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音乐家---聂耳
- 格式:doc
- 大小:28.36 KB
- 文档页数:10
民族英雄聂耳中国音乐家与革命家聂耳,全名聂耳·将迪,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毛泽东口中的"民族英雄",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音乐家。
他以其深情而嘹亮的音乐和为中国革命奉献的精神,在中国乐坛和历史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聂耳于1912年5月2日出生在湖南省湘乡县的一个贫困农民家庭。
伴随着对音乐的热爱和才华的展露,聂耳在1931年通过考试进入上海音乐学院学习,并在校期间开始了他的音乐创作。
他创作的许多歌曲都充满了革命情怀,如《义勇军进行曲》就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军队的进行曲,激励了无数革命志士。
聂耳的音乐作品以其伟大的气魄和独特的风格而著称,尤其是《黄河大合唱》。
这首作品描绘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时期顽强的斗争精神和对自由的渴望,成为了中华民族壮丽历程中的璀璨乐章。
这首作品的演唱宛如巨浪翻涌,讴歌着民族的豪情壮丽,让人们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力量和民族精神。
正是因为聂耳的音乐作品深深地触动了人们的心灵,他的名字成为了中国音乐界的传世经典。
然而,聂耳的一生并不平坦。
在中共七大召开后不久,曾经认为聂耳有"右倾"倾向的指责使他备受压力和迫害。
最终,聂耳在1940年因被迫害而去世,年仅28岁。
聂耳作为一位革命家和音乐家,用他的音乐诠释了他对中国革命的坚定信念。
他的音乐代表了那个时代人民的心声,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他的音乐作品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激发了民族自豪感和独立精神。
聂耳的音乐精神也深深地影响了中国音乐界的后继者。
许多音乐家通过研究和演奏他的作品,进一步传承了他的精神和创作意识。
聂耳的音乐作品被广泛应用于舞台剧、电影和电视剧中,永远铭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纵观聂耳的一生,我们可以看到他作为一位杰出的音乐家和革命家所付出的艰辛和牺牲。
他的音乐作品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磅礴力量和革命斗争的艰辛历程。
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让我们勇往直前,追求更伟大的理想和目标。
高中音乐鉴赏《人民音乐家——聂耳》教案【教材分析】聂耳,人民音乐家的杰出代表,主要作品有《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卖报歌》《码头工人歌》《铁蹄下的歌女》《梅娘曲》《金蛇狂舞》等,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强烈的时代精神。
这节课主要欣赏的是《金蛇狂舞》和《毕业歌》。
《金蛇狂舞》以活泼跳跃的旋律和铿锵有力的节奏,表现了江南人民在节日的夜晚赛龙舟的热烈场景和欢腾的情绪,以鲜明的民族色彩,简练的笔墨,勾勒了一幅生动的民间生活风俗画面。
全曲由三段构成循环结构,其中第二段采用“螺丝结顶”旋法,上下对答呼应把龙舟比赛你追我赶、交替前行的场面写活了,是同学重点分析的乐段。
《毕业歌》是电影《桃李劫》的插曲,此歌作于1934年,该片讲述的是“9.18”后中国青年学生坎坷的生活道路,刻画了学生们热血沸腾、勇往直前,担负天下兴亡的坚强意志。
【教学目标】1.自主欣赏、主动探究、合作创造等方法,在愉悦中感受与体念音乐,并通过学生的主动欣赏和积极创造,来提高音乐的感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充分地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所创设的情景及运用举例分析、感受、体验等方法,让学生体验到作品情感内涵,体验到乐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目标:通过聆听《金蛇狂舞》和《毕业歌》,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感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积极乐观向上的信念。
【教学重点】欣赏、分析聂耳的两部音乐作品《金蛇狂舞》和《毕业歌》【教学难点】创设情景,激发情感,感受作品内涵,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教具】多媒体、钢琴【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放映国歌视频,让学生起立唱国歌。
引导学生思考唱国歌时要注意什么?想到了什么?(唱国歌时要立正、严肃,脱帽,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2.老师:“国歌每个学生都要会唱。
