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 最全纳兰性德评传,完美排版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5
纳兰性德:满清第一词人-来自作文纸条一句话记住作文素材下载人物 | 纳兰性德:满清第一词人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今天呐,纸条君想给大家介绍满清的一个大才子——纳兰性德!网络上关于纳兰性德的生平介绍实在是太多了,大家随手一搜,花上十几分钟阅读一下,基本上就能知道纳兰性德的人生概况。
所以纸条君就不再重复啦。
作为一个专注于写作研究的文学爱好者,纸条君更关心的是——如何将纳兰性德的生平事迹改造成一篇又一篇的考场记叙文?毕竟,这种“改造”,才最贴近我们的日常写作。
这种“改造”的功夫,才是Friends最需要的。
[纸条君疯狂暗示求表扬ww]纸条君简单了解了一下纳兰性德,并从他的一生之中,提取了三个标签。
一是“出身显赫”,二是“慧极易伤”,三是“情深不寿”。
纳兰性德出身显赫,这一点我相信各位Friends已经通过电视剧、课本诗词的学习了解过。
纳兰性德他爹纳兰明珠[纸条君os:他们家的名字都好棒哦],是清朝的大学士(可能相当于今天的政治局常务委员了)。
纳兰性德的母亲,是英亲王阿济格的女儿。
阿济格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儿子,是清太宗皇太极的弟弟。
所以,纳兰性德的母亲是皇太极的侄女,是清世祖福临的表姐妹。
而纳兰性德本人,自然也就是清圣祖康熙的表兄弟了。
纳兰性德显赫的家世,充裕的物质条件,为纳兰性德的学识与修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纸条君又想起了之前介绍过的西方贵族笛卡尔ww) 纳兰性德本身天赋就高,性极聪敏,所以,在学术的道路上,他是日益精进,一日千里。
纳兰性德对于诗书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
他文武兼修,十七岁的时候就进入了国子监(可能类似于今天的清华北大),并受到了国子监祭酒徐文元的赏识(国子监祭酒这个职位掌管的是大学之法与教学考试)。
然后,他就一路开挂,十八岁乡试,十九岁会试,二十一岁殿试,最终被赐进士出身,登顶人生巅峰。
他不仅喜欢作诗填词,还出版了两本学术专著,一本叫《通志堂经解》,一本叫《渌水亭杂识》。
纳兰性德词赏析人物简介: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满洲正黄旗人,叶赫那拉氏,字容若(故又称纳兰容若),号伽山人。
原名纳兰成德,为避当时太子“保成”的名讳,改名纳兰性德。
一年后,太子改名为胤,于是改回成德。
顺治十一年生,死于康熙二十四年,年仅三十一岁。
他是满洲正黄旗人,康熙十五年进士,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一生淡泊名利、善骑射、好读书、擅长于词。
他的词基本以一个“真”字取胜,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但细读却又感淡淡忧伤。
相传为曹雪芹所著《》中贾宝玉的原型。
作品原文(长相忆)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作品注释:走过一条条山路,走过一条条水路,正向关那边走去。
夜深了,人们在帐里点灯。
晚上又刮风又下雪,声音嘈杂打碎了我思乡的梦,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
【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也。
【关】即今山海关【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帐】军营的帐,千帐言军营之多。
【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
【聒】声音嘈杂,使人厌烦。
【故园】故乡【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解释详细:我扈驾赴辽东巡视,随行的千军万马一路跋山涉水,浩浩荡荡,向山海关进发。
入夜,营帐中灯火辉煌,宏伟壮丽。
夜已深,帐外风雪交加,阵阵风雪声搅得人无法入睡。
作者思乡心切,孤单落寞,不由得生出怨恼之意:家乡怎么没有这么烦乱的声音呢?(“故园无此声”看似无理实则有理,故园岂无风雪?但同样的寒风雪之声,在家中听与在异乡听,自然会有不同的感受。
)作品赏:天涯旅最易引起共鸣的是那“山一程,水一程”的身漂异乡、梦回家园的意境,信手拈来不显雕琢,难怪王国维评价“容若词自然真切”。
这首词更可贵的是缠绵而不颓废,柔情之中露出男儿镇守边塞的慷慨报国之志。
一句“夜深千帐灯”不愧“千古壮观”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二月十五日,纳兰性德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此篇及《如梦令·万丈穹庐人醉》即作于出关前后的途中。
纳兰性德人物生平纳兰性德天资聪颖,读书过目不忘,几岁便练习骑射,文武兼备。
他17岁入太学读书,18岁参加顺天府乡试,22岁参加进士考试,考中二甲第七名。
康熙皇帝授予其三等侍卫官职,以后升为二等,再升为一等,扈驾随行,每在身边。
纳兰性德虽以文章得名,在当时却以武职立功边疆。
康熙皇帝欣赏他文武兼备,若按文官品阶,只得七品。
因而任命他为三等侍卫,正五品,后在阻止沙俄南侵的侦察中有功劳,被拔擢至一等侍卫,三品武官。
作为皇帝身边的御前侍卫,纳兰性德以英俊威武的武官身份参与风流斯文的诗文之事。
他随皇帝南巡北狩,游历四方,奉命参与重要的战略侦察,随皇帝唱和诗词,译制著述,是人们羡慕的少年英才。
家庭背景纳兰性德现可考的始祖名星恳达尔汉,蒙古人,姓土默特,发展壮大后一半剪灭女真纳喇部,移居其地,改姓纳喇。
后族众繁衍,人多势盛,迁至叶赫河岸,形成拥有15个部落的叶赫部,被称为叶赫纳喇(又译纳兰、那拉)氏,为满洲八大姓之一。
当时清太祖努尔哈赤尚势薄兵寡,势力强大的叶赫部长杨吉弩十分器重努尔哈赤的才干,将幼女孟古许配之,孟古后生清太宗皇太极,被尊为孝慈皇太后。
努尔哈赤在关外建立基业后,婚眷之间却因争夺疆土变成了水火不容的仇敌。
叶赫部长杨吉弩在对抗努尔哈赤统一东北女真的战争中,城陷身死,并诅咒:我叶赫那拉氏,就算只剩下一个女子,也要灭你们满洲国!(清末的慈禧太后,及出生于叶赫那拉氏。
因此,世俗有一说,这正是应验了金台石的诅咒,以致慈禧倒行逆施,果然是大清国因她而亡国。
)金台石之子尼雅韩束手归降,尼雅韩即为纳兰性德祖父。
金台石劫后的子孙就被划为正黄旗。
尼雅韩的妻子生有长子郑库,次子明珠。
纳兰明珠曾一度成为康熙权倾朝野的大臣,他的妻子是努尔哈赤的孙女。
为人性格从1678年到1684年每年都有很多时间随康熙帝出巡或奉使在外。
宦海生涯使他深谙皇室内幕,多次出巡又使他得到体察民情的机会。
所以,他虽然出身于富贵之家,作为贵胄公子、皇帝近臣的八旗子弟,身上却没有纨绔习气,视势利似尘埃,视功名如糟粕。
