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太阳能资源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961.84 KB
- 文档页数:25
朝阳市太阳能热发电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太阳能热发电是一种利用太阳能将太阳辐射能转化为电能的技术,具有环保、可再生的优势。
朝阳市是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开展太阳能热发电项目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本可行性研究报告将对朝阳市太阳能热发电项目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
一、项目概述二、市场分析1.需求分析:朝阳市是一个工业、商业中心,电力需求大且稳定。
传统能源供应面临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太阳能热发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将受到市场欢迎。
2.竞争分析:目前,朝阳市尚未建设大规模太阳能热发电项目,但附近的其他城市已经开始建设类似项目。
竞争存在,但潜在市场巨大。
三、技术分析1.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分为光热发电和光伏发电两种。
光热发电利用太阳能将工作介质加热产生蒸汽驱动汽轮机发电;光伏发电则是利用太阳能辐射直接转化为电能。
2.选址分析:朝阳市拥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选址合适时,能较大程度提高光热效率和发电量。
四、经济分析1.投资估算:项目总投资估计为X万元,其中包括设备采购、土地租赁、施工、工程监理等多个方面。
详细的投资估算将在后续具体设计中进行。
2.收益预测:项目预计年发电量为X万千瓦时,按照电网上网电价计算,年收入预计为X万元。
五、环境影响分析太阳能热发电是清洁能源,没有排放污染物,对环境影响较小。
但项目建设过程中,需要合理规划施工工艺和排污方式,以减少对土壤和水体的影响。
六、政策支持分析国家对太阳能热发电项目给予一定的扶持政策,如税收优惠、资金补助等。
朝阳市也对太阳能热发电项目给予一定程度的优惠政策支持,有利于项目的推进和发展。
七、风险分析项目建设中存在一定的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和政策风险。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合理规避和控制各类风险,提高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综上所述,朝阳市太阳能热发电项目在市场需求、技术条件、政策支持等方面具备良好的可行性。
项目能有效利用当地丰富的太阳能资源,为城市和工业供电提供清洁能源,同时对环境保护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辽宁西部朝阳农村气温和热量资源变化分析宗英飞;陶林;张国林【摘要】[ Objective] The change characteristic of temperature and heat resources in rural area of Chaoyang in western Liaoning were studied. [ Method] Based on the data from rural meteorological station in Chaoyang in western Liaoning from 1966 to 2010, the change characteristic of temperature and heat resources in rural area in Chaoyang was analyzed by means of serial correlation and climate tendency method, so as to master its climate situation. [ Result ] The annual average value of daily average temperature, daily maximum temperature and daily minimum temperature in rural area of Chaoyang in western Liaoning from 1966 to 2010 showed fluctuation change, and the annual average value of daily maximum temperature increased most obviously with the climatic tendency of O. 328 ℃/10 a, and next came daily average temperature (0. 151 ℃/10 a), while there was no obvious decrease in daily minimum temperature. The average of daily maximum temperature in winter half year increased more obviously than that of summer half year, with the climatic tendency of 0. 