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教材分析 鲁科版
- 格式:ppt
- 大小:4.01 MB
- 文档页数:48
鲁科版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孙凤香济南市第三中学一、教学内容:鲁科版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二、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主线:化学反应中会伴随着能量变化(反应热)→如何测定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反应热的测定)→如何定量描述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热化学方程式、反应焓变)→如何计算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盖斯定律)三、学生分析:通过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必修模块的学习,学生已知道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认识到化学键的改变必然伴随着能量变化,化学能量可以与其他形式的能量相互转化。
这为本节学习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高中生较强的独立性和成熟感,渴望自己的能力得到同学和老师的承认,把学生视为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反应热与焓变的含义。
3、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4、通过查阅资料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热力学处理问题时采取宏观的方法,不需要知道其变化的细节,而只需要知道其始态和终了状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从能量角度比较深刻的了解化学科学对人类的贡献,并进一步了解化学的研究特点,激发学习的兴趣。
五、教学过程:[新课引入]:[讲述]:1、各种燃料的化学能在燃烧过程中转化为热能,给人类社会提供了巨大能量,保证了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
2、现在人们使用的煤、石油、天然气等主要能源面临着日渐枯竭的危险,同时这些能源的大量使用又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3、化学反应产生的各种形式的能量是人类社会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
因此,研究化学,不仅要研究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还要研究伴随着物质变化而发生的能量变化。
所有的化学反应都有能量的变化,其中大部分是化学能和热能之间的转化,化学反应所释放的热量是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人们应该对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有定量的了解。
K -1【学习目标】1、理解反应热和焓的含义。
2、理解测量反应热的实验原理。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第 1 节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3、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焓变的计算 【教学策略】 授课时数: 1 课时教学重点:反应热、焓变、热化学方程式。
教学难点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焓变的计算。
【知识梳理】1、反应热: 概念 : 符号:2、理论计算反应的反应热:化学反应的实质:旧键和新键,前者热量,后者热量。
故一个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就取决于断键吸收的热量多,还是形成新键放出的热量多。
需要用这些键的键能计算,以H 2 与 Cl 2 反应生成 HCl 为例分析。
分析:已知 H - H 、 Cl - Cl 、H - Cl 键的键能分别为 436kJ/mol 、243kJ/mol 、 431kJ/mol ,反应方程式为: H 2+ Cl 2= 2HCl 。
由反应知每 1molH 2、1molCl 2 反应生成 2molHCl 。
1molH 2、1molCl 2 的化学键断裂时吸收的总能量为: Q 吸= 1mol ×436kJ/mol + 1mol ×243kJ/mol = 679kJ 。
生成 2molHCl 放出的热量为: Q 放= 2mol ×431kJ/mol =862kJ 。
可知,放出的热量大于吸收的热量。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共放出热量: 862kJ - 679kJ =183kJ 。
3、测反应的反应热:用量热计进行测定,如下图为简易量热计示意图,测定方法是:反应物溶液加入量热计内筒并迅 速混合、搅拌,测量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变化值,利用公式: Q =- c(T 2- T 1)计算,式中 c 为体系的热容。
热容:当物质吸收热量使温度每升高1K 所吸收的热量称为该物质的热容,用符号c 表示,单位是 J ·K -1。
单位质量的物质的热容称为比热容,简称比热,单位是 J ·K -1·g -1。
章节复习及练习讲评知识与能力:1.建立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观点,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并会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2.学会利用题目中所提供的信息,对电解池、原电池等电解原理实际应用的电极材料和电极反应式判断和书写;3.解决好电子转移的关系来完成电解有关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知识点的简单回顾,以及考点的归纳分析,进一步在练习上加深对知识点的认识,在讲评中强化一些概念和多增加一些注意点,以协助和补充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然后通过抓主干去枝叶来拓展思维,在头脑这高层领域里对知识点的有新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循序渐进的思维历程,在研究和探讨中激发起学习的兴趣。
课型:练习研讨课教学重难点:旨在让学生了解考点以及对练习的把握,如何能够将知识融会贯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积极开动脑筋。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考点归纳】本章教科书以“能量转化”为主线,首先学习了通过实验测定方法和理论方法来定量描述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然后学习了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两种具体形式:一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二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
