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经济生活第一、二单元笔记、知识点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118.17 KB
- 文档页数:13
经济生活
商品
一.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二.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三.商品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四.商品的价值量 1.含义: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
2.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因素: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3.十大关系:
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成正比,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商品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商品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
个别劳动生产率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
商品价值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商品价值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无关 商品价值总量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
4.意义:
(1)企业: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企业在竞争处于有利地位。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企业在竞争处于不利地位。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企业在竞争处于不赔不赚。促使商品生产者努力缩短生产商品所用的个别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
(2)政府:个别劳动生产率的普遍提高,使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货币
一.产生:商品和货币似乎是一对孪生兄弟,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二.产生过程: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
三.一般等价物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可以直接和其他一切商品交换并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商品。
四.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五.本质:一般等价物
六.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原因: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永藏不坏;质地均匀,容易分割
七.货币职能
1.价值尺度(价格、价钱、标价)——基本职能
(1)含义:以货币作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
(2)原因:货币是商品,具有价值 (3)特点:观念上的货币
2.流通手段(买卖关系,购买手段)——基本职能
(1)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商品W—货币G—商品W(空间时间分离)
(2)含义:货币充当货币交换媒介的职能 (3)特点:现实的货币
3.贮藏手段
(1)含义:把货币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贮藏起来 (2)特点:足值的金银条块、铸币
4.支付手段——借贷色彩
(1)含义:货币被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 (2)产生:支付手段是随着赊账买卖的产生而出现的
5.世界货币
(1)含义:货币具有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2)特点:有价值的货币商品(黄金、白银)(部分发达国家的纸币,如:美、欧、英镑、日元等)
(3)作用:作为一般的购买手段,用来购买外国商品;作为一般的支付手段,用来平衡国际收支差额;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由一国转移到另一国(国际贷款、转移财产、战争赔款)
6.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体现
八.货币
1.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货币符号)。
2.职能:代替金属货币执行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贮藏手段等职能
3.优点:印刷成本低,防止贵金属的无形损失,可能避免因不法之徒行为而带来的流通不畅现象,纸币更容易保管、携带、运输
4.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
(1)公式: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商品和服务价格总额(正比)/货币流通次数(反比)
(2)通货膨胀
①含义: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通货膨胀是纸币流通条件下特有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
②实质: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③表现:物价总水平持续上升,货币不断贬值,购买力降低,生产过剩。
④危害:不利于经济的稳定、协调发展;货币贬值,影响人民的经济生活。持续发生,造成社会的动荡和不安宁
⑤应对措施(增税减支):减少信贷总额。提高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增加税收,减少财政支出。对工资、物价实行强制性的控制或管理。
(3)通货紧缩
①含义:由于货币供应量的减少或货币供应量的增幅滞后于生产的增长幅度,从而导致物价总水平下降。 ②实质: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
③表现:物价总水平持续下降,货币不断升值。伴随着生产下降、市场萎缩、企业利润率降低、生产投资减少,以及失业增加、收入下降等现象。
④危害:影响企业生产和投资的积极性;强化居民的“惜购”心理,导致市场销售不振;抑制社会总需求,制约国民经济增长;
⑤应对措施(减税增支):降低利率,刺激社会投资,增加货币的供应量;鼓励消费,加快货币周转速度;发行国债,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扩大社会总需求;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加速产品的升级换代,促进社会消费,减少产品积压。
九.信用工具
1.结算方式:现金结算、转账结算 2.信用工具:信用卡和支票 (1)信用卡——银行发放给资信状况良好的账户的消费凭证
优点:减少现金的使用
(2)支票——支票是以银行为付款人的即期凭证
分类:现金支票、转账支票 优点:减少现金的使用
十.外汇
1.含义:用外币表示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作用:用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偿还对外债务的外汇积累
3.汇率:
