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与做 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23.60 KB
- 文档页数:5
《说和做》(新版优秀教案)章节一: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说”和“做”的关系。
2. 引导学生正确处理“说”和“做”的关系,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说”和“做”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分析“说”和“做”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言行一致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1. 讲座法:教师讲解“说”和“做”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说”和“做”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言行一致的重要性。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讲解“说”和“做”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分析“说”和“做”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言行一致的重要性。
3.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说”和“做”的关系。
章节二:说的艺术【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说的基本技巧。
2.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内容】1. 说的基本技巧:语言表达、非语言表达、倾听等。
2. 如何提高表达能力:词汇积累、句型运用、语言组织等。
1. 示范法:教师展示说的技巧,学生跟随模仿。
2. 练习法:学生通过口语练习,提高表达能力。
【教学步骤】1. 讲解说的基本技巧,如语言表达、非语言表达、倾听等。
2. 展示如何提高表达能力,如词汇积累、句型运用、语言组织等。
3. 学生进行口语练习,提高表达能力。
章节三:做的实践【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做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教学内容】1. 做的基本方法:实践操作、探究学习、合作交流等。
2. 如何提高实践能力:动手操作、问题解决、创新思维等。
【教学方法】1. 演示法:教师展示实践方法,学生跟随操作。
2. 实践法: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实践能力。
【教学步骤】1. 讲解做的基本方法,如实践操作、探究学习、合作交流等。
2. 展示如何提高实践能力,如动手操作、问题解决、创新思维等。
3. 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实践能力。
章节四:说与做的结合1. 让学生理解说与做的结合的重要性。
2024年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范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语文》第九单元“讲读文”章节,具体内容为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文章主要围绕“说”和“做”两个方面,阐述作者对于行动与言辞的深刻理解,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认识到实践在人生中的重要性。
2. 分析并学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培养学生言行一致的品质。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闻一多先生相关资料、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闻一多先生的简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阅读: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标注难点和重点。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文章的主题、结构、语言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实践情景引入: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举例说明“说和做”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
5. 例题讲解:分析文章中的经典语句,阐述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涵。
6.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说和做”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2. 板书内容:① 闻一多先生的简介② 文章主题:实践的重要性③ 文章结构:总分总④ 经典语句解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举例说明“说和做”在生活中的应用。
(2)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理解。
2. 答案:(1)示例:在家庭中,父母教育我们要尊老爱幼,这就是“说”;而我们真正去关心长辈、照顾弟弟妹妹,这就是“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成功引导学生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学生是否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说和做》教案教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说”和“做”的关系,认识到言行一致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善于表达、勇于实践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说和做的关系教学重点:理解说和做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言行一致的重要性。
2. 第二课时:善于表达教学重点: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3. 第三课时:勇于实践教学重点:敢于将想法付诸实践,培养动手能力。
4. 第四课时:言出必行教学重点:养成说话算数的习惯,做到言行一致。
5. 第五课时:榜样力量教学重点:学习身边榜样的优点,提升自身行为素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2.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四、教学步骤:1. 第一课时:说和做的关系(1)导入:引导学生思考说和做的重要性。
(2)讲解:讲解说和做的关系,强调言行一致的重要性。
(3)案例分析:分析身边的事例,让学生认识到言行一致的价值。
(4)小组讨论:讨论如何做到言行一致,分享自己的体会。
(5)总结:强调言行一致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
