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第一章
- 格式:doc
- 大小:27.51 KB
- 文档页数:3
环境影响评价及案例分析环境影响评价及案例分析一、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和意义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简称EIA)是指在实施一项计划、项目或政策时,对其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评估和管理的过程。
其目的是为了在决策过程中充分考虑环境因素,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减少和避免环境风险,确保可持续发展。
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在于以下几点:1. 提前预测和评估环境影响: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可以提前预测和评估计划、项目或政策可能对环境带来的影响,包括水土质量、空气质量、生态系统稳定性等方面。
这有助于避免或减缓环境问题的发生,减少环境资源的损失。
2. 促进合理决策: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将环境因素纳入到决策过程中,使决策更加科学、合理。
政府和企业可以在制定政策或项目实施前,了解其可能带来的环境风险和影响程度,从而在决策中权衡利弊,确保最终决策符合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3. 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及时发现和识别潜在的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这有助于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减少环境破坏和生态失衡。
二、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和程序: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包括下列内容:1. 基线调查:对计划、项目或政策实施前的环境状况进行调查和记录,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方面的内容。
2. 环境影响预测:通过对计划、项目或政策的实施过程和可能结果进行模拟和分析,预测其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
3. 环境影响评估:对预测的环境影响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估,明确评估结果与环境质量标准的符合程度。
4. 环境管理措施:根据评估结果和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提出相应的环境管理措施和建议,确保环境风险在合理范围内。
5. 监测与监控:对计划、项目或政策实施后的环境状况进行监测和监控,及时了解环境变化和管理措施的效果。
而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则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1. 确定评价对象:明确评价的范围和对象,包括计划、项目或政策的具体内容和影响区域。
小学教育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环境影响评价的定义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步骤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环境影响评价的必要性。
第二章:案例分析一2.1 案例介绍:介绍一个城市规划案例,让学生了解环境影响评价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2.2 教学内容: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城市规划中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和应用案例分析:分析案例中的环境影响评价过程和结果。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城市规划和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
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环境影响评价过程和结果。
第三章:案例分析二3.1 案例介绍:介绍一个建设项目案例,让学生了解环境影响评价在建设项目中的应用。
3.2 教学内容:建设项目的概念建设项目中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和应用案例分析:分析案例中的环境影响评价过程和结果。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建设项目的概念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用。
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环境影响评价过程和结果。
第四章:案例分析三4.1 案例介绍:介绍一个生态系统保护案例,让学生了解环境影响评价在生态系统保护中的应用。
4.2 教学内容:生态系统保护的基本概念生态系统保护中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和应用案例分析:分析案例中的环境影响评价过程和结果。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生态系统保护的基本概念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用。
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环境影响评价过程和结果。
第五章:案例分析四5.1 案例介绍:介绍一个环境污染治理案例,让学生了解环境影响评价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5.2 教学内容:环境污染治理的基本概念环境污染治理中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和应用案例分析:分析案例中的环境影响评价过程和结果。
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环境污染治理的基本概念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用。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总结)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2011】第一部分环境影响评价案例一.污染影响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一)轻工纺织化纤类案例一(林纸一体化)亚洲浆纸股份有限公司新建海南省金海浆纸业有限公司年产60万t 漂白木浆厂项目分析:硫酸盐法工艺制浆的林纸一体化工程CP1. 与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划的符合性分析⑴应考虑与总体发展规划、EP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生态保护规划的兼容性;⑵评价区域内是否有特殊保护区、生态敏感与脆弱区、社会关注区及环境质量达不到或接近环境功能区划要求的地区;⑶水资源规划及其项目水资源供给的可靠性论证,要求合理利用地表水资源、保护好地下水,提出中水利用方案;⑷林基地建设与当地林业发展规划,天然林、生态公益林(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特种用途林)和经济商品林区规划的一致性。
