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次采油堵塞伤害复合解释堵技术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3
三次采油工程技术应用随着石油资源的逐渐枯竭,传统的石油采油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需求。
为了有效开发利用残余石油资源,三次采油工程技术应运而生。
三次采油是指在常规二次采油技术之上,通过一些新的手段和技术来提高油田的采油率,延长油田的产油寿命。
本文将从三次采油的概念、主要技术和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三次采油的概念三次采油是指在原有的油田二次采油基础上,引入新的技术手段,采用新的工艺方法,以提高油田采收率和提高开采效率。
三次采油的核心目标是提高油井的采油率,延长油田的产油周期,增加原油产量。
通过三次采油技术,可以进一步开采原本难以开采的残余石油资源,提高油田的综合开采效率。
二、三次采油的主要技术1. 地质勘探技术:通过现代地质勘探技术,识别出残余石油资源的分布情况和形态特征,为后续的三次采油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据。
2. 水驱增油技术:在二次采油的基础上,引入水驱注采技术,通过注水的方式来驱赶原油,加速原油的采收速度,提高采油率。
3. 油藏改造技术:利用压裂、酸化等技术手段,改造油藏的物理性质,增加油藏的渗透率,提高原油产量。
4. 气体驱动技术:通过注入高压气体,利用气体的物理性质,推动原油向产油井深层运移,提高原油产量。
5. 微生物驱油技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分解原油中的沥青质和重质烃类物质,降低原油的粘度,提高采收率。
6. 化学驱油技术:通过注入化学剂,改变原油和岩石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降低原油对地层的粘附性,提高原油采收率。
三、三次采油的应用领域三次采油技术目前主要应用于老油田的二次采油后期开发阶段,特别是对于原油已经开采到晚期或者高粘度重油的油田。
这些油田原本的二次采油效果较差,采收率不高,需要引入新的技术手段来提高采油效率。
对于一些页岩油、油砂等难以开采的重质油资源,三次采油技术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四、三次采油的优势和挑战三次采油技术相比传统的二次采油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 提高油田采收率:三次采油技术可以开采原本难以开采的残余石油资源,提高采油率。
三次采油工程技术应用随着石油资源的逐渐枯竭,传统的开采技术已经无法满足对石油需求的不断增长。
为了有效地利用现有的石油资源,并且开发新的储量,三次采油技术逐渐成为了石油行业的热门话题。
三次采油技术凭借其高效、环保等特点,已经在国内外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一、三次采油工程技术的概念三次采油是指在常规的原油采出之后,再利用高压气体(氮气、CO2等)或者高温热水等物质进行注入,从而进一步提高油田的采收率。
三次采油由初次采油、二次采油和三次采油三个主要阶段组成。
其中初次采油通常采用自然压力开采法,即利用地下油藏自身的压力将原油逼出;而二次采油则采用注水法或者天然气驱替法来继续提高油田的产量,而三次采油则是通过注入高压气体或者高温热水等物质,促使原油从地下深层油藏中被压缩出来,从而将油田的采收率提高到更高的水平。
在实际的石油开采中,三次采油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并且在不同的地区和油田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国内,三次采油技术已经在大庆、胜利、苏里格、塔里木、长庆、南地、渤海等多个油田得到了广泛应用,且在中东、北美、俄罗斯等国际石油产油国家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1.高温注汽技术高温注汽技术是三次采油工程技术的一种重要形式。
在实际操作中,高温注汽可以采用自然气、沼气、CO2等多种介质,将其通过地面工程设施,注入到油藏中,从而提高油藏内部的温度,降低原油的粘度,促使原油向井口运移。
由于有利于提高原油驱替效果,高温注汽技术已经在大庆、胜利、苏里格、南地等多个油田得到了实际应用,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
2.高压氮气辅助采油技术高压氮气辅助采油技术是三次采油的另一项重要技术。
在高压氮气辅助采油技术中,利用高压氮气注入到油藏中,增加了油藏内部的压力,从而促使原油被压缩出来,同时也通过氮气气泡的包裹,使得原油的流动性得到了改善。
高压氮气辅助采油技术已经在渤海等多个油田得到了应用,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天然气驱替技术天然气驱替技术是三次采油技术的一种创新形式。
