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241.50 KB
- 文档页数:3
统编版2024年新教材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9.1《增强安全意识》教案课题9.1《增强安全意识》单元第三单元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七年级学习目标道德修养:树立规则意识,增强风险意识,牢固树立安全意识,保护好我们的生命。
健全人格:增强安全意识,有效地保护我们的生命。
责任意识:知道安全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对自己的生命安全负责,对家庭和社会负责。
重点树立规则意识,增强风险意识;难点增强安全意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生命安全是维系人的生命存在的条件和保障,也是我们创造和享受一切美好的前提。
在日常生活中,突如其来的灾难、事故可能会危害人的生存、健康和幸福,甚至会毁灭鲜活的生命。
我们应该如何增强安全意识?第九课守护生命安全第一节增强安全意识观看图片,思考问题图片导入本节内容,使学生易于进入本节内容讲授新课一、幻灯片出示课题、教学目标二、幻灯片出示自学导航,教师巡视指导:自学指导:要求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P67-69内容,结合导学案思考下列问题,并在课本上做标记,时间5分钟。
1、我们为什么要增强安全意识?2、为什么要树立规则意识?3、为什么要增强风险意识?4、怎样增强安全意识?5、增强安全意识有什么重要意义?三、师生合作探究学生读出教学目标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随时回答学生的问题。
(一)增强安全意识01 探究一:生活观察(1)你如何看待上述同学的想法和做法?(2)不同场所的安全标志和安全提示?点拨:(1)①我们需要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②我们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③我们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
(2)略探究二:播放视频《“熊孩子”状况百出儿童安全记心上》给我们什么启示?点拨:①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外面,都可能出现意外,发生危险。
安全意识好的同学能够很好地保护自己、不伤害他人;否则很可能会既不能保护好自己,又伤害到了他人。
②很多同学对意外伤害认识不够,安全意识薄弱。
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9.1 长颈鹿和小鸟(1)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理解长颈鹿和小鸟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 使学生掌握长颈鹿和小鸟的身高差,学会用简单的数学语言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长颈鹿和小鸟的身高差2. 描述长颈鹿和小鸟之间的关系3. 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颈鹿和小鸟的身高差,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难点: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故事内容:长颈鹿和小鸟是好朋友,它们住在一个大森林里。
有一天,长颈鹿和小鸟一起来到河边喝水。
长颈鹿低头就能喝到水,而小鸟却怎么也喝不到。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2. 探究新知(1)观察长颈鹿和小鸟的身高差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片,思考长颈鹿和小鸟的身高差。
(2)描述长颈鹿和小鸟之间的关系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颈鹿和小鸟之间的关系,教师适时给予指导。
(3)解决实际问题提问:如果长颈鹿低头喝水时,它的脖子长度是1米,小鸟站在长颈鹿的头顶上,小鸟距离水面的高度是多少?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3. 巩固练习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长颈鹿和小鸟的身高差,学会了用数学语言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五、课后作业完成教材中的课后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长颈鹿和小鸟身高差:长颈鹿低头喝水时,脖子长度为1米。
描述关系:长颈鹿低头喝水时,小鸟站在长颈鹿的头顶上。
解决问题:小鸟距离水面的高度为2米。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解决实际问题”部分。
在这一部分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即计算小鸟站在长颈鹿头顶上时距离水面的高度。
《9.1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学案【学习目标】: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意义,并会熟练地识别图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学习重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识别。
【学习难点】:较复杂图形中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识别。
【学习过程】:一、知识链接1、两条直线相交,形成对邻补角,对对顶角2、两条直线相交有几个角?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呢?4、你能找出这8个角的关系吗?∠1与∠3,∠2与∠4,∠5与∠7,∠6与∠85、这些角还有其它的关系吗二、自主探究如图,直线AB、CD与EF相交(或两条直线AB、CD被第三条直线EF所截)构成个角。
现在,我们来研究其中没有公共顶点......的两个角的关系。
(一)同位角1、定义:如图,∠1和∠5,分别在直线AB、CD的,在直线EF的。
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
2、请你找出图中还有哪几对角构成同位角?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构成的八个角中,共有对同位角。
(二)内错角1、定义:如图,∠3和∠5,分别在直线AB、CD的,在直线EF的。
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
2、请你找出图中还有哪几对角构成内错角?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构成的八个角中,共有对内错角。
