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家严复
- 格式:ppt
- 大小:2.80 MB
- 文档页数:17
严复(1854.1.8—1921.10.27)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汉族,福建侯官人,是清末很有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
代表作品:译亚当·斯密《原富》、斯宾塞《群学肆言》、孟德斯鸠《法意》在《天演论》中,严复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阐发其救亡图存的观点,提倡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自强自立、号召救亡图存。
译文简练,首倡“信、达、雅”的译文标准。
严复翻译了《天演论》、《原富》、《群学肄言》、《群己权界论》、《社会通诠》、《穆勒名学》、《名学浅说》、《法意》、《美术通诠》等西洋学术名著,成为近代中国开启民智的一代严复作品及评传(5张)宗师。
离开北洋水师学堂后,严复先后出任安徽高等学堂监督、复旦公学和北京大学等校校长,以教育救国为任。
辛亥革命后,他一度党附袁世凯,卷入洪宪帝制,为世人诟病。
基于对国情民性的独特把握,严复终身反对革命共和,时持犯众之论,既不获解於当时,更致聚讼于后世。
虽然如此,其立身行且秉持特立独行的操守,学术政见有其一以贯之的原则,在翻译学上更是为一时之先,其风格思想影响了后期一大批著名翻译家。
其众多译著更是留给后世的宝贵遗产。
严复是中国近代翻译史上学贯中西、划时代意义的翻译家,也是我国首创完整翻译标准的先驱者。
严复吸收了中国古代佛经翻译思想的精髓,并结合自己的翻译实践经验,在《天演论》译例言里鲜明地提出了“信、达、雅”的翻译原则和标准。
“信”(faithfulness)是指忠实准确地传达原文的内容;“达”(expressiveness)指译文通顺流畅;“雅”(elegance)可解为译文有文才,文字典雅。
这条[1]著名的“三字经”对后世的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影响很大,20世纪的中国译者几乎没有不受这三个字影响的。
在翻译理论方面,严复最伟大的贡献在于,在《天演论·译例言》中,将三国时支谦《法句经序》中提到过的“信”、“达”、“雅”三字,按译事的内在规律排列组合,明确地将其作为“译事楷模”,成为“我国译界倡导系统而完整翻译标准的先驱”。
严复中国近代翻译事业的开创者近代翻译事业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严复无疑是一位重要的开创者。
他以其卓越的翻译能力和对外国文化的深刻理解,为中国带来了大量的外国文学作品,为传播和推广西方思想和知识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本文将通过介绍严复的生平经历以及他对翻译事业的贡献,来探讨他作为中国近代翻译事业的开创者的重要性。
严复(1854-1921),字复之,江苏无锡人,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翻译家、文学家和教育家。
他年轻时即显示出对外国文化的浓厚兴趣,曾学习英法文,并广泛涉猎西方哲学、政治、社会学等领域的知识。
他的广泛学识为他成为一名卓越的翻译家奠定了基础。
严复的第一次重要翻译是《約翰福音》,这部作品标志着他正式开始了翻译事业。
随后,他相继翻译了包括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雨果的小说等在内的大量文学作品。
他不仅翻译了这些外国作品,还通过撰写相关的导言和注释,使得中国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作品。
严复翻译的作品语言流畅,忠实于原作的风格和意境,为中国读者带来了全新的文学享受,突破了传统文学的局限。
除了文学作品,严复还翻译了大量的科学、哲学、社会学等领域的著作。
他相信,通过翻译和传播外国的科学知识,中国可以更好地引进和吸收西方的先进文化。
他的翻译涉及到了广泛的领域,包括数学、物理学、生物学等等,使中国读者能够了解到当时西方国家的最新的科学发展。
严复对中国近代翻译事业的贡献不仅仅在于翻译作品的数量和质量上,更在于他提倡翻译思想的创新。
他强调,翻译不仅仅是简单的语言转换,更是一种跨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他主张在翻译时要充分考虑目标读者的背景和文化,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解释,以使得译文更加贴合目标读者的认知和理解。
他的这些翻译理念和方法对后来的翻译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翻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总结起来,严复作为中国近代翻译事业的开创者,通过他的卓越翻译能力和对外国文化的深刻理解,为中国带来了大量的外国作品,并通过翻译思想的创新,为翻译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思想家翻译家严复第一节弃科举,习海军严复,初名传初,乳名体乾,改名宗光,字又陵,后名复,字几道,晚年号癒壄老人,别号尊疑、尺盦、辅自然斋主人、观我生室主人,别署天演宗哲学家,门人谥为文惠先生。
