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控制技术与及系统
- 格式:ppt
- 大小:7.54 MB
- 文档页数:220
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与系统自考
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与系统是现代电子信息工程技术领域的重
要学科之一,它涉及到微型计算机在工业自动化、仪器仪表、通信、电力电子等领域的应用。
自考是指自主招生,学生可以通过自学教
材来准备考试,而不需要参加传统的课堂教学。
微型计算机控制技
术与系统的自考课程通常包括微型计算机原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自动控制原理、数字信号处理等内容。
在自考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与系统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自
学教材,理解微型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结构,掌握汇编语言程序设
计的基本技能,了解嵌入式系统的应用和实践,熟悉自动控制原理
和数字信号处理的相关知识。
此外,还需要进行大量的习题和实践
操作,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备考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教材,参加自考辅导班,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和交流,积极参加模拟考试和练习,以检验
和提升自己的学习成果。
此外,还可以结合实际工程项目进行实践
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总的来说,自考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与系统需要学生具备较强
的自学能力和自律能力,需要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实践,同时也需要
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如果你有其他问题,也可以继续向我提问。
计算机控制技术复习总结
一、计算机控制技术
计算机控制技术是处理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一种技术,它可以控制外部设备、测量参数和控制变量,从而实现设计目标。
计算机控制技术主要涉及到对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模型及结构、系统设计、信号处理、计算机控制算法和硬件技术等多个方面。
1、模型及结构
2、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是指选择适当的控制系统以及其组件,组成系统,达到设计要求。
系统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有系统的实验数据、实际控制要求、安全性、精度等。
3、信号处理
信号处理指通过信号极化、误差补偿、延迟、非线性处理等方法,使控制系统的信号在到达控制端时,达到最佳控制效果。
4、计算机控制算法
5、硬件技术
硬件是指控制系统的硬件组件,合理组合各种硬件组件,形成安全可靠的自动控制系统是所有计算机控制技术的重要基础。
二、应用。
第一章计算机控制系统概述习题参考答案1.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控制过程是怎样的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控制过程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步骤:(1)实时数据采集:对被控量的瞬时值进行检测,并输入给计算机。
(2)实时决策:对采集到的表征被控参数的状态量进行分析,并按已定的控制规律,决定下一步的控制过程。
(3)实时控制:根据决策,适时地对执行机构发出控制信号,完成控制任务。
2.实时、在线方式和离线方式的含义是什么(1)实时:所谓“实时”,是指信号的输入、计算和输出都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完成的,即计算机对输入信息以足够快的速度进行处理,并在一定的时间内作出反应并进行控制,超出了这个时间就会失去控制时机,控制也就失去了意义。
(2)“在线”方式: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如果生产过程设备直接与计算机连接,生产过程直接受计算机的控制,就叫做“联机”方式或“在线”方式。
(3)“离线”方式:若生产过程设备不直接与计算机相连接,其工作不直接受计算机的控制,而是通过中间记录介质,靠人进行联系并作相应操作的方式,则叫做“脱机”方式或“离线”方式。
3.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硬件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由四部分组成。
(1)主机:这是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核心,通过接口它可以向系统的各个部分发出各种命令,同时对被控对象的被控参数进行实时检测及处理。
