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积的近似数》
- 格式:ppt
- 大小:1.87 MB
- 文档页数:14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积的近似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积的近似数》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近似值的方法,通过四舍五入法来求一个数的近似值,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除法、百分数等知识打下基础。
教材中通过实例引入积的近似数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近似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四舍五入法求近似值,对求一个数的近似值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求积的近似值,他们可能还不太熟悉,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在求积的近似数时,可能会受到求整数近似数的影响,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纠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能正确运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值。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引入积的近似数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近似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能正确运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值。
2.教学难点:求积的近似数时,如何判断是舍去还是进位,以及如何处理小数点后的数。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整数的四舍五入法求近似值,引出积的近似数的概念。
2.讲解:讲解积的近似数的求法,通过实例演示和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3.练习:让学生进行实际的计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和心得。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求法:四舍五入法1.判断:看要求近似数的位数,从它的下一位开始进行判断。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课时《积的近似数》教案一. 教材分析《积的近似数》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课时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通过四舍五入法来取一个数的近似值,为后续学习小数除法、分数乘法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四则运算,对四舍五入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在实际应用中,学生可能会对四舍五入的规则理解不透,导致计算结果与实际有较大出入。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四舍五入的规则,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能运用四舍五入法取一个数的近似值。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四舍五入的规则,并在实际操作中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操作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积的近似数的相关图片、例子等。
2.学具:小棒、计数器等。
3.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求近似数的情景,如购物时找零、测量身高等,引导学生了解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提问:你们知道怎样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吗?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
呈现(10分钟)1.讲解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四舍五入的规则。
2.通过PPT展示例子,让学生在课堂上实际操作,体验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过程。
操练(1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利用学具进行实际操作,求出给定数的近似数。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巩固(10分钟)1.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讲解答案,解析学生解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五年级数学积的近似数1. 认识积的近似数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数学概念——积的近似数。
说实话,这个话题听上去可能有点儿枯燥,但其实一点也不!就像你在吃一块美味的蛋糕,虽然每一口都是不同的味道,但最后的感觉却是那么的美好!那么,什么是积的近似数呢?简单来说,积就是我们在乘法中得到的结果,而近似数则是我们把这个结果“简化”一下,使它更容易理解和计算。
就像是把复杂的事情变得简单明了,简直就是数学界的“化繁为简”啊!1.1 生活中的例子说到近似数,咱们可以从生活中的小事说起。
比如说,你和小伙伴们一起出去买零食,大家一口气买了很多东西,最后结账的时候,心里估算一下总共花了多少钱。
假如你买了12块巧克力,每块3元,那总共就是36元。
但你可能会想:“哎呀,算得太复杂了,不如算成40元。
”这样一来,虽然有点儿误差,但总的感觉还是差不多的!这就是近似数的魅力所在,生活中处处都有它的身影。
