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卡尔》
- 格式:ppt
- 大小:2.53 MB
- 文档页数:26
《笛卡尔》观后感300字
观看关于笛卡尔的纪录片或者电影后,我深受启发。
笛卡尔,这位西方哲学史上的巨擘,以“我思故我在”的名言深深地震撼了我。
他提出的怀疑一切、从零开始的理性方法论,彰显出对真理探索的坚韧与执着,这是对知识追求者的一种极高的精神启示。
影片中,笛卡尔的生活轨迹和思想历程交织呈现,他的身心二元论,将世界划分为物质与精神两个独立领域,这一理论至今仍对哲学、科学等领域产生深远影响。
同时,他对数学逻辑系统的构建也为现代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这部作品,我更加深入理解到笛卡尔对于理性和逻辑的坚守,以及他那勇于挑战权威、独立思考的精神风貌。
这不仅是一次对伟大哲学家的致敬,更是对我个人在面对问题时应保持清醒理智、勇于探索未知领域的鞭策和鼓励。
《笛卡尔》
今天,老师跟我们讲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是关于一个叫笛卡尔的叔叔的。
笛卡尔叔叔啊,他是一个特别聪明的科学家哦!他有一天坐在火炉旁,想着:“我怎么知道自己是活的呢?”于是他就想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办法——他闭上眼睛,什么都不看,什么都不听,结果他发现自己还能想东西。
哇,真神奇!他就想到:“我能想,我就是真的活着呀!”
后来笛卡尔叔叔还发明了一个很有名的道理——叫做“我思故我在”。
意思就是说,只要我在想,我就一定是真的存在。
哇,这个道理真是太厉害啦!
我觉得笛卡尔叔叔一定很聪明,他通过思考,发现了好多奥秘。
以后我也要像笛卡尔叔叔一样,好好思考,做个聪明的小朋友!
嘿嘿,我今天学到了好多东西哦!噢对了,老师还说了,笛卡尔叔叔做数学也很厉害,他的那些公式,我也要努力学会,哈哈,等我长大了,也要像他一样厉害!
—— 1 —1 —。
《笛卡尔哲学原理》读后感《笛卡尔哲学原理》是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的著作,也是他生前唯一用自己的名字出版的著作。
这本书是对于笛卡尔哲学思想的系统阐述,其中涵盖了形而上学、认识论、伦理学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斯宾诺莎对于笛卡尔哲学的理解和创新,也从中获得了许多启示和思考。
首先,我认为斯宾诺莎对于笛卡尔哲学的理解是深刻而准确的。
他通过几何学方法阐述了笛卡尔的哲学思想,使得这些思想更加清晰明了,也更加具有说服力。
在笛卡尔哲学中,实体、精神和物质是三个基本的范畴,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映射。
斯宾诺莎通过几何学方法,对于这些范畴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阐述,使得我们更加清晰地理解它们的内涵和关系。
其次,我认为斯宾诺莎在《笛卡尔哲学原理》中对于形而上学的探讨是独到的。
他认为形而上学是探究存在本身的问题,而不是探究存在者的属性或关系。
这种观点让我重新审视自己对于形而上学的理解,也启发了我思考如何更好地探究存在本身的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过于关注存在者的属性和关系,而忽视了存在本身的问题。
这种观点导致我们对于世界和人生的理解过于表面化和片面化,缺乏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因此,我认为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形而上学的研究,探究存在本身的问题,从而更加深入地认识和理解世界和人生。
最后,我认为《笛卡尔哲学原理》是一本极具价值的书籍。
它不仅让我了解了斯宾诺莎对于笛卡尔哲学的理解和创新,还让我从中获得了许多关于形而上学和人生哲学的启示。
我相信这本书所传达的见解和思想将对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阅读这本书,了解斯宾诺莎的哲学思想,共同探索形而上学和人生哲学的奥秘。
