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山冷燕》中的儒家思想
- 格式:pdf
- 大小:170.28 KB
- 文档页数:2
清代才子佳人小说序跋中的小说观念王猛【内容摘要】清代才子佳人小说序跋文化信息蕴含丰富,对小说理论多有涉及,主要表现在:虚构观念上升为对小说本体性的较为普遍的认同,成为无多争议的话题;小说功能在“志于道”和“游于艺”两极中角力,体现了时代思潮的影响和文化观念的进步;立言不朽成为小说价值论述的标识,反映了从比附经史到等量经史的转捩;序跋还对小说写实艺术展开多层次的探讨,出现一些有价值的理论创获。
【关键词】清代;才子佳人小说;序跋;小说观念【作者单位】遵义师范学院人文与传媒学院才子佳人小说作为一个流派,盛行于清初的顺、康、雍三朝,集中出现了五十多部作品,清中期乾、嘉两朝又产生十多部创作,[1]道、咸以后虽偶有作品出现,但明显呈衰亡之势。
因此,才子佳人小说数量粗略统计有六、七十部,这些小说的刊行时大都附有序跋,总量数万字,文化信息蕴含极为丰富。
其形式主要为自序和他序,序者来自不同社会阶层,有官员、文人、书商、贫士等,他们以正统或开放的视角,纵论述才子佳人题材的本事源流,或导读作品、介绍作家,或发表对情、礼二元的认知与见解。
作为一面窗口,才子佳人小说序跋涉及小说理论颇多,多方面揭示了时人对小说的认识和思考,其讨论重点虽大略与前代相同,如关于小说的虚实、功能、地位、价值、创作等,但论述重点和指向则有所转换或改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清人小说观念的变化。
一、虚构抑或实录:一个不再争议的话题夏志清《中国古典小说史论》谈到中国人受儒家经典的影响时说:“他们对虚构故事的不信任表明,他们相信故事和小说不能仅仅作为艺术品而存在——无论怎样加上寓言性的伪装,它们只有作为真事才能证明自己的价值……”[2]还有,小说本身即脱胎于历史悠久的史官文化,为了求得生存,喜欢“证明自己”身份的正统。
在这两种合力作用的情况下,标榜实录成为清代以前从小说家到批评家都乐此不疲的行为。
反映在序跋批评领域,明代中期以前上溯汉晋的漫长时期,几乎是实录话语的一统天下,明代中后期尽管社会思想发生重大的变革,但因为历史演义小说流派的兴盛,虚构观念依然未能居于主流,勉强和实录主张分庭抗礼,以致聚讼纷纭。
浅谈明末李贽思想对日本的影响分析作者:钱犇来源:《报刊荟萃(上)》2017年第07期摘要:李贽是我国明朝末期有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同时也是“泰州学派”的宗师级人物,李贽一生中重视对历史和传统的重新考虑,集中体现了我国明朝后期社会思想出现变革的特点。
李贽思想中着重体现了社会价值导向的作用,崇尚商贾功绩,反对重农抑商,因而具有极强的功利主义色彩,李贽思想对日本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并体现的日本政治、生活发展的方方面面,本篇文章在此基础上,主要对明末李贽思想内容、特点,以及对日本影响方面进行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明末;李贽思想;日本政治;历史影响;分析李贽是明朝末期的文学家、史学家和心学家,同时也是明朝官员,对于政治、文化和经济、思想等方面均有研究,李贽思想中有很强的重商抑农思想,主要信仰童心和真心,以心学研究为主,其主要历史成就即为倡导心学和反对八股文。
李贽思想集中体现了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思想特征,对后期日本文化和思想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一、关于李贽思想的基本研究和概括政治主张。
李贽思想在政治方面的体现主要是关于程朱理学的批判,受“阳明学”思想影响,李贽对当时知识阶层和官场独奉程朱理学的现象极为不认可,认为程朱理学为伪道学。
当时明朝封建统治者将孔孟之学和儒家经典奉为金科玉律,认为是圣人之言不可亵渎。
但是时任明朝官员的李贽对这一政治做法极为不认同,并且认为在政治统治中应该做到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认为个人应该有自己的政治主张而不能一味的盲从他人,提倡打破孔孟之道和宋明理学对政治统治思想的垄断局面。
经济方面。
李贽思想中明确认可个人私欲,应用相对理性的态度认为人与人之间总是存在一定的交换关系,因而商业交易的思想和行为是值得认可和合乎天理的。
道家思想中一般宣扬的是经济主张是“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认为人们的行为都带有一定的功利主义。
基于此,李贽公开批评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认为富国强兵才是经济发展的关键,这一点与理学家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思想主张相悖,明确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浅议晚明及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的文化思想发表时间:2009-03-24T19:00:57.357Z 来源:《青年文学家》2009年第2期供稿作者:刘莹莹[导读] 才子佳人小说是晚明反对禁欲主义文化思潮的产物。
