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片上多核的H.264编码的并行加速性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368.33 KB
- 文档页数:4
《基于FPGA的多核处理器系统的研究与设计》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处理器性能的需求不断提升,传统单核处理器已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计算需求。
因此,多核处理器系统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本文以基于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的多核处理器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与设计。
二、研究背景及意义FPGA作为一种可编程的硬件设备,具有高度的并行性、灵活性和可定制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高性能计算、信号处理等领域。
而多核处理器系统则通过集成多个处理器核心,实现了更高的计算性能和更快的处理速度。
将FPGA和多核处理器系统相结合,可以构建出高性能、高灵活性的多核处理器系统,对于提高计算性能、降低功耗、增强系统稳定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FPGA多核处理器系统的设计(一)系统架构设计基于FPGA的多核处理器系统主要由多个FPGA芯片组成,每个FPGA芯片上集成了多个处理器核心。
系统采用共享内存的方式,实现了各个处理器核心之间的数据交换和通信。
此外,系统还包含了控制模块、接口模块等部分,以实现系统的整体控制和外部接口的连接。
(二)处理器核心设计处理器核心是FPGA多核处理器系统的核心部分,其设计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性能。
在处理器核心设计中,需要考虑指令集设计、数据通路设计、控制单元设计等方面。
指令集设计需要考虑到指令的兼容性、可扩展性和执行效率;数据通路设计需要考虑到数据的传输速度和带宽;控制单元设计则需要考虑到处理器的控制流程和时序。
(三)系统通信设计系统通信是FPGA多核处理器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各个处理器核心之间的数据交换和通信。
在系统通信设计中,需要考虑到通信协议的设计、通信接口的选择、通信速度和带宽等方面。
常用的通信协议包括总线协议、消息传递协议等,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进行选择和设计。
四、系统实现与测试(一)硬件实现在硬件实现阶段,需要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FPGA芯片和开发工具,完成电路设计和布局布线等工作。
在当今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人工智能、大数据、深度学习等领域的发展势不可挡。
在这些领域中,计算能力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多核计算和并行计算技术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多核学习的角度,探讨并行计算与加速技术在其中的应用。
多核学习作为一种新兴的学习方式,旨在通过同时运行多个学习任务来提高整体的学习效率。
在多核学习中,需要同时处理大量的数据,而传统的单核计算已经无法满足这种需求。
因此,并行计算技术成为了多核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行计算技术是指通过同时执行多个计算任务来提高计算效率的一种技术。
在多核学习中,通过并行计算技术可以充分利用多个核心的计算能力,从而加快学习的速度。
并行计算技术可以分为任务并行和数据并行两种方式。
任务并行是指将不同的学习任务分配给不同的核心进行处理。
每个核心负责执行一个独立的学习任务,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充分利用多核处理器的计算能力,从而加速学习过程。
而数据并行则是将同一个学习任务的数据分配给不同的核心进行处理。
每个核心负责处理部分数据,最后将结果进行合并。
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整体的计算效率。
除了并行计算技术外,加速技术也是多核学习中的关键所在。
加速技术是指通过硬件或软件的优化来提高计算速度的一种技术。
在多核学习中,加速技术可以通过优化算法、使用高性能计算设备等方式来提高计算效率。
其中,GPU加速技术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加速技术。
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是一种专门用于图形处理的处理器,但是由于其高并行计算能力,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科学计算和深度学习任务中。
通过使用GPU加速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多核学习中的计算速度,从而加快学习过程。
不仅如此,还有一些新兴的加速技术也开始在多核学习中得到应用。