(一起阅读P26--27)【考点一】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建立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观点,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的问题【考点二】电解原理极其应用1.电解池判断2.电极反应3.电解有关计算的方法规律【考点三】原电池工作原理极其应用1.原电池判断2.电极反应3.化学电源【题1】下列各项与反应热的大小无关的是(D)A.反应物的状态B.生成物的状态C.反应物的多少D.表示反应热的单位【解析】反应热指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
反应热与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成正比。
与物质状态有关,与表示反应热的单位无关。
【题3】已知充分燃烧a g乙炔气体时生成1 mol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b kJ,则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A.2C2H2(g)+5O2(g)==4CO2(g)+2H2O(l) ΔH=-4b kJ•mol-1B.C2H2(g)+5/2O2(g)==2CO2(g)+H2O(l) ΔH=-2b kJ•mol-1C.2C2H2(g)+5O2(g)==4CO2(g)+2H2O(l) ΔH=-2b kJ•mol-1D.2C2H2(g)+5O2(g)==4CO2(g)+2H2O(l) ΔH=b kJ•mol-1【解析】放热反应中ΔH <0,所以B、D错误。
高中化学选修模块新教材特点刍议——以《化学反应原理》为例鲁科版教材发表时间:2018-04-25T15:57:55.983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2月上作者:陈永平[导读] 教材是课程改革的产物,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基础,更是教学目标及其教学内容的基础实现陈永平(蒙城六中,安徽省亳州市 233500)摘要:教材是课程改革的产物,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基础,更是教学目标及其教学内容的基础实现。
基于传统基础上的教材凝集了人类文明及其知识精华的权威性和学术性、知识性竞争。
构建以人为本的核心竞争,挑战态度和情感、价值观念上的隐性挖掘,并在此基础上探究高中化学模块教材的特点,分析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转变教学的目标取向,挖掘本体的知识内涵,构建深度的关注和多元化的教材定位及其有效定义。
转变思路,构建有效教学体系,实现引导式学模块建设,保证高中化学选修模块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
关键词:化学反应;原理;鲁科版一、高中化学选修模块新教材的基础特征——立体化和灵动化高中化学和初中化学相比之下增强了很大的难度。
因此想要从本质上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就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价值取向进行构建平台,实现内容和线索、侧重面上的有效构建。
必修模块部分的化学,是利用实验的方式进行实现反应速率及其反应之间的限度控制,并在模块化的层层推进中实现“化学反应原理”的深入和作用构建,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化学反应和化学能量、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等内容上的平衡关系,同时根据这些内容之间的关系,构建知识的有效规律,而后根据这些规律有效的进行实现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此种教学方式呈现由浅到深,循序渐进,螺旋式的知识点上升趋势,不仅层次分明,知识的逻辑性也展现较强的科学性。
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完美的有机融合,符合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1]。
高中新教材山东科技版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是需要适应不同发展、需求和不用兴趣学生的共同理念进行构建的。
选修部分更应该在体现基础上进行内容发展的延续,展现学习化学反应的实质,体现“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的功能性价值。
第三课时【小结】上节课我们讲到了离子反应的第一个方面的应用——物质检验和含量测定,离子反应在物质的制备和纯化方面也有着重要应用【板书】(二)物质制备和纯化【举例】物质的制备:C u (O H )2、A l (O H )3、FeSO 4、CO 2、SO 2、NO 、NO 2、Al 、NaOH 和Cl 2、漂白粉、“84”消毒液、波尔多液等【说明】物质的纯化(除杂):(1)除杂试剂稍过量(对于CO 32—等可以用盐酸中和再调节pH 法)(2)不能除掉主要成分,但可以增加主要成分【举例】(1)CO 2(HCl)、FeCl 2(FeCl 3)、FeCl 2(CuCl 2)、FeCl 3(FeCl 2)、Na 2CO 3固体(NaHCO 3固体)、NaHCO 3(Na 2CO 3)、干燥剂的选取(2)粗盐的提纯: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此外还含有泥沙、Ca 2+、Mg 2+、Fe 3+、SO 42—杂质,其纯化过程如下:/要求:①Na 2CO 3必须在BaCl 2之后②加入盐酸要在过滤之后(3)工业废水的净化:(4)硬水的软化:是指除去水中Ca 2+、Mg 2+的过程;通常硬水中含有M g (H C O 3)2、Ca(HCO 3)2、涉及的离子方程式:Ca 2+ + HCO 3— + OH — === CaCO 3↓ + H 2OMg 2+ + HCO 3— + OH — + Ca 2+ === Mg(OH)2↓ + CaCO 3↓ + H 2OMg 2+ + OH — === Mg(OH)2↓Ca 2+ + CO 32— === CaCO 3↓OH — + H + === H 2OCO 32— + H + === H 2O + CO 2↑【教师】讲解实验过程中所可能用到的操作及其要点:(稍作了解,在《实验化学》中讲解)(1)过滤:(2)蒸发:(3)蒸发结晶:(4)蒸馏:(5)分馏:(6)渗析:(7)加热分解:【过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存在离子反应的应用。
鲁科版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掌握化学反应的分类及特点。
2. 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包括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的限度和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3. 学会运用化学反应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2. 化学反应的分类及特点3. 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及意义第二章:化学反应的限度1. 化学平衡的概念及特点2. 化学平衡的建立与破坏3. 化学平衡常数及其应用第三章:化学反应速率1.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意义2.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3. 化学反应速率的应用第四章: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1. 化学反应的能量与热量2. 热化学方程式与热效应3. 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原理第五章:化学反应与实际应用1. 化学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2. 化学反应在工业中的应用3. 化学反应与环境污染及防治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化学反应原理。