才子佳人小说是以青年男女爱情婚姻为题材的小说,在明末清初之际,大约七八十年间,极度繁荣。
才子佳人小说常取主人公的名字作为书名,如《玉娇梨》、《平山冷燕》、《春柳莺》、《孝义雪月梅传》等。
才子佳人小说篇幅约在十六回到十九回左右,约十万字左右,与中篇小说相当。
才子佳人小说在情节上有较为固定的叙事情节模式:一见钟情、私定终身、拨乱离散、及第团圆。
才子小说数量繁多,常见的如《玉娇梨》、《平山冷燕》、《梦中缘》、《铁花仙史》、《春柳莺》、《雪月梅》、《飞花咏》、《赛红丝》、《定情人》、《吴江雪》、《画图缘》《快心编》、《两交婚》、《柳氏传》、《娇红记》等等。
才子佳人小说从内容上看,多为有才华的读书人与才貌双全的官宦富家小姐的爱情婚姻故事。
从叙事情节的形式上来看,有几个通用的程序:(1)一见钟情。
男女主人公偶然相遇,都惊羡对方的才貌,暗生情谊;(2)私定终身。
相遇之后,男女主人公以诗词为媒,传达爱慕之情,私定终身。
(3)拨乱离散。
私定终身之后,或者是由于小人搬弄是非,挑拨离间,或者是由于一方父母坚决反对,或者是由于一方的家庭遭遇重大变故,使得男女主人公从此天各一方,饱尝艰辛。
(4)及第团圆。
即使处于困顿潦倒的生活中,男主人公依然努力寻求功名,最终金榜题名,或者奉旨完婚,或者取得双方父母认可,结局都是皆大欢喜的大团圆。
一大量的才子佳人小说在明代末期的新兴,与其特定的文化背景、社会生活有密切的关系。
明代初期,统治者为了巩固其政权,极力鼓吹“存天理、灭人欲”的程朱理学,倡导“三纲五常”的封建道统。
明代中期出现了王守仁学说,企图从儒学内部进行一次深刻调整,反对程朱理学把“理”视为一种外在权威的观点,提出“心即理”,强化道德的内化。
《平山冷燕》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平山冷燕》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全称《新刻天花藏批评平山冷燕》,又称《新编批评绣像平山冷燕》。
中国文化常识大全何谓“十才子书”?所谓“十才子书”,指的是这样十部作品:一、《三国演义》;二、《好逑传》;三、《玉娇梨》;四、《平山冷燕》;五、《水浒传》;六、《西厢记》;七、《琵琶记》;八、《花笺记》;九、《斩鬼记》;十、《三合剑》。
它们中有小说、传奇和戏曲。
有第一流的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和优秀的戏曲《西厢记》、《琵琶记》;但也有滥竽充数的,如《三合剑》。
即使名列第二的《好逑传》、名称第三的《玉娇梨》和名列第八的《花笺记》,也由于格调不高,落入才子佳人小说的俗套,在中国文坛的影响也极微。
因此,所谓“十才子书”的选择和排列,本身就是荒唐可笑的。
有人说此出自金圣叹,恐怕不确。
古籍名称的由来以作者本名作集名,如唐代诗人XXX的诗集称《杜审言集》。
以作者的字或别号作集名,如XXX字子建,集名即为《曹子建集》。
以作者的籍贯作集名,如唐代XXX为曲江(今属广东)人,集名《曲江集》。
以作者曾经居住过的地名作集名,如XXX有别墅在樊川,集名即为《樊川文集》。
以作者的官衔作集名,有的是用作者曾任官职中最高的官衔作集名,有的则以作者诗文创作较多或成名时的官衔作集名,也有一些是以作者做官时所在的地名作集名的。
如XXX一生最高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集名《杜工部诗集》。
以作者的封、谥作集名,如南北朝时XXX运袭XXX,集名即为《谢康乐集》;北宋XXX封XXX,XXX,集名《温国文正司马公集》。
以作者的堂名、室名等作集名,古代士大夫除了住室之外,还有专为进行读书、藏书的处所,多以堂、室、斋、居、轩、亭、庵、馆为名,讲究点儿的称楼称阁,便以此给自己的文集取名。
如明代汤显祖家有玉茗堂,集名《玉茗堂全集》;清代XXX筑有随园,集名《随园诗话》。
以成书年代作集名,如唐代XXX和XXX的诗文集编于XXX年间,集名《白氏长庆集》、《元氏长庆集》。
以上几种定名办法,偶然交互利用,这就形成了同书异名的现象。
中国史学八大家XXX春秋时鲁国人,著有《左传》,编年体史书创始人。
一、填空1、清初诗人可分为遗民诗人和入仕诗人两类。
遗民诗人以顾炎武、吴嘉纪、屈大均为代表。
其中屈大均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家”。
入仕诗人以钱谦益、吴伟业和被称为“南施北宋”的施闰章和宋琬为代表。
2、钱谦益的明代作品收在《初学集》中,入清后的作品收在《有学集》中。
其后期的代表作是《后秋兴》。
清代诗歌的宗宋倾向和感伤思潮,都是从钱谦益开始的。
3、吴伟业的诗歌尤长于七言歌行,时称“梅村体”,代表作为《圆圆曲》。
4、“江左三大家”是: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