主机的主要功能是控制整个生产过程,按控制规律进行各种控制运算(如调节规律运算、最优化计算等)和操作,根据运算结果作出控制决策;对生产过程进行监督,使之处于最优工作状态;对事故进行预测和报警;编制生产技术报告,打印制表等等。
图微机控制系统组成框图(2)输入输出通道:这是微机和生产对象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桥梁和纽带。
过程输入通道把生产对象的被控参数转换成微机可以接收的数字代码。
过程输出通道把微机输出的控制命令和数据,转换成可以对生产对象进行控制的信号。
过程输入输出通道包括模拟量输入输出通道和数字量输入输出通道。
(3)外部设备:这是实现微机和外界进行信息交换的设备,简称外设,包括人机联系设备(操作台)、输入输出设备(磁盘驱动器、键盘、打印机、显示终端等)和外存贮器(磁盘)。
LGSX-04A单片机、自动控制、计算机控制技术、信号与系统综合实验装置一、概述LGSX-04A单片机、自动控制、计算机控制技术、信号与系统综合实验装置由控制屏、实验挂箱、实验桌组成,通过单片机开发实训台可完成单片机的接口扩展、数据采集、数据显示、键盘控制、定时器、打印机接口等实验,配备有仿真器。
LGSX-04A单片机、自动控制、计算机控制技术、信号与系统综合实验装置设有电流型漏电保护器,控制屏若有漏电现象,漏电流超过一定值,即切断电源,对人身安全起到一定的保护。
LGSX-04A单片机、自动控制、计算机控制技术、信号与系统综合实验装置采用组件式结构,更换实验模块便捷。
如需扩展功能或开发新实验,只需添加实验模块挂箱即可,永不淘汰。
二、主要技术参数1、输入电源:AC220V±10% 50Hz2、工作环境:温度-10℃~+40℃相对湿度<85%(25℃)3、装置容量:200VA4、重量:100Kg5、外形尺寸(cm):160×75×1506、挂箱尺寸(mm):410×240×607、输出电源:有漏电、短路、过流保护A.~220V,通过安全插座输出B.直流稳压电源:±5V/1A ±12V/2A三、装置构成(一)实验屏:实验时放置实验挂箱,并提供实验电源,铁质双面亚光密纹喷塑结构。
(二)实验桌:钢木结构,桌面为防火、防水、耐磨高密度板,电脑桌连体设计,造型美观大方。
(三)实验模块:1、LGDP-01 单片机实验挂箱(一)LED点阵显示模块、点阵式字符液晶显示模块、8253定时计数器、A/D转换、D/A转换、V/F 转换、F/V转换、串引EEPROM、EEPROM、Flash Rom、SRAM、I2C总线接口2、LGDP-02 单片机实验挂箱(二)8251串行口扩展、232总线串行接口、单片机最小应用系统1、单片机最小应用系统2、拔码开关输出3、LGDP-03 单片机实验挂箱(三)ISD 1420语音控制、IC卡读写接口、实时时针/日历、USB接口、RS232转RS485接口4、LGDP-04 单片机实验挂箱(四)8279接口电路、8255 I/O扩展、8155 I/O扩展、动态扫描显示模块、转换接口、MC14433、整列式键盘实验模块5、LGDP-05 单片机实验挂箱(五)步进电机驱动程序示列、温度传感器与温度控制、汽车转弯信号灯/十字路口交通灯、数字频率计、看门狗6、LGDP-06 单片机实验挂箱(六)十六位逻辑电平显示、继电器控制接口、常用器件接口、八位逻辑电平输出、单次脉冲、扬声器、串引静态显示模块、查询式键盘。
计算机控制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一)计算机控制技术是指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控制领域,通过运用计算机的运算、存储、控制等能力,从而实现对设备、机器人、生产线等进行控制的一种技术。
它主要包括计算机辅助控制(CAC)、计算机数值控制(CNC)、计算机集成制造(CIM)、计算机远程控制(CRC)、计算机故障诊断与维护(CAD、CAM及CAE)等方面。
一、计算机辅助控制(CAC)计算机辅助控制是指利用计算机对传统控制方法进行辅助改善的方法。
计算机辅助控制主要采用人机界面方式完成进行操作,从而实现对控制系统的监控、控制和管理。
通过计算机辅助控制能够有效地提高整个生产过程的效率和可靠性,并且方便用户操作,提高管理效率,降低设备运行成本等好处。
二、计算机数值控制(CNC)计算机数值控制是指利用计算机对数控机床、数控加工中心等进行控制的一种技术。
靠着计算机的控制,可以使得机床按照预定的工艺和程序进行自动化数控加工。
数控加工设备可以根据不同的要求来调整加工参数,完成各种各样的加工任务,从而实现更高效、更精准的加工效果。
三、计算机集成制造(CIM)计算机集成制造是建立在计算机控制基础上的集成制造系统。
CIM 是一种高度自动化、柔性化的制造方式,可以对生产过程进行快速、精确的控制,满足不同的加工需要。
CIM 系统主要由 CAD/CAM 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传感器和执行器组成。
通过 CIM 系统,可以将各种加工设备、工具、自动运输系统等进行集成,提高企业的生产水平和竞争力。
四、计算机远程控制(CRC)计算机远程控制是指通过远程计算机网络对另一台机器进行监控、控制和管理的一种技术。
远程计算机网络可以实现对多个设备进行远程控制,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效率。
远程控制技术可以应用于电力、金融、交通等多个行业,使得不同地点的设备或系统都可以互相控制和监视,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五、计算机故障诊断与维护(CAD、CAM及CAE)计算机故障诊断与维护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对设备、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等进行故障诊断和维护的一种技术。