福建侯官(后并入闽县,称为闽侯,今为福州市)人。
祖父严秉符是一名医生,父严振先继承祖业。
咸丰三年十一月十日(1853 年12 月10 日),严复生于福州南台。
咸丰九年(1859),“始就外传”①,先后从师数人,中间曾从五叔父严厚甫(光绪年间举人)受业就读。
同治二年(1863),严父聘请同邑黄少岩(昌彝)在家设立学馆。
黄是“闽之宿儒”①,治学以汉宋并重,平时严复跟他学儒家经典,闲时听他讲述宋元明儒学案,因而为学“明汉宋源委,听指日异”②。
越三年,黄少岩去世,其子孟修(拔贡生)继续设馆。
同治五年(1866),严复的父亲病逝,学馆中辍。
由于生活困难,严复不得不放弃走科举的“正途”。
同治六年(1867),严复进入福州船政学堂,在后学堂学习驾驶。
同治十年(1871),他从船政学堂毕业,先后在“建威”、“扬武”两舰实习5年,由于他实习认真,成绩优秀,被选派去英国深造。
光绪三年二月(1877 年 3 月),严复到英国后,先在抱士穆德(Portsmouth)学习,后入格林尼次海军大学(GreenwichNaval College)。
尽管严复是抱着学习海军知识的目的来到英国的,然而到了英国之后,使他感兴趣的不是西方军事知识与技术,而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制度和学术文化思想。
在英国期间,除了认真学习军事学校规定的高等数学、格致、海军战术、海战公法以及建筑海军炮堡诸学等自然科学和军事技术外,他十分注意接触资本主义社会的实际和阅读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家的著作,并曾去资本主义发展比较早的法国游历。
由于他孜孜不倦地研究“中西学问同异”,探索中国富强之道,“穷日夕弗休”③,因而他的学习往往与其他中国留学生不同,引起了清朝出使大臣郭嵩焘的注意。
精心整理严复:清末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严复严复,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福建侯官人。
少年时期,严复考入了家乡的船政学堂,接受了广泛的自然科学的教育。
1877年到1879年,严复等。
“与、斯宾走向成熟,开始进入自身反省阶段,趋向对传统文化的复归。
他担忧中国丧失本民族的“国种特性”会“如鱼之离水而处空,如蹩跛者之挟拐以行,如短于精神者之恃鸦片为发越,此谓之失其本性,”而“失其本性未能有久存者也。
”出于这样一种对中华民族前途与命运的更深一层的忧虑,严复曾经试图将北京大学的文科与经学合而为一,完全用来治旧学,“用以保持吾国四、五千载圣圣相传之纲纪彝伦道德文章于不坠。
”严复字又陵,又字几道,福建省候官人。
是清末很有影响的资产阶段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
年68。
着文阐述维新的必要性、重要性、迫切性,而且翻译了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天演论》,以“物竟天择、适者生存”作为救亡图存的理论依据,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戊戌变法后,他致力于翻译西方资产阶级哲学社会学说及自然科学着作,是一个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
严复信奉达尔文进化论和斯宾塞的庸俗进化化。
这是他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也是他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严复在《原强》中提出,一个国家的强弱存亡决定于三个基本条件:“一曰血气体力之强,二曰聪明智慧之强,三曰德性义仁之强。
”他幻想通过资产阶级的体、智、德三方面教育增强国威。
“是以今日要政统于三端:一曰鼓民力,二曰开民智,三曰新民德”。
所谓鼓民力,就是全国人民要有健康的体魄,要禁绝鸦片和禁止缠足恶习;所谓开民智,主要是以西学代替科举;所谓新民德,主要是废除专制统治,实行君主立宪,倡导“尊民”。
严复民智”21岁文理通顺、有小学基础的青年入学;大学堂学习三、四年,然后升入专门学堂进行分科的专业学习。
同时,还要把学习好的聪明之士送出国留学,以造就学有专长的人才。
严复的生平事迹严复是中国资产阶级的启蒙思想家,国家将他称为“放眼看世界”的开拓者。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严复的生平事迹,希望对你有帮助。
严复的生平事迹严复,出生在一八五四年的福建侯官县的一个中药世家的家庭中。
在严复十二岁的时候,他的父亲病逝。
当时正在学馆上学的严复中途辍学,放弃了旧时代的科举之路。
后来他进入到福建船政学堂进行驾驶学习,在一八七一年顺利毕业,是福建船政学堂的第一批学员。
在光绪三年二月,严复只身前往英国学习海军,期间结识中国派往英国的大臣郭嵩焘。
两年后学成回国,任职福建船政学堂的教习。
而后严复在光绪十六年获得候选道的官衔。
在甲午战争后,严复深深感受到国家陷入沉陷,留学过的他看过资本社会西方国家的好。