2. 利用案例分析法,使学生能够将化学反应原理应用于实际问题。
3. 运用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测验成绩。
2. 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化学反应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对化学反应原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鲁科版高中化学反应原理》2. 辅助教材:《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指导》3. 多媒体课件:用于讲解复杂概念和示例分析。
4. 网络资源:查阅相关学术文章和实际应用案例。
六、教学资源1. 实验室设备:用于进行化学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化学反应过程。
2. 实验试剂:配合实验教学,让学生亲手操作,加深对化学反应原理的理解。
3. 教学挂图:用于展示化学反应原理的结构和过程。
4. 教学视频:播放有关化学反应原理的实验现象和微观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七、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计课时,每课时45分钟。
高二化学《化学反应原理》教案 1.1《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3课时) 鲁科版选修4【复习提问】1、什么是热化学方程式?书写热化学方程式要注意哪些要点? 2、 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1)1molC 2H 5OH(l)与适量O 2(g)反应,生成CO 2(g)和H 2O(l),放出1366.8kJ 热量。
。
(2)18g 葡萄糖与适量O 2(g)反应,生成CO 2(g)和H 2O(l), 放出280.4kJ 热量。
。
【讲解】化学反应的反应热,有的能够测量,有的不能测量。
比如将一些生成不稳定物质的化学反应,例有C CO ,CO 或多或少的要转化为CO 2,还有一些反应进行的比较慢,要几天,几个月,几年,甚至几十年,肯定不能测量。
对于这样的反应热,我们就要进行计算才能得到。
这节课我们就来讲讲反应焓变的计算。
【板书】三、反应焓变的计算【讲解】反应焓变之所以能够有计算得出,要归功于瑞士科学家盖斯提出的盖斯定律,我们来看看该定律的内容。
【板书】(一)盖斯定律:1、内容: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焓变都是一样的。
【讲解】这就说明对于化学反应,只要其反应物和反应产物确定了,不管它中间经历了多少步,反应焓变总是一定的。
好比一个人登山,不管他选择什么途径,只要他从山脚到了山顶,他攀爬的高度总是一定的。
这也说明了反应焓变有点像物理学中的矢量。
究其原因是焓是一个状态函数。
【板书】2、理解要点:(1)反应焓变(反应热效应)只与始态(反应物)、终态(生成物)有关,与反应过程无关。
(2)焓变(反应热)总值一定。
【投影】△H = △H 1 + △H 2 = △H 3 + △H 4 + △H 5【讲解】下面就结合例题,利用盖斯定律来求反应焓变。
【板书】(二)焓变的计算方法1、利用已知焓变求未知焓变——热化学方程式相加减 【例1】试利用298K 时下述反应的实验数据,计算此温度下反应物a生成物 △H△H 2△H 1cb△H 5△H 4△H 3C (s ,石墨)+12O 2(g )=CO (g )的反应焓变。
鲁科版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全册教案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1.1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学习目标: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原因和表现形式,掌握热量守恒定律。
教学内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原因,能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
1.2 化学反应的焓变学习目标:理解焓变的含义和计算方法,掌握反应热的测定实验。
教学内容:焓变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反应热的测定实验方法。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2.1 化学反应速率学习目标: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掌握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教学内容: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影响反应速率的内因和外因。
2.2 化学平衡学习目标: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和原理,掌握平衡常数的计算和应用。
教学内容:化学平衡的定义和原理,平衡常数的计算和应用。
第三章:氧化还原反应3.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学习目标: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和特点,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
教学内容: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和特点,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
3.2 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学习目标:掌握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计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计算。
教学内容:电子转移的计算方法,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实例。
第四章:离子反应4.1 离子反应的基本概念学习目标:了解离子反应的定义和特点,掌握离子反应的表示方法。
教学内容:离子反应的定义和特点,离子反应的表示方法。
4.2 离子反应的计算学习目标:掌握离子反应中离子的守恒计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离子反应计算。
教学内容:离子守恒的计算方法,离子反应的计算实例。
第五章:有机化学反应5.1 有机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学习目标:了解有机化学反应的定义和特点,掌握有机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