纳兰容若纳兰性德及其词赏析Establish standards and manage them well. January 26, 2023清词之盛,史称中兴,在芸芸优秀词人当中,人们把纳兰容若、朱竹诧、陈其年并列为三大词人;纳兰容若本名性德,容若是他的字,出身名门,其父是康朝名臣纳兰明珠;纳兰容若天资过人,精通经史,擅书道,工丹青,又善骑射,文武全才;纳兰容若十七岁入太学读书,十八岁中举人,二十二岁进殿考进士,成绩优异,康熙皇帝授他三等侍卫官职,后升为二等,最后升为一等;在当时,纳兰容若是人人羡慕的旷世奇才;作为当时康熙身边的御前侍卫,随康熙游历四方,和唱诗词,深得皇上器重;不过,在纳兰容若心中却厌倦庸俗的官场生活,无意功名富贵;人无完人,纳兰容若的一生得到了常人所没有的富贵与地位,但他失去的远远比他所得到的来得重要;纳兰容若少年之时恋上了某位女子,可惜后来这位女子被诏入宫中作康熙妃嫔,天子夺了心中所爱,作为殿下之臣又能如何古代婚姻大事乃父母之命,纳兰容若在十七岁时与卢氏成亲,刚开始的时候还没走出恋人入宫的阴影,后来相处之下渐生情愫,少年夫妻恩爱不在话下;无奈天意弄人,结发之妻却在她双十年华时病逝而去;自古诗人、词人俱是风流不羁,至情至性,受到如此沉重的精神打击,纳兰容若对名气、地位、富贵更无心一顾;续弦,却难圆旧梦,若不是对那份感情的执着,那些哀婉凄伤的词句便不会出现了;纳兰容若始终无法忘记与亡妻共同度过的美好日子,他的内心充斥着矛盾、压抑、痛苦、悲观,一天天憔悴消瘦,在康熙二十四年暮春,他一病不起,溘然长逝,终年三十一岁;纳兰容若博学多才,尤以词着称于世;传世的纳兰词是纳兰容若毕生词创作的总集,当时的文人学士俱有高度评价,在民间“家家争唱”,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在当代,有不少评论指纳兰词“思想境界不高”之类的话,纳兰容若的词多以抒发友情与爱情,没有描写祖国河山如何美好,也没有描写民间百姓如何疾苦;“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人间词话,文人雅士写诗写词最重要的是发乎自然,情感真切,人类之间的情感是最为微妙的,能够在情感上有此境界的史上不多;翻阅纳兰词满目皆是愁、恨、泪、惆怅、断肠……单是一个“愁”字也用了九十多次,而每一个“愁”字在不同的词中意思也不同;纳兰容若一生所作甚多,只能选出部分我所喜爱的作品并稍作简释,由于古代诗词大多是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种不同的看法,细细品味,自有另一种感觉;闲话少叙,下面就来赏析一下纳兰容若的绝妙文笔;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这首词是容若悼念亡妻所作的,词句色调以青白为主,透出淡雅、悲伤感觉,概叹世间美好的事太短暂了,希望青春与爱情能够得到永生;蝶恋花·出塞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来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很喜爱这首词,上下阙的前三句壮志豪迈,后两句却婉约凄伤,成功把豪情、柔情糅合在一起,每每读来皆能想象出那种战争悲壮的画面,使人回味无穷;相见欢落花如梦凄迷,麝烟微,又是夕阳潜下小楼西;愁无限,消瘦尽,有谁知闲教玉笼鹦鹉念郎诗;试想象一下,日暮之时,落花片片,从不远处传来淡淡麝香的味道,身边无人,只有笼中那只鹦鹉陪伴度日;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作者的那份寂寞;相逢不语,一朵芙蓉着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翘;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欲诉幽怀,转过回阑叩玉钗;这首词可能不是写得最妙的,但写出了那份小儿女情窦初生的感觉,十分生动、传神;相逢一刻,少女倾心,却碍于羞涩不敢言语,只好用玉钗轻敲栏杆暗作提示;减字木兰花·新月晚妆欲罢,更把纤眉临镜画,准待分明;和雨和烟两不胜;莫教星替,守取团圆终必遂,此夜红楼,天上人间一样愁;恋人入了宫,已不在身旁;时时不忘你临镜画眉的优美姿态,你那如黛的双眉实在太美丽了;若彼此能够坚守昔日的承诺,哪怕是分隔两地,终有一天也能团圆相聚;减字木兰花断魂无据,万水千山何处去;没个音书,尽日东风上绿除;故园春好,寄语落花须自扫;莫更伤春,同是恹恹多病人;这阙词道尽了恋人相思之苦,彼此纵使仍心爱着对方,却无奈分隔异地,有千万情话也不能以书信作交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双方只要是心有灵犀,距离有多远也能感应到对方心中的情意;临江仙昨夜个人曾有约,严城玉漏三更;一钩新月几疏星,夜阑犹未寝,人静鼠窥灯;原是瞿塘风间阻,错教人恨无情;小栏杆外寂无声,几回肠断处,风动护花铃;情人约会,要等待的还是男性;等待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你要等的人迟迟不来,开始思索她爽约的原因;可能对方有重重阻碍,不能出门相见,而非无情爽约;临江仙点滴芭蕉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欲眠还展旧时书;鸳鸯小字,犹记手生疏;倦眼乍低缃帙乱,重看一半模糊;幽窗冷雨一灯孤;料应情尽,还道有情无雨打芭蕉,触景伤情,不知不觉想起了她;还记得当时教她临贴习字的情景,记得那份感觉;仔细想想,现在不可能找回昔日的感觉,人已不在,情却未尽;沁园春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记绣榻闲时,并吹红雨;雕阑曲处,同倚斜阳;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遗容在,只灵飙一转,未许端详;重寻碧落茫茫,料短发、朝来定有霜;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叶,触绪还伤;欲结绸缪,翻惊摇落,减尽荀衣昨日香;真无奈,倩声声邻笛,谱出回肠;容若为亡妻写的悼念词很多,此作堪称所有悼念词之最;红颜薄命,最爱的人离开了,回想昔日美好时光,你的音容、倩影从没有离开过,待醒来时方知是梦,多想去天上寻觅你的芳踪,现在留下来的就只有孤独与痛苦;点绛唇·寄南海梁药亭一帽征尘,留君不住从君去;片帆何处,南浦沈香雨;回首风流,紫竹村边住;孤鸿语,三生定许,可是梁鸿侣梁药亭是容若的知己,这首词是描写两人之间珍贵的友情;梁药亭要返回南方老家去,要留也留不住,想起昔日在紫竹村一起的生活令人无限怀念;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潇潇,雨也潇潇,瘦尽灯花又一宵;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出身侯门未必是幸事,凡胎俗骨终究是有烦恼的;这一篇词写得妙不可言,不能解读,只能意会;采桑子·塞上咏雪花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