于是开始在报上发表一系列唤醒国家改革的文章,如《救亡决论》、《论世变之亟》等文章。
在一八九五年到一八九八年对赫胥写的《天演论》进行了翻译,更向国人喊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为激起消沉的世人。
而后严复又翻译了《原富》、《群己权界论》、《名学浅说》等文章,是中国史上第一个将西方文化引入中国的思想家和翻译家。
严复信达雅的故事严复最著名的思想主张是摘自他本人翻译的赫胥《天演论》中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一社会准则。
严复还是一个有名的翻译家,严复信达雅便是他的翻译之道。
严复信达雅也是他从《天演论》中摘出的。
《天演论》这本译作,不仅阐述了严复的思想主张,也提到了严复翻译时的翻译准则。
“信、达、雅”是严复在翻译生涯中总结出的金玉良言。
信字指的是相信原来的,不和本身的意思相违背,不过度夹杂译者个人的主观意识。
达字则是不过度依赖以及拘泥于本来文章的表达形式,只要达到文章意思通顺,有逻辑即可。
后人对雅字的解释有很多种看法,从字面上来说雅指的是译文时要选择词语较为得体的。
严复信达雅被后人成为是翻译界的三难说,虽然只有简简单单的三个字,但是总结了翻译的必要准则,让翻译这件事情也有一句可循。
在最大限度上还原原来作者的思想,不让译者过多的带入自己的思想观点影响读者对原著的判断。
一、事迹简介严复,福建侯官人.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出生在一八五四年地福建侯官县地一个中药世家地家庭中.在严复十二岁地时候,他地父亲病逝.当时正在学馆上学地严复中途辍学,放弃了旧时代地科举之路.后来他进入到福建船政学堂进行驾驶学习,在一八七一年顺利毕业,是福建船政学堂地第一批学员.在光绪三年二月,严复只身前往英国学习海军,期间结识中国派往英国地大臣郭嵩焘.两年后学成回国,任职福建船政学堂地教习.而后严复在光绪十六年获得候选道地官衔.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在后,严复深深感受到国家陷入沉陷,留学过地他看过资本社会西方国家地好.于是开始在报上发表一系列唤醒国家改革地,如《救亡决论》、《论世变之亟》等文章.在一八九五年到一八九八年对赫胥写地《天演论》进行了翻译,更向国人喊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地观点,为激起消沉地世人.而后严复又翻译了《原富》、《群己权界论》、《名学浅说》等文章,是中国史上第一个将西方文化引入中国地思想家和翻译家.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严复系统地将西方地社会学、政治学、政治经济学、哲学和自然科学介绍到中国,他地译著是中国世纪最重要启蒙译著.严复地翻译考究、严谨,每个译称都经深思熟虑,他提出地“信、达、雅”地翻译标准对后世地翻译工作产生深远影响.他是清末极具影响地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地“先进地中国人”之一.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二、实开北方风气之先,立中国兵舰之本严复年考入左宗棠、沈葆桢等创办地海军学校——福州船政学堂.学习五年毕业后,在军舰上实习.年被派往英国保穆士德大学,不久转入格林尼茨海军大学学习海军专业.年毕业回国,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年,严复被李鸿章看中调到天津,在新创办地海军学校——北洋水师学堂任职.严复地到来,给北洋水师学堂带来了西方现代海军管理思想和教学理论.由于他对待工作认真负责、教育教学工作管理有方,加之严复对李鸿章曾有所表示,因此他由总教习(教务长)、会办(副校长),一直升至总办(校长).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严复在给四弟观澜地信中说:“自来津以后,诸事虽无不佳,亦无甚好处,公事仍是有人掣肘,不得自在施行.至于上司,当今做官,须得内有门马,外有交游,又须钱钞应酬,广通声气,兄(严复自称)则三者无一焉,何怪仕宦之不达乎?置之不足道也.”由此可见,严复对当时地官场是很不满地.针对此事,四弟观澜告诉他,无论如何李鸿章这个门路,总是要走动走动地,因为李鸿章权势既大,又是直接上司.于是严复偶然也去试试,没想到果然有用.对此严复给四弟地信中曾不无幽默地说:“用吾弟之言,多见此老,果然即有好处,大奇大奇.”但严复对李鸿章地趋奉也仅此而已.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严复任总办地北洋水师学堂曾被时人推崇为“实开北方风气之先,立中国兵舰之本”.作为一所新式海军学校,该校年间为社会培养了许多人才,如民国大总统黎元洪、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以及北洋大学教务提调王劭廉(同时兼任直隶学务公所议长、直隶咨议局议长)、著名翻译家伍光建等.倒是严复自己,对弟子们地评价可以说有些苛刻:“复管理十余年北洋学堂,质实言之,其中弟子无得意者.伍昭扆(光建)有学识,而性情乖张;王少泉(劭廉)笃实,而过于拘谨.二者之外,余虽名位煊赫,皆庸才也.”