①含义: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②表示方法:我国通常采用100单位外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量的人民币。
③汇率变动:如果100单元的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本币,说明外汇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汇汇率跌落
④人民币升值和贬值的主要影响:
⑤影响汇率的因素:国际收支状况、相对的通货膨胀率、宏观经济状况。相对利率水平,政府的短期干预,心理预期
十一.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价格
一.价格含义:通过一定数量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
二.价格与价值的关系: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三.价值、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格、供求
各种因素 供求 价格 价值 价值量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五.价格变化的原因
1.价值决定价格
2.供求关系影响价格:供不应求→物以稀为贵—卖方市场;供过于求→货多不值钱—买方市场
3.其他:纸币发行量(通货膨胀,通货紧缩造成货币实际购买力的变化)、市场的缺陷(游资炒作,哄抬物价)、国家宏观调控、消费者购买力和消费心理
六.稳定物价的措施
1.合理控制纸币的发行量,使纸币发行量与流通中需要货币量相符合
2.加强宏观调控,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
3.加强市场监管,通过经济立法和行政命令等手段打击
4.市场炒作等行为大力发展生产,保障商品的有效供给
5.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6.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观
**消费心理: ⒈从众心理 ⒉求异心理 ⒊攀比心理 ⒋求实心理
**正确的消费观: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七.价格变动的影响
⒈价格对生活影响:
(1)需求法则:一般情况下,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2)弹性相关伦: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较小;高档耐用消费品需求弹性较大。
(3)商品相关论:互为替代品的双方价格变动负相关,需求也相互为负相关;互为互补品的双方价格变动正相关,需求也相互为正相关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1)调节产量
生产扩大→供过于求→价格下跌→获利减少→生产缩小→供不应求→价格上涨→获利增加
(2)促使生产者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消费
一.消费类型
1.按交易方式分: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
2.按消费目的分:生存资料消费(最基本的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
二.消费结构——不同类型的消费资料(包括劳务)的比例关系
1.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减小,通常表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三.影响消费的因素以及刺激消费的措施
⒈根本:国民经济发展水平 措施: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国家经济发展水平
2.决定:生产决定消费(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创造动力)
措施: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生产力。
3.直接:居民收入(基础和前提):当前可支配收入、未来收入预期、收入差距
措施:发展经济,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调节社会收入差距,维护社会公平。
4.物价总水平:物价变动影响人民的购买能力因素。物价上涨,收入不增加,购买力下降,人们会减少对商品的消费量,反之会增加。 措施: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
5.宏观调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措施: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
6.主观因素:消费者心理影响人们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行为、消费观念
措施:引导消费者端正消费心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四、结合现实分析如何促进消费,改善民生
1.最根本的途径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居民收入;2.加强宏观调控,保持供给平衡,保持物价稳定;3.完善分配制度,促进收入分配公平,初次分配与再分配都注重公平,统筹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缩小收入差距,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4.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居民的消费信心;5.培育消费热点,加快消费结构升级。————国家
1.要提高产品质量,搞好售后服务,使自己的商品得到消费者的认可;2.生产适销对路的商品,调整产品结构,加快产品升级。————企业
1.通过自己的劳动努力,增加个人收入——个人
价值规律
一.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从生产领域讲商品价值的形成。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从流通领域讲商品价值的实现)
二.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1.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原因:①根本原因价值决定价格②实行等价交换,价格不能偏离价值太远③价格与供求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2.如何理解等价交换?①不表现在每次交换中②而是表现在交换的平均值里③在动态中实现的
四.价值规律的作用
1.自发地使社会资源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之间流动 2.促使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实现优胜劣汰
单元结构图 含义
含义 价值与价格关系
商品的基本属性 价值、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商品 价格 价格、供求关系
商品的二重性 含义 价格变化的原因(价值、供求、货币„)
商品的价值量 决定因素 稳定物价的措施(国家、企业、个人)
关系 价格变动的影响(生活、生产)
意义
产生 消费类型
产生过程 消费结构
一般等价物的含义 消费 影响消费的因素
含义 刺激消费的措施
本质 如何促进消费,改善民生
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原因
货币 职能(是什么、与货币本质的关系)
纸币(含义、优点、发行量、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信用工具
外汇(汇率含义、表示方法、汇率变动的影响)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