⑸基地选址应在商品林区内,保护基本农田,同时与国家有关规定相符,如三峡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西部大开发中CPEP 管理规定等。
⑹与产业、技术政策的符合性:符合调整原料结构与产业结构向规模大型化、产品高档化、技术装备现代化和清洁生产发展的要求;符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政策;符合国家(轻工业)有关环保、节能、节水技术政策。
⑺与相关规划的符合性:单机规模符合2004年国家发改委颁布的《全国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十五”及2010年专项规划》中规定的起始规模;符合造纸行业发展规划;建设地点符合当地开发区规划。
2.主要污染因素及其来源和特点备料车间主要污染物有固体废弃物、噪声。
剥皮机产生树皮,木片筛产生木屑。
剥皮机、削片机、木片筛是主要噪声源。
制浆产生漂白废水的排放。
制浆、抄浆设备、碱回收炉、石灰窑均产生废气。
另外,制浆过程有纸机白水排放,还有浆渣和噪声产生。
⑴废水排放:主要包括制浆车间,碱回收车间,浆板车间排放有机废水,化学厂排放含酸碱废水,热电厂排放工业废水、生活废水等。
碱回收系统产生的重污冷凝水经汽提后回用,不凝气进石灰窑燃烧,较清洁的冷凝水回用于碱回收系统和浆的洗涤,皂化物进行塔罗油回收。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要求1、为什么需要进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答:现在我国国土开发密度较高、环境承载能力开始减弱,水环境容量较小、生态环境脆弱,容易发生严重水环境污染问题而需要采取特别保护措施的地区,更应该控制环境污染行为。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是从源头防治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主要手段,在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为了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和生态资源化的利用,保障人体健康,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做环境影响评价非常必要。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明确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可能性、性质、程度,确定应采取的相应措施以维持区域环境功能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
通过评价,可明确开发建设者的环境责任,同时为区域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也为改善区域环境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依据有哪些?怎么划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文本的编制类型?答:相关依据(1)国家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2)地方性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3)相关环境标准(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4)相关环评技术导则和规范(5)业主提供的关于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资料和图件编制类型的划分:(1)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而这些影响可能是敏感的、不可逆的、综合的或尚未有过的。
这类项目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其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全面、详细的评价。
(2)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而这些影响是较小的,或者减缓影响的补救措施是很容易找到的,通过规定控制或补救措施可以减缓对环境的影响。
这类项目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其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或者转向评价。
(3)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只填写环境影响登记表。
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程序包括哪些内容?答:准备阶段、正式工作阶段和环境影响报告编制阶段。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案例篇一: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公路建设项目某地拟建一公路,全长116.8KM,项目沿线经过5个镇,10个村,2个工业区。
所选路线跨越一级水源保护区,风景旅游区和一个自然保护区,跨过一条河流和两座山,周边还包括超高压变电站。
沿线某些路段有道路,将道路进行拓宽,标准路幅宽75M,主道双向八车道,两侧加设辅道和人行道,新增立交、跨线8座(2座全互通、3座半互通、2座跨线、1座环行回头匝道)、跨河桥梁1座、隧道300M;改造现有立交、跨线4座,保留立交、跨线2座。
项目沿线最近的村庄距拟建公路300M,建设过程中拆迁房屋121288平方米,临时建筑19344平方米,征地面积13万亩。
全程弃土点10个,取土点11个,有高填方段3000M。
项目总投资45亿元。
项目选制址区气候冬夏季有明显差异,夏季气候湿润多雨,冬季干旱、风沙大;降雨年内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雨季7~8月份。
问题:1、项目噪声评价范围是多少?为什么?2、项目施工期的主要环境影响是什么?3、本项目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主要方法与内容?4、该项目工程分析的基本内容?5、本项目竣工后环境保护验收调查的重点是什么?参考答案:1、项目噪音评价范围是多少?为什么?答:本项目噪音评价范围取道路两侧500M。
由于项目沿线较远处才有声敏感点,项目噪音评价范围应适当放宽到敏感区附近,可取道路中线线两侧500M范围内。
2、项目施工期主要环境影响是什么?答:本项目施工期的主要环境影响:(1)生态环境影响:施工可能导致沿途生物量减少(尤其是自然保护区段),改变地形地貌,并造成景观影响(尤其是沿途风景旅游区段)。
