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概述
- 格式:pdf
- 大小:11.23 MB
- 文档页数:91
自驾港珠澳大桥攻略一、港珠澳大桥概述港珠澳大桥是连接中国广东省珠海市、深圳市与特别行政区香港之间的一座跨海大桥,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
大桥全长约55公里,其中包括海底隧道、人工岛和进入香港的连接道路等部分。
自2018年开通以来,港珠澳大桥成为自驾游的热门目的地之一。
二、选择自驾的优势选择自驾前往港珠澳大桥有许多优势。
首先,自驾可以自由安排行程,不受公共交通的限制,更加灵活方便。
其次,自驾可以享受驾车的乐趣,尤其是驶过港珠澳大桥壮丽的风景线时,必定会给人留下难忘的体验。
此外,自驾还能节省交通成本,特别是当有多个人共同出行时,租车的费用相对较低。
三、自驾路线规划1. 出发城市自驾前往港珠澳大桥的出发城市有许多选择,最常见的是广东省内的深圳和珠海,不过也可以从其他城市出发,比如广州或香港。
2. 行驶路线从深圳出发,可以选择通过深汕高速公路前往港珠澳大桥。
途中需要通过珠海市区,因此需要留意交通状况,避免高峰时段。
另外,从珠海出发的自驾车队可以通过珠澳大桥,直接前往香港。
这条路线比较便捷,不过需要提前办理过境手续。
3. 注意事项自驾前往港珠澳大桥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确认车辆手续是否齐全,包括驾驶证、行驶证、保险等。
•提前查询交通状况,避开拥堵时段。
可以通过各大地图软件或交通信息平台获取实时路况。
•留意香港的过境手续,确保能够顺利进入香港。
•注意路线标志和交通规则,遵守交通规则,确保行车安全。
四、自驾游玩建议1. 港珠澳大桥游览自驾经过港珠澳大桥时,可以在特定位置停车观赏大桥的壮丽景色。
不过需要注意停车区域和停车时间的限制,避免违规行为。
2. 珠海游玩珠海是一座风景优美的滨海城市,有许多景点值得游览。
比如珠海渔女雕塑、珠海长隆海洋王国等。
此外,珠海还有很多美食,可以品尝当地特色美食。
3. 香港游玩自驾到达香港后,可以选择在香港岛、九龙或新界等地游玩。
香港拥有许多知名的景点,比如维多利亚港、太平山、迪士尼乐园等。
港珠澳大桥工程简介港珠澳大桥是一项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巨大工程,总长度为55公里,包括跨越伶仃洋的主体部分和香港、珠海、澳门三地的基础设施建设。
该工程的总预算为800亿港元,历时9年完成。
一、项目背景港珠澳大桥的建设源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当时香港与澳门开始寻求与中国内地的经济融合。
伶仃洋的阻隔成为了限制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建设一座连接三地的跨海大桥成为了当务之急。
2009年,中国政府正式批准建设港珠澳大桥,标志着项目的正式启动。
二、工程主体港珠澳大桥主体部分包括一条长达6.7公里的海底隧道和一段长达22.9公里的跨海大桥。
隧道穿越伶仃洋,连接香港与珠海,大桥则连接珠海与澳门。
这一段的桥梁采用了斜拉桥设计,充分考虑了海洋环境的影响,保证了桥梁的安全与稳定。
三、基础设施建设除了跨越伶仃洋的主体部分外,港珠澳大桥项目还包括香港、珠海、澳门三地的基础设施建设。
这些建设包括口岸、交通枢纽、连接道路、隧道、机场等。
四、建设历程2009年12月,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动工,历时9年完成。
在这期间,建设者们面对了各种挑战,包括地形复杂、海洋环境恶劣、技术难度大等。
同时,该项目还进行了多项科研工作,解决了许多技术难题,为中国的桥梁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五、经济和社会影响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对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它大大缩短了香港、珠海和澳门之间的距离,从陆路开车到珠海和澳门的时间分别缩短了约3小时和1.5小时。
这为三地之间的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提供了便利,有利于推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
其次,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对香港和澳门的旅游业也带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以前,由于交通不便,很少有游客从内地或海外前往香港和澳门。
现在,由于大桥的建成,大量游客可以通过便利的交通来到香港和澳门,进一步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此外,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还对珠海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珠海作为连接香港和澳门的桥梁,借助港珠澳大桥的建设,推动了本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港珠澳大桥【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一座跨海大型桥梁工程。
