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型双向水泥搅拌桩试桩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90.50 KB
- 文档页数:16
钉型双向水泥搅拌桩1、施工准备1.1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在钉形双向水泥土搅拌桩施工前,必须做好施工现场的开工准备工作,包括以下内容:(1)施工场地平整,满足施工需要。
按照设计图纸要求进行放样确定桩位。
(2)根据试桩结果,确定钻进及提升速度、工作压力、最佳灰浆稠度等技术参数,制定施工组织设计和质量控制措施。
1.2 工艺性试桩为严格控制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的施工质量,更为科学地指导施工,在正式开工前,必须进行试桩,其目的:(1)确定水泥浆液比重和输浆量,选择合适的输浆泵;(2)掌握下钻和提升的难易程度,确定钻头进入土层的电流变化;(3)检验室内试验所确定的水灰比和配合比是否符合;(4)合理选择喷浆口的位置及大小;(5)掌握搅拌机提升、下沉、复搅的速度,确定水泥浆到达喷浆口的时间等参数;(6)验证成桩的均匀度及桩径大小。
2、施工工艺根据设计图纸、技术要求及试桩结果,本项目钉形水泥土双向深层搅拌桩下部采用二搅一喷施工工艺、上部扩大头部分采用四搅三喷工艺。
参数选择设计要求水灰比0.45-0.55,我部选择水灰比0.5进行试桩,水泥掺量20%,土体天然密度1.554×10kg/m每米双向搅拌桩土体用量为:G0=ρV=1.554×π×0.35×1000=598.05kg;每米双向搅拌桩水泥用量为:Gg= G0×20%=598.05×20%=119.61kg;每米双向搅拌桩水用量为:Gw= Gg×0.5=119.61×0.5=59.81kg;2.1 工艺流程(1)双向深层搅拌桩机就位:放线、定位,安装打桩机,并移至指定桩位对中;(2)扩大头部位切土下沉:开启搅拌机,并使叶片伸展至上部扩大头设计直径,双向深层搅拌机沿导向架向下切土,同时启动水泥灰浆泵向软土层喷水泥浆液,搅拌设备的两组叶片同时正反向旋转,内外钻杆同时双向切割搅拌土体,直到上部扩大头设计深度(上部一搅一喷);(3)搅拌桩下部缩径切土下沉:改变内外钻杆的旋转方向,使叶片收缩到桩体下部设计直径,搅拌设备的两组叶片同时正反向旋转和切割搅拌土体,达到设计规定的深度,并在桩底处持续喷射浆液搅拌不少于10秒(下部一搅一喷);(4)双向深层搅拌桩提升搅拌:关闭灰浆泵,提升搅拌设备,使两组叶片同时双向搅拌水泥土,直至扩大头底面(下部两搅);(5)扩径部位提升搅拌:改变钻杆的旋转方向,使搅拌机叶片伸展至上部扩大头直径,开启灰浆泵,两组叶片同时双向旋转搅拌水泥土,直至地表面(上部两搅两喷);(6)上部扩大头再次下沉搅拌:开启灰浆泵,两组叶片同时正反向旋转搅拌水泥土,直至扩大头设计深度(上部三搅三喷);(7)上部提升再次搅拌:关闭灰浆泵、提升搅拌机,搅拌机两组叶片同时双向旋转搅拌水泥土,直至地表面(或桩顶以上50cm),完成搅拌作业(上部四搅三喷);(8)桩顶处理:桩顶人工修整,完成、移机。
目录一、编制依据.............................................. (1)二、工程概况....................................... . (1)三、试桩目的....................................... . (2)四、工艺介绍. ................................ .. (2)五、钉型双向搅拌桩施工方案........... .......... .. (2)六、人员及机械设备组织 (8)七、施工管理人员配备计划..... (9)八、质量保障措施 (10)九、材料计划表................................................... (12)十、安全技术措施及文明施工 (12)十一、环境保护措施 (19)一、编制依据1、S332安庆至望江改建工程第5标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文件;2、《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3、《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JTG/T D31-02-2013);4、软土路段的地质勘察报告;5、本工程合同要求和招投标文件;6、施工规范及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软土地基深层搅拌加固法技术规范》(YBJ225-91);《钉型双向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技术规程》(苏JG/024-2007)二、工程概况1、我公司承建的S332安庆至望江改建工程第五标段,起止点桩号为K50+000~K67+726.097,线路起于望江县高士镇武昌村自东北向西南沿S332老路布设,终点位于望江县华阳镇新北社区附近S211,全长约17.729公里。
其中武昌湖周边多为软土地基,土质承载力较差。
设计图纸中将K54+168~K54+410、K54+623~K55+959.1段软土地基采用钉型双向水泥搅拌桩方案进行地基加固处理,具体设计参数如下:桩长:5-14m,其中扩大头直径0.9m,长度4-9m,共19080根,115708米;下部桩体直径0.6m,长度0-8m,共10791根,69169米。
钉型水泥搅拌桩试桩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我的书桌上,心情随着这温暖的阳光明媚起来。
我泡了杯咖啡,打开电脑,开始梳理这十年的方案写作经验,准备写下这篇“钉型水泥搅拌桩试桩方案”。
一、项目背景及目标我们得了解这个项目。
这是一项关于钉型水泥搅拌桩的试桩工程,目的是为了验证该桩型在软土地基处理中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我们要确保这批试桩能够满足设计要求,达到预期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二、试桩方案设计1.试桩类型及规格钉型水泥搅拌桩,桩径500mm,桩长15m,桩身强度大于15MPa。