比如,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是一种灵活可编程的硬件加速器,可以通过编程实现各种不同的计算任务。
基于H.264视频解码器DDR2存储器接口的设计与验证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图像和视频传输技术的飞速发展,视频解码器已经成为移动终端、便携式媒体播放器等众多电子设备的必备组件。
而基于H.264视频解码器的电子设备则因其高质量的视频解码功能而备受关注。
在H.264视频解码器中,DDR2存储器接口是关键的组成部分。
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嵌入式H.264视频解码器的DDR2存储器接口的设计和验证,可以实现视频解码器的高效工作,并有效提高视频输出质量。
因此,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深入分析H.264视频解码器的DDR2存储器接口,研究其工作原理和特点,设计并验证嵌入式H.264视频解码器DDR2存储器接口的性能,进而提高视频解码器的性能和质量。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一)研究目标本研究旨在设计和验证基于H.264视频解码器DDR2存储器接口的嵌入式视频解码器,具体研究目标包括:1. 深入研究H.264视频解码器的DDR2存储器接口的工作原理和特点;2. 设计基于DDR2存储器接口的嵌入式视频解码器;3. 对嵌入式视频解码器进行性能测试,并分析其性能指标;4. 对嵌入式视频解码器进行功能验证,并测试其视频输出质量。
(二)研究内容1. H.264视频解码器DDR2存储器接口的原理分析;2. 基于DDR2存储器接口设计嵌入式视频解码器的硬件架构;3. DDR2存储器接口的驱动程序设计;4. 嵌入式视频解码器的性能测试和结果分析;5. 嵌入式视频解码器的功能验证和视频质量测试。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一)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阅读相关文献,深入了解H.264视频解码器的DDR2存储器接口的特点和性能指标;2. 设计方法:采用硬件设计方法进行嵌入式视频解码器的设计;3. 测试方法:采用性能测试和功能验证法测试嵌入式视频解码器的性能和视频输出质量。
(二)技术路线1. 理论研究:深入研究H.264视频解码器DDR2存储器接口的工作原理和特点;2. 硬件设计:根据DDR2存储器接口的特点,设计基于DDR2存储器接口的嵌入式视频解码器的硬件架构;3. 驱动程序设计:编写DDR2存储器接口的驱动程序,实现与嵌入式视频解码器的通信和控制;4. 性能测试和功能验证:测试嵌入式视频解码器的性能指标和功能,并对其视频输出质量进行分析和测试。
HEVC关键技术摘要:随着人们视觉感受要求的提高,视频的分辨率和应用场合发生了重大变化。
但是现有的视频压缩标准已经不能满足需求,这就要求研究人员提出新的视频压缩标准,进一步提高视频的压缩效率,高效视频编码标准应运而生。
高效视频编码标准主要目标是在现有的H.264/A VC high profile的基础上,压缩效率提高一倍,可以允许适当提高编码端的复杂度。
本文主要从高效视频编码标准的关键技术入手,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基于四叉树结构的分割技术、细粒度slice分块边界、预测编码技术、环路滤波、熵编码、并行化设计等技术。
同时,对高效视频编码标准的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高效视频编码标准,预测编码技术,环路滤波、熵编码、并行化设计1 HEVC的背景H.264是当前普遍的视频编码标准,它将视频压缩效率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由于其高效的压缩效率,以及良好的网络亲和性,使得该标准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广泛普及。
然而,随着网络技术和终端处理能力的不断提高和发展,人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能够提供高清、3D、移动无线,以满足新的家庭影院、远程监控、数字广播、移动流媒体、便携摄像、医学成像等新领域的应用。
如果继续采用H.264编码就会出现如下一些局限性[1]:1.宏块个数的爆发式增长,会导致用于编码宏块的预测模式、运动矢量、参考帧索引和量化级等宏块级参数信息所占用的码字过多,用于编码残差部分的码字明显减少。
2.由于分辨率的大大增加,单个宏块所表示的图像内容的信息大大减少,这将导致相邻的4×4或8×8块变换后的低频系数相似程度也大大提高,导致出现大量的冗余。
3.由于分辨率的大大增加,表示同一个运动的运动矢量的幅值将大大增加,H.264中采用一个运动矢量预测值,对运动矢量差编码使用的是哥伦布指数编码,该编码方式的特点是数值越小使用的比特数越少。
因此,随着运动矢量幅值的大幅增加,H.264中用来对运动矢量进行预测以及编码的方法压缩率将逐渐降低。
HEVC若干关键技术研究HEVC(High Efficiency Video Coding)是一种高效视频编码技术,也是当前最先进的视频压缩标准之一。
这项技术的研究包含了众多关键技术,其中几个核心技术包括多桢并行编码、色度处理和变形滤波等。
本文将就HEVC若干关键技术进行探讨,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先进的视频编码标准。
多桢并行编码是HEVC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它利用多桢的并行处理,在增加编码复杂度的同时,提高了编码效果。