2. 第二课时:善于表达(1)导入:引导学生思考表达自己的想法的重要性。
(2)讲解:讲解如何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3)角色扮演:模拟不同场景,让学生练习表达技巧。
(4)小组讨论:讨论如何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分享自己的经验。
(5)总结:总结表达技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勇于表达。
3. 第三课时:勇于实践(1)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实践的重要性。
(2)讲解:讲解如何将想法付诸实践,培养动手能力。
(3)案例分析:分析勇于实践的优点,让学生认识到实践的价值。
(4)小组讨论:讨论如何勇于实践,分享自己的体会。
(5)总结:总结勇于实践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勇于实践。
4. 第四课时:言出必行(1)导入:引导学生思考说话算数的重要性。
(2)讲解:讲解如何做到言出必行,培养守信用的习惯。
《说和做》优秀教案《说和做》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积累文中的生字词,如“地壳(qiào)”“校(jiào)补”等,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 了解臧克家及其文学成就,学习本文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闻一多先生言行的学习,感受他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以及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勇于担当的精神品质。
-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言行观,激励学生在生活中做一个言行一致的人。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对闻一多先生“说”和“做”的典型事例的叙述,体会他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 学习文中富有诗意和饱含情感的语言,品味其表达效果。
2. 教学难点- 把握文章的结构和夹叙夹议的写作特点,理清文章的叙述脉络。
- 探究闻一多先生思想转变的过程及其背后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1. 问题探究法:通过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的内容、结构和主题等方面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2. 小组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讨论问题,互相交流意见,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闻一多先生的照片,然后提问学生:“同学们,有谁了解照片中的这个人吗?”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回答。
2. 教师补充介绍闻一多先生:“闻一多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
他在文学、学术研究和社会活动等方面都有着卓越的贡献。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他的文章——《说和做》,看看在这篇文章里,作者是如何展现闻一多先生的形象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5分钟)1. 学生默读课文,同时教师提出要求:“同学们在默读的时候,要注意圈出生字词,并且思考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 字词学习- 教师通过PPT展示文中的生字词,如“锲(qiè)而不舍”“沥(lì)尽心血”等,让学生进行认读。
《说和做》教案教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说”和“做”的关系,认识到只有“说”没有“做”是不够的,只有“做”没有“说”也是不够的。
2. 培养学生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付诸行动的能力。
3. 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既要善于表达,又要付诸实践,做到言行一致。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说”和“做”的关系。
2. 学会如何在生活中做到言行一致。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培养学生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2. 如何培养学生付诸行动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
2. 教学素材(故事、案例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故事或案例,引发学生对“说”和“做”的思考,导入新课。
2. 新课讲解:讲解“说”和“做”的关系,强调言行一致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在生活中是如何做到言行一致的,或者如何改进自己的言行一致。
4. 分享讨论成果:邀请部分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大家共同学习。
5. 实践活动:布置一个实践任务,让学生在课后将所学内容付诸实践。
6. 总结: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言行一致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思考题,让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做到言行一致。
六、教学策略:1.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说”和“做”的关系。
2. 运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分享彼此的经验和看法。
3. 采用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如何做到言行一致。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说”和“做”的关系,阐述言行一致的重要性。
2. 互动式教学法:提问、回答,激发学生的思考。
3. 情境模拟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模拟中实践如何做到言行一致。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以及讨论成果的质量。
3. 课后实践:检查学生课后实践任务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程度。
九、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主题班会,让学生进一步探讨“说”和“做”的关系。
【导语】《说和做——记闻⼀多先⽣⾔⾏⽚段》是“农民诗⼈”臧克家的作品,最早刊登在1980年2⽉12⽇的《⼈民⽇报》,这篇⽂章记叙了闻⼀多先⽣的主要事迹,表现了他的崇⾼品格,⾼度赞扬了他的⾰命精神。
