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兼爱中
- 格式:ppt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13
墨子主张兼爱的主要内容墨子主张兼爱是墨子学派的核心理念,也是墨子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
墨子认为,人们应该平等对待他人,兼爱是一种普世的道德理念。
下面将从墨子主张兼爱的内涵、意义、实施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
墨子主张兼爱,即要求人们对所有人都应持有宽容、关爱和同情之心。
墨子认为,人们应该将自己的利益和他人的利益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不应该只关注自己的利益而忽视他人的需要。
兼爱的核心是平等,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平等的尊重和对待。
墨子主张,人们应该用爱心和宽容来对待他人,不分贵贱、亲疏、友敌,不偏袒任何一方,而是要平等地对待每个人。
墨子主张兼爱的意义在于营造和谐社会。
墨子认为,只有通过兼爱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在墨子看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只有通过兼爱的实践,才能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和矛盾,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墨子的兼爱思想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和协作,倡导人们共同努力,共同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兼爱的实施方式是通过道德教育来培养和弘扬。
墨子认为,兼爱不是一种天生的本能,而是通过教育和培养来形成的。
墨子提出了“教化”这一概念,强调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他认为,只有通过教育,人们才能明白兼爱的价值和意义,才能培养出兼爱的品德。
墨子主张从小培养兼爱的观念,通过教育让人们明白,只有通过兼爱才能实现个人的幸福和社会的进步。
墨子主张兼爱的价值在于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墨子认为,只有通过兼爱才能实现社会的进步。
他指出,社会的发展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和贡献,只有通过兼爱,才能让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墨子通过对兼爱的理念的阐述和强调,呼吁人们要在兼爱的指导下,摒弃私利和个人主义,追求共同的利益和目标,共同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努力。
总结起来,墨子主张兼爱,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互助,倡导了一种全人类的道德伦理观念。
墨子的兼爱思想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价值,不仅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对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楚王好细腰原文翻译《楚王好细腰》出自《墨子·兼爱中》的内容:“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
对于位高权重的人物来说,提倡什么,反对什么,须谨慎行事,否则就会带来严重后果。
借事说理,说理透彻,给以人启迪。
《楚王好细腰》原文: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
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
译文:从前,楚灵王喜欢男子有纤细的腰身,所以朝中的一班大臣,惟恐自己腰肥体胖,失去宠信,因而不敢多吃,每天都是吃一顿饭用来节制自己的腰身。
(每天起床后,整装时)先屏住呼吸,然后把腰带束紧,扶着墙壁站起来。
等到第二年,满朝文武官员脸色都是黑黄黑黄的了。
启示:借事说理,说理透彻,给以人启迪。
细腰既写出了楚灵王的不良嗜好,也映照出了满朝臣子的谄媚之态。
拓展资料:楚灵王,本名围,楚共王的次子,杀了侄儿楚郏敖之后自立,即位后改名熊虔。
楚灵王偏爱细腰,楚灵王所好的细腰,并非是女人之腰,而是“士人”之腰,是男人们的腰。
谚语“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中的楚王就是楚灵王。
楚灵王三年(前538年),楚灵王率兵攻吴,捉住了庆封。
有一次齐国晏婴来访,要他钻门洞进来,晏子笑嘻嘻的说:“反正出使到狗国,就应该从狗洞进去嘛!”。
另外“橘逾淮为枳”也是两人斗智的故事。
楚灵王穷奢极欲,楚灵王六年,造章华宫,又称细腰宫;对外穷兵黩武,前531年,蔡灵侯至楚,楚灵王杀之,蔡国灭亡。
楚灵王十一年(前530年),派兵围徐,威胁吴国。
此时史书载:“左史倚相趋过。
王曰:‘是良史也,子善视之。
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前529年楚国人民推翻了他的统治,灵王逃亡,随从相继离去,最后吊死郊外。
灵王有二子熊禄(世子)、熊罢敌,都被蔡公熊弃疾杀死。
兼爱。
【译文】不分等级,不分远近,不分亲疏地爱天下所有的人。
