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家聂耳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3
聂耳的主要事迹聂耳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作曲家和革命先驱。
他在中国音乐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足迹。
本文将介绍他的主要事迹,以纪念这位传奇人物。
一、生平- 1912年,聂耳出生于湖北省宜昌市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 1931年,聂耳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开始了他在音乐领域的学习和创作。
- 1934年,聂耳创作了中国第一首现代交响乐《义勇军进行曲》。
- 1935年,聂耳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投身革命事业。
- 1937年,聂耳随中国红军北上,继续为抗日战争作出贡献。
- 1941年,聂耳因病去世,年仅29岁。
二、创作成就- 《义勇军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是聂耳最为著名的作品,也是中国最具代表性和感染力的音乐之一。
1935年,聂耳以“李自成剿匪战争进行曲”为基础创作了这首乐曲。
表达了中国人民团结抗日的坚定信念和决心。
自此,这首曲子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进行曲。
- 交响乐聂耳以交响乐为主要创作方向。
他致力于融合中西方音乐,倡导“中国音乐之路”——用现代音乐手法表现中国人民的情感和命运。
其代表作有《黄河》、《长江》、《古战场》等作品。
- 电影音乐聂耳还曾创作过大量的电影、广播、戏曲音乐等。
这些作品也在中国电影史上拥有重要地位,如电影《武训传》的主题曲《武训神话》、《风云儿女》等。
三、参加革命斗争聂耳自幼家境贫寒,他深知贫苦农民的苦难和压迫。
自小就受到了革命思想的影响。
他在学习音乐艺术的同时,逐渐认识到音乐与革命有着密切联系。
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后,积极参与了抗日战争。
1937年,他随着红军征战了千里长征。
在战争中,他写下了大量抗日救国的音乐作品,如《烽火戏诸侯》等。
四、意义与影响聂耳是一位杰出的音乐家和革命家。
他创造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并积极投身中国革命事业。
他用音乐为人民打造了一扇窗户,让人们通过音乐了解到中华民族的志愿和决心。
他的影响不仅在音乐领域,更是影响了整个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和民族自信心。
他的《义勇军进行曲》已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记忆和精神财富。
聂耳作品
聂耳(1903年8月1日-1935年11月17日),原名聂泽明,号痞子生,是
中国现代音乐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作曲家之一。
其短暂但辉煌的一生,留下了许多不朽的音乐作品,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音乐印记。
作品简介
聂耳的音乐作品风格多样,涵盖了交响音乐、歌剧、器乐曲等多个领域。
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即是其代表作《义勇军进行曲》。
《义勇军进行曲》是聂耳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创作的一首歌曲,由这首曲子传
奇般走红,成为抗战时期中国人民的精神旗帜。
这首曲子旋律悠扬,简单明快,富有激昂的节奏,让听众在难以言喻的困难时期获得力量和鼓舞。
此外,聂耳还有许多其他优秀作品。
比如,交响音乐《黄河大合唱》、歌剧
《白毛女》等作品,都展现了他在音乐创作方面的独特才华和情感表达能力。
影响
聂耳的音乐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了轰动,更在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
品融合了西方古典音乐和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对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同时,聂耳作品中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人民情怀也深深地感染了后来的音乐家和
听众,成为中国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不断激励着人们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
综上所述,聂耳作品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深邃的情感内涵,成为中国音乐史
上的璀璨明珠,永远闪耀着光芒,激励着人们前行。
聂耳,原名聂守信,祖籍云南玉溪,1912年2月出生于云南昆明一个贫苦的中医家庭。
1927年考入云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他刻苦学习小提琴,积极参加文艺演出,并开始阅读进步书刊。
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此后经常参加中共领导的革命活动。
1930年7月,因躲避反动当局的追捕来到上海,不久参加反帝大同盟,并积极投身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文艺活动。