常用三次采油技术综述作者:刘爽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8年第09期[摘要]本文概述了三次采油方面的所有的方法和技术原理,从根本阐述了现今常用的驱油用方法和原理,包括化学驱,气驱,热力驱,微生物驱和分子膜驱,对现有三次采油体系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归纳总结。
[关键词]三次采油;原理;驱油中图分类号:TE36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09-0016-011、化学驱1.1 聚合物驱油聚合物驱的驱油机理主要是向水中加入高分子聚合物提高水相黏度和降低水相渗透率,降低水相流动性而不明显地影响油相的流动性,使水驱油流度比下降,减弱黏性指进,从而提高波及效率来提高采收率。
1.2 表面活性剂溶液驱油注水采油后油层中大约还滞留三分之二的原油,这部分油陷留在较细的管孔道中,因为毛细管力的作用,想要驱替出来这部分油,不能单独依靠增加压差。
因为表明驱动所需的压差大约为9.81MPa·m,油水界面张力约为3.0×10-2,而注水时压差才(196.13~392.27)kPa·m,与驱动压差相差较多。
所以需要利用表面活性剂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使残余油变为可流动油。
1.3 泡沫驱油泡沫驱是一种用泡沫作为驱替介质的驱油方法。
是使用表面活性剂发泡性配成驱油进行采油的方法,往常的三元复合驱虽然已经比水驱的采收率提高了20%,但是还是会有30~40%的原油滞留地下,所以在三元复合驱的基础上又发展起来一种新的驱油方法,即泡沫驱。
其机理如下:(1)泡沫可以使水(气)相的相对渗透率降低。
油藏中的泡沫是一样,所以可以强化水驱的原油采收率。
同时泡沫能减少气相相对渗透率。
(2)泡沫的调剖作用。
油层的非均质性,关系到其高导流通道,驱油剂是优先流经这些通道,绕过或封闭了相邻较低渗透率层带中的原油。
现场实施中,一般采用的泡沫都是空气加起泡剂与气液接触产生的;但是因为段塞式注入的方式抑制气窜的效果更好一些,所以在中高渗油藏采用地面发泡,。
三次采油技术原理一、三次采油概况和基本原理石油是一种非再生的能源,石油采收率不仅是石油工业界,而且是整个社会关心的问题。
由于石油是一种流体矿藏而带来独特开采方式。
石油开采分为三个阶段。
一次采油是依靠地层能量进行自喷开采,约占蕴藏量15~20%。
在天然能量枯竭以后用人工注水或注气,增补油藏能量使原油得到连续开采,称之二次采油,其采收率为15-20%。
当二次采油开展几十年后,剩余油以不连续的油块被圈捕在油藏砂岩孔隙中,此时采出液中含水80~90%,有的甚至高达98%,这时开采已没有经济效益。
为此约有储量60~70%的原油,只能依靠其他物理和化学方法进行开采。
这样的开采称之三次采油,国外亦称EOR(Enhanced Oil Recovery)技术。
据我国对十三个主要油田的82个注水开发区,进行系统的筛选和科学潜力分析,结果表明,通过三次采油方法能提高采收率12.4%,增加的可采储量相当全国目前剩余储量的56%[1]。
当然是说,若把这种潜力都挖掘出来,我国的可采储量可以增加一半以上,为此发展三次采油是必经之路。
通常提高采收率有三类。
第一类为热力法,如火烧地层,注入过热蒸气;第二类为混相驱,即注入CO2气到原油中进行开采;第三类为化学驱,如碱水驱、微乳液驱和三元复合驱等。
这次重点是介绍化学驱。
1.注水开采后,原油为何大量留在地层。
(1)油藏岩石的非均质性。
例如在庆油田葡萄花油层属于正韵律沉积,下粗上细。
下部的渗透率高于上部,在注水驱时往往沿着油层下部推进,而上部油层则继续留下大量未被驱扫的原油。
这说明水不能被波及到低渗透油层。
由于油藏岩石非均质性,阻止水的波及系数的提高。
(2)油层岩石的润湿性岩石为水润性,注水能把岩石表面的原油冲刷下来。
反之,岩石为油润性,注水只能冲刷一部分原油。
这种驱出原油的量,称之洗油效率。
洗液效率=(注水波及到油区所采出的油容积)/(整个波及油区储量油的容积)(3)毛细管的液阻效应当驱动原油在毛细孔中运移到达喉道时,原油块要发生变形,产生附加压力,用Laplace方程计算。
大庆油田三次采油技术的实践与认识大庆油田是中国最早的油田之一,也是中国三大油田之一。
随着油田的开发和采油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庆油田三次采油技术已经成为了全球油田开发中的经典范例。
本文将从实践和认识两个方面来探讨大庆油田三次采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一、实践1.三次采油技术的基本原理三次采油技术是一种综合利用原油地下残余能量的方法,主要包括原油开采、注水和蒸汽驱三个阶段。
具体来说,首先通过常规采油技术开采尽可能多的原油,然后在油井中注入水或蒸汽,通过压力驱动残余原油流到井口,最后用常规采油技术将残余原油采出。
2.三次采油技术的优势三次采油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从而延长油田的生命周期。
大庆油田的实践证明,三次采油技术可以将采收率从常规采油技术的30%提高到70%以上,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油田的经济效益。
3.三次采油技术的难点三次采油技术需要高度的技术水平和完善的设备支持。