谢娘别后谁能惜,飘泊天涯;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从这首词可以看出纳兰容若在这时期对事情看法的转变;出身富贵,官场上的事看惯了,御前侍卫的荣衔不过是花瓶而已;容若喜爱的是如雪花般至清至洁的精神,自由不羁的灵魂;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这首词是容若对爱情描写的词作中的代表;心爱的人不再属于自己,纵使相思相望又若何,最后还不是无奈长嗟;情爱路上多有阻碍,如果能够得到这份感情不管牺牲什么也在所不惜;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蛮喜欢“当时只道是寻常”这句,平淡中带着无形的痛;西风吹来,片片黄叶落下,何其萧索落寞,思绪回到了过去;以前一幕一幕很普通,很平常的事俱往矣,那份美好只能在回忆中寻找;浣溪纱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断肠声里忆平生”说得上是这首词的点睛之笔;人活一世需要的是功名利禄吗惆怅是因为需要的并非物质上的东西,这有谁能够明白回想一生,没有人明白自己心中所想是最痛苦的事;虞美人黄昏又听城头角,病起心情恶;药炉初沸短檠青,无那残香半缕恼多情;多情自古原多病,清镜怜清影;一声弹指泪如丝,央及东风休遣玉人知;边疆又起战事,却在此时病倒了,很想把送书信回家,又怕家人担心,尤其是她,如果让她知道自己病了,她那副娇弱之躯禁受得住吗宁可自己独自忍受病痛也不让所爱的人为自己牵肠挂肚;山花子欲语心情梦已阑,镜中依约见春山;方悔从前真草草,等闲看;环佩只应归月下,钿钗何意寄人间;多少滴残红蜡泪,几时干很喜欢“欲语心情梦已阑”这句,世上很多事情是说不清,道不明的,这句带出全词欲说还休的沉重;所爱的人不在自己身边,始终不能忘记你如黛的双眉,心中无限惆怅,只有台前残烛明白自己的心意;山花子风絮飘残已化萍,泥莲刚倩藕丝萦;珍重别拈香一瓣,记前生;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曾经拥有过的感情已成往事,而对这份感情却始终苦苦不放;可能这份感情的影响太深,此时此刻已与自身融为一体,始终无法忘却;一想到昔日种种,只感到无比痛苦;南乡子何处淬吴钩一片城荒枕碧流;曾是当年龙战地,飕飕;塞草霜风满地秋;霸业等闲休,跃马横戈总白头;莫把韶华轻换了,封侯;多少英雄只废丘;这首词充斥着悲壮的感觉,好一句“多少英雄只废丘”,王侯将相的霸业又如何,早已厌倦了尘世功名富贵,这等事不过是徒费青春,时光弹指而逝,还要追求这种过眼云烟的功业吗忆江南·宿双林禅院有感心灰尽,有发未全僧;风雨消磨生死别,似曾相识只孤檠,情在不能醒;摇落后,清吹那堪听;淅沥暗飘金井叶,乍闻风定又钟声,薄福荐倾城;伊人已逝,心已死,看到的是萧索落寞之景,听到的是凄冷清凉之声,纵使现在还未落发出家,也有遁入空门,不问尘世之意;菩萨蛮新寒中酒敲窗雨,残香细袅秋情绪;才道莫伤神,青衫湿一痕;无聊成独卧,弹指韶光过;记得别伊时,桃花柳万丝;“才道莫伤神,青衫湿一痕;”写得甚妙,回想起春天与你分手时的情景,不禁让人魂断神伤,弹指韶光过,时已浅秋,不停对自己说要放开怀抱,不要沉沦回忆之中,岂料一想起你便泪湿青衫;晶帘一片伤心白,云鬟香雾成遥隔;无语问添衣,桐阴月已西;西风鸣络纬,不许愁人睡;只是去年秋,如何泪欲流;妻子刚逝,从此天人永隔,此后没有人再为我添置寒衣,没有人予我温柔牵挂;时已至秋,不禁回想起去年秋天的情景,纵使内心很痛苦,很无奈,却欲哭无泪;菩萨蛮·寄梁汾苕中知君此际情萧索,黄芦苦竹孤舟泊;烟白酒旗青,水村鱼市晴;柁楼今夕梦,脉脉春寒送;直过画眉桥,钱塘江上潮;纳兰容若与顾华峰情如手足,人生得一知己,死而无悔;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容若重情重义,朋友有难愿意伸出援手;全篇词带有点点伤感的同时多了种宁静平和的感觉,是送别友人的词中上作;荷叶杯知己一人谁是已矣;赢得误他生;有情终古似无情,别语悔分明;莫道芳时易度,朝暮;珍重好花天;为伊指点再来缘,疏雨洗遗钿;这个“知己”指的到底是谁人呢,是恋人还是亡妻相信只有作者才知道;这篇词由刚转柔,由明转暗的过渡很好,绝没有丝毫突兀之感;上阙尾句“别语悔分明”与下阙尾句“疏雨洗遗钿”把这份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金缕曲·简梁汾洒尽无端泪,莫因他、琼楼寂寞,误来人世;信道痴儿多厚福,谁遣偏生明慧;莫更着、浮名相累;仕宦何妨如断梗,只那将、声影供群吠;天欲问,且休矣;情深我自判憔悴;转丁宁、香怜易爇,玉怜轻碎;羡杀软红尘里客,一味醉生梦死;歌与哭、任猜何意;绝塞生还吴季子,算眼前、此外皆闲事;知我者,梁汾耳;这首词刚中藏柔,柔里有刚,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容若侠气的一面;吴季子就是吴兆骞,清初之时有不少科场冤案,吴兆骞被冤枉,判去宁古塔充军,顾华峰与纳兰容若绞尽脑汁,四处求人,尽义营救他,最后吴兆骞从宁古塔释放归来;金缕曲·慰西溟何事添凄咽但由他、天公簸弄,莫教磨涅;失意每多如意少,终古几人称屈;须知道、福因才折;独卧藜床看北斗,背高城、玉笛吹成血;听谯鼓,二更彻;丈夫未肯因人热,且乘闲、五湖料理,扁舟一叶;泪似秋霖挥不尽,洒向野田黄蝶;须不羡、承明班列;马迹车尘忙未了,任西风、吹冷长安月;又萧寺,花如雪;西溟就是姜西溟,姜西溟很有才华,却屡试不第;自古怀才不遇者枚不胜举,容若对这些人特别同情,他不会因为身份地位的问题与这些人远离,反而乐意与这些落魄文人交往;人生不如意十常八九,容若对朋友的安慰所表现的关爱之情,反映出他对友情是何等重视;金缕曲谁复留君住叹人生、几番离合,便成迟暮;最忆西窗同翦烛,却话家山夜雨;不道只、暂时相聚;衮衮长江萧萧木,送遥天、白雁哀鸣去;黄叶下,秋如许;曰归因甚添愁绪;料强似、冷烟寒月,栖迟梵宇;一事伤心君落魄,两鬓飘萧未遇;有解忆、长安儿女;裘敝入门空太息,信古来、才命真相负;身世恨,共谁语;“叹人生、几番离合,便成迟暮;”这句何其沧桑萧索,很难想象一个二十来岁的青年能够发出这样凄凉沉重之语;容若是位异人,出身富贵,却深知那些落魄文人报国无门之苦;真正的知己可能一眨眼,一蹙眉便能解读对方心中所想;金缕曲未得长无谓,竟须将、银河亲挽,普天一洗;麟阁才教留粉本,大笑拂衣归矣;如斯者、古今能几有限好春无限恨,没来由、短尽英雄气;暂觅个,柔乡避;东君轻薄知何意;尽年年、愁红惨绿,添人憔悴;两鬓飘萧容易白,错把韶华虚费;便决计、疏狂休悔;但有玉人常照眼,向名花、美酒拚沉醉;天下事,公等在;“大笑拂衣归矣”何其潇洒不羁,没有真正的堪破是很难有这样的境界的;俗世之士无不是眷恋着功名富贵,最终还不是被名利所累;又有多少人能够堪破镜花水月,多大的官也不做,金银财宝也不要了,大笑拂衣而去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一路上登山涉水,往榆关前进;夜深宿营,只见无数座营帐都点着灯火;时间一更又一更过了,风雪仍旧刮得很大,那呼啸之声吵得让人难以进入梦乡,在我的故园何曾有此聒耳的风雪声;木兰花·拟古绝决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西