(三)同旁内角1、定义:如图,∠3和∠6,分别在直线AB、CD的,在直线EF的。
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一对角叫做同旁内角。
2、请你找出图中还有哪几对角构成同旁内角?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构成的八个角中,共有对同旁内角。
课堂练习:见课件三、精讲点拨例1 如图,直线DE截AB,AC,构成8个角。
指出所有的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
变式训练:1、∠A与∠8是哪两条直线被第3条直线所截的角?它们是什么关系的角?2、∠A与∠5呢?∠A与∠4呢?拓展延伸:如图,直线DE、BC被直线AB所截(1)∠l与∠2,∠1与∠3,∠1与∠4各是什么关系的角?(2)如果∠1=∠4,那么∠1和∠2相等吗?∠1和∠3互补吗?为什么?四、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遇到的疑问?五、课堂检测:1. 找出图中所有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 9.1 认识质量互变规律》导学案【学习目标】必背知识素养目标1.联系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渐进性和飞跃性,懂得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2.理解质量互变规律,把握适度原则。
科学精神: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树立辩证思维的意识和自觉性。
公共参与:讨论航天“三步走”战略,把握适度原则,防止过犹不及。
【框架体系】【知识梳理】议题一: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体:1.质:(1)质是一事物并的。
(2)此物之所以为此物,并区别于他物,就是由于它具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一旦,它就不是原来的。
2.量:(1)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等可以用,以及事物。
(2)量的规定性不同于质的规定性,在。
(3)。
离开具体事物的“纯粹”的量,只存在于思维的抽象中。
议题二:质量互变规律的含义:(1) 与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2)辩证关系:①是质变的;②是量变的,,并。
③事物的。
议题三:遵循质量互变规律1.质量互变规律要求:以正确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的关系。
2.连续性和间断性:(1)连续性: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连续性是指事物只是在发生了变化,表现在现实中就是这一事物,是事物发展中的。
(2)间断性: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间断性是指事物在发生了变化,是从的,是,或。
这个过程不是事物停止了发展,而是打破旧的质的规定性而代之以新的质的规定性,表现在现实中就是。
3.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关系:①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又;②渐进性与连续性的每一步进展都是,都在,即飞跃性与间断性。
③正是因为有渐进性与连续性的,才产生了飞跃性与间断性,所以,飞跃性与间断性包含着渐进性与连续性。
4.遵循质量互变规律的意义:准确地把握质量互变规律对我们、具有重要意义。
【议题探究】芯片,是指内含集成电路的体积小的硅片,被称为信息产业的粮食,电子设备的“大脑”。
芯片产业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国芯片产业快速成长,在某些领域有所突破。
第九课第一框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主笔:审核:高二备课组班级:________ 组别: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一、学习目标1、结合史实,解释看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
2、说出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内涵;说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3、说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4、说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难点:解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要性三、学习过程(一)知识填空,熟悉课本考点一: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1 对待传统文化:要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又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实践中加以发着创新,为其注入时代精神,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文化复古主义2 对待外来文化:A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B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C要加强交流、借鉴与融合。
要“面向世界、____________”。
考点二:发展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和要求1 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基本内涵指导思想:目标:基本特征:2 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1)重要性: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2)关键: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3)旗帜:在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引领文化前进方向的旗帜,就是高举____________伟大旗帜,最根本的是坚持____________。
这个理论体系,是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考点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____________ ___,(灵魂)__ _____________,(主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________(精髓)________ ___________。