1.2 近似数的好处那么,近似数有什么好处呢?首先,它可以让我们在计算时节省时间,毕竟谁都不想在一堆数字中打转,像个无头苍蝇一样。
其次,它能帮助我们更快地做出判断,比如说,当我们在超市里看到一堆商品,有的标价是28.5元,有的是29.9元,我们能快速判断出哪一个更贵。
再说了,数学不就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吗?近似数就是那个让复杂变简单的小助手!2. 学习积的近似数接下来,咱们就来学习如何计算积的近似数。
首先,掌握一个小窍门就是“取整”。
取整就是把小数舍去,只保留整数部分。
比如说,如果我们计算7.8乘以4.3,我们可以把7.8近似成8,把4.3近似成4。
然后呢,8乘以4就得32!这时候虽然结果和实际有点差距,但在紧急情况下,这个结果已经足够我们用来做决定了。
2.1 常用的近似方法当然,除了取整,还有其他的近似方法。
比如说,我们可以四舍五入!这可是个好办法哦!如果你遇到6.7和2.4,六舍七入,6.7就变成7,2.4变成2。
五年级数学《积的近似数》教案6篇教学目标篇一1进一步巩固小数乘法计算2根据题目要求,会应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3体会“四舍五入”法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教学难点篇二要根据哪个数位来进行四舍五入引入篇三我们生活中有时候需要很精准的数字,比如:但有些时候又往往不需要知道很精准的数字,只需要知道它们的近似值就可以了。
那我们一般用什么方法来取近似数呢?让学生体会生活中有时候只需要近似数,回顾四舍五入概念分析篇四一、小数四舍五入的练习保留一位小数0.5964≈1.025≈1.9937≈保留两位小数12.038≈12.3045≈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数部分的最高位是小于5还是等于大于5。
二、P10【例6】现在公安警察在捉拿坏人的时候经常要携带一种嗅觉非常灵敏的'动物,你们知道是什么动物吗?幻灯片出示《狗抓坏人》情境图以及问题(1)让学生自读主题、读图,用自己的话讲述题意。
(a)题目的条件(b)条件的之间关系(c)题目求什么,有什么地方需要注意(2)独立列横式和竖式求解(3)根据题目问题要求,如何用四舍五入求积的近似数。
四舍五入的练习是让学生判断根据哪一位来进行四舍五入。
因为题目要求保留一位小数,这时候四舍五入要看哪一位?(百分位,百分位上是0,小于5,舍去0和5,保留一位小数)教学目标:篇五1懂得求积的近似数的必要性,掌握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
3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逐步养成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习惯;渗透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的育人理念。
教学过程:篇六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复习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师:同学们已经学过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请大家按要求写出下表中小数的近似数。
小结:求小数的近似数,可以用“四舍五入”法。
即要看精确数位的下一位是几,如果是4或比4小,就把尾数舍去,如果是5或比5大,就把尾数舍去,然后在精确的数位上加上1。
2导入新课。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积的近似数》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积的近似数》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以及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材通过实例和练习,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求近似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整数和小数有一定的认识。
他们在四年级学习了求平均数的方法,这为本节课学习求积的近似数奠定了基础。
但是,学生对于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可能还不太熟悉,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并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求近似数的方法,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和练习,发现和总结求近似数的方法。
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提高对求近似数的理解和掌握。
3.通过生活实际的例子,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和练习题,用于引导学生探究和巩固求近似数的方法。
2.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材料,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提高对求近似数的理解和掌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概念。
例如:小华买了一本书,价格为25.6元,他想要知道这本书的价格大约是多少元,他应该怎么求解?2.呈现(15分钟)呈现相关的实例和练习题,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求近似数的方法。
例如:求123.456的近似数,学生可以通过四舍五入的方法,得到123或123.5等近似数。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积的近似数》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近似数的概念,能够辨别近似数与准确数的差异。
2.运用近似数的计算方法,快速估算乘法运算结果。
3.培养学生运用近似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近似数的概念和特点。
2.近似数在乘法运算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1.理解并掌握近似数的特点。