1931年4月,聂耳考入明月歌剧社,正式开始了他的艺术生涯。
1932年上海一二八抗战爆发后,全国人民抗日救亡风起云涌,此时,聂耳结识了共产党员、戏剧家田汉。
在党组织的培养和教育下,思想觉悟不断提高。
1932年赴北平参加革命音乐活动,不久回到上海发起组织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
1933年初,聂耳由田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从此,聂耳不仅获得了新的政治生命,艺术才华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成为中国新音乐的开路先锋和反法西斯的勇士。
在此后的两年中,聂耳为歌剧、话剧和电影谱写了《新女性》《开路先锋》《大路歌》《前进歌》《毕业歌》《铁蹄下的歌女》等主题歌和插曲30多首,在全国广为传唱,对激发民众的抗日救亡运动起了积极作用。
他所编写的《金蛇狂舞》《翠湖春晓》《山国情侣》等乐曲,深受人们喜爱。
1935年1月,上海电通影业公司拍摄抗日影片《风云儿女》,田汉为影片写了主题歌词《义勇军进行曲》,聂耳承担了为之谱曲的任务。
他于3月中旬开始创作,几经修改,4月下旬将定稿交给电通公司。
《义勇军进行曲》就这样诞生了。
1935年5月8日,上海《申报》《时报》刊出《义勇军进行曲》词谱;9日,百代公司为《义勇军进行曲》灌制唱片;24日,上海金城大戏院首映《风云儿女》。
随着唱片和电影的宣传,上海各个角落都响起了《义勇军进行曲》的歌声。
这首歌以其高昂激越、铿锵有力的旋律,鼓舞人心的歌词,反映了在民族危亡时,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团结御侮、奋勇抗争、一往无前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了中国人民与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的英勇气概。
写英雄人物聂耳的作文一同学们,五星红旗升起来了,国歌声还在回荡。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你们可记得这首歌是谁谱的曲吗?他就是被誉为“人民音乐家”的聂耳同志。
1912年2月14日,聂耳诞生在美丽的春城——昆明市的一个普通人家。
1935年7月17日沉溺于日本大海的波涛之中,当时还未满24岁。
聂耳从小酷爱音乐,他自幼受到云南地方戏曲和民间音乐艺术的陶,一有空就跑进茶馆欣赏滇戏、花灯。
聂耳用音乐作为武器,投入到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之中。
他以战斗激情写下了大量革命歌曲和音乐作品,唱出了中国人民的心声,唤起了工农群众的'爱国热情。
聂耳创作了《大路歌》、《码头工人歌》、《新女性》等歌曲,《义勇军进行曲》以雄壮、刚毅的曲调,表现了中国人民保卫祖国、奋起抗战的决心,它如战斗的号角,激励着抗日将士与日本侵略军浴血奋战。
在这首歌里,注入了聂耳高昂的斗志、执著的追求和不屈的精神。
1949年《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几十年来、这首歌随着中华民族走过了急流险滩,越过了千山万水,创造着人间的奇迹,鼓舞全国人民走向一个又一个胜利。
聂耳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中国人民的骄傲。
同学们,让我们高唱国歌,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更好地为建设祖国而努力学习。
写英雄人物聂耳的作文二在我们春城有一位名人,他是中国音乐家,他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就是我们祖国的国歌,他的名字叫聂耳。
我对国歌的感情很深。
妈妈告诉我,在我上幼儿园的时候,当时,每天晚上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前都要播放国歌,无论我是在玩耍还是在打闹,只要一听到国歌响起,我就会跑到电视机前站立、敬礼。
长大了,每当我听到我们中国的奥运健儿们获得金牌,奏响国歌里时,心里都会感到震憾。
慢慢的,我才知道国歌原来是由人民音乐家聂耳创作的。
而且,聂耳就出生于我们昆明,是云南玉溪人。
我为我们的家乡能出这样一位名人而感到很自豪。
周末的一天,我跟随家人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了位于昆明西山森林公园的聂耳墓。
作曲家聂耳的历史地位聂耳(1912年2月14日~1935年7月17日),云南玉溪人,生于昆明,原名聂守信,字子义(亦作紫艺),中国音乐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曾用笔名有黑天使、噪森、浣玉、王达平等。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作曲家聂耳的历史地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作曲家聂耳的历史地位1935年根据田汉歌词创作出的《义勇军zhi进行曲》在1949年被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回代国歌,1982年确定为中答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成为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重要象征。
创造出中国音乐史上多个第一聂耳是第一个写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革命者;第一个为中华民族和中国的劳苦大众写歌并在歌曲中创造了中国无产阶级形象的作曲家;第一个用电影音乐唤起民众用筑起血肉长城的电影音乐家和用群众歌曲的形式传达革命理想的作曲家;第一个用艺术歌曲的形式塑造中国劳动妇女的形象;第一个用儿童歌曲的形式呼唤新中国的作曲家。