9.1压强学习目标:1、学会压强的概念2、掌握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3、会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4、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主要方法学习过程:一、自学阅读1、自学课本P29—P30“想想议议”和“探究”部分。
方法提示:用控制变量法分析比较:图9.1—3的甲、乙;乙、丙。
2、自学检测:通过自学,你认为压力的作用效果跟_____、____因素有关。
课本P29-30甲、乙对比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 )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乙、丙对比说明压力相同时、( )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和( )有关。
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和____的方法。
二、合作探究1、压力:大小:物体在水平面上....时,压力的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证明)方向:和接触面垂直,且和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作图:请记住下列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2、压力的作用效果小组讨论:如何改变压力大小,如何改变受力面积,由甲图和丙图你能知道:由甲图和乙图你能知道:你想到本实验用什么研究方法了吗?你知道本实验中受力面积是什么吗?他和物体的接触面积一点相同吗?3、压强自学课本P30压强部分,要求:知道压强的概念、公式、单位、分析例题。
自学检测(1)物理学中把______叫做压强,它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
(2)压强的计算公式是___________。
变形后F=______,S=______。
(3)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F = G物(自然平放).(4)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F(自然平放时F=G=mg)和受力面积S(受力面积要注意两物体的接触部分,不是物体的底面积)。
(5)压强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典例:一块砖平放在地面上,砖的重量约20N,与地面接触面积为0.03m2,计算砖对地面的压强。
2016学年下学期七年级政治科第四单元导学案(教师版)主备人:_______ 审核人:______班级:_____ 姓名:_______ 家长签名:_____ 日期:_____课题9.1生活需要法律一、学习目标:1.知道生活需要法律保障,人的一生与法律相伴;了解法律产生的过程;体会法律对生活的作用,认识生活与法律的关系;了解我国法治建设的发展历程,懂得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2.通过对生活与法律关系的学习,能够体会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通过对法治的学习和思考,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力和归纳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学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初步树立法治意识和法律观念。
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法治的意义。
教学难点:法律的产生和本质。
三、教学方法:事例分析法、比较法、讨论法、活动体验法等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时间:1课时六、学习过程:(一)自学过程1、法律就在我们身边。
生活中的各种社会关系,不仅需要依靠道德、亲情、友情来协调,而且需要法律来调整。
法律不仅服务于人们的当前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
2、法律的本质: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
3、法律的产生:原始社会没有法律,人类用习惯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这些习惯靠人们自觉自愿遵守。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国家产生之后,统治阶级开始有意识地______________。
4、什么是法治?它的要求是什么?它的意义是什么?(1)含义:法治就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
(2)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 依法办事。
(3)意义: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二)检测练习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只有违法的人才需要与法律打交道B.任何人都要与法律打交道C.守法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不会与法律打交道D.未成年人年龄尚小不需要与法律打交道2.法律通过规定人们的来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A )A.权利和义务B.道德与责任C.生活习惯D.社会秩序3.法律所体现的是( D )A.奴隶主阶级的意志B.地主阶级的意志C.资产阶级的意志D.统治阶级的意志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依法治国的( D )A.本质B.根本目的C.基本要求D.总目标5、在生活中有许多规定,如“不准带手机进考场”“严禁酒后驾车”“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上车”等。
9.1 科学立法导学案辽阳市第一高级中学杨晓建【预习案】一、科学立法(一)内涵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科学立法。
科学立法就是要尊重和体现(),不断提高法律的()。
(二)我国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1.():修改宪法、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2.():制定和修改其他法律3.():制定行政法规4.():制定部门规章5.():制定地方性法规6.():制定地方政府规章7.():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三)坚持科学立法的标准1.科学立法体现(),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障()。