2.运用近似数进行乘法运算。
四、教学难点1.如何灵活运用近似数解决实际问题。
2.如何正确判断近似数的合理性。
五、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近似数的定义、特点、计算方法等内容。
2.教具:数字卡片、白板、马克笔等。
六、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引入近似数的概念,让学生思考什么是近似数,有什么特点。
2.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感受近似数的应用场景。
第二步:讲解1.通过课件讲解近似数的定义、特点和计算方法。
2.举例说明近似数在乘法运算中的应用及其优势。
第三步:练习1.分发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近似数的计算练习。
2.师生互动,纠正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
第四步:拓展1.提出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近似数解决问题。
2.引导学生探讨近似数的局限性及改进方法。
第五步:总结1.总结近似数的特点和应用,强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2.鼓励学生思考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七、作业布置1.布置练习题作业,要求学生灵活运用近似数解决问题。
2.鼓励学生在家中积极应用近似数进行计算。
八、教学反思1.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
2.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堂课的教学提供建议。
以上是本节课的集体备课教案,希望能够为教师们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也希望学生们在本节课中能够充分理解并掌握近似数的应用。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积的近似数人教版我今天要给大家讲解的是五年级数学上册的第三单元,这一单元的主题是“积的近似数”。
我们要明确教学内容,这一单元的教材包括第77页至第79页的内容,主要讲述了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以及近似数的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尽量让同学们参与到课堂中来,通过讲解例题和随堂练习,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对于本节课的重点,我会特别强调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和步骤,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
在教具和学具的准备上,我准备了教材、黑板、粉笔以及一些实际的例子和练习题。
通过这些教具和学具的辅助,我相信同学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对于本节课的板书设计,我会将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和步骤写在黑板上,以便同学们随时查看和复习。
同时,我还会将一些典型的例题和练习题写在黑板上,以便同学们进行随堂练习。
我来给大家设计一下课后作业。
今天的作业是:1. 请同学们运用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 请同学们完成教材第78页的练习题。
对于这些题目,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够做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相信同学们对积的近似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希望大家能够在课后进行及时的复习和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同时,我也期待大家在下一节课中能够提出更多的问题和思考,让我们一起进步。
重点和难点解析: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积的近似数。
在实际问题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求积的近似数的情况。
例如,当我们在购物时,需要估算商品的总价;当我们在烹饪时,需要估算食材的用量等等。
在这些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求积的近似数来快速得到一个大致的答案。
同学们需要学会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自己的估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这两个重点和难点,我会通过讲解例题和进行随堂练习的方式来帮助同学们理解和掌握。
在讲解例题时,我会详细解释每一步的操作和判断,让同学们清楚明白地理解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和步骤。
在进行随堂练习时,我会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同学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求解,从而加深对积的近似数在实际问题中运用的理解。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1.3《积的近似数》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积的意义
2.能够用近似数表示积
3.能够利用近似数计算积
二、教学重点
1.积的概念理解
2.近似数表示积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1.近似数计算积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
1.教学资源:教材、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
2.学生准备:铅笔、橡皮、教科书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老师出示一道题目:“23 * 47 =”,请学生思考如何计算这个积。
