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田间试验的设计与实施
- 格式:ppt
- 大小:6.01 MB
- 文档页数:27
田间试验实施方案一、实施目的。
田间试验是为了验证实验室研究结果在实际农田环境中的适用性和效果,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本次田间试验旨在测试新型肥料在不同作物种植中的效果,为农民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施肥方案。
二、试验设计。
1. 选址。
根据试验需要,选择土壤肥力较为平均的农田作为试验地点,确保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和代表性。
2. 作物选择。
根据当地主要种植作物和农民需求,选择水稻、小麦和玉米等常见作物进行试验,以验证新型肥料在不同作物上的效果。
3. 试验组织。
将试验地分为多个小区,每个小区设置不同的处理组合,包括对照组、常规施肥组和新型肥料组,以及不同施肥量的处理组,以全面比较不同施肥方案对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4. 施肥方案。
根据试验设计,制定详细的施肥方案,包括施肥时间、施肥量和施肥方法等,确保每个处理组的施肥操作一致、规范。
三、实施步骤。
1. 土壤准备。
在实施试验前,对试验地的土壤进行全面检测,了解土壤的肥力状况和作物生长的基本条件,为后续的试验设计提供依据。
根据土壤检测结果,进行必要的土壤改良和调整。
2. 试验布置。
根据试验设计,对试验地进行布置,设置好各个处理组的小区,并标明清晰的标识,以便后续的施肥和管理操作。
3. 施肥管理。
根据施肥方案,按时、按量进行施肥操作,注意施肥的均匀性和准确性,确保每个处理组的施肥操作一致。
4. 生长管理。
在试验过程中,对各个处理组的作物生长情况进行定期观察和记录,及时发现并处理作物生长中的异常情况,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数据采集。
在作物生长期间,对各个处理组的产量、品质等数据进行定期采集和记录,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结果评价提供依据。
四、实施要求。
1. 严格执行试验设计和施肥方案,确保试验结果的可比性和准确性。
2. 做好试验地的管理和维护工作,确保试验地的整洁和安全。
3. 做好试验记录和数据采集工作,确保试验数据的完整和准确。
4. 在试验过程中,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影响试验结果的异常情况,确保试验的顺利进行和结果的可靠性。
田间试验的实施步骤引言田间试验是农业科研和生产实践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在实际农田中进行试验,探索最适宜的种植方法和管理措施,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本文将介绍田间试验的实施步骤,包括试验设计、田间管理、数据采集与分析等内容。
试验设计田间试验的首要任务是设计一个合理的试验方案,以确保试验能够得到准确、可靠的结果。
试验设计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研究目的:明确试验的目标,确定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或生产问题。
2.试验因素:确定需要考察的因素,如品种、施肥量、灌溉水量等。
3.试验设计类型:根据研究目的和试验要求选择合适的试验设计类型,如完全随机设计、区组设计等。
4.试验区划:根据试验设计类型将试验区划分为不同的处理组,如不同品种、施肥量等。
田间管理田间管理是田间试验中不可忽视的环节,良好的管理能够确保试验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以下是田间管理的关键步骤:1.土壤处理:对试验区进行土壤管理,包括耕地翻整、土壤肥力调查和施肥。
2.播种和定植:按照试验设计在试验区进行播种或定植,确保每个处理组的种植方式一致。
3.病虫害防治:根据田间病虫害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保证试验区均衡生长。
4.灌溉和排水:根据试验需要进行灌溉和排水操作,保证试验区的水分状况适宜。
5.土壤养护:对试验区进行适时的松土、除草和修剪等工作,保持试验区的整洁和良好的生长环境。
数据采集与分析数据采集是田间试验的核心环节之一,准确记录和处理数据能够为试验结果的分析和推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以下是数据采集与分析的步骤:1.数据收集:按照试验设计,及时准确地收集试验数据,包括生长数据、产量数据等。
2.数据整理:对采集到的试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归类,并进行数据清洗,排除异常值和错误数据。
3.数据分析:使用统计学方法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如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
根据分析结果,判断各处理组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4.结果解读: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对试验结果进行解读和总结,得出科学结论并提出相应建议。
生物统计与田间试验第一章绪论—科学试验及其误差控制1.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选题、文献、假说、假说的检验、试验的规划与设计。
2.唯一差异性原则:除需要比较的因素以外,其余的因素必须保持在同一水平。
3.试验方案:指根据试验目的和要求所拟进行比较的一组试验处理(treatment)的总称。