大学、中学、小学的重要集会要唱国歌,那么你们知道《国歌》的作曲者是谁吗?”学生:“聂耳”“冼星海”老师:嗯,同学们有人答对了,聂耳和冼星海都是我国著名的人民音乐家,但这首《国歌》是由聂耳所创作的。
人民音乐家---聂耳聂耳,是现代作曲家、我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的莫基者、我国国歌的作曲者。
聂耳的一生是短暂的,但他给我们留下了不朽的艺术遗产。
他生前作有歌曲《义勇军进行曲》、《开路先锋》、《大路歌》、《打长江》、《铁蹄下的歌女》等三十余首。
《翠湖春晓》等器乐曲四首。
这些作品,有写煤矿工人、纺织工人、码头工人和筑路工人的,有写农民与旱灾作斗争的,还有以农村姑娘、牧羊女和歌女为题材的,也有写青年学生、少年儿童、报童生活的。
作品通过不同的人物、不同的内容,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表现了时代的最强音,对团结人民、鼓舞斗志,起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特别是表现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不可战胜的《义勇军进行曲》,它的每个音符,每个乐句,仿佛都蕴藏着千钧之力。
这首歌,在风雨如磐的黑夜,象黄钟大吕激励亿万群众,冒着敌人的炮火一往直前;而今,它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已响彻祖国大地,激励着我们历尽重重艰难险阻,走向繁荣富强!聂耳四岁时,父亲便病故了,家境贫苦,艰难。
坚毅的母亲,不仅含辛茹苦,承当着全部家务劳动,而且从不放松对儿女的教育。
几乎每天晚上,她都要给孩子们讲岳飞、《柳荫记》、《孟姜女》等流传于民间的故事。
母亲常常用滇戏或花灯曲牌边唱边讲。
这些低徊哀婉的歌声,象潺潺小溪一样注入聂耳幼小的心房。
成为他音乐艺术的启蒙教育。
聂耳家附近,有个姓邱的木匠会吹笛子。
那悠扬笛声常常使聂耳入迷,后来,他和邱木匠熟识了,就利用课余时间跟他学吹笛子,不久又学会了拉二胡,弹三弦和月琴。
音乐,启迪了聂耳的智慧,也丰富了他的生活。
在学校他被推为“儿童乐队”的指挥;在家里他和两个哥哥成立了“家庭小乐队”。
课余或假日,他们常常结伴到西山、金殿等风光秀丽、环境清幽的地方练习合奏,有时,吃过晚饭,他们坐在翠湖堤上,一会儿合奏,一会儿独奏,一会唱歌,通宵达旦,尽欢而归。
一次,聂耳路过一座庙堂,遇上庙里的乐师们正在演奏“洞经调”。
那曲调时而高昂欢快,时而低沉忧伤,穿插其间的打击乐,节奏明快,动人心弦。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非常荣幸能以“聂耳精神”为主题,与大家共同探讨这位伟大音乐家所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聂耳,一个响彻云霄的名字,一个激励我们奋发向前的力量。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缅怀这位音乐巨匠,传承聂耳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一、聂耳生平简介聂耳,原名聂守信,1903年2月14日出生于云南昆明。
他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作曲家,被誉为“人民音乐家”。
聂耳短暂的一生,却为中国音乐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创作了大量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的音乐作品,其中《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等歌曲,至今仍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为民族复兴而奋斗。
二、聂耳精神内涵1. 爱国精神聂耳的一生,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
他坚信,音乐是民族精神的载体,是激发民族觉醒的利器。
在他的作品中,始终洋溢着浓厚的爱国情怀。
正如《义勇军进行曲》中所唱:“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首歌曲,成为了中华民族抗战的号角,激励着无数爱国志士为民族独立和解放而英勇斗争。
2. 创新精神聂耳的音乐创作,始终以创新为灵魂。
他敢于突破传统音乐的束缚,将西方音乐元素与民族音乐相结合,创作出了许多具有时代特色的音乐作品。
他的创新精神,为中国音乐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3. 民族精神聂耳的音乐,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土壤。
他关注民族命运,关心民生疾苦,用自己的音乐作品唤起民众的民族意识。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
4. 理想主义精神聂耳是一位坚定的理想主义者。
他坚信,音乐可以改变世界,可以推动社会进步。
他用自己的音乐,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而奋斗。
这种理想主义精神,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宝贵的财富。