其中,注水和蒸汽驱过程需要对地下油层的物理和化学特性有深入的了解,同时需要掌握注入液体和蒸汽的压力、温度和流量等参数的调节技术。
二、认识1.三次采油技术的科学性三次采油技术是基于对原油地下残余能量的深入理解和利用而发展起来的,是一种科学和系统的解决方案。
该技术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证明了其科学性和实用性。
2.三次采油技术的创新三次采油技术是在常规采油技术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而来的。
大庆油田在三次采油技术的研究中,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和技术,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如注水压裂和蒸汽驱油等。
3.三次采油技术的现实意义三次采油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对于全球油田开发和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能源结构的不断调整,三次采油技术将成为未来油田开发的重要方向。
大庆油田三次采油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通过对这一技术的深入了解和探索,我们可以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地下油气资源,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次采油工程技术应用引言:石油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资源之一,尤其对于工业生产和现代化社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由于传统采油方式的限制,很多油田已经进入了中后期开发阶段,而储量逐渐减少、开采难度增大也让油田开发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在这一背景下,三次采油工程技术应运而生,成为了解决油田开采难题的有效方法之一。
本文将重点介绍三次采油工程技术的应用及其在油田开发中的重要意义。
一、三次采油工程技术概述三次采油是指在原有油田二次采油(水驱、气驱)基础上,通过注入化学剂、热能或消凝剂等手段,改善原油的流动性和采收率,从而实现更高效率的油田开采方式。
三次采油工程技术主要包括化学驱、热采、增产技术等多种手段,可以根据油田特点和地质条件进行综合应用,提高原油采收率,延长油田寿命,实现更加可持续的油田开发。
二、三次采油工程技术的应用1. 化学驱化学驱是三次采油技术中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在油藏中注入化学剂,改变原油和岩石表面的亲亲疏水性质,降低原油与孔隙岩石之间的粘附和表面张力,从而提高原油的流动性和采收率。
常见的化学驱剂包括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缓蚀剂等,这些化学品可以提高原油的排放率、减少油层压力、降低采出水含油率等,使得油藏中原油的采收率大大提高。
2. 热采热采是指通过注入蒸汽、热水或燃烧天然气等方式,在地下形成高温高压环境,改善原油的流动性和降低粘度,从而提高采收率。
热采技术主要适用于高粘度原油或者稠油资源的开采,通过高温条件将原油稠度降低,使得其更易于流动。
热采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油田的采收率,延缓油田枯竭期。
3. 增产技术除了化学驱和热采外,三次采油工程技术还包括一系列的增产技术,例如水力压裂、水平井技术、油藏管理等。
水力压裂可以有效地改善油藏裂缝连接性,提高油藏的渗透率和采收率;水平井技术可以增加油井的暴露面积,提高原油产量;而油藏管理可以通过合理排采控制,减少污水开采,提高采油效率。
三、三次采油工程技术应用的重要意义1. 增加原油采收率三次采油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油田的采收率,将原本较难开采的残余原油充分采集,最大程度地利用地下资源。
化学驱三次采油技术一、化学驱油机理化学驱在油田进入现场应用的主要是:聚合物驱和三元复合驱(A.S.P)。
聚合物驱主要是通过增加驱替液粘度、降低油层水相渗透率来降低流度比、调整吸水剖面,达到提高驱替相波及体积的目的。
聚合物溶液粘度越高,其提高采收率幅度越大。
一般聚合物驱比水驱提高采收率幅度6%~ 13%。
三元复合驱既可提高注入剂波及体积,又可增加驱油效率。
另外,三类化学剂复配在一起,既能够发挥单一驱油剂的优势,又能够产生协同加合效应,从而获得更好的提高采收率效果。
三元复合驱一般比水驱提高采收率幅度13%~ 20%。
二、化学驱研究程序及技术系列化学驱油技术是一项比较大的系统工程,比注水开发要复杂的多,投入费用高,风险大,中间某个系统或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整个工作的失败。
为了使这项工作能够顺利地开展,并达到增加采收率的预期目标,需要将化学驱油的各个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整体。