《第一哲学沉思集——反驳和答辩》[法]笛卡尔著读后感第一篇范文:《第一哲学沉思集——反驳和答辩》[法]笛卡尔著读后感笛卡尔的《第一哲学沉思集——反驳和答辩》是西方哲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其深刻的思考和独特的观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部作品中,笛卡尔通过一系列的沉思,试图找到确定的知识基础,并以此为基础来建立一门全新的哲学体系。
笛卡尔的沉思起点是怀疑一切,他试图通过怀疑来找到不可怀疑的知识点。
他先后怀疑了感官知觉、数学公理、甚至自己的存在,最终找到了一个不可怀疑的结论:我思故我在。
这个结论成为了他哲学体系的基石。
在《第一哲学沉思集——反驳和答辩》中,笛卡尔对skeptical arguments 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反驳。
他反驳了怀疑论者对感官知觉的怀疑,认为感官知觉虽然可能欺骗我们,但我们的内心感受是真实的。
他还反驳了怀疑论者对数学公理的怀疑,认为数学公理是明确无疑的。
接着,笛卡尔进一步探讨了上帝的存在和可靠性。
他认为上帝是存在的,而且是全知全能的。
他通过“论上帝和清晰明白的真理”这一沉思,阐述了自己对上帝的认识。
他认为,上帝是那个“给我一个比所有这些都是更清晰、更确实的观念,而同时又是一个无限伟大的存在”的存在。
这个观念使他确信上帝的存在。
第二篇范文:《第一哲学沉思集——反驳和答辩》[法]笛卡尔著读后感笛卡尔的《第一哲学沉思集——反驳和答辩》是对怀疑论的一种回应和反驳,同时也是对人类知识体系的探索和重建。
从全新的视角来看,这部作品不仅展现了笛卡尔的哲学思想,也反映了他对人类认知能力的信心和探求真理的决心。
在《第一哲学沉思集——反驳和答辩》中,笛卡尔首先提出了普遍怀疑的观点,他认为只有通过怀疑,才能找到真正的知识。
他怀疑了感官知觉的可靠性,质疑了数学公理的确定性,甚至怀疑了自己的存在。
然而,在经历了这一系列的怀疑之后,他找到了一个不可怀疑的结论:“我思故我在”。
这一结论成为了他哲学体系的基石。
从新的视角来看,笛卡尔的普遍怀疑实际上是一种对人类认知能力的挑战。
十大方法论哲学书籍十大方法论哲学书籍是指那些涵盖广泛且对于人们的思考和行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哲学作品。
这些书籍通过系统的思考和探索,提供了一系列独到的观点和方法,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世界、指导行为和解决问题。
以下将介绍十本具有代表性的方法论哲学书籍。
1.《论方法》(笛卡尔):这是一本经典的哲学著作,其中笛卡尔提出了怀疑论的方法,强调通过怀疑和思考来寻求真理。
2.《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卢梭):卢梭在这本书中提出了自然状态、社会契约论等重要观点,对人类社会的起源和不平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
3.《论法的精神》(孟德斯鸠):孟德斯鸠在这本书中阐述了法的本质和原则,主张通过制度和权力的分立来保护人民的自由和权益。
4.《论自由》(斯图尔特·密尔):这本书是自由主义的经典之作,密尔在书中探讨了自由的定义、限制和重要性,对个人自由和国家干预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
5.《论伦理学》(康德):康德在这本书中提出了道德行为的普遍准则,强调通过理性和自律来指导个人和社会的行为。
6.《论语》(孔子):这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书籍,其中包含了许多关于人生、道德和社会治理的重要观点和教诲。
7.《论证的方法》(弗朗西斯·培根):培根在这本书中介绍了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强调通过实证和逻辑推理来获得真知。
8.《论语录》(尼采):尼采在这本书中提出了许多关于力量、意志和道德的观点,对人类精神的发展和超越进行了深入思考。
9.《论知识的进化》(卡尔·波普尔):波普尔在这本书中提出了关于科学进步和知识发展的观点,强调理性批判和经验验证的重要性。
10.《论语言的哲学》(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维特根斯坦在这本书中探讨了语言的本质和限制,对于理解和交流的重要性进行了深入思考。