这种桩型具有较高的承载力,适用于软土地基处理。
2.试桩布置本项目共需布置10根试桩,分为两组,每组5根。
每组试桩中,第一根为静载试验桩,用于检测桩的承载力;其余4根为动力触探试验桩,用于检测桩身质量。
3.试桩施工工艺(1)桩基施工:采用旋挖钻机进行桩基施工,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控制桩径、桩长和桩身强度。
(2)桩身施工:采用水泥搅拌桩机进行桩身施工,确保桩身搅拌均匀、密实。
(3)桩顶处理:桩顶露出地面0.5m,并进行桩顶加固处理。
(1)静载试验:采用堆载法进行静载试验,检测桩的承载力。
(2)动力触探试验:采用动力触探仪进行试验,检测桩身质量。
(3)桩身完整性检测:采用低应变法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
三、试桩施工及检测流程1.施工前准备(1)熟悉设计文件,了解试桩工程的技术要求。
(2)编制施工方案,明确施工工艺和施工流程。
(3)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确保施工质量。
2.施工过程(1)桩基施工: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桩基施工,确保桩径、桩长和桩身强度。
(2)桩身施工:采用水泥搅拌桩机进行桩身施工,确保桩身搅拌均匀、密实。
(3)桩顶处理:桩顶露出地面0.5m,并进行桩顶加固处理。
3.检测过程(1)静载试验:按照规范要求进行静载试验,检测桩的承载力。
(2)动力触探试验: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动力触探试验,检测桩身质量。
(3)桩身完整性检测:按照规范要求进行低应变法检测,评估桩身完整性。
目录一、编制依据.............................................. (1)二、工程概况....................................... . (1)三、试桩目的....................................... . (2)四、工艺介绍. ................................ .. (2)五、钉型双向搅拌桩施工方案........... .......... .. (2)六、人员及机械设备组织 (8)七、施工管理人员配备计划..... (9)八、质量保障措施 (10)九、材料计划表................................................... (12)十、安全技术措施及文明施工 (12)十一、环境保护措施 (19)一、编制依据1、S332安庆至望江改建工程第5标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文件;2、《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3、《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JTG/T D31-02-2013);4、软土路段的地质勘察报告;5、本工程合同要求和招投标文件;6、施工规范及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软土地基深层搅拌加固法技术规范》(YBJ225-91);《钉型双向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技术规程》(苏JG/024-2007)二、工程概况1、我公司承建的S332安庆至望江改建工程第五标段,起止点桩号为K50+000~K67+726.097,线路起于望江县高士镇武昌村自东北向西南沿S332老路布设,终点位于望江县华阳镇新北社区附近S211,全长约17.729公里。
其中武昌湖周边多为软土地基,土质承载力较差。
设计图纸中将K54+168~K54+410、K54+623~K55+959.1段软土地基采用钉型双向水泥搅拌桩方案进行地基加固处理,具体设计参数如下:桩长:5-14m,其中扩大头直径0.9m,长度4-9m,共19080根,115708米;下部桩体直径0.6m,长度0-8m,共10791根,69169米。
水泥搅拌桩试桩施工方案
一、项目背景
水泥搅拌桩是一种常用于地基处理工程中的技术,通过将水泥和土壤混合形成强固的桩体,用于增加地基承载能力或改善地基土质条件。
本文旨在探讨水泥搅拌桩试桩施工方案,确保施工过程安全高效。
二、施工步骤
2.1 工程准备
在进行水泥搅拌桩试桩施工前,需要进行详细的工程测量和设计,确定试桩位置、孔径、孔深等施工参数。
同时,准备好必要的设备和材料,包括钻机、水泥、砂浆等。
2.2 孔挖掘
首先需要利用钻机对试桩位置进行孔挖掘,按照设计要求控制孔径和孔深,并在孔壁保持水平和垂直度,以确保桩体质量。
2.3 注浆
在完成孔挖掘后,进行注浆操作,向孔内注入水泥浆料,同时在注浆过程中需不断搅拌,以保证水泥与土壤充分混合。
2.4 成型
在注浆完成后,用搅拌棒或振捣器进行搅拌桩的成型,确保桩体密实均匀,避免出现空洞或松散现象。
2.5 养护
完成成型后,对搅拌桩进行养护,确保水泥充分凝固硬化,增强桩体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三、安全注意事项
3.1 操作规范
在施工过程中,操作人员需严格按照规范操作,避免发生人为错误导致的安全事故。
3.2 设备维护
定期检查和维护施工设备,确保设备运行正常,避免故障带来的安全隐患。
3.3 现场防护
施工现场需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保持秩序和清洁,确保施工安全进行。
四、总结
水泥搅拌桩试桩施工是地基处理工程中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严格按照施工方案操作,可有效提高桩体质量和工程施工效率,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以上是水泥搅拌桩试桩施工方案的简要介绍,希望能为相关工程施工提供参考和指导。