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儿,比翼连枝当日愿;这阙词中最大特色是“人生若只如初见”这一句;初见时难以忘怀的情景,初见时一见倾心的感觉,随着时间的渐渐消磨,现在留下来的就只有一个孤独的背影;相识是因为彼此有缘,别离是因为彼此无份;青衫湿遍青衫湿遍,凭伊慰我,忍便相忘;半月前头扶病,剪刀声、犹共银釭;忆生来小胆怯空房;到而今独伴梨花影,冷冥冥、尽意凄凉;愿指魂兮识路,教寻梦也回廊;咫尺玉沟斜路,一般消受,蔓草斜阳;判把长眠滴醒,和清泪、搅入椒浆;怕幽泉还为我神伤;道书生薄命宜将息,再休耽、怨粉愁香;料得重圆密誓,难尽寸裂柔肠;青衫湿遍这个词牌名是容若所创的;这篇词色调阴冷,青黑为主,字字凄怆,句句滴血,极于情,方能有此所悟;爱妻逝去才半个月,一想起往日的点点滴滴便泪湿青衫;胆小柔弱的你从此长眠于冰冷的灵柩中,很想你能够重新活过来,但又怕你醒来后会为我伤神;曾经彼此有过密誓,现在已不能实现了,这怎能教人不肝肠寸断呢青衫湿·悼亡近来无限伤心事,谁与话长更从教分付,绿窗红泪,早雁初莺;当时领略,而今断送,总负多情;忽疑君到,漆灯风飐,痴数春星;“近来无限伤心事,谁与话长更”此句甚妙;有太多太多伤心事无处倾诉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真正明白自己的人已不在了,很想向人倾诉却没有谁明白自己心中的痛苦;东风齐着力电急流光,天生薄命,有泪如潮;勉为欢谑,到底总无聊;欲谱频年离恨,言已尽、恨未曾消、凭谁把、一天愁绪,按出琼箫;往事水迢迢;窗前月,几番空照魂销;旧欢新梦,雁齿小红桥;最是烧灯时候,宜春髻、酒暖蒲萄;凄凉煞、五枝青玉,风雨飘飘;整篇词透出淡淡的忧伤,亦包含人生永恒的矛盾在当中;弹指一瞬,生命中实在有太多太多无奈;只能细细品读,意会个中真髓;琵琶仙·中秋碧海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吹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愁中看、好天良夜,知道尽成悲咽;只影而今,那堪重对,旧时明月;花径里、戏捉迷藏,曾惹下萧萧井梧叶;记否轻纨小扇,又几番凉热;只落得、填膺百感,总茫茫、不关离别;一任紫玉无情,夜寒吹裂;词意沁出一阵水仙花香,清新芳郁,仿至身于那个月圆之夜,尤记得那个轻纨小扇曾经陪你玩捉迷藏的青梅竹马;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碧落茫茫,永远的别离是世上最愁苦的事情;秋水谁道破愁须仗酒,酒醒后,心翻醉;正香销翠被,隔帘又听,那又是、点点丝和泪;忆剪烛幽窗小憩,娇梦垂成,频唤觉一眶秋水;依旧乱蛩声里,短檠明灭,怎教人睡想几年踪迹,过头风浪,只消受,一段横波花底,向拥髻、灯前提起;甚日还来,同领略,夜雨空阶滋味;此作现实与回忆相交错,时幻时真;以酒灌醉自己真的能忘记一切吗酒醒之后仍旧不能忘记某夜晚归,惊动入睡后的你,你那双秋水明眸,溢溢盈盈;如今已不能再看见你温柔的眼波,再也不能感受你落花时夕阳谁唤下楼梯,一握香荑;回头忍笑阶前立,总无语,也依依;笺书直恁无凭据,休说相思;劝伊好向红窗醉,须莫及,落花时;这首词把情人约会的神情与心态写得维妙维俏,跃然纸上;夕阳西下,伊人从楼上下来,情郎握着她的香荑,她却回头忍着笑立于阶前,一言不发,让人摸不着头脑;伊人看着情郎的傻样,嗔怪书信中的期约不足凭信,竟误期爽约,还说对她相思;此时的情郎手足无措,伊人这个玩笑也开到这里,于是换另一种口吻对情郎说要好好珍惜彼此约会的时间,不要耽误了两人相处的好时光;百字令人生能几总不如休惹、情条恨叶;刚是尊前同一笑,又到别离时节;灯灺挑残,炉烟爇尽,无语空凝咽;一天凉露,芳魂此夜偷接;怕见人去楼空,柳枝无恙,犹扫窗间月;无分暗香深处住,悔把兰襟亲结;尚暖檀痕,犹寒翠影,触绪添悲切;愁多成病,此愁知向谁说这阙词真真假假,虚中有实,实中藏幻,上乘佳作;上阙到底是回忆与情人的相会,还是因怀念亡妻而产生所产生的幻觉,扑朔迷离;下阙回到了现实中,人去楼空,物是人非,剩下的只有如影随影的孤寂与愁绪;纳兰容若词赏析清词之盛,史称中兴;清词流派众多,名家辈出,陈子龙人中、陈维崧其年、王夫之而农、朱彝尊竹诧、顾贞观华峰、张惠言、龚自珍、黄景仁、蒋春霖、朱祖谋、况周颐等皆为清代词坛之巨擎;清代众词人中,极爱者有三:纳兰性德、陈维崧、顾贞观;陈维崧为阳羡词宗,其湖海楼词哭故国之痛,述民生之哀,“儿女情深,风云气在”,其豪气纵横,虽不及稼秆却足可与竹山、后村、改之比肩;顾贞观弹指词“极情之至”,其金缕曲二首“寄吴汉槎宁古塔”,实为千秋不朽之绝调;纳兰容若饮水词如挚友心声,情出肺腑,至纯至真,实为天籁之音;常有粗读容若词者,往往言道与后主、屯田、小山诸人为一类;于我观来,容若词实为独树一帜;容若词“哀感顽艳”陈维崧语;“一种凄凉处,令人不能卒读”顾贞观语;绝非仅得后主、屯田、小山之遗韵,妙韵天成,风姿独树,俨然大家之风;一、情恨离别王静安人间词话言纳兰容若“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虽大家之言,亦不可盲目轻信,所言虚实,读罢便知:1昏鸦尽,小立恨因谁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忆江南此为饮水词开篇之作;忆江南为初学填词者必习词牌,方家一观便知功力深浅;此一篇写冬季黄昏飞雪,一人于堂前凭风独立;“昏鸦尽”一句语简意明,渲染全篇气氛;古人写飞鸟,多是杜宇、金衣,乌鸦;国人谓鸦为不详之鸟,但以鸦入境者颇多佳句,点睛之笔,如“时见栖鸦,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枯藤老树昏鸦”等;成容若气势陡出,开篇即以“鸦”入境;昏鸦已逝,词人临风而立,是等候是沉思无言以对;天寒飞雪,如柳絮飞舞台阁旁;“梅”者报春之花,梅花开,自距春天不远,意寓心中生起一丝希望;“胆瓶”二字与下面“心字”皆暗指,心字成灰并非指心字檀香成灰,而指内心世界的黯黯神伤;容若此类小令,不经雕饰,全无绮丽言语,韵味凄苦悲凉,久读伤人心深矣类似意境者如饮水词第二首:2心灰尽,有发末全僧;风雨消磨生死别,似曾相识只孤灯;情在不能胜;忆江南此首较之第一首逊色,并无多少可称道之处;只“有发末全僧”尚属好句,然可从此二首词中便可初窥容若词风;容若三百四十余首词中用“愁”字九十次,“泪”字六十五次,“恨”字三十九次,可谓满卷凄凉语,诗成血泪书;若容所做忆江南小令中,做隽秀清爽之语者少,偶一有之;如:3江南好,城阙尚嵯峨;故物陵前惟石马;遗踪陌上有铜驼;玉树夜深歌;忆江南此词为容若扈从皇帝至江南,情绪较好时所做;江南秀色,维扬佳丽,南朝风物,愉悦人心;金陵城阙尚是“山围故国周遭在”,而“铜驼”“石马”典故暗含朝代兴亡,指出江山易主,旧日王城已是“潮打空城寂寞回”;全篇暗中凭吊兴衰,稍具刘梦得之余味;4西风一夜剪芭蕉,倦眼经秋耐寂寥;强把心情付浊醪;读离骚,愁似湘江日夜潮;忆王孙。
21身处花柳繁华,心却游离于喧闹之外行走于仕途,一生却为情所累345真正的八旗子弟,却喜交落拓文人生于温柔富贵,却满篇哀感顽艳风华正茂之时,却匆匆离世......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后因避东宫太子之讳,改名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