以上十本书籍涵盖了众多哲学领域,从认识论到伦理学,从政治哲学到科学哲学,它们都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思考和行动的方法。
无论是哲学爱好者还是一般读者,都可以通过阅读这些书籍来拓宽视野、提升思考能力,并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其中的方法和原则。
方法导论笛卡尔引言又译《谈谈方法》,全名为《谈谈正确引导理性在各门科学上寻找真理的方法》。
文章以半自传的形式,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作者新的哲学方法及其形成过程。
作者从几何学和代数学的优缺点总结出四条原则:(一)不要把任何事物看成是真的,除非对它已经认识清楚了。
(二)要用逐步分析的方法系统地解决问题。
(三)思考时,由简到繁。
(四)要彻底复查一切,做到确实无遗漏。
在四条规则中,作者指出了三种具体的方法:怀疑的方法、分析、演绎和列举推理的方法。
尤其主张普遍怀疑,认为一切都可怀疑,只有怀疑者本身不可怀疑,从而得出“我思故我在”这一哲学公式。
对于作者,怀疑和怀疑的克服学说是哲学的入门途径,这种学说的锋芒是直接针对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经院哲学,因此被誉为西方近代哲学的宣言。
第一段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中,惟有健全的理性是为人人所最均等分有的。
因为每一个人都认为他已经充分地有了这种天然的禀赋,所以甚至那些在任何别的事上最难感觉满意的人,独在理性方面除了他们所已有的外,通常也更不望再有多求。
在这件事上既然不像人人都会犯错误,这便可以证明正确的判断力和分辨真伪的能力,即所称为健全的常识或理性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共有之物。
这样看来,我们彼此之所以有不同的意见,并不是因为我们当中某些人比其他的人赋有更多的理性,乃是纯粹因为我们把思想引领到不同的路线,以及各人所注意的对象并不相同。
仅有一个元气充健的心性是不够的,主要的条件是要能善于运用。
最大的心性可能造成最高的优德,也可能造成最大的恶行;那些行走缓慢而遵循正径的人,可以比那些飞奔疾驰而背离正道的人有更真实的进步。
至于我自己,我从来没有幻想到我的心性比其他一般人更完全。
相反地,我毋宁常希望我自己跟一些别的人能够同有敏捷的思想,或清晰明了的想象力,或充沛与持久的记忆力。
除了这些之外,我再也想不出有任何东西可以帮助完成心性的功能。
理性或常识即是造成人之所以为人,和人之所以异于禽兽的唯一事物,我便相信它是全部为人人所同有的。
笛卡尔《哲学原理》第一部分:《关于方法的讲座》这一部分是全书的导言,笛卡尔在这里讲述了他的哲学方法。
他强调了怀疑的重要性,主张要将一切自己曾经信仰过的东西暂时置于怀疑之中。
只有通过怀疑去掉所有可能是虚假的信念,才能找到真实的知识。
第二部分:《形而上学》第三部分:《物体的几何学》这一部分探讨了几何学的基本原理,笛卡尔提出了坐标系和代数方程的使用,这为后来的数学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他还展示了如何用几何图形来解释物质的运动和形态变化。
第四部分:《关于天文学》这一部分详细讲述了笛卡尔的天文学观点,他认为天空中的星体是由物质所组成的,而不是由精神所构成。
他还阐述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原理,并与当时的天文学观点进行了对比。
第五部分:《人体的工程》这一部分探讨了人体的结构和机能,并提出了人体像机器一样运作的观点。
笛卡尔认为人体由物质所构成,而灵魂则和物质相分离,这与传统的宗教观点存在明显分歧。
第六部分:《心灵与思维》这一部分讨论了心灵、思维和意识的本质。
笛卡尔认为思维是与灵魂紧密相关的活动,而非躯体所独有。
他还提出了意识与思维的区别,强调了意识的主观性。
《哲学原理》的最大贡献在于它建立起了以怀疑为基础的新哲学体系,并以自我思考和推理为核心。
它对理性主义哲学、数学、天文学、生物学、心理学等领域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它引起了对人类思维和存在的深入思考,挑战了传统的哲学观念,为后来的哲学思想开辟了新的方向。
总的来说,《哲学原理》是一部重要的哲学经典,无论是对于哲学研究者还是对普通读者,都是必读之作。