天童庄车辆段与综合基地±以下工程(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施工方案)编制:审核:批准:日期: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1、本工程库外碎石道床区采用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加固,桩长延长米67万。
2、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正三角形布置,桩径1000/500mm(即扩大头直径1000mm,下部桩径500mm),桩间距1.8m,扩大头高度5.0m,桩长22~25m。
3、水泥采用级普通硅酸盐水泥,设计初定的掺灰量不小于被加固土体质量的15%,水泥浆水灰比为~。
桩顶设置0.6m碎石垫层夹双向50KN/m土工格栅。
图1-1 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平面布置图图1-2 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构造图二、施工准备1、水田地段排水疏干后挖除地表表层种植土,旱地及荒地地段挖除地表植物根系层,并用购好土回填至原地面;地表低洼积水地段排水疏干并清除表层污泥后填土找平;清除建筑垃圾、建筑残留物及地表硬化层等。
施工场地耐力应满足桩机施工要求。
2、对场地区地表水、地下水、及施工用水水质进行取样复查。
不等使用有侵蚀性水作为施工用水。
3、施工前应完成现场地邻建建筑、道路、地表及地下管线、高压输电线、构筑物、边坡、环境等保护措施,具备施工用水,施工道路畅通。
4、室内配比试验:采集典型软弱层土样,进行室内配比实验,测定各水泥土试块不同年龄期、不同水泥参入量、不同外加剂的抗压强度,寻求满足设计要求的最佳水灰比、水泥掺入量及外加剂品种、掺量。
要求28天龄期桩身无侧限抗压强度为。
5、成桩工艺试验,利用室内水泥土配比试验结果进行现场桩试验(不少于3根),以确定满足设计要求的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
6、主要施工设备、设施配置措施和施工劳动力组织(1)、机械选型:本标段搅拌桩桩长为22~25m,选用DM-3型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机能够满足施工需求,拟配备3台DM-3型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机进行施工。
(2)设备控制措施(a)进场即由我公司设备部统筹配置性能优良机械按工期筹划所需准时进入施工现场,确保施工顺利开展。
温州市站西路二期(站南路—瓯海大道)工程第二施工标段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施工方案浙江实强建设有限公司温州市站西路二期工程Ⅱ标项目部2013年 4月 20日word.目录第一部分:工程概况及编制依据 (2)一、工程概况二、编制依据第二部分:主要施工技术方案 (3)一、施工综述二、主要材料供应三、主要施工方案第三部分: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8)一、质量目标和创优计划第四部分:施工进度计划及控制措施 (9)一、施工进度计划要求二、机械设备需求计划及控制三、施工人员需求计划及控制四、施工进度保证措施第五部分: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1)一、安全生产保证措施二、文明施工主要技术措施三、环境保护保持措施钉形双向水泥土搅拌桩施工方案word.第一部分:工程概况及编制依据一、工程概况1、工程简介温州市站西路二期(站南路—瓯海大道)位于温州市瓯海区潘桥镇林桥头村,路段总体呈南北走向,北起瓯海大道,南至站南路,红线宽50m,起点桩号 K2+837.86,终点桩号 K4+880,全长约 2042.14m。
本工程同时是 104 国道温州过境段改建工程(永嘉张堡至瓯海桐岭段)一段, G104 温州改建工程含本工程预留高架。
本项目道路等级按城市主干道Ⅰ级技术标准,设计行车速度为60 公里 /小时。
2、施工标段本标段为第二施工标段,桩号 K3+700~K4+880 ,路线全长 1.180km。
主要工程内容为:道路、桥涵、给排水、电力管道、交通标线、照明及交通设施工程的施工。
本标段当桥头路段淤泥层厚度小于 20m时,桥头 30m范围内路基采用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处理,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呈正三角形分布,靠近桥台 20m路段中心间距 180cm,后 10m路段中心间距 200cm。
搅拌桩上部桥扩大头直径 D=1m,水泥用量为 260Kg/m;下部桩径 d=0.5m,水泥用量为 65Kg/m。
搅拌桩采用普硅 42.5# 水泥,水灰比为 1:0.45~1:0.55 。
钉形水泥搅拌桩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中北延长线三标合同段K2+792.677—K3+360、K3+860—3+900段、水域面积40416㎡、水深0.5m—1.1m、淤泥厚度2.5m—22.5m、采用钉形双向水泥搅拌桩法对软弱地基进行深层处理,设计桩顶标高为19m—20m之间、设计标底标高在-3m—15m之间。
桩长为5m—22.5m 之间、其中桩身直径φ500、扩大头直径φ1000、长3m。
桩距1.8m,梅花形布置。
地基处理面积42803㎡、共打桩15156根、钉形搅拌桩体积72487m³。
二、编制依据(一)、《工程施工合同》。
(二)、《钉形搅拌桩施工图》(三)、《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G 076—95)。
(四)、现场踏勘调查所获得的相关资料、我项目部现有管理水平、劳力、设备、技术能力以及从事类似工程建设所积累的丰富施工经验。
三、设备选型及施工前期准备(一)、主要施工设备及其技术参数本工程选用SJB型深层搅拌桩机及其配套设备进行施工。
1、桩机型号:SJB深层搅拌机2、搅拌头转速:60r/min3、最大施工深度:18m4、额定扭矩:8500N·m(二)、施工前期准备1、清除地面各种障碍物、平整场地,在鱼塘、藕塘处回填50cm 粘土压实,为桩机准备好工作平台。
3、组织材料进场,进场水泥必须具备出厂合格证,并经现场取样送试验室复检合格,存放场地要充分满足施工需要,现场布局合理。
