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欣赏古代诗词三首
- 格式:ppt
- 大小:499.00 KB
- 文档页数:16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者】苏轼【朝代】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朗读节奏划分】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què),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qióng)楼玉宇,高处/不胜(shēng)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chán )娟(juān)。
【注释】⑴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
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⑵达旦:到天亮。
⑶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与其父苏洵、其兄苏轼并称“三苏”。
⑷把酒:端起酒杯。
把,执、持。
⑸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
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⑹乘风:驾着风;凭借风力。
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
⑺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⑻不胜(shèng,旧时读shēng):经不住,承受不了。
胜:承担、承受。
⑼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弄:玩弄,欣赏。
⑽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⑾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
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
⑿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遗憾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何事:为什么。
适合朗诵的古诗词2~3分钟
有许多古诗词适合朗诵,但在2~3分钟的时间内,选择一首适合的古诗词确实需要一些考量。
以下是一首适合朗诵的古诗词:
《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而著称。
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壮丽山河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简短精练,意境深远,非常适合用于朗诵。
在朗诵时,可以通过语调的起伏和停顿来表现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如在“白日依山尽”一句中可以稍微放慢语速,表现出对自然景色的沉思;而在“更上一层楼”一句中可以加重语气,表现出对远方的向往和不懈的追求。
此外,在朗诵时还可以通过轻重缓急、声音的高低变化等手法来丰富表达,使诗歌更具韵律感和感染力。
朗诵古诗词需要注重情感的抒发和语言的表达,希望这首诗能够满足你的需求。
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课文分析(通用12篇)2022-12-15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课文分析(通用12篇)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课文分析篇1 《古诗词三首》教材简说《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都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
《泊船瓜洲》一诗,据说是诗人应召自江宁赴京任翰林学士,途经京口而作。
末句感慨仕途多险,前途未测,表示的是再次赴京荣遇之际,对仕途没有足够信心之时,所有的乡情仕意。
当然,对于小学生而言,这一点可以不必深究。
如果从诗的字面上看,可以说,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思乡诗。
全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
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州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通篇立意亦含蓄悠远。
《秋思》盛唐绝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少叙事成分;到了中唐,叙事成分逐渐增多,日常生活小事往往成为绝句的习见题材,风格也由盛唐的雄浑高华、富于浪漫气息转向写实。
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全诗的大意是:秋风乍起,客居洛阳城的诗人想写一封信,给远在家乡的亲人,表达自己思乡怀亲的心情,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竟不知从何说起。
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就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人要出发的时候又打开已封好的信查看。
信短而情长,思绪绵长而心绪纷乱,此诗可见一斑。
《长相思》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
词的大意是: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
夜里,住宿帐篷,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温暖、宁静,是没有寒风朔雪之声的。