417 and 0. 250 ℃/10 a, respectively; the trend of daily average temperature reached low significant level, and there was no obvious variation in daily minimum temperature. In addition, ≥ 10 ℃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in rural area of Chaoyang in western Liaoning went up obviously, with the climatic tendency of 42.59 (℃ · d)/10 a, namely it increased by 192 (℃ · d) in recent 45 years. [Conclusion] Our study couldprovide climatic reference for the adjustment of agriculture structure and varieties distribution.%[目的]研究辽西朝阳农村的气温和热量资源变化特征.[方法]选取1966~2010年辽西朝阳农村气象站资料,应用序列相关和气候倾向率等统计方法,对朝阳农村的气温和热量资源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掌握该农村的气候现状.[结果]1966~2010年辽西朝阳农村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的年均值呈波动变化,其中日最高气温年均值趋势升高增温幅度最大(0.328℃/10a),且显著水平最高,是气温升高的主体;日平均气温增幅(0.151℃/10a)和显著水平次之;日最低气温呈下降趋势,且显著水平不明显.在冬、夏半年时间尺度里,日最高气温平均值趋势升高明显,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417和0.250℃/10a,以冬半年升高最突出;日平均气温趋势性显著水平较低,日平均最低气温趋势性不显著.辽西朝阳农村≥10℃积温呈波动增加趋势明显,气候倾向率为42.590(℃·d)/10a,近45年趋势增加192(℃·d).[结论]该研究为调整农业结构和品种布局等农业措施提供气候依据.【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1(039)015【总页数】3页(P9051-9052,9061)【关键词】辽宁西部;农村;气温;热量资源;趋势变化【作者】宗英飞;陶林;张国林【作者单位】辽宁省朝阳县气象局,辽宁朝阳,122000;辽宁省朝阳县气象局,辽宁朝阳,122000;辽宁省朝阳市气象局,辽宁朝阳,12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62.4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环境下,各地由于受地理位置和环境的影响升温幅度存在较大的差异。
第30卷第5期2008年5月资源科学RESOURCESSCIENCEV01.30.No.5May,2008文章编号:1007—7588(2008)05—0654—08辽宁省风能、太阳能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初步区划龚强1,于华深1,蔺娜1,汪宏宇2,袁国恩1,张运福1(1.沈阳区域气候中心,沈阳l10016;2.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沈阳110016)摘要:利用辽宁省53个气象站、22个风电场的风能和太阳能资源数据,对该省风能、太阳能资源的时空分布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做出初步区划。
结果表明:南部沿海、辽北丘陵地带及辽东和辽西一些海拔较高的丘陵山地上风能资源非常丰富,适合风能资源大规模开发利用;全省春季风速较大,是风能利用的最佳时期;风能资源演变存在阶段性,1971—1983年风速偏大且在波动中有下降趋势,1984~2000年风速偏小,但无明显的趋势性;辽宁省太阳总辐射、日照时数的分布形势大致是由西至东减弱,辽西和沿海地区辐射量较大;太阳能资源具有春夏季较大、秋冬季较小的特点;1971—2000年辽宁省年平均日照时数为减少趋势,太阳总辐射量呈弱的上升趋势;对全省风能、太阳能资源均可划分出丰富区、较丰富区、一般区、较小区4个区域。
关键词:风能;太阳能;区划;辽宁省风能、太阳能是气候资源的重要成分,是储量巨大、无污染、可再生的重要能源,随着化石能源等一次性资源的日趋减少,为改变能源结构、保护环境、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开发风能、太阳能资源已成为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州。
辽宁省是我国风能、太阳能资源比较丰富的省份。
全省常年多风、15t照较多,极具开发利用价值。
其中,辽北地区处于我国“三北”风带上,南部2000余公里的海岸属我国东部沿海风带。
由于风能、太阳能受地理位置、地形条件、气候状况影响,特别是风能资源随时间、空间变化很大,因此,开发这些资源必须其分布、变化趋势有清楚的认识。