《笛卡尔》精华笔记勒内·笛卡尔被誉为近代哲学之父,他的哲学思想几乎影响了之后的每一位哲学家。
他创立的解析几何,更是推动数学进步的重要工具。
除此之外,他还广泛涉猎了物理学、医学等众多领域,对牛顿等许多近代科学家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现代科学公认的鼻祖之一。
英国学者汤姆·索雷尔的《笛卡尔》一书,从生平和思想两个方面对笛卡尔的一生进行了梳理。
一、笛卡尔的主要生平1.笛卡尔的童年1596年,笛卡尔出生于法国西北部的图赖讷省,他的母亲生下他不久便去世了。
笛卡尔是个早产儿,天生体弱多病。
在笛卡尔10岁时,他被父亲送进了法国最好的教会学校拉弗莱什公学进行了八年学习,虽然笛卡尔反感传统的神学教育,但却在这里扎实地学习了数学、物理等课程,这对他未来研究有很大的帮助。
2.笛卡尔的游历生涯从学校毕业后,笛卡尔并没有像父亲期望的那样成为神学家,而是开始周游欧洲许多国家。
他把旅行看成拆除固有观念,认识客观世界的方式。
他还见证了许多历史性时刻,并加入军队参加了“三十年战争”,与此同时,也结交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
3.来自梦的天赋使命1619年,23岁的笛卡尔在日记里记录了他做的三个梦。
在梦中一个陌生人给了他一首诗和几本书。
诗的开头是“是”与“否”,笛卡尔把它看作是真理与谬误的象征。
他梦到的其中一本书是百科全书,笛卡尔把它解读为众多知识的统一。
在笛卡尔看来,梦是上天赋予他的使命,就是让他用一生去寻找真理,摒弃谬误,并认清众多知识背后的真相。
4.定居荷兰著书立说1628年,32岁的笛卡尔决定结束游历生活,定居荷兰,开始著书立说。
在荷兰的日子里,笛卡尔深入简出,更多的时候是在家思考、写作或者做一些科学实验,平时只有几个仆人相伴。
《谈谈方法》《第一哲学沉思录》《哲学原理》等著作的出版,在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并奠定了之后他在世界哲学史和科学史上的地位。
5.受邀讲学客死他乡笛卡尔的著作在荷兰引起了渲染大波,并有很多的拥护者,但也被宗教界视为异教徒,一度面临着被捕的风险。
笛卡尔的哲学和方法论笛卡尔(Reně Descartes,1596~1650),法国哲学家,西方近代哲学的创始人之一,二元论者、唯理论者。
笛卡尔1596年3月31日生于都仑省拉爱城一个贵族家庭。
父亲是布勒丹省议院参议官。
他1604年入拉·费雷士的耶稣会公学,接受传统教育,除神学和经院哲学外,还学了数学和一些自然科学。
但是他对学校传授的中世纪学说越来越小满意,课外读了大量杂书,接触到一些新思想。
1612年他以优秀成绩毕业,但深感闭门读书无用,决心走出校门,用自己的理性来解决科学问题。
他对法学、医学、力学、数学、光学、气象学、天文学以至音乐都有研究的兴趣,并且接触到各方面的学者。
1618年他离开法国到荷兰参加军队,充当文职志愿人员,后来到巴伐利亚参加了日耳曼人的军队。
退伍后定居巴黎,专门从事科学研究,企图建立起新的科学体系。
他曾想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世界》一书,效法哥白尼、伽利略式的做法,但当时教会反动势力很大,罗马教廷对伽利略进行了迫害,笛卡尔有所顾虑,终于打消写作这部著作的计划。
这时他对思想方法进行了研究,1628年写成《指导心智的规则》,但生前并未发表。
他感到在法国进行研究和著述易担受风险,要另找一个比较适宜的环境。
1629年他迁居资产阶级已经取得政权的荷兰,在那里隐居了20年。
1637年他发表了用法文写的第一部著作《论方法》,产生了很大影响。
1641年他又用拉丁文发表了《形而上学的沉思》,比较详细地论证了他已经提出的论点,并且附有事前向当时著名哲学家们征求来的诘难,以及他自己对这些诘难的驳辩。
1644年,笛卡尔发表了他的系统著作《哲学原理》,这部书不仅包括他已经发表的思想,而且论述了他的物理学理论,还包括过去未发表的《世界》一书的内容。
1649年,他最后发表了心理学著作《论心灵的感情》。
在荷兰,教会顽固势力也没有停止对他的敌视,有的大学禁止讲授他的学说。
1649年他应瑞典女王克里斯丁娜邀请赴宫廷讲学,由于不适应北方的寒冷气候而患病,1650年2月11日在斯德哥尔摩逝世。
笛卡尔《谈谈方法》
《谈谈方法》是法国哲学家笛卡尔的经典著作,于1637年出版。
这本书是笛卡尔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被誉为现代数学和哲学的奠基之作。