具体要求:立法要符合中国的政治制度和历史传统,要与()相适应,制定出适合中国的良法。
2.科学立法符合()。
具体要求:要立(),立(),完善(),使每项立法都能科学合理地规范(),规范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使法律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
3.立法必须遭循(),遵循立法程序,注重立法技术,努力实现()。
具体要求:要明确划分(),形成符合国家发展目标的法律体系。
(四)怎么样坚持科学立法1.科学立法要做到()。
在我国,()是国家机关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最基本的法律依据,所有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都应当按照法定职权、依据法定程序开展立法工作。
2.科学立法要()。
要健全(),开展立法协商,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在立法协商中的作用,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健全(),广泛凝聚社会共识。
3.科学立法要()。
应在立法中客观地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利益,并加以合理的确认和保护,做到()。
立法还要科学合理地配置(),根据国家治理需求,授予国家机关必要的权力,并对其加以制约,明确权力行使不当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讲授案】总议题:国家治理的深刻革命议题一:科学立法巩固法治根基议题二:严格执法建设法治政府议题三:公正司法守卫公平正义议题四:全民守法倡导社会新风议题一:科学立法巩固法治根基基础过关:科学立法知多少?结合预习,快速浏览教材,自行梳理:Ⅰ科学立法的内涵?Ⅱ我国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有哪些?(提示:本问题比较简单,请同学们提前在教材上圈画知识点。
9.1《科学立法》导学案【课时目标】1.理解科学立法的内涵、基本标准;理解科学立法的要求。
2.知道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通过学习,明确科学立法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科学立法的内涵、判断标准;理解科学立法、提高立法质量的要求。
难点:理解科学立法的判断标准;理解科学立法、提高立法质量的总体要求。
【课前自主预习】1.科学立法的内涵?2.科学立法的原则(标准)?3.我国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有哪些?4.推进科学立法的要求?【课堂合作探究】探究活动一:结合课本思考,如果你是立法者,你会遵循什么原则来进行制定或修改法律呢?探究活动二:同桌间交流,从立法方向看,三段材料分别是如何体现立法原则的?探究活动三:《民法典》关于遗嘱规定的变化,体现了立法的什么原则?探究活动四:从《宪法》到《国家安全法》再到《生物具体法》体现了科学立法需要遵循什么原则?探究活动四:观看视频,小组讨论:根据民法典的编纂过程,探究如何推进科学立法?【课堂合作探究】1.社会万象,纷繁复杂;立法所向,千头万绪。
提高立法质量,使法律法规更加充分反映客观规律和人民意愿,更加准确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更加有效解决实际问题,成为立法工作着力解决的重大课题。
材料表明()①立法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障人民各项权利②立法要遵循立法程序,注重立法技术,实现立法过程科学化③立法要从国情和实际出发,立良善、管用之法,要解决现实问题④立法应尊重和反映规律,超越社会发展,有效调整社会关系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2.我国地方立法一直存在“部门化立法”痕迹,一些部门在立法时“有利则争,无利则推,他利则拖,分利则拒”。
地方立法被部门利益绑架,缺乏利益分配的公正性和正当性。
法律冲突不可避免,但地方立法工作者要考虑该法律责任所对应的行为的各种情况,能够适应于其所对应的行为的各种情节。
第九课珍视生命9.1 守护生命一、学习目标1.树立新的生命观,体会生命的可贵,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2.逐步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能够自觉保护自己的生命和健康。
3.认识健康的重要性,掌握自救自护的常用方法,学会养护精神。
二、自主预习1.怎样爱护身体(1)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2)关注自己的内在感受,成长中的我们,应该学会爱惜自己的身体。
(3)我们需要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掌握—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2.怎样养护精神(1)养护精神不完全受物质生活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制约。
我们的精神发育,需要物质的支持,但不完全受物质生活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制约。
一方面,过度的物质追求、物质攀比,容易使我们丧失对真、善、美的体验,丢失精神世界的财富。
另一方面,即使在物质贫乏、外部环境艰苦的情况下,只要我们守住自己的心灵,仍然可以看到真、善、美。
(2)养护精神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
作为中国人,我们每个人的精神生命都流淌着民族文化的血脉,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
守护精神家园,我们不能丢失优秀的民族文化,需要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发扬民族精神。
三、合作探究(1)小明有一本成长日记,用以记录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
下面是他近期记录的生活中遇到的困惑,请提出你的建议。
最近发现周围一些同学在偷偷吸烟,觉得他们很“酷”,自己也很想吸一口。
但学校规定禁止中学生在校内外吸烟。
我该怎样战胜自己呢?(2)辨析题:我们的精神发育完全受物质生活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制约。
上述观点是否正确?简单谈谈理由。
四、随堂演练1.“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生活一辈子。
”康康所在学校积极开展跑操、跳绳等多种形式的体育大课间活动。