2. 引入新知识
•介绍积的概念:积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数相乘所得到的结果。
3. 讲解近似数表示积
•老师给出一个近似数的定义:近似数是为了使计算更加简便,用一些较为容易计算的数值来代替准确的数值。
•通过实际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近似数的概念,以及如何用近似数表示积。
4. 练习
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计算给定的积,并用近似数表示结果。
5. 拓展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拓展的题目,要求学生运用近似数计算更复杂的积。
6. 总结
•进行本节课的知识总结,强调积的概念和近似数的应用。
•鼓励学生勤加练习,提高计算能力和准确性。
六、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练习题目作业,巩固今天的学习内容。
七、课后反思
针对今天教学中学生的表现和问题,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为下一堂课做好准备工作。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有效引导学生理解积的近似数概念,并能够熟练运用。
教案主题:五年级数学《积的近似数》一、教学目标:1.了解积的概念,掌握积的计算方法;2.学会利用近似数计算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了解积的概念,掌握积的计算方法;2.学会利用近似数计算积。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过数的加减法,在加法和减法的基础上,引入乘法运算。
学生对数的概念具有一定的理解,但对积的概念可能还不太熟悉。
本节课将重点培养学生对积的理解和计算积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前期准备(10分钟)学生思考问题:我们平时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情况可以用到乘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了解乘法的作用和应用场景,如购物计算、面积计算等。
2.新课呈现(20分钟)2.1引出积的概念教师出示两个矩形图形,要求学生计算两个矩形的面积分别为5平方厘米和8平方厘米,然后计算两个矩形的总面积。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面积乘起来后得到的结果叫什么?学生回答:积。
教师解释积的概念:两个或多个数相乘的结果叫做积。
2.2计算积的方法教师出示两个数的乘法算式,引导学生计算乘积。
教师解释乘法的计算方法:从被乘数中取出一个乘数,然后将被乘数重复相加,重复次数为另一个乘数的值,最后将得到的数相加得到积。
2.3近似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教师出示一个近似数,要求学生对其进行分析。
教师解释近似数的概念:近似数是对一个数进行近似估计后得到的结果。
教师出示两个近似数,让学生进行大小比较,然后计算它们的乘积。
教师引导学生使用近似数的计算方法:先将近似数化为整数,然后进行乘法运算,最后根据需要确定结果的小数位数。
3.示范与练习(30分钟)3.1教师示范计算积的过程,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册中的相关题目。
3.2学生自主练习,巩固计算积的方法。
4.归纳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总结计算积的方法和近似数的应用。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积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掌握了计算积的方法和近似数的应用。
同时,培养了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积的近似数知识点总结《积的近似数知识点总结》同学们,咱们在数学的奇妙世界里,是不是经常会碰到积的近似数这个有趣的家伙呀?今天就让我来给大家好好总结总结!啥是积的近似数呢?比如说咱们计算3.14×2.5,得到的结果是7.85,可有时候题目要求咱们只保留一位小数,那这时候7.85 就约等于7.9 啦,这7.9 就是积的近似数!这就好像咱们去买糖果,老板说一颗糖0.5 元,你买了 3 颗,那一共是 1.5 元,可要是老板只收你1.5 元的近似值2 元,这是不是就和积的近似数有点像啦?那怎么求积的近似数呢?这可有讲究啦!首先得看题目要求保留几位小数。
如果要求保留一位小数,那咱们就得看小数部分的第二位;要是要求保留两位小数,就得瞅瞅小数部分的第三位,以此类推。
就像咱们排队,第一位同学站好了,第二位同学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第三位同学又得根据前面两位同学的位置来站,是不是很有趣?比如说,3.25×1.8 等于5.85 ,要是题目要求保留一位小数,那咱们就得看小数部分第二位是5 ,根据“四舍五入”的方法,5 就得进位,所以5.85 就约等于5.9 啦!这就好比跑步比赛,跑在前面的同学稍微领先一点,后面的同学就得努力追赶,进位就像是后面的同学努力追上来啦!在计算积的近似数时,咱们可一定要细心哟!千万别把数字看错或者算错啦,不然得出的近似数可就不准确啦!这就像咱们搭积木,一块搭错了,整个房子可能就歪啦,多糟糕呀!还有哦,有时候题目会给咱们一些很长很长的数字让咱们求积的近似数。
这时候可别害怕,咱们一步一步来,按照要求找准位置,再进行“四舍五入”,准能搞定!这就像爬山,山再高,咱们一步一个脚印,总能爬到山顶的,对吧?哎呀,说了这么多,我觉得积的近似数其实也没那么难嘛!只要咱们认真听讲,多做练习,一定能把它拿下!同学们,你们说是不是呀?总之,积的近似数就是这么回事,只要咱们掌握了方法,细心计算,就一定能在数学的海洋里畅游无阻!。
五年级上积的近似数在我们五年级上册的数学学习中,“积的近似数”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那什么是积的近似数呢?简单来说,就是当我们计算乘法的结果时,因为实际需求,不要求得到精确值,只需要一个接近但比较简单的数值,这个数值就是积的近似数。
咱们先来举个例子感受一下。
比如,去市场买苹果,苹果一斤 358 元,我们想买25 斤,那总价就是358×25 =895 元。
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付款时一般只需要知道大概要付多少钱,比如我们会说大约要付 9 元。
这里的 9 元就是 895 元的近似数。