满洲正黄旗人,清初满族最显赫的八大姓之一。
大学士明珠长子。
清朝定鼎之时,纳兰明珠成为一个权倾朝野的人物,正是他,给了纳兰性德令人羡慕出生。
纳兰性德文武兼得,善骑射,好读书,擅长于词。
他的词全以一个“真”字取胜,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
现存349首,纳兰词初名《侧帽》,后名《饮水》,现统称纳兰词。
《纳兰词》传至国外,朝鲜人谓“谁料晓风残月后,而今重见柳屯田”。
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王国维陈维崧更是将其与李璟、李煜相提并论:“饮水词哀感顽艳,得南唐二主之遗。
”他的人生中充满着一种不被理解的苦闷,“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他叹息自己“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他的词,愁心漫溢,深情幽婉。
我以为,作为皇帝带刀侍卫的男人骨子里拥有的该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的壮志豪情,“收取关山五十州”,“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但容若的心中,却是“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
他是个多情之人,男人如他这样多情,为世所稀。
但多情带给他的却是痛苦,“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
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
”他丰神俊逸,是浊世中的翩翩佳公子,但一生却为深情所累,王国维说他是“千古伤心人”。
纳兰性德一出生就被命运安排到了一个天皇贵胄的家庭里,他的一生注定是富贵荣华,繁花著锦的。
然而,也许是造化弄人,纳兰性德偏偏是“虽履盛处丰,抑然不自多。
于世无所芬华,若戚戚于富贵而以贫贱为可安者。
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
在交友上,纳兰性德最突出的特点是其所交“皆一时俊异,于世所称落落难合者”,这些不肯脱俗之人,多为江南汉族布衣文人,如顾贞观、严绳孙、朱彝尊、陈维崧、姜宸英等等。
【内容提要】纳兰性德的词作充满了凄婉哀厉的情调,形成了个人与社会现实十分明显的矛盾。
从纳兰性德的身世及其有关爱情的词章中,可明确看出他个人对爱情的态度和观点,他对封建社会制度下青年男女冲破封建樊篱、追求个人幸福、争取婚姻自由的行为是同情和赞扬的。
纳兰性德是我国满族历史上第一个产生了重大影响的词人,同时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一定地位。
他是隶属正黄旗的满族人,他所在的家族也属满族一个著名的显赫部族。
纳兰性德的父亲明珠大学士,是康熙时期权倾朝野、声威显赫的著名官僚,曾任康熙的内务总管、弘文院学士,后又历任兵部尚书、吏部尚书,直至武英殿大学士,累加太子太师,这是相当于其他朝代的宰相之职。
他为官声誉不好,在任职期间,独览朝纲,卖官鬻爵,大肆贪污受贿,为人极其贪婪。
他“广置田产,市买奴仆”。
“田产丰盈,日进斗金”。
“簠簋不饬,货贿山积”。
及至后来获罪,当朝廷“籍没其产,有天府所未有者”〔(1)〕。
当时社会上普遍流传着这样的民谣:“要作官,问索三,要讲情,问老明”〔(2)〕。
索三指索额图,老明即是明珠。
由此可见其冲天势焰。
当然,明珠在朝廷如何翻云覆雨、弄权捭阖,不能由纳兰性德负责,但由此形成的优裕生活条件及特殊的社会地位却会对他产生一定的影响。
这样的家庭环境,使纳兰性德自小就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和严格教育,他个人又具“豪迈挺拔之材,勤勤学问”〔(3)〕。
他与大多数纨袴子弟不同,对荣华富贵的生活并不十分热衷,也不像许多八旗子弟那样,整日追求声色犬马,沉湎于风花雪月的温柔乡中,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而是将个人的主要精力和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学习和钻研经史之中。
他学习的刻苦精神是令人佩服的,即使有病在身,也丝毫不松懈。
“偶有管见,书之别简。
或良朋莅止,传述异闻,客去辄录而藏焉。
逾三、四年,遂成卷”〔(4)〕。
17岁时,入太学就读,一年后,首次参加乡试即中举人。
来年会试,却因患“寒疾”在殿试的关键时刻不能参加,功亏一篑。
为三年后再次参加考试,学习更加刻苦,并拜宿儒徐乾学为师。
纳兰容若,一个拥有最美的名字的相国公子。
他才高八斗,是“清词三大家”之一,又被称为“晏小山”。
正如“谁料晓风残月后,而今又见柳屯田”描述一般。
他是高贵的,天生富贵。
父亲是康熙时的重臣,母族是皇室,而他又是御前侍卫。
但高贵的血统与身世并未带给他快乐。
他的心“常有山泽鸟鱼之思”,对门第身世并不注意,“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
他是多情的,天生情感丰富。
他有着一颗孤独而忧伤的心,但是深刻的孤独带给他的却是无情的痛苦和不被理解的愁闷。
在他的词里找不到欢乐的句子,他的感伤和愁绪使众人不知:“为何他什么都有,却还是不快乐。
”这是一个秘密,或许只有他自己才清楚。
纳兰只活了31个年头。
31岁,永远年轻。
或许正因为如此他才能以他那才情品行谜一样的完美了满汉文化融合之初的历史,才会留给世人“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的悬念。
容若与其表妹纳兰容若与其表妹曾有婚约,“正是辘轳金井,满是落花红冷。
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
正是在容若还是一个心事眼波难定的风流少年时,初遇自己的表妹,这一切是不可预料的,也是不可阻拦的。
只可惜如此美妙的邂逅,不过是昙花一现。
短暂的初恋过后,便是表妹的入宫,“谁省,睡省,从此箪纹灯影”,荣若的相思苦恋的痛苦忧伤就更加突出了。
为见表妹,纳兰容若不禁乔装成僧人。
只可惜“一朵芙蓉着秋雨“的表妹与他在如此的宫廷内只得“相逢不语”静默无言的相对,“转过回阑扣玉钗”。
据清《赁庑笔记》载:“旋女入宫,顿成陌路。
容若愁思郁结,誓比一见,了此夙因。
会遭国丧,哪嘛每日应入宫唪经,容若贿通哪嘛,披袈裟,居然入宫,果得彼妹一见。
而宫禁深严,竟不能通一语,怅然而出。
”或许这段记载正是对容若当时那段刻骨铭心的爱恋的有力证明,直至今天也无法消除的苦楚。
恋人入宫,之后荣若还抱着限满出宫,此时若若尚未与卢氏结婚,她要留着正配等自己的恋人。
而他的表妹一样在等待着与他的再相逢。
“深禁好春谁惜,薄暮瑶阶伫立。
别院管弦声,不分明。
纳兰性德的最美十首词《木兰花令》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
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