(2)水土流失:取土点、弃土点、桥梁基础作业、水库旁路基建设、房屋拆迁等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并对环境造成恶劣影响。
(3)水环境影响:施工人员产生的施工废水、桥梁施工、水土流失等可能对水质造成负面影响,在途径水源保护区路段施工时需特别注意。
(4)声环境影响:建设拆迁等施工噪声会对施工区周围居民区等声敏感点造成影响。
案例分析教材思考题参考答案第一部分环境影响评价案例一、污染影响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一)轻工纺织化纤类案例一、亚洲浆纸股份有限公司新建海南省金海岸纸业有限公司年产60万吨漂白木浆厂项目1、林纸一体化项目需关注的问题和评价重点是什么?(1)林纸一体化项目需关注的问题:①与国家产业政策及相关规划的符合性;②选址布局要合理,并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③清洁生产水平应达到国内、国际先进水平;④重点关注特征污染物,对于不同制浆工艺产生的特征污染物(如AOX、恶臭)应采用清洁生产工艺从源头控制;⑤污染治理措施需要多方案论证,废水排污口位置选址及排污方式应优化论证,纳污水体环境承载力论证;⑥对化学浆、化机浆、脱墨浆高浓度废水治理措施达标排放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应加以论证,注意脱墨废渣处置,防止产生二次污染;⑦厌氧处理系统产生的恶臭无组织排放,应采取有效的减缓措施并给出合理的卫生防护距离;⑧造纸林基地建设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应有针对性提出生态影响的具体防治对策与减缓措施、恢复及补偿措施。
(2)林纸一体化项目评价重点:①林基地生态环境评价是评价重点之一。
林纸一体化项目环评及既涉及工业污染环境影响评价又涉及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林基地往往涉及上百万亩建设规模,因此林基地生态评价应该高度重视。
A.首先要关注林基地建设的选址用地合理性。
B.工程分析是林基地生态环境评价中的重点内容。
林基地工程分析的重点内容包括:林基地的立地条件、树种选择、清林整地方式、基地的采伐方式及管理模式等是林基地建设生态环境影响的关键因素。
C.林基地生态评价重点内容:主要包括生态系统稳定性、物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树种选址与物种入侵、林地类型变化、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石漠化治理、土壤退化、病虫害防治和面源污染防治等内容,造纸林基地环境管理中应有生态稳定性监测内容。
②水资源利用和水污染是林纸一体化项目评价的另一重点。
制浆造纸属用水大户,所排废水仍是我国主要的废水污染源。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工业化的迅猛发展,环境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之一。
为了保护环境、确保可持续发展,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开始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本文将通过一个真实的案例,对环境影响评价进行分析,以展示其重要性和效果。
这个案例发生在某地区的一座拟建电厂项目上。
该项目计划在当地建设一座燃煤电厂,以满足该地区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
然而,由于电厂的建设和运营将对周围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引发了大量争议和担忧。
因此,当地政府决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来评估该项目的潜在影响并制定相应的措施来解决问题。
首先,环境影响评价小组开展了一系列调查和研究,包括现场勘察、环境监测、采访当地居民等。
通过这些工作,他们了解了项目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和对当地人民生活的影响。
例如,该项目可能导致大量的大气污染,影响空气质量;在建设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噪音和振动,扰乱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电厂的废水排放可能会污染附近的水源,对水生生物和水资源造成损害等等。
接下来,评价小组根据调查结果和相关法律法规对这些影响进行了定量和定性的评估。
他们使用各种模型和工具来预测项目的影响范围、程度和持续时间。
例如,他们使用大气扩散模型来评估电厂排放的颗粒物和气体在周围地区的扩散情况;使用噪音模型来估算电厂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噪音级别;利用水动力学模型预测废水排放的传播路径和对水体的影响等等。
最后,评价小组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了一系列环境管理措施和可行性建议,以减少项目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这些措施包括使用更清洁高效的燃煤技术来减少大气排放、建设降噪设施以减少噪音对周围居民的影响、建立废水处理系统以净化排放水质等等。
他们还提出了监测和评估项目影响的方法,并制定了应急预案以应对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
通过上述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这个案例的结果证明了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和效果。
评价小组的工作为政府和项目发起方提供了决策依据,使其能够更全面地了解项目的潜在风险和影响,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其对环境和社会的负面影响。
垃圾焚烧发电厂和综合解决厂(20 分)拟建某垃圾焚烧发电厂和综合解决厂,垃圾焚烧量000t/d,综合解决600t/d,由垃圾分选、综合解决、垃圾焚烧发电、生活设施管理区等部分构成。
配套有余热锅炉、烟气净化妆置、汽轮发电机组,年发电能力 1 亿kW.h。
烟囱高度为90m。
垃圾综合解决:生活垃圾进厂后,依次进行大件预分选、粉碎磁选、机械分选、人工精选后,筛上物送焚烧厂焚烧,筛下物送初级堆肥,分选出的橡胶、塑料等可再生运用资源送入再生资源厂房,砖、石、瓦、砾等送填埋场。
项目所在地环境敏感点重要分布在东南方向1.5km 处,有居住区,主导风向为北风。
【问题】1.垃圾焚烧炉烟气执行什么排放原则?二恶英充足分解的条件是什么?2.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应涉及哪些项目?3.对环境敏感点的影响如何判断?4.垃圾焚烧污染物控制应注意哪些问题?5.环境风险评价重点是什么?【参考答案】1.垃圾焚烧炉烟气执行什么排放原则?二嗯英充足分解的条件是什么?垃圾焚烧炉烟气排放原则执行《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原则》(GB18485-)。
二恶英充足分解的条件是烟气在炉膛内滞留时间达2S以上及确保炉内烟气温度达8500C以上。
2.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应涉及哪些项目?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项目应涉及TSP、PM10、S02、N02、C0 等常规污染物和二恶英、氨、硫化氢、臭气浓度等特性污染物。
