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并行计算与多核程序设计13-14多核多线程研讨课
- 格式:ppt
- 大小:1.35 MB
- 文档页数:28
应用多核CPU的高性能计算技术研究在现代计算机系统中,多核CPU已经成为了标配。
多核CPU 可以同时执行多条指令,使得计算机系统的吞吐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然而,要发挥多核CPU的性能,需要开发一些应用程序,这些应用程序可以充分利用多核CPU的计算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应用多核CPU的高性能计算技术的研究。
一、并行计算并行计算是指在一台计算机上同时执行多个任务,以提高计算机系统的效率和性能。
并行计算可以通过多线程、多进程或向量计算来实现。
其中,多线程是最常用的技术,因为它比其他技术更容易实现和管理。
多线程技术可以充分利用多核CPU的计算能力,因为每个线程可以在一个CPU核心上执行。
在并行计算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数据同步。
由于多个线程或进程同时执行,它们可能会访问同一个内存区域。
如果不进行同步,就会产生数据冲突,导致计算结果出错。
因此,需要采用一些同步机制,例如互斥锁、读写锁、条件变量等。
二、CUDA技术CUDA技术是一种由英伟达公司开发的并行计算技术,它可以在GPU上同时执行多个线程。
CUDA技术可以充分利用GPU的计算能力,因为GPU可以同时处理大量的数据。
相比之下,CPU更适合处理复杂的控制流程。
CUDA技术可以用于许多应用程序,例如科学计算、图形处理等。
在CUDA技术中,每个线程都可以访问独立的内存空间,因此不需要同步机制。
但是,需要考虑如何将数据从主机内存复制到GPU内存。
数据复制是一个耗时的操作,如果复制的数据量很大,就会影响程序运行的效率。
因此,需要采用一些优化技术,例如异步数据复制、零拷贝技术等。
三、MPI技术MPI技术是一种分布式计算技术,它可以将多个计算节点组合成一个计算集群,以充分利用各个节点的计算能力。
MPI技术可以用于许多应用程序,例如分子动力学模拟、天气预报、金融风险评估等。
在MPI技术中,每个计算节点都有独立的内存空间,因此需要采用一些数据通信机制来实现节点之间的数据交换。
高性能计算使用GPU和多核CPU进行并行计算随着时间的推移,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的迅速发展,高性能计算已经成为了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尤其是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等领域,高性能计算的需求更是日益增长。
在高性能计算中,GPU和多核CPU作为并行计算的主要方式,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GPU是图形处理器,其设计初衷是为了提高计算机在图形渲染方面的性能。
但是,由于其高并行计算的特点,GPU也被广泛用于科学计算、数据分析等领域。
与传统的CPU相比,GPU可以通过数据并行的方式同时执行多个指令。
这使得在某些应用场景下,GPU可以比CPU 提供更高的计算性能。
多核CPU也是并行计算的另一种方式。
与GPU相比,多核CPU通常拥有更高的时钟频率和更多的缓存,可以更好地支持单线程的应用程序。
但是,当需要执行多线程应用程序时,多核CPU的性能不如GPU。
GPU和多核CPU的并行计算方式各有优缺点。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并行计算方式。
例如,GPU适用于并行计算密集型任务,而多核CPU适用于更为通用的任务。
同时,我们还需要考虑如何有效地利用GPU和多核CPU的并行计算能力。
在使用GPU进行并行计算时,需要将计算任务分解成较小的任务,并将其分配到各个GPU核心上。
这可以通过诸如CUDA、OpenCL等GPU编程框架来实现。
而在使用多核CPU进行并行计算时,可以使用诸如OpenMP、MPI等多线程编程框架。
然而,并行计算也存在一些挑战。
例如,在并行计算中如何处理数据的一致性、如何避免死锁等问题都需要仔细地考虑。
此外,在使用GPU进行并行计算时,由于GPU通常拥有大量的核心,其能耗也相对较高。
因此,如何平衡性能和能耗也成为了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综上所述,GPU和多核CPU的并行计算技术在高性能计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并行计算方式,并且合理地利用并行计算技术,以便提高计算性能和效率。
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中多核实验的设计于永斌;徐洁;王华;张凤荔;廖建明;周世杰【摘要】本文在现有最新文献的基础上,设计了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中的多核实验,体现在多核技术知识点在课程中的设计安排和多核实验的构建,并探讨了多核实验的设计目标。