它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海底隧道。
这座大桥的建设是历时多年的艰苦努力的成果,它将成为亚洲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极大地促进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区域一体化。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始于2009年,经过多年的规划和建设,于2018年正式通车。
这座大桥总长度约55公里,其中包括了29.6公里的桥梁和6.7公里的隧道,以及约19公里的连接线路。
整个大桥由海中大桥、人工岛和隧道组成,是一项集桥梁、隧道、人工岛等多种工程为一体的跨海工程。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它加强了香港、澳门和珠海的互联互通,使得这三个地区形成了一个更加紧密的经济圈。
大桥的通车不仅缩短了香港和澳门之间的交通时间,也极大地降低了通行成本,促进了人员和货物的流通。
这对于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一体化,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在环保方面,港珠澳大桥也采用了一系列的环保措施,以减少对当地环境的影响。
包括采用先进的技术减少施工对海洋生态的影响,以及对施工废料的处理和焚烧处理等方式,减少了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港珠澳大桥不仅是一项交通工程,也是一座艺术工程。
桥梁的设计采用了多项新颖的技术,整个工程结构设计精巧,给人一种壮观的美感。
大桥的建设也激发了当地的旅游业发展,许多游客慕名前来参观这座新奇的大桥,大大丰富了当地旅游资源。
在大桥建设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争议,比如建设过程中的环保问题、工程经费的运用等,但是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符合了当地各方的利益诉求。
港珠澳大桥的建成通车,极大地提升了香港、珠海和澳门之间的交通便利性,加强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联系,对于提升整个地区的国际竞争力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标志着中国大陆、香港和澳门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展现了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强大实力和雄心壮志。
港珠澳大桥简介港珠澳大桥东接香港特别行政区,西接广东省(珠海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环线的组成部分和跨越伶仃洋海域的关键性工程,将形成连接珠江东西两岸新的公路运输通道。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和重要的经济中心区域,依托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大局中具有突出的带动作用和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珠江三角洲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珠江两岸发展的差距也在逐步拉大,珠江西岸经济发展明显滞后于东岸,与香港交通联系不便是影响珠江西岸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受珠江阻隔,珠江西岸与香港之间的陆路需绕行虎门大桥,水路交通受天气影响较大且运行时间较长,现有交通基础设施难以满足珠江两岸经济社会发展和交通运输的需要。
香港是全球重要的国际经济、金融、商业、贸易和航运中心,对周边地区既发挥重要的辐射和聚集作用,同时又依托周边地区的丰富资源。
改革开放以来,香港与珠江东岸地区经济联系日趋紧密,香港经济保持持续繁荣,珠江东岸地区率先建立起开放型经济体系,成为我国外向度最高的经济区域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澳门以旅游和金融保险为支柱产业,澳门和香港之间长期以来形成的产业分工和社会格局,使得两地的经济社会联系十分紧密。
尽快构建港珠澳交通大通道,增强香港及珠江东岸地区经济辐射带动作用,充分挖掘珠江西岸发展潜力,便捷港澳及珠江两岸之间的交通联系,已成为三地共同的愿望。
港珠澳大桥工程包括三项内容:一是海中桥隧工程;二是香港、珠海和澳门三地口岸;三是香港、珠海、澳门三地连接线。
根据达成的共识,海中桥隧主体工程(粤港分界线至珠海和澳门口岸段,下同)由粤港澳三地共同建设;海中桥隧工程香港段(起自香港石散石湾,止于粤港分界线,下同)、三地口岸和连接线由三地各自建设。
综上,为完善国家和粤港澳三地的综合运输体系和高速公路网络,密切珠江西岸地区与香港地区的经济社会联系,改善珠江西岸地区的投资环境,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拓展经济发展空间,提升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综合竞争力,保持港澳地区的持续繁荣和稳定,促进珠江两岸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建设港珠澳大桥是必要的,也是十分迫切的。