二.成就贡献创作《义勇军进行曲》1935年,根据田汉歌词创作出的《义勇军进行曲》在1949年被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1982年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成为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重要象征。
2019年6月,《义勇军进行曲》入选中宣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100首”。
二.轶事典故名字由来聂守信年轻的时候,对音乐特别敏感。
大家都说,只要能从耳朵进去的,都能从他嘴里唱出来。
久而久之,大家都叫他“耳朵”。
一次联欢会上,聂守信不但能表演舞蹈,模仿各种人说话,而且还能让两只耳朵一前一后地动,这是一般人很难做到的,大伙儿都被逗得大笑起来。
总经理给聂守信送礼物,并称他为“聂耳博士”。
聂守信笑着对大家说:“你们硬要把一只耳朵送我,也好,四只耳朵(“聂”的繁体字“聂”)连成一串,不像一个炮弹吗?”从此,聂守信改名为聂耳。
热爱音乐聂耳在北平时穷得买不起棉衣,却在秋末深入到贫民区天桥等地,用有限的几个钱来收集北方民间音乐素材,并在“充满了工人们、车夫、流氓无产阶级的汗臭”环境中聆听卖嗓子、卖武功的吼声,从中知道了他们“生命的挣扎”的心曲;他在上海一年的苦苦积攒,才买到一把梦寐以求的廉价小提琴。
聂耳聂耳(1912-1935),原名聂守信,字子义(亦作紫艺),汉族,云南玉溪人。
中国音乐家。
他从小家境贫寒,对劳苦大众有深厚的感情,他在有限的生命中创作了数十首革命歌曲,他的一系列作品,正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的产物。
聂耳开辟了中国新音乐的道路,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先驱。
聂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
另外由赵丹主演的影片《聂耳》在1959年上映后也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这部电影是新中国第一部音乐传记片。
聂耳一生共创作37首乐曲,都是在他去世前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所写的,其中反映工人阶级生活和斗争的歌曲占有较大比重。
聂耳经常与田汉合作。
除义勇军进行曲外,聂耳的代表作品还有《毕业歌》、《前进歌》、《大路歌》、《开路先锋》、《码头工人歌》、《新女性》、《飞花歌》、《塞外村女》、《铁蹄下的歌女》、《告别南洋》、《梅娘曲》、《卖报歌》、歌剧《扬子江暴风雨》及民族器乐曲《翠湖春晓》、《金蛇狂舞》等。
母亲的眼神是那么的慈爱,自打儿女呱呱坠地起,那一抹温柔的眼眸,就有如一道无形的细线,系在儿女的身上,儿女走到哪里,母亲的牵挂就延伸到哪里。
冬天怕儿女冻着了,夏天怕儿女热着了;晴天怕儿女晒着了,雨天怕儿女淋着了……担忧似乎就是母亲的专利,操心好像就是母亲的代名词。
俗话说得好“儿行千里母担忧”,若想让母亲不为儿女担忧,不为儿女操心,那似乎是毫不可能的事。
所以,母亲就习惯性地用她那无言的牵挂,默默地守护着自己的儿女,寸步不离。
无论什么时候,母亲都不会嫌弃自己的儿女,不会置自己的儿女于不顾。
母亲像蜡烛,燃烧自己,只为照亮儿女的人生路;母亲像雨伞,挡住狂风暴雨的吹打,只为给儿女一份温暖;母亲像孺子牛,用自己的血汗,哺育儿女茁壮成长。
母亲是山,总能包容儿女的过错;母亲是水,总能涤尽儿女心灵的污垢;母亲是树,总想为儿女洒下一片阴凉;母亲是路,总是尽力为儿女铺就一条阳光大道。
儿女的生日唯有母亲不会忘记,儿女打个喷嚏唯有母亲会在意,儿女的喜好唯有母亲能铭记在心,儿女的点点滴滴就是母亲的整个世界。
聂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
云南玉溪人,出生于云南昆明,祖籍云南玉溪。
1912年2月14日生于昆明市甬道街72号,1935年7月17日在日本藤泽市海滨溺水而卒。
聂耳从小喜爱音乐(改名为“聂耳”的原因是因为他的耳朵特别灵),1918年就读于昆明师范附属小学。
利用课余时间,聂耳自学了笛子、二胡、三弦和月琴等乐器,并开始担任学校“儿童乐队”的指挥。
1922年,聂耳进入私立求实小学高级部(现昆明第十中学),1925年考取云南省第一联合中学(现昆明市第二中学)插班生立。
时值第一次国内革命风暴在中国南方兴起,他开始受到进步书刊和《国际歌》等革命歌曲的影响。
1927年入云南第一联合师范学校(现昆明学院)学习,在校期间参与了学生组织“读书会”的活动,并与友人组织“九九音乐社”,经常参加校内外的演出活动。
并开始学习小提琴。
1931年入黎锦晖主持的明月歌舞剧社任小提琴手,1932年7月发表《中国歌舞短论》,并因批评黎氏被迫离团。
1932年11月进入联华影业公司工作,参加“苏联之友社”音乐小组,并组织“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参加左翼戏剧家联盟音乐组(苏联之友社)。
这时期他还自修了和声学、作曲法等作曲理论。
1933年开始为左翼电影、戏剧作曲。
1933年,聂耳由田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4年4月聂耳加入百代唱片公司(中国唱片厂前身)主持音乐部工作,同时建立百代国乐队(又名“森森国乐队”)。
这也是聂耳最多产的一年。
1935年初,聂耳创作了著名的《义勇军进行曲》1935年1月聂耳任联华二厂音乐部主任。
1935年7月1日,年仅23岁的聂耳在日本藤泽市游泳时不幸溺水身亡。
.他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创作了37首歌曲,大多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准确地塑造了工人、歌女、报童等劳动群众的音乐形象。
在抗日救亡运动中,聂耳的这些歌曲,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他的代表作有《义勇军进行曲》、《大路歌》、《码头工人》、《新女性》、《毕业歌》、《飞花歌》、《铁蹄下的歌女》、《卖报歌》、《梅娘曲》等。
