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市地形特征
- 格式:docx
- 大小:12.64 KB
- 文档页数:1
我的家乡朝阳城市名称:朝阳(cháoyáng)所在省份::辽宁城市区号:0421城市邮编:122000朝阳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是"东方文明的新曙光"升起的地方,也是辽西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朝阳市位于辽宁省的西部,辖境居东经118度50分至121度17分和北纬40度25分至42度22分之间,东西跨度约165公里,南北跨度约216公里,边界周长约980公里。
北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及哲里盟接壤,南与辽宁省葫芦我的岛市及河北省秦皇岛市毗邻,东与辽宁省阜新市、锦州市为邻,西与河北省承德市、秦皇岛市交界。
总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327万。
境内有汉、蒙、满、回、朝鲜、锡伯族等27个民族。
现辖5个县(市)、2个区,168镇。
邮政编码朝阳市122000 北票122100 喀左122300 建平122400 凌源122500 朝阳县122600朝阳是居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尽管东南部受海洋暖湿气影响,但由于北部蒙古高原的干燥冷空气经常侵入,形成了半干燥半湿润易干燥地区,主要气候特点为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日照充足,日温差较大,降水偏少,全年平均气温约在5.4度至8.7度之间,年均日照时数为2850~2950小时,年降水量450~580mm,无霜期122~155天,春秋两季多风、易旱,风力一般为2~3级,冬季盛行西北风,风力较强。
朝阳市土地面积广大,山川、平原,土地类型多样,且光照充足,太阳总辐射历年平均值居全国前列。
这种优越的土地光热资源条件不仅使朝阳成为适宜北方农作物生长及繁育良种的天然基地,还为农、林、牧、副、渔各业多种经营、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资源优势,朝阳市已成为全省杂粮、油料、棉花、林果、畜牧等重点产区。
朝阳市生物资源丰富,全年生长的植物有1500余种,占全省总数的68%;陆栖脊椎动物210种,占全省总数的44%。
其中农作物、果树、畜禽等生产在全省占有一定优势。
浅析北票—朝阳缺水地区地下水找水方向北票—朝阳地区位于辽宁省东北部,地处中国北方干旱地区,是属于缺水地区的一个典型代表。
地处干旱地区,北票—朝阳地区的水资源一直以来都十分紧缺,地下水成为当地居民和农业生产的主要水源。
由于地下水的开采和使用不当,在许多地方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地下水超采和水资源枯竭的问题。
为了解决北票—朝阳缺水地区的地下水问题,我们需要了解地下水的找水方向,以便更好地进行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下面将对北票—朝阳缺水地区地下水找水方向进行浅析。
一、地下水形成和分布北票—朝阳地区属于内陆平原和山地丘陵地貌,地下水主要形成于地质构造运动和气候变迁的影响下。
地下水主要分布在地表以下的含水层中,这些含水层主要是由河流、湖泊、沼泽和雨水渗透形成的。
地下水的分布和形成还受到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和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在北票—朝阳地区,地下水主要分布在全新世河流相沉积岩层和更新世冰蚀和风蚀地貌的沉积岩层中。
二、地下水找水方向1. 水文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是地下水找水方向的基础。
在北票—朝阳地区,地下水找水方向主要受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的控制。
在地层上,多年来形成的含水层中,厚度较大、多孔性和渗透性较好的地层更有利于地下水的储存和迁移。
在地质构造上,裂缝、断裂和接触面等构造部位是地下水储存和迁移的主要通道和集中区域。
我们在寻找地下水的方向时,需要考虑水文地质条件对地下水的影响,更多地向水文地质条件有利的地区寻找地下水。
2. 地表水供水方向地下水的补给主要来自于地表水,因此地表水的供水方向也是地下水找水方向的参考依据。
在北票—朝阳缺水地区,地表水主要来自于河流、湖泊和降雨的渗透,因此地下水的找水方向主要与这些地表水的流动方向一致。
我们可以通过地势分析和水文观测,来确定地下水的找水方向是否与地表水的供水方向一致,为地下水的开发和利用提供更好的方向。
3. 地下水位和水质状况地下水位和水质状况也是地下水找水方向的重要参考因素。