学校的做法()A.占用了学生的休息时间B.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绩C.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D.忽视了学生的在校安全2.有下列情况者,最好不要下河游泳()①患有心脏病、高血压、肺结核、中耳炎等疾病②处在月经期的女同学③患有皮肤病、严重沙眼等传染病④饱食或空腹时、剧烈运动或繁重体力劳动后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3.生活中,学会紧急避险十分重要。
二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9.1 运动会获奖成绩——分类统计青岛版一、学习目标1.了解获奖成绩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能够分类统计获奖成绩,并使用图表展现。
二、学习重点1.获奖成绩的计算方法;2.分类统计获奖成绩。
三、学习内容1. 获奖成绩的计算方法在一次运动会中,运动员参加多个比赛项目,每个比赛项目中奖的前三名将获得奖牌。
根据奖牌数的不同,获得相应的称号:•获得 3 枚金牌的称为“全能冠军”;•获得 2 枚金牌称为“双冠王”;•获得 1 枚金牌称为“单项冠军”。
根据以上规则,我们可以计算出一个运动员在一个运动会中获奖的成绩。
2. 分类统计获奖成绩在一个班级或者学校里,有很多学生参加了运动会,这些学生获得的奖项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统计。
比如,我们可以统计获得金牌的人数、银牌的人数、铜牌的人数以及未获奖的人数。
也可以统计获得不同称号的人数,比如统计双冠王、全能冠军和单项冠军的人数。
这些统计结果可以用表格和图表来呈现。
四、练习题1.以下是一所学校参加运动会的获奖成绩表格,请根据以上规则求出每个运动员的成绩,并统计获得不同奖项的人数。
学号姓名性别100m高跳跳远4×100m总计等级001小明男第一名未获奖未获奖第三名002小红女第三名第二名第一名第一名003小芳女未获奖第三名第二名第二名004小华男第二名第一名第三名第一名005小明男未获奖未获奖第三名第三名006小丽女第一名第一名第一名第二名2.根据上表的统计结果,绘制出以下两种图表:•柱状图,统计不同奖项的人数;•扇形图,统计不同成绩等级的人数。
五、解题思路与方法1.根据获奖成绩的计算方法,依次计算出每个运动员的成绩;2.统计获得不同奖项的人数;3.统计不同成绩等级的人数;4.使用表格和图表呈现统计结果。
六、总结回顾通过本次学习,我们了解了运动会获奖成绩的计算方法,并学会了对获奖成绩进行分类统计的方法。
通过表格和图表将统计结果呈现出来,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学生们在运动会上的表现情况。
9.1锐角三角比 学案命题人:陈光双学习目标:1.理解锐角三角比的概念,记住三角比的符号,会进行锐角三角比的文字语言与符号语言的转化;理解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会求直角三角形中指定锐角的三角比。
课前预习1、作Rt △ABC ,使∠C=90o ,∠A=45o ,计算∠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你认为当∠A 一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一个固定值吗?课内探究探究活动1:如图:Rt △ABC 与Rt △A`B`C`中,∠C=∠C` =90o ,∠A=∠A`,那么BCAB 与B CA B ''''有什么关系?说明理由。
你有什么发现?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Rt △ABC 中,我们把锐角A 的 与 的比叫做∠A 的正弦,记作sin A ,即:sin A=斜边的对边A ∠= =a c锐角A 的 与 的比叫做∠A 的余弦,记作cos A ,即: Cos A =斜边的邻边A ∠ = =锐角A 的 与 的比叫做∠A 的正切,记作tan A ,即: tan A =的邻边的对边A A ∠∠= =2、锐角A 的 , , ,统称为锐角A 的三角比。
拓展探究:1.在直角三角形中,锐角A 的邻边与对边的比,叫做∠A 的余切,记作cotA 。
2.tanA 与cotA 的关系:_____ _________.巩固训练:1、在Rt △ABC 中,∠C=90°,请用线段的比表示∠B 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如果我们把∠A 、∠B 、∠C 的对边分别记作a,b,c ,写出锐角A 的三角比。
B ” CABA ’ C ”19.3.12、对于概念,你觉得有哪些应该注意的问题?(同位交流) 自主学习,掌握例题1、生自学课本P64例1,有不明问题的可与同位交流,注意解题格式。
2、如图: 已知a 、b 、c 分别表示 Rt △ABC 中∠A 、∠B 、 ∠ C 的对边,∠C=90°,若a ∶b=4∶3 ,求∠A 的四个三角函数值。
第九课第一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课时:2课时课型:新授课主笔:审核:高二备课组班级:________ 组别: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一、学习目标1、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解释矛盾的含义;说明矛盾的观点的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2、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解释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概括二者的关系;说明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3、运用生活中的实例,提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概括二者的辩证关系;说明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哲学依据。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矛盾概念;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原理;难点:理解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三、学习过程课前预习(一)知识整理和归纳盾,所以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课堂导学(二)基础知识自主探究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1.矛盾的含义及属性矛盾就是;和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特别提醒:①矛盾是事物本身就有的,具有客观性,不可否认,不可掩盖,不能回避。
②矛盾就是事物对立统一的关系,只要有这种关系,就有矛盾,是抽象,是概括。
③哲学上讲的矛盾≠生活的矛盾(只是对立的具体表现),也≠逻辑矛盾(思维前后不一致)。
④承认矛盾,就得承认任何事物都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双方,因此要坚持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看问题。