《谈谈方法》由六个部分组成,分别是他对思维方法的反思和探索、他对数学的探索以及他对自然哲学和心灵哲学的思考。
书中,笛卡尔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思想,也就是他著名的主体论思想。
他认为唯一能证实存在的事实是我自己的思维活动,通过思考我能够确信我存在。
此外,他还提出了“一个人不能说自己比别人聪明”和“将思想中复杂的问题逐渐化简为简单的问题”等重要思想。
在关于数学的部分,笛卡尔提出了笛卡尔坐标系,这个坐标系成为了现代几何学的基础,也被广泛应用于其他科学领域。
此外,书中还包括了笛卡尔对哲学和科学等领域的一些个人见解和思考。
总的来说,这本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探索人类的思维方法和认识世界的方式,并提供一种新的哲学和科学的基础。
它对现代科学、哲学和数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笛卡尔知识点总结笛卡尔(René Descartes,1596年3月31日-1650年2月11日),是17世纪法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和自然科学家,是启蒙运动的开创性人物之一,他被誉为“现代哲学的创始人”,其著作对西方哲学和科学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笛卡尔在哲学、数学和自然科学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思想影响了后世哲学家和科学家的思想和研究。
一、哲学思想1. 「我思故我在」——笛卡尔哲学思想的核心观点。
笛卡尔认为,“我思故我在”是唯一不可怀疑的真理,它成为笛卡尔哲学体系的第一原理。
笛卡尔强调个体的思维活动和存在优先于一切,他试图以此来解决所谓的“懒人谬误”,即“如何证明外界存在”。
2. 怀疑论——笛卡尔的思想方法。
笛卡尔提出怀疑论,他认为人们不应轻信传统观念和科学理论,而应以怀疑为出发点,通过推理和证明来寻找真理。
他以自己的哲学体系为例,以怀疑的态度来挑战一切传统的观念和学说。
3. 精神和物质二元论——笛卡尔的本体论观点。
笛卡尔主张精神和物质是不同的实体,是两种本质不同的存在形式。
他认为,人的思维活动和意识是独立于身体的物质存在的,这种观点对后世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神学思想——笛卡尔的宗教信仰。
笛卡尔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他的一些哲学思想受到了基督教神学的影响。
他试图以哲学的方法来证明上帝的存在和人的灵魂不朽,并与自然科学相协调。
5. 自由意志和决定论——笛卡尔的道德观。
笛卡尔认为,人是具有自由意志的存在,人的行为和选择不是决定论的结果,而是人自己的决定。
他强调人的自主性和责任性,试图建立一个自由和理性的道德体系。
6. 数学方法——笛卡尔的思辨方法。
笛卡尔以数学的方法来进行哲学的思考和研究,他试图建立一个严谨的逻辑体系和知识体系。
他将代数和几何学的方法应用到哲学中,强调逻辑推理和精确分析的重要性。
二、数学成就1. 笛卡尔坐标系——笛卡尔的数学创新。
笛卡尔提出了坐标几何学,即笛卡尔坐标系,这是一种将代数和几何相统一起来的方法。
笛卡尔《几何学》
《几何学》是笛卡尔于1637年发表的一本数学著作,分为三卷。
第一卷讨论尺规作图,第二卷是曲线的性质,第三卷是立体和“超立体”的作图,实际是代数问题,探讨方程的根的性质。
笛卡尔的中心思想是建立起一种“普遍”的数学,把算术、代数、几何统一起来。
他设想,把任何数学问题化为一个代数问题,再把任何代数问题归结到去解一个方程式。
为了实现上述的设想,笛卡尔从天文和地理的经纬制度出发,指出平面上的点和实数对(x,y)的对应关系。
x,y的不同数值可以确定平面上许多不同的点,这样就可以用代数的方法研究曲线的性质。
这就是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
《几何学》的出版,标志着解析几何学的创立。
解析几何的面世标志着数学由常量数学进入变量数学时代,将数学代入分析的时代。
笛卡尔的哲学原理
笛卡尔的哲学原理是一种追求真理的方法论,它强调对知识的怀疑和思考。
笛卡尔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理论,认为思考是人存在的证明。