朝阳市天气预报朝阳市位于中国辽宁省的东北部,是该省的一个重要城市。
作为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朝阳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风景名胜和独特的地理条件。
本文将为读者提供朝阳市的天气预报,以帮助大家了解当地的气候状况。
朝阳市位于渤海湾沿岸,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
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约为10摄氏度。
夏季高温多在30摄氏度左右,冬季最低气温可降至零下10摄氏度以上。
春季气候温暖宜人,适合郊游和户外活动。
秋季干燥凉爽,是旅游的好时光。
冬季:从十一月下旬到次年二月,朝阳市的冬季气候寒冷而干燥。
最低气温可降至零下10摄氏度以上,白天的最高气温通常在零上5度左右。
大部分时间天气晴朗,但也会有一些降雪天气。
旅游者应注意保暖,不要长时间待在户外。
春季:三月到五月,春季气候温暖宜人,适合郊游和户外活动。
白天气温平均在15摄氏度,夜间温度稍低,约在5摄氏度左右。
天气变化多端,早晚温差较大,需要根据天气状况选择适当的服装。
夏季:六月到八月是朝阳市的夏季,天气炎热潮湿。
最高气温可达30摄氏度左右,早晚温差相对较大。
夏季时常有雷雨和阵雨,旅游者在户外活动时应携带雨具和防晒用品。
秋季:从九月到十一月,秋季的朝阳天气凉爽宜人。
白天气温约在20摄氏度左右,夜晚温度较低,约在10摄氏度左右。
天空晴朗,适合户外活动和观光。
总体而言,朝阳市四季分明,气候适宜。
但请注意,天气变化多端,旅游者应随时关注天气预报并根据需求进行合理的出行和安排。
祝大家在朝阳市度过愉快的旅程!。
北京市朝阳区区情介绍(改良版)一、人口、面积、地理位置、历史概况朝阳区位于北京的东部,介于北纬39°48' 至40°09′ 、东经116°21' 至116 °42' 之间.东与通州区接壤,西与海淀、西城、东城、崇文等区毗邻,南连丰台、大兴两区,北接顺义、昌平两区。
是北京是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区,区内面积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80万人。
朝阳区伴随着古都的发展,历经漫长岁月。
从秦至隋唐,该地区属幽州所辖的蓟县,辽时归属燕京道析津府,金时属中都路大兴府,元代属中都路大兴县,明清属京师顺天府,仍为大兴县辖。
1925年首次设区,史称东郊区。
1949年以后,根据首都北京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行政区划曾多次变更。
1958 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东郊区更名为朝阳区。
人口结构朝阳区的人口特点是总量多、增长快、结构复杂。
2003 年,全区常住人口万,其中户籍人口万,外来人口万,分别占全市的近 1/5和近1/4。
朝阳区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虽然长期控制在1‰ 以下,近两年还出现负增长,但户籍人口 13 年来平均增速达到16‰ , 2003 年外来人口增速达到62‰ 。
朝阳区有大量外籍人士、商务人士、文化人士,有五大工业基地形成的大量制造业人口,还有 17 万左右的农民。
高收入人群和低收入人群并存,生活富裕人口和生活困难人口同在。
二、行政区规划朝阳区区现辖 23个街道办事处, 20 个地区办事处。
街道:朝外街道、劲松街道、建外街道、呼家楼街道、八里庄街道、三里屯街道、团结湖街道、双井街道、垡头街道、左家庄街道、小关街道、和平街街道、酒仙桥街道、首都机场街道、潘家园街道、六里屯街道、麦子店街道、香河园街道、亚运村街道、望京街道、安贞街道、大屯街道、东湖街道办事处地区办事处:南磨坊地区、高碑店地区、将台地区、太阳宫地区、奥运村地区办事处、小红门地区、十八里店地区、三间房地区、东风地区、常营地区、管庄地区、孙河地区、王四营地区、东坝地区、黑庄户地区、崔各庄地区、豆各庄地区、金盏地区、平房地区、来广营地区。
辽宁省朝阳市阳明山风景区简介辽宁省朝阳市阳明山风景区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辽宁省朝阳市境内,是一座以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主的综合性旅游区。
阳明山地势险峻,山岭起伏,植被繁茂,是东北地区重要的自然生态保护区之一。
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阳明山风景区的特色和魅力。
一、自然风光阳明山地处山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自然景观。
首先,阳明山地势高峻,山顶云雾缭绕,常年云遮雾绕,使得山峦在云雾之间若隐若现,如梦如幻,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