5、王士禛,字贻上,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新城(今山东桓台)人。
著有《带经堂集》等。
其成名作是《秋柳》诗。
6、王士禛在司空图和严羽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神韵说”,竭力提倡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一派的诗歌。
赵执信著《谈龙录》批评王士禛的神韵说。
7、清代中期的诗歌有以沈德潜为代表的宗法唐人的“格调说”和以厉鹗、翁方纲为代表的宗法宋诗派。
翁方纲并提出了“肌理说”。
8、以袁枚为代表的性灵诗派主要活动在乾隆年间。
性灵说是对明代公安派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9、袁枚字子才,号简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曾辞官在南京小仓山下筑“随园”,著有《小仓山房诗文集》和《随园诗话》等。
10、郑燮,字克柔,号板桥,兴化(今属江苏)人,为“扬州八怪”之一。
他的代表作有《竹石》等。
11、“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诗句出自赵翼的《论诗》。
12、明末清初有以陈子龙为首的云间词派。
13、开创清代词坛风气的是以陈维崧为首的阳羡派和以朱彝尊为代表的浙西派,以及自成一家的纳兰性德。
14、陈维崧字其年,号迦陵,宜兴(今属江苏)人,著有《迦陵词》,存词1600多首,为历史上存词最多的词人,其词师法苏轼和辛弃疾。
15、朱彝尊字锡鬯,号竹斋,秀水(今浙江嘉兴)人。
著有《曝书亭集》,并编选《词综》表明其词学观,大力推举南宋姜夔、张炎一派的词人。
16、朱彝尊的词学影响广泛,后来龚翔麟选朱彝尊等六人的词为《浙西六家词》,遂有浙西词派之名。
作者: 刁云展;张发颖
出版物刊名: 社会科学辑刊
页码: 156-157页
主题词: 明末清初;中国小说史略;公元;版本;人情小说;思想解放;平山;才子书;顺治;序言
摘要: <正> 在明末清初的“人情小说”中,被称为“第四才子书”的《平山冷燕》,是当时推崇女性才华和思想解放上别具一格的作品。
此书在国外早有译本流传,盛于国内。
最近看到一本《平山冷燕》,清初刻本,有图六幅,前面有天花藏主人题于素政堂的序言,序言最后有“时顺治戊戌立秋月”(按:即顺治15年,公元1658年)的字样。
这一极少见的版才,可以证明小说最迟产生于“顺治戊戌年”。
鲁迅当年大概没看到这个版本,所以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认为作者张博山系“清康熙时人”。
如果张某确系康熙时人,那么,这部小说的作者就不是张某,而另属别人了。
小说的作者,除这部“顺治本”没有署名,其他后来的各版本均署“荻岸散人编次”,作者究竟何人,待考。
一、填空题1、《三国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
2、现存最早的刊本是明嘉靖壬午年刊刻的《三国志通俗演义》。
3、最早称书名为《三国演义》的修订评点者是毛纶、毛宗岗,毛本《三国》是最流行的本子。
4、余邵鱼的《列国志传》是目前所见最早的有关列国故事的通俗小说;冯梦龙将它增补改写成《新列国志》,使之成为一部东周列国的演义小说,清代杨庸删《新列国志》为《列国志辑要》,蔡元放将《新列国志》润色,易名为《东周列国志》成为以后最通行的本子。
5、《水浒传》版本有繁本和简本之别,共有7种不同回数:繁本有71回本、100回本、120回本3种,今知最早的是“《忠义水浒传》一百卷”;明末金圣叹将120回本“腰斩”成70回本的《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是清300年间最流行的本子。
简本有103回本、110回本、115回本、124回本等,现存较早而完整的简本是双峰堂刊《水浒志传评林》。
6、“吴中四杰”是指高启、扬基、张羽、徐贲四人,其中最有成就的是高启,所谓“天才高逸,实据明一代诗人之上”。
7、宋濂和刘基是明朝的开国文臣,被正史推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的文学家是宋濂。
8、明代戏曲主要由杂剧和传奇两部分组成,主流是明传奇。
9、朱权作有兼戏曲史论和曲谱为一体的《太和正音谱》。
10、王九思著有杂剧《杜甫游春》,康海著有《中山狼》,徐复祚的《一文钱》和王衡的《郁轮袍》是讽刺杂剧的代表。
11、徐渭著有《四声猿》,包括《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香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
其《南词叙录》是第一步研究宋元南戏和明初戏文的专著,对传奇作家们也产生过极大的鼓舞作用。
12、在传奇的发展史上,宋元南戏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13、明传奇“四大声腔”指海盐腔、余姚腔、昆山腔和弋阳腔。