3.对环境敏感点的影响如何判断?根据本地气象条件和周边环境敏感点与本项目的距离,对环境影响进行具体分析。
对于垃圾焚烧发电厂,新改扩建项目环境防护距离不得不大于300m;对于垃圾综合解决厂,须进行恶臭影响分析。
如果对环境敏感点有明显影响,应采用有针对性的防护方法。
4.垃圾焚烧污染物控制应注意哪些问题?垃圾焚烧污染物控制应重点关注下列方面:(1)焚烧设备须达成《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原则》(GB18485—)规定的“焚烧炉技术规定”。
(2)垃圾焚烧炉烟气排放须达成《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原则》(GB18485-)规定的发焚烧炉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规定;对二恶英排放浓度应参考执行欧盟原则(现阶段为0.1TEQn9/m3);必要时加装脱硝装置;安装烟气自动持续监测装置;对二嚼英的辅助鉴别方法提出规定。
[模拟]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模拟1案例选择题各备选选项中,至少有一个符合题意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各备选选项中,至少有一个符合题意。
)拟建某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内容是地下段8km,车站7座。
车站采用明挖法施工,区间主要采用盾构法施工,小部分采用矿山法和明挖法施工。
其中一座车站用地的一部分是原农药厂的厂区,经场地环境评价,确定表层土壤中六六六含量略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深层没有发现超标。
线路经过1个居民区、1所学校,其中学校位于线路正上方,居民区与线路距离45m。
第1题:施工期环境影响最小的施工方法是( )。
A.矿山法B.盾构法C.明挖法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第2题:振动预测评价量是( )。
A.列车通过时的VL<sub>z10</sub>B.铅垂向Z振级C.VL<sub>z90</sub>D.VL<sub>z50</sub>参考答案:答案解析:第3题: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是( )。
A.噪声环境影响B.振动环境影响C.景观影响D.施工期环境影响参考答案:BD答案解析:第4题:线路经过居民区的区间轨道应采取的振动治理措施是( )。
A.减小8dB的轨道隔振器B.弹簧浮置板道床C.不需采取措施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第5题:线路经过学校的区间轨道应采取的振动治理措施是( )。
A.减小8dB的轨道隔振器B.弹簧浮置板道床C.不需采取措施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第6题:距离风亭( )内的房屋必须拆除。
A.10mB.15mC.30mD.40m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第7题:原农药厂厂区车站用地的土壤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对土壤进行就地治B.换土C.不必治理D.将受到污染的土壤清挖后异地填埋或焚烧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第8题:对于原农药厂厂区车站用地的土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场地没有受到污染B.场地表层土壤受到轻微污染,但不需治理C.深层土壤没有受到污染,场地不需治理D.应将场地土壤污染治理达标后再进行地铁建设E.由于存在土壤污染,建议将车站移位参考答案:BC答案解析:第9题:施工期应采取以下措施中的( )。
环评案例分析总结随着我国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各行各业都开始注重环保方面的工作,其中环评工作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环评是指对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从而预测和评价该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为项目建设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环评案例的分析能够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实质,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环评案例分析。
第一个案例:某铁路线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该项目是一条铁路新线路,主要服务于当地的物流及交通运输业,投资金额数十亿元。
该项目的环评工作采取了多种方法,包括环境基础调查、环境参数测量、环境模拟预测等,通过科学预测了该建设项目中可能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环评过程中主要考虑的环境影响因素包括噪声、灰尘、废气、水污染等,同时也对生态环境、人口健康等进行了详细评估。
在方案设计的过程中,也根据评估结果提出了具体的环境治理建议,如噪声隔离、防尘措施、污染物治理等,最终保证了该项目的环境影响得到了有效控制。
第二个案例:某小型企业新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该项目是一家小型企业的新建工程,主要生产某种化工产品,投资金额距离前文的铁路工程有很大的差距。
但是,同样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确保环保问题得到有效控制。
在环评过程中,主要对该项目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废水、废气、噪声等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并提出了具体的环保治理方案。
该项目所产生的废水、废气要经过专门的处理设施进行排放,同时,在生产中也加强了管控,避免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第三个案例:某旅游开发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该项目是一家旅游开发企业的新建工程,主要在一片天然森林区域内开展旅游业务,投资金额与上述两个案例相比更低。
在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主要考虑了该项目可能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如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土地利用等,同时也对可能产生的污染物进行了评估,如垃圾、污水等。
在制定具体的环境治理方案时,该项目采取了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严格的管理体系,确保旅游业务的同时不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习题
