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美术史--秦汉美术
- 格式:docx
- 大小:23.58 KB
- 文档页数:7
第2章秦汉美术一、单项选择题1.汉代书法家()曾以隶书写作《急就章》。
A.史游B.崔瑗C.张芝D.杜操【答案】A【解析】A项,史游,西汉书法家,以隶书作《急就章》,后人称其书体为章草。
B项,崔瑗,字子玉,东汉书法家,善草书。
C项,张芝,东汉末书法家,擅长草书中的章草,有《八月帖》刻帖。
D项,杜操,东汉书法家,以章草出名。
2.山东嘉祥的()是东汉时期祠堂画像的代表。
A.孝堂山祠堂B.武氏祠C.微山祠堂D.宋山小祠堂【答案】B【解析】山东嘉祥的武氏祠位于武宅山村西北,包括武梁、武荣、武班、武开明四个石室及两个石阙,计存画像四十余石,在东汉画像石中占据重要地位,为汉代画像石的典型代表。
3.汉代美术创作的主要队伍是()。
A.文人画家B.民间画工C.宫廷画家D.士大夫画家【答案】B【解析】汉代的美术创作队伍由宫廷画家、民间画工、文人画家三个方面构成。
但是在墓室随葬品中主要以宫殿、寺观、墓室壁画为主,陶俑、木佣等为主,大量出土的画像石、画像砖等也都是用于墓葬建筑,这样大型的美术创作,多为民间的能工巧匠完成。
二、选择题1.汉代美术创作的主要队伍是()。
A.文人画家B.民间画工C.宫廷画家D.士大夫画家【答案】B【解析】汉代的美术创作队伍由宫廷画家、民间画工、文人画家三个方面构成。
但是在墓室随葬品中主要以宫殿、寺观、墓室壁画为主,陶俑、木佣等为主,大量出土的画像石、画像砖等也都是用于墓葬建筑,这样大型的美术创作,多为民间的能工巧匠完成。
2.()壁画是我们了解秦汉时期壁画艺术的主要形象资料。
A.宫殿B.寺庙C.墓室D.石窟【答案】C【解析】壁画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绘画形式之一,但是发展到现在,古代的建筑已经所存无几,尤其是秦汉时期的建筑更是凤毛麟角,宫观壁画稀缺,相对的,墓室壁画便成了我们了解秦汉时期壁画艺术的主要形象资料。
3.最早的墓室壁画见于()。
A.西汉早期B.西汉中期C.西汉晚期D.秦代【答案】A【解析】目前为止,所发现的最早墓室壁画现于1988年发现于河南永城柿园的梁王墓,此墓构建于汉武帝初年,属于西汉早期的墓室壁画。
第一章绘画艺术一、宫殿寺观壁画秦宫车马仪仗壁画,两汉宫殿寺观壁画,东汉明帝“雅好图画”,进行了我国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图绘开国功臣的壁画创作-“云台二十八将”。
二、墓室壁画西汉前期: “凿山为室”:梁王墓,南越王墓。
升仙主题:秦始皇陵,巨龙升天图。
西汉后期: 空心砖。
“鸿门宴”:西汉绘画艺术的杰出代表。
东汉前期:内容的重大转折,以死者生前事迹为题材,西汉流行的灵魂升仙内容已经消失) 。
东汉后期:人物画发展新水平,题材内容的多样化,扩展了人物画以外的表现领域,如对野外环境的表现开了山水画之先声。
人物画比较成熟,属吏及瑞兽图。
东汉社会百科全书:内蒙古和林格尔壁画墓。
三、汉代帛画T字形旌幡帛画“高古游丝描”,分三段描绘了天上人间地下的景象。
上端描绘日月升龙及人面蛇身的始祖像,象征天上境界;中段描绘主人出行宴飨等人间生活;下段绘神怪龙蛇大鱼大龟等阴间的生物,其主题思想是引魂升天。
汉代绘画中最重要的杰作,体现了西汉绘画所达到的高度水平。
