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交通安全培训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4.46 MB
- 文档页数:65
交通安全知识培训目录/Contents01 02 03 04事故的成因与预防安全行车知识及技巧文明行车交通标识认知图库01据调查统计,在所有的交通事故中,除极少数属意外原因造成,75%以上的事故是驾驶员或行人的人为因素造成的。
u事故的成因与预防最易引发事故的交通违法行为:Ø酒后驾驶Ø疲劳驾驶Ø超速驾驶Ø违反交通信号指示(图示)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最新统计数据表明:每3起酒后驾车事故就会有1人死亡,而酒后驾车发生事故的比率为27%,是非酒后交通事故的26倍。
实验证明,饮酒者每100毫升血液中含酒精50毫克时,反应能力即有所下降,达到100毫克时,下降约35%,达到150毫克时,下降50%,并使人动作失调,手脚失控。
饮酒后驾驶员会出现远视,视物的立体感上发生误差,反应时间要延迟二至三倍。
酒会对中枢神经起麻醉抑制作用受到酒精影响的司机通常会有如下特征:对信号灯反应慢;逆向行驶;摇摆不定、突然转向、飘忽不定或在道路中线驾驶;乱踩刹车;转弯幅度大;蛇形;没有原因就停车;开车速度极慢;突然转弯或违法转弯;天黑时不开前灯。
易见的。
身体被酒精麻痹,事故发生时,纯粹是无意识状态下驾驶!对交通秩序和交通安全危害极大!驾驶员在驾驶车辆时,由于种种原因会产生生理机能或心理机能的失调,即在生理或心理上产生疲劳,从而机能失调,由此造成交通事故的为数不少,据统计,因疲劳驾车而造成的交通事故占总起数的20%左右,占特大交通事故的4 0%以上。
驾驶员疲劳的心理表现形式,主要有:(1)无力感。
驾驶员感到体力减弱、操作无力,方向、换挡等操作主动性下降。
(2)注意功能失调。
疲劳会引起注意稳定性下降,注意力分散,接收外界信息怠慢迟缓,视野逐渐变窄,漏看、错看信息的情况增多。
(3)知觉功能减退。
感觉器官的功能由于驾驶疲劳发生衰退或紊乱,视觉模糊、听力下降,甚至产生幻觉。
(4)操作技能下降。
换挡不灵活,动作不协调,油门操作不平稳。
完整版)道路交通安全知识培训课件1.交通道路安全知识2.出车前安全准备3.人体疲劳“三个阶段”4.调整状态再工作5.制动突然失灵怎么办?6.汽车自燃的原因与预防7.大风天气如何驾车8.冰雪道路如何防止车辆滑溜9.雨、雪天安全驾驶技巧10.冰雪路面行车“七要素”11.发生交通事故怎么报警及报警内容12.发生意外怎么办?13.伤情判断和自救14.机动车故障应急处理1.驾驶机动车不得有以下行为:1)在车门、车厢没有关好时行车;2)在机动车驾驶室的前后窗范围内悬挂、放置妨碍驾驶人视线的物品;3)拨打接听手持电话、观看电视等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4)下陡坡时熄火或者空挡滑行;5)向道路上抛撒物品;6)驾驶摩托车手离车把或者在车把上悬挂物品;7)连续驾驶机动车超过4小时未停车休息或者停车休息时间少于20分钟;8)在禁止鸣喇叭的区域或者路段鸣喇叭。
2.汽车驾驶员应具备的知识:汽车驾驶员应该了解确保安全和对各种事物规律性的必要认识和理解。
应具备“五知”、“撞击力”、“速度”、“空间”等几个方面的概念。
1)“五知”:知人、车、路、天、货;2)撞击力:汽车在运动中动能,可根据物理学动能定律公式求得。
要明确车速愈快,动能愈大,所以道路上任何人、车、物是经不起撞击的;3)速度:汽车在运行过程中遇到意外情况不是一刹就停的。
所以驾驶车辆人员必须掌握速度和制动距离的概念。
要明确车速提高一倍,制动距离要增加四倍;4)空间:是前后车距、横向和低空障碍高度等。
3.最易发生交通事故的原因:1)车辆出发前未做安全检查;2)超速、开快车;3)长途、长时间开车,精神体力不佳;4)酒后开车;5)随意超车、乱换车道、蛇行行驶;6)在高速公路行使路肩;7)未保持安全距离;8)不专心开车,驾驶中与人谈笑,或者车行中打电话,做其它事情等;9)闯红灯;10)转弯时未减速慢行。
4.汽车驾驶人心理素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根据辩证法内外因果关系理论,外因是重要条件,但内因是根本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