其次,阳明山地形起伏较大,山间溪流纵横交错,有多处飞瀑流泉,流水潺潺,清澈见底,形成了独特的水景风光。
再次,阳明山的植被资源也非常丰富,山区覆盖着茂密的森林,树木葱郁,野花盛开,景色如诗如画。
二、人文景观除了自然风光,阳明山还拥有众多的人文景观,使得整个风景区更具魅力。
首先,阳明山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山之一,这里有众多文物古迹和历史遗迹,如古代名人的行宫、庙宇等,让游客们可以领略到悠久历史的印记。
其次,阳明山还有众多的民俗文化景点,如传统的民俗村落、各类特色手工艺品展示等,让人们可以体验到当地的风土人情。
三、旅游设施为了更好地满足游客的需求,阳明山风景区也建设了一系列的旅游设施。
首先,风景区内有多处观景台,游客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饱览阳明山的美景,尽情留影。
其次,风景区内有众多的步道和路径,方便游客进行徒步和漫步,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运动的乐趣。
再次,风景区还设有各类餐饮和住宿设施,以满足游客的日常需求。
总结辽宁省朝阳市阳明山风景区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景观使其成为中国东北地区的旅游热点之一。
游客们可以在这里尽情享受原生态的自然美景,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无论是欣赏山峦云海、流水飞瀑,还是探索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阳明山风景区都能带给游客们独特而难忘的体验。
欢迎您的到来!。
朝阳市土壤简介【土壤类型分布】朝阳市土壤总面积为3357万亩,其中褐土2456万亩,占土壤总面积的73.16%,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地区;棕壤673万亩,占总面积的20.05%,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区,在高山上也有零星分布;草甸土219万亩,占总面积的6.52%,主要分布在河流两岸的河漫滩、超河漫滩及低阶地上,在山间谷地、丘陵漫岗间低平地和山间小平原上也有少量分布;风沙土8.87万亩,占总面积的0.26%,主要分布在建平西部接近内蒙古的边缘地带。
土壤的分布与成土因素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朝阳市地域辽阔,地形复杂。
因此,土壤分布不仅具有水平地带性和区域分布规律,而且还具有垂直地带性的分布。
1、土壤的水平分布。
朝阳市地貌由努鲁儿虎山脉、松岭山脉的北东向构造平行山脉所组成,使全区地势由北向东南呈阶梯或倾斜状。
由西北向东南依次为努鲁儿虎山侵蚀构造中低山;北票-大城子的大凌河两侧断块盆地及侵蚀丘陵谷地;辽西古拗陷松岭山地及山海关隆起褶皱块山的北缘等。
努鲁儿虎山和松岭山脉,构成朝阳市山地骨架,是北南和西北热量与水气交流的天然屏障,构成朝阳市不同生物气候及土壤水平地带分布的重要界限。
松岭山脉南麓为棕壤主要分布区,由南向北依次出现的土壤为棕壤-褐土。
朝阳县王营子、六家子、瓦房子、董家店,喀左县的羊角沟、尤杖子、十二德堡、南公营子、白塔子,凌源县的三十家子、佛爷洞、河坎子、三道河子、大河北、松岭等乡和建昌县均为棕壤分布区;到朝阳市中部、北部,则由棕壤区变为褐土区,形成纬度地带分布规律。
松岭山脉东麓亦为棕壤主要分布区,由东向西依次出现地带性土壤仍是棕壤-褐土。
北票、朝阳两县与义县、锦县接壤地区,北起北票小塔子、常河营子、上园、三宝营、巴图营子向南延至朝阳县大屯、根德、王营子、王伦沟等乡均为棕壤分布区,此线向西则为褐土区。
2、土壤垂直地带性分布。
朝阳市为辽西中低山丘陵区,海拔1000米以上的中山就有数十座,地势坡度较大,因气候、植被随地势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土壤类型的变化。
三燕古都朝阳的介绍摘要:1.三燕古都朝阳的历史背景2.朝阳的地理位置和地质遗迹3.三燕文化的特点4.朝阳的旅游景点和文化活动5.结语正文:三燕古都朝阳的介绍1.三燕古都朝阳的历史背景朝阳,位于我国辽宁省西部,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城市。
在东晋十六国时期(公元317 年—公元420 年),鲜卑慕容氏在北方建立了前燕、后燕、北燕三个地方政权,这三个政权的都城都设在龙城(今辽宁朝阳),因此龙城又被称为三燕古都。
三燕王朝疆域面积最大时东起辽东、西至黄河、北近大漠、南临淮北,曾占有12 个州,157 个郡,1579 个县,人口近千万,成为当时天下绝对的第一强国。
三燕时期创下了八项之最”:东北最早的都城、东北最早的皇宫、东北最早的佛寺、东北最早的学府、东北最早的桑蚕业、东北最早的皇家园林、东北最早的科举、最早在北京建都城。
2.朝阳的地理位置和地质遗迹朝阳市位于辽宁西部,总面积2300 千米,主要地质遗迹面积207 千米。