14、高濂著有爱情喜剧《玉簪记》,周朝俊著有爱情悲剧《红梅记》,喜剧作家孙钟龄所作的《东郭记》和《醉乡记》合称为《白雪楼二种曲》。
《平山冷燕》的叙事学描述作者:周晓芬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08年第03期【摘要】从叙事学的角度看,《平山冷燕》采用的是传统的“拟书场式”的叙述模式,却又安排了许多只有案头细读才能领会的精微之处;它对叙述时间进行了模糊处理;它有“大根蒂”式的开头;它有对历史叙事手法的认同与模仿。
作者的创作意图决定了该小说要讲述怎样的故事与怎样讲述这个故事。
【关键词】《平山冷燕》;叙述模式;时间“模糊法”《平山冷燕》出现在清顺治年间,署名天花藏主人编次,但作者真实姓名已不可考。
这部小说讲的是平如衡、山黛、冷绛雪、燕白颔四个青年男女,才色相慕,终成眷属的爱情故事,被认为是才子佳人小说的开山鼻祖。
《平山冷燕》它有由作者本人所作的总评和各回回评。
这为我们用叙事学的视角来关注《平山冷燕》这一作品提供了方便。
《平山冷燕》每回均以“话说”二字起头,以“不知……,且听下回分解”结束。
这是宋元以后各种白话小说惯用的模拟说书的叙述模式,有的研究者称这一模式为“拟书场式”格局。
浦安迪在《中国叙事学》一书中认为这一模仿口头说书的做法是“为了营造一种艺术的幻觉,使人感到听众正在注视舞台上故事的发展,从而把读者的注意力从栩栩如生的逼真细节模仿上引开,而进入人生意义的更为广阔的思考”。
浦氏谨慎地把自己的看法称之为一种猜想,这确实只是一种猜想。
当一种结构方法成为一种俗套之后,作者再想通过这种结构来呈现某种个性化的艺术追求,其效果是令人怀疑的。
就《平山冷燕》而言,“话说”与“且听下回分解”除了因分回的需要而承上启下之外,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也体现不出作者是在自觉模拟书场想营造一种当面交流的氛围。
相反,作者时时意识到自己创作的是一种案头读物,回评中有多处提到:“莫等闲看过”,“若平平看过,俱非善看书人”,“令览者惊喜其言,诵而不忍释手”。
《平山冷燕》有“话说”与“且听下回分解”,没有“看官听说”、“话分两头”之类的说法。
但我们并不能因此就认为《平山冷燕》从根本上突破了这一惯常模式。
清初诗文的繁荣与词学的复兴考核要求:清遗民诗:受传统的民族思想、爱国主义熏陶,反对清朝的民族压迫与歧视,其作品具有抒发家国之悲和同情民生疾苦的共同主题,体验深切,感情真挚,反映易代之际惨痛的史实与民族共具的感情,笔力遒劲,沉痛悲壮。
代表诗人有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清词的中兴:首先,数量超过元明甚至宋代,叶恭绰《全清词钞》共录词人3196人,词作8260多首,超过宋词两倍以上。
其次、出现较多的词学流派:陈维崧为代表的阳羡派;朱彝尊为首的浙西词派;纳兰性德、曹贞吉、顾贞观三人组成的“京华三绝”;再次,从朱彝尊《词综》到张惠言《词选》、万树《词律》出现一大批立论精审的词学专著。
最后,词作整理、编辑成就巨大,有王鹏运辑《四印斋所刻词》、朱孝臧辑《强村丛书》、江标辑《宋元名家词》等。
一、填空题1、在清初诗坛上,吴伟业与钱谦益并称,其歌行诗“梅村体”风行一时。
2、桐城派古文是清中叶最著名的散文流派,主要作家有方苞,姚鼐,刘大櫆。
3、王士祯论诗以神韵为宗,以“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二十四诗品》)和“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沧浪诗话》)为诗的最高境界。
4、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5、寻他一春伴侣,只断红相识夕阳间。
未忍无声委地,将低重又飞还。
6、十日雨丝风片里,浓春烟景似残秋。
7、落花有泪因风雨,啼鸟无情自古今。
8、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
9、夕阳劝客登楼去,山色将秋绕郭来。
寒甚更无修竹倚,愁多思买白杨栽。
10、魑魅择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
冰与雪,周旋久。
11、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12、疏狂情性,算凄凉耐得到春阑。
便月地和梅,花天伴雪,合称清寒。
13、魑魅择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冰与雪,周旋久。
14、年来肠断秣陵舟,梦绕秦淮水上楼。
十日雨丝风片里,浓春艳景似残秋。
15、三户已亡熊绎国,一成犹启少康家。
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
海外汉学期末-海外汉学研究海外汉学期末:海外汉学研究海外汉学研究填空(5*1)单选(5*2)多选(5*3)概论1朴学,即质朴的学问。
汉代儒生研习儒经,注重名物训诂考据,尤其是古文经学派,因而后世常称汉学中古文经学派为“朴学”。
朴学又称考据学,针对理学的空疏而言。