教学内容:有机化学反应的定义和特点,有机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
5.2 有机化学反应的计算学习目标:掌握有机化学反应中碳原子守恒的计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有机化学反应计算。
教学内容:碳原子守恒的计算方法,有机化学反应的计算实例。
化学反应原理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化学反应原理》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化学反应原理》选修模块与原教材有相似之处,与《化学2》也有相似之处,但同中有变:内容变化了,增加了熵与熵变、化学反应的方向性、电离常数、沉淀溶解平衡等知识;要求变化了,某些知识的教学要求有所提高,例如,盖斯定律从“阅读”提高到“能用盖斯定律进行计算”,化学平衡常数从“了解”提高到“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涵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的转化率”等等;内容组织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增设了很多栏目引导学生探究、分析、比较、归纳,更加关注化学与社会的联系,突出化学的应用价值。
各种变化根本上就是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作出相应变化调整。
根据我们备课组在新课教学以及第一轮复习中的一些体会,现将该模块的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总结如下:一、人教版与苏教版教材的比较(一)两种版本教材的相同之处1.注重科学性,并突出新思想、新内容现代科学的发展使一些经典原理的含义或应用发生了质的变化,教材尽量避免内容在科学性上与现代科学脱节(例如:化学平衡常数的引入);注重科学性,尤其避免为了“浅出”而随意地、错误地解释概念,使教材在科学性上具有相对长的生命力(例如:焓变、熵变的引入)。
2.重视知识的框架结构,重在介绍学术思想使知识点服从于知识的框架结构,并尽可能使同学们多了解学术思想的形成、演变与发展,从本质上理解这些人类知识结晶的精髓,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3.突出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的特点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动手实验的机会,强调实验对于理论产生的重要性。
人教版教材共有21个实验,苏教版教材共有22个实验。
4.突出模型化研究方法的特点介绍知识时避免将理论绝对化,任何理论都不能随意使用,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准。
5.注重知识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注重与必修内容的衔接(原电池、电解池、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注重教材内部内容的衔接(反应焓变→反应方向的判据→化学平衡移动→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如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溶解平衡等),注重与大学内容的衔接(焓变、熵变、化学反应的方向、沉淀溶解平衡),不是简单地将大学内容搬来,简单下移,而是精心设计、精心选择,遵循螺旋式上升的认识规律,在深入浅出上下功夫,让学生在中学阶段对相关问题有一个正确的概念、基本的了解,更深层次、更全面的理解以及更高水平的把握留待大学阶段解决。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鼎尚图文收集整理
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鲁科版)
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
本章概述
本章以化学能与热能、电能的相互转化为主线,重点介绍反应热、盖斯定律、原电池原理、电解原理等基础理论以及能源的充分利用、金属的腐蚀与防护等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内容。
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不仅可以掌握有关热化学和电化学的一些基本原理,还可以在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学习化学的方法和途径,同时也可以认识到化学知识在解决日常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鼎尚图文。
高二化学《化学反应原理》教案 1.1《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4课时)鲁科版选修4【典例精析】例1. 已知25℃、101kPa 下,石墨、金刚石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①C(石墨)+O 2(g)==CO 2(g) ΔH=-393.51kJ/mol 、②C(金刚石)+ O 2(g)==CO 2(g)(1) 根据盖斯定律计算化学反应的焓变(2) 由生成反应的焓变计算化学反应的焓变(3) 利用化学键的键能求焓变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反应热焓及焓变1.定义: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符号:Q2.意义:描述化学反应释放或吸收热量的物理量。
3.单位:J/mol 或kJ/mol4.分类: 燃烧热:在101kPa 时,1mol 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中和热:在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水时所产生的反应热 5.测定:(1) 仪器:量热计(2) 表达式:Q=-C(T 2-T 1)或Q=-Cm(T 2-T 1)焓:物质所具有的能量,是物质固有的性质,符号H 单位:kJ/mol 或J/mol焓 变1. 定义:反应产物的总焓与反应物的总焓之差2. 表达式:△H=H (反应产物)-H (反应物)3. 表示方法:热化学方程式4.意义:表明了物质变化情况,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焓变 书写注意事项 5.焓 变 的 计 算ΔH=-395.41kJ/mol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B.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C.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D.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 【解析】根据盖斯定律,将①式减去②式,得到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C(石墨)== C(金刚石) ΔH=-1.90kJ/mol说明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吸收的热量作为化学能的形式贮存在金刚石中,也就是等质量的金刚石具有的能量比石墨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