©⽆忧考⽹为⼤家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阅读。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课《说和做——记闻⼀多先⽣⾔⾏⽚段》课⽂原⽂ “⼈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 “⼈家说了也不⼀定做,我是做了也不⼀定说。
” 作为学者和诗⼈的闻⼀多先⽣,在30年代国⽴青岛⼤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研究志趣正浓。
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仰之弥⾼,越⾼,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不舍。
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千年来的⽂化史,炯炯⽬光,⼀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剂救济的⽂化药⽅。
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他从唐诗下⼿,⽬不窥园,⾜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
杜甫晚年,疏懒得“⼀⽉不梳头”。
闻先⽣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暇及此的。
饭,⼏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阴、分阴。
深宵灯⽕是他的伴侣,因它⼤开光明之路,“漂⽩了四壁”。
不动不响,⽆声⽆闻。
⼀个⼜⼀个⼤的四⽅⽵纸本⼦,写满了密密⿇⿇的⼩楷,如群蚁排衙。
⼏年⾟苦,凝结⽽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
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也没有“说”。
他⼜由唐诗转到楚辞。
⼗年艰⾟,⼀部“校补”赫然⽽出。
别⼈在赞美,在惊叹,⽽闻⼀多先⽣个⼈呢,也没有“说”。
他⼜向“古典新义”迈进了。
他潜⼼贯注,⼼会神凝,成了“何妨⼀下楼”的主⼈。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多先⽣的⼀个⽅⾯,——作为学者的⽅⾯。
闻⼀多先⽣还有另外⼀个⽅⾯,——作为⾰命家的⽅⾯。
这个⽅⾯,情况就迥乎不同,⽽且⼀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青年运动的领导⼈,闻⼀多先⽣“说”了。
说和做教案教案名称:《说与做》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说”和“做”的重要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技能目标:通过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诚实守信的品质,教育学生要言行一致。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和掌握“说”和“做”的重要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难点: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做到言行一致。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一些关于“说”和“做”的名人故事或寓言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1. 解释“说”和“做”的含义。
让同学们理解,“说”是指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做”则是指实际行动,实现自己的承诺。
2. 讨论“说”和“做”的重要性。
可以引导学生从个人成长、人际关系等方面进行思考。
3. 分析“说”和“做”的关系。
强调“言行一致”的重要性,讲解“说到做到”是诚信的表现,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三)课堂活动设计一些实践活动,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让学生亲身经历“说”和“做”,体验它们之间的关系。
(四)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说”和“做”的重要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鼓励学生们在生活中要做到言行一致。
四、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短文,题目为《我心中的“说”与“做”》,要求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说”和“做”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同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自我反思,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
说和做教学设计全国一等奖4篇说和做教学设计全国一等奖篇1一. 教学目标:1. 整体把握课文,了解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学习他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2. 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和剪裁材料的方法。
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过渡和照应的手法。
3.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以领悟文意,受到熏陶,体会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
二. 教学重点:精选的典型事例,精致严谨的结构。
三.教学难点:生动形象,精练含蓄的语言。
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 导入二. 简介臧克家、闻一多(由学生从图书馆、网上自己查阅,加以整理后,在班上交流)三. 检查预习情况⑴正音:弥锲兀沥函衙赫迥窥楷多音字:壳{};斗{ }(2)朗读课文四. 整体感知课文:五. 问题研讨.1. 文章从哪些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以此为脉络,文章可分为几部分?每个部分是怎样衔接连缀的?2. 作者写“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怎样起笔的?这样写好在哪里?文章又是怎样围绕起笔的内容进行记叙议论的?哪些词句十分深刻地刻画了闻一多先生治学的目的、态度和精神?第二课时一. 朗读课文片段。
二. 问题研讨。
1. 文章怎样写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与第一部分的写法有何不同?好处是什么?2. 细读全文,画出精辟的语句,然后复述课文大意,并说出闻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前后期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3. 说说本文在选择材料、剪裁材料方面有什么特点。
4. 朗读课文片段,揣摩语言生动形象,精练含蓄,富有感情和音乐美的特点。
说和做教学设计全国一等奖篇2一、问题探究1。
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话过渡的?把这些话找出来,说说是怎样起过渡作用的。