%According to the latest literature,this paper designs Multi-core experiment in the course of Computer Architecture,which pays attention to the arrangement of multi-core knowledge point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multi-core experiment,and probes into the purpose of multi-core experiment design.【期刊名称】《计算机教育》【年(卷),期】2011(000)019【总页数】4页(P40-42,50)【关键词】计算机系统结构;多核;FPGA【作者】于永斌;徐洁;王华;张凤荔;廖建明;周世杰【作者单位】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54;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54;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54;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54;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54;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5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2随着计算需求的不断增长,由于复杂的芯片工艺与功耗成本限制,处理器的性能提升从原有的主频提高转为多内核发展。
很快,一些大型机制造厂商,如IBM、Sun 开始利用并行计算设计出了多核处理器(例如:IBM推出的CELL异构多核处理器,Sun公司推出的OpenSparc T1开源多核处理器[1]),这些处理器在一块芯片上集成多个计算内核,成倍地提高了计算速度。
多核处理器任务并行调度算法设计与优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多核处理器成为了当前计算机系统的主要设计方向之一。
多核处理器拥有多个处理核心,可以同时处理多个任务,提高计算机的处理性能和并行计算能力。
然而,如何有效地调度和管理多核处理器上的任务,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介绍多核处理器任务并行调度算法的设计与优化。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多核处理器任务并行调度算法的基本原理。
多核处理器上的任务调度是指将不同的任务分配到不同的处理核心上,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处理器的利用率和性能。
而并行调度算法则侧重于如何将任务分配到不同的处理核心上,并保持任务之间的并行执行,以实现更高效的任务处理。
在多核处理器上,任务并行调度算法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首先是任务之间的依赖关系。
如果一个任务依赖于另一个任务的结果,那么在调度时需要确保被依赖的任务先于依赖任务调度执行。
其次是处理核心之间的负载均衡。
为了实现最佳的性能,需要确保每个处理核心上的任务负载平衡,避免出现某个处理核心负载过高而其他核心空闲的情况。
最后是通信开销。
在多核处理器上,任务之间的通信会引入额外的开销,调度算法需要尽量减少通信开销,提高整体的执行效率。
在设计多核处理器任务并行调度算法时,可以采用以下的一些经典算法。
首先是最短作业优先(SJF)调度算法。
该算法将任务按照执行时间进行排序,先执行执行时间最短的任务,从而减少任务的等待时间,提高整体的处理效率。
其次是先来先服务(FCFS)调度算法。
该算法按照任务到达的顺序进行调度,保证任务的公平性,但不能有效地利用处理器资源。
再次是最高响应比优先(HRRN)调度算法。
该算法通过计算任务等待时间和服务时间的比值,选择具有最高响应比的任务进行调度,以提高任务的响应速度和处理器利用率。
最后是多级反馈队列(MFQ)调度算法。
该算法将任务分为多个队列,根据任务的优先级进行调度,优先处理优先级高的任务,并逐渐降低任务的优先级,以实现负载均衡。
matlab多核并行计算使用方法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在MATLAB中使用多核并行计算。
随着计算机硬件的发展,现代计算机普遍采用多核处理器技术来提高计算速度和效率。
而MATLAB作为一种强大的数值计算软件,也支持多核并行计算技术,能够充分利用多核处理器的优势。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引言、多核并行计算介绍、MATLAB多核并行计算方法、实例应用与案例分析、结论与展望。
首先,我们将对多核并行计算进行简要介绍,了解相关概念和技术。
然后,我们将详细讲解在MATLAB中如何启用并配置多核并行计算工具箱,并介绍常用的并行语法和指令使用方法以及创建和管理并行任务的技巧。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几个实例应用展示如何利用多核并行计算加速矩阵运算、图像处理和数据分析等任务。
最后,我们将对全文进行总结,并展望多核并行计算在MATLAB中的未来发展方向。
1.3 目的本文旨在帮助读者深入理解MATLAB中的多核并行计算使用方法,并能够灵活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通过学习本文,读者将能够充分利用MATLAB提供的多核并行计算技术,提高计算效率和性能,加速矩阵运算、图像处理和数据分析等任务。
同时,本文也对多核并行计算在MATLAB中的应用前景和挑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未来发展方向的展望。