“乾嘉朴学”继承东汉许慎的古文经学,故又称“汉学”、“考据学”。
2传统汉学以文献研究和古典研究为中心。
现代汉学则以实用为原则,主要兴趣在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教育和社会生活各层面。
3汉学的性质1.汉学的历史是中国文化与异质文化交流的历史。
2.汉学是一门在国际文化中涉及双边或多变文化关系的近代边缘性学术。
3.汉学的借鉴与启迪作用。
4世界汉学可分为三大板块:周边国家的汉学(日本、韩国、越南)俄罗斯汉学西方汉学5旅游汉学《中国与印度游记》、《马可·波罗游记》、吕布吕基思《远东游记》、雅各布·德安克纳《光明城》、贝尔西奥《中华王国的风俗与法律》、《利玛窦中国札记》、亚历山大·德·罗德神甫《在中国的数次旅行》、南怀仁《中国皇帝出游西鞑靼行记》、李明《关于中国现状的新回忆录》6传教士汉学西班牙的门多萨的《中华大帝国史》,这部书被誉为汉学的第一部著作,它对中国的政治、历史、地理、文字、教育、科学、军事、矿产资源、物产、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第一次作了百科全书式的介绍7专业汉学雷慕沙于1814年12月11日在法兰西学院创设“汉语和鞑靼-满语语言与文学”讲座开始的。
朝鲜 1在三国中,高句丽最早接受中国文化、最早使用汉字。
2宗大王创制正音文字,1446年颁布施行《训民正音》,“甲午更张”后,立谚文为正宗文字。
1910年,日本占领朝鲜半岛后,汉字被彻底废除 3古代朝鲜汉语教材《老乞大》:元末明初以当时的北京话为标注音编写。
《朴通事》全书用对话或一人叙述的方式,介绍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训世评话》:李边,汉语文白对译的形式,在中国的民间传说或笔记小说中节选了65则古今名贤节妇的故事。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选读【“十才子书”】所谓“十才子书”,指的是这样十部作品:一、《三国演义》;二、《好逑传》;三、《玉娇梨》;四、《平山冷燕》;五、《水浒传》;六、《西厢记》;七、《琵琶记》;八、《花笺记》;九、《斩鬼记》;十、《三合剑》。
它们中有小说、传奇和戏曲。
有第一流的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和优秀的戏曲《西厢记》、《琵琶记》;但也有滥竽充数的,如《三合剑》。
即使名列第二的《好逑传》、名称第三的《玉娇梨》和名列第八的《花笺记》,也由于格调不高,落入才子佳人小说的俗套,在中国文坛的影响也极微。
因此,所谓“十才子书”的选择和排列,本身就是荒唐可笑的。
有人说此出自金圣叹,恐怕不确。
【古籍名称的由来】初涉古籍的人,往往为古籍的名称所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其实,古人著作集名的由来,也是有规律可寻的。
以作者本名作集名,如唐代诗人杜审言的诗集称《杜审言集》。
以作者的字或别号作集名,如曹植字子建,集名即为《曹子建集》。
以作者的籍贯作集名,如唐代张九龄为曲江(今属广东)人,集名《曲江集》。
以作者曾经居住过的地名作集名,如杜牧有别墅在樊川,集名即为《樊川文集》。
以作者的官衔作集名,有的是用作者曾任官职中最高的官衔作集名,有的则以作者诗文创作较多或成名时的官衔作集名,也有一些是以作者做官时所在的地名作集名的。
如杜甫一生最高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集名《杜工部诗集》。
以作者的封、谥作集名,如南北朝时谢灵运袭封康乐公,集名即为《谢康乐集》;北宋司马光封温国公,谥文正,集名《温国文正司马公集》。
以作者的堂名、室名等作集名,古代士大夫除了住室之外,还有专为进行读书、藏书的处所,多以堂、室、斋、居、轩、亭、庵、馆为名,讲究点儿的称楼称阁,便以此给自己的文集取名。
如明代汤显祖家有玉茗堂,集名《玉茗堂全集》;清代袁枚居处筑有随园,集名《随园诗话》。
以成书年代作集名,如唐代白居易和元稹的诗文集编于穆宗长庆年间,集名《白氏长庆集》、《元氏长庆集》。
《平山冷燕》叙事“才”“情”分离特征探析
臧林森
【期刊名称】《嘉兴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4(36)3
【摘要】《平山冷燕》作为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的典范作品,在叙事结构与人物形象上不同于其他同类小说所普遍遵循的才、貌、情三者的统一,而是呈现出一种才、情分离的特征。
其主要原因与作者的创作心理、作品中的“尊女”内涵以及作者对科举的复杂心态有着密切的联系。
【总页数】8页(P62-69)
【作者】臧林森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22
【相关文献】
1.《平山冷燕》的叙事学描述
2.以《平山冷燕》为例探析明清女性文学教育
3.《玉娇梨》与《平山冷燕》“聚焦”叙事艺术探析
4.《平山冷燕》评点的叙事理论及“双重解说”