纪念民族英雄聂耳英勇牺牲的革命音乐家聂耳,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音乐家和革命家,他的创作作品为中国革命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成为了一代人的精神偶像。
然而,他的英勇牺牲也让人为之痛惜。
今天,我们怀念聂耳这位民族英雄,回顾他的音乐成就和为国家民族献身的精神。
聂耳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最杰出的作曲家之一,他的音乐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激昂的旋律而闻名。
他的音乐作品立足于中国民众的生活和情感,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和赞赏。
值得一提的是,聂耳所创作的音乐作品,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当属中国共产党的党歌《义勇军进行曲》。
《义勇军进行曲》是中国共产党的党歌,也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歌曲之一。
聂耳在创作这首作品时,秉承着对祖国和人民的深厚感情,以及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
这首歌曲的旋律嘹亮激昂,歌词字字铿锵有力,充分表达了人民群众共同奋斗的壮志豪情。
它不仅在革命的斗争中鼓舞人心,也成为了中国人民斗争精神的象征,激发了无数革命烈士和先烈的斗志,影响了几代中国人。
然而,聂耳的光辉生命并没有持续太久。
在长征途中,聂耳义无反顾地前进,最终不幸因被敌人的炮火所击中,壮烈牺牲。
他的英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也成为了中国革命史上一段闪光的篇章。
纪念聂耳,就是纪念那段激情澎湃的革命岁月,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
正如党的歌曲《我为祖国献石油》中所唱:“我献了一辈子石油,我献了这个世界”,聂耳英勇献身的精神和他的音乐一样,必将永载史册,激励后人前仆后继、披荆斩棘,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和富强而奋斗。
聂耳留给我们的音乐作品,不仅是一段历史的见证,更是一个时代的写照。
它们承载着中国人民的磅礴力量和伟大梦想,引领我们朝着更加美好的明天前进。
正如我们常常在党的各个庆祝活动中听到的那句口号:“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我们要牢记聂耳的崇高精神,传承革命先烈的理想信念,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在今天,我们怀念聂耳这位英勇牺牲的革命音乐家,纪念他为中国革命事业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音乐家聂耳》阅读及答案【篇一:音乐家聂耳】我国著名的音乐家,他的家乡就在我们云南省。
他是一个年轻帅气的小伙儿。
乌黑的头发,脸颊上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紧闭的双唇,给人一种严肃的神态。
聂耳是一个出色的爱国音乐家。
他在上小学时就对音乐很感兴趣他总是虚心的向别人请教关于音乐方面的知识,并利用课余时间自学了许多乐器,还担任了学校乐队的指挥。
长大后,由于他对劳动人民充满同情,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于是,他为不少歌颂祖国、同情劳动人民的诗词谱了曲,以此来表达他的爱国情怀。
聂耳一生成果卓著,在逝世前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前进歌》等四十余首民族器乐曲,无不体现了他对广大劳苦大众的同情,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反映了他热爱生命和艺术,热爱祖国和人民的高尚情操。
他于1933年加入共产党,虽然阻力很大,但他从未停止过与旧社会黑暗势力斗争,尤其在民族存亡的紧急时刻。
他脱下长袖投入抗日救亡运动,以大无畏的精神,把音乐当做武器,创作了《毕业歌》《义勇军进行曲》等代表中华民族的呼声,充满感召力的乐曲,以强烈的感情表达了各阶级人民高涨的斗争热情和信心,同时极大的激发了人民大众革命到底的决心和勇气。
聂耳勤奋好学,热爱祖国,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来报效祖国,赞美祖国,帮助劳动人民的高尚品质将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篇二:音乐家聂耳】/p> 2、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卖报歌》;3、认真地欣赏《金蛇狂舞》,并且从中感受音乐的美妙,增加对音乐的兴趣。
教学设想:根据农村小学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初步了解音乐家聂耳的简要生平,增加一些音乐的基础知识,逐渐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本节课需要学生了解《卖报歌》的创作背景,学唱《卖报歌》以及欣赏聂耳的《金蛇狂舞》。
注意了解创作时注重生活的感受与体验,为演唱时情感处理作好铺垫;利用现有的录音带让学生对歌曲和民乐加深印象。
这一节课还应该加强对学生课堂基本能力的常规训练,特别是节奏和发声的练习必不可少。
音乐家聂耳
1.说教材
(1)课题分析
音乐家故事《小毛头与卖报歌》以学生喜爱的连环画形式呈现于教材之中,这个故事拉近了聂耳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感受到可敬可亲的音乐家就生活在他们中间。