1.简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
参考答案: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主要工作为研究有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重点评价项目,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编制评价大纲;第二阶段为正式工作阶段,其主要工作为进一步做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并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第三阶段为报告书编制阶段,其主要工作为汇总、分析第二阶段工作所得的各种资料、数据,给出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2.简述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原则。
参考答案:环境影响报告书是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和内容的书面表现形式,是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技术文件。
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过程中应遵循下列原则:
(1)环境影响报告书应该全面、客观、公正,概括地反映环境影响评价的全部工作;评价内容较多的报告书,其重点评价项目可另外编写分项报告书;主要的技术问题另外编写专题报告书。
(2)文字简洁、准确,图表清晰,论点明确,典型项目或比较复杂的项目,应有主报告和分报告(或附件),主报告应简明扼要,分报告把专题报告、计算依据列入。
环境影响报告书应根据环境和工程特点及评价工作等级进行编写。
3.简述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基本要求。
参考答案:
(1)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总体结构应符合国家环评技术导则的要求,内容全面,重点突出。
(2)基础数据可靠。
若不同来源的同一参数出现不同时应进行核实。
(3)预测模式及参数选择合理
(4)结论观点明确,客观可信,不能带有感情色彩。
(5)表达准确,篇幅合理
(6)署名符合要求
4.简述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要点。
参考答案:
(一)按照现状调查及环境影响评价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要点
1.总论
2.建设项目概况
3.环境概况
4.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6.环保措施的可行性及经济技术论证
7.环境影响经济损益简要分析
8.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
9.结论
10.附件、附图及参考文献
(二)按照环境要素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要点
1)总论;
2)建设项目概况;
3)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4)大气环境现状与影响评价;
5)地表水环境现状与影响评价;
6)地下水环境现状与影响评价;
7)环境噪声现状与影响评价;
8)土壤及农作物现状与影响评价;
9)生态环境现状与影响评价;
10)建设项目对其他环境的影响预测(包括振动、电磁波、光污染、放射性等);
11)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分析;
12)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13)结论与建议。
5.简述环境影响技术评估的作用。
参考答案:
①环境影响技术评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控制新污染源产生、促进老污染源治理、保护生态环境,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意见的有效途径之一。
②环境影响技术评估是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
③环境影响技术评估体现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
6.简述环境影响技术评估的程序。
参考答案:
①评估单位应对建设单位报送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进行初审,必要时对项目场址(选线)及周围环境进行踏勘,对初审不合格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应退回评价单位,待修改合格后重新申报。
②根据初审结果及行业特点,在专家库中选择相应的技术专家和管理专家对评估报告进行技术评审。
③在收到建设单位报送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并了解项目基本情况后,组织召开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环评大纲的技术评审会。
④已经过技术评审的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环境影响报告书(表)、评价单位应按照专家评审意见和有关要求全面补充修改,并编写修改说明。
⑤在收到建设单位报送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环评大纲修改稿后,评估单位组织复审,未通过复审的报告要返回重新修改;通过复审的报告,评估单位出具评审意见。
7.简述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的技术评估要点。
参考答案:
①初步确认项目选址、选线的环境可行性是否正确;
②评价等级、评价范围、评价因子、评价方法和预测模式选用是否准确;
③敏感目标、监测布点、监测时间和频率选择是否合理;
④评价内容是否全面和评价重点是否突出。
8.简述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技术评估要点。
参考答案:
(1)项目建设内容和主要环境问题
①是否从环境影响源的角度分时段(施工、运营、废弃期)描述项目组成,一般应包括主体工程、
辅助工程、公用工程、储运设施等,并说明是否存在环境保护方面的重要制约因素。
改扩建项目应说明与现有工程的依托关系,并描述现有工程存在环保问题和拟采取的“以新带老”措施。
②是否从环境影响受体的角度描述与项目建设有关的自然、社会环境、环境质量状况等,是否按环境要素分别描述环境保护目标。
③主体工程、辅助工程、公用工程、储运设施及其他有关工程组成在项目实施的不同阶段(施工期、运营期及恢复期)分别产生什么环境影响、程度和范围如何;当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项目建设是否会加重这些环境问题。
(2)项目建设的环境可行性
①产业政策
②选线、选址--替代方案
③功能区划、总图布置
④清洁生产
⑤环境保护措施
⑥达标排放
⑦总量控制
⑧公众参与
⑨影响评价结论
(3)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质量
(4)对项目建设环境保护审批有关技术问题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