他把知识划分为两种:直观和推理。
直观知识是通过直接的感知或经验获得的,而推理知识则是通过思考和推理过程得出的结论。
在哲学原理中,笛卡尔提出了怀疑的方法,他认为我们必须怀疑一切,甚至怀疑我们自己的存在。
他认为只有通过将所有信仰和观念置于怀疑的状态,我们才能发现真理。
笛卡尔还强调思考的重要性,他认为通过思考和质疑我们的观念和信仰,我们才能获得真实的知识。
在哲学原理中,笛卡尔还提出了概念的三原则:清晰性、真实性和不容置疑性。
他认为一个概念只有在清晰明了、真实可信且无法置疑的情况下才是有效的。
通过这些原则,笛卡尔试图建立一个严谨而有据可依的哲学系统。
总的来说,笛卡尔的哲学原理是一种追求真理的方法,注重思考和质疑,并提出了怀疑、直观知识和推理知识、以及概念的三个原则。
这种哲学原理对于现代科学和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哲学原理笛卡尔引言哲学就其整体来说,好像一棵树,其根为形而上学,其干为物,而其枝杈乃是由于滋生出来的一切科学,它们可以分为医学、机械学和伦理学。
本文从物理学、形而上学等方面全面概述了作者的基本观点。
序言部分是作者给法文译者的一封信,也是作者关于自己哲学观点和方法论的纲要性概述。
第一章论人类知识的原理,主要从认识论的角度论述了作者的“形而上学”观点。
提出了“我思故我在”、“上帝存在”和“物质存在”三条总原理。
其余三章论事物的原理、论可见世界、论地球,主要是作者的一些自然科学观点。
如广延是物质的基本属性;绝对虚空不存在;运动是可动事物的一种情况,只有物体的运动才能在心灵中引起各种感觉,等等。
本文是作者整个哲学思想的概括和总结,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序言作者致法文译者的一封信,兼作序言。
先生:你所不辞辛苦译出的这部哲学,是很精美完美的,因此,我就料到将来读这部作品的法文本的人会比读拉丁文本的人多,而且他们也会更能理解我的作品。
我所唯一顾虑的,只是:人们如果不曾受过教育,或者因为自己所学的哲学不能满意,因而鄙视哲学,则我这部书的标题或许就会使他们退缩不前。
因为这种缘故,所以我想我应该写一篇序言,一以指示出我的作品的内容,一以指示出我写此书的目标,一以指示出我们由此所可得到的利益。
不过我虽然比任何别人都应该更详细地知道那几点,而且应该写这样一篇序言,可是我在这里也只能把此书中所讨论到的主要各点加以简略的叙述。
此外先生如认为有应行公诸世人的地方,那就请先生斟酌取舍了。
第一点,我要在此书中先解释什么是哲学,在这里,我是从最寻常的事情起首的,就如说哲学一词表示关于智慧的研究。
至于智慧,则不仅指处理事情的机智,也兼指一个人在立行、卫生和艺术的发现方面所应有的完备知识而言,至于达到这些目的的知识,一定是要由第一原因推演出的。
因此,要研究获得知识的方法(正好称为哲学思考),则我们必须起始研究那些号称为原理的第一原因。
这些原则必须包括两个条件。
读笛卡尔《谈谈方法》有感在西方文化名著导读的课程中,简单地了解到了笛卡尔所写的《谈谈方法》,以及他的主要思想,深感兴趣,所以阅读了《谈谈方法》这本书,读完这本书,感受颇深。
在阅读一本书之前,我会首先简单地了解一下作者,为了更好地读懂他。
笛卡儿(1596~1650),是一位法国哲学家、物理学家和数学家,1596年3月31日生于法国小镇拉埃的一个贵族家庭。
因家境富裕从小多病,学校允许他在床上早读,养成终生沉思的习惯和孤僻的性格。
1606年他在欧洲最有名的贵族学校──耶稣会的拉弗莱什学校上学,1616年在普依托大学学习法律与医学,对各种知识特别是数学深感兴趣。
在军队服役和周游欧洲中他继续注意收集各种知识,随处对遇见的种种事物注意思考,1629~1649年在荷兰写成《谈谈方法》(1637)及其附录《几何学》、《屈光学》,1641年发表《第一哲学沉思录》1644年发表《哲学原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650年2月11日卒于斯德哥尔摩,死后还出版有《论光》(1664)等。
读完这本书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的严谨,他的怀疑精神。
一般怀疑的方法1.如何辨别真伪。
笛卡尔认为.解决问题时,我们必须从一些绝对确实的最初原理出发.从一些清晰明确的命题出发.进而推导出同样确实的新真理。
他认为:“我们不能依赖他人的权威而接受真理,必须自己寻求.凡是未经清晰明确地认识到的东西是真实的.就绝不承认他是真实的。
”在他反复的推理论证过程中。
他发现,没有任何一种东西是确实的。