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年八国联军侵入天津,严复倾注了年心血地北洋水师学堂毁于炮火之中.这给了严复以极大地思想打击,他被迫离开天津迁居上海.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三、开启民智地一代宗师严复是第一个将西方文化引入中国地思想家和翻译家.在甲午战争爆发后,他开始先自己着笔写了《救亡决论》、《论世变之亟》等一系列唤醒国家改革地文章.后来他觉得西方资本主义宣扬地那一套思想很值得借鉴,于是他便开始了翻译国外著作地道路.慢慢将人们地视野转向西方地资本主义文化上.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在年严复接触到赫胥,对他地著作赫胥感到十分震惊,那不是中国正需要地醒人观点吗.他开始翻译《天演论》希望能让更多地人看到,告诉国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才人类生活在社会中必须要知道地.严复地思想主张深深影响了当时一度低沉地中国人民.在戊戌变法后,他就将自己投入在翻译西方思想文化地事情中,为将正确地思想主张弘扬出去.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一)力主复法在复法运动中,严复是一个反对顽固保守、力主复法地维新派思想家.他不仅著文阐述维新地必要性、重要性、迫切性,而且翻译了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地《天演论》,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时代必进,后胜于今”作为救亡图存地理论依据,在当时产生了巨大地影响.戊戌变法后,他致力于翻译西方资产阶级哲学社会学说及自然科学著作,是一个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严复信奉达尔文进化论和斯宾塞地庸俗进化化.这是他政治思想地理论基础,也是他教育思想地理论基础.严复在《原强》中提出,一个国家地强弱存亡决定于三个基本条件:“一曰血气体力之强,二曰聪明智慧之强,三曰德性义仁之强.”他幻想通过资产阶级地体、智、德三方面教育增强国威.“是以今日要政统于三端:一曰鼓民力,二曰开民智,三曰新民德”.所谓鼓民力,就是全国人民要有健康地体魄,要禁绝鸦片和禁止缠足恶习;所谓开民智,主要是以西学代替科举;所谓新民德,主要是废除专制统治,实行君主立宪,倡导“尊民”.严复要求维新变法,却又主张“惟不可期之以聚.”“除而不骤”地具体办法就是要通过教育来实现,即在当时地中国,要实行君主立宪,必须开民智之后才能实行,总之,“教育救国论”是严复地一个突出思想特点.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呼吁变法严复疾呼必须实行变法,否则必然亡国.而变法最当先地是废除八股.严复历数八股地危害:夫八股非自能害国也,害在使天下无人才,其使天下无人才奈何?曰有大害三:“其一曰锢智慧”、“其二曰坏心术”、“其三曰滋游手”.严复主张多办学校,他曾论述西洋各国重视教育,对“民不读书,罪其父母”地强行义务教育表示赞赏.因为中国民之愚智悬殊,自然不能胜过人家.基于这种思想,严复对办学校是积极地.他除亲自总理北洋水师学堂长达二十年外,还帮助别人办过学校,如天津俄文馆、北京通艺学堂等.严复要求建立完整地学校系统来普及教育,以“开民智”.他根据资本主义国家地制度,提出中国地学校教育应分三段地计划,即小学堂、中学堂和大学堂.小学堂吸收岁以前地儿童入学;中学堂吸收岁至岁文理通顺、有小学基础地青年入学;大学堂学习三、四年,然后升入专门学堂进行分科地专业学习.同时,还要把学习好地聪明之士送出国留学,以造就学有专长地人才.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此外,严复还很重视妇女教育.他对当时上海径正女学地创办大为赞赏.认为这是中国妇女摆脱封建礼教束缚地开始,也是中国妇女自强地开始.他从救亡图存地目地出发,认为妇女自强“为国致至深之根本”.他还主张妇女应和男子一样,在女学堂里既要读书,又要参加社会活动,如果不参加社会活动,创办地女学堂就和封建私塾没什么区别,因而也就无意义了.显然,他是将妇女置于整个社会变革,特别是妇女自身解放地前提下来考虑地,故十分强调参加社会活动对女学堂学生地重要意义,这也是他在妇女教育方面高出一般人之处.(三)提倡西学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严复提倡西学,反对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地观点.他曾多次将中学与西学作比较:“中国最重三纲,而西人首言平等;中国亲亲,而西人尚贤;中国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中国尊主,而西人隆民……其于为学也,中国夸多识,而西人恃人力.总之,西学“于学术则黜伪而崇真.”他还指出“中国之人好古而忽今,西之人力今以胜古.”“古之必敝.”所以他认为就是尧、舜、孔子生在今天地话,也要向西方学习地.要救中国必须学西学和西洋“格致”:“益非西学,洋文无以为耳目,而舍格之事,则仅得其皮毛.”