(三)、测放桩位1、施工前,首先根据轴线交叉点坐标用全站仪定出轴线。
2、根据桩位平面图及主要轴线,用经纬仪定向,钢尺量距,确定桩位。
3、测量现场地面标高,确定桩顶标高。
对桩位进行编号,以利于施工管理和资料整理。
4、设备进场后,按设计要求,在不同地点根据不同桩长进行工艺性试验桩的施工,确定下沉及提升速度、浆泵工作压力、每米水泥浆用量情况等工艺参数,了解地质情况,待参数确定后再进行工程桩施工。
目录1.编制依据、原则及范围......................................... - 1 -1.1编制依据................................................ - 1 -1.2编制原则................................................ - 1 -1.3编制范围................................................ - 2 -2.工程概况...................................................... - 2 -2.1工程地质及水文、气象.................................... - 2 -2.1.1水文地质.......................................... - 2 -2.1.2 气象.............................................. - 2 -2.2周边环境................................................ - 3 -2.3设计情况................................................ - 4 -3.工期安排...................................................... - 5 -4.施工组织及机械人员............................................ - 5 -5.施工主要技术参数.............................................. - 6 -6.水泥搅拌桩施工工艺及要求...................................... - 7 -6.1施工准备................................................ - 7 -6.2施工工艺流程图.......................................... - 8 -6.3施工步骤................................................ - 8 -7.施工要求...................................................... - 9 -7.1过程质量检测........................................... - 10 -8.工程质量保证制度及措施....................................... - 11 -8.1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 11 -9.安全施工、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 13 -9.1安全施工措施........................................... - 13 -9.2供电及照明安全措施..................................... - 13 -10.文明施工措施................................................ - 14 -11.工程进度保证措施............................................ - 14 -12.环境保护措施................................................ - 15 -12.1水污染的防治.......................................... - 16 -12.2大气污染的防治........................................ - 16 -12.3噪声污染的防治........................................ - 17 -12.4施工现场清洁.......................................... - 17 -台州湾大桥及接线工程TS14标段钉形双向水泥搅拌桩施工方案1.编制依据、原则及范围1.1编制依据本方案按照以下文件和标准进行编制:(1)《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土建工程)》JTG F80/1—2004;(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4)《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 076-95);(5)《钉型水泥土双向搅拌桩复合地基技术规程》(JG/T024-2007);(6)《钉型水泥土双向搅拌桩技术加固软土地基的理论与应用》;(7)《浙江省台州湾大桥及接线工程第TS14合同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8)《浙江省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办法》浙政令【2012】300号;(9)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
第1篇本项目为某住宅小区基础工程,基础形式采用双向水泥搅拌桩,桩径为600mm,桩长为15m,桩间距为1.5m。
本方案针对双向水泥搅拌桩的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施工工艺1. 施工准备(1)施工图纸及资料:熟悉施工图纸,了解工程概况、设计要求、施工工艺及施工顺序。
(2)材料设备:水泥、砂、粉煤灰、水、搅拌桩机、钻机、振动板、吊车、运输车辆等。
(3)人员组织:施工队伍应具备丰富的施工经验,确保施工质量。
