉430061;针灸治未病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北武汉430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6.1心率变异性(HRV)是指连续心跳间R-R间期的微小涨落,它来源于自主神经系统对心脏窦房结的调节,因此它从侧面反映了心脏自主神经系统的平衡状态,并表达出自主神经系统的活性,显示出交感神经及迷走神经的张力与平衡性[1],从而决定了相关心血管疾病的预后,成为心脏性猝死和心律失常性事件的一个可能的有价值的预测指标,对于界定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状况及其相互作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心率变异性的降低可增加交感神经紧张性,降低心室颤动阈值,具有负效应;心率变异性的增加可增加副交感神经的张力,增加心室纤颤的阈值,这是一个保护因素[2]。
大量研究表明,若SDNN、SDANN、SDNNIndex等时域的指标低于50ms以下,是代表HRV的显著减低,病死率大大增高。
近年来HRV逐渐成为临床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心率变异性心血管疾病的预后等影响自主神经功能的相关疾病起到了一定的预测评价作用[3]。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攻读博硕士学位研究生课题研究计划
学院:针灸推拿学院
教研室:康复教研室
专业:中医学(针灸推拿七年制)
研究方向:脑卒中康复治疗
导师姓名:邢艳丽
课题研究开始日期年月日
研究生签名
年月日
说明
一、本计划由研究生本人在向教研室(研究室)作过开题报告后填写,送研究生处。
二、计划批准后非经同样手续不得随意更改。
三、在课题执行过程中系和教研室应检查两次。
检查情况及变动情况应记录在表内。
检查及变动情况记录
级士研究生开题情况一览表。
中医急诊临床研究—心衰心衰,即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发展的严重阶段,给患者的生命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
在中医急诊领域,对于心衰的研究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医认为,心衰的发生与心、肺、脾、肾等脏腑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心主血脉,心气不足则无力推动血液运行,导致血瘀;肺主气,司呼吸,肺气亏虚则不能助心行血;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脾气虚弱则气血生化不足;肾主水,肾阳不足则水液代谢失调,出现水肿。
这些脏腑之间相互影响,共同导致了心衰的发生和发展。
在临床症状方面,心衰患者常常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水肿、心悸等。
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判断。
望诊主要观察患者的面色、神态、舌苔等;闻诊包括听患者的呼吸、声音等;问诊则了解患者的症状、病史、饮食起居等情况;切诊主要是触摸脉象。
通过这些诊断方法,中医能够较为准确地把握患者的病情,为治疗提供依据。
中医治疗心衰有着独特的优势和方法。
中药治疗是其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中医会开具不同的方剂。
例如,对于心气不足、血瘀内阻的患者,常用的方剂有补阳还五汤,以益气活血;对于心肾阳虚、水湿泛滥的患者,真武汤则是常用之方,能温阳利水。
此外,还有一些单味中药在治疗心衰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人参具有大补元气的功效,黄芪能补气升阳,丹参可活血化瘀等。
除了中药治疗,中医的非药物疗法在急诊心衰的治疗中也不容小觑。
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穴位,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从而改善心脏功能。
例如,针刺内关穴、神门穴等,可以宁心安神、调节心律。
推拿按摩则能够疏通经络、促进气血流通,缓解患者的疲劳和不适。
在中医急诊临床研究中,对于心衰的治疗需要注重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核心理论之一,强调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病情变化,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同是心衰患者,由于病因、病程、体质等不同,治疗方法也会有所差异。
这就要求医生具备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准确判断病情,灵活运用治疗方法。
刺五加注射液联合针刺法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临床观察目的观察刺五加注射液联合针刺法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95例确诊为心血管神经症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及对照组均给予刺五加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应用刺五加注射液基础上联合针刺法治疗。
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以及心悸气短、失眠多梦、头晕乏力三组症状的平均缓解时间。
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临床症状的平均缓解时间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刺五加注射液联合针刺法治疗心血管神经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心血管神经症;刺五加注射液;针刺治疗心血管神经症是以心血管疾病的有关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属于功能性神经症的一种类型。
大多数发生在中、青年,以20-50岁多见,女性多于男性,尤其多见于更年期妇女。
其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与神经类型、环境因素和性格有关。
工作压力大,人际关系紧张,长期不良精神刺激,中枢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发生障碍,引起交感神经张力过高,临床上可出现心悸、气短、胸闷、胸痛、失眠、煩躁、多汗等症状,诊断上无器质性心脏病的证据,但长期、反复发作的症状可严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在治疗上也仅仅采用心理治疗、对症治疗的方法,疗效并不理想。
笔者运用刺五加注射液联合针刺法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95例患者均来源于2012年1月—2013年09月哈尔滨市红十字中心医院心内科住院患者。
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其中治疗组48例,男性10例,女性38例;年龄18~55岁,平均36.5岁;病程1个月~8年,平均6年。