朝阳的地质遗迹主要包括古生物化石、含化石地层、地质构造等。
这些地质遗迹为研究地球的演变和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3.三燕文化的特点三燕时期所形成的文化被称为三燕文化,以马具和步摇等为代表。
三燕文化吸收了中原先进的汉文化因素,逐渐形成了具有鲜卑民族特色的文化体系。
4.朝阳的旅游景点和文化活动朝阳市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朝阳古生物化石地质公园、慕容街、朝阳博物馆等。
此外,朝阳市还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三燕文化节、朝阳市文化旅游节等,以展示朝阳市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
5.结语朝阳市作为三燕古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通过对朝阳市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这座城市的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魅力。
朝阳市地理位置与面积
朝阳市地处辽宁省西部。
边界线蜿蜒曲折,西北隔老哈河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所属的元宝山区、宁城县、喀喇沁旗相望,北接赤峰市的敖汉旗、通辽市的奈曼旗,东北与阜新市的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接壤,东及东南与锦州市的义县、凌海市及葫芦岛市的连山区、南票区为邻,南部与葫芦岛市的建昌县毗邻,西南和西部与河北省的青龙、宽城、平泉三县接界。
地理坐标为东经118°50′(凌源县大河北乡),至东经121°17′(北票市小塔子乡),东西跨经度2°27′,最宽处直线距离约165公里;北纬40°35′(凌源市河坎子乡),至北纬42°22′(建平县哈拉道口镇),南北跨度约200公里。
总面积为19 698平方公里,约占辽宁省总面积的13.1%,位居全省第一位,市区面积1138平方公里。
朝阳,是朝阳市、双塔区、龙城区、朝阳县党和政府的机关所在地。
大凌河自南向北沿城而过,凤凰山像一座屏障屹立于城东面。
地理坐标为东经120°27′,北纬41°35′。
南距首都北京经凌源、平泉、承德的高速公路492公里,经凌源、承德的普通公路503公里;东北距省会沈阳经锦州的高速公路318公里,经桃花吐、北票、清河门、黑山的普通公路316公里。
是东北与中原的交通要冲,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自前燕慕容氏建为都城之后,时经1600余年,为历代王朝统辖的重镇。
民国及东北沦陷时期仍置朝阳县(吐默特右旗)为县(旗)治所。
解放后历置朝阳县、朝阳市、朝阳专署和朝阳行署、恢复建置朝阳市,党和政府机关皆驻在朝阳。
朝阳,历代为全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第一章朝阳区概况1.1 地理位置朝阳区位于华北平原北京市东部,地理坐标界于东经 116o21'至116o38' ,北纬 39o49'至 40o05' 之间,东邻通州区,西衔东城,西城,崇文,海淀四区,南接丰台区和大兴区,北连顺义,昌平两区。
1.2 自然概况(1)朝阳区辖区轮廓呈南北略长、东西稍窄的不规则形状,南北长约 28 公里、东西宽约 17 公里、地貌平坦,西北高、东南低,地面以 1/1000 至 1/2500 的坡降缓慢倾斜。
全区平均海拔 34 米,总面积 470.6 平方公里。
(2)辖区土质以壤质为主,粘土及沙土较少,无岩石露头。
(3)气候特征我区处于海河流域,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降水集中,风向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夏季受偏南气流的影响,盛行大陆热低压多阴雨天气,平均风速 2.1 米/秒。
冬季寒冷干燥多西北风。
春秋季多东南风,晴朗少雨,冷暖适宜,光照充足。
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589.3 毫米,其中汛期平均降水量 480.8 毫米,多年平均蒸发量为 500毫米,平均气温11.6 ℃,平均年日照时数为 2630.4 小时,平均相对湿度 59%,无霜期约为 192 天,最大冻土深度 56 厘米。
1.3 河流水系境内 8 条主要河流:清河、温榆河、北小河、坝河、亮马河、通惠河、肖太后河、凉水河。
(1)清河水系:清河是温榆河的支流,源于海淀区的西部山区。
穿过八达岭高速公路入本区,在上辛堡汇入温榆河,在本区北部边界地带流程 15.68 公里,接纳本区汇水面积 48.38 平方公里。
本区汇入清河的排水沟有史家沟、下清河沟、洼里沟、仰山大沟、北苑沟、清河营沟、勇士营沟、沙子营沟及1条支沟,共 9 条 31.1 公里。