胜利油田的化学驱油技术主要由聚合物驱油和三元复合驱油两大部分组成。
聚合物试验研究主要集中在:(1)聚合物溶液性质如基本物性参数、流变性、稳定性等;(2)聚合物在多孔介质中的性质如吸附、分子量与地层配伍性、流变性、阻力系数、不可及孔隙体积等;(3)驱油试验及试验方案,确定用量、非均质影响等。
在三元复合驱油中要重点研究油水界面性质、不同化学剂间的配伍性如互相作用及其协同效应。
同时由于不同化学剂组合在一起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在研究注入方式时已不再是简单的流度控制问题,它需要根据油藏实际情况和形成乳化液的状况来合理地确定注入方式。
特别是由于复合驱油机理复杂。
影响因素已不再仅仅是油或注入流体粘度问题,故研究过程中所需要的手段和影响因素比聚合物驱油要复杂得多。
通过攻关研究,目前该技术已基本成熟配套,形成从室内筛选、性能评价、油藏工程方案优化设计、数值模拟跟踪模拟到现场实施跟踪调整和评价的一整套技术系列。
1、建立完善了室内试验研究配套技术完善了聚合物评价技术。
油田三次采油驱油技术应用探讨油田三次采油是指油田在初次开采和二次采油之后,为提高原油采收率而实施的一种非常重要的采油技术。
三次采油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油田的采油效率,增加油田产量,延长油田的可采储量,对于我国的石油工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油田三次采油驱油技术的应用进行探讨,希望可以为相关研究和生产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三次采油技术的定义和原理三次采油技术,又称EOR(Enhanced Oil Recovery),是指在油田初次开采和二次采油之后,利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手段对剩余石油资源进行再利用和再开发,以提高采收率的技术方法。
其主要原理是通过改变原有的驱油方式,促进原油在储层中的流动,提高原油采出率,从而增加原油生产量。
常见的三次采油技术包括水驱、聚合物驱、聚合物-水驱、油气驱、化学驱等。
水驱是指通过注入水来推动原油向井口流动,增加原油采收率;聚合物驱是通过注入聚合物溶液来改变储层渗透性,提高原油向井口移动的能力;油气驱是利用油气的驱出压力推动原油流向井口;化学驱则是通过注入各种化学物质改变原油和岩石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提高原油采收率。
二、三次采油技术的应用现状目前,我国在三次采油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各大油田公司积极开展了三次采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探索出了一系列适合中国国情的三次采油技术方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以水驱技术为例,我国在海相碳酸盐岩和低渗透油藏的水驱开发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优化注采参数、改善注采方式、增强调剖效果等手段,提高了水驱油田的采收率和生产率。
我国在油气驱和化学驱等方面也进行了不少的研究与试验,不断推动三次采油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三、三次采油技术的问题与挑战尽管三次采油技术在提高油田采收率和延长油田寿命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不同的油田地质条件和油藏性质不同,需要针对性地设计和调整三次采油技术方案,这需要深入的研究和大量的试验数据支持。
三次采油工程技术应用
三次采油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油田开发技术,它是在传统的二次采油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在三次采油技术中,我们会通过注入适量的空气、氧气或氮气等气体来改善油层压力,并通过注入化学剂来提高油水分离效率。
这种技术不仅可以提高油层开采效率,还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和石油粘度等问题。
1.注气采油技术
水驱采油是一种以水为驱动力的采油技术。
它是通过注入适量的水进入油层,从而将油向井口运动的方法。
这种技术可以提高油井的采油效率,并降低开采成本。
此外,水驱采油技术还可以提高工作周期,延长油井的寿命,为实现可持续开采奠定基础。
3. 热采技术
热采技术是一种以热为能量的采油技术。
这种技术是通过在油井井眼处注入热能源,从而提高油层温度,使其流动性增加,从而实现提高采油效率。
在热采技术中,蒸汽压裂技术和电加热技术是最常使用的。
蒸汽压裂技术主要是通过注入蒸汽,将地下岩石加热到临界点以上,从而使其断裂,加速油、气的释放。
电加热技术则是通过在油层中布设电加热棒,加热层状油气藏,使其流动性增加。