对照组47例,男性5例,女性42例;年龄20~54岁,平均37岁,病程2个月~7年,平均5.5年。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1.2.1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内科学》第七版[1]中关于心血管神经症的诊断标准:以心悸、呼吸困难、气短、心前区疼痛等心血管病症状为主,同时伴有其他神经症的症状,如失眠、多梦、焦虑、急躁易怒、心烦、食欲不振、头晕、耳鸣、多汗、手足发冷等,均经详细查体和动态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心脏彩超等检查,除外器质性心脏病。
基金项目:湖南省技术创新引导计划临床医疗技术创新引导项目(2018SK51208)。
作者简介:翟东子(1995-),女,汉族,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针灸临床应用及机理研究。
E-mail:zdz726@163 com通信作者:李金香(1963-),女,汉族,本科,教授、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针灸临床应用及机理研究。
E-mail:1306550930@qq com《针灸大成》中神门穴临床应用规律探析翟东子1 余 欢1 谭晨光1 涂秋月1 李金香21 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208;2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推拿康复科,湖南 长沙 410000【摘 要】 目的:探讨《针灸大成》中神门穴的应用规律及理论依据,为现代针灸临床应用提供全面的理论指导。
方法:整理《针灸大成》与神门穴相关的所有条文,系统分析其定位归经、刺法灸法、配伍补泻规律及临床应用方法,探讨神门穴的临床应用规律。
结果:神门穴的定位在掌后锐骨端陷中,常针三分,灸可三壮或七壮,通常用原络配穴及同名经配穴等配穴方法,常用神门穴泻法治疗心经实证。
神门穴善治神志病,神门为心经原穴,多用于治疗脏腑病,以心系病症应用较多,如心痛、心烦失眠、健忘失记、惊悸怔忡等,还可治疗喘逆、咳嗽、咽痛、呕血、遗溺等它脏病症及上肢经络瘀阻、舌吐不收及尸厥等经络病症。
结论:神门穴临床应用方法多样,可治病种繁多,其配伍规律有迹可循,临证之时应辨证施治,对于神门穴的临床应用规律总结对其在现代针灸临床中的应用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针灸大成》;神门穴;刺法灸法;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R2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1)11-0024-05AnalysisofClinicalApplicationRulesofShenmenacupointinGreatCompendiumof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ZHAIDongzi1 YUHuan1 TANChenguang1 TUQiuyue1 LIJinxiang21 Hunan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Changsha410208,China;2 DepartmentofAcupunctureandMassageRehabilitationinFirstAffiliatedHospitalofHunan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Changsha410000,China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applicationrulesandtheoreticalbasisofShenmenacupointinGreatCompendiumofAcu punctureandMoxibustion,soastoprovidecomprehensivetheoreticalguidancefortheclinicalapplicationofmodern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 MethodsAllarticlesrelatedtoShenmenacupointinGreatCompendiumof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werecollatedtosystematicallyanalyzeitslocalizationandchanneltropism、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acupointscompatibilityrules、reinforcingandreducingmethodsandclinicalapplicationmethods,soastoexploretheclinicalapplicationrulesofShenmenacupoint ResultsThepositioningofShenmenacupointisinthesharpbonedepressionbehindthepalm,andacupunctureisofteninsertedintotheshallowdepth Moxibustionoftenusesthreeorsevenmoxacones,usuallyusetheYuan-Luoacupointsorthesamenamemeridianacupointorotheracupointmatchingmethods,andShenmenacupointcatharsisiscommonlyusedtotreatthesymptomsoftheheartchannelofHand-Shaoyin Shenmenacupointisgoodattreatingmentaldiseases ShenmenacupointistheYuan-SourceacupointoftheheartchannelofHand-Shaoyin,itismostlyusedinthetreatmentofvisceradiseases,withheart-relateddiseasesusedmore,suchasheartache,upsetinsomnia,amnesia,palpitation,etc ,itcanalsotreatasthma,cough,sorethroat,hematemesis,enuresisandothervisceradiseasesandupperlimbmeridianblock,tonguecannotberecoveredandsyncopeandothermeridiandiseases ConclusionTheclinicalapplicationmethodsofShenmenacupointarediverse,andtherearemanykindsoftreatments Thecompatibilityrulescanbetraced,andthetreatmentshouldbebasedonsyndromedifferentiationwhenthesymptomsarepresent ThesummaryoftheclinicalapplicationrulesofShenmenacupointhasreferencesignificanceforitsclinicalapplicationinmodernacupunctureKeywords:GreatCompendiumof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ShenmenAcupoint;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ClinicalApplication·42·ChineseJournalofEthnomedicineandEthnopharmacy,2021,Vol 30,No 11 《针灸大成》[1]是我国明代针灸学家杨继洲所著,由靳贤补辑重编,首刊于明万历29年,共十卷20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