(是用两个句子完成过渡的。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是对前一部分的全面概括,然后指出这只是闻先生的一个方面。
“闻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句领起了文章的后一部分。
这两个句子关联得十分紧密,“仅……还……”“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这都是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学者的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是呼应紧密的提法。
《说和做》(新版优秀教案)第一章:言出必行——承诺的力量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承诺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言出必行的良好习惯。
引导学生学会承担责任。
1.2 教学内容讲解承诺的意义和价值。
分析言出必行的好处。
分享成功人士言出必行的故事。
1.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讨论承诺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角色扮演:模拟scenarios,让学生体验承诺的力量。
小组分享:分享成功人士言出必行的故事。
第二章:行动的力量——从计划到执行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制定计划和执行计划的方法。
培养学生行动力,提高执行效率。
引导学生学会时间管理。
2.2 教学内容讲解如何制定有效的计划。
分析执行计划的方法和技巧。
分享行动力强大的成功人士的故事。
2.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讨论如何制定有效的计划。
角色扮演:模拟制定计划和执行计划的过程。
小组分享:分享行动力强大的成功人士的故事。
第三章:做比说更重要——行动胜于言语3.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行动比言语更重要。
培养学生务实的态度,减少空谈。
引导学生学会用行动证明自己。
3.2 教学内容讲解行动胜于言语的道理。
分析行动的力量和效果。
分享行动胜于言语的成功案例。
3.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讨论行动胜于言语的原因。
角色扮演:模拟行动胜于言语的场景。
小组分享:分享行动胜于言语的成功案例。
第四章:做自己的主人——自我管理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自我管理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激励。
4.2 教学内容讲解自我管理的意义和价值。
分析自我管理的方法和技巧。
分享自我管理成功的案例。
4.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讨论自我管理的重要性。
角色扮演:模拟自我管理的过程。
小组分享:分享自我管理成功的案例。
第五章:与他人共同成长——合作与沟通5.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合作与沟通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学会在团队中共同成长。
5.2 教学内容讲解合作与沟通的意义和价值。
分析合作与沟通的方法和技巧。
分享合作与沟通成功的案例。
上党区四中语文教案尚波
2、《说与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锲而不舍、兀兀穷年”等成语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臧克家、闻一多。
深层体会闻一多先生的思想品格。
3、整体把握课文,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理解文中艰深语句的含义。
教学重点:深层体会闻一多先生的思想品格。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艰深语句的含义。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2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以《七子之歌——澳门》导入新课。
二、预习展示
1.字词注音展示
(一)生字词。
地壳(qiào )仰之弥(mí)高兀兀(wù)穷年校(jiào )补
锲(qiè)而不舍沥(lì)尽心血赫(hè)然炯炯(jiǒng )目光群蚁排衙(yá)函(hán )寄目不窥(kuī)园迥(jiǒng )乎不同漂(piǎo )白警报迭(dié)起气冲斗(dǒu )牛(二)解词。
目不窥园:窥,从小孔或缝隙里偷偷地看。
眼睛从不暗中看一看家里的园圃,即专心致志。
诗兴不作:“作”,起的意思。
诗兴不作,不是不做诗,而是写诗的兴致不起、不发。
一反既往:既,已经。
既往,过去。
与过去完全不一样。
衰微:(国家、民族等)衰落,不兴旺。
赫然:形容令人惊讶的事物突然呈现的样子。
潜心贯注:用心专注而深刻。
慷慨淋漓:形容情绪、语调十分激动,说法十分畅快。
2. 作家作品展示
(1)2004年2月5日,我国文坛再失巨擘,99岁的著名诗人、作家臧克家与世长辞,一轮明月、万家灯火伴他西行……
臧克家(1905-2004),他是对我国新诗做出了卓越贡献的著名诗人,创作生涯长达80年之久。
成果之丰,影响之大,被人为是“一部足以现身说法的活生生的中国新诗史”。
人们比较熟悉的是他为纪念鲁迅先生而写的《有的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如今,这句诗已经成为送给诗人自己最好的挽歌。
朱自清曾说:“从臧克家开始,我们才有了有血有肉的以农村为题材的诗。
”
茅盾曾说:臧克家是当时青年诗人“最优秀中间的一个”。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写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起来缅怀闻一多这位伟大的民主战士。
(2)简介闻一多
闻一多集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三重人格”于一身;
⑴、诗人:新诗集《鸿祝》(1923)、《死水》(1928)是现代诗坛经典之作。
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了组诗《七子之歌》,表达了深挚的爱国之情。
⑵、学者:1932年到清华任教后,开始全力专攻古典文学。
学术著作有《神话与诗》《唐诗杂谈》《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等。
他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后汇成“新义”),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
⑶、民主战士:他一身正气,抗战蓄髯八年,1943年以后,面对国民党统治的日益腐朽,拍案而起,走出书斋,投身到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革命洪流中去。
1946年7月15日,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刺杀身亡。
三、初读感知
1.文章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
2.综合这两个方面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用课文原话回答)
3.由此来看,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是怎样衔接起来的?有何作用?