目前已有一些学者采用不同的方法对辽宁省风能、太阳能资源状况进行分析,如:利用部分气象站测风资料对全省风能资源储量进行分析b1,利用数值模式初步分析风能资源分布哺1,利用部分风电场测风资料分析辽宁沿海的风能资源状况"’,利用经验公式分析辽宁省的太阳能资源状况哺-等。
朝阳市风光资源简介朝阳市位于辽宁省西部,地处东经118o50'至121o17',北纬40o25'至42o22'之间,东西跨度165公里,南北跨度216公里,距海直线距离最近处100公里,属于中高纬度大陆季风亚干旱气候区。
朝阳地区风能资源丰富。
朝阳处于“三北”风带上,属于辽北丘陵风能丰富带,风能丰富区和较丰富区占全市面积的52%左右。
根据遍布朝阳市的6个长期气象观测站观测,距离地面10米高度,年平均风速为4.8-6.8米每秒,年平均风功率密度在131.3-336.8W/m2,据朝阳地区66个70米风电测风塔测风数据分析,年平均风速为5.6-7.7米每秒,风能丰富区和较丰富区年平均风速为6.0-7.8米每秒,年平均风功率密度在219.2-414.7W/m2,风速高,风向稳定,可开发价值大;而且,朝阳地区多属低山丘陵,大部分地区地势较为开阔,适合于大规模开发、安装风力发电机组。
目前有包括中电投、国电、华润、大唐、歌美飒等在内的16家企业在我市开发风能。
截至目前,已并网发电风电场6处,28万千瓦,在建即将并网发电风电场5处,25万千瓦;已列入预核准即将核准建设风电场8处,40万千瓦;已上报正在争取路条风电场16处,80万千瓦;完成可研编制拟上报路条15个,75万千瓦。
合计258万千瓦。
朝阳地区光能资源丰富。
朝阳地区在全国属于太阳能资源较为丰富的2类-3类区,在辽宁属于1类-2类区域。
其中朝阳建平地区属于1类区域。
根据全市6个长期气象观测站和喀左县太阳能观测站数据分析,朝阳地区日照时间长,年均日照时数2850-2950小时;降水少,很少有连阴天气,日照充足,年均总辐射量5100MJ/m2-5380 MJ/m2,其中4-5月份可达到5980 MJ/m2。
同时,朝阳地区多属低山丘陵,大部分地区地势较为开阔,向阳坡地适合于大规模开发、安装光伏发电机组。
目前,辽宁省首个10兆瓦太阳能光伏发电站获得核准即将开工建设。
太阳能资源的概述和评价引言目前,在能源日渐短缺和环境保护双重压力形势下,,各国政府都十分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在发电领域,资源消耗十分巨大。
尤其是在我国,火电占据绝大部分的电能来源。
开发使用新的能源迫在眉睫。
太阳能光伏发电是解决当前能源危机的重要途径之一。
太阳能并网发电系统通过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不经过蓄电池储能,直接通过并网逆变器,把电能送上电网。
太阳能并网发电代表了太阳能电源的发展方向,是21世纪最具吸引力的能源利用技术并网发电系统组成包括太阳能电池组件,直交流逆变器,配电室,还有并网发电的防雷系统等等。
太阳能并网发电系统优点是生产电能的过程清洁便利,并且太阳能资源丰富可再生。
还有就是发电系统的装置可与建筑物完美结合,分布式的建设,进退电网灵活,可以有效改善符合平衡,降低损耗。
此外还能起到调峰的作用。
它的缺点就是受气候因素影响明显。
这就导致了它的应用时间有间隙性和随机性,遇到阴雨天气无法正常发电。
还有就是能量密度较低,发一定的电量需要很大的占地面积的接收太阳能的装置。
此外太阳能发电装置造价很高,成本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
虽说国内的光伏发电产业还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但是国家和地方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来推进的这一产业的快速发展。
国家能源局于2013年11月26日发布有效期为3年的《光伏发电运营监管暂行办法》,规定电网企业应当全额收购其电网覆盖范围内并网光伏电站项目和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上网电量,明确了能源主管部门及其派出机构对于光伏发电并网运营的各项监管责任,光伏发电项目运营主体和电网企业应当承担的责任,从而推进光伏发电并网有序进行。
此外甘肃省,河北省,安徽省等省份也相继出台了扶持光伏产业的相关政策。
中国2011年的光伏装机量高达2.9GW,同比2010年增长了500%。
亚太地区仅第四季度就有2.8GW的装机量,全年装机量达到6GW,较前一年增长了165%。
2012年中国光伏装机容量约为4.5GW,较之2011年的2.89GW增长55.7%,成为继德国之后的全球第二大光伏装机大国。
朝阳县创建森林城市中的问题及对策一、问题分析1. 城市绿地不足。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土地利用率高,绿地资源相对稀缺。
在朝阳县,城市绿地主要集中在市中心地区,而郊区和乡镇地区的绿地资源相对匮乏,这导致城市环境的整体生态性能不高。
2. 生态环境恶化。
随着城市建设的推进,土地开发和环境破坏使得城市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空气质量下降、水质污染、土壤退化等问题日益突显,对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一定影响。
3. 生态保护理念不深入人心。
在朝阳县,部分居民对于生态环境的理念还不够深入,环保意识薄弱。
一些人对于环境破坏问题漠不关心,甚至随意破坏生态环境。
二、对策提出1. 加大城市绿地建设力度。
要解决城市绿地不足的问题,需要加大对城市绿地的建设力度。
除了在市中心地区增加公园绿地之外,还要在城市的郊区和乡镇地区增加绿地资源,让城市的绿地布局更加均衡。