港珠澳大桥港珠澳大桥,位于中国广东省珠海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之间,是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及澳门的跨海大桥。
它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中国自行设计、建设和拥有知识产权的重大工程项目,于2018年10月24日正式通车。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刷新了世界工程建设的新纪录,也成为中国新一代基建的标志性工程之一。
下面我们将一起详细了解港珠澳大桥的背景、建设、特点、未来发展等相关内容。
一、港珠澳大桥的背景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背景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中国的改革开放刚刚起步,广东省经济实力迅速增长,同时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的经济发展也呈现出日益蓬勃的态势。
作为中国南部地区的经济中心,这三个地区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传统的海上交通方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为了进一步加强这三个地区之间的联系,促进人员往来和货物运输,提高区域内的经济发展水平,中国政府决定兴建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大型跨海大桥。
这也是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举措,凸显了中国新时期基础设施建设的雄伟规模和国际先进水平。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历经了十多年的筹备和施工,是一项综合性大型工程。
大桥总长约55公里,包括主桥(主跨长约29.6公里)、连续梁和隧道三大部分。
其设计采用了世界先进的桥梁技术和施工工艺,充分体现了中国在桥梁建设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
在桥梁设计方面,港珠澳大桥采用了全球领先的悬索桥、斜拉桥和钢箱梁桥结合的设计理念,兼具美观性、抗风性和施工效率,确保了大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工程施工方面,港珠澳大桥充分发扬了中国人民敢为天下先的创业精神,克服了许多技术难题和自然困难,创造了世界断桥建设的多项纪录。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过程中,工程人员深入海底进行勘探和施工,采用海上、陆地双线并进、多种材料和技术的综合运用,全力以赴保障大桥的完美建设。
也进行了大量环保和生态保护工作,充分保障了大桥周边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成果不仅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奇迹,也是中国在基础设施领域的一座光辉丰碑。
港珠澳大桥简介和讲解
港珠澳大桥是连接中国香港、澳门和广东省珠海市的大型跨海桥梁项目,于2018年10月23日正式通车。
这座桥梁是世界
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全长约55公里。
港珠澳大桥由主桥和两个人工岛组成。
主桥采用了大跨度钢箱梁斜拉索桥的设计,其主跨距达到了1,668米,是世界上最长
的斜拉桥主跨。
这座桥的建设运用了大量的创新技术,包括了深海定位、高强度钢索制作、海上浮船吊装等。
港珠澳大桥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有很多创举和亮点。
首先,该大桥采用了人工岛作为桥梁的起点,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对海底生态的破坏。
其次,大桥还设置了紧急救援系统,包括救生站、消防站和紧急避难场所,确保在紧急情况下的人员安全。
此外,大桥还配备了智能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测桥梁的状态和交通情况,提供有效的交通管控。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对香港、澳门和珠海之间的交流和交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它不仅缩短了三地之间的旅行时间,提高了交通效率,也促进了三地之间的经济合作和发展。
此外,作为一项技术和工程壮举,港珠澳大桥也为中国在桥梁工程领域的建设经验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港珠澳大桥的小知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港珠澳大桥,是连接中国香港、珠海和澳门三地的一座跨海大桥。