(2)温榆河水系:温榆河是北运河的上游河段,源于北京西北山区。
自昌平区流入本区上辛堡,流经沙窝村东南,区内长度 22 公里,在通州区北关闸注入北运河,全程 46.4 公里,流域面积 2478 平方公里,接纳本区汇水面积 81.5 平方公里,是北运河重要支流之一。
爱我家乡精彩朝阳——朝阳四大文化介绍朝阳,多么美丽的名字,看到或听到她,你的眼前会呈现出满天的红霞、喷薄的日出、云蒸霞蔚的壮观景象。
一、朝阳的基本情况“朝阳”一名始于清代乾隆四十三年(1778)。
据民国二十年(1931)《朝阳县志》记载,因城址东邻凤凰山,山形如青凤昂首展翅对城似鸣状,即取《诗经∙大雅篇》“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之意,引“凤鸣朝阳”之句而取“朝阳”二字命名。
朝阳市位于辽宁省西部,南临河北省,北接内蒙古自治区。
地处京、津、唐和东北城市群中间,是东北通往关内的咽喉要道。
朝阳面向沿海,背依腹地,地理位置优越。
全市及辖区县总面积19736平方公里,占辽宁省的七分之一,总人口344万,由汉、蒙、回、满、朝鲜、锡伯族等30多个民族组成。
市区面积50平方公里,人口50多万。
朝阳,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底蕴,在这片充满生机和希望的热土上,有多少美丽的传说在这里流传,有多少历史大戏在这里上演,有多少风云人物在这里弄潮,有多少震惊世界的奇迹在这里诞生……。
朝阳,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神奇的古生物化石文化,悠久的三燕文化、神圣的牛河梁红山文化、丰富的佛教文化,构成了朝阳辉煌灿烂文化中四朵美丽的奇葩,正在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二、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一)独一无二的化石文化——朝阳——世界古生物化石的宝库宇宙间最神秘、最被崇拜的因素是生命。
人类越进步,社会越发展,科学技术越发达,对生命的起源、演化和发展也就越关注。
地层中广泛分布的古生物化石是最精美、最生动的语言,古生物化石从表面看只是石头而已,但深入审视,其中蕴藏着许多万物造化的天然信息密码,蕴藏着科学和艺术的内涵,所以,从利用的角度讲,化石具有艺术观赏效果和美学上的鉴赏享受效果(艺术性)、科学内涵(科学性)和文化底蕴(文化性),可令人们追溯生命之历程和自然历史的脚步,同时,可增长民族自豪感和地方优越感(教育性),还可以拓宽现代人心理空间和精神世界(引导性)。
朝阳市概况朝阳,辽宁省辖地级市,别称“龙城”。
位于辽宁西部,居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辖两区三县两市,总面积19700平方千米;辽宁省第四大人口城市,全省面积第一大城市。
是中国东北与中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地带。
朝阳市东连辽宁中部工业城市群,西接京、津、唐经济圈,南临渤海之滨,北依内蒙古腹地。
根据地貌成因及其形态特征,朝阳市可划分为中西部环形低山区、东部低山丘陵区、河流冲积平原、山间盆地等4个地形单元。
海陆兼备,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
朝阳居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尽管东南部受海洋暖湿气影响,但由于北部蒙古高原的干燥冷空气经常侵入,形成了半干燥半湿润易干燥地区,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日照充足,日温差较大,降水偏少。
朝阳是一座历史名城,自西汉起就设置了郡县,朝阳古代文化源远流长。
“鸽子洞”古人类遗址证明,早在 10 多万年前,朝阳大地已有人类祖先繁衍生息。
境内牛河梁遗址,证明这里早在 5000 年前就存在一个具有国家雏型的原始文明社会,这一重大发现,把中华民族的文明史提前了 1000 多年。
近年来,在朝阳境内发现的鸟化石引起了海内外的广泛关注,大量发现的一亿三千万年前的鸟化石,填补了世界生物进化研究的一项空白,它证明了到目前为止,世界上鸟类的祖先是在中国,在辽西的朝阳。
朝阳人杰地灵,数以百计的宝塔古刹点缀着山河大地,使朝阳充满古文化的深邃魅力。
朝阳资源丰富,尤其矿产资源具有分布广、种类多、开发潜力大的特点。
本世纪初,境内已发现有益矿藏 53 种,产地 570 余处,已探明储量占全省的70% ,其中锰储量居东北之首,钼产量居全国第二位,是全国八大黄金主产区之一;膨润土、大理石等储量大、品质好,具有良好开发前景。
朝阳的旅游资源丰富,名胜古迹众多。
桃花山风景区位于北票市桃花吐镇,是一个集自然、人文和生态景观为一体的新兴生态旅游风景区。
桃花山寺院建于清末, 2002年被省环保局批准为辽西第一家“省级生态农业庄园”,同时被朝阳市文联批准为“辽西艺术家活动基地”。