2. 推进生态环境保护。
朝阳县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加强对空气、水质和土壤的监测和治理,减少环境污染的发生。
还要推进植树造林,增加森林覆盖率,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3. 提升居民环保意识。
通过加强环境教育,提升居民的环保意识,让居民养成环保的生活习惯,主动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中来。
也可以通过设立奖励制度,激励居民积极参与到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中来。
三、解决方案1. 进一步加大对森林公园和城市绿地的建设力度。
朝阳县可以通过增加投入,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加大对城市绿地的投入力度,优化绿地布局,增加城市绿地的种植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2. 完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
朝阳县可以建立健全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推进生态环境的修复与保护。
还可以通过立法和政策的手段,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保护好生态环境。
四、结语朝阳县创建森林城市是一个长期的工程,要想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政府、企业和居民的积极参与。
资源与环境科学现代农业科技2015年第2期朝阳地区位于辽宁省西部,地处东经118°50′~121°20′,北纬40°35′~42°20′,南北长198km ,东西宽206km ,总面积22891km 2,处于内蒙古高原向沿海平原过渡的阶梯近海分界地带,属于半湿润半干旱的易旱气候区[1],主要山脉有努鲁儿虎山和松岭山,主要河流有大凌河、小凌河、老哈河和青龙河四大水系。
一个区域的气候资源状况,直接影响着当地农业生产和布局、特色农业的发展、农业结构调整等。
很多学者对气候资源和农业生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肖晶晶等详细分析了浙江农业气候资源分布并提出合理利用建议[2]。
马跃平研究临夏州各地不同气候类型和农业所需的光、热、水的时空分布特征,指出农业气候特征直接决定着植物物种的地域分布和发展方向[3]。
张惠玲等分析了气候变化对河西走廊东部生态、农业的影响,提出了提高气候资源利用率的途径[4]。
高素华等用统计学方法计算了不同年型下获得高产、高效的作物种植最优方案,最后提出了提高气候资源利用率,达到高产稳产的对策[5]。
笔者选取朝阳地区7个国家级观测站朝阳、叶柏寿、喀左、凌源、北票、羊山、老建平站温度、地温、降水、日照、辐射等资料(来自朝阳市档案室)对当地气候资源特征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开发利用对策。
1气候资源特征1.1日照时数与太阳辐射朝阳地区年日照时数在2747~2947h ,北部多于南部,年日照时数居全省之首[6]。
日照百分率较高,平均为62%~66%。
日照的年内变化呈双峰形,5月出现最高峰,为280h 左右;9月为次高峰,为250h 左右。
日照时数最低值出现在12月,为200h 左右;次低值出现在7月,为240h 左右。
朝阳地区各地太阳总辐射,年总量为580.4~596.8kJ/cm 2,多于辽宁省其他地区[7]。
太阳总辐射的地理分布不明显,在全区朝阳县南部小凌河流域比其他区域略低8.8~16.8kJ/cm 2。
辽宁新能源辽宁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工业基地,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传统能源资源。
然而,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以及对传统能源可持续性的关注,辽宁省也在积极推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在辽宁省的新能源产业中,太阳能和风能被广泛应用和开发。
辽宁省的太阳能资源丰富,适合建设大规模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站。
例如,辽宁省大连市葫芦岛市和营口市等地建设了多个太阳能光伏发电站,使得该地区的太阳能装机容量得到了快速增长。
同时,辽宁省还积极发展分布式太阳能发电,将太阳能发电系统安装在房屋屋顶等地方,为当地居民提供清洁能源。
另外,辽宁省也有很大的风能资源潜力。
在沈阳市、大连市等地,风力资源较为丰富,适合建设风力发电场。
辽宁省的风力发电项目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扶持,使得风能装机容量持续增长。
同时,辽宁省还积极探索离岸风电的发展,利用海上的风力资源,建设离岸风电场,为辽宁省提供更多的清洁电力。
除了太阳能和风能,辽宁省还在推动其他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例如,辽宁省积极发展生物质能源产业,利用农作物秸秆、林木废弃物等生物质资源,生产生物质颗粒、生物质燃料等清洁能源产品。