2. 施工流程(1)场地平整:将施工现场进行平整,确保场地坚实、平整。
(2)桩位放样:根据设计图纸,准确放样桩位,确保桩位准确无误。
(3)搅拌桩施工:①开孔:采用钻机进行开孔,孔径应大于搅拌桩直径。
②搅拌:将搅拌桩机插入孔内,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搅拌,搅拌过程中应保持搅拌速度均匀。
③灌浆:将水泥、砂、粉煤灰等材料按比例混合,搅拌均匀后,通过搅拌桩机将浆体灌入孔内。
④复搅:待浆体初凝后,再次进行搅拌,确保浆体均匀分布。
⑤成桩:待桩体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成桩。
(4)桩体质量检测:采用无破损检测方法,检测桩体强度、桩体长度、桩体垂直度等指标。
3. 施工注意事项(1)搅拌桩施工过程中,应确保搅拌速度均匀,避免出现搅拌不均匀现象。
(2)灌浆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浆体配合比,确保浆体质量。
(3)搅拌桩施工过程中,应加强现场管理,确保施工安全。
(4)桩体质量检测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检测规范进行,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三、质量控制1. 材料质量:水泥、砂、粉煤灰等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确保材料质量。
2. 施工工艺: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进行搅拌桩施工,确保施工质量。
3. 桩体质量:加强桩体质量检测,确保桩体强度、桩体长度、桩体垂直度等指标达到设计要求。
4. 施工记录:详细记录施工过程,确保施工过程可追溯。
四、安全措施1. 施工现场安全:施工现场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加强安全教育培训,确保施工人员安全。
2. 机械操作安全:机械操作人员应持证上岗,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x钉形双向水泥土搅拌桩施工方案麻涌大道延长线升级改造工程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施工专项方案编制:审核:批准:湖南中格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麻涌大道延长线升级工程项目经理部2013年5月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专项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1.1 概述水泥搅拌桩具有施工简便、工期短、振动小等优点,在软土地基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在应用过程中也发生了水泥搅拌桩存在均匀性差、浆液上冒、受力不合理,人为因素等影响工程质量等问题,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吸收了常规水泥搅拌桩的优点,充分利用复合地基应力传递规律,在攻克了常规搅拌桩的严重缺陷后,发明的一种新型与一种全新的施工方法即钉形水泥土搅拌桩与双向水泥土搅拌桩,并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两者有机结合成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简称钉形桩)。
1.2设计要点⑴桩径d:扩大头桩径100㎝,下部桩径60㎝,扩大头长4m.⑵桩距S:本次设计桩距为1.8m。
⑶桩长:钉形桩长度根据设计要求及结合现场地质情况确定,桩端要求穿透淤泥层,要求落在持力性能较好的土层,且进入持力层大于等于0.5~1m;施工前应进行试桩,参照地质报告和逐段试桩结果校对图纸桩长。
⑷材料要求:采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掺入比为18%,桩体28天无侧限抗压强度≥1.2MPa。
⑸配合比:浆体包括三种材料:水、水泥、工业废石膏,其比例关系为:(0.4~0.5):1.0:0.2。
⑹成桩工艺:施工采用两搅一喷工艺。
⑺褥垫层厚度0.3米,材料采用级配碎石(最大粒径不大于20㎜)。
⑻桩体施工完成一个月后并经过验收合格后,方可填筑路堤或施工加其它荷载,桩身2d龄期的击数N10达到15击或7d龄期的击数N10大于原天然地基击数的一倍以上。
1.2 工程地质情况本段地层在钻探深度范围内按地层成因、岩性及力学性质划分为5大层8个亚层:素填土层、第四系全新统湖积淤质粘土层、第四系全新统冲积粉质粘土层、第四系中更新统冲洪粉质粘土、含砾粉质粘土层、第四系中更新统冲积粘土,下伏基岩为石炭系中风化石灰岩。
目录一、工程概况 (2)二、实验目的 (2)三、试验依据 (2)四、试验用料、检测标准及方法 (2)五、施工操作工艺 (3)六、质量保证体系及控制措施 (8)七、安全、文明、环保措施 (9)水泥搅拌桩试桩实验方案一、工程概况水泥搅拌桩地基处理:采用水泥搅拌桩地基处理,按梅花形布置,桩径50cm,桩间距分别为1.5*1.5m,搅拌桩长度根据设计要求并结合现场地质情况实际确定。
水泥搅拌桩所用水泥标号为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建议含量不小于15%,水灰比取0.5~0.6。
桩体28天无侧限抗压强度≥1.5MPa。
二、实验目的水泥搅拌桩施工前必须进行成桩试验,成桩试验应达到下列要求并取得以下技术参数。
2.1满足设计水泥用量的各种技术参数,如钻进速度、提升速度、搅拌速度、喷浆压力、单位时间喷入量等。
2.2检验桩身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即28d天龄期的强度不低于1.0MPa。
2.3检验单桩允许承载力(28d)能否达到设计要求。
2.5掌握下钻和提升的阻力情况,选择合理的技术措施。
2.6根据地层、地质情况确定水灰比及水泥掺量。