传统的视频编码标准如H.264/MPEG-4 AVC使用的是基于单个桢的编码技术,而HEVC进行了创新性设计,引入多桢并行编码的概念。
这样一来,编码器可以将多个桢一起进行压缩编码,并且在解码端同样可以并行解码,从而实现更高的编解码效率。
色度处理是HEVC中的另一个关键技术,它主要涉及到对色度信息(Cb和Cr)的处理方式。
在传统的视频编码标准中,色度信息通常以相对较低的分辨率进行采样和编码,这样虽然节约了编码的复杂度,但也导致了色彩细节的损失。
而HEVC则改进了这一问题,通过色度推测方法和高精度的运动补偿技术,在更高的色度分辨率下进行编码,从而提高了视频的色彩还原效果。
变形滤波是HEVC中的重要技术之一,它主要用于减小视频编解码过程中产生的伪影和图像模糊现象。
视频编解码过程中会由于帧间差分和运动矢量引起图像的失真,而变形滤波技术通过计算变形像素和滤波参数来对图像进行补偿,从而减小了失真的程度。
HEVC中采用了一种自适应的滤波算法,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滤波强度,使得图像达到更好的视觉效果。
除了上述关键技术外,HEVC还包含了其他一些重要的研究内容。
例如,运动估计算法的优化,通过提高运动矢量的精度和准确度,减小了运动估计误差,从而提高了编码的效率。
此外,比特率控制算法和码率分配技术也是HEVC中的重要研究方向,通过合理地控制压缩比特率,使得视频在满足不同场景需求的同时,保持更高的视觉质量。
基于模式复制的H.264多描述视频编码董萌;蔡灿辉【期刊名称】《信号处理》【年(卷),期】2011(027)011【摘要】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H.264的多描述视频编码算法——基于模式复制的多描述编码算法.首先对输入视频序列中的每一帧图像分别进行水平方向下采样和垂直方向下采样,形成四个子图像.相应的子图像构成四个视频子序列.把这四个子序列两两组合,形成两个描述,每个描述包含两个子序列.由于每个描述中两个子序列之间具有很强的空间相关性和时间相关性,其对应宏块的最佳模式和运动矢量基本相同,因此只需用H.264编码器对其中一个子序列进行编码,另一子序列则可直接采用上述已编码子序列的最佳模式和运动向量对其进行预测编码.这样只需要对其中一个子序列进行模式选择,也只需要对一个子序列的最佳模式和运动向量进行编码传输,既降低了计算复杂度,又提高了编码效率.实验结果表明,在中高码率下,本文算法与同类算法在相同比特率情况下,PSNR有明显的提高,并且比特率越高,这种优势就越明显.%This paper presents a novel multiple description video coding algorithm for H. 264, called mode duplication based multiple description coding. Each frame in the input video sequence is down-sampled first horizontally and then vertically to form four sub-frames. The resulted four sub-sequences are pair-wisely grouped to form two descriptions. Considering that two sub-sequences in a description have strong spatial correlation and temporal correlation, so the best modes and motion vectors in corresponding macro-blocks are basically the same. In thispaper, only one sub-sequence per description is coded by a H. 264 coder, and the other sub-sequence is coded by using the best modes and motion vectors of the aforementioned encoded subsequence. Consequently, only one sub-sequence per description needs to perform mode decision, reducing the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and bit rate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have shown that at moderate and high rates, the proposed algorithm achieves a higher coding quality compared with other H. 264 based MDC algorithms.【总页数】5页(P1675-1679)【作者】董萌;蔡灿辉【作者单位】华侨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厦门,361021;华侨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厦门,361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09.7【相关文献】1.一种兼容H.264标准的多描述视频编码方法 [J], 卓力;王仕宝2.基于H.264视频编码的快速模式决策算法 [J], 吴桂清;陈彦芳;厉振武3.H.264视频编码帧间与帧内预测模式算法的改进 [J], 魏晨;王民4.基于H.264和双树小波的多描述视频编码 [J], 陈婧;李莉;蔡灿辉5.