辽宁省还推进了地热能、潮汐能等其他新能源的研发和利用,为能源结构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辽宁省作为中国新能源产业的重要基地,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新能源发展的投资需求较大,需要政府和企业加大投入力度。
其次,新能源技术和设备的研发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以提高新能源的效能和竞争力。
此外,新能源的电网接入和储能问题也需要解决,以确保新能源的平稳供给和利用。
总的来说,辽宁省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的装机容量不断增加,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对推动辽宁省经济转型升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改善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辽宁省将继续加大对新能源产业的支持力度,促进新能源的创新和应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朝阳市生态环境调研报告朝阳市位于辽宁省东南部,毗邻京津,是辽宁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地级市之一。
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非常复杂,既有宽广的辽西平原,也有连绵不断的山脉,还有辽河、黑龙江等多条江河、湖泊。
由于历史原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朝阳市的生态环境存在一些问题。
二、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主要目的是了解朝阳市的生态环境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提供依据。
三、调研内容1.调研区域本次调研主要在朝阳市的农村和城市区域进行,具体包括:(1)城市区域:市区及周边区域。
(2)农村区域:各乡镇及其周边村庄。
2.调研内容本次调研主要对以下内容进行了解和调研:(1)水环境:包括江河、湖泊、河道、水源地等水体的水质、水量、水生态等情况。
(2)空气环境:包括城市区域和农村区域的空气质量、空气污染物排放情况等。
(3)土壤环境:包括城市和农村区域的土壤质量状况、污染情况等。
(4)生物多样性:包括城市和农村地区的植被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等情况。
(5)固体废弃物处理情况:包括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垃圾、污泥、危险废物等的处理与管理情况。
四、调研结果1.水环境方面(1)水质:朝阳市的江河、湖泊水质普遍偏低,大部分水体为IV类及以下,其中污染比较严重的有兴隆川、流村河等。
(2)水量:朝阳市水资源相对丰富,但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本溪水文站点水量偏低。
(3)水生态:朝阳市水生态系统并不完善,很多水生物种类数量减少,生态系统失衡严重。
2.空气环境方面(1)空气质量:朝阳市的空气质量普遍较差,尤其是城市区域的污染更严重。
主要污染物为PM2.5、PM10、SO2、NOx等。
(2)污染物排放:朝阳市的工业排放和机动车排放是主要污染源之一。
3.土壤环境方面(1)土壤质量:朝阳市的农村地区土壤农化条件多较差,土地退化严重。
(2)土壤污染:朝阳市的土壤污染问题也比较突出,主要污染物为重金属。
4.生物多样性方面(1)植被多样性:朝阳市植被多样性较为丰富,但受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影响较大。
朝阳县自然资源土地资源朝阳县土地总面积约37.58万公顷。
其中,农用地面积约为18.41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9%;建设用地面积约为3.2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未利用地约为15.97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2%。
详情见下列图表:水资源朝阳县水资源总量年均值约为35733.6万立方米(去重复计算量),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35526.0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13207万立方米,平均人均占有量为632立方米左右,朝阳县水利设施比较完善,现有各型水库24座,其中中型水库1座、小Ⅰ型水库8座、小Ⅱ型水库15座,总蓄水量为2499.9万立方米。
此外,全县建有塘坝15座、地下水库1座、截潜工程5处、提水站3处、方塘45处、机电井2929眼、人畜饮水工程803处。
全县各类水利工程有效灌溉面积44.1万亩。
动植物资源朝阳县有各类植物1500多种,其中木本植物219种、草本植物393多种,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野大豆、紫椴、水曲柳、黄檗等10余种。