明确:(1、从学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来写的。
2、“言论和行动完全一致”或“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3、两个部分:第一部分(1-7)记述闻先生作为学者方面的“说”和“做”。
第二部分(8-20)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和“做”。
两部分之间用了七、八、九三个段落过渡。
第七段承接上文小结,第八、九段开启下文。
这样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渡自然,把两个方面的情况简明地并列提出,给读者以深刻印象。
)
四、研读品味
默读第一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1. 闻一多前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做”了再“说”、“做”了也不“说”,为了表现这一特点,作者选取了哪些材料来证明?(三个事例:《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
)
2.作者选取的这三件事,选择的角度是什么?详略安排有什么不同?(写作《唐诗杂论》是从“做”了再“说”这个角度选材的;其它两个事例是从“做”了也不一定“说”角度选材的。
其中第一件事详写,后两件事略写。
)
3.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作者为什么只选取这六件事?
(闻先生一生经历复杂,著作等身,可以记述的事很多很多。
作者只从大量材料中选取了这六件事,可见作者所选材料,讲究典型性,以少胜多。
对作为“学者的方面”,作者只选取了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加以表现;对作为“革命家的方面”,则选取起草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这三件事作为例证。
单这六件事就已经把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都表现出来了。
)
4.从中看出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位治学严谨、成就卓越的学者,一位言行一致的民主战士。
)
五、教师小结
在世界近代史上,闻一多先生是唯一一个被数颗子弹从背后卑鄙地射杀的诗人。
尽管时代已相隔久远,但一想到这残酷的事情,我们还是会进步助一阵阵心疼!正如闻一多先生是那样地心疼李公朴的死,正如那些“李公朴”们那样地心疼万千底层百姓的挣扎着的生存。
面对死亡,闻一多先生没有丝毫的惧怕,他曾说过:“生命的量至多不过百年,他的质却可以无限度地往高深醇美的境域发展,生命的艺化便是生命达到高深醇美的方法。
”让我们永远称颂这位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六、总结反思
1.学后反思
学生谈感受,谈收获,反思不足等。
2.教后反思
教师总结学习重点,目标达成,学生表现等。
第二课时
一、品读赏析
①“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
(本来是叙述语言,无非是讲闻一多正在研究古代典籍,但作者不用“研究”
一词,而精心地选用了“钻探”,这个比喻,既形象,又深刻。
并且句式也变成“向……钻探”,叙述由静态变成动态,给人的印象不再是客观的介绍,而且是热情的称赞了。
)
②“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等。
(以整齐的句式,饱含深情地赞美闻一多治学之勤之钻;“凝结”表现治学成果来之不易。
)
③“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
(“诗兴不作”是文言说法。
“作”,起。
“诗兴不作”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
20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诗篇。
从20年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
④“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
(“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这是比喻的说法,表现闻一多为探索救国道路而苦读的目的。
自20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
⑤“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
(“望闻问切”是比拟的说法,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第2句就全句而言也是比拟),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
⑥“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
(“它”指深夜灯火。
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来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则不然,他在一盏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
“漂白了的四壁”引自闻一多诗《静夜》,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
课文中引用“漂白了的四壁”,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从事学术研究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
)
⑦“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
(“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说用心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
)
※小结:本文语言生动形象,富于感情和诗意:
◎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运用成语或四字短语:使结构整齐,有节奏感。
◎运用对句: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富于音乐美。
二、达标测试
1.学生做“当堂达标检测题”,教师监考。
2. 学生做完后,组内相互批改,多媒体课件展示答案
3.各组汇报批改情况,尤其是错得比较多的题。
三、总结反思
1.学后反思
2.学生谈感受,谈收获,反思不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