大桥全长55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桥梁之一,也是中国自行设计、建设和拥有的最长的跨海大桥。
港珠澳大桥于2018年10月24日正式通车,是中国国家重点工程项目之一,在建设过程中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工程团队。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历经多年,始于2009年12月,耗资560亿人民币,穿越珠江口大海,跨越大小桥13座。
大桥中的主桥全长29.6公里,由两座特大跨度斜拉桥和一座海底隧道组成,分别是珠海连接香港的斜拉桥、澳门连接珠海的斜拉桥和澳门连接澳门东大屿的隧道。
连接香港和珠海的斜拉桥长度达到了12.9公里,刷新了世界斜拉桥记录。
大桥的设计寿命为120年,可承受级强台风的袭击。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和运营管理团队在规划设计、施工建设、材料选择、安全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都进行了严格的把控和管理。
大桥的斜拉桥主塔高达330米,比埃菲尔铁塔还要高出7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跨海桥梁主塔之一。
施工过程中采用了先进的独立浮吊技术,建设过程中没有发生重大事故,施工质量和速度都得到了业界认可。
港珠澳大桥通车后,将大大缩短香港、珠海和澳门之间的距离,提升了区域交通效率。
大桥的通车,也使得港珠澳三地的经济、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合作更加紧密,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
港珠澳大桥还成为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港珠澳大桥是中国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成果,展示了中国在桥梁建设领域的强大实力和技术水平。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和通车,标志着中国桥梁建设行业迈向了一个新的里程碑,也为世界桥梁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参考。
希望在未来的发展中,港珠澳大桥能够继续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示例: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一座跨海大桥,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
大桥全称为“港珠澳大桥工程”,是中国政府实施的国家重点工程之一。
港珠澳大桥的小知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港珠澳大桥是连接中国广东省珠海市、澳门特别行政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一座跨海大桥,是世界最长的海上跨海大桥。
桥梁总长约55公里,其中主体工程为珠海段、澳门段和香港段,通过连续梁结构相连接。
港珠澳大桥的建成极大地缩短了珠三角地区的跨海交通距离,对促进珠三角经济一体化、增强区域内部联系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背景、工程规模和设计特点,以及对未来的重要性和影响进行展望。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将介绍本文的组织结构和内容安排。
文章将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在引言部分,将会对港珠澳大桥进行整体概述,包括其重要性和建设背景。
文章结构将首先从介绍港珠澳大桥的背景和目的开始,然后介绍本文的结构和内容安排,最后阐明本文的目的和意义。
在正文部分,将主要介绍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背景、工程规模和设计特点。
文章将详细描述港珠澳大桥的规划和建设历程,以及其在连接港澳珠三地区的重要作用。
此外,还将介绍港珠澳大桥的设计特点,如桥梁结构、地质条件等方面的信息。
在结论部分,将对港珠澳大桥的重要性、影响和展望进行总结。
文章将强调港珠澳大桥对于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发展和区域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并对未来港珠澳大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和预测。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介绍港珠澳大桥的一些小知识,包括建设背景、工程规模和设计特点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介绍,读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这座大桥,同时也可以体会到港珠澳大桥对于交通运输领域的重要性。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够对港珠澳大桥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大桥所带来的影响和发展潜力。