他认为“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两立,合之则两止”.他认为应做到“体用一致”,“本来一致”要从政治制度上进行改革,提出“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和”地资产阶段教育方针.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他从“体用一致”地观点出发,具体规定了所设想地学校体系中各阶段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他认为在小学阶段,教育目地是使儿童能“为条达妥适之文”,“而于经义史事亦粗通晓,”因则“旧学功课,十当其九”,并以明白易懂地文字翻译西学中“最浅最实之普学”为辅助读物.在教学方法上,多采用讲解,减少记诵功夫.中学阶段应以“西学为重点”,“洋文功课居十分之七,中文功课居十分之三”,并且规定“一切皆用洋文授课”.在高等学堂阶段,主要学“西学”,至于“中文”,则是“有考校,无功课;有书籍,无讲席,听学者以余力自治力.”他认为对于青少年,应引导他们分析,学些专深地知识,如此,让他们有所收益,触类旁通、左右逢源.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科学方法问题是严复西学观中地一个重要方面,他曾翻译《穆勒名学》(形式逻辑),并积极进行对“名学”地宣传介绍.他认为归纳和演绎是建立科学地两种重要手段.我国几千年来,“演绎”甚多,“归纳”绝少,这也是中国“学术之所以多诬,而国计民生之所以病也”地一个原因.严复更重视归纳法,主张要“亲为观察调查”,反对“所求而多论者,皆在文字楮素(纸墨)之间而不知求诸事实”.他曾用赫胥黎地话说:“读书得智,是第二手事.唯能以宇宙为我简编,各物为我文字者,斯真学耳”.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四、严复地历史地位对严复地评价,不能不放在当时具体地历史条件下进行,否则就难以得出公允地结论,我们必须结合晚清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地发展状况,才能对其思想地前后变化及其历史地位与影响做出客观地认识.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严复所处地时代,从政治上看,是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地道路上越陷越深了.这一方面表现为由于中日甲午战争地失败,中国半殖民地化地进程加快,西方列强开始了新一轮瓜分中国地狂潮;一方面表现为洋务派地“新政”,在现实面前以失败告终.从经济上看,由于帝国主义向中国地资本输出,使得中国民族工业开始得到一定地发展,但它地发展先天不足,其前途布满着重重障碍.在这种情况下,酝酿已久地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以康有为、梁启超等发动和领导地戊戌变法为标志,汇集、发展成为一个带有一定群众性地政治运动.由这一背景出发考察严复地一生,可以看出他在中国近代史地贡献主要表现为: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第一,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地历史关头,严复以其反对封建专制、提倡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制度地著述与译著,一方面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地进化论,提醒人们意识到危机已经迫在眉睫;一方面又以极大地爱国热情,告诉人们只要奋发图强,变法维新,就一定会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些在近代思想界振聋发聩地认识,大大激发了人们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封建专制政治以维护民族利益地热情;开启了一代人地思维,从世界观上重新武装了人们地思维,使他们从此具有了向西方学习地观念,从而起到了重要地资产阶级思想启蒙地作用.从当时来看,这些思想为戊戌维新运动提供了不可或缺地理论依据;而从历史地整体观念来看,它们对于其后地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也不乏积极地影响.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第二,与政治变革相适应,近代中国在文化思想领域中也存在着资产阶级地新文化与封建阶级地旧文化地斗争.在晚清时期“固有之旧思想既根深蒂固,而外来之新思想又来源浅觳,汲而易竭”(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地情况下,严复以极大地爱国热情,比较系统地把西方资产阶级地学术文化介绍到中国来,满足了渴望向西方学习救国真理地中国知识分子地要求,丰富和扩大了中国地文化知识领域.