5.浩荡幽燕情浓墨绘山河——探析侯德昌《幽燕金秋图》的艺术特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810-全国-中国古代文学史(二)总分:100一、单选题(共30题,共30分)1、除了《三国演义》以外,罗贯中还作有杂剧传世,名曰()(1分)A:《冲沙漠子独步大罗天》B:《黑旋风仗义疏财》C:《赵太祖龙虎风云会》D:《雌木兰替父从军》2、遗民诗人屈大均诗歌的主要特点是()(1分)A:闲适B:雄直C:绮丽D:险怪3、以下诗歌中,由赵翼创作的是()(1分)A:“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B:“衙斋卧听潇潇竹,疑是民间疾苦声”C:“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D:“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4、侯方域、魏禧和汪琬并称为“清初三大家”,其最重要的创作成就是()(1分) A:诗歌B:古文C:小说D:戏曲5、下列作家中,既是阳湖派古文的代表人物,又是常州词派开创者的是()(1分) A:张惠言B:恽敬C:侯方域D:汪中6、元代后期诗歌创作的两大中心是()(1分)A:江西和婺州B:婺州和吴中C:大都和平阳D:平阳和泽州7、汤显祖的传奇作品中,取材于唐人蒋防《霍小玉传》的是()(1分)A:《紫箫记》B:《邯郸记》C:《南柯记》D:《牡丹亭》8、南戏规范化和广泛流行后,“传奇”指称的是()(1分)A:杂剧B:明清中长篇小说C:散曲D:明清中长篇戏剧9、周济编选《宋四家词选》,“宋四家”指()(1分)A:晏殊、晏几道、柳永、欧阳修B:周邦彦、李清照、朱敦儒、张孝祥C:欧阳修、苏轼、秦观、黄庭坚D:周邦彦、辛弃疾、王沂孙、吴文英10、明代前期散曲作家中,朱有燉影响最大,其散曲集曰()(1分) A:《诚斋乐府》B:《沜东岳府》C:《秋碧乐府》D:《碧山乐府》11、赵孟頫《钱塘怀古》诗最具特色的是()(1分)A:极富唐诗的意境与韵味B:同于宋诗的警策与深致C:表现一种离黍麦秀之感D:以见解超人的议论取胜12、王安石议论文的特点是()(1分)A:平易流畅,委曲婉转B:结构严谨,析理透辟C:雍容典雅D:纵横博辩13、元代讲史话本的艺术特点是()(1分)A:说一故事而立有结局B:悲喜连缀而贯通一体C:历叙史实而杂以虚辞D:淋漓酣畅而声韵兼美14、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赞颂和肯定的真儒明贤是()(1分) A:周进B:杜少卿C:杜慎卿D:景兰江15、高明《琵琶记》的创作主旨是()(1分)A:宣扬忠孝伦理观念B:揭示官吏贪赃枉法C:提倡神仙道化思想D:抒写离别相思之苦16、元杂剧《赵氏孤儿》的作者是()(1分)A:白朴B:乔吉C:康进之D:纪君祥17、近代诗坛上,龚自珍、魏源等张扬士人主体精神,被称为()(1分) A:启蒙诗人B:爱国诗人群体C:新派诗人D:革命派诗人18、朱熹诗歌的主要特点是()(1分)A:以诗言事B:以诗喻理C:诗风豪放D:诗风典丽19、在近代诗坛上,王闿运属于()(1分)A:汉魏六朝诗派B:晚唐诗派C:宋诗派D:同光体20、李清照后期词的风格是()(1分)A:清丽淡雅B:沉郁哀痛C:清空骚雅D:浓艳密丽21、近代古文作者中,薛福成属于()(1分)A:姚门四弟子B:曾门四弟子C:戊戌六君子D:清末四公子22、陈与义的诗歌被称为()(1分)A:山谷体C:简斋体D:诚斋体23、近代文坛上,章士钊的文章被称为()(1分)A:经世文B:新文体C:逻辑文D:述学文24、苏轼词的主要风格特征是()(1分)A:清丽典雅B:思深辞丽C:豪放旷达D:清空婉约25、弹词《天雨花》的完成年代是()(1分)A:顺治年间B:嘉庆年间C:道光年间D:同治年间26、苏舜钦的诗歌风格是()(1分)A:豪犷雄放B:平淡瘦劲C:生新瘦硬D:沉博绝丽27、“台阁体”散文的风格特点是()(1分)A:醇深典正,浑穆雍容B:雍容和雅,平易畅达C:平易自然,纡徐和缓D:简练明快,笔力雄健28、《平山冷燕》属于()(1分)A:历史演义和英雄传奇B:才子佳人小说C:侠义公案小说D:才学小说29、下列作家中,长于记述家庭琐事而极富人情味的是()(1分) A:袁宏道B:李贽C:归有光30、近代小说《儿女英雄传》属于()(1分) A:侠义小说B:狭邪小说C:政治小说D:谴责小说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31、陆游诗歌的艺术成就包括()(2分)A:古体诗风格悲壮B:七律自然圆转而对仗工稳C:五律追求平淡简约的韵调D:绝句风格清淡秀逸E:田园诗风格平淡闲适32、“《一笠庵》四种曲”包括()(2分) A:《一捧雪》B:《人兽关》C:《永团圆》D:《清忠谱》E:《占花魁》33、近代诗坛上,同光体又分为()(2分) A:闽派B:赣派C:徽派D:粤派E:浙派34、《聊斋志异》的素材来源主要有()(2分) A:前人的小说和笔记B:前代戏曲C:正史记载D:自己的经历或见闻E:友人提供35、张可久散曲的创作特点有()(2分)A:注重形式格律B:喜欢雕琢字句C:少用俚语俗语D:风格以清丽为主E:追求诗词般的典雅三、文字题(共10题,共60分)36、名词解释:《三侠五义》(3分)37、名词解释:江湖诗派(3分)38、名词解释:元好问(3分)39、名词解释:《桃花扇》(3分)40、简述关汉卿杂剧创作概况。