当时只道是寻常《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
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缺。
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
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
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山花子》风絮飘残已化萍,泥莲刚倩藕丝萦。
珍重别拈香一瓣,记前生。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
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
《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
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
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
《采桑子》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
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
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
《于中好》(十月初四夜风雨,其明日是亡妇生辰)尘满疏帘素带飘,真成暗度可怜宵。
几回偷拭青衫泪,忽傍犀奁见翠翘。
惟有恨,转无聊。
五更依旧落花朝。
衰杨叶尽丝难尽,冷雨凄风打画桥。
《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如园无此声《减字木兰花》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
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翘。
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
欲诉幽怀,转过回阑叩玉钗。
《山花子》林下荒苔道韫家,生怜玉骨委尘沙。
愁向前无处说。
数归鸦。
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
魂似柳绵吹欲碎,绕天涯。
纳兰性德的光辉一生纳兰性德,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
主要成就是清词三大家之一。
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所赏识。
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
经殿试赐同进士出身。
毫无疑问,他这一生是很光彩夺目的,无论是他那令人艳羡的出身让他比别人本就更容易到达顶峰,还是相传他那俊逸的外表,令当朝女子倾心不已。
记得老师曾说,要用历史的眼光来评价历史人物。
那么古代的人又是如何评价他的呢?周之琦认为,纳兰容若,南唐李重光后身也。
予谓重光天籁也,恐非人力所能及。
容若长调多不斜律,小令则高韵远,极缠绵婉约之致,能使残唐坠绪,绝而复读,第其品格,殆叔原,方回之亚乎?短短几句确给予其极高的评价,认为他的词清丽婉转,重光天籁。
近代学者王国维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以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当属他那些让人魂牵梦萦的词,用词之精确,之优美,不愧实为国初第一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的悲凉;“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的哀切思念。
由他所作,现流传下来的《饮水集》值得一赏,去品读来自清朝的那些年的悠悠往事。
作为一个带有一点浪漫思想的纯理科生,也曾幻想过这样惊艳绝伦的翩翩公子,吟诗做对,貌比潘安,却又无限深情。
相传,他和自己的妻子举案齐眉,写手相伴过一段幸福的时光,可是好景不长,自己的妻子因为病魔缠身撒手人寰,只留容若一人伶仃与世。
因此他写下了无数悲切思念的词,实则是在悼念自己的亡妻,这样的一个文雅君子,又启不能引人怜惜。
尽管他只有短短三十年的生命,但他的诗词大作也流传至今,人人称颂,不失为一段好的佳话。
纳兰词全集【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满族词人。
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原名成德。
满族正黄旗(今内蒙古吐默特)人。
自幼勤于修文习武。
康熙十五年(1677)应殿试,赐进士,任殿前侍卫。
曾随从康熙巡游北方。
为人谨慎,避涉世事。
工于诗词,擅长书法,精于书画鉴赏。
词作自然流丽,凄婉蕴藉,郑振铎称"缠绵清婉,为当代冠"。
形式上以小令见长,语言清淡素朴不尚雕饰。
抒情状物不落俗套,以白描手法写眼前景物,自然流露出真挚之情。
王国维评价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
"内容上题材范围狭小,多写离别相思和个人闲愁,很少接触社会问题。
著有词集《饮水词》、《侧帽集》,辑有《全唐诗选》、《词韵正略》。
纳兰词卷一《忆江南》昏鸦尽,小立恨因谁?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
心字已成灰。
《赤枣子》惊晓漏,护春眠。
格外娇慵只自怜。
寄语酿花风日好,绿窗来与上琴弦。
《忆王孙》西风一夜翦芭蕉。
倦眼经秋耐寂寥?强把心情付浊醪。
读离骚。
愁似湘江日夜潮。
《玉连环影》何处?几叶萧萧雨。
湿尽檐花,花底人无语,掩屏山,玉炉寒。
谁见两眉愁聚倚阑干。
《遐方怨》欹角枕,掩红窗。
梦到江南伊家,博山沈水香。
湔裙归晚坐思量。
轻烟笼翠黛,月茫茫。
《诉衷情》冷落绣衾谁与伴?倚香篝。
春睡起,斜日照梳头。
欲写两眉愁,休休。
远山残翠收。
莫登楼。
《如梦令》正是辘轳金井,满砌落花红冷。
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
谁省?谁省?从此簟纹灯影。
《如梦令》纤月黄昏庭院,语密翻教醉浅。
知否那人心?旧恨新欢相半。
谁见?谁见?珊枕泪痕红泫。
《如梦令》木叶纷纷归路。
残月晓风何处。
消息半浮沈,今夜相思几许。
秋雨,秋雨。
一半西风吹去。
《天仙子》梦里蘼芜青一翦,玉郎经岁音书断。
暗钟明月不归来,梁上燕,轻罗扇,好风又落桃花片。
《天仙子》好在软绡红泪积,漏痕斜罥菱丝碧。
古钗封寄玉关秋,天咫尺,人南北,不信鸳鸯头不白。
《天仙子》水浴凉蟾风入袂,鱼鳞触损金波碎。
纳兰性德词略论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