三、传承聂耳精神,助力民族复兴1. 弘扬爱国精神我们要学习聂耳的爱国情怀,将爱国之情融入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
无论是在教育岗位,还是在各行各业,都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聂耳教案精选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鉴赏》教材第四单元“时代的声音”中的第12课《人民的音乐家——聂耳》。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解聂耳的生平事迹,学习其代表作品《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背景、音乐结构和艺术特色;通过欣赏和分析聂耳的其他作品,探讨其音乐创作风格及在我国音乐史上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聂耳的生平和创作成就,认识其在我国音乐史上的贡献。
2. 通过学习《义勇军进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爱国主义情操。
3. 引导学生掌握音乐鉴赏的基本方法,提高音乐审美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聂耳音乐创作风格的分析。
教学重点:聂耳代表作品《义勇军进行曲》的鉴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设备、PPT课件、音乐播放器、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音乐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义勇军进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聂耳的音乐风格,引发他们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新课导入(10分钟)(1)介绍聂耳的生平事迹,让学生了解其音乐创作背景。
(2)分析《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背景、音乐结构和艺术特色。
3.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将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聂耳的其他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讨论其音乐创作风格。
4. 例题讲解(15分钟)选取一首聂耳的作品,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掌握音乐鉴赏的基本方法。
5.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对其他聂耳作品进行鉴赏,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强调聂耳在我国音乐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六、板书设计1. 《人民的音乐家——聂耳》2. 内容:(1)聂耳生平事迹(2)《义勇军进行曲》创作背景、音乐结构、艺术特色(3)聂耳音乐创作风格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聂耳的生平事迹及其在我国音乐史上的地位。
(2)分析《义勇军进行曲》的音乐结构和艺术特色。
2. 答案:(1)聂耳(19051935),我国著名作曲家,被誉为“人民的音乐家”。
人民音乐家::聂耳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人民音乐家聂耳聂耳,是现代作曲家、我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的莫基者、我国国歌的作曲者。
聂耳的一生是短暂的,但他给我们留下了不朽的艺术遗产。
他生前作有歌曲《义勇军进行曲》、《开路先锋》、《大路歌》、《打长江》、《铁蹄下的歌女》等三十余首。
《翠湖春晓》等器乐曲四首。
这些作品,有写煤矿工人、纺织工人、码头工人和筑路工人的,有写农民与旱灾作斗争的,还有以农村姑娘、牧羊女和歌女为题材的,也有写青年学生、少年儿童、报童生活的。
作品通过不同的人物、不同的内容,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表现了时代的最强音,对团结人民、鼓舞斗志,起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特别是表现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不可战胜的《义勇军进行曲》,它的每个音符,每个乐句,仿佛都蕴藏着千钧之力。
这首歌,在风雨如磐的黑夜,象黄钟大吕激励亿万群众,冒着敌人的炮火一往直前;而今,它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已响彻祖国大地,激励着我们历尽重重艰难险阻,走向繁荣富强!聂耳四岁时,父亲便病故了,家境贫苦,艰难。