三、试验依据1、《水电水利工程土工试验规程》(DL/T 5355-2006);2、《电力工程地基处理技术规程》(DLT5024-2005)3、《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四、试验用料、检测标准及方法1、机具准备水泥搅拌桩的施工必须配备性能可靠、符合标准、种类齐全的施工机械和设备,在施工前做好机械设备的保养、试机工作,确保在施工期间正常作业。
机械和设备如下:深层搅拌机、灰浆拌制机、集料斗、灰浆泵、控制柜、自动记录喷浆量设备及其他辅助设备等。
2、材料准备2.1水泥: 采用42.5水泥,严禁使用过期、受潮、结块、变质的劣质水泥。
2.2配合比:深层搅拌的浆液以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为主配制水泥用量为水泥湿土重的15%、16%、17%,水灰比分别用0.50、0.55、0.60。
目录1.1、编制依据 (3)1.2、编制范围 (3)2、工程概况及地质条件和工程量 (3)2.1、工程概况 (3)2.2、工程地质条件 (3)2.3、主要工程量 (6)3、施工技术方案及方法 (6)3.1主要材料的供应 (6)3.2、施工技术交底 (7)3.3、设备选型 (7)3.4、施工准备 (7)3.5、施工工艺流程图 (9)3.6、成桩要求及施工资料的整理 (10)3.7施工控制要点 (10)3.8、设计参数要求 (10)4、工程质量目标及质量保证措施 (12)4.1、工程质量目标 (12)4.2质量保证措施 (12)5、施工进度计划及控制措施 (13)5.1、施工进度计划要求 (13)5.2、机械设备需求计划及控制 (14)5.3、施工人员需求计划及控制 (14)5.4、施工进度保证措施 (14)6、施工保证措施 (15)6.1、安全生产施工管理目标 (15)6.2、安全生产指导思想 (15)6.3、安全生产总体计划 (15)6.4、安全及消防管理体系 (16)7、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18)7.1、文明施工目标 (18)7.2、文明施工措施 (19)8、环境保护保持措施 (21)8.1、施工环保目标 (21)8.2、施工保护措施 (21)1、编制范围及编制依据1.1、编制依据(1)、甬金高速溪口东至甬台温高速姜山连接线一期工程两阶段施工设计图。
(2)、《钉型水泥土双向搅拌桩复合地基技术规程》(苏 JG/T024-2013)。
(3)、《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4)、《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1.2、编制范围K9+454-K10+500段水泥土双向搅拌桩全部布置在主线范围内,除去K10+327.5中桥两侧的预应力管桩(141米)及桥梁宽度(39.04米)外,其余部分863.10米全部为钉型双向水泥搅拌桩。
2、工程概况及地质条件和工程量2.1、工程概况主线起点为甬金高速溪口东出口,沿已建成的四明路(上畸线)向东与规划汇诚北路相接,沿规划汇诚北路向北终点桩号为K12+250位置(其中9.438km 利用已建成四明路)。
钉形双向水泥搅拌桩试桩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1、武汉市武金堤(三环线-江国路)道路排水工程合同文件;2、武汉市武金堤(三环线-江国路)道路排水工程施工图图纸及地质勘察报告;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 B01-2003)4、《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5、《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6、《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J076-95);7、《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 F80/1-2004);8、现行国家和安徽省相关设计、施工规范及质量标准。
二、工程概况1、工程简介本项目沿线属长江水系,地表水系较发育。
主要河流为白石天河。
区内主要为新构造运动的沉降地带,松散堆积物厚度较大。
在软土分布区和现代河流发育地段,上部主要为河漫滩相沉积的粘性土等细粒土及粉细砂透镜体,下部为河床的砂层、砾卵石层等粗粒物质,含细粒土,具有典型的二元结构,从而构成了双层含水的水文地质结构。
其中上部主要为细粒土组成,厚度15-30米不等,构成了潜水含水层,富水性差,地下水位埋深1米左右。
下部粗粒土厚度较大,空隙大,连通性好,富水性好,为承压水,主要接受上部潜水含水层中的地下水补给,为本区主要含水层。
本标段沿线软土主要分布于K25+984-K27+250段,软土厚度不等。
K25+984-K26+670段软土厚度为8-11m,上腹有较薄的硬壳层为粉质粘土,下伏粉质粘土,可塑状。
K26+670-K27+250段软土厚度为3-8m,软土分布较均匀,软土上腹有粉质粘土硬壳层,下伏粉质粘土,可塑状。
本段设计采用的钉形桩,具体设计参数如下:桩长:10-14M,其中扩大头直径1.0M,长度5M,下部桩体直径0.5M,长度5-9M,桩间距1.8-2.2M,正三角形布置。
钉型双向水泥搅拌桩设计采用固化剂为32.5级以上复合水泥,水灰比不大于0.5,水泥掺量为13%。
按照设计及相关施工要求规定,在钉型搅拌桩正式施工前应进行施工工艺参数的试桩试验,且在同一工程地质条件下试验桩数不小于10根,试验桩与工程桩一致。
三角湖北路钉形双向水泥土搅拌桩目录一、工程概略 (2)二、编制依照 (3)三、施工先期准备 (3)四、工程量一览表 (4)五、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 (4)六、主要工程设施 (8)七、主要工程资料计划 (8)八、施工管理人员表 (8)九、质量举措 .. (9)十、安全技术举措........................................................................................................................................................................ ..10............... 十一、施工进度计划 . (11)十二、桩基检测 (12)十三、桩位平面部署图 (13)一、工程概略1.1概括三角湖北路因为原设计的惯例桩技术不可以知足要求,现改正采纳了钉形双向水泥土搅拌桩技术。