墨家的基本思想主要有以下十点:兼爱完全的博爱(与儒家的亲亲相对反,将父慈、子孝、兄友、弟悌......等等的亲人对待方式,扩展到其他陌生人身上)。
非攻反对侵略战争(战争对于败者的伤害及,伤人命、损其才,是没有意义的破坏行动。
而对于胜方而言,仅仅是获得了数座城池与税收,但总的来说伤害与损失也是巨大的,所以战争是没有意义的行为)。
尚贤不分贵贱唯才是举。
尚同上下一心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兴利除弊(有一说法为“上同”,认为天子是百官之首,而百姓听令百官,与上而同,此乃“上同”之意)。
天志掌握自然规律(有一说法为天子代天行政,并借由上同的观念推论出人民以天的意志而行事)。
明鬼尊重前人智慧和经验(有一说法认为墨家说鬼所为并非迷信,而是希望以神鬼之说使人民警惕,不行邪恶)。
非命通过努力奋斗掌握自己的命运。
非乐摆脱划分等级的礼乐束缚,废除繁琐奢靡的编钟制造和演奏(古代音乐费时耗事,花费甚大,于国家并无生产的行为,乃无用之事)。
节用节约以扩大生产。
反对奢侈享乐生活。
节葬不把社会财富浪费在死人身上(儒家的厚葬耗钱财,守丧则需三年,三年过后人虚弱需要人扶才能起行,影响国家生产力,乃浪费之事)。
此外还有逻辑学等;墨家主张的"仁",是"兼相爱"。
这是一种普遍的爱,是理想化了的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平等关系。
"兼相爱"的具体表现在"交相利"。
教育内容墨翟以“兼爱”、“非攻”为教,墨子谈兼爱,可惜生在一个弱肉强食的版图吞并时代,统治者只看中他的守城术。
兼爱非攻所谓兼爱,包含平等与博爱的意思,与儒家的博爱(“亲亲有术,尊贤有等”)相反。
墨子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友爱,“爱人若爱其身”,并提出“天下之人兼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辱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他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天下人不相爱所致。
《墨子·兼爱中》翻译此为本人整理,不足之处望给予指正。
第一段:子(第二人称的尊称)墨子言曰:“仁人之(取独)所以(用来)为事者,必(一定)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用)此为事者也。
”然则(既然如此,那么)天下之利何(什么)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国之(补充音节,无义)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劫夺),人之与人之相贼(杀害),君臣不惠(名作动,施惠)忠(名作动,效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由天下之害也。
“【译】:墨子说:“仁人处理事务的原则,一定是为天下兴利除害,以此原则来处理事务。
”既然如此,那么天下的利是什么呢?天下的害又是什么呢?墨子说:“现在如果国与国之间相互攻伐,家族与家族之间相互掠夺,人与人之间相互残害,君臣之间不施惠、效忠,父子之间不慈爱、孝敬,兄弟之间不融洽、协调,这些都是天下之害。
”第二段:既以(通“已”已经)非(意动,以…为非;认为…不对)之,何以(宾语前置,以何,用什么)易(改变)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
”然则兼相爱交相利之法将奈何哉?子墨子言:“视(看待)人之国若(像)视其(代词,指自己)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是故(所以)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
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控制)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傲视)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不)起者,以(因为)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称赞)之。
“【译】:既然已经认为这些不对,那用什么去改变它呢?墨子说道:“用人们彼此相爱、交互得利的方法去改变它。
”既然这样,那么人们彼此相爱、交互得利的方法应该怎么做呢?墨子说道:“看待别人的国家就像看待自己的国家,看待别人的家族就像看待自己的家族,看待别人之身就像看待自己之身。
所以诸侯之间相爱,就不会发生战争;家族宗主之间相爱,就不会相互掠夺;人与人之间相爱就不会相互残害;君臣之间相爱,就会施惠、效忠;父子之间相爱,就会慈爱、孝敬;兄弟之间相爱,就会融洽、协调。
墨子·兼爱中(3)全文然而现在天下的士君子们说:对!兼爱固然是好的。
即使如此,也不可能行之于事,就象要举起泰山越过黄河、济水一样。
墨子说道:这比方不对。
举起泰山而越过黄河、济水,可以说是强劲有力的了,但自古及今,没有人能做得到。
而兼相爱,交相利与此相比则是完全不同的(可行之事)。
古时的圣王曾做到过。
怎么知道是这样呢?古时大禹治理天下,西边疏通了西河、渔窦,用来排泄渠水、孙水和皇水;北边疏通防水、原水、泒水,使之注入召之邸和滹沱河,在黄河中的厎柱山分流,凿开龙门以有利于燕、代、胡、貉与西河地区的人民。
东边穿泄大陆的迂水,拦入孟诸泽,分为九条河,以此限制东土的洪水,用来利于冀州的人民。
南边疏通长江、汉水、淮河、汝水,使之东流入海,以此灌注五湖之地,以利于荆楚、吴越和南夷的人民。
这是大禹的事迹,我们现在要用这种精神来实行兼爱。
从前周文王治理西土(指岐周),象太阳象月亮一样,射出的光辉照耀四方和西周大地。
