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平面构成对称
- 格式:ppt
- 大小:11.55 MB
- 文档页数:90
平面构成习题库及答案1、什么是平面构成?平面构成的任务和研究对象是什么?2、平面构成的应用范围在哪些方面?学习平面构成有何意义?3、平面构成的造型要素有哪些?简述各自的特点。
4、什么是基本形?基本形产生的方法有哪些?5、什么是骨格?骨格有哪几种类型?6、平面构成的形式要素有哪些?7、什么是群化构成?群化构成的原则和要求是什么?8、群化构成有哪些方法?试举例说明群化构成在实际中的应用。
9、什么是重复构成?它有什么特点?重复构成有哪些类型?10、什么是近似构成?它有什么特点?近似构成有哪些类型?11、渐变构成的概念和特点是什么?渐变构成有哪些形式?12、发射构成的概念和特点是什么?发射构成的形式有哪些13、什么是对比构成?其构成形式有哪些?14、简述特异构成的概念。
特异构成的表现形式有哪几种?15、密集构成的概念、特点是什么?密集有哪些形式?16、什么是肌理?肌理可分为哪两类?常见的肌理的表现形式有哪些?习题答案1、平面构成:是将点、线、面等视觉语言元素(包含具象形态和抽象形态),在二维平面内按照一定的构成美学原理对它们进行合理的分解、组合、重构、变化,创造出新的形态,理想的组合方式,以及新的视觉形象,培养设计者的创新思维能力。
平面构成任务:平面构成是为平面设计进行创造形象的基本练习,它是设计家从事设计之前,首先要掌握和运用视觉语言的一种基本功,通过构成艺术的学习,可为我们提供更丰富的思维技巧,开阔视野,使头脑更加灵活多变,开发智能,发挥创造能力,从而为设计创造出更宽的新路。
2、研究对象:主要是在平面设计中,如何创造形象,怎样处理形象与形象之间的联系,如何掌握美的形式规律,并按照美的形式法则,构成设计所需要的图形。
应用领域: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平面设计等3、点、线、面是平面构成最基本的造型要素(形象单位)。
点是造型要素中最小、最简洁的形态,能创造出丰富的新形态,具有简洁、生动、有趣的特点。
点具有相对性特征。
平⾯构成基础知识(理论学习知识)平⾯构成基础知识(理论知识)⼀、构成的含义平⾯构成是视觉元素在⼆次元的平⾯上,按照美的视觉效果、⼒学的原理,进⾏编排和组合,它是以理性和逻辑推理来创造形象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排列的⽅法。
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产物。
⼆、平⾯构成是设计的基础平⾯构成主要是运⽤点、线、⾯和律动组成结构严谨,富有极强的抽象性和形式感。
⼜具有多⽅⾯的实⽤特点和创造⼒的设计作品,与具象表现形式相⽐较,它更具有⼴泛性。
是在实际设计运⽤之前必须要学会运⽤的视觉的艺术语⾔,进⾏视觉⽅⾯的创造,了解造型观念,训练培养各种熟练的构成技巧和表现⽅法,培养审美观及美的修养和感觉,提⾼创作活动和造型能⼒,活跃构思。
第⼀章平⾯构成中美的形式法则⼀、对称与平衡1.对称:形本⽤对折的⽅法,基本上可以重叠的图形称为对称。
它们是等形等量的配置关系,最容易得到统⼀,是具有良好的稳定感的最基本形式。
(1)轴对称“以对称为中⼼。
左右、上下或倾斜⼀定的⾓度的等形的对称图形。
(2)中⼼对称:对称的图形,对称点在中⼼就称为中⼼对称。
(3)旋转对称:⼀个图形按照⼀定的相同的⾓度旋转,成为放射状的图形,称为旋转对称,旋转90度的图形,称为回旋对称。
旋转180度的图形彼此相逆,叫逆对称,也称反转对称。
(4)移动对称:图形按照⼀定的距离或按某种⼀定的规则乾地平⾏移动所得到的图形称为移动对称。
(5)扩⼤对称:图形按⼀定的⽐例放⼤,称为扩⼤对称。
2.平衡:从视觉上来指⼀种等量和不等形的⼒的平衡状态。
如均衡、适称。
平衡⽐对称在视觉上显得灵活、新鲜,并富有变化的统⼀的美感。
⼆、对⽐、调和1.对⽐:对⽐是互为相反因素的东西,同时设置在⼀起的时候所产⽣的现象,使它们各⾃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运、静、刚硕、柔软,⾼、矮、强、弱放在⼀起的形成对经。
⼤⼩关系放在起时⽐它们单独地放置时,⼤的显得更⼤,⼩的显得更⼩。
强弱关系放在⼀起时,也会产⽣同样的感觉。
通常在构成设计中运⽤这种对⽐关系寻求变化和刺激,创造具有各种特性的画⾯效果。
对称的构成方式与特点1. 什么是对称对称是指在形状、大小、分布上呈现出一致的特征或相似的外观。
在设计和艺术领域,对称被广泛运用,它可以使作品看起来更加美观、平衡和稳定。
2. 对称的构成方式对称的构成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 平衡对称:即将物体平分为两半,左右两部分呈现对称的形状,就像一面镜子将物体镜像对称一样。
例如:建筑物正面的门厅、某些植物的花朵等。
2) 轴对称:即物体在一个轴线上呈现对称的结构,可以是水平、垂直或对角线。