《计算机控制技术》习题解答第一章1.1什么是计算机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答:计算机控制系统就是利用计算机(通常称为工业控制计算机,简称工业控制机)来实现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的系统。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计算机控制系统由计算机(工业控制机)和生产过程两大部分组成。
1.2、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特点是什么?微机控制系统与常规的自动控制系统相比,具有如下特点:a.控制规律灵活多样,改动方便b.控制精度高,抑制扰动能力强,能实现最优控制c.能够实现数据统计和工况显示,控制效率高d.控制与管理一体化,进一步提高自动化程度1.3 计算机控制系统结构有哪些分类?指出这些分类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应用场合。
答:(1)操作指导控制系统优点:结构简单,控制灵活,安全。
缺点:由人工操作,速度受到限制,不能控制多个对象。
(2)直接数字控制系统(DDS)优点:实时性好,可靠性高,适应性强。
(3)监督控制系统(SCC)优点:生产过程始终处于最优工况。
(4)分散控制系统(DCS)优点:分散控制、集中操作、分级管理、分而自治和综合协调。
(5)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优点:与DCS相比,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可靠性。
国际标准统一后,可实现真正的开放式互联系统结构。
1.4.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控制过程是怎样的?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控制过程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步骤:(1)实时数据采集:对被控量的瞬时值进行检测,并输入给计算机。
(2)实时决策:对采集到的表征被控参数的状态量进行分析,并按已定的控制规律,决定下一步的控制过程。
(3)实时控制:根据决策,适时地对执行机构发出控制信号,完成控制任务。
1.5.实时、在线方式和离线方式的含义是什么?答:所谓实时,是指信号的输入、计算和输出都要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亦即计算机对输入信息,以足够快的速度进行控制,超出了这个时间,就失去了控制的时机,控制也就失去了意义。
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生产过程和计算机直接连接,并受计算机控制的方式称为在线方式或联机方式;生产过程不和计算机相连,且不受计算机控制,而是靠人进行联系并做相应操作的方式称为离线方式或脱机方式。
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报告实验名称: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学习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应用。
实验原理:计算机控制技术是一种应用于现代工业自动化控制中的控制技术。
计算机控制系统由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组成,通过采集、处理和输出各种信号来完成对被控对象的控制。
实验仪器:计算机、控制器、传感器、被控对象等。
实验步骤:1.确定实验目标和实验要求。
2.研究被控对象的性质和特点,设计控制方案。
3.配置硬件设备,连接传感器、控制器和计算机。
4.编写控制程序,设置控制算法,实现被控对象的控制。
5.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6.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总结实验经验。
实验结果和分析:在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一个温度控制系统作为被控对象。
通过传感器采集环境温度,并通过控制器将控制信号发送给加热器,调节加热器的功率来控制环境温度。
通过实验操作,我们观察了不同环境温度下的控制效果。
实验结果表明,在控制系统正常工作时,环境温度可以稳定在设定温度附近,并具有很好的控制精度。
此外,我们还对控制系统进行了稳定性和响应速度等性能指标的评价。
实验结果显示,控制系统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快速响应的特点,可以满足实际工业生产中对温度控制的要求。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学习了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实践掌握了实验操作的技巧。
实验结果表明,计算机控制技术在工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进一步深入研究计算机控制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并不断提高实际应用能力,为工业自动化控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内容计算机控制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相关的硬件设备,对各种工业生产过程进行控制和调节的一种技术。