总之,三次采油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油田开发的高效、环保和可持续的采油技术。
在今后的油田开发中,我们还需要不断研究创新,不断探索和发展高效、经济、环保、可持续的采油技术,以更好地利用和保护天然资源。
三次采油技术简介发布时间:2022-07-15T06:28:38.608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2年第5期3月作者:翟立军欧阳彬赵亚峰刘彦飞杜佳佳李萍萍[导读] 本文主要介绍了三次采油的基本知识、产生背景、基本原理、主要的驱油方法以及在一些油田的应用效果,并对三次采油在新世纪的发展趋势和影响推广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展望翟立军欧阳彬赵亚峰刘彦飞杜佳佳李萍萍华北油田公司苏里格勘探开发分公司内蒙古鄂尔多斯 017300华北油田公司二连分公司内蒙古锡林浩特 026000华北油田公司河北储气库分公司 065000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三次采油的基本知识、产生背景、基本原理、主要的驱油方法以及在一些油田的应用效果,并对三次采油在新世纪的发展趋势和影响推广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展望。
关键词:三次采油热力驱化学驱混相驱随着世界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全球能源需求自然水涨船高,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21年1-12月石油进口量达51298万吨,石油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其供应受到很大的限制。
实践研究发现,一次采油技术的采收率仅为15%左右;二次采油技术要优于一次采油技术,但是采收率也比较低,只能达到25%~40%左右;国内多数油田目前处于高含水期开采阶段,综合采收率仅为32%左右,意味着仍有六成以上的石油“滞留”地下。
三次采油技术,是一项能够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新技术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重要油田开发技术,极大促进石油行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三次采油技术的发展经历了3次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中期,蒸汽吞吐的高速发展时期。
50年代后期,蒸汽在南美洲委内瑞拉首次用于重油开采,从此在世界范围内打开了重油这个资源宝库。
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化学驱的发展达到高峰期。
80年代,美国化学驱项目数从1980年的42个剧增至1986年的206个,但到1988年却快速降到了124个,造成化学驱发展变缓的原因主要是化学注剂比热采和注气的成本高,且化学驱后对地下情况认识还有许多不确定因素。
油田三次采油驱油技术的应用与认识发布时间:2021-03-29T09:58:10.977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1期作者:张雷孔琳刘伟[导读] 石油开采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涉及到很多难度较高的内容,张雷孔琳刘伟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孤东采油厂采油管理五区山东东营 257000摘要:石油开采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涉及到很多难度较高的内容,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石油开采的不断深入,石油开采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严重影响了石油的开采率,如何提升石油的开采率已经成为了我国石油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目前,三次采油驱油技术已经在石油开采过程中被广泛应用,不仅提升了石油开采的效率,还提升了石油开采的质量,具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
三次采油是我国油田开发技术上的一次重要飞跃,其借助物理和化学方面的知识和理论,大大提高了驱油体积和开采效率。
关键词:油田开采;三次采油;驱油技术引言化学驱三次采油技术是一项能够大幅度增油降水、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油田开发技术。
20世纪60年代以来,针对胜利油田地层温度高、地层水矿化度高、原油黏度高、综合含水率高、大孔道较为发育的特殊油藏条件,开展了三次采油技术的探索研究。
经过长期的室内实验研究,1992年开展了小井距三元复合驱先导试验和孤岛油田中一区Ng3层聚合物驱矿场先导试验,两个试验取得了明显的增油降水效果。