例如:人的身体、国家的国旗、艺术作品中的形状等。
3) 径向对称:即以一个中心点为基础,将物体的各个部分呈现出向外辐射的对称形式。
例如:太阳花、钟表的指针、蜘蛛网等。
4) 运动对称:即通过物体的移动或旋转来体现对称的效果。
例如:旋转木马、折纸作品中的折叠线等。
3. 对称的特点对称具有以下特点:1) 平衡感:对称使物体的左右或上下部分呈现出一致的形状和分布,视觉上给人一种平衡的感觉。
2) 稳定感:对称的构成方式能够增强物体的稳定感,使其看起来更加牢固和有序。
3) 美观感:对称是一种视觉上的美感,人类大脑对对称形式的认知能让我们感到愉悦和满足。
4) 强调主题:对称也可以用来强调物体的主题或重要性,通过对称的形式将主要元素置于中心位置。
5) 可重现性:对称的构成方式可以简化物体的制作过程,并具备可重复的特点,方便大规模制作和复制。
4. 对称的应用领域对称的构成方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建筑设计、艺术创作、标识设计、产品设计等。
1) 建筑设计:对称结构可以使建筑物外观更加庄重、稳定,常见于宫殿、教堂等。
2) 艺术创作:对称构图是绘画、雕塑、摄影等艺术形式中常用的构图手法,能够使作品更加平衡、美观。
3) 标识设计:很多企业和组织的标识采用对称的形式,使其更加稳重、专业。
4) 产品设计:对称结构在产品设计中也得到广泛应用,例如家具、餐具等。
总结:对称是一种常见的构成方式,它通过对物体的形状、大小、分布等方面进行一致或相似的设计,使其呈现美观、平衡和稳定的特点。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对称均衡
对称
对称一词源于希腊文“symmetros”,原意是同时被计量,即两个以上的部分绝对相等。
对称是一种最容易达到统一的平衡形式,是自然界中极普通的构成形式。
无论是动物还是人类,整体的骨架和外形结构都呈现对称状态,植物中也存在许多对称结构。
对称是一种静的平衡,是力和重心矛盾统一的相对稳定状况。
对称有着严谨的数理比例美,是等量、等形的构成,如宫廷建筑、传统图案等。
轴对称:图形以对称轴为中心,形成左右、上下或倾斜并置的镜映式对称构图。
回转式对称:将图形按一定的角度旋转位移,形成围绕中心点有序分布的对称构图
中心对称
如果一个图形围绕某个点旋转180度,旋转后的图形能和原来的图形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
而这个中心点,叫做中心对称点。
均衡
均衡是一种异形等量的组合,使不对称的形态在视觉上相互保持等量,达到平衡的感觉。
均衡是一种动态平衡,着重于视觉和心理体验,在量变中寻求潜在的稳定,是一种富于运动、变化美的构图形式,如体育、舞蹈的动作都可感到均衡之美。
均衡比对称更富于变化,具有优美、灵活兼有稳定的特点。
在标志设计中应用。
平面构成法则标志分类平面构成法则是指在设计中使用各种元素和原则来组织平面布局,以达到视觉效果的方法和规则。
平面构成法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设计元素,使设计更加有吸引力和有效传达信息。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平面构成法则,并对它们进行分类和解析。
一、对称法则对称法则是指将平面分为两个或多个相等或相似的部分,使它们在视觉上保持平衡和对称。
对称法则在设计中经常被使用,可以给人一种稳定、庄重和整齐的感觉。
对称法则包括水平对称、垂直对称和轴对称等。
水平对称是指将平面从中心水平线分为上下两部分,两部分的内容和形式相似或相等。
这种对称法则常被运用在海报设计、名片设计等场景中,可以使设计看起来更加稳定和平衡。
垂直对称是指将平面从中心垂直线分为左右两部分,两部分的内容和形式相似或相等。
垂直对称法则常被应用在书籍封面设计、杂志页面设计等场景中,可以使设计更加统一和谐。
轴对称是指将平面分为两个或多个相互镜像对称的部分。
轴对称法则常被运用在标志设计、图标设计等场景中,可以使设计更加简洁和易于理解。
二、重复法则重复法则是指在设计中使用重复的元素或形式,以增强视觉效果和统一性。
重复法则可以使设计看起来更加有序、有节奏和一致。
重复法则包括重复元素、重复形式和重复模式等。
重复元素是指在设计中使用相同的元素,如颜色、形状、线条等,以增强设计的统一感。
重复元素常被应用在品牌标识设计、平面广告设计等场景中,可以使设计更加一致和易于辨识。
重复形式是指在设计中使用相似的形式,如排列方式、布局结构等,以增强设计的统一性。
重复形式常被运用在海报设计、宣传册设计等场景中,可以使设计看起来更加有序和整齐。
重复模式是指在设计中使用相同或相似的模式,如图案、纹理等,以增强设计的视觉效果。
重复模式常被应用在背景设计、包装设计等场景中,可以使设计更加丰富和有层次感。
三、对比法则对比法则是指在设计中使用不同的元素或形式,以产生鲜明的视觉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