名词解释1.吴江派明代戏曲文学流派,以沈璟为领头人物集聚了吴江人沈自晋、苏州人冯梦龙等昆曲作家,其思想倾向保守,倡导封建伦理道德比较浓厚,主张“本色论”强调语言通俗自然,主张“声律论”但缺点是格律出现疏漏问题2.唐宋派代表人物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
诗歌理论主张“文以明道”“文字功能在心源”“如写家书”要求写平易的写实的散文,反对“前后七子”的食古不化,缺点:说是提倡唐宋八大家的理论主张但实质是学习曾巩,但曾巩比较正统。
3.拟话本拟话本指明代文人模拟宋元话本而作的白话短篇小说,明代中叶以后随着话本小说的流行,一些文人在润色加工宋元明旧篇的同时,开始有意识的模仿话本小说的模式而独立创作的一些新的小说。
这类白话短篇小说有人称之为“拟话本”,从鲁迅起,一般又将“三言”之后的白话短篇小说都归为“拟话本”一类。
4.公安派代表人物是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他们是湖北公安人,故称公安派。
公安派主张文章创作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性灵”是与封建道德相对立的活泼的。
反对贵古贱今,革除“前后七子”的弊端,提高了通俗文学的地位,进步意义:在晚明资本主义萌芽下兴起表达人性真情,提高通俗文学的地位。
弊端:重视通俗文学,语言轻率。
5.南戏宋元时期用南曲演唱的戏曲形式,又称“戏文”“温州杂剧”“永嘉杂剧”。
南戏于北宋末,南宋初产生于温州民间,由宋杂剧、宋词以及里巷歌谣等综合发展而成,南戏是中国戏曲最早的成熟形式,到明代进一步发展为传奇,以后又发展为各地剧种,宋元南戏剧本今有十几种,其中以《琵琶记》最为著名,并产生深远的影响。
南曲戏文的简称,是用南方方言和南方流行的地方曲调演唱的曲目,北宋末年开始流行于江浙一带,上乘宋金院本,下开明清传奇,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6.散曲1.在元代,散曲一般称为乐府或词,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基本形式。
2.小令是单支的曲子,又叫“叶儿”,按不同的宫调曲牌创作,曲调不同,字数和句式也不一样。
遗民诗人:明清鼎革之际,一些富有民族精神和忠君思想的明朝遗民用血泪写成的诗篇,具有抒发家国之悲和同情民生疾苦的共同主题,反映易代之际惨痛的史实与民族共具的感情。
著名的遗民诗人有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屈大均、杜濬、吴嘉纪、归庄等。
代表作有顾炎武的《秋山》等。
古文三大家:侯方域、魏禧、汪琬,号称“清初三大家”,他们的散文比较注意从文章风格上纠正晚明散文的放诞的纤佻习气,主张恢复唐宋散文的醇厚传统。
三人中以侯方域成就较为突出。
虞山诗派:清初,受钱谦益影响,在其家乡常熟形成了虞山诗派,主要成员有冯舒、冯班、钱曾、钱陆灿等。
他们反对明七子、竟陵派和严羽《沧浪诗话》,内容多抒发改朝换代的思想感慨和民生疾苦,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如《后秋兴》组诗之一。
梅村体:得名于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号梅村),在继承元、白歌行的基础上,辅以初唐四杰的采藻缤纷,温庭筠、李商隐的风情韵味,融合明代传奇曲折变化的戏剧性,自成一种具有艺术个性的叙事诗,以《圆圆曲》为代表。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
纳兰词清新隽秀,自然飘逸,但多伤情忆语,别有一种令人不以卒读的凄惋,是第一流的婉约文字。
代表作《长相思》、《如梦令》。
格调说:康乾年间沈德潜倡导,主张思想感情是形式格调的决定因素,创作有益“温柔敦厚”诗教、有补世道人心的“中正和平”的作品,形式上做到有法可循、以唐音为准。
肌理说:嘉庆年间以翁方纲为首的一诗派。
“肌理”包括义理与文理两个方面。
义理,是指以儒家经籍为基础的学问;文理,是指自古以来的各种作诗方法;肌理说把义理与文理统一起来,即把学问材料与写作方法统一起来,以做到内容质实而形式雅丽。
性灵派:清中叶以袁枚为代表的诗歌流派,强调诗歌创作要直接抒发诗人的心灵,表现真实情感,是对公安派诗歌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性情是诗歌的本源;讲个性,不可因袭;强调有“才”,要磨炼;文学应有时代特色。
代表作有《马嵬驿》等。
精品文档解释及简答子《萤窗异草》和宣鼎《夜雨秋灯录》这类小说的成批涌现代表了文1、“南施北宋”言小说的主导潮流和正确方向。
指清代年辈较晚的入仕诗人施闰章和宋琬,施为南方人,宋为北11、“阅微系列”方人,故称“南施北宋”。
思想属于理学复古的保守派,在诗歌上主《聊斋志异》问世后,以纪昀为代表的正统文人从传统小说观念张以温柔敦厚的诗风来为“清明广大”的盛世服务。