2.正文2.1 建设背景:港珠澳大桥是连接中国香港、珠海和澳门的一座桥梁,被誉为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
建设这座桥的初衷是为了促进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加强三地之间的交通联系,提高地区整体的竞争力和发展水平。
在过去,珠三角地区的交通连接主要依靠海上轮渡和陆路通行,但受制于海域狭窄和港口设施的限制,交通效率较低。
港珠澳大桥的介绍
港珠澳大桥总长55公里,作为一条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海底大桥,它建有6座桥墩,4座路堤,3座管廊,跨越两个珊瑚礁,2座路堤,2座贯穿岛礁的管道、1座四根飞桥,2座跨海大桥桥梁,1座大型湾桥桥梁,1座多层结构的大桥。
其中最大的跨海桥梁是香港至珠海的珠江跨海
大桥,全长约22.9公里,是目前世界跨度最大的跨海桥梁,超过汉江大桥,它是一座不倒翁式悬索桥。
港珠澳大桥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施工技术,采用了多种非常先进的
建设技术,比如采用新型的深海钻机和灌砼技术,同时搭建了一座悬吊桥梁,它来自于英国经济重建部,在海底深处进行施工,不仅安全可靠,而
且把桥梁的施工进行更加细致、连贯和复杂,从而形成了最完美的设计。
港珠澳大桥的详细介绍港珠澳大桥是全球规模最大、跨海区域最长的海底跨海大桥形式的桥梁,它由中国、香港和澳门三方联合共同建设,是中国大陆与香港及澳门间最重要、最重大的交通连接建设工程。
大桥由深圳湾桥、中港互通部分、珠海段和澳门段组成,全长55公里,其中深圳湾桥段长22.2公里,中港互通部分长29.6公里,珠海段长3.3公里,澳门段长0.3公里。
港珠澳大桥由深圳湾桥段、中港互通部分、珠海段和澳门段组成。
深圳湾桥段全长22.2公里,是由大小岛屿链接而成,主要包括沙头角特大桥、宝安段特大桥、南山岛特大桥、东涌特大桥和西涌特大桥五根特大桥,以及横跨深圳湾和大鹏湾的海底隧道,其中沙头角特大桥全长4400米,是目前世界上首次实现双向六车道超宽驱动的特大桥。
中港互通部分全长29.6公里,主要通过莲塘特大桥、大小孤屿中心特大桥、嵊泗特大桥等特大桥梁,以及海底隧道跨越香港国际空港南海湾等共同完成中港互通。
莲塘特大桥全长2.37公里,有4根单向4车道桥梁,是一座位于莲塘海峡中部的复合型跨海特大桥,两边分别有非对称双孔拱桥和三角桁架箱涵桥。
大小孤屿中心特大桥全长3.89公里,其中包括岛屿中心特大桥和岛屿围绕的13座大中小岛屿接桥,以及两侧的跨海海底隧道,实现了大小孤屿之间的海上联接。
嵊泗特大桥全长约1.6公里,是一条特大桥梁,将港珠澳大桥的中港互通部分与珠海段联系起来,并且跨越嵊泗海峡,使港珠澳大桥得以完整连通。
珠海段全长3.3公里,由一条跨越珠海湾的特大桥梁、一条跨越夏湾的大桥梁和一条跨越金湾的中桥梁组成,实现了港珠澳大桥与珠海市的连接。
澳门段全长0.3公里,由一条跨越珠海穿梭航道及跨越金湾的中桥梁组成,实现了港珠澳大桥与澳门的连接。
港珠澳大桥的兴建,不仅将深圳、香港、澳门三地联通起来,还促进了亚洲、非洲、欧洲及澳洲等地区之间的旅游、经济、文化等交流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加强了深圳、香港、澳门经济圈内的贸易合作,使三地的经济收入大幅增加,也让更多的游客有机会更快更方便地来到这些地方游玩,探索这个神奇的地方。
港珠澳大桥港珠澳大桥是连接中国港澳两地的一座跨海大桥,被誉为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是中国大陆地区首个连接中国香港、澳门的跨海大桥,建成后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也是世界最长的跨海桥梁。
港珠澳大桥于2018年10月23日正式通车,大桥的建成开通极大地促进了港珠澳三地之间的交流与发展,为当地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港珠澳大桥的规划建设始于2009年,历时9年多,耗资约1800亿元人民币。
大桥由众多桥梁、隧道组成,全线起点为珠海市,途径澳门,最终到达香港,总长约55公里,是一座连接三地的综合性跨海通道。
作为世界上首条设计时速可达100公里/小时的特大型跨海桥梁,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规模宏大,工程难度极大,堪称世界工程史上的一大壮举。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将有效缩短港珠澳三地之间的地理距离,将原本需要数小时的车程缩短至30分钟内就可到达,极大地方便了三地居民和游客的出行。
通过大桥的便捷通行,将大大提升港珠澳三地之间的经贸往来和旅游交流,促进区域文化和产业的融合发展,助推珠江三角洲经济圈的一体化发展。
港珠澳大桥不仅在交通便利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更在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上发挥着积极作用。
大桥的建成使得港珠澳三地的旅游资源得到进一步整合和开发,将有助于提高三地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前来旅游观光,促进当地旅游产业的繁荣和发展。