设计采纳的钉形桩,详细设计参数如下: 桩长 :6 -21M,此中扩大头直径1.0M,长度 3-4M,下部桩体直径0.6M,桩间距 1.9M,正三角形部署。
资料要求:采纳的固化剂为32.5 级矿渣硅酸盐水泥( PSA)。
1.2工程地质状况本段地层在钻探深度范围内按地层成因、岩性及力学性质区分为 5 大层 8个亚层:素填土层、第四系崭新统湖积淤质黏土层、第四系崭新统冲积粉质黏土层、第四系中更新统冲洪粉质黏土、含砾粉质黏土层、第四系中更新统冲积黏土,下伏基岩为石炭系中风化石灰岩。
1.3施工工期目标为保证本工程能顺利准时完工,本工程力求在 75日历天内达成施工。
计划从 6月15日动工,至 8月30日完工。
1.4项目质量目标知足设计、规范对工程的各项质量要求,保证搅拌桩达到一次交验合格,达到预期目标。
二、编制依照1、设计院对于本工程图纸。
;2、本工程地质勘探报告;3、本工程合同要求;4、施工规范及标准:《工程丈量规范》( GB50026-1993);《软土地基深层搅拌加固法技术规范》(YBJ225-91) ;《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复合地基技术规程》(苏JG/024-2007 )三、施工先期准备1、场所平坦,因当前施工地处于农田、池塘,项目部在动工前填至要求标高,整平碾压,保证场所知足施工要求。
钉形双向水泥搅拌桩试桩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1、武汉市武金堤(三环线-江国路)道路排水工程合同文件;2、武汉市武金堤(三环线-江国路)道路排水工程施工图图纸及地质勘察报告;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 B01-2003)4、《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5、《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6、《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J076-95);7、《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 F80/1-2004);8、现行国家和安徽省相关设计、施工规范及质量标准。
二、工程概况1、工程简介本项目沿线属长江水系,地表水系较发育。
主要河流为白石天河。
区内主要为新构造运动的沉降地带,松散堆积物厚度较大。
在软土分布区和现代河流发育地段,上部主要为河漫滩相沉积的粘性土等细粒土及粉细砂透镜体,下部为河床的砂层、砾卵石层等粗粒物质,含细粒土,具有典型的二元结构,从而构成了双层含水的水文地质结构。
其中上部主要为细粒土组成,厚度15-30米不等,构成了潜水含水层,富水性差,地下水位埋深1米左右。
下部粗粒土厚度较大,空隙大,连通性好,富水性好,为承压水,主要接受上部潜水含水层中的地下水补给,为本区主要含水层。
本标段沿线软土主要分布于K25+984-K27+250段,软土厚度不等。
K25+984-K26+670段软土厚度为8-11m,上腹有较薄的硬壳层为粉质粘土,下伏粉质粘土,可塑状。
K26+670-K27+250段软土厚度为3-8m,软土分布较均匀,软土上腹有粉质粘土硬壳层,下伏粉质粘土,可塑状。
本段设计采用的钉形桩,具体设计参数如下:桩长:10-14M,其中扩大头直径1.0M,长度5M,下部桩体直径0.5M,长度5-9M,桩间距1.8-2.2M,正三角形布置。
钉型双向水泥搅拌桩设计采用固化剂为32.5级以上复合水泥,水灰比不大于0.5,水泥掺量为13%。
按照设计及相关施工要求规定,在钉型搅拌桩正式施工前应进行施工工艺参数的试桩试验,且在同一工程地质条件下试验桩数不小于10根,试验桩与工程桩一致。
根据成桩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成桩质量及强度检测要求,本次共计划安排试桩10根。
本项目水泥搅拌桩处理主要应用于软土路基和涵洞基底、沟塘地基。
主要工程量有水泥搅拌桩38966m,碎石垫层10683m3,双向土工格栅66090m2,土工格室20980m2。
三、试验段选择及目的1、试验段选择水泥搅拌桩试验段选于K26+720~K26+750全长30米。
本路段为耕地,地势平坦,机械进场便利,受干扰小,能在短期内完成试验,对后续施工有较好的指导作用,此路段地质分层明显,是本项目软基路段的典型路段,可以作为水泥搅拌桩的试验段。
2、具体试桩目的(1)、提供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的各种操作参数,确定搅拌下沉、提升速度和重复搅拌下沉、提升速度;(2)、确定该地质条件下,符合质量要求的各合理掺量和水灰比;(3)、检验施工设备,确定该地质条件下合理的工艺流程;(4)、确定进入设计地质层的判别方法;(5)、确定工作压力,单位时间喷入量及喷搅次数;(6)、验证搅拌均匀程度和成桩直径;四、试桩准备工作1、施工技术准备(1)、认真阅读设计文件及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进行施工图会审,有问题预先解决。
(2)、根据本工程相关施工图、技术规范、操作规范组织施工人员学习,切实掌握施工工艺。
(3)、在技术质量部门的组织下,进行工程质量策划,并在施工方案的编制及施工过程中体现质量策划结果。
(4)、核对工程技术资料表格,根据公司质量体系程序要求,严把质量关。
(5)、根据已审查批准的施工方案编制技术质量及安全交底书,并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详细交底。
(6)、室内配合比试验①、试验目的:了解固化剂为32.5级以上复合水泥掺量水灰比对钉型水泥搅拌桩强度的影响,求得龄期与强度的关系,从而为试桩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②、试验结论和建议:水泥掺量13%等的试件经28天龄期后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应符合≥1.6MPa的设计要求。