1994年在孤岛和孤东油田开展了聚合物驱扩大试验,1997年聚合物驱油技术在一类油藏实现工业化推广,此后,开展了一类油藏的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目前,三次采油技术已成为胜利油田持续稳产的主导技术。
一、三次采油技术阐述1、三次采油驱油的概念阐述在我国的油田开采中,出现了一次采油、二次采油和三次采油,最初的采油技术,是通过开采天气的技术来进行开采石油,所以石油的开采率很低,导致很多石油被遗留在地下,导致石油资源的浪费。
随之采油技术的发展,人们利用采油量跟油田压力梯度的关系发明了二次采油技术。
三次采油堵塞伤害复合解堵技术简介
含高分子聚合物类的三次采油技术,如三元复合驱油剂、胶态分散凝胶(CDG)及本体凝胶(BG)驱油剂、预交联颗粒驱油剂,是继二次采油技术之后,作为解决非均质油藏层间层内矛盾,提高原油采收率,增加石油产量的重要技术之一,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石油工业界的重视。
国外80年代初、国内80年代中期,从广泛开展该技术理论研究,到矿场广泛应用至今,对油田增油降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大量化学物质注入油层必将改变油藏驱动介质性质,如采出液介质中,高分子聚合物降解物、悬浮颗粒、细菌等含量增加,悬浮颗粒直径增大且表面活性增强等,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也较大,直接表现在:导致采出原油乳状液的界面膜增厚、稳定性增强,油水分离困难;导致脱出污水净化处理难度增大且成本高、滤膜系数大大降低、有时甚至测不出;特别是导致油水井产层堵塞,水井注水压力增高且欠注,油井产量下降等。
如中原油田马寨油田、文明寨油田、胡状油田、文中油田等,采用高分子聚合物类驱油剂后,负面影响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
为此成立了科技攻关小组,于2002年6月-2004年6月进行了攻关研究,对采出原油破乳脱水、污水处理、油水井产生的堵塞解堵进行了研究,在室内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基本原理
高分子聚合物类的三次采油驱油剂,在大计量进入渗透率较高的地带的同时,也必将或多或少地进入地层深部的低渗透带,随着时间的延长,驱油剂将产生交联、降解反应。
从检测注驱油剂水井对应的油井采出高分子降解物可知,交联高聚降解物浓度在地层中滞留时间长,在第21个月还能检测出高聚降解物浓度3.2mg/l,第22个月才检测不出高聚降解物。
这些高聚降解物将对油藏驱动介质中的悬浮物,产生捕集吸附、卷曲絮凝作用,使悬浮物直径变大对较高渗透带产生一定的堵塞,由于悬浮物表面活性增强,其同低渗透含油带的乳化原油接触后产生乳化堵塞,这样造成油井产量下降,注水井注水压力增大且欠注,使油井的地层能量得不到及时补充。
对于因三次采油造成堵塞的油水井解堵,水井必须采取大计量缓速酸深部解堵,油井在采取大计量缓速酸深部解堵的同时,也必须对相应的水井采取必要的解堵措施。
该解堵体系,主要由无机酸、有机酸、破乳化剂、降解剂、有机物溶解剂、
缓速剂等组成。
一方面,解堵液进入地层后,首先在降解剂的作用下,对高聚物进行降解,其次在破乳剂、有机物溶解剂作用下,对乳化堵塞进行破乳。
另一方面,在无机酸、有机酸作用下,对絮凝的无机颗粒堵塞进行溶蚀。
Gemini表面活性缓速剂,在岩层表面,具有其它表面活性剂、防膨剂无法比拟的强吸附性,不仅具有很好的防膨缩膨(黏土缩膨率≥38%)性能,同时还具有强减缓活性H+与岩层表面的反应速度的作用,使解堵液与堵塞物反应速度大大降低,解堵液得以进入地层深部,扩大了解堵半径,实施储层深部解堵,使其具有较好的解堵效果,和较长的解堵有效期。
二、解堵液主要技术指标
三、主要性能特点
1、对三次采油地层堵塞具有独特的解堵能力;
2、缓速能力强,解堵剂穿透距离远,可解除油层深部堵塞;
3、可同时解除有机、无机物双重堵塞,适用范围广;
4、对地层无伤害,对地层粘土具有防缩膨作用。
四、适用范围
1、因三次采油对地层造成堵塞的油水井;
2、受油水乳化、水锁、死油堵塞而产量下降或停产的油气水井。
3、受钻井、完井、修井等措施污染产量明显下降的油气水井
4、适用于高、中渗透性油气油藏,存在无机物污染堵塞(如黏土的水化、膨胀、运移),有机物污染堵塞(如胶质、沥青质、蜡质污染)解除,以及双重深部污染堵塞,多次酸化解堵无效油气水井。
5、井况恶化无法卡封分层酸化解堵的油气水井。
6、裂缝性油藏,因泥浆漏失、污染堵塞严重,而常规酸化解堵无效的油气水井。
五、选井原则
1、50-140℃砂岩、碳酸岩油藏。
2、剩余储量足的油气水井。
六、施工工艺
1、油井替油起出原生产管柱,通井至人工井底,下解堵管柱洗井至人工井底进出口水质一样,水井停注扩散压力1~3天。
2、验套。
3、联结地面管线试压合格。
4、正挤6~8%盐酸清洗管柱、炮眼。
5、正挤予冲洗液→ZSC04C液→ZSC04B液→自均向流度转向剂→关井反应36h→ZSC04A液→关井反应24h→顶替液→放喷排液。
其中5工序应根据施工井产层的储集岩物性、原油物性(稀油、稠油、蜡质、胶质沥青质含量等)、堵塞物类型等确定解堵液的具体组分、挤堵段塞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