那怎么求积的近似数呢?这就要用到“四舍五入”法啦。
“四舍五入”法的规则是:如果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后面的第一位数字小于 5,就把后面的数字舍去;如果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后面的第一位数字大于或等于 5,就把后面的数字舍去并且在保留的小数位上进 1。
比如说,我们计算314×28 的积,得到8792。
如果要保留一位小数,就看小数部分第二位,也就是百分位上的数字 9。
因为 9 大于 5,所以要向十分位进 1,十分位上的 7 就变成 8,最终得到的近似数就是 88。
再比如,计算 098×56 的积,结果是 5488。
如果要保留两位小数,就看千分位上的数字 8,因为 8 大于 5,所以向百分位进 1,百分位上的 8 变成 9,近似数就是 549。
在实际应用中,求积的近似数是非常有用的。
比如在计算一些物品的总价时,常常只需要知道一个大概的数值。
又比如在测量物体的面积或体积时,由于测量工具的精度限制,得到的测量值往往不是精确的,计算出的积也需要取近似数。
那同学们在计算积的近似数时,容易出现哪些错误呢?一个常见的错误就是没有明确要保留的小数位数。
比如题目要求保留两位小数,结果却只保留了一位。
还有就是在使用“四舍五入”法时,进位或者舍去出现错误。
为了避免这些错误,我们在计算时要认真看清题目要求,确定好要保留的小数位数。
计算完后,再仔细检查进位和舍去是否正确。
《积的近似数》教案一、课题:积的近似数二、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小数乘法计算。
2.根据题目要求,会应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用“四舍五入”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会应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
2. 教学难点:根据题目要求与实际需要取积的近似数。
四、教学设计(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判断下列各数,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1)我们班有37名同学(2)我校约有500人(3)我们班黄亚鹏同学的身高150cm,体重约50kg2、写出下表中各数的近似数精确到个位精确到十分位精确到百分位精确到千分位1教师引导填写第一个数的近似数,学生独立完成第二个数的近似数,集体订正。
全班总结“四舍五入法”。
(二)自主探索,尝试解题1、趣编故事,激发兴趣看课本例六插图,同桌互相讨论、交流,发挥想象为插图编一个有趣的故事。
各组派代表讲故事。
2、问题质疑,引出例题同学们的故事真精彩,你们编的故事中都有一个相同的情节是什么呀?为什么警犬能很快帮助警察抓获犯罪嫌疑人呢?那狗的嗅觉到底有多灵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组数据。
3、出示例6:人的嗅觉细胞约有亿个,狗的嗅觉细胞个数是人的45倍,狗约有多少个嗅觉细胞?4、学生读题,找出已知所求。
5、生列式,教师板书:×456、生独立计算出结果,指名板演并集体订正。
(师生互动设计)7、引导学生观察、思考:(1)积的小数位数这么多!可以根据需要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2)保留一位小数,看哪一位?根据什么保留?(3)横式中的结果应该怎样写?【小结】因为题目要求保留一位小数,这时候四舍五入要看百分位,百分位上是0,小于5,舍去0和5,保留一位小数。
8、指名学生总结概括积的近似数的求法:先算出乘积,再按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数,在求的过程中,看题目要求精确到哪一位,我们就看它的下一位,下一位大于或者等于5将尾数舍去然后向前进一,下一位小于或者等于4就直接舍去尾数。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积的近似数》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积的概念,学会求解近似数的积。
2.能力目标:运用近似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推理和分析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理解近似数的概念。
2.掌握求解近似数积的方法。
难点1.如何运用近似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教材《数学》教科书及相关教学辅助资料。
2.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等教学工具。
3.练习题、作业布置等相关教学资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情境引入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思考:什么是近似数,为什么需要使用近似数。
2. 概念讲解(15分钟)1.对积的概念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积的含义。
2.介绍近似数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近似数的作用和意义。
3. 解题示范(20分钟)教师示范和引导学生进行近似数积的计算,解释步骤和思路,让学生掌握方法。
4. 练习与讨论(20分钟)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并相互讨论,师生互动,及时纠正错误。
5. 拓展延伸(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哪些情况下需要使用近似数积,如何应用近似数积方法解决问题。
6. 归纳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化学生对积的近似数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了近似数积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一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推理和分析能力,提高了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六、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和拓展本节课所学内容,加强对近似数积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以上就是本节课《积的近似数》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老师有效地教学。