他不倚仗大国而欺侮小国,不倚仗人多而欺侮鳏寡孤独,不倚仗强暴势力而掠夺农夫的粮食牲畜。
上天眷顾文王的慈爱,所以年老无子的人得以寿终,孤苦无兄弟的人可以安聚于人们中间,幼小无父母的人有所依靠而长大成人。
这是文王的事迹,我们现在应当用这种精神实行兼爱。
从前武王将祭祀泰山,于是陈述说:泰山!有道曾孙周王有祭事。
现在(伐纣的)大事已成功,(太公、周、召)一批仁人起而相助,用以拯救商夏遗民及四方少数民族。
即使是至亲,也不如仁人。
万方之人有罪,由我一人承当。
这是说周武王的事迹,我们现在应当用这种精神实行兼爱。
所以墨子说道:现在天下的君子,(如果)内心确实希望天下富足,而厌恶其贫穷;希望天下治理好,而厌恶其混乱,那就应当全都相爱、交互得利。
这是圣王的常法,天下的治道,不可不努力去做。
墨子·兼爱中全文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
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
然则崇此害亦何用生哉(1)?以不相爱生邪?子墨子言:以不相爱生。
今诸侯独知爱其国,不爱人之国,是以不惮举其国,以攻人之国。
今家主独知爱其家,而不爱人之家,是以不惮举其家,以篡人之家。
今人独知爱其身,不爱人之身,是以不惮举其身,以贼人之身。
是故诸侯不相爱,则必野战;家主不相爱,则必相篡;人与人不相爱,则必相贼;君臣不相爱,则不惠忠;父子不相爱,则不慈孝;兄弟不相爱,则不和调。
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必执弱,富必侮贫,贵必敖贱(2),诈必欺愚。
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
是以行者非之(3)。
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
然则兼相爱、交相利之法将奈何哉?子墨子言: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
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
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
是以仁者誉之。
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则善矣;虽然,天下之难物于故也(4)。
子墨子言曰: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
今若夫攻城野战,杀身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
若君说之(5),则士众能为之。
况于兼相爱、交相利,则与此异!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
此何难之有?特上弗以为政、士不以为行故也。
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故文公之臣,皆牂羊之裘(6),韦以带剑(7),练帛之冠,入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
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为之也。
论墨子“兼爱”思想及其现实意义墨子,又称墨子朱墨,是中国春秋时期的一位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工程师和社会改革家,主要代表了兼爱主义。
兼爱是墨子的核心思想,主张以爱为中心,取消贵族的特权,消除社会不平等,追求和平与共荣。
墨子的兼爱思想主要表现为:一、爱的无私和平等。
墨子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像对待自己一样对待别人,不论贫富、高下、贤愚,不应因为个人利益而歧视他人。
二、爱的关怀和大爱。
墨子主张人人都应该彼此关怀和关爱,不断地向善、向大爱迈进。
大爱可以消除战争、灾难等对人类的伤害,推动人们走向和平、安宁和美好的未来。
三、爱的宽容和友爱。
墨子认为所有的人应该平等相待,不应该因为他人的失误而惩罚和施加责任,而应该尽量包容和容忍,互相帮助和充满友爱之情。
兼爱思想的这些特点,与当今的社会和理想有很高的重合度,现代社会形势繁复,人与人之间的彼此压力相对较大,很多人涌现出不平等和歧视的情感,这表示我们需要进一步学习和理解兼爱思想,将其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实践出新的精神格局。
我们现在生活的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不同的文化、信仰、地域等,让我们与不同的群体、人员产生了冲突与摩擦。
因此,兼爱思想对我们的现实的意义是非常巨大的,它为社会和谐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指导思想和方法。
首先,兼爱思想可以为我们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提供指明方向。
保持平等,不分贫富,不分种族、肤色、性别等,使人们树立起珍视人的价值的观念,让全社会的人都能够享受到平等和平的乐趣。
此时的社会将是一个亲和力和自然亲密度更高的社会,能够率领我们走向和谐与繁荣的人生之路。
其次,兼爱思想可以为我们打造共同发展的平台。
从“天下为公”的角度来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念,可以把不同的人汇聚在一起,共同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将固有的激烈竞争转化为利益共享的合作关系。
这种理念对于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特别重要,它能够激发人们的无限创造力,提高整体的绩效和效率。