4.处理因素必须是:①可控的;②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具有不同等级或水平。
5.水平(level):因素内的不同状态或者数量等级称为水平。
6.处理(treatment) :试验中的具体比较项目叫做处理。
在单因素试中,每一个水平就是一个处理;在多因素试验中,每一个水平组合是一个处理。
7.试验因素、水平、处理是三个密切联系的概念:①凡一个因素就有若干个水平,因素与水平是联系在一起的。
②水平组合是针对多因素试验而言的;一个水平组合是每个因素各出一个水平构成,为一个处理。
③一个多因素试验的所有不同的水平组合数是各因素水平数之积。
8.试验指标:衡量试验处理效果的标准,简称指标。
包括试验单元、抽样单元、测量单元。
9.试验效应(experimental effect) :试验因素对试验指标所起的增加或减少的作用。
简单效应(simple effect):在同一因素内两种水平间试验指标的相差。
主要效应(main effect);简称主效:一个因素内各简单效应的平均数称平均效应;交互作用效应(interaction effect),简称互作:两个因素简单效应间的平均差异。
9.一级互作(first order interaction) :两个因素间的互作,A×B、B×C ……。
易于理解,实际意义明确;二级互作(second order interaction) :三个因素间的互作。
10.应有对照水平或处理,简称对照(check,CK)。
11.观察值(observation):将每次所取样品测定的结果称为一个观察值,记为y i。
田间试验的设计与实施第二章田间试验的设计与实施一、田间试验的两大特点:1、研究对象和材料是生物体本身(具有多种遗传变异的群体)2、在开放的自然条件下进行(多变的试验环境)二、田间试验的基本要求:1、试验目的要明确2、试验条件要有代表性3、试验结果要可靠准确度:指试验中某一性状(小区产量或其它性状) 的观察值与其理论真值的接近程度。
精确度:指试验中同一性状的重复观察值彼此接近的程度。
(即试验误差的大小,它是可以计算的试验误差越小,则处理间的比较越为精确)特别要注意“唯一差异”原则避免发生人为的错误和系统误差4、试验结果要能够重演一、田间试验的误差:(一) 田间试验的误差来源1、试验材料固有的差异(系统误差)2、农事操作和管理技术的不一致所引起的差异(系统误差)3、外界条件的差异(随机误差)(二) 控制田间试验误差的途径严格遵循“唯一差异”原则1. 选择同质一致的试验材料 2、改进操作和管理技术,使之标准化 3、控制引起差异的外界主要因素针对其中最主要、最难控制的土壤差异通常采用以下三种措施:选择肥力均匀的试验地采用适当的小区技术应用良好的试验设计和相应的统计分析二、试验地的土壤差异:土壤形成的基础不同,历史原因造成土壤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方面有很大差异土地利用上的差异,如种植不同作物,以及在耕作、栽培、施肥等农业技术上的不一致等三、试验地选择和培养:(1)试验地的土壤肥力要比较均匀一致(作物生长整齐度)(2) 选择的田块要有土地利用的历史记录(近年来土地利用上相同或接近相同的田块)(3) 试验地最好选平地,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可采用同一方向倾斜的缓坡地,但都应该是平整的(肥力水平一致)(4) 试验地的位置要适当(阳光充足、空旷地块)。
(5) 对拟选作试验用的田块,特别是在建立固定的试验地时,除掌握整个试验地的土壤一般情况及土地利用历史外,若有可能,最好还要进行空白试验(6) 试验地采用轮换制,使得每年的试验能设置在较均匀的土地上。
第二章田间试验的设计与实施第一节田间试验的特点和要求一、田间试验的特点农业科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寻求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增加经济效益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产量和品质是在大田生产中实现的,因此农业科学研究的主体是田间的研究,田间试验的结果将能直接用以指导田间的生产。
有时即便研究的直接对象不是作物本身,但也要在田间通过作物的反应来检测某种技术的效应。
例如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的效果可以直接从害虫、病菌及杂草的反应检测,但在应用到生产前还必须观察农作物的反应。
又例如检测土壤的肥力水平可以直接分析各种有效成份的含量,但最终还须看作物的产量或品质。
当然农业科学研究中也有一些试验并不一定要看作物的反应,例如研究昆虫、病菌、杂草本身的生长、发育及其影响因子等,但至少所要观察的或搜集试验数据的对象总是田间自然条件下的生物体。
在农业科学研究中,田间试验是主要形式,也有些研究必须在温室或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行,尤其是一些理论性的研究。
但是任何农业技术或措施在应用到大田生产时,都必须先进行田间试验,因而田间试验不仅是进行探索研究的主要工具,还是联系农业科学与农业生产的桥梁。
以上分析,田间试验有二个特点:(1) 田间试验的研究对象和材料是生物体本身,以农作物为主也包括昆虫、病菌、土壤微生物、杂草等,从生物体本身生育过程的反应作试验指标研究有关生长发育的规律、某些因素的作用、某些技术的效果等。
由农作物或其他生物体本身的反应来直接检测试验的效果,这是田间试验的重要特点。
由于自然界的生物体往往是一个具有多种遗传变异的群体,即使用纯系品种的种子也往往存在一定变异性,因而试验材料本身便存在产生试验误差的多种因素。
(2) 田间试验是在开放的自然条件下进行的,试验环境包括土壤、气候,甚至病虫等生物条件,它们是多变的,再加上农作物试验周期长,尤其最后产品的测定要在田间自然条件下经历生长发育的全过程,因而田间试验的环境条件也存在着导致试验产生试验误差,包括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多种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