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知识点总结

  • 格式:docx
  • 大小:14.73 KB
  • 文档页数: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

1、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

2、消化管: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消化腺:口腔腺(唾液腺)、肝、胰、胃腺、肠腺等。

3、小肠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大肠包括:盲肠、阑尾、直肠、肛管。

4、上消化道:口腔到十二指肠;下消化道:空肠以下。

5、主要功能: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排出食物残渣。

6、除口腔、咽外,消化管由内向外分黏膜、粘膜下层、肌层、外膜。

7、口腔经咽峡与咽相通(咽峡:鄂垂、两侧的腭舌弓和舌根共同围成,为口腔与咽的分界);上下牙咬合时,口腔前庭经第3磨牙后方间隙与固有口腔相通。

8、昏迷病人急救常指压或针刺人中,唇、颊分界线为鼻唇沟。

9、牙分牙冠、牙根、牙颈三部分;主要由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牙髓构成;牙周组织包括牙槽骨、牙周膜、牙龈。

10、龋齿:口腔内乳酸杆菌能使糖类酵解产酸,导致牙釉质脱落,产生空洞,称龋齿。

11、乳牙(20),恒牙(28-32);乳牙出生后6个月左右开始萌出,3岁出齐,6岁后相继脱落,恒牙开始萌出,第3磨牙(迟牙、智齿)17-25岁萌出或终身不出;(牙的记录方式结合书上图表及自身理解记忆)。

12、舌以界沟分为舌体、舌根。舌乳头分丝状乳头(最多,无味蕾)、菌状、叶状(人类已退化、轮廓乳头(最大)。

13、口腔腺(唾液腺)分泌唾液、湿润口腔、助消化。主要有三对:腮腺(腮腺管开口于上颌第二磨牙相对颊黏膜处);下颌下腺(开口于舌下阜);舌下腺。

14、咽为呼吸道和消化道共同通道,分鼻咽、口咽、喉咽三部分。

15、扁桃体有舌扁桃体、咽扁桃体、鄂扁桃体(位于口咽侧壁的扁桃体窝内,通常所说扁桃体即指鄂扁桃体)。舌扁桃体、咽扁桃体、鄂扁桃体共同围成咽淋巴环,有重要防御功能。

16、鼻咽腔咽鼓管咽口与中耳鼓室相通,因此咽部感染可引起中耳炎。

17、咽隐窝:咽鼓管圆枕后方与咽喉壁之间的一纵行凹陷,为鼻咽癌好发部位;梨状隐窝为异物易滞留部位。

18、食管上接咽下连胃贲门,约25厘米,穿食管裂孔入腹腔,分颈、胸、腹3部。

19、三处狭窄:1、食管起始处(异物易停留);2、食管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相当于胸骨角水平);3、穿膈肌处(相当于第10胸椎水平),三个狭窄分别约距中切牙15、25、40厘米。二三处狭窄为食管癌好发部位。

第二部分

1. 胃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左上腹部),上接食管、下连十二指肠,作用:容纳

和初步消化食物,分泌胃液;两壁两口(入口为贲门,与食管相连,出口为幽门,与十二指肠相连)两缘(上缘胃小弯,下缘胃大弯);分四部:贲门部、胃底、胃体、幽门部(胃窦)。

2. 胃由黏膜、黏膜下层、肌层、浆膜组成;胃腺位于黏膜层;胃底腺:主细胞(最多,分泌胃蛋白酶原);壁细胞(盐酸细胞,分泌盐酸和内因子,盐酸激活胃蛋白酶原,杀菌,内因子促进维生素B12的吸收)颈黏液细胞(分泌酸性黏液)

3. 胃黏膜屏障:由上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和上皮细胞表面的黏液层构成,抵御

胃液对胃黏膜的侵蚀。

4. 小肠(消化和吸收,吸收的主要部位)上接幽门,下续盲肠,从上至下:十

二指肠、空肠、回肠。5

. 十二指肠:分上部、降部、水平部、升部。上部靠近幽门部分称十二指肠壶

腹,又称十二指肠球部(十二指肠溃疡好发部位);胆总管和胰管共同开口于降部十二指肠大乳头。

6. 小肠腔面有环状襞,黏膜表面有肠绒毛,上皮细胞游离面有微绒毛,能扩大

吸收面积。

7. 大肠包括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盲肠和结肠表面特殊结构:结肠

带、结肠袋、肠脂垂(带袋垂)。

8.阑尾体表投影: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此点称为麦氏点。

9.结肠:分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中间的直肠横襞最大最明显,可作为直肠镜检查的定位标志。

10.齿状线:肛柱下端与肛瓣边缘连成锯齿状环形线,环绕肛管内面,称齿状线。

11. 肛门外括约肌为控制排便的重要肌束,损伤可致大便失禁。

12. 痔:直肠黏膜下和肛管皮肤下直肠静脉丛淤血、扩张、屈曲而形成的柔软静

脉团。齿状线以上为内痔、以下为外痔、在上下同时出现为混合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