朝阳市土壤简介【土壤类型分布】朝阳市土壤总面积为3357万亩,其中褐土2456万亩,占土壤总面积的%,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地区;棕壤673万亩,占总面积的%,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区,在高山上也有零星分布;草甸土219万亩,占总面积的%,主要分布在河流两岸的河漫滩、超河漫滩及低阶地上,在山间谷地、丘陵漫岗间低平地和山间小平原上也有少量分布;风沙土万亩,占总面积的%,主要分布在建平西部接近内蒙古的边缘地带。
土壤的分布与成土因素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朝阳市地域辽阔,地形复杂。
因此,土壤分布不仅具有水平地带性和区域分布规律,而且还具有垂直地带性的分布。
1、土壤的水平分布。
朝阳市地貌由努鲁儿虎山脉、松岭山脉的北东向构造平行山脉所组成,使全区地势由北向东南呈阶梯或倾斜状。
由西北向东南依次为努鲁儿虎山侵蚀构造中低山;北票-大城子的大凌河两侧断块盆地及侵蚀丘陵谷地;辽西古拗陷松岭山地及山海关隆起褶皱块山的北缘等。
努鲁儿虎山和松岭山脉,构成朝阳市山地骨架,是北南和西北热量与水气交流的天然屏障,构成朝阳市不同生物气候及土壤水平地带分布的重要界限。
松岭山脉南麓为棕壤主要分布区,由南向北依次出现的土壤为棕壤-褐土。
朝阳县王营子、六家子、瓦房子、董家店,喀左县的羊角沟、尤杖子、十二德堡、南公营子、白塔子,凌源县的三十家子、佛爷洞、河坎子、三道河子、大河北、松岭等乡和建昌县均为棕壤分布区;到朝阳市中部、北部,则由棕壤区变为褐土区,形成纬度地带分布规律。
松岭山脉东麓亦为棕壤主要分布区,由东向西依次出现地带性土壤仍是棕壤-褐土。
北票、朝阳两县与义县、锦县接壤地区,北起北票小塔子、常河营子、上园、三宝营、巴图营子向南延至朝阳县大屯、根德、王营子、王伦沟等乡均为棕壤分布区,此线向西则为褐土区。
2、土壤垂直地带性分布。
朝阳市为辽西中低山丘陵区,海拔1000米以上的中山就有数十座,地势坡度较大,因气候、植被随地势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土壤类型的变化。
朝阳市土壤简介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朝阳市土壤简介【土壤类型分布】朝阳市土壤总面积为3357万亩,其中褐土2456万亩,占土壤总面积的%,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地区;棕壤673万亩,占总面积的%,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区,在高山上也有零星分布;草甸土219万亩,占总面积的%,主要分布在河流两岸的河漫滩、超河漫滩及低阶地上,在山间谷地、丘陵漫岗间低平地和山间小平原上也有少量分布;风沙土万亩,占总面积的%,主要分布在建平西部接近内蒙古的边缘地带。
土壤的分布与成土因素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朝阳市地域辽阔,地形复杂。
因此,土壤分布不仅具有水平地带性和区域分布规律,而且还具有垂直地带性的分布。
1、土壤的水平分布。
朝阳市地貌由努鲁儿虎山脉、松岭山脉的北东向构造平行山脉所组成,使全区地势由北向东南呈阶梯或倾斜状。
由西北向东南依次为努鲁儿虎山侵蚀构造中低山;北票-大城子的大凌河两侧断块盆地及侵蚀丘陵谷地;辽西古拗陷松岭山地及山海关隆起褶皱块山的北缘等。
努鲁儿虎山和松岭山脉,构成朝阳市山地骨架,是北南和西北热量与水气交流的天然屏障,构成朝阳市不同生物气候及土壤水平地带分布的重要界限。
松岭山脉南麓为棕壤主要分布区,由南向北依次出现的土壤为棕壤-褐土。
朝阳县王营子、六家子、瓦房子、董家店,喀左县的羊角沟、尤杖子、十二德堡、南公营子、白塔子,凌源县的三十家子、佛爷洞、河坎子、三道河子、大河北、松岭等乡和建昌县均为棕壤分布区;到朝阳市中部、北部,则由棕壤区变为褐土区,形成纬度地带分布规律。
松岭山脉东麓亦为棕壤主要分布区,由东向西依次出现地带性土壤仍是棕壤-褐土。
北票、朝阳两县与义县、锦县接壤地区,北起北票小塔子、常河营子、上园、三宝营、巴图营子向南延至朝阳县大屯、根德、王营子、王伦沟等乡均为棕壤分布区,此线向西则为褐土区。
2、土壤垂直地带性分布。
朝阳市为辽西中低山丘陵区,海拔1000米以上的中山就有数十座,地势坡度较大,因气候、植被随地势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土壤类型的变化。
辽宁省各城市自然地理情况一、沈阳市沈阳位置在41.8N°、123.4°E温在-35℃~36℃之间,平均气温8.3℃,极端最高气温为38.3℃(1952年7月18日),中心城区极端最低气温为-32.9℃(2001年1月15日),近郊近年来最低气温为-35.4℃(沈北新区2001年1月11日);之前沈阳还观测到39.3℃(1920年)的高温,和-33.1℃(1950年)的低温。
全年降水量600~800毫米,1951年至2010年市区年平均降水量716.2mm,全年无霜期183天。
受季风影响,降水集中,温差较大,四季分明。