草本植物中,药用草本植物300多种,其中马兜铃、黄芪、益母草、党参等药材分布广泛。
野生食用菌有羊肚菌、榛蘑、松树蘑、草菇、双孢菇等,人工培养的食用菌有平菇、香菇、双孢菇、鸡菇、滑子菇、杏孢菇、金针菇等,人工培养药用菌有蛹虫草(北冬虫夏草)等。
朝阳县动物资源有1600余种,其中兽类约37种、鸟类266多种、昆虫类1300余种、两栖类及爬行类15种。
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34种,其中金雕和大鸨是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大天鹅、苍鹰、秃鹫、凤头蜂鹰、黑鸢等其它32种是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国林蛙、石鸡、狍子等54种是辽宁省重点野生保护动物。
矿产资源朝阳县是矿产资源大县,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全县境内共发现各类矿产35种,矿产地100多处,铁、锰、金、钼、钒钛为我县优势矿种。
主要矿产资源储量见下表:风力资源朝阳县北通内蒙古风口,少有森林阻挡,空气流动性活跃,风力资源充沛,位列以风力资源著称的朝阳市各县区之首。
辽宁朝阳评估报告介绍本评估报告旨在对辽宁朝阳进行综合评估,以帮助相关部门和组织了解该地区的情况并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
辽宁朝阳是中国辽宁省的一个县级市,位于辽宁省东南部,是该地区的经济中心之一。
本报告将重点评估辽宁朝阳的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情况,以及其所面临的挑战和潜在的发展机遇。
经济评估辽宁朝阳的经济主要以工业和农业为支柱。
工业方面,辽宁朝阳拥有一定规模的制造业和矿产资源开采业。
制造业主要集中在机械制造、电子信息、化工等领域,为当地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
矿产资源开采业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为辽宁朝阳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农业方面,辽宁朝阳的主要农产品包括粮食、蔬菜和水果等。
农业产业链较为完整,从种植、养殖到加工和销售都比较健全。
然而,辽宁朝阳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仍面临一些问题,比如产业结构单一、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等。
社会评估辽宁朝阳的社会发展较为良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居民的居住、教育、医疗等方面的需求得到了相应的满足。
教育资源也较为丰富,辽宁朝阳拥有多所高等学府和优质的中小学教育。
医疗卫生水平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医疗服务网络覆盖较广。
然而,辽宁朝阳也存在一些社会问题。
首先是人口老龄化问题,辽宁朝阳的老年人口比例逐渐增加,对社会养老服务提出了挑战。
其次是人才流失问题,一些年轻人离开朝阳去大城市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导致辽宁朝阳的人才储备不足。
此外,城乡差距问题和收入分配不平衡等也是辽宁朝阳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环境评估辽宁朝阳的环境状况相对较好,空气质量较为清洁,水资源相对丰富。
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辽宁朝阳加强了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恢复,开展了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使得森林覆盖面积不断扩大,生态环境得到较好的改善。
然而,辽宁朝阳的环境问题也不容忽视。
首先是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问题。
虽然辽宁朝阳的水资源相对丰富,但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增长,水资源供应压力逐渐增大,需要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太阳能资源分析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也是绿色无污染的清洁能源。
发展太阳能利用,不仅对缓解传统石油、煤炭等资源短缺、保护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地方社会和经济发展。
1.1 我国太阳能资源情况太阳能每秒钟到达地面的能量高达80万千瓦,如果把地球表面0.1%的太阳能转为电能,转变率为5%,每年发电量可达5.6×1012万千瓦时,相当于目前世界上能耗的40倍左右。
我国太阳能资源丰富,有2/3的国土面积年日照时间在2200小时以上,每年地表吸收的太阳能大约相当于17000亿吨标准煤。
从太阳能分布区域上看,高原大于平原,内陆大于沿海,气候干燥地区大于气候湿润地区,其中青藏高原为辐射高值区,中心在雅鲁藏布江流域一带,高值带由此向东北延伸,内蒙古高原也为一相对的高值区,辐射资源相对最低的地区为四川盆地。
