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诵读《一字诗
- 格式:ppt
- 大小:140.50 KB
- 文档页数:17
背诵古诗一字诗最美一字诗十首,首首经典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二章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恐怕连老子都难以想到,几乎与道同源的“一”字在浩如烟海的诗词宝库里也能抢占一席之地。
“一”字从笔画上来说,可谓少之不能再少,也最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可一旦经我们诗人神思妙笔轻轻一构抹,就能瞬间化腐朽为神奇、于无声处起惊雷。
如果一字是诗词大道之源头活水,那我们诗人就堪称为巧用以“一”字的能工巧匠,一个个普通的生活场景,经过他们稍加点缀,便错落有致、出神入化、境界高阔典雅、寓意深远且富有诗情画意。
真可谓,岂个“一”字了得。
1、《题秋江独钓图》清·王士祯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纵观全诗,九个“一”字像能工巧匠诗人手中的引线,将一颗颗如诗的生活片段,像珍珠般的串连妙搭,一幅构思巧妙、精致入微、真实自然的秋江独钓完整场景图就以纯粹自然、清幽孤绝的意象呈现在我们面前,一字不多、一字不少。
2、《渔父》南唐·李煜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
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五代著名词人南唐后主李煜在位时,曾为宫廷画家卫贤的《春江钓叟图》题诗二首,这是其二。
其一也颇为精妙。
现抄录如下: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对春;一壶酒,一竿身,世上如侬有几人。
3、《一字诗》清代.何佩玉一花一柳一鱼矶,一抹斜阳一鸟飞。
一山一水中一寺,一林黄叶一僧归。
如《题秋江独钓图》所述,作者无疑也是运用数字一的能工巧匠,在她的笔下,一幅斜阳晚照、黄叶满地、飞鸟归林、僧人归寺的山居图惟妙惟肖、情景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给人一种难以言说的空灵恬静之美。
4、《天童山中月夜独坐》清代.易顺鼎青山无一尘,青天无一云。
天上唯一月,山中唯一人。
青山无云、青天无尘、青天一轮圆月,青山孤影一人。
多么凄冷幽美空灵的月夜,而这一切仅仅用了四个一字和山、天、云、月便浑然天成。
不得不惊叹作者扎实的文化底蕴和老到纯熟的笔法笔力。
关于⼀字诗的古诗有哪些
在平⽇的学习、⼯作和⽣活⾥,⼤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有四⾔、五⾔、七⾔、杂⾔等多种形式。
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以下是⼩编帮⼤家整理的'关于⼀字诗的古诗有哪些,欢迎阅读,希望⼤家能够喜欢。
⼀蓑⼀笠⼀扁⾈,⼀杖长竿⼀⼨钩。
⼀上⼀下⼀来往,⼀⼈独钓⼀江秋。
〔清〕·纪晓岚
⼀花⼀柳⼀⽯矶,⼀抹斜阳⼀鸟飞。
⼀⼭⼀⽔⼀禅寺,⼀林黄叶⼀僧归。
〔清〕·何佩⽟
⼀机⼀茶⼀醉仙,⼀蹬论坛⼀⼼欢,⼀朝⼀⼣⼀⼤天,⼀⾸诗词⼀⽢甜。
⼀⼭⼀⽔⼀⼩庙,⼀僧⼀道⼀盘棋。
⼀胖⼀瘦⼀壶茶,⼀天⼀夜⼀和局。
《僧道对弈》(现代)张志真⽂章
⼀帆⼀浆⼀渔⾈,⼀个渔翁⼀钓钩。
⼀俯⼀仰⼀场笑,⼀江明⽉⼀江秋。
回船⼀字诗〔宋〕·苏轼。
一字诗词一字诗词有哪些1.关于一字一字诗词的诗句一字诗集锦1、一株垂柳一扁舟,一林黄叶一林秋。