第二章画像石与画像砖(兼具绘画雕刻两种因素)一、汉画像石东汉后期: 武氏石祠是汉代画像石的典型代表,内有“荆轲刺秦王”石刻二、秦汉画像砖(东汉最盛)东汉后期画像砖(四川成都一带出土,艺术造诣最高)第三章书法篆刻艺术一、秦代书法(“书同文”,帛书简书)小篆(官方通行文字,阳陵虎符(错金铭文,李斯)),隶书(民间通用)。
书法家:李斯(小篆的整理者)、赵高、胡毋敬、程邈(隶书的创作者)。
二、汉代书法(隶书最具代表,简牍书帛书)篆书:碑刻(碑额)铜器上的篆书铭文隶书:汉隶,高度成熟的隶书草书(新出现)书法家:史游(隶书草写)、崔瑗杜操(章草,后人称“曹杜”)、张芝(“草圣”)、蔡邕yōng(篆隶,创“飞白书”)。
书法理论:崔瑗《草书势》,东汉蔡邕《大篆赞》和《隶书势》(东汉我国最早的书法理论),赵壹《非草书》(目前能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书法的完整论著),徐慎《说文解字》(东汉我国第一部字典兼文字学专著)三、秦汉篆刻玺印缪篆(隶书的影响下)第四章雕塑艺术(中国雕塑史上的第一高峰)一(1)、墓中陶俑、陶塑秦始皇兵马俑,“世界第八大奇迹”,划时代成就的标志,既承担着守卫陵园的象征职能,又是对秦始皇完成统一中国这一历史功业的纪念。
第二编秦汉美术宫殿壁画1974-1979年在陕西咸阳东郊先后发现两处绘有壁画的秦宫遗址,其中画面保存较多的三号秦宫遗址的秦宫壁画,画面内容与形式布局和湖北荆门包山大冢出土的战国漆奁盖上的“车马出行图”颇多相似(或称王孙亲迎图)西汉宫殿壁画逐渐兴盛:a 以鲁恭王刘余营建的鲁灵光殿壁画内容最为丰富;b 西汉宣帝甘露三年在麒麟阁绘制的11人功臣壁画影响深远;c 东汉明帝永平年间在洛阳南宫云台进行了我国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图绘开国功臣的壁画创作,即绘制“云台二十八将”西汉前期墓室壁画以1988年发现于河南永城柿园的梁王墓和1983年发现于广州象岗山的南越王墓壁画为代表,两者均为凿山为室的山崖石室墓西汉后期墓室壁画以洛阳发现的卜千秋墓、烧沟61号墓为代表,其中烧沟61号西汉墓壁画以保存着精美豪放的历史故事画而著称,前室楣额部位绘长卷式“二桃杀三士”故事,后室上方绘长卷式“鸿门宴”故事。
东汉后期墓室壁画以望都1号汉墓(着重描绘死者生前的僚属形象)和内蒙古和林格尔壁画为代表,其中和林格尔描绘了墓主人由“举孝廉”至“使持节护乌桓校尉”的全部仕宦经历。
汉代帛画以湖南长沙马王堆1号出土的西汉帛画为代表,呈T字形,分三段描绘了天上、人间、地下的景象,其主题思想是“引魂开天”,设色是平涂为主,局部辅以渲染,使用的颜色以石色为主,华丽而厚重。
画像石--是雕刻着不同画面,用于构筑墓室、石棺、享祠或石阙的建筑石材。
a 东汉时期画像石形成四地区:山东苏北、豫南、陕北、四川;b 山东汶上新莽天凤三年画像石亦称“路公食堂画像”画面为阴线刻成的车骑出行图;c 东汉前期,在山东地区以长清孝堂山石祠为画像石的代表;d 山东苏北地区的东汉后期画像石以山东嘉祥县的武氏祠为代表,其中的武梁祠画像最初著录于北宋照明诚的《金石录》,武梁祠北面的单檐悬山顶单开间石结构房,全部石刻画像出自“良匠卫改”之手,绝大多数人物故事画面有隶书榜题,武氏祠石刻画像皆用减地平雕加阴线刻的技法。
教案用纸
页
教案用纸
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页
精力充沛,健康诙谐,形象生动,风趣传神。
思考?为什么秦汉时期的雕塑艺术蓬勃发展?