坚毅的母亲,不仅含辛茹苦,承当着全部家务劳动,而且从不放松对儿女的教育。
几乎每天晚上,她都要给孩子们讲岳飞、《柳荫记》、《孟姜女》等流传于民间的故事。
母亲常常用滇戏或花灯曲牌边唱边讲。
这些低徊哀婉的歌声,象潺潺小溪一样注入聂耳幼小的心房。
成为他音乐艺术的启蒙教育。
聂耳家附近,有个姓邱的木匠会吹笛子。
那悠扬笛声常常使聂耳入迷,后来,他和邱木匠熟识了,就利用课余时间跟他学吹笛子,不久又学会了拉二胡,弹三弦和月琴。
音乐,启迪了聂耳的智慧,也丰富了他的生活。
在学校他被推为“儿童乐队”的指挥;在家里他和两个哥哥成立了“家庭小乐队”。
课余或假日,他们常常结伴到西山、金殿等风光秀丽、环境清幽的地方练习合奏,有时,吃过晚饭,他们坐在翠湖堤上,一会儿合奏,一会儿独奏,一会唱歌,通宵达旦,尽欢而归。
一次,聂耳路过一座庙堂,遇上庙里的乐师们正在演奏“洞经调”。
远4·New Youth ·
月节,谓有芒之种谷
五音戏是全国的独有剧种,是山东省淄博市的传统戏剧,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它源于山东省的章丘、历城一带,传于济南、淄博、滨州、潍坊等地。
五音戏以唱腔优美动听,语言生动风趣,表演朴实细腻而著称,地方特色浓郁。
由于所流传地域的方言、风俗等差异,大致划分为东、西、北三路。
后由于种种原因,东路和北路肘鼓子渐趋衰微,只有西路被一支专业的戏曲团体承续下来,即今日的淄博市五音戏剧院。
五音戏原名“肘鼓子”或“周姑子”戏,是由边打鼓边歌唱的“秧歌腔”发展起来的。
至今传统戏《大裁衣》中还保留着一些原始唱词,如:“我就会打鼓,你就会敲锣,打起锣鼓唱秧歌,秧歌唱来唱秧歌。
”它与山东省境内流行的柳琴戏、茂腔、柳腔同属于肘鼓子系统。
五音戏表演时一般是先吐字,后行腔,曲调口语化,腔调旋律变化较多。
其演唱用本嗓,女腔尾音旋律延长,后尾用假嗓翻高,称为“云遮月”,曲调优美质朴,适于抒发多种感情。
由于表现的多是当地农村妇女的形象和生活状态,故生活气息强烈,地方特色浓郁,方言纯朴自然,常用民间谚语和形象比喻,言简意赅,深得一方百姓喜爱。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2006年5月20日,五音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7年6月8日,山东省淄博市五音戏剧院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
创造。
三一文库()/演讲稿
人民音乐家---聂耳
聂耳,是现代作曲家、我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的莫基者、我国国歌的作曲者。
聂耳的一生是短暂的,但他给我们留下了不朽的艺术遗产。
他生前作有歌曲《义勇军进行曲》、《开路先锋》、《大路歌》、《打长江》、《铁蹄下的歌女》等三十余首。
《翠湖春晓》等器乐曲四首。
这些作品,有写煤矿工人、纺织工人、码头工人和筑路工人的,有写农民与旱灾作斗争的,还有以农村姑娘、牧羊女和歌女为题材的,也有写青年学生、少年儿童、报童生活的。
作品通过不同的人物、不同的内容,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表现了时代的音,对团结人民、鼓舞斗志,起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特别是表现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不可战胜的《义勇军进行曲》,它的每个音符,每个乐句,仿佛都蕴藏着千钧之力。
这首歌,在风雨如磐的黑夜,象黄钟大吕激励亿万群众,冒着敌人的炮火一往直前;而今,它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已响彻祖国大地,激励着我们历尽重重艰难险阻,走向繁荣富强!聂耳四岁时,父亲便病故了,家境贫苦,艰难。
坚毅的母亲,不仅含辛茹苦,承当着全部家务劳动,而且从不放松对儿女的教育。
几乎每天晚上,她都要给孩子们讲岳飞、《柳荫记》、《孟姜女》
等流传于民间的故事。
母亲常常用滇戏或花灯曲牌边唱边讲。
这些低徊哀婉的歌声,象潺潺小溪一样注入聂耳幼小的心房。
成为他音乐艺术的启蒙教育。
聂耳家附近,有个姓邱的木匠会吹笛子。
那悠扬笛声常常使聂耳入迷,后来,他和邱木匠熟识了,就利用课余时间跟他学吹笛子,不久又学会了拉二胡,弹三弦和月琴。
音乐,启迪了聂耳的智慧,也丰富了他的生活。
在学校他被推为“儿童乐队”的指挥;在家里他和两个哥哥成立了“家庭小乐队”。
课余或假日,他们常常结伴到西山、金殿等风光秀丽、环境清幽的地方练习合奏,有时,吃过晚饭,他们坐在翠湖堤上,一会儿合奏,一会儿独奏,一会唱歌,通宵达旦,尽欢而归。
一次,聂耳路过一座庙堂,遇上庙里的乐师们正在演奏“洞经调”。
那曲调时而高昂欢快,时而低沉忧伤,穿插其间的打击乐,节奏明快,动人心弦。
洞经调虽是庙堂音乐,但它包含厂不少民间音乐的精华,爱好音乐的聂耳被吸引住了,久久舍不得离去。
忽然,他发现乐师中有个吹笛子的人,是他家过去的老邻居。
他喜出望外。
事后,他带上纸和笔,找到这位吹笛子的乐师,恭恭敬敬地请他一段一段口述,自己将曲谱记录下来。
后来,聂耳在上海创作的器乐曲《翠湖春晓》,其意境有他与伙伴在翠湖堤上演奏时获得的神韵,也有这洞经调的“影子”。
1927年,聂耳考进了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这所进步学校里受到一些革命思想的影响,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文艺宣传活动。