把大于1050千瓦时/平方米.年(KWh/㎡.a)作为我国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可利用区,则约占我国面积的96%以上。
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见表1.1-1。
表1.1-1 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名 称 类别指标(KWH/㎡.A)占国土面积地 区极丰富带Ⅰ ≥1750 17.4% 西藏大部、新疆南部以及青海、甘肃和内蒙古西部很丰富带 Ⅱ1400~175042.7%新疆大部、青海和甘肃东部、宁夏、陕西、山西、河北、山东东北部、内蒙古东部、东北西南部、云南、四川西部丰富带Ⅲ1050~145036.3%黑龙江、吉林、辽宁、安徽、江西、陕西南部、内蒙古东北部、河南、山东、江西、浙江、湖南、湖北、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东部、四川、贵州、西藏东南角、台湾 一般带 Ⅳ <10503.6%四川中部、贵州北部、湖南西北部图1.1-1 全国太阳能资源分布图我国太阳能资源的年分布,总的来看具有高原大于平原、内陆大于沿海和气候干燥区大于气候湿润区等特点。
青藏高原为一稳定的辐射高值区,高值中心在雅鲁藏布江流域一带,我国太阳年总辐照量最大值可达到2450kW·h/㎡(相当于280W/㎡)以上。
高值带由此向东北延伸,内蒙古高原也为一相对的高值区,等值线在高原东部边缘密集。
与青藏高原东部紧邻的四川盆地辐照量很快下降,为我国辐射资源相对较低的地区。
其中:Ⅰ 太阳能资源极丰富带的地区:西藏大部分、新疆南部以及青海、甘肃和内蒙古西部,这些地区的年太阳辐照量超过1750kW·h/(㎡·a),而且月季最大与最小可利用日数的比值较小,年变化较稳定,是太阳能资源利用条件最佳的地区。
Ⅱ 太阳能资源很丰富带的地区:新疆北部、东北地区及内蒙古东部、华北及江苏北部、黄土高原、青海和甘肃东部、四川西部至横断山区以及福建、广东沿海一带和海南岛,该区仅次于资源最丰富带,年太阳辐照量为1400~1750kW·h/(㎡·a)。
本区可利用日数的年变化还比较稳定,但在横断山区和东南沿海区,最大与最小值可利用日数之比值已大于2.0,不利于太阳能利用的季节明显地增加了。
Ⅲ 太阳能资源丰富带的地区的年太阳辐照量为1050~1400kW·h/(㎡·a),它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丘陵区、汉水流域以及四川、贵州、广西西部等地区。
在这个区域中,月季最大与最可利用日数之比值均大于2.0,也就是说,一年中可利用日数出现了明显的变化,而且其中最小值出现的季节已不利于太阳能的利用。
Ⅳ 太阳能资源一般带,川黔区为太阳能资源一般带,此区年太阳辐照量为不足1050kW·h/(㎡·a),是我国太阳辐射资源最小的地区。
此区域中的重庆,冬季日照时数大于6h的天数仅为1~2d,除夏季7、8两个月日照时数大于6h的天数平均为18d外,其余月份均小于9d。
1.2辽宁省太阳能资源概况日照时数多寡对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有很大影响,因此是反映太阳能资源状况的一个重要气象要素。
辽宁省各地的年均日照时数为2139~2938,最低值出现在辽东山区的草河口县,最高值出现在辽西北的建平县,辽宁省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543h。
全省日照时数分布(图1.2-1)呈由西向东减少形势,辽西山区和辽北边界地区日照时数较多,在2800h以上;东部山区日照时数较少,在2500h以下。
云量是影响日照时数的重要因子,日照时数的空间分布与全省西北干旱少云、东部多雨多云的气候特点相符。
与我国其它地区相比,辽宁省日照时数相对较多,属我国日照丰富的省份。
推算出全省平均年太阳辐射量为500Mj/㎡,各地年太阳总辐射量为(4513~5344)Mj/㎡,辐射量最大值出现在南部海岛上的长海县,最小值出现在草河口县。
太阳总辐射分布主要受气候和地形影响,分布形势(图b)大致是由西至东减弱,与降水量分布相反、与日照分布相一致。
辽西和沿海地区辐射量较大,东部山区辐射量较小。
下图为辽宁省太阳总辐射空间分布图。
图1.2-1 辽宁辐射量、日照时数分布1.3光伏电站区域气象条件及太阳能资源1.3.1 朝阳地区气象条件朝阳县位于辽宁省西部,地理坐标为北纬40°55′-41°54′,东经119°52′-120°47′(县城北纬41°43′、东经120°27′)。
东与锦州市接壤,西与建平县、喀左县为邻,南与葫芦岛市、建昌县毗连,北与北票市及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为界。
东北距沈阳316千米,西南距北京518千米。
总面积3762/3757平方千米。
朝阳县地处中纬段,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
北部受蒙古高原高压影响较大气候大陆性特性特征显著。
东南部距渤海虽不足百公里,但由于受燕山山脉阻隔,南来暖湿气流不能流入境内,所以形成半干旱半湿润的易旱地区。
境内四季雨热同期,日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
全县年平均日照时数达2861.7小时,太阳总辐射量为140.7千米/平方厘米,全县光能条件优越,属全省高值区。
拟建场区水平面接受的太阳辐射主要受当地太阳高度角、大气透明度、海拔高度及日照时数等因素的影响。