最后,兼爱思想可以为我们的心灵修养提供根基。
古文阅读墨子中的兼爱思想兼爱思想是古代中国哲学家墨子在其著作《墨子》中提出的一种重要思想观点。
该思想主要强调人们应该彼此兼爱,共同追求和平与安宁。
下面将从墨子的思想传承、兼爱理念的内涵以及其现实意义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墨子思想的传承墨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科学家和政治家,他的思想影响深远,对后来的儒家、道家等思想流派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墨子》一书中,他提出了兼爱思想,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墨子的兼爱思想通过后世的传承与发扬,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道德伦理观念,对于塑造和维护社会和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兼爱思想的内涵兼爱思想是墨子所倡导的一种道德伦理观念。
他认为,人们应该摒弃私心杂念,将兼爱作为人际关系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原则。
墨子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平等地受到关爱和尊重,不分贵贱、贫富,消除人与人之间存在的差异,实现人人平等的理想。
他提出了以"兼爱"代替"仁爱"的观点,认为仁者应该广泛地爱人,抱持精神上的平等,不论对方的身份地位。
在兼爱思想中,墨子还强调了“非攻”的原则。
他反对战争和暴力手段,主张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纷争和争端。
他认为,不仅个体之间应该实行兼爱,国家之间也应该相互兼爱,避免激化矛盾和冲突。
墨子以道德的方式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倡导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和平等相待。
三、兼爱思想的现实意义墨子的兼爱思想不仅在古代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现代社会仍然具有深刻启示和借鉴价值。
首先,墨子的兼爱思想提醒人们关注他人,培养关爱他人的情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独立思考、尊严和需求,摒弃利己主义和自私自利的心态。
通过关心和帮助他人,我们能够建立更加和谐、包容的社会关系。
其次,兼爱思想倡导了和平与友善的相处方式。
墨子认为,和平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人与人之间应该通过和谐相处来解决争端和矛盾。
在现代社会中,国家之间的和平相处、国际社会的合作发展等问题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义,利也”这一古代功利主义思想源自()。
A.儒家伦理思想B.道家伦理思想C.墨家伦理思想D.法家伦理思想【答案】C。
解析:“义,利也。
”出自《墨子·经上八》。
《墨子·兼爱中》有“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
”一句,意为君子要兴盛天下人的公利,消除天下人的公害。
可见墨子所说的利指社会的公益、正义,而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利益。
2.没有明确规定行为规范的内容,而授权某一机构进行具体规定的法律规范称为()。
A.委任性规范B.确定性规范C.准用性规范 D.义务性规范【答案】A。
解析:委任性规范,指没有明确规定某一行为规则的具体内容,只是委任某一国家机关加以规定的法律规则。
确定性规范,指直接而明确地规定某一行为规则的内容,无须援用其他立法文件加以说明的法律规范。
准用性规范,指虽然没有直接规定某一行为规则的内容,但明确指出在这个问题上可适用其他法律条文或法律文件中某一规定的规则。
义务性规范,也称积极义务规则,规定主体必须或应当作出一定积极行为的规则。
3.行政机关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经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
A.先行封存证据B.先行登记保存证据C.先行扣押证据D.先行登记提存证据【答案】B。
解析:《行政处罚法》第37条规定,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经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记保存,并应当在7日内及时作出处理决定,在此期间,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不得销毁或者转移证据。
4.在行政诉讼中,被告向人民法院举证的期限为()。
A.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0日内B.第一审庭审结束前C.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5日内D.生效判决作出前【答案】A。
解析:《行政诉讼法》第43条规定,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0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有关材料,并提出答辩状。