二、大连市大连度58分至123度31度43分至40度10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10.5℃,极端气温最高37.8℃,最低-19.13毫米,全年日照总时数为2500-2800小时。
三、鞍山市鞍山位置在辽东半岛中部,地处中纬度的松辽平原的东南部边缘,属于温带季风性气候区。
主要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干冷同季,降水充沛,温度适宜,光照丰富,大风、冰雹、旱涝、霜冻等灾害性天气在不同年份和季节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年降水量为640—880毫米,自东南向西北逐次减少;年平均气温平原地区为8.0—9.0℃,而东部和东南部山区为6.3—7.0℃;日照小时数年平均为2350—2700小时,西北部多于东南部。
四、抚顺市抚顺位置在东经123度39分至125度28分和北纬41度41分至42度38分。
位于辽宁省东部,一年四季分明,气候宜人,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在750--850毫米,无霜期150 天左右,年均气温6.6℃,属北温带季节风性大陆气候。
主要气候特点是夏热多雨,冬寒漫长,温差较大,四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为5~7℃,≥10℃积温平均为2700~3200℃; 无霜期为130~150天; 年平均降水量为760~790毫米; 年日照时数为2230~2520小时,日照百分率为51~58%。
朝阳市水系简介朝阳市地形复杂,河流比较发育,主要有四大河系:大凌河、小凌河、青龙河、老哈河。
5个县(市)均有水系分布,其中朝阳、北票两县(市)水系比较发育,并冲积形成较宽广的带状平原。
其他各县河流多为支流,水流量不大。
境内集水总面积为19 698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14.53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年输沙模数为500~3000吨∕平方公里。
据辽宁省河务局、水土保持局于2004年应用遥感技术(RS)普查并参照全国水利普查结果,全市流域面积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大、中、小河流有681条,占全省4450条总数的15.3%(全省首位);有流域面积在10~20平方公里的河流423条;有流域面积在20~50平方公里的河流150条;有流域面积在50~100平方公里的河流37条(全省首位);有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73条(全省首位,含4条干流)。
朝阳境内河流基本都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因降水量较小,在常规情况下,除夏秋两季外,河道充水量均不大,河面较狭窄,水浅,经常呈现间歇状态。
二是除老哈河向北流外,其他河流均为由西向东转东南或径直南流。
三是地势陡峻,上游山岩、河道狭窄,落差很大,造成地形上的强烈切割;中下游河道舒展,呈现出婉转迂回的景观。
【大凌河】大凌河是朝阳市最大的一条河流,也是中国东北独流入海的较大河流之一。
古时称“渝水”,北魏时称“白狼水”。
唐朝时改称“白狼河”,辽时称“灵河”,金代称“凌河”,元代称凌水,也有记载称“凌江”(元至正年间《通济桥碑记》中记载:“城东合龙山下,有水曰凌江”)。
明朝时始称“大凌河”至今,以与“小凌河”相区别。
清朝时蒙古语称“傲木楞河”。
《朝阳市志》记载,大凌河有北、西、南3源。
北源出于凌源市热水汤街道,经万元店镇,至兴源街道的八间房,之后进凌源城,过北大桥向南,于凌源城城南辛杖子汇入西支河。
西源出自河北省平泉县宋营子乡水泉子沟(古名“榆河”,今称“南大河”),河源高程1097米,于宋杖子镇段杖子村北进入凌源市境。
朝阳市地质概况第一章地质第一节地质特征朝阳大地构造位置处于中朝准地台北缘,仅有建平北部的烧锅营子、二十家子以北跨入内蒙—大兴安岭华力西褶皱带,面积只占3%。
二级构造分属内蒙地轴、燕山台褶带、内蒙优地槽褶皱带。
三级构造有内蒙地轴建平台拱,包括四级构造宁城断凹和宝国老断凸;燕山台褶带辽西台陷,包括四级构造朝阳穹褶断束;燕山台褶带山海关台拱,包括四级构造绥中凸起。
朝阳全区地层发育出露齐全,岩体广布,地质构造复杂。
太古界建平群,主要分布在凌源至叶柏寿、朝阳县东五家至北票大好沟。
下元古界境内缺失。
中元古界的长城系和蓟县系,在凌源雹神庙、建平迟家杖子—新城、朝阳西五家子、北票白台沟、建昌八家子等地均有出露。
上元古界区内仅存青白口系,分布在凌源、喀左及建昌西部。
古生界包括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石灰系、二叠系,分布较普遍,主要分布在凌源、喀左、建昌,其他各县也有分布。
中生界地层,朝阳地区是全国主要分布之一,有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