一湖碧水一明镜,一轮明月一乡愁。
2、一口之家一口张,一年饥馑一年荒。
一碗热汤一碗凉,一双泪眼一双疮。
3、一方水土一方人,一季冬凉一季春,一年更比一年好,一地盐碱一地金。
4、一阵秋风一丝愁,一片雪花一点忧。
一盘饺子一碗汤,一次经历暖心肠。
5、一山一水一钓钩,一日清闲一日愁。
一帆一桨渡一客,一轮明月一归舟。
6、一座山来一座庙,一口钟来一个罩。
一个和尚一经书,一把木鱼一人敲。
7、一山一水一湾绿,一树一枝一朵花一人一面永不落,一村一院一柴扉,一声轻叩一娇娘。
一杯清茶一丝意,一声回问一世悔。
8、一季秋雨一山红,一水黄花一飘蓬,一世情缘一夜冷,一场残梦一场空一字诗词!9、一纸空文一盏灯,一场寒雨一阵风。
一缕相思一行泪,一水茫茫一孤鸿。
10、一把瑶琴一长亭,一山霜雪一夜风。
一卷老书一残墨,一壶浊酒对孤灯。
11、一弯冷月一清影,一茎寒梅一锦筝。
一点归帆一孤客,一只孤雁一飘蓬。
12、一水苍茫一孤鸿,一山风雨一箫情,一窗幽梦一帘影,一室寂寥泪朦胧。
13、一柄纨扇一流萤,一部新书一香茗。
一夜残笛一声漏,一方幽塘一浮萍。
14、一庭秋风一山黄,一地落花一夜霜。
一砚残墨一支笔,一腔热血伴灯凉。
15、一道残阳一云帆,一杯冷酒一花笺。
一声鸦啼一残梦,一身离愁度华年。
16、一山一水一云舟,一汀兰芷一沙鸥。
一行归雁一堤柳,一人独吟一山秋。
17、一抹斜月一小楼,一帘幽梦一泪眸。
一屏一键一杯酒,一词一话寄离愁。
18、一山一寺一老僧,一砚一茶一孤灯。
一心念佛求新悟,一人独对一卷经19、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竿头一只钩,一水一拍似一唱,一翁独钓一江秋。
20.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位渔翁一钓钩。
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2.带有‘一’字的古诗江上渔者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悯农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一字诗大全1、一座山来一座庙,一口钟来一个罩。
一个和尚一经书,一把木鱼一人敲。
2、一山一水一湾绿,一树一枝一朵花一人一面永不落,一村一院一柴扉,一声轻叩一娇娘。
一杯清茶一丝意,一声回问一世悔。
3、一季秋雨一山红,一水黄花一飘蓬,一世情缘一夜冷,一场残梦一场空!4、一纸空文一盏灯,一场寒雨一阵风。
一缕相思一行泪,一水茫茫一孤鸿。
5一头长长的头发,一袭花色的长裙6一把轻巧的小扇,一个委婉的女子7一张琴,一支曲8一轮皎洁的明月,一塘盛开的荷花9、一把瑶琴一长亭,一山霜雪一夜风。
一卷老书一残墨,一壶浊酒对孤灯。
10、一弯冷月一清影,一茎寒梅一锦筝。
一点归帆一孤客,一只孤雁一飘蓬。
11一水苍茫一孤鸿,一山风雨一箫情,一窗幽梦一帘影,一室寂寥泪朦胧。
12、一柄纨扇一流萤,一部新书一香茗。
一夜残笛一声漏,一方幽塘一浮萍。
清代诗人陈沆的一字诗:一帆一桨一扁舟,一个渔翁一钓钩,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青岛崂山钓鱼台的“一字诗一蓑一笠一髯叟,一丈长杆一寸钩;一山一水一明月,一人独钓一海秋。
清代才女何佩玉的一字诗一花一柳一鱼矶,一抹斜阳一鸟飞,一山一水中一寺,一林黄叶一僧归。
雁儿落带过得胜令(元曲《凄苦人生》)一年老一年,一日没一日,一秋又一秋,一辈催一辈。
一聚一别离,一苦一悲伤。
一榻一身卧,一生一梦里。
寻一个相识,他也会、咱也会。
都一般相识,吹一回,唱一回。