他在文中这么写道:“于是我想我所看见的一切事物都是假的。
我相信我的欺诈的记忆所提出给我的那些东西.没有一件是真的;我想我没有感觉;我相信物体、形状、广袤、运动和未知不过是我心灵的虚构。
那么,还有什么可以认为是真的呢?也许只是这样,世界上没有什么是确实的”2.如何对待“真理”笛卡尔在书中说:“我们的判断想要一尘不染十分可靠.就像一生下来就完全运用理性、只受理性指导一样,那是简直不可能的。
《笛卡尔》电影观后感
电影《笛卡尔》是一部关于理性与信仰、自由与束缚的探讨,它以17世纪哲学家笛卡尔的生平为背景,展现了他的哲学思想与人生追求。
在电影中,笛卡尔被塑造成一个理性至上、追求真理的哲学家。
他坚信理性是认识世界的唯一途径,认为人类应该用理性去探索世界,去寻找真理。
然而,在当时的宗教环境下,他的思想遭到了来自教会的打压和迫害。
电影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情节是笛卡尔在面对死亡威胁时,仍然坚持自己的信仰和思想。
他在法庭上用哲学思想挑战教会的权威,用理性去揭示宗教的虚伪和荒谬。
这一情节充分展现了笛卡尔坚定的信仰和无畏的勇气。
电影也展示了笛卡尔对于自由和束缚的看法。
他认为,人类的自由不是一种本性,而是一种追求。
人类只有通过不断地思考和探索,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然而,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宗教信仰成为了人们思想和行动的束缚。
笛卡尔的思想被视为异端邪说,遭到了教会的禁止和打压。
电影《笛卡尔》以生动的画面和引人入胜的情节,展现了哲学家笛卡尔的生平和思想。
它让观众深刻地认识到理性与信仰、自由与束缚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同时,它也引发了人们对于哲学和信仰的思考,让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总的来说,《笛卡尔》是一部富有哲理性和思想性的电影。
它不仅让观众了解了哲学家的生平和思想,更让人们对于自己的生活和信仰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光学论笛卡尔引言本文试图解释光线如何进入眼睛,以及遇到各种物体时如何发生转向--即折射现象。
并通过实验对折射进行观察与测量。
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感觉的一般性质,尤其是视觉的成像过程。
第一讲光我们在生活中的行为完全取决于感觉。
视觉是所有感觉中最主要的和最详尽的,毫无疑问,增强视觉能力的许多发明在所有发明中是最有价值的。
而在增强视觉的发明中又以奇妙的望远镜为最有价值,我们很难找到还有比其更有用处的发明。
虽然望远镜的应用只有较短的一段时间,但却已经发现了比我们以前的总和还要多的新星和其它天体。
我们视觉所及比我们祖先通常所能想象到的还要深远得多。
望远镜的发明似乎已经为我们开辟了一条途径,使我们能够获得比祖先更多、更完整的自然知识……一些复杂的发明尚未立即达到最完美的程度,使我仍能产生足够的疑问去论述。
由于所述发明物的制造取决于技工的技术,而那些技工通常没有受到正规的教育,所以我要力争采用其它各方面的科学知识,使每个人了解我,尽量不疏忽某些事情。
因此,我将从解释光和光线开始,然后简述一下眼睛的结构,详细论述视觉的产生;注意到所有东西都能使我们产生较完美的视觉,我将解释一下如何借助所谈到的发明做到这一点。
这里我论述光的惟一理由,是想解释光线如何进入眼睛,光线遇到各种物体时如何发生转向。
我并不想去说明光的本质是什么。
我觉得如果使用两三个比喻的话,会更易于理解光这一概念,这对于解释光的属性是最适合的。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知道它的某些属性,然后用以推断其它那些不易观察到的属性。
这里我在效仿天文学,天文学的假设几乎都是错误的或不确定的,但却得出了许多非常正确和确定的结果,这都与大量的观察有关。
大家肯定有这样的经历,在夜间没有灯的情况下走在不平坦的路上,很有必要使用一根小树枝来探路。
大家可能注意到,通过这根小树枝,便能够弄清楚前面是否有树、石头、沙子、水、草、泥土或其它什么东西。
确实,这种感觉对于那些没有长期经验的人来说是有点迷惑和难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