其中,三叠系除建平外零星分布在区内各县。
侏罗系和白垩系则出露广泛,发育齐全,主要分布在区内各盆地。
新生界地层在区内见有第三系和第四系,主要分布在凌源、朝阳、北票及建平的中低山间、丘陵、盆地及河谷两侧。
区内侵入岩和火山岩均很发育。
侵入岩出露总面积约2400平方公里,其中鞍山期主要分布在内蒙地轴南缘、沿凌源—北票大断裂西北侧;燕辽期中元古代主要出露于建平叶柏寿北西,燕辽期晚古代有辉绿岩和花岗岩两类,主要出露在建平北东、凌源南东和建平南部;华力西期集中分布在内蒙地轴北缘及地轴以北地槽区;印支期分布区一是建平朱碌科—中三家子断裂带西侧,二是北票与内蒙交界处的大庙—鸡冠山岩体;燕山期为活动最强时期,其中尤以中晚侏罗系为主要活动期,呈岩床、岩脉、小岩株侵入蓟县系、奥陶系和建平群小塔子沟组及中元古界的高于庄、杨庄组。
岩性主要为基性岩、中性岩和酸性岩,岩石类型以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为主。
朝阳地区的火山活动发生在太古代及中生代。
朝阳县土壤类型分布特征及特点研究闫洪亮【摘要】总结了朝阳县三种土壤类型的特点及分布特征,肥力水平及可利用价值,为科学的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提供依据,对实现朝阳县耕地资源的高效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期刊名称】《现代农业》【年(卷),期】2019(000)002【总页数】1页(P21)【关键词】土壤类型;棕壤类;褐土类;草甸土类【作者】闫洪亮【作者单位】辽宁省朝阳市土壤肥料工作站,辽宁朝阳 122000【正文语种】中文朝阳县位于朝阳市中部,农业人口多,是全省有名的农业大县,界于北纬40°55′~41°54′,东经119°52′~120°47′之间,属于冀北辽西侵蚀低山丘陵地区,丘陵相对高度为300~600 m。
境内丘峦起伏,山脉纵贯,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土壤是农业的载体,合理的分析各个土壤类型的特点,摸清土壤内部物质的转化规律和生产性能,影响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全面掌握土壤分类特征和特点,是解决农业问题的关键和基础[1]。
朝阳县受蒙古高原高压影响较大,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降雨量平均为450 mm左右,大部分地区属于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区,形成了褐土类型为主的土类特征。
朝阳县土类可分为三大土类、十个亚类[3]。
1 土壤类型朝阳县土壤可分为棕壤类、褐土类、草甸土类三大土类。
1.1 棕壤类朝阳县棕壤土类主要分布在县域内东南和南部,与凌海市、葫芦岛市、建昌县相接成地带性分布,并在大青山500 m以上呈垂直分布,总面积5.5万hm2,占全市总面积的14.8%。
可分为棕壤性土、棕壤、潮棕壤三个亚类。
棕壤性土亚类主要分布在棕壤区石质低山丘陵的中上部,土层浅薄,腐殖质含量少,有机质含量低,水土流失严重;棕壤亚类主要分布朝阳县南部棕壤地带土质丘陵的岗顶或坡地中部、中下部,土层深厚,保水保肥能力较强,可耕性好;潮棕壤类主要分布丘陵坡脚或缓坡平地上,水肥条件较好,有机质含量高,可耕性好,应防止水土流失,提高肥效。
朝阳市地形特征
朝阳市位于辽宁省西部,处于内蒙古高原向沿海平原过渡的阶梯分界地带,属于山地丘陵区。
朝阳市以低山、丘陵为主要地形特征,地势为北及北西、西南偏高,向东变低,形如一个向东开口的簸箕。
努鲁儿虎山脉呈北东南西向斜卧于建平县东部、凌源市西北部;大青山脉亦为北东南西走向,经北票市西北,穿过喀左县西北和凌源县中部,在凌源境内与努鲁儿虎山脉靠拢;松岭山脉亦以北东南西方向,经过朝阳县中部、喀左县南部后,入建昌县境与黑山山脉会拢。
群山相连呈环抱之势,形成以喀左县、朝阳县为主体的山间盆地。
本市东部的低山丘陵区,由于河流的冲积作用形成几个小型冲积平原。
这些小型平原和山间盆地地势较平坦,土层较厚,是朝阳市的主要耕作区。
在各山脉之间发育着4条河流,即大凌河、小凌河、青龙河、老哈河。
朝阳市北、西、南三面环山,如同一道天然屏障伫立在边界附近,对于抵御来自西北的冷风,部分改变本区的干冷气候起一定作用。
低处的盆地、平原、坡谷堆积着来自四周高处的坡、洪积物和开阔河床不断承受的新鲜冲积物,也都因为朝阳市四周高、中间低的特有地形而不致使风化剥蚀物等冲得太远,造成较大的水土流失。
东部低山丘陵区,大部分为300~500米的自然地形,其间水系比较发育,且大多为中生代地层,岩性也较松软,经过长期的风化、剥蚀、搬运,造成了一系列大小不等并与水系紧密相依的带状平原。
低山、丘陵、平原相间伴生,是朝阳市东部地形的一个发育特点。
朝阳境内山区地形,由于风化和冲刷作用,切割十分强烈,往往造成比高相差很大的“V”字型峡谷,地形较陡峻。
而低山丘陵区则多形成“U”字型谷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