《一字诗咏四大美人》西施一颦一笑一捧心,一国倾废一霎间。
一船一桨一生伴,一日归来一湖烟。
王昭君一车一马一路尘,一鸣秋鸿一缕魂。
一曲一唱一声怨,一月空照一丘坟。
貂婵一计一献一连环,一朝兴亡一唏嘘。
一笔一纸一方砚,一段风流一段书。
杨玉环一喜一悲一相对,一串荔枝一串泪。
一诗一吟一梦里,一朝酒醒一朝醉。
元代有人写过一支散曲《“雁儿落”带过“得胜令”》,写人生的凄苦:一年老一年,一日没一日,一秋又一秋,一辈催一辈。
一聚一离别,一喜一伤悲。
一榻一身卧,一生一梦里。
寻一伙相识,他一会,咱一会,都一般相知,吹一回,唱一回。
一字诗大全一字诗,古人诗歌形式之一。
天地一悟,顿超尘世繁杂;
山水一瞥,皆显万物真相。
心无杂念,一念即超时空;
观万物体,一念即穿虚幻。
白日无心,一片真如普照;
明月无意,一轮皎洁照人。
红尘不动,一世遥不可及;
清风无力,一舞吹散尘埃。
水声涓涓,一滴入大海;
山峦巍峨,一根通天柱。
花开花谢,一瞬即逝;
鸟雀飞翔,一振翱翔天际。
彩云飘飞,一抹云烟一生;
流水浩渺,一曲长调万年。
繁花似锦,一夜一枝开;
落花如雪,一瞬洒满天。
青山绿水,一片天地宇宙;苍翠葱茏,一方乐土花园。
江河滔滔,一江清水长流;鸿雁翱翔,一双翅膀展翅。
草木葱茏,一枝绿叶扶疏;百鸟齐鸣,一声啼叫鸣凄凄。
不求真相,一生迷失未醒;心向宇宙,一念可破幻境。
情深意浓,一颗心痴痴等待;日出东方,一轮骄阳照耀。
念念不忘,一心只为你想;执着心境,一念若尘不扰。
一心一意,志存高远不放松;一气呵成,团结奋斗走向前。
人间繁华,一世盛衰皆过眼;岁月更迭,一年四季恍若梦。
一字诗原文翻译及赏析一字诗原文翻译及赏析赏析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字诗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字诗(清)陈沆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
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作者陈沆(hàng)(1785~1826)原名学濂,字太初,号秋舫,室名简学斋,白石山馆。
蕲水(今湖北浠水县)人。
乾隆五十年(1785)出身于下层官僚家庭。
曾祖父陈嘉霁生前苦读经书,屡试不得志,后抑郁而死。
祖父陈士珂,举于乡,终生未仕,做一个“传道授业解惑”之人。
其父陈光诏,字金门,清乾隆己亥(1779)举人,官授知县。
他为官梗正,善政甚多,口碑极好。
[注释]俯:头低下。
仰:脸向下。
[译文]在烟波浩淼的碧波之上,远远只见一渔舟荡浆而来,渔翁手持钓钩,钓得鱼来满心欢喜。
真是碧空如洗,皓月当头,秋色满江。
赏析:《一字诗》特点;其中用了十个“一”字,真是错落有致,含义不俗,有“独”、“一”、“满”、“全”等多种意思。
每个“一”都具有鲜明的形象,写人状物,绘声绘色,很有诗情画意。
陈沆陈沆(hàng)(1785~1826)著名诗人,文学家,清代古赋七大家之一,被魏源称为“一代文宗”。
原名学濂,字太初,号秋舫,室名简学斋,白石山馆。
蕲水(今湖北浠水县)人。
陈沆于嘉庆十八年(1813)中举,二十四年(1819)中进士一甲一名,其策论文章,气势雄浑,论述精辟,笔力奇健,授翰林院修撰,清道光二年(1822),任广东省大主考(学政),次年,任清礼部会试同考官。
官至四川道监察御史。
陈沆卒年,《清史列传》记为道光六年(1826)。
周锡恩撰《陈修撰沆传》则言年四十一,当为道光五年(1825)。
后归葬于浠水县西调军山南麓。
赏析/鉴赏这首诗创作于清朝嘉庆年间,诗人陈沆去黄州赶赴选拔举人的乡试,求取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