⑤任何事物都有双方,都有两点,但事物的两点是多种多样的,不能简单概括为优点和缺点。
2.矛盾的同一性含义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的属性和趋势。
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双方共处于;二是矛盾双方,既、,在下可以。
3.矛盾的斗争性的含义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的属性。
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的倾向和趋势。
4.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1)同一以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和,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9.1总复习因数与倍数(导学案)五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今天我们要复习的是五年级下册数学中的“因数与倍数”这一章节。
这部分内容是数学中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部分。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数学》五年级下册,我们主要复习第9章“因数与倍数”的内容,包括因数与倍数的定义、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以及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因数与倍数的基本概念,能够灵活运用求因数和倍数的方法,理解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章的难点在于理解因数与倍数的相互关系,以及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求法。
重点是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以及如何应用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一些写有因数和倍数的小卡片。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例如:“小明的妈妈买了5个苹果,他想把这些苹果分给他的朋友们,每个朋友可以分到1个或者2个,那么有多少种分法呢?”让学生思考并讨论。
接着,我会讲解因数与倍数的基本概念,通过示例和讲解,让学生理解因数与倍数的关系。
例如,我可以通过展示8的因数有1、2、4、8,来解释8是2和4的倍数,2和4是8的因数。
然后,我会引导学生进行随堂练习,例如:“找出12的因数,并写出它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我会进行讲解和反馈。
六、板书设计在讲解的过程中,我会利用黑板和粉笔进行板书,将因数和倍数的关系进行图示,以及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求法。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找出20的因数,并找出它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答案:20的因数有1、2、4、5、10、20,最大公因数是20,最小公倍数是20。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一些拓展延伸的学习,例如,研究一下其他数的因数和倍数,或者找一些相关的数学问题进行解决,以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天才是百分之一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爱迪生19.1 《压强》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压强的概念2.理解压强的大小跟那些因素有关3.能用压强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4.理解增大和减小压强的主要方法 一、学习过程 学点一:压力1.压力的定义:在物理上,把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2.压力的方向:总是 于受力面.3.压力用符号 表示,单位是 .4.画出下列物体(水杯、手指、木块)产生的压力的示意图。
5.压力和重力的区别:压力并不一定由重力产生,只有静止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对地面的压力才等于重力. 学点二:压强1.压力的作用效果跟 和 有关;2.实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30页)(1)实验中通过观察 来判断压力的作用效果明显和不明显; (2)本实验用的物理研究方法是 ;(3)通过比较甲、乙两图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当 一定时, ,压力的作用效果越 ;通过比较乙、丙两图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当 一定时, ,压力的作用效果越 ;3.压强的计算公式: 变形公式 和 ,单位: ,专有名称 ,简称 ,符号是 。
4.某物体对桌面的压强是1Pa ,物理意义是 例:1:桌面上平放着一本字典,字典受到的重力为5N,它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 2.5×10-2m 2,计算这本书对桌面的压强.2一个正方体木块的边长是10cm,把它放在水平桌面上,计算它对桌面的压强.(已知木块的密度是0.6×103kg/m 3;g=10N/kg)3.如图所示,物体A 的重力为20N,物体B 的重力为30N,已知A 的底面积为2×10-2m 2,B 的底面积为4×10-2m 2,求:(1)物体A 对B 的压强(2)物体B 对地面的压强.学点三:怎样增大或减小压强1.增大压强的方法有 和 ;2.减小压强的方法有 和 。
3.推土机具有宽大的履带是通过______ _______的方法来______压强的(填“增大”或“减小”下同),而它锋利的土铲是通过________ ______的方法来_______压强的;破窗锤具有很尖的头是通过_________ _______的方法来________压强的;铁轨铺在一根根枕木上是通过________ ______的方法来_________压强的.蝉是通过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来______压强的,从而能使它的口器很容易插入树皮;骆驼具有宽大的脚掌,是通过________ ______的方法来________压强的,从而不会陷入沙中很深。
9.1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导学案主备人:王明坤申核人:初一数学组学习目标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相交线和角的过程。