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谢娘别后谁能惜,飘泊天涯。
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
《采桑子·塞上咏雪花》纳兰性德是清代词坛的一个“异数”。
所谓异数,不光指他以濡染汉文化未久的满洲贵介公子之身昂然屹立于清词坛坫,成为词之中兴期屈指可数的几座高峰之一,更由于在如今学界和大众皆普遍漠视清词的大背景下,纳兰独能赢得广泛的青睐,获致超常的“礼遇”。
据台湾黄文吉教授的统计,1912-1992八十年间计有清词研究成果1269项,其中纳兰独得171项,仅次于另外一个更大的“异数”王国维而屈居次席(详请参拙作《十年来的清词研究》,《古典文学知识》2005年1期)。
其后的十几年来,关于纳兰的研究更是风起云涌,恐怕早超过了前八十年的总和。
降而论之,在梁羽生名著《七剑下天山》中,纳兰曾作为一个比较重要的配角出现,金庸《书剑恩仇录》里陈家洛与乾隆皇帝首次对话引用的也都是纳兰词作。
而据媒体报道,北京近年出现了规模很不小的“纳兰追星族”,甚至到了定期沙龙集会的程度。
造成这种种令人惊讶现象的原因固然很多,有一点恐怕必须考虑,那就是在纳兰的文学创作成就之外,这个惊才绝艳的词人身上那种“不是人间富贵花”的神秘而凄美的情怀像磁石一般散发出的强劲而持久的吸引力。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以太子胤礽小字成哥,避讳改今名,字容若,别号楞伽山人。
先世为海西女真的叶赫部族,明代末叶为建州女真所吞并。
性德曾祖姑被努尔哈赤纳为妃子,生清太宗皇太极。
纳兰家族属正黄旗,其父明珠,累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太傅,为康熙朝前期著名权相之一。
性德十六岁(1670)以诸生贡入太学,次年举顺天乡试,再次年会试中式,以寒疾未应殿试。
康熙十五年(1676),性德正式成进士,选授三等侍卫,寻晋一等。
清初制度,侍卫不仅是侍从武官,出入扈从,且主传宣,与闻机密,是非常重要的职务。
纳兰深得康熙帝眷爱,如果不是早逝的话,其政治前途将不可限量。
纳兰性德纳兰性德(1654-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
清康熙时大学士、宰相纳兰明珠之子,清朝满族成就卓异的重要词人,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为“清词三大家”。
纳兰一生留下三百多首词,有词集《侧帽集》《饮水词》。
作词主情致,宗李煜,小令为有清一代冠冕,词风哀感顽艳、婉丽凄清。
王国维誉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人间词话》),况周颐认为“纳兰容若为国初第一词人”(《惠风词话》)。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
——纳兰性德的爱情词爱情是人类精神的一种最深沉的冲动,它给人带来欢乐和希望、痛苦和煎熬。
爱情是人类最丰富也最复杂的情感,它把人的种种体验熔于一炉。
所以,爱情成了文学永恒的主题。
纳兰性德写了许多以爱情为题材的词。
纳兰对爱情的执著追求,使他的词所描写的爱情别有一种幽艳哀断、凄婉深沉的美。
纳兰描画男女青年一见钟情的情景的词《如梦令》含蓄蕴藉,婉曲凄迷。
[如梦令]正是辘轳金井,满砌落花红冷,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谁定。
谁省?谁省?从此簟纹灯影。
暮春季节,院落井边,满地残红,冷漠凄清,多愁善感的人心绪迷茫、怅然若失。
她,蓦然出现了!刹那间四目相对、惊鸿一瞥,禁不住心神荡漾、迷离恍惚。
伊人眼波横流,而心事难度。
从此,簟波纹席之中、灯光烛影之下,伊人倩影驱之不离、挥之不去。
相思之情,如梦如幻,“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如果说《如梦令》写的是男青年辗转灯影的单相思的苦恼,那么,下面一首《减字木兰花》则表现了情人相遇的心态。
[减字木兰花]相逢不语,一朵芙蓉着秋雨。
小晕红潮,斜溜钗心只凤翘。
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
欲诉幽情,转过回廊叩玉钗。
上片劈头四句,便揪紧了人们的心弦。
有情人相逢,本该有多少知心话要说,然而他们却默默无语。
她,芙蓉花一般的脸上泛起红晕,匆匆走开,玉钗抖动,步履含愁。
下片待唤更止,欲诉却离,转又轻叩玉钗,暗中传意,状少女含羞多情之态如在眼前。
词通过极其细微的动作和神态的描写,含蓄迂曲地表现了青年恋人无法言传的心境。
那绵绵情意中掺杂着的苦涩辛酸有谁能知?情人相遇,衷肠难诉,更有“瞿塘风间阻,错教人恨无情”的难言之隐。
一曲《临江仙》即赋恋人失约的无奈:[临江仙]昨夜个人曾有约,严城玉漏三更。
一钩新月几疏星,夜阑犹未寝,人静鼠窥灯。
原是瞿塘风间阻,错教人恨无情。
小栏杆外寂无声,几回肠断处,风动护花铃。
词写青年与姑娘的约会。
夜已三更,新月如钩,疏星几点,爱人却久候不至。
面对凄凉夜景,烦乱焦虑,无法入眠。
所谓“瞿塘风雨”,暗示着横亘在恋人们中间的是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正是它,使“曾有约”的人终于失约,使有情人被“错恨无情”,使伫望的人柔肠寸断、百感凄恻。
纳兰性德描写失恋者心情的词,低徊婉转,别具韵味。
[木兰花]人生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却变故人心,却道故人心事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这首词题目是《拟古决绝柬友》,以一个被抛弃的女子口吻谴责那负心的锦衣郎。
“只如初见”,起句突兀,是失恋者心情愤懑的表现。
“等闲却变故人心,却道故人心事变”,概括了许多青年在恋爱时彼此误会冲突甚至互相埋怨指责的情状,把爱恨交加的复杂心态刻画得惟妙惟肖。
又以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典故,来谴责锦衣郎的薄情忘义。
纳兰性德在一首《虞美人》的词中说:“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
”,在另一首《少年游》的词中又说:“多情终古似无情。
”锦衣郎的薄情或恰好是多情的表现,情犹意婉,令人神远。
失恋人的心态是复杂的,《鹊桥仙》一词表现了失恋者婉曲的心情:[鹊桥仙]倦收缃帙,悄垂罗幕,盼煞一灯红小;便容生受博山香,销折得狂名多少!是伊缘薄?是侬情浅?难道多磨更好?不成寒漏也催?索性尽荒鸡唱了!夜深人静,在书房读书的两人,不知不觉放下了书,任它乱放着。
书房里的帷幕静悄悄地垂着,相爱的人沉浸在爱情的温馨里。
多么希望灯火再小一点,再朦胧一点,即便遭到世人的嘲讽指责也顾不得了。
可是欢聚的日子成了过去。
“是伊缘薄?是侬情浅?”不管曾经有过多么的甜蜜、激动、欢愉,一切都已不再来。
“难道多磨更好?”绝望中还期留一丝希望。
这一而再、再而三的诘问,把失恋者的极度苦恼的情绪渲染得淋漓尽致。