基于CDN和H.264的多描述视频编码方法 [J], 杨任尔;肖方明;郁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多核处理器的HEVC解码器实现与优化唐飞;虞志益【摘要】为实现H.265/HEVC高清视频软件解码,提供HEVC并行解码的可行方案,提出并实现基于64核处理器的H.265/HEVC纯软件实时解码器.软件解码器被划分为熵解码(CABAC解码)、亮度反量化反变换、亮度帧内预测以及色度处理4个模块,各模块间以流水线方式并行运行,多帧图像可同时输入处理器,实现帧间并行.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式实现的H.265/HEVC基本档次解码器在1 GHz的测试条件下,最高达到了720p视频108帧/秒,1080p视频61帧/秒的解码速率.%To realize a real-time H.265/HEVC software decoder,and provide a feasible parallel method for H.265/HEVC deco-ding,a software realization ofH.265/HEVC decoder based on a 64-core processor was proposed and implemented.It was parti-tioned into four parts including CABAC decoder,luma inverse quantization & inverse transformation,luma intra prediction and chroma processing,and executed in parallel in a pipelined fashion.Multiple frames were sent into the processor to obtain the parallel computing between frames.It was simulated under 1 GHz condition,the decoding speed of the decoder realized using the proposed method reaches 108 frames/s for 720p video and 61 frames/s for 1080p video respectively.【期刊名称】《计算机工程与设计》【年(卷),期】2017(038)001【总页数】6页(P75-80)【关键词】高效率视频编码;多核处理器;并行处理;上下文自适应二进制算术编码;熵解码;帧内预测【作者】唐飞;虞志益【作者单位】复旦大学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 201203;中山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联合工程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广东顺德中山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国际联合研究院,广东顺德 528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32视频处理技术在信息化的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未经压缩的视频图像数据量极大,加之人们对视频清晰度要求的提升,视频编解码技术应运而生,将视频信息的高速高质量传输变为可能。
基于GPGPU视频编解码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在当今数字化时代,大量的影音数据需要通过网络进行流传,并且这些数据的格式、大小、码率等复杂多变。
因此,视频编解码技术在数字多媒体处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对于传统的CPU进行编解码处理,其处理速度缓慢、功耗较大、性能瓶颈等问题,限制着视频编解码技术的应用。
而GP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s)显卡的出现,进一步拓展了视频编解码技术的应用场景。
GPGPU现在被广泛应用于计算密集型任务,如图像和视频处理,其中包括各种视频编解码算法(如H.264、H.265和AV1等)。
显卡中的并行处理单元和高速存储器可以执行许多数据并行的运算,因此能够提供比CPU处理速度更快、更低的功耗以及更好的性能。
因此,基于GPGPU 进行视频编解码算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基于GPGPU视频编解码技术的研究,深入探究GPGPU在视频编解码中的应用,提高视频编解码算法的效率和性能。
二、研究内容1. GPGPU技术的介绍,包括GPGPU的发展历程、工作原理、架构特点等。
2. 视频编码原理介绍,包括各种视频编码标准,如H.264、H.265、VP9和AV1等。
3. 基于GPGPU的视频编码技术研究,包括实现算法并行化、优化分布式计算、研究GPGPU优化技术等。
4. 实验设计及结果分析,通过编写并行算法并在GPU加速下进行测试,分析结果、优化算法以提高性能。
三、研究方案1. 研究现状调研:对GPGPU技术及其在视频编解码算法中的应用做深入了解。
2. 算法分析:深入分析并行算法并针对其中的瓶颈进行分析和优化。
3. 编程实现:结合CUDA和OpenCL等高性能计算框架,对算法进行程序实现。
4. 实验评估:通过实际测试和性能评估,对算法进行优化改进。
四、预期结果1. 实现基于GPGPU的视频编解码算法并行化和优化,提高编解码算法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