3积的近似数课时目标导航积的近似数。
(教材第11页例6)1.学会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多角度地思考问题,灵活地取积的近似数。
重点: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
难点: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取积的近似数。
一、情景引入按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出每个小数的近似数。
指名回答。
并请两三名同学说一说怎样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二、学习新课教学教材第11页例6。
(1)已知条件:人的嗅觉细胞约0.049亿个,狗的嗅觉细胞个数是人的45倍。
所求问题:狗的嗅觉细胞大约有多少个。
(2)提问:为什么用乘法计算?回答:根据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求0.049的45倍用乘法计算。
板书:0.049×45。
学生独立计算后,教师讲评。
(3)提问:我们求出的积的小数位数比较多,如果我们根据“四舍五入”法把得数保留一位小数,那该怎么做?明确:把得数2.205保留一位小数,只要把小数部分的第二位开始省略掉,即2.2。
(4)小结:在实际计算中,小数乘法乘得的积往往不需要保留很高的小数位数,这时可根据需要和题目要求取近似数。
取近似数的一般方法:如需要保留一位小数,就看第二位小数是几,需要保留两位小数,就看第三位小数是几……以此类推,然后采用“四舍五入”法进行取舍。
三、巩固反馈1.完成教材第11页“做一做”。
第1题:0.70.77第2题:3.85×2.5≈9.63(元)2.完成教材第13页“练习三”第1~2题。
第1题:(1)1.7 3.112.2(2)1.030.350.27第2题:2.84×21=59.64(米)≈60(米)四、课堂小结小数乘法的积取近似数要注意什么?积的近似数例6:0.049×45≈2.2(亿个)↑0<5,舍去0和5,保留一位小数。
答:狗约有2.2亿个嗅觉细胞。
小学五年级数学《积的近似数》教学教案模板三篇《积的近似数》的教学内容是把小数乘法的计算和求小数的近似数的知识结合在一起。
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数学《积的近似数》教学教案模板,欢迎大家阅读!小学五年级数学《积的近似数》教学教案模板一教学内容:P10例6、做一做,P13练习二第1—3题。
教学目的:1、使学生会根据需要,用“四舍五人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题目要求与实际需要,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教学过程:一、激发:1、口算。
1.20.3 0.70.5 0.210.8 1.80.5 1-0.82 1.3+0.74 1.258 0.250.4 0.40.4 0.891 0.110.6 800.052、用“四舍五人法”求出每个小数的近似数。
(投影出示)保留整数保留一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2.0954.3071.8642思考并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填空)(1)怎样用“四舍五人法”将这些小数保留整数、一位小数或两位小数,取它们的近似值?(2)按要求,它们的近似值各应是多少?3、揭题谈话:在实际应用中,小数乘法乘得的积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数,这时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人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
(板书课题:积的近似值)二、尝试:谈话引出例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动物的嗅觉最灵敏吗?(生回答)所以人们常用狗来帮助侦探、看家。
那狗的嗅觉到底有多灵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组数据:1、出示例6:人的嗅觉细胞约有0.049亿个,狗的嗅觉细胞个数是人的45倍, 所以狗能闻出坏蛋身上的气味。
狗约有多少个嗅觉细胞?2、读题,找出已知所求。
3、生列式,板书:0.049454、生独立计算出结果,指名板演并集体订正,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5、引导学生观察、思考:(1)积的小数位数这么多!可以根据需要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积的近似数》數學教案設計教案设计:《积的近似数》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能够运用四舍五入法进行近似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探究和实践操作,体验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意识,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和掌握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难点:运用四舍五入法进行近似计算。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如果我们要购买一批货物,但是价格是不确定的,需要我们根据预算来进行近似计算,这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引出“求积的近似数”的概念。
(二)新知讲解1. 定义:求积的近似数就是将积的结果保留到一定的小数位数,然后按照四舍五入的原则进行取值。
2. 方法:先算出积,然后看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再按照四舍五入的原则进行取值。
例如:求4.56×3.2的近似数(保留两位小数)解:4.56×3.2=14.656保留两位小数:14.65≈14.66所以,4.56×3.2的近似数是14.66。