选项A正确。
5.下列不得作为投资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出资形式的是()。
春秋战国时期墨子的兼爱主义在历史的长河中,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思想大融合的时代,各种思想流派迸发出耀眼的光芒。
其中,墨家学派凭借其独特的兼爱主义理念,成为了当时的一种重要思潮。
本文将围绕春秋战国时期墨子的兼爱主义进行探讨。
1. 兼爱主义的内涵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争频发,各国纷争不断。
在这样的背景下,墨子倡导了一种以兼爱为核心的思想。
兼爱主义认为,所有的人都应该互相关爱、互相尊重,平等相待。
墨子主张消除战争和仇恨,强调抱团取暖、共同发展,追求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2. 兼爱与人性墨子认为,人性本善,人们都具备关爱他人的天性。
兼爱主义通过提倡爱与关怀来引导人们与世相处。
墨子认为,只有放下个人私利,真正关注他人的需要,才能够实现兼爱主义的理念。
3. 兼爱主义的实践墨子的兼爱主义不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墨子提出了“兼爱无边”的理念,主张将兼爱的精神扩展到全人类。
他反对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主张君主应该尊重平民,而不应该只关心贵族。
墨子积极倡导劝学修身,推崇礼仪教化,致力于消除战争和人与人之间的冲突。
4. 兼爱与和平墨子认为,只有通过兼爱主义,才能够实现社会的和平。
他提倡战争的废止和争端的调和,主张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冲突。
在世界充满战争与冲突的时代背景下,墨子的兼爱主义思想无疑成为了人们向往的梦想。
5. 兼爱与时代价值墨子的兼爱主义理念对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现代社会,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个国家间相互依存的程度越来越高。
只有通过兼爱,才能够实现不同国家的和谐共处、互利共赢。
而在个人的层面,兼爱也能够使人们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总的来说,春秋战国时期墨子的兼爱主义是一种追求和谐共存的思想,强调全人类的关爱和互助。
兼爱主义以人性本善为基础,主张通过实践来促进社会的和平与发展。
墨子的兼爱主义思想对于塑造当今社会的价值观、推动世界的和谐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让我们共同学习墨子的兼爱主义,为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美好努力奋斗!。
墨子中墨子的兼爱思想原文与解析墨子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以外的一位伟大哲学家,同时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科学家之一。
他的学说以"兼爱"为核心思想,主张人民间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本文将分析墨子中关于兼爱思想的原文,以及对该思想的解析与评价。
墨子的兼爱思想原文如下:"墨子曰:人皆有兄弟;则仁者亲之,不仁者疏之。
人皆有父子;则仁者慈之,不仁者舍之。
人皆有身;则仁者劳之,不仁者逸之。
放於四海之内,利一国之士;使贤者得以尽其能,不肖者得以改过自新。
"墨子在这段原文中表达了他的兼爱思想,即人们应该以仁爱的态度对待对方,无论是亲人、朋友还是陌生人,都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他认为,每个人都有亲人、朋友和自己的身体,因此,仁爱的人会亲近、关心和帮助他们。
墨子进一步指出,如果每个人都能放下成见,扩大自己的视野,关心整个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那么能够使国家变得繁荣富强,让贤者发挥才能,让不肖者改过自新。
对于墨子的兼爱思想,我们可以进行以下解析与评价:首先,墨子的兼爱思想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他认为,每个人都有亲人和朋友,应该尽力关心和帮助他们。
这种关系的建立可以使整个社会变得更加和谐和稳定。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这种关系的重要性。
亲人和朋友的支持和帮助可以给我们带来快乐和幸福,同时我们也应该回报他们,让关系更加紧密。
其次,墨子的兼爱思想提倡了公正与平等。
他强调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平等的对待,无论是贤者还是不肖者。
他认为,只要给予不肖者改过自新的机会,他们也有可能变得有用或有益于社会。
这种观点对于培养社会公正和平等的意识至关重要,我们不能只看重一个人的缺点,而应该给予每个人一个发展的机会。
再次,墨子的兼爱思想强调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他认为,如果贤者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国家就能繁荣富强。
而他也提到了不肖者,认为只要给予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他们也可能对国家有所贡献。