港珠澳大桥的建成也有助于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促进产业互补发展和资源共享,推动区域内的产业升级和新经济的崛起。
这将有利于提高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竞争力,加快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为实现更高质量的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港珠澳大桥建设的成功,充分展现了中国在大型跨海桥梁工程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建设水平,体现了中国在工程建设方面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港珠澳大桥的建成不仅让世界见证了中国的工程奇迹,也为中国推动珠江三角洲地区和大湾区的一体化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
港珠澳大桥有关资料高一15班,邱雨裴建设背景:港珠澳大桥的前身是原规划中的伶仃洋大桥,20世纪80年代初,香港、澳门与中国内地之间的陆地运输通道虽不断完善,但香港与珠江三角洲西岸地区的交通联系因伶仃洋的阻隔而受到限制;同世纪90年代末,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认为有必要尽快建设连接港珠澳三地的跨海通道,以发挥港澳优势,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工程概况:港珠澳大桥分别由三座通航桥、一条海底隧道、四座人工岛及连接桥隧、深浅水区非通航孔连续梁式桥和港珠澳三地陆路联络线组成。
其中,三座通航桥从东向西依次为青州航道桥、江海直达船航道桥和九洲航道桥;海底隧道位于香港大屿山岛与青州航道桥之间,通过东西人工岛接其它桥段;深浅水区非通航孔连续梁式桥分别位于近香港水域与近珠海水域之中;三地口岸及其人工岛位于两端引桥附近;通过连接线接驳周边主要公路。
港珠澳大桥采用石散石湾—拱北明珠的线位方案,线路东起香港新界离岛区大屿山石散石湾,接香港口岸,经香港水域,沿23DY锚地北侧向西依次经过珠江口铜鼓航道、伶仃西航道、青州航道、九洲航道,至珠海市香洲区拱北街道,止于珠澳口岸人工岛。
港珠澳大桥香港连接线起于粤港海域边界,连接港珠澳大桥的主桥至香港口岸,全长12千米;珠海连接线起于珠海市香洲区拱北街道珠海口岸人工岛,止于珠海市香洲区南屏镇洪湾社区,全长13.9千米;澳门连接线起于澳门人工岛西南侧,通过桥梁方式进入澳门填海新区。
设计理念:港珠澳大桥总体设计理念包括战略性、创新性、功能性、安全性、环保性、文化性和景观性。
建设困难:港珠澳大桥工程规模大、工期短,技术新、经验少,工序多、专业广,要求高、难点多,为全球已建最长跨海大桥,在道路设计、使用年限以及防撞防震、抗洪抗风等方面均有超高标准。
在港珠澳大桥修建过程中,有很多中国的高校、科研院所发挥了重要技术支撑作用。
港珠澳大桥地处外海,气象水文条件复杂,HSE管理难度大。
伶仃洋地处珠江口,平日涌浪暗流及每年的南海台风都极大影响高难度和高精度要求的桥隧施工;海底软基深厚,即工程所处海床面的淤泥质土、粉质粘土深厚,下卧基岩面起伏变化大,基岩深埋基本处于50至110米范围;海水氯盐可腐蚀常规的钢筋混泥土桥结构。
港珠澳大桥工程概况和内容港珠澳大桥是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巨大桥梁,在促进香港、澳门和珠江三角洲西岸地区经济上的进一步发展具重要的策略意义。
港珠澳大桥主体建造工程于2009年12月15日开工建设,一期于2015至2016年完成,大桥投资超700亿元,约需6年建成。
6648米的“沉管隧道”、460米“双塔钢箱梁斜拉桥”、用钢量相当于11个鸟巢、多项世界难题、珠海口岸桥头建观景台、澳门口岸设万位停车场。
港珠澳大桥全长为49.968公里,主体工程“海中桥隧”长达35 .578公里。
以总长6648米的“沉管隧道”、主跨460米“双塔钢箱梁斜拉桥”成为大桥全貌最具特色的“标志”。
大桥落成后,将会是世界上最长的六线行车沉管隧道,及世界上跨海距离最长的桥隧组合公路。
港珠澳大桥工程包括三项内容:一是海中桥隧工程;二是香港、珠海和澳门三地口岸; 三是香港、珠海、澳门三地连接线。
根据达成的共识,海中桥隧主体工程(粤港分界线至珠海和澳门口岸段,下同)由粤港澳三地共同建设;海中桥隧工程香港段 (起自香港石散石湾,止于粤港分界线,下同)、三地口岸和连接线由三地各自建设。
海中桥隧工程采用石散石湾-拱北/明珠的线位方案,路线起自香港石散石湾,接香港口岸,经香港水域,沿23DY锚地北侧向西,穿(跨)越珠江口铜鼓航道、伶仃西航道、青州航道、九洲航道,止于珠海/澳门口岸人工岛,全长约35.6公里,其中香港段长约6公里;粤港澳三地共同建设的主体工程长约29.6公里。
主体工程采用桥隧结合方案,穿越伶仃西航道和铜鼓航道段约6.7公里采用隧道方案,其余路段约22.9公里采用桥梁方案。
为实现桥隧转换和设置通风井,主体工程隧道两端各设置一个海中人工岛,东人工岛东边缘距粤港分界线约150米,西人工岛东边缘距伶仃西航道约1800米,两人工岛最近边缘间距约5250米。
海中桥隧主体工程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采用100公里/小时,桥梁总宽33.1米,隧道宽度采用2×14.25米、净高采用5.1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