1、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需要雕塑艺术作为其宣扬统一功业,显示王权威严的有力形象工具;
2、社会伦理教化,宗教和民间娱乐等活动也需要雕塑艺术为英装点门面。
陵墓雕刻
一、西汉霍去病墓石雕群
中国封建社会崇尚厚葬,不但随妙品多,而且王公贵族还要设石碑,墓表,石人,石曽等。
霍去病墓石雕群是四汉纪念碑性质的一组大型石刻。
包括马踏匈奴、卧马、卧虎、卧彖、石蛙、野人、石鱼二、人与熊等1 4件作品。
另有题铭刻石2件,全部用花岗岩雕刻而成。
作者运用循石造型的艺术手法,巧妙地将圆雕、浮雕、线刻等技法融汇在一起,刻画形象以恰到好处,足以表现客体特征为度,决不作自然主义的过多雕镂,从而加强了作品的整体感与力度感,堪称“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的杰出代表。
《马踏匈奴》右雕是西汉纪念禅雕刻划时代的成就,也是中国历史上陵墓纪念碑仃刻最杰岀的作品。
二、东汉墓前石雕
东汉墓前的石雕以石曽居多,石人雕刻从目前发现的情况看遗存不多。
较为有勿的是山东曲阜乐安太守墓前两躯右人雕象,以及河南开封中岳庙前的两妪右人雕象,两处的石人雕象造型都较粗短,古朴稚拙,伫立如柱,略显呆滞。
马踏飞燕,构思巧妙,造型活泼。
长信宫灯是实用工艺品,设讣巧妙,功能完备,是中国灯具工艺雕塑的典范,汉代的艺术风格是浑厚质朴,深沉雄大。
三、汉代石雕艺术的特点
汉代大型石雕风格上的共同点是:循石造型,因材施艺,较多地保留了原石的形状和表面质感,稍作加工,取苴意似,不作细致刻画。
它是一左美学趣味的产物,花岗岩的特殊质感与这种古拙朴厚的风格结合在一起形成的阳刚之美。
很好地表现出西汉帝国朝气蓬勃的时代风貌。
教案用纸
教案用纸
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页
~画法:通过动态表现性格,风格粗狂豪放,可代表四汉绘画水准(3)东汉时期墓室壁画特征:表现墓主人贪恋红尘享乐,热衷权势富厚的真实心态。
手法写实。
代表:东汉时期
a、河北望都东汉墓壁画
表现内容:墓主人高贵的社会地位及生前的奢侈生活
画法:绘制手法以墨线勾勒为主,兼施渲染以表明明暗体积。
色彩不多,但用笔肯泄,布局严谨,画风严整而有气势,确能代表东汉人物画的成就。
b、内蒙古和和林格尔东汉墓
表现内容:描绘墓主人一生仕途经历,被誉为“升官图”
画法:以鸟瞰式构图为主,对马的描绘格外熟练(书P29,对应东汉艺术中,马的造型出现髙潮)地位作用:是一部形象的东汉社会百科全书。
(三)汉帛画(西汉)
帛画:画在约织品上而的画。
因丝织品不易长期保存,现存世的汉帛画作品很少。
代表:马王堆西汉墓帛画是汉代独副绘画的珍品。
补充:湖南长沙市东郊的马王堆墓,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利仓及其家属的墓葬。
共分为3个墓。
1号墓是利仓的妻子辛追的墓,2号墓是利仓的墓,3号墓是儿子的墓。
)
全画分为三段,从下到上,画了地下、人间、天上的景物。
把现实生活与想象中的天国,地府交织在一起,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这是西汉初期封建贵族由原始的万物有灵的观念转化为对神的无限崇拜的反映。
帛画的天上部分最具幻想成分,体现对天国的向往帛画的人间部分最具现实意义,描绘死者生前的生活片段。
艺术特征:写实与想象共存。
画法:先用淡墨勾稿,再以平涂的方法层层设色,局部有浓淡变化,最后描画墨线。
勾线宽敞挺拔,设色庄重典雅,部分使用了渲染,少量形象直接用色彩画成。
画而以朱红、上红、暧褐色为基调,石青、藤黄、白粉等丰富色彩的运用服从统一的色调,产生了诡异,华丽,热烈的效果,展示了四汉绘画卓越的艺术水平。
人物形象上采用3/4侧而造型,改变了以往中国美术中一贯的正侧而人物造型,标志着汉代人物画从此走向较为具象的阶段。
三、小结(补充)
四、作业
课后练习四3
教案用纸
页
教案用纸
页
1、长方形砖浮雕较高、立体感强
2、正方形砖浮雕较浅、线面相同,线条对形象细部的勾勒和对动态的强调夸張,使画面有刚柔相济的意趣,是四川画像砖造型手法的典型面貌。
重点:
遗存的汉代画像石、画像砖所表现的内容,比汉墓室壁画还要广泛,包罗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概括有以下内容题材:
1、封建礼教的历史故事
2、封建英雄人物和反而人物肖像
3、地主阶级人物的“丰功伟绩”
4、地主贵族的日常生活
5、宗教迷信和神话故事
6、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等等
特点:分布广,集中在富饶、多贵族和多山丘地区。
三、总结
秦汉时期绘画艺术题材广泛,技法成熟,主要表现于汉代壁画和帛画以及画像石、画像砖等作品
上。
东、四汉时期壁画的不同特点以及帛画、画像石、砖的艺术特征。
四、作业
课后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