出发,认为《聊斋》那种使用传奇小说虚构的手法来描写志怪题材违2、“神韵说”反生活真实。
他写了《阅微草堂笔记》,以六朝志怪小说的质朴简淡王士禛从司空图和严羽的“妙悟说”和“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文笔与《聊斋志异》抗衡。
引起社会上许多人的模仿。
其他作品主等说法中找到诗歌的真谛所在,提出了“神韵说”。
所谓“神韵说”要有梁恭臣《池上草堂笔记》等,也有些作品兼擅《聊斋》、《阅微》就是力图摆脱政治等社会性因素对诗歌艺术的干扰,而更多地注重诗二体。
歌本身淡远清新的境界和含蓄蕴藉的语言从而更加强调诗歌排闲解愁12、“世说”系列的消遣娱乐功能。
竭力提倡唐代王、孟、韦、柳一派的诗风。
以《世说新语》为模仿对象,采摭文人逸事,按内容分类的世说3、“格调说”体志人小说。
有的采摭旧事,编纂成书;有的记载近人及当朝遗事。
沈德潜有感于王士禛“神韵说”内容上的空疏和把握上的虚无与白话小说和中兴的传奇体小说相比,此类小说未免相形见绌,但《世缥缈,提出诗歌中的“格调说”加以匡正。
所谓“格调说”就是用唐说新语》的古老样式,借此得以延续。
诗的格调去表现封建政治和伦理思想。
即在表现上要恢复儒家“温柔13、“虞初系列”敦厚”、“忠正和平”的诗教传统,并用唐诗的格调将以上意图落到从班固《汉书·艺文志》小说家类著录《虞初周说》开始,“虞实处。
将封建诗教与唐诗的艺术格调捏合在一起,实际上割裂了唐诗初”成为古代“小说”的代名词。
明代吴仲虚将唐代以后优秀传奇小的艺术表现与诗人内在情感之间的联系。
《平山冷燕》的女性形象分析作者:杨月容来源:《青年文学家》2018年第24期摘要:明末清初,《平山冷艳》作为才子佳人小说的开山之作,讲述了山黛、冷绛雪、平如衡、燕白颔,四位才子佳人,“以诗为媒”最终喜结良缘的故事,对后世影响深远,其女性形象至今仍具有借鉴意义,她们不仅有着天赋异禀的才略,但同时又具有深刻的封建烙印。
关键词:《平山冷燕》;女性;形象作者简介:杨月容,女,汉,陕西省延安市人,延安大学古代文学2016级研究生,研究方向:元明清方向。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4-0-01山黛“眉如初月,脸似含花”的娉婷形象名动京城,冷绛雪这位“淡妆素服,袅袅婷婷”的瑶池碧人同样惊艳了一池的波纹。
小说中赐予她们惊艳的美貌,更赋予二位佳人无与伦比的才华。
鲁迅先生谈及《平山冷燕》主旨时,用八个字总结“显扬女子,颂其异能”。
一、天赋异禀的才略《平山冷燕》对山黛才华的展现,可谓惊为天人,文章第一回《太平世才星降瑞圣明朝白燕呈祥》,先是钦天监禀报天降祥瑞,“主文昌六星、翰苑鸿儒”,用神秘的预兆显示天降奇才。
再是十岁少女山黛的《白燕诗》横空出世,羞煞了满朝文人儒士。
最后将山黛的才学推高到无以复加的位置,第四回《六儒绅气消彩笔十龄女才压群英》,十岁的山黛诗词书文样样通达,挤压当朝的六名矫矫之人,使得“丈夫气短,儿女留香”,至此,山黛“弘文才女”的美誉在屡次的比试中实至名归。
冷绛雪的才学与山黛不分伯仲,其不畏强权、绝地生花的过人谋略令人印象深刻。
第七回,因被宋信陷害,冷绛雪被迫入山府为婢,临行前面对窦知府说道:“妾若稍蒙青目,则大人之福祸,又妾为政矣。
妾当实告,为恩为怨,大人亦当熟思”窦国一听后,大惊四色,悔意立生。
这样的谋略,一方面,迫使窦国一等人不敢怠慢冷绛雪本人,另一方面也解除了父兄的后顾之忧。
第八回,村女冷绛雪见到当朝宰相山显仁,不拜不坐、据理力争、发宏篇伟论,“盖闻天、地、人谓之三才,故一言才而天、地、人在其中矣……”最终,山显仁以宾客之礼相待,山黛以姐妹之情相处,此后冷绛雪更是运腕如风、洒墨如雨地代山黛应圣上之题,受到皇帝的赏赐,封为“女中书”之号,其父也冠带荣身。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期末考试A卷
1.小说名称:《平山冷燕》
2.故事梗概
《平山冷燕》是清代长篇小说。
小说主要叙述的是“先朝”隆盛时的平如衡、山黛、冷绛雪、燕白颔四位才华出众的才子才女,深受皇帝赏识,最后双双喜结连理的故事。
小说以才女山黛因赋《白燕》诗,奉旨征试天下才子为开端,引出与才子燕白颔之间,以及另一对才子佳人冷绛雪与平如衡之间的爱情故事。
书中所写的两个才女,不但在诗词上才华横溢,而且机智过人、老练成熟。
她们恪守仁恕、忠君孝父,是儒家伦理道德的典范和化身,着实令众多须眉也自叹不如。
《平山冷燕》的故事情节曲折却不枝不蔓,文笔千净流利。
作为一部典型的章回体小说,在当时社会里能够做到具有浓厚的文人风气而丝毫无市井之气,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
3.评析
《平山冷燕》对山黛才华的展现,可谓惊为天人,文章第一回《太平世才星降瑞圣明朝白燕呈祥》,先是钦天监禀报天降祥瑞,“主文昌六星、翰苑鸿儒”,用神秘的预兆显示天降奇才。
再是十岁少女山黛的《白燕诗》横空出世,羞煞了满朝文人儒士。
最后将山黛的才学推高到无以复加的位置,第四回《六儒绅气消彩笔十龄女才压群英》,十岁的山黛诗词书文样样通达,挤压当朝的六名矫矫之人,使得“丈夫气短,儿女留香”,至此,山黛“弘文才女”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