难道漏更也捉弄人,不让人睡觉?这里由苦恼转化为极端的愤懑,最后迸发成一句“索性尽荒鸡唱了!”整首词一波三折、婉曲深致。
纳兰性德还以深隽的笔致来刻画失却爱情的宫女的痛苦和幽怨,揭开她们心灵的帷幕。
[昭君怨]深禁好春谁惜?薄暮瑶阶伫立,别院管弦声,不分明。
又是梨花欲谢,绣被春寒今夜。
寂寂锁朱门,梦承恩。
深禁在宫中的女子,默默地无聊地伫立在黄昏的瑶阶上,忽听见别院急管繁弦,轻歌曼舞,顿感春寒料峭,走进屋内,锁上朱门。
宫女失望苦闷的心态表现得异常深沉含蓄、哀婉动人。
而梦里承恩,镜花水月,可悲可怜,令人痛惜!纳兰性德是刻画爱情的词坛高手。
他的爱情词充满着深沉蕴藉、凄婉缠绵之音,情真意真是其词的生命和灵魂。
纳兰容若的好友严绳孙就说纳兰词“蕴藉流逸,根乎情乎”。
王国维高度评价纳兰词:“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
”纳兰性德,以哀怨清丽的诗词行走于世间的男子。
人们常说,男人是理性动物,女人是感性动物。
如此说来,多愁善感的纳兰性德绝对是独树一帜的。
他究竟有多么不寻常?时间凝固成句点,然后又延伸成一条线。
长镜头轻轻旋转,把往事拉到你我的眼前。
他出生于天皇贵胄之家,父亲是康熙王朝的权相明珠。
少年及第,22岁授进士,官至康熙皇帝身边的一等侍卫。
他亦是通晓诗文的才子,为名重一时的江南名士们倾心结纳。
他的一生注定是富贵荣华,繁花著锦的。
也许是造化弄人,纳兰性德偏偏厌恶官场的争名夺利和尔虞我诈。
他无心于功名利禄,只想寄情于诗词歌赋之中。
难道这不同于一般满清贵族纨绔子弟的淡泊宁静个性,注定了纳兰性德悲情的一生?他在《忆秦娥》中直抒胸臆:“长漂泊,多愁多病心情恶,心情恶,模糊一片,强分哀乐。
拟将欢笑排离索,镜中无奈颜非昨。
颜非昨,才华尚浅,因何福薄。
”悲伤成了他诗词中不变的基调。
他只是想宁静安然地过着平淡的日子。
可是,世家的出身,注定他要在官场中辗转。
心中的向往不能够轻易达成,也不能够被红尘俗世理解。
内心深处总是被巨大的孤独感吞噬,只好在诗词中轻轻地诉说心底最纯最真的愿望。
那年纳兰性德的表妹,亦是他青梅竹马的红颜知己被选入宫。
他一直倾心于表妹,少年时的绚烂多姿的梦,像易碎的气球,一触即破。
一直处于哀伤之中的纳兰性德很少说话,常常一个人站在水塘旁边望着满池的荷花愣神,似乎只有在那一刻,他的心会舒展一些。
纳兰性德的父亲见他总是一个人闷闷不乐,整日待在书房里,也不大说话,十分心疼。
于是商量着给他成家,好让他尽快从悲伤中走出来。
1674年,纳兰性德20岁,在家人的安排下成亲。
妻子是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比纳兰性德小两岁,性格温婉,长相清秀。
卢氏是一个貌美如花的女子,虽不善诗词,但也知书达理,美慧贤淑,不仅对丈夫温柔多情,对公婆也是百般孝顺,尊敬爱戴。
纳兰性德初为人夫,沉浸在小日子的甜蜜中。
琐碎的日子细水流长夹杂着落叶芬芳,二人夫妻恩爱,感情笃深。
接下来的日子过得甜美如戏。
卢氏怀孕了,这让全家人乐开了花。
婚姻生活的美满也激发了纳兰性德诗词创作的热情,他的诗词出现了少有的明丽色调。
“紫玉钗斜灯影背,红绵粉冷枕函偏”,纳兰性德这样描绘她的美好。
就像小说里的情节,总有一些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
婚后仅3年,卢氏因难产过世。
卢氏的死,成就了纳兰性德心中永不倒的丰碑,她是他生命中不能忘怀的女子。
3年相知相许的日子沉淀在心底,化作生命、年华中不可磨灭的记忆。
“绣榻闲时,并吹红雨,雕栏曲处,同倚斜阳。
”曾经依靠在一起与你翻阅同一本书,在为每一个细枝末节感动的同时,你温热的呼吸包裹在周围。
夕阳西下,我们共同沐浴这一片霞光。
只是,这段姻缘,不过是命运的又一出折子戏,意料之外的开始,始料未及的结局。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那些相依相偎的日子,当时只道是寻常,如今,只有梦中才能与你重逢。
纵使情深似海,如今也是天人永隔。
在昏沉的夜色里,他独自站在萧瑟的秋风中,凝望着那幽黯的夜空,默默地回忆许多不相连续的过往残片,直到生和死幻化成一片模糊。
凉风入骨,片片黄叶坠落,不知道,它的飘落,是在为她惋惜,还是为他悲伤。
如果,可以再重来一次,愿用心去铭记那些相知相许的美好。
没有人会数着时间吧?纳兰公子却不是。
七月初四夜,卢氏的忌日前一天,他通宵未眠,写了《于中好》,提醒自己明日是亡妇的生辰――“尘满疏帘素带飘,真成暗度可怜宵。
几回偷拭青衫泪,忽傍犀奁见翠翘。
惟有恨,转无聊,五更依旧落花朝。
衰杨叶尽丝难尽,冷雨凄风打画桥。
”忌日,他又写《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此恨何时已。
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
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
料也觉、人间无味。
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
钗钿约,竟抛弃。
重泉若有双鱼寄。
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
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
待结个、他生知已。
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
清泪尽,纸灰起。
”回忆的苦是用时间累积起来的,一岁一岁磨蚀掉的岂止是年华?他那样思念她,那些爱情的印记刻在心里,渗入骨髓。
时光流转,他依旧记得他们之间的点滴,依旧能够清晰地忆起当自己站在她身边时,心是用怎么样悸动的旋律跳开的。
一片飘扬的纸灰里,他流不尽的是相思的泪。
人们都说诗人多情也滥情。
很少有诗人自始至终只爱一个女人,纳兰性德显然是诗人中的异类。
在往后的日子里,纳兰性德又续娶了关氏,还有颜氏为侧。
但再也没有爱情可言了,只是为延续香火。
尽管生命中的温暖一直都在他触手可及的地方,而他却一直拒绝路过。
直到纳兰性德的好友在江南为他介绍了富有诗词才华的名妓沈宛。
她的文字惊艳,他欣赏她的才华。
一个写作的男子,能懂得他的文字,更容易走进他的内心。
也许是在沈宛的身上纳兰性德又重新找到了最干净的梦和最纯粹的梦想,他的内心开始融化在沈宛的一片柔情里。
他们在一起谈诗论赋,描摹梦想,满心的欢喜就像是沉迷于童话的孩子找到了故事中的彩色城堡。
她爱他,她能让他不寂寞。
如果这种关系能够持续下去,也许纳兰性德不会那么痛苦,不幸的是,命运不给他幸福的机会。
纳兰性德与沈宛之间有着太多的阻碍。
他们的爱情受到了封建大家族的反对,在满汉不能通婚的律条面前,爱情两个字显得是那样苍白无力。
沈宛回归了江南。
刚刚准备好奔赴新的生活,却被现实狠狠打碎,心中所有关于美好的期盼犹如雨后的大片花朵,一夜之间盛开,然后匆匆凋落。
纳兰性德再一次体会到了与挚爱的人分开的痛苦。
那些日子,他把自己封闭起来,整日不说一句话。
他所写的诗词中,却色彩斑斓,每一字每一句中,都有梦中的那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