2、以两条直线相交所形成的四个角为知识基础,进一步研究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成八个角,能根据图形特征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
重难点:能根据图形特征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
学习过程一、复习旧知1、角的定义2,、两条直线CD和EF相交,能形成具有些什么关系的角?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定义1、直线AB与CD被直线EF所截,共形成_________个角。
2、观察∠1与∠5,它们的位置有什么关系?我们把∠1与∠5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一对角叫_______。
图中还有这样的角吗?3、观察∠3与∠5,它们的位置有什么关系?我们把∠3与∠5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一对角叫________ 。
图中还有这样的角吗?4、观察∠3与∠6,它们的位置有什么关系?我们把∠3与∠6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一对角叫______。
图中还有这样的角吗?总结:当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时,如何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对应练习:1、如图,直线DE,BC被直线AB所截,∠1与∠2是___角,∠1与∠3是___角,∠1与∠4是___角。
总结:当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时,如何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C D角的名称 位置特征 图形结构特征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注:本节研究了一条直线分别和两条直线相交,所得八个角的位置关系,掌握辨别这些角位置关系的关键是分清哪是截线,哪是被截直线,在截线的同旁找同位角和同旁内角,在截线的不同旁找内错角,只要抓住三线中的主线——截线,就能正确识别这三类角三、导学例题,指导应用:例1.图中,直线EF 与GH 被直线AB 所截,哪几对角是同位角? 哪几对角是内错角?哪几对角是同旁内角?例2、在图中,直线a,b 被直线l 所截。
(1)就位置关系而言,∠1与∠5是什么角?(2)如果∠1=∠5,那么在标出的角中与∠1相等的角有哪些?与∠1互补的角有哪些?l1 42 35 86 7a bA EF GH B四、反馈练习:1.如图:∠1与∠2是同位角吗?2.如图:∠1与∠2是内错角吗?3.如图:∠1与∠2是同旁内角吗?4、当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时,如何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五、、课堂小结:1.我掌握的知识:2. 我不明白的问题:六、当堂检测1、如图1.(1)∠1与__ 是同位角(2)∠5与______是同旁内角(3)∠2与_____是内错角。
《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政治认同:认同总体国家安全观,初步树立国防意识,增强忧患意识;2.法治意识:认识国家安全,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3.健全人格:培养国家安全意识,提高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自觉性;4.责任意识: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培养崇高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承担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难点:如何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三、课前预习1.国家安全的含义:国家安全是指国家、、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
★(1)国家安全关系人民幸福、社会发展进步,是实现国家利益最根本的保障,是民族复兴的根基。
(2)国家安全是国家的重要保障。
(3)国家安全是安康的前提。
3.为什么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今天,我国国家安全和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丰富,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宽广,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复杂。
★4.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以人民安全为,以政治安全为,以经济安全为,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以促进国际安全为,走出一条。
5.如何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1)面对国家安全形势的新变化,必须统筹和、和、和、和。
(2)我国要构建涵盖政治、军事、国土、经济、文化、社会、科技、网络、生态、资源、核、海外利益、太空、深海、极地、生物等诸多领域的。
四、课中探究探究一:阅读课本P96“运用你的经验”人民幸福安康的生活1.结合图片和自己对生活的理解,请从多角度感受人民的幸福生活。
2.比较感悟:结合所学历史及当前世界战局,感悟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体会国家安全的重要。
3.你对今天的幸福生活满意吗?还有哪些期盼?今天的幸福生活和国家安全有什么关系?探究二:阅读课本P97“探究与分享”国家安全与国家的生存与发展1.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谈谈你阅读上述材料后的感受。
2.国家安全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经济和社会发展、人民的幸福安康之间有哪些关系?为什么要重视国家安全?探究三:阅读课本P98“探究与分享”影响我国国家安全的因素1.这三张图片分别反映的是影响国家安全的哪个因素?还有哪些与国家安全相关的实例?2.我国为维护国家安全做了哪些不懈努力?3.你如何看待当前我国面临的安全形势?探究四:阅读课本P98“阅读感悟”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海外利益安全1.海外中国公民会遇到哪些安全问题?2.国家采取哪些措施保护海外中国公民?3.搜集习近平有关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论述,领会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