《兼爱》选自《墨子》一、原文圣人(封建时代对君主的尊称)以(把)治天下为(作为)事者也(判断句),必知乱之所自起(产生的地方),焉(于是、才)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治理)。
譬(比)之如医之攻(医治)人之疾者然(一样),必知疾之所自起,焉(于是)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不)能攻。
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于是)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考察)乱之所自起。
当(通“尝”,尝试)察乱何自起(宾语前置)?起不相爱。
臣子之不孝(孝敬)君父,所谓乱也。
子自爱(宾语前置),不爱父,故亏(使动,使……亏损)父而自利(使动,使……受益);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
此所谓乱也。
虽(即使)父之不慈(形作动,慈爱)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
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
是何也?皆起不相爱。
虽至天下之为盗贼(偷窃和劫夺财物的人)者亦然(这样)。
盗爱其室(家),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使动,使……受益)其室;贼爱其身(自己),不爱人,故贼(名作动,劫夺财物)人以利其身。
此何也?皆起不相爱。
虽至大夫之相乱家(卿大夫的封地),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
大夫各爱其家(卿大夫的封地),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使动,使……受益)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
天下之乱物(纷乱之事),具(完备)此而巳矣。
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
若使(假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像)爱其身,犹(仍然)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怎么施行)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通“无”,没有)。
犹有盗贼乎?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有(通“又”)亡。
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有(通“又”)亡。
原文:兼相爱,交相利,此圣王之法也。
天下兼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辱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
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
是以仁者誉之曰:“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利则安。
”此圣王之道,而天下之大利也。
今天下为异,乱,异乎治;乱,异乎安。
当此之时,天下哀苦,不得安其乐宅,以效其志意,入则父子不相亲,出则君臣不相正。
吾所以为此言者,欲审合兼相爱交相利之法,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辱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
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
故曰:“仁者誉之曰:‘天下兼相爱交相利,必无贼乱焉。
’”译文:兼相爱,互惠互利,这是圣王治理国家的方法。
如果天下的人都互相爱护,强大的不会压迫弱小的,众多的不会侵夺寡少的,富有的不会侮辱贫穷的,尊贵的不会傲视卑贱的,狡诈的不会欺骗愚昧的。
天下所有发生的祸乱、篡夺、怨恨,都是因为人们不相爱而产生的。
因此,仁者赞誉说:“如果天下的人都互相爱护,互相利益,那么国家就会治理好,人们就会生活得安宁。
”这是圣王治理国家的方法,也是天下的大利益。
然而,现在的情况是天下大乱,不同于治理良好的时代;大乱不同于安宁。
在这个时候,天下的人民痛苦不堪,无法安居乐业,实现自己的志向。
在家里,父子之间不相亲近;在外面,君臣之间不相正。
我之所以这样说,是想要详细阐明兼相爱、互惠互利的方法,使天下的人都能相爱,强大的不压迫弱小的,众多的不侵夺寡少的,富有的不侮辱贫穷的,尊贵的不傲视卑贱的,狡诈的不欺骗愚昧的。
如果天下所有的祸乱、篡夺、怨恨都能消解,那都是因为人们相爱而产生的。
所以说:“仁者赞誉说:‘如果天下的人都互相爱护,互相利益,那么必然不会有贼乱。
’”此篇《兼爱》阐述了墨子对于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理想追求。
墨子认为,只有兼相爱、交相利,才能消除社会的矛盾和纷争,实现国家的治理和人民的安宁。
这一思想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墨子兼爱主张的基本内容
1. 墨子的兼爱啊,就是主张无差别地爱一切人!嘿,就好比你有一颗大大的爱心,对每个人都一样好,不因为亲疏远近而有不同。
比如说在一个班级里,你不会只跟自己好朋友玩,而是对所有同学都友好相待呀。
2. 兼爱还强调要互相帮助呢!这不就像在一个团队里,大家齐心协力去完成一件事,你帮我,我也帮你。
哎呀,就像大家一起搬重物,每个人都出份力,事情不就轻松解决了嘛!