2. 多核并行计算介绍:2.1 并行计算概念:在传统的串行计算中,任务按照线性顺序执行,每个任务依赖于前一个任务的完成。
而并行计算是指将大型问题划分为多个子问题,并同时进行处理,以提高计算效率和速度。
并行计算可以通过拆分任务并在多个处理单元上并行执行来实现。
2.2 多核处理器技术:多核处理器是一种芯片设计模式,其中集成了多个CPU核心。
每个核心都可以独立地执行指令流,并与其他核心共享内存和其他资源。
使用多核处理器可以有效地利用资源,提高计算速度和性能。
2.3 MATLAB中的多核并行计算支持:MATLAB作为一种强大的科学计算工具,在最新版本中提供了对多核并行计算的全面支持。
[续]Matlab并⾏编程——多核多线程发表于 2009-3-11 08:57关于MATLAB多线程计算(单核下和双核下的)曾在⼀下帖⼦中看到如下讨论。
本⼈没有搜索到‘多线程’的相关贴⼦,能请⾼⼈在此指点⼀下吗?不胜感激!/html/y2010/2306.html这个不能这样想!1:是否多核执⾏任务,是由操作系统分配任务,跟Matlab本⾝没有关系。
2:你的并⾏计算,其实是多线程计算。
Matlab 2007以后版本⽀持这些。
要想并⾏计算,⾸先你要写这样的程序(我们论坛已经讨论过这个),然后程序交给Matlab, Matlab交给系统。
也就是说,即使是单核,也可能多线程。
明⽩区别?发表于 2009-3-11 20:47对于楼上的说法,我还想补充:1.对于多核运⾏,需要编写合适的程序,这个我同意,但是,通过编写程序以及设置相关的系统环境,可以实现多核同时执⾏任务,所以不是和matlab没有关系,只是现在matlab对于多核的⽀持还有限,仅能实现部分程序的多核运算。
总之,多核运算的实现和matlab是有关系的,对于编程者和matlab开发者来说,实现多核运算都是必然的趋势。
2.原帖说的是多核并⾏计算,不再是简单的多线程,⽽是多个物理核⼼。
对于matlab这样经常是CPU占⽤100%的程序来说,在单核⼼上同时开多个线程⼏乎没什么意义,实际上不是真正的并⾏计算,因为哪个线程运⾏起来其它的线程都得等待。
⽽多核运算,即使每个核⼼开⼀个线程,也是真正的多个线程同时运⾏,即所谓并⾏计算。
所以多核⼼并⾏计算是能够提升运算效率的,是不能和单核⼼的多线程并论的。
以上说法可能还不成熟,欢迎讨论。
发表于 2009-3-18 17:28最好使⽤ MDCS来计算,在单机上,可这样设置1. 点 “我的电脑", 选择 "属性”.2. 点击⾼级3. 点击环境变量4. 添加如下系统变量变量名称值---------- -------BLAS_VERSION mkl.dllOMP_NUM_THREADS 2详细的⽂件看blas.spec⽂件的配置发表于 2009-6-11 20:17我的环境变量中有⼀项:NUMBER_OF_PROCESSORS 2发表于 2010-3-9 14:10怎么没有⼀个结果呢??⼩弟的电脑就是双核的,计算⼀个东西要两个⼩时,可看到cpu都是50%的运⾏,有什么⽅法提⾼cpu的利⽤率呢??发表于 2010-5-10 15:12由于要搜索多核运⾏,找到这个帖⼦⾥来了刚才试了⼀下,我使⽤的MATLAB2010可以多核运⾏的。
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并行计算预修课程:计算机体系结构、数据结构等开课学期:总学时:60学分:大纲撰写人:陈国良、徐云、孙广中一、教学目标及要求本课程是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开设的专业课,也可作为面向科学和工程计算的非计算机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选修课程。
通过此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学科中以及大型科学与工程问题中的基本的并行与分布计算方法及其软硬基础。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并行计算机系统结构、模型、互连方式和性能评价,并行计算模型,并行算法设计策略、基本设计技术和PCAM设计方法学,典型的并行数值算法,并行程序设计等。
难点:并行结构模型和计算模型的理解,并行算法基本设计技术,并行数值算法等。
三、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陈国良,《并行计算:结构,算法,编程》,北京:高教出版社,1999(初版),2003(修订版)主要参考书:1.陈国良等,《并行计算机体系结构》,北京:高教出版社,20022.陈国良,《并行算法的设计与分析》,北京:高教出版社,2002 (修订版)3.陈国良等,《并行算法实践》,北京:高教出版社,20034.Barry Wilkinson等,陆鑫达等译,《并行程序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四、课程章节及学时分配第一部分并行计算硬件基础1.并行计算机系统结构和模型4课时(1)并行计算机系统结构(PVP、SMP、MPP、DSM、COW)。
(2)并行计算机存储器访问模型(UMA、NUMA、COMA、NORMA)。
2.并行计算机系统互连4课时(1)系统互连技术(节点内的互连:总线,开关,Buses,switches;节点间的互连:SAN;系统间的互连:LAN,MAN,WAN)。
(2)互连网络拓扑(静态互连网络:LA,RC,MC,TC,HC,CCC;动态互连网络:Buses,crossbar,MINI)。
标准网络(FDDI、ATM、SCI)。
3.并行系统性能评价4课时(1)加速比(Amdahl负载固定加速定律;Gustafson负载可扩放加速定律;Sun和Ni存储受限加速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