它在现代工业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和精细化的生产过程。
计算机控制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控制原理和方法控制原理是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基础,它研究的是控制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理。
常见的控制原理包括反馈控制原理、前馈控制原理、模糊控制原理等。
控制方法则是在具体的控制系统中应用这些原理的具体手段和方法,常见的控制方法包括PID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
二、传感器与执行器传感器是计算机控制系统中获取外部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将各种物理量转化为计算机可识别的电信号。
常见的传感器有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等。
执行器则是控制系统中实现控制目标的设备,它根据计算机的指令来执行相应的动作。
常见的执行器有电机、气缸、阀门等。
三、控制系统硬件控制系统硬件包括计算机、控制器、输入输出设备等。
计算机是控制系统的核心,它负责处理控制算法和实时控制任务。
控制器是计算机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控制和管理各个硬件设备的工作。
输入输出设备用于与外部环境进行数据交互,常见的输入输出设备有键盘、显示器、传感器等。
四、实时控制系统实时控制系统是指对控制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和调节的控制系统。
它要求控制系统能够及时地获取外部信息并做出相应的控制决策,以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准确控制。
实时控制系统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在自动化生产线上对产品进行实时检测和控制。
五、网络控制技术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网络控制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它可以实现远程监控和控制,使得生产过程更加灵活和高效。
网络控制技术还可以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数据共享和通信,提高生产过程的协调性和一体化管理水平。
六、人机界面设计人机界面设计是计算机控制技术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关系到控制系统的易用性和效率。
计算机控制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作为控制装置来实现对各种设备、系统或过程的控制和调节的一种技术手段。
在现代工业生产、交通运输、能源调控等领域,计算机控制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概述计算机控制技术是利用硬件和软件手段,实现对设备、系统或过程的自动控制和调节。
它由硬件和软件两个层面构成,具体应用根据不同的需求和控制对象进行调整和设计。
二、基本原理计算机控制技术基于控制理论,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和控制指令的执行。
其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信号采集:利用传感器或检测设备将控制对象的不同参数转换成电信号,并通过模数转换器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2. 数据处理:通过采集到的数字信号进行数据处理,包括滤波、放大、处理等操作。
3. 控制算法:根据预定的控制算法,利用计算机进行逻辑判断和计算,得出控制指令。
4. 控制执行:将计算机计算得到的控制指令转化为控制信号,通过执行器或执行机构对控制对象进行控制。
三、应用领域计算机控制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工业自动化控制、交通运输和能源调控方面。
1. 工业自动化控制:在工业生产过程中,计算机控制技术能够实现生产线的自动化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例如,通过计算机控制技术可以实现对机械手臂的精确控制,完成自动装配任务。
2. 交通运输:在交通运输领域,计算机控制技术可以用于交通信号控制、智能交通系统等方面,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
例如,通过计算机控制技术可以实现对交通信号灯的智能控制,根据实时交通情况进行信号灯的调整。
3. 能源调控:计算机控制技术在能源领域的应用尤为重要。
通过对能源系统进行精确的监测和控制,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
例如,在电力系统中,计算机控制技术可以对电网进行实时监测和调控,确保电力的稳定供应。
四、发展趋势计算机控制技术正朝着智能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
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控制技术将更加智能化地应用于各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