3. 墨子认为爱要博大宽广呀!这就好像广阔的天空包容着万物一样。
比如社会上的每个人,不论身份高低、贫富差距,都应该得到平等的关爱,多厉害啊!
4. 兼爱也意味着要尊重他人呀!嘿,这跟你尊重朋友的意见不是一样嘛。
你不会因为人家和你想法不同就不尊重,而是会认真去倾听和理解,对不?
5. 墨子的兼爱要求我们摒弃偏见呢!就好像不能因为人家穿得朴素就看不起,大家都是平等的人呀。
比如在对待新同学时,不能因为人家来自小地方就有异样眼光,对吧?
6. 它还讲究爱人如爱己呢!你想想,你对自己多好呀,那也要用同样的好去对待别人呀。
就像你会给自己买好吃的,那也可以和朋友一起分享呀。
7. 兼爱的推行能让社会更和谐呢!这不就是大家都和和睦睦,不再有争吵和冲突,多美好呀!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互相照顾和关爱。
8. 墨子的兼爱是不是特别棒呀!我们真的应该好好去践行,让这个世界充满爱与温暖呀!
我的观点结论:墨子的兼爱主张具有深刻的意义和价值,值得我们去认真体会和实践,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美好。
《孟子—梁惠王上》和《墨子—兼爱中》比较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墨子·兼爱中》)简要分析上述两段文字含义的异同及所体现的儒、墨两家思想的异同,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两段文字都体现了“爱”的思想,但儒家倡导的是有等级的仁爱,“以及”表明的是推己及人,先后有别;墨家主张的是无差别的兼爱,“若视”表明的是一视同仁,爱无等差。
我赞同墨家的主张,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主张人人平等,人生来就是平等的,强调人权。
在封建社会,人与人之间是不平等的,为特权等级执政提供了依据。
我们的社会是没有阶级压迫的,同工同酬,我们自己就是国家的主人,不受任何人的支配。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学生需要充分放开思路,展开想象,进行合理的创造,按题干要求描述规定情境。
解答此题首先会翻译两句话,然后分析两人的观点并比较异同,最后阐述自己的看法。
①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意思是:“尊敬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敬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儿女,推广开也去爱抚人家的儿女”。
尊敬自己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然后再把这份爱传递给别人的老人、孩子,这是一种有等级的仁爱,以及表明的是推己及人,先后有别。
墨子的“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的意思是:“对待别人的国家,要象对待自己国家一样;对待别人的家庭,要象对待自己家庭一样;对待别人的身体,要象对待自己身体一样”。
这是把别人以及别人的家、国当成自己、自己的家、国,这是一种无差别的兼爱。
但二者的共同点为都体现了爱的思想。
①联系实际时,可以从强调人的平等和社会的公平的角度,也可以强调将个人命运融于国家与社会利益之中,增强社会责任感的角度,还可以从儒、墨兼同,各取所长,有助于维护人的尊严与实现社会和谐的角度等,联系实际谈看法,总之只要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