他不但搞音乐也演话剧。
他的处女作《省师附小校歌》,就是这个时候问世的。
这支歌曲雄壮有力,
富有朝气,已显露出他的才华。
也就在这个时期,他开始接触小提琴,常常到西山美人峰下孜孜不倦地练琴。
1927年,大革命刚刚失败,革命处于低潮时期。
他不顾反动派的迫害,积极参加我党领导的青年读书会和音乐、戏剧的演出,参与散发传单等秘密活动,并毅然加入了共青团组织。
1930年夏,十九岁的聂耳在省立第一师范毕业了。
正当他要走上工作岗位时,意外的事发生了,由于聂耳参与进步学生活动,被叛徒告密,当局下令要逮捕他。
当时,他三哥聂叙伦刚从日本回来,准备去上海工作。
为了躲避反动当局的迫害,他三哥将计就计,让弟弟顶自己的名,连夜离开昆明去上海。
到上海后,经朋友介绍,聂耳进了一家名叫“云丰中庄”小商号当伙计。
这家小商号只供食宿,不给工资。
在那里,聂耳每天劳动长达十小时以上。
就是在这样困难的条件下,他仍然每天坚持学英语、日语,练习小提琴。
1931年4月,聂耳以刻苦自学的成绩和多方向才能,考入了“明月歌舞剧团”。
从此,正式开始了他的艺术生涯。
聂耳进入“明月歌舞剧社”,如鱼得水,英雄有了用武之地。
他每天练琴坚持在六个小时以上,专心致志,毫不旁顾。
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到三个月,他就成了乐队的主要小提琴手,接着,又学习作曲,研究和声,钻研民族音乐,并开始了他早期的音乐创作。
不久,聂耳离开了“明月歌舞剧社”,到了距离抗日前线较近的北平。
在北平,他与左翼戏联和音联的同志取得联系,参加了他们组织的一些活动和演出。
他常在群众性的集会上,演奏《国际歌》,听众随着他的乐声齐
声合唱。
他还到天桥去看贫苦人的各种演唱,细心地倾听他们的心声,体验他们的思想感情。
他在1932年9月11日的日记中写道:“在这里充满了工人们、车夫、流氓无产阶级的汗臭。
……有的在卖嗓子,有的在卖武功,这些吼声,这些真刀实枪的对打声、锣鼓声……这是他们生命的挣扎,这是他们向敌人进攻的冲锋号。
”1932年11月,他从北平又回到上海,先后在联华影业公司一厂、百代唱片公司、联华影业公司二厂为电影配音和作曲。
这一时期,由于他和许多进步的文艺工作者经常接触,思想进步更快。
上海“苏联之友社”成立音乐小组后,他和任光、张曙等积极参加了音乐小组的活动。
后来,他又和任光发起成立了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
1933年初,聂耳由田汉同志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不仅获得了新的政治生命,艺木才华也得到进一步的发挥。
他一生中的创作,绝大部分都是在1933一1935年之间完成的,这期间,正是民族危机极为严重的时期,也是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人民实行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最疯狂的时候。
聂耳始终站在斗争的前列,在他创作的歌曲中,表达了人民的呼声、民族的怒吼。
1934年是聂耳创作最旺盛的一年。
这年,他为田汉的歌剧《扬子江的暴风雨》创作了《打砖歌》、《打桩歌》、《码头工人歌》、《前进歌》,并担任导演和主演;为电影《桃李劫》谱写了主题歌《毕业歌》;为电影《大路》谱写了主题歌《大路歌》和插曲《开路先锋》;为电影《新女性》谱写了主题歌《新女性》;为电影《飞花村》谱写了主题歌《飞花歌》;
还创作了儿童歌曲《卖报歌》等。
1935年,为话剧《回春之曲》谱写了《梅娘曲》,又为电影《逃亡》作主题歌《自己歌》和插曲《塞外村女》;还创作了《采菱歌》、《打长江》等歌曲。
短短的两年多时间里,他创作出了三十余首充满战斗激情和富于劳动人民感情的歌曲。
聂耳的创作之所以能够深刻地反映现实,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深入人民的斗争生活;和群众同命运、共呼吸,从十五、六岁起,他一直满腔热悄地投入到现实斗争之中,对人民大众的思想感情和要求,有着比较深刻的体验和了解。
但每当进行创作时,他又不满足于自己已有的生活积累,而要根据创作的具体内容,一次又一次地到群众中间,去体验和熟悉生活。
写《新女性》这首歌时,他花了不少日子,在风寒霜冷的秋夜,步行一个多钟头赶到沪西纱厂,观察和了解女工们的生活和思想。
为了写《码头工人歌》,他经常到黄浦江边的码头,观察和厂了解搬运工人的劳动情景,倾听他们的苦难呼声,认真记录下劳动号子的节奏和音调,然后把它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去。
聂耳努力在生活实践中改造自己的世界观,力求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观察生活,由表及里地认识生活的本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从而,使他的作品能那样生动地刻画出各个阶层不同人物的典型情绪
和典型性格。
聂耳对创作从来是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
歌曲《开路先锋》的歌词开头有三个“轰”字,轰字后面紧跟着有几声笑声。
歌词作者孙师毅告诉聂耳,他的创作意图是:三个“轰”字是想表现要轰倒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笑声表现出一种革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