古代经典诗歌朗诵大全篇一:中华古代经典诗文诵读推荐篇目三年级中华古代经典诗文诵读推荐篇目1、忆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2、绝句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3、小池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4、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三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5、塞下曲唐卢纶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6、塞下曲唐卢纶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7、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8、早发白帝城唐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9、九月九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为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0、滁州西涧唐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1、寻隐者不遇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12、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3、夏日绝句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4、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来自: 书业网:古代经典诗歌朗诵大全)。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5、秋浦歌唐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篇二:古诗经典诵读朗诵稿《古诗苑漫步》朗诵稿男:悠悠华夏~上下五千年。
女:古老而神秘的中国~拥有楚辞、汉赋的绝唱~拥有“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的诗歌顶峰。
男:今天~站在这文化的圣殿~请允许我们用稚嫩而嘹亮的童声~唱响千古流传的不朽名篇《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
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教案5篇中班级的古诗教学,要重视指导同学感受诗的内容,充分领悟诗人的情感,然而诗的语言是浓缩的精华,加之诗人的创作背景同学根本无法体验。
所以,不能单单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而应引导同学进入情境,进行感悟。
以下是我为大家细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1.部编版三班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本首古诗生字“枫”,读准“斜”,理解词语。
2、读懂《山行》,用自己的话语说说古诗的意思。
3、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古诗激趣1、同学沟通古诗,背诵古诗。
2、回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1)理解课题,熟悉(2)解释词语,说说诗意(3)联系实际,发挥想象(4)感情朗读,体会诗境二、揭题学习《山行》1、仔细读诗,想一想哪些你能读懂了?2、同学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诗,沟通。
(1)山行:在山路上行走。
(2):杜牧(唐)同学用课外学问沟通对杜牧的熟悉,加深记忆,更便利的理解诗意。
(3)沟通: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深处……(同学发觉沟通,在结合同学质疑,解读古诗词鱼。
)3、句子的理解:A、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远远伸向已是深秋季节的山头。
B、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隐模糊约可以观察几户人家。
C、由于留恋这枫林傍晚的美景而停下车来(欣赏)。
D、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盛开的红花还要鲜红。
4、同学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古诗的诗意。
(自己说、同桌说、指名说)5、联系实际,发挥想象6、介绍古诗(可用小导游、小画家、小诗人……来表达古诗的意思。
)7、沟通: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在朗读娴熟的基础上,体会感情。
8、美读古诗形式多样,体会情感。
三、作业完成课后的习题2.部编版三班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古诗《山行》,感受诗人对秋天的宠爱之情。
2、学习诗中消失的生字。
会写“于、枫”这两个字。
3、培育同学对古诗的宠爱之情,鼓舞同学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静女》《涉江采芙蓉》《鹊桥仙》《虞美人》翻译注释加赏析1.《静女》静女¹其姝(shū)²,俟(sì)³我于城隅(yú)⁴。
爱⁵而不见,搔首踟(chí)蹰(chú)⁶。
娴静姑娘真漂亮,约我等在城角楼上。
故意躲藏让我找,急得搔头徘徊心紧张。
¹静女:贞静娴雅之女。
静:娴雅贞静。
²姝:美丽,漂亮。
³俟:等待,此处指约好地方等待。
⁴城隅:城角隐蔽处。
一说城上角楼。
城:城墙。
隅:城墙上的角楼。
⁵爱:同“薆”,隐藏。
⁶搔首踟蹰:以手指挠头,徘徊不进。
踟蹰:徘徊不定。
静女其娈(luán)¹,贻(yí)²我彤管³。
彤管有⁴炜(wěi)⁵,说(yuè)怿(yì)⁶女(rǔ)⁷美。
翻译:娴静姑娘真娇艳,送我一枝红彤管。
鲜红彤管有光彩,爱它颜色真鲜艳。
注释:¹娈:面目姣好。
²贻:赠。
³彤管:不详何物。
一说红管的笔,一说和荑应是一物,指初生时呈红色的管状的草,有的植物初生时或者才发芽不久时呈红色,不仅颜色鲜亮,有的还可吃。
如是此意,就与下文的“荑(tí)”同类。
但是也可能是指涂了红颜色的管状乐器等。
⁴有:形容词词头。
⁵炜:色红而光亮。
⁶说怿:说同“悦”。
怿,喜悦。
⁷女:同“汝”,你,指彤管。
自牧¹归(kuì)²荑(tí)³,洵(xún)美且异⁴。
匪⁵女(rǔ)⁶之为美,美人之贻(yí)⁷。
郊野采荑送给我,荑草确实美好又珍异。
不是荑草长得美,美人相赠厚情意。
¹牧:城邑的远郊。
²归:同“馈”,赠送。
³荑:初生的白茅草。
象征婚媾。
⁴洵美且异:确实美得特别。
洵:确实。
异:特殊。
⁵匪:同“非”。
⁶女:代词,代前文所说之物。
⁷贻:赠与。
四年级语文古诗三首[9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四年级语文古诗三首的资料9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第1篇5.《古诗三首》江畔独步寻花寒食泊船瓜洲(唐.杜甫)(唐.韩翃)(宋.王安石)黄四娘家花满蹊,春城无处不飞花,京口瓜洲一水间,千朵万朵压枝低。
寒食东风御柳斜。
钟山只隔数重山。
留连戏蝶时时舞,日暮汉宫传蜡烛,春风又绿江南岸,自在娇莺恰恰啼。
轻烟散入五侯家。
明月何时照我还?【重点词语】:江畔娇莺啼叫御柳日暮隔离数字【词语解释】:江畔:江边。
御柳:皇家花园中的柳树。
还:回。