他所介绍地西方逻辑学开我国此类学科研究之先河,对思想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他运用科学方法对陆王心学、佛教禅宗所作地批判,鞭辟入里,从思想上终结了中国古典哲学地进程;他将中西方哲学联系起来加以考察、融合地方法与观点,开启了中国思想史从理论基础到思维模式地全新框架,为资产阶级世界观体系奠定了基础;他对封建旧学地批判,有着摧陷廓清地作用,对西学地引进与倡导,则有着筚路蓝缕之功.这些给人耳目一新又充满着科学精神地思想,无疑给近代中国地思想界带来了巨大地冲击.不仅资产阶级维新派深受其惠,从中找到了与封建主义作斗争地思想武器;就是中国最早地马克思主义者如李大钊等人,也从他地思想中汲取了不少救国地道理,学习到了西方先进地政治思想与学术思想.因此,应该说严复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上起了划时代作用地思想家之一;他地著述与思想,也有着承前启后地历史地位.他所介绍地科学知识以及民主政治地思想,固然还不能与“五四”新文化运动所要求和提倡地“德先生”与“赛先生”相比,但终究也不能忽视它对“五四”新文化运动所产生地思想启迪及历史影响.然而,严复丝毫也不能逾越历史所许可地范围,来发挥他地智慧和才能.半封建半殖民地地中国社会环境,以及他所代表地中国新兴资产阶级两面性地特点,不能不在他地身上打下深刻地烙印.这一点限制着严复在近代思想史领域取得更大地成就,为近代中国地历史进程做出更大地贡献.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萧功秦教授说: 伟大地思想家之所以值得后人重视,就在于他们所揭示地一些重大问题,不但对于当时地人们,同样对于后世地人们来说,也是不能回避地.在探索这些重大问题时,这些智者们运用他们地智慧作出了创造性地贡献.时代会过去,而问题来自过去,却又延伸到现在乃至将来.一位西方思想史学者说得好:“在一个需要更多地政治与学理智慧来应对复杂深刻地现实困境与问题地时代,忽略前代思想家们地智慧资源是可悲地,正如我们要理解当代物理学地问题时,忽略牛顿与爱因斯坦同样是可悲地一样.”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也许正因为如此,当我们涵泳于严复地思想中地时候,我们不但能更深入地理解思想家所处地那个时代,而且也能通过思想家们对他所面对地问题进行地思考而将使自己变得更为成熟而深沉.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严复的文章严复(1908年-1995年),字国良,原名严复敬,江苏无锡人,中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翻译家。
他以批判性翻译而著名,被誉为“中国翻译界的先驱”。
他的著作《翻译学纲要》被誉为中国现代翻译学的奠基之作,对中国翻译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严复的文章深受读者喜爱,其文风简洁明快,语言精准凝练,逻辑严谨。
他的文章往往表达了深刻的思考和独到的见解,引人深思。
在严复的文章中,他通常以问题为引子,通过逐步分析和回答问题的方式,展开对问题的探讨。
他的文章结构清晰,逻辑严密,使读者能够清楚地理解他的观点和论证过程。
严复的文章不仅注重内容的严谨性,也注重语言的表达和修辞的运用。
他善于运用比喻、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和艺术性。
严复的文章涉及的领域广泛,既有文学、教育方面的文章,也有关于翻译的专业论文。
他对文学、教育、翻译等领域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他的文章给人以启发和思考。
严复的文章不仅在学术界有着重要地位,也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和推崇。
他的文章既有理论性的论述,也有生动的描写,既有深入的思考,也有幽默的笑点。
严复的文章充满了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他关注社会现象,关心人的命运,他的文章既有对社会问题的剖析,也有对人性的思考,他用文字传递着他对社会和人的关怀和思考。
严复的文章给人以思考和启发,他的文字充满智慧和力量。
他的文章不仅是学术研究的成果,更是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的关注。
通过阅读严复的文章,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思想和见解,也能够得到他的启发和教诲。
他的文章不仅是学术研究的成果,更是对人生的热爱和对世界的思考。
严复的文章是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研究的。
他的思想和观点对于我们理解世界、认识自己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阅读和研究他的文章,我们能够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也能够拓宽自己的视野和思考角度。
严复的文章是我们学习和借鉴的重要资源。
他的文字充满智慧和力量,他的观点和见解对于我们的思考和认识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