编者将这个故事巧妙地安排在《卖报歌》的前面,让学生先通过故事了解聂耳的生平和《卖报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为学生理解《卖报歌》的歌词和表演歌曲做好了铺垫。
《卖报歌》曲调简单,节奏平稳,旋律流畅,通过生动形象的歌词将一个卖报童的悲惨生活展现在我们面前。
学习本首歌曲,让学生在体验报童生活的同时学会热爱生活。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精神,我们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还要注意教学过程中方法的选择及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因此,我将本课的三维目标整合如下:
a.了解人民音乐家聂耳的生平与主要作品。
b.体会“小毛头”街头卖报的情景。
用纯真的心情唱好歌曲《卖报歌》。
并能积极参与《卖报歌》的情境表演活动。
(3)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体会演唱者的心情,唱好《卖报歌》。
(4)教学难点:创设“小毛头”街头卖报的情景。
用歌声与形体动作体会她当时的心情。
(5)教学理念:本课在教材的呈现上注重了情境性、趣味性和活动性。
它以情境教学活动为手段,引导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和探索,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的现代教学理念。
2.说教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
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制作了课件,将音乐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紧密结合起来,以媒体为手段,使技能训练渗透于艺术感受中,贯穿于音乐学习中。
为了便于学生学习,我采用了视觉图象、创设情境、兴趣引入、音乐律动等方
法进行教学。
3.说学法
从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确定如下学法:自主探究法、实践法、群体合作法。
4.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重温升国旗仪式(多媒体课件进行情境教学),介绍作曲家聂耳。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图象,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引入本课——音乐家聂耳。
作曲家是为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训练学生搜集、整理、交流信息的能力。
(3)讲述音乐故事《小毛头与卖报歌》。
小学音乐《音乐家聂耳》说课稿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卖报歌》创作的时代背景,为学生理解歌词和表演歌曲作好铺垫。
4)讲述聂耳耳朵的故事、帮助学生练习耳朵,板书节奏练习,让学生听拍读、视拍读。
设计意图:为歌曲的节奏练习作好铺垫,解决歌曲中的重、难点节奏。
(5)学唱《卖报歌》
a.学习旋律。
老师分句出示、弹奏旋律,学生随乐用“lu”哼唱。
b.分组接龙,熟悉旋律。
c. 填词演唱。
d. 听录音范唱,整体感知歌曲。
e. 歌曲处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词曲作者,完整演唱歌曲,并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演唱,通过歌词分析,感受歌曲的情绪,体会演唱者的心情,这样才会把歌曲唱得更有感情。
(6)情境表演。
(全班分三组,每组推选两名学生,一名扮演小毛头,另一名扮演聂耳,其余学生扮演街上的行人,看哪一组演的最好,并对其作出简单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即表演,使学生的动作表现与歌曲的情感相结合,加深学生对小毛头悲惨生活的体验。
(7)师生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评价,使学生相互帮助、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通过师生共同参与,相互激励,体现教学相长,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8)感恩新中国。
(在雄壮的国歌声中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加油、喝彩!)
设计意图:首尾呼应,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真挚情感,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与学习机会。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师生的教育与互动,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主动表达自己的见解。
它能使学生张扬个性,主体突现,思想解放。
而教师与学生一起互动,真正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点拨者、引导者。
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有目的地去听、去想、去做,成为一个会听、会想、会说、会做,创新意识强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