根据设计和施工现场的要求,钉型水泥搅拌桩的实验室初步配合比确定为:根据多年的施工经验水灰比取规范中值完全符合要求,即0.5;水泥掺量为天然土重量的13%,15%两种(图纸要求不低于13%,因此没有配置小于13%的掺量)(7)、施工主要技术参数施工主要技术参数表2、工、料、机准备(1)、人员配置配备管理及主要施工人员表石祚国负责现场总体指挥与调度工作;孙继国为技术总负责,张德才负责现场检查、指导试桩的各种技术工作、确保按施工方案进行;舒峰负责试桩中各种技术参数的采集并验证工作,确保其真实准确;于亚洲负责试桩过程中各种安全、文明检查与指导工作,确保高空、地下及工作场面无障碍物和危险隐患,保证桩机施工环境安全、文明;前场桩机操作工2名,负责搅拌桩机的操作并及时维护,保证其平稳运行,确保桩机能准确定位、钻进、提升搅拌及移位工作;后场制浆、注浆工2人,负责制浆、输浆工作,确保水泥浆的水灰比准确、输浆压力满足要求、供浆量能与桩机搅拌协调同步。
(2)、机械设备配备试桩主要设备配备表除以上主要设备外,还配备手推车、小水泵、30~50T水泥储存桶、挖机等。
(3)、材料准备按照施工进度计划,备足充分的水泥,加强水泥的保管储存,对每批进场材料进行自检、报检。
施工现场水源丰富,有很多河流及池塘,水质清澈洁净,符合拌合用水要求。
3、施工现场准备(1)、施工道路使用白山镇境内县道X067作为材料运输、机械设备进出的主便道,对袁家山山脚的土石道路进行拓宽、加固、涵管埋设等处理措施后作为软基段施工的辅道,同时新建临时岔道至各软基施工段落范围内。
(2)、在软基施工附近安装临时变压器、架设线路,确保施工用电完备。
施工用水就近使用附近清澈的河水。
(3)、对施工现场进行必要的平整、碾压等工作,确保地耐力满足桩基施工要求。
(4)、完成场地临近道路、管线、高压输电线、构筑物、边坡、环境等保护措施。
五、施工方法及工艺流程1、施工方法水泥搅拌桩采用湿喷法,双向搅拌。
具体施工工序为:①平整场地至设计高度,按施工图设计桩位放样;②桩机运至工地,先行安装调试,往内外钻杆旋转、浆泵及计量设施一切调试正常后,桩机移至桩位;③将搅拌头对准桩位,先启动内钻杆电机并下沉钻杆,当喷浆口至地下0.3m后时,启动浆泵开始喷浆;④当反向叶片至地面时启动外钻杆电机,待转速正常后,边旋转边切土下沉边喷浆直至加固深度;⑤在桩底持续喷浆搅拌10秒以上后关闭浆泵,边旋转搅拌土体边提升钻杆至地面;⑥地面下2m范围内,因上履土压力较小,进行二次喷浆搅拌,并采用叶片反压搅拌,桩体上部0.5m以内进行捣实;⑦关闭电源,移动设备。
重复以上步骤下一根桩施工。
2、施工工艺流程钉形双向水泥搅拌桩施工工艺流程图A、搅拌机就位:搅拌机到指定桩位并居中;B、喷浆下沉:启动搅拌机,使搅拌机沿导线架向下切土,同时开启送浆泵向土体喷水泥浆,两组叶片同时反、正向旋转(外钻杆逆时针旋转,内钻杆顺时针旋转)切割、搅拌土体,搅拌机持续下沉,直到扩大头设计深度;C、施工下部桩体:改变内、外钻杆的旋转方向,将搅拌叶片收缩到下部桩体直径;喷浆切土下沉:两组叶片同时正、反向旋转切割、搅拌土体,搅拌机持续下沉,直到设计深度,在桩端应就地持续喷浆搅拌10秒以上;D、提升搅拌:搅拌机提升、关闭送浆泵,两组叶片同时正反向旋转搅拌水泥,直至扩大头底面标高;E、伸展叶片:改变内外钻杆的旋转方向,将搅拌叶片伸展至扩大头径;提升搅拌:提升钻杆,两组叶片同时正反方向旋转搅拌水泥土,直到地表或设计桩顶标高以上50cm;F、切土下沉:搅拌机沿导线架向下切土,同时开启送浆泵,向土体喷水泥浆,两组叶片同时正、反向旋转切割、搅拌土体,搅拌机持续下沉,直到桩底设计标高;G、提升搅拌:关闭送浆泵,两组叶片同时正反方向旋转搅拌水泥土,直到地表或设计桩顶标高以上50cm,完成单桩施工。
H、机具移位:上一根桩施工完毕,清除叶片及钻杆上泥浆,钻机移位,进行下一根桩施工。
六、施工质量检查与检测1、成桩质量检查钉形搅拌桩质量检查应贯穿施工全过程,施工过程中应随时检查现场施工和计量记录,并按规定的施工工艺对每根桩进行质量检查。
检查的重点是:搅拌机提升和下沉速度,内外钻杆转速,停浆处理方法,桩长和单桩施工时间,以及水泥用量等。
2、承载力、桩身质量及强度检验钉型水泥搅拌桩将结合设计要求进行质量检查验收,对本次10根试桩桩身取样检验作如下安排:(1)、钉型搅拌桩试桩成桩7天后任意选择3根进行浅部开挖观察桩体成型情况和搅拌均匀程度,并检验桩身直径。
并对这3根桩桩顶下0.5、1.0、1.5m钻取芯样进行桩身抗压强度试验,由设计提供的7天参考强度作为最小强度值。
(2)、成桩28天后对试桩区域进行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检测以一处计,一处包括3个点。
(3)、成桩28天后,再任意取3根进行小应变动测试验以检验成桩质量。
成桩7天后进行N10标准贯入触探检测,以触探击数用对比法判断桩身强度。
(4)、成桩28天后,任意取3根在桩顶下0.5、1.0、1.5m处钻孔取样制成试件,进行28天、90天(取28天试件标养至90天后试验)桩身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为保证试样尺寸,钻孔直径不小于108mm,取样数量为每组3件,要求桩体28天抗压强度≥1.6MPa。
对扩大头部分,宜在小直径桩外取芯,通过芯样对桩长、扩大头长度、强度、均匀性等综合评价。
(5)、评定检测标准:七、质量保证措施1、双向搅拌机和灰浆制备系统开机前,必须进行调试,检查桩机运转和输料管畅通情况。
2、根据掺量设计配比进行施工,成桩采用两搅一喷的施工工艺,下降速度控制在0.5m/min~0.8m/min 内,提升速度控制在0.7m/min~1.0m/min 内,以确保桩身搅拌均匀,桩身无夹层、断层,若遇硬塑土可作为桩端持力层时,终止搅拌电流值控制在80A。
3、施工中采用水平靠尺、吊锤或全站仪校正桩架平整度和导向架的垂直度,确保双向搅拌桩施工中的垂直度。
4、采用流量仪控制输浆速度。
使注浆泵出口压力和试桩时所得压力差不多。
5、为保证桩端施工质量,施工完毕后,要进行桩顶整形,并养护。
6、水泥浆液应严格按设计要求配置,制备浆液不得离析,不得停止时间过长,浆液倒入集料斗时加以筛滤,•以防止浆内结块损坏泵体,堵塞输浆管。
7、施工时因故停浆,宜将搅拌机下沉至停浆点以下1m 待恢复供浆时再喷浆提升,若停机超过3 小时,为防止浆液硬结堵管,宜先拆卸输浆管路, 妥为清洗。
8、双向搅拌机喷浆提升的速度和次数必须符合施工工艺的要求,专人记录搅拌机每米下沉和提升的时间。
9、施工时各班长,机长必须严格按设计要求把好机架定位,下沉速度、灰浆配比、喷浆搅拌提升速度,单桩喷浆量等质量控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