【中心思想】《江畔独步寻花》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
这首诗写了在黄四娘家赏花时的场面和感触,表现出一派春光烂漫的景象。
诗中“千朵万朵压枝低”一句体现出花很多。
描绘的是一幅万紫千红、繁花似锦的春景图,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的思想感情。
《寒食》的作者是唐代诗人韩翃。
这是一首政治讽刺的诗。
这首诗讽刺了唐肃宗、代宗时期的宦官专权。
“寒食”是古代的一个传统节日,在清明节前的一两天,按风俗这天禁火。
描绘了寒食节的景象,由白天写到了夜晚,重点写夜晚,以汉喻今,流露出诗人对现实的不满。
《泊船瓜洲》作者宋朝诗人王安石描写了诗人停船瓜洲时遥望家乡,不知何时能回到家乡的惆怅,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第2篇古诗三首一、默写三首古诗。
望洞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朝的_____________枫桥夜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朝的_____________菊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朝的_____________二、先解释重点字的意思,再理解诗句的意思。
赠刘景文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5篇《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词抒发了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
这里是人美心善的小编首席帮大家整编的5篇赠刘景文的相关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二年级语文《赠刘景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的含义。
2、体会诗人的写作动机,感受秋天的美丽,懂得生活总有其美好的一面,我们要积极地去面对。
3、欣赏情意丰富的古诗,能正确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流程:一、回忆导入,明确主题1、同学们,四季更迭,秋天已然悄悄地来到我们跟前。
关于“秋天”,我们以前学过不少课文,你还记得吗?(学生背诵相关片断)2、总结自己对秋天的经验。
按句式说话:“在我的印象中,秋天_________________。
”3、在古代大诗人苏轼的心目中,秋天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赠刘景文》。
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1、配乐范读,想象画面。
2、读准、读通诗句。
思考讨论:诗中写出哪些景物?3、通读全诗,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三、赏析诗句,把握诗蕴1、夏日荷花是什么样子的?(当学生说不清时,可引导背诵已学课文《荷花》片断,板画“荷叶”理解“擎雨盖。
)到了秋末,荷花又变成什么样了?(出示“荷尽”图,理解“尽”。
)2、秋天的'菊花在枯萎时与夏日的荷花有什么不同?(出示“菊残”图,理解“傲霜枝”)3、比较两图,读前两行诗。
你体会到了什么?4、“菊残犹有傲霜枝”,菊花的精神,令诗人对秋天平添了一分敬畏,而秋天的果实更以她沉甸甸的收获,令诗人对秋天偏爱有加。
(出示诗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是橙黄橘绿时)读诗句,想想秋天除了“橙”和“橘”,还有哪些果实也成熟了?(学生说不出时,可引导背诵《秋游景山》片断“这里的果树果实累累。
……”)再读诗句,说说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四、诵读全诗,体味诗情1、学生自由吟诵,配乐朗读、背诵。
【导语】诗词是的语⾔艺术。
诗词常常⽤最精练的语⾔来展⽰世界的万千⽓象,形象⽽含蓄地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路难(其⼀) 唐·李⽩ ⾦樽清酒⽃⼗千,⽟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拔剑四顾⼼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雪满⼭。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梦⽇边。
⾏路难!⾏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楚⽔凄凉地,⼆⼗三年弃置⾝。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
沉⾈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春。
今⽇听君歌⼀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调歌头(明⽉⼏时有) 宋代·苏轼 丙⾠中秋,欢饮达旦,⼤醉,作此篇,兼怀⼦由。
明⽉⼏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恐琼楼⽟宇,⾼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有悲欢离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长久,千⾥共婵娟。
教案 【教学⽬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三⾸诗词,把握诗歌内容。
2.品味富有表现⼒的语⾔,体会诗歌意境,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培养热爱祖国古代⽂化的思想感情,提⾼⽂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标】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三⾸诗词,把握诗歌内容。
【教学⽬标】 培养热爱祖国古代⽂化的思想感情,提⾼⽂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路难(其⼀)》 【情境导⼊】 同学们,说起唐诗,不得不提到李⽩。
余光中在《寻李⽩》中这样赞叹他:“酒⼊豪肠,七分酿成了⽉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绣⼝⼀吐就半个盛唐。
”杜甫曾在《饮中⼋仙歌》中这样描述李⽩:“李⽩⽃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呼来不上船,⾃称⾂是酒中仙。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李⽩的名篇《⾏路难(其⼀)》,⼀同轻叩浪漫诗仙那扇独特的⼼扉。
【新课解读】 ⼀、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有感情地朗诵本⾸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