(三)例题解析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题目,带领学生一起解答,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四)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相关的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以此来检验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五)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和步骤,以及四舍五入法的应用。
四、作业布置:设计一些相关的课后练习,让学生在家中自我复习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以上就是《积的近似数》的教学设计,希望对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
数学人教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_第04课时_积的近似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第04课时主要讲述了积的近似数。
这一课时是学生在掌握了乘法运算和估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感受近似数的实际意义,学会利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数,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乘法运算基础,对于估算方法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求积的近似数时,可能会对四舍五入法掌握不牢固,对近似数的实际意义理解不透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这些认知特点,通过实例引导,让学生充分理解积的近似数的求法及其应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会运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能够灵活运用积的近似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分析,学生能够理解积的近似数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对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数的理解,以及如何将积的近似数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时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情境教学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积的近似数的意义;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学生通过实例分析,理解并掌握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感受近似数的实际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学生自主尝试求积的近似数,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3.实例分析:教师给出具体案例,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并运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数。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近似数说课稿(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近似数说课稿第【1】篇〗五年级数学《积的近似值》教案说教学目标1.理解求近似值的实际意义,掌握求的方法.2.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说教学重点会根据实际需要求小数乘法中.说教学难点会根据实际需要求小数乘法中.说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一〕口算0.210.4 30.6 2.54 0.17-0.080.20.3 1.20.05 0.4320 0.510〔二〕按要求取下面各小数的近似值.0.384〔保留一位小数〕 2.859〔保留两位小数〕3.4〔保留整数〕 7.996〔保留两位小数〕【二】导入新课教师谈话:王红的妈妈是单位的采购员,她为单位购买了如下商品,商店为她出具了一张发票.出示:发票,里面数据没填全,你能帮助营业员阿姨填写完整吗?〔学生试做〕教师:填的对不对呢?学完今天的知识,看谁能帮助营业员阿姨填一份标准的发票?【三】指导探索〔一〕出例如5粮库小麦收购价是每千克0.967元.小红家今年卖了小麦492千克,应得小麦款多少元?1.请同学根据题意列式解答〔指名板演〕2.讨论:为什么结果保留两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应看哪一位数字?3.教师介绍四舍五入法4.计算下面各题0.80.9〔得数保留一位小数〕1.70.45〔得数保留两位小数〕副标题#e#【四】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用四舍五入法求,关于求近似值的方法还有很多,请同学们课后自己查看资料,看谁找的多,找的全.【五】巩固练习〔一〕一种面粉的价格是每千克1.92元,买14千克应付多少元?〔二〕一种面粉的价格是每千克1.92元,买1.4千克应付多少元?〔三〕出示:发票,由学生完成.〔四〕思考题:一个两位小数,用四舍五入法取它的近似值是2.4,这个小数可能是多少?最大可能是多少?最小可能是多少?六、课后作业〔一〕一个长方形操场,长59.5米,宽42.5米,计算出这个操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得数保留整数.〕〔二〕一个三位小数四舍五入后成为5.70,这个数最大可能是多少?最小可能是多少?七、说板书设计四舍五入法例5、粮库小麦收购价是每千克0.967元.小红家今年卖了小麦492千克,应得小麦款多少元?教学设计点评这节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通过帮助营业员阿姨开发票,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学好数学能解决大量实际问题,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