现将拟建场址和朝阳气象站所在地上述因素影响简要分析如下:1、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角是太阳光线与地表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太阳高度角大,辐射就强;反之,辐射就弱。
工程场区与朝阳气象站两地的太阳高度角差距较小,在正常天气情况下两地太阳辐射强度基本相同。
2、大气透明度大气透明度是表征大气对于太阳光线透过程度的一个参数。
云量的多少、云层的厚度以及阴雨、沙尘天数等对太阳辐射的影响也很大,云层越厚,云量越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越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就越少;阴雨、沙尘天数越多,相对大气透明度就越低,日照时数也相应会减少,太阳辐射也随之减少。
两地气候特征及天气状况类似,两地晴好天气接近,天气状况差异很小。
但是随着近年来朝阳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市区大气污染有所加重,大气透明度有所下降,因此,场区的大气透明度要优于朝阳气象站。
3、地理纬度地理纬度是影响太阳辐射能量的因素之一,纬度接近的地区太阳辐射能量也相对比较接近。
北半球太阳辐射能力一般随着纬度增加而减少,拟建场区与朝阳气象站距离21公里,因此气象站具有代表性。
4、海拔高度海拔高度越高,空气就越稀薄,太阳光线在大气中的光程就越短。
太阳辐射被吸收、散射的就越少,并且大气中的水汽和尘埃的含量也越少,大气的透明度就越佳,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也就越大。
场址区海拔高度相对较高,略优于气象站。
综上所述,场区与朝阳气象站地理位置接近,属同一气候区,且气候环境一致;两地的太阳高度角、大气透明度、地理纬度、海拔高度接近。
因此,本工程拟建场区与朝阳气象站的太阳辐射情况类似,选择朝阳气象站作为本工程的代表气象站是合理、可靠的,故可研阶段采用朝阳气象站作为本工程太阳辐射研究的代表站,并将该站太阳辐射资料作为本阶段太阳辐射的研究依据。
朝阳气象站主要气象要素见下表:表1.3-1 气象站主要气象要素表项目 单位 数量多年平均气温 ℃ 8.8多年极限最高气温 ℃ 43.3多年极限最低气温 ℃ -34.4多年最大冻土深度 m 1.40多年最大积雪厚度 cm 17多年平均风速 m/s 2.1多年极大风速 m/s 28.3多年平均沙尘暴日数 日 1.3多年平均雷暴日数 日 33.8 朝阳县无重大气象灾害,适合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的建设实施。
1.3.2 太阳能资源1.3.2.1气象站数据分析一、日照时数表1.3-2列出了朝阳气象站各时段的累年各月及年平均日照时数,图1.3-2为各月累年平均日照时数曲线图。
可以看到,各月日照时数也呈双峰型分布,以春季最多、夏季次之、冬季最少为主要特征。
其中,5月份日照时数最多,为240h左右,12月日照时数最少,为170h左右;1999~2008年10年间的累年平均值为2562.12h。
表1.3-2朝阳县气象局近10年日照资料统计(h)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年合计 1999年 203.7 217.3 179.6 234.1 271.7 259.8 265.3 239.6 215.4 238 201.3 183.6 2709.4 2000年 171 219.2 247.2 238.1 293.1 265.6 273.7 201.5 237.6 202 176.6 175 2700.6 2001年 155.6 207.8 232.3 258.2 279 218.1 276.9 276.3 248.4 209.6 203.8 182.6 2748.6 2002年 192.5 203.3 206 196.5 310.9 185.1 253.4 272.9 237.1 185.9 183.9 177.7 2604.7 2003年 200.8 197.3 180.9 235.3 220.7 226.5 213 280.9 228.6 208.4 142.7 179.1 2514.2 2004年 200.6 191.6 247.5 258.7 237 213.8 241.4 232 254 231.4 155.7 146.1 2609.8 2005年 174.9 195.8 240.2 224 231.3 174.6 202.4 172.6 225.1 226 202.2 178.8 2447.9 2006年 159.4 146.7 229.3 152.6 224 207.7 207.2 218.3 244.2 230 179.3 165.1 2363.8 2007年 192.3 197.2 201.5 175.4 247.9 236.6 176.2 271.4 259.9 189.8 177.7 160.2 2485.7 2008年 205.9 227.3 186.6 185.9 214.6 178.9 181.4 207.7 244.5 243.7 201.2 158.8 2436.5 合计 1856.7 2003.5 2151.1 2158.8 2530.2 2166.7 2290.9 2373.2 2394.4 2164.8 1824.4 1706.5 25621.2图1.3-2朝阳各月累年平均日照时数变化曲线图 图1.3-3为朝阳县历年日照时数变化直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