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服务目标及内涵
- 格式:docx
- 大小:60.58 KB
- 文档页数:18
优质护理服务的目标及内涵一、优质护理服务:“优质护理服务”是指以病人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
“以病人为中心”是指在思想观念和医疗行为上,处处为病人着想,一切活动都要把病人放在首位;紧紧围绕病人的需求,提高服务质量,控制服务成本,制定方便措施,简化工作流程,为病人提供全面、全程、专业、人性化整体护理服务。
二、优质护理的目标: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达到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及医务人员满意的目标,实现“三好一满意”-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
三、优质护理的内涵:1、改革护理工作模式,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
护士包病人,每个护士平均分管病人≤8人。
2、履行护士职责,全面护理好患者护士应该履行的职责:责任护士要为患者提供整体护理服务,负责患者的一切治疗护理,并协助医师实施诊疗计划,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及时与医师沟通,随时与患者沟通,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康复指导,提供心理护理。
3、提高对护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通过科学管理,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1)把优质护理工作列入医院的中心工作。
2)充实临床一线护理队伍,保障临床护理岗位的护士配置。
3)完善行政及后勤支持系统。
4)完善护理垂直管理。
5)实行护理岗位管理,开展护理岗位绩效考核与分配。
6)改革护理分工与排班模式,合理配置护士,实行护士分层管理,对护士进行绩效考核。
我院“优质护理示服务”已经全院推开:100%。
护士书写护理文书时间<30分钟4、以病人为中心,责任护士负责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治疗、护理等工作,落实临床诊疗服务全过程。
3、护士站前移,实施床边工作制、床边记录制等。
4、建立优质护理常态化、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和延续护理机制。
优质护理服务概念、目标和内涵优质护理服务概念:是指以病人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以病人为中心”是指在思想理念和医疗行为上,处处为病人着想,一切活动都要把病人放在首位;紧紧围绕病人的需求,提高服务质量,控制服务成本,制定方便措施,简化工作流程。
为病人提供“优质、高效、低耗、满意、放心”的医疗服务。
优质护理服务内涵:1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2要满足病人基本生活的需要;3要保证病人的安全;4要保持病人躯体的舒适;5协助平衡病人心理6取得病人家庭和社会的协调和支持;7用优质护理的质量来提升病人与社会的满意度。
优质护理服务目标: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
我院2014年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目标1、住院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A类病区≥98%,B/C类病区≥95%。
2、"非病区(门诊、急诊、自特殊科室)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95%。
3、"出院病人回访率≥85%。
第三方患者满意度>90%。
4、"护理措施落实率≥95%。
5、"健康教育指导率100%,健康教育知晓率≥90%。
6、"患者、家属对责任护士知晓率100%。
7、"优质护理服务病房覆盖率100%,其中A类病区≥60%。
十五个A类病区:妇科(五病区)、胸外科(六病区)、骨科(七病区)、神经外科(八病区)、消化内科(九病区)、心内科(十病区)、神经内科(十一病区)、肾内科(十二病区)、泌尿外科(十四病区)、肿瘤科(十六病区)、儿内科(十八病区)、呼吸内科(二十病区)、普外科(二十一病区)、呼肾内科(二十二病区)、骨科(二十三病区)。
8、"力争全年零投诉、零重大护理差错。
优质护理办事目的与内在
一、优质护理办事目的:患者满足.社会满足.当局满足.病院满足.大夫满足.护士满足
二、优质护理办事内在:
1.改造护理工作模式,实施义务制整体护理模式,每位义务护士平均分担患者不超出8人.
2.公示并落实办事项目,实施护士职责,周全护理好患者.护士应当实施的职责:义务护士要为患者供给整体护理办事,协助大夫实施诊疗筹划,亲密不雅察患者病情,实时与大夫沟通,随时与患者沟通,对患者开展健康教导.康复指点,供给心理护理.
3.进步对护理工作主要性的熟悉,经由过程科学治理,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
(1)把优质护理工作列入病院的中间工作.
(2)充实临床一线护理部队,包管临床护理岗亭的护士设置装备摆设.
(3)完美行政及后勤支撑体系.
(4)完美护理垂直治理.
(5)实施护理岗亭治理,开展护理岗亭绩效考察与分派.
(6)改造护理分工与排班模式,合理设置装备摆设护士,实施护士分层治理,对护士进行岗亭绩效考察.。
优质护理服务内涵及目标优质护理服务:是指以病人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以病人为中心”是指在思想观念和医疗行为上,处处为病人着想,一切活动都要把病人放到首位;紧紧围绕病人的需求,提高服务质量,控制服务成本,制定方便措施,简化工作流程,为病人提供“优质、高效、低耗、满意、放心”的医疗服务。
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是护士对患者进行全程、全面的护理,由责任护士具体对患者负责,根据病情为患者制订详细的护理计划和护理措施,同时对患者或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的认知,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预防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疾病早日恢复。
在护理工作中护士要做到以下几点:1、护士要尊重患者,规范使用文明用语,做到微笑服务,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满足患者合理的需要,时刻把患者的病情放在心上,及时提供健康教育.2、为患者营造一个安全、安静、清洁、舒适的住院环境,让患者有一种归家的感觉。
3、责任护士从患者入院起,就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然后根据病情制订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并对护理措施实施后的效果进行评价,及时与医生沟通,详细介绍患者的病情及治疗护理效果,对存在的问题商谈对策,征得患者同意后实施。
4、危重患者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给予适当的护理措施,为患者做好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确保患者在住院期间不发生压疮、坠积性肺炎、交叉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烫伤、坠床、跌倒等护理不良事件。
5、注重患者的饮食护理,根据病情的不同给予个体化的饮食指导,满足不同患者的营养需求,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6、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经常与患者谈心,了解其心理状态,并能及时与家属沟通,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使患者保持一个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配合治疗和护理。
7、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和隐私权,为患者保密,在做治疗与护理时注意遮挡患者,让患者有尊严地接受治疗和护理。
8、运用护理手段为患者减轻痛苦,如给予患者合适的体位,用心理护理的方法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以减轻疼痛;为便秘患者解除痛苦等等。
优质护理服务目标及内涵一、优质护理服务:“优质护理服务”是指以病人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
“以病人为中心”是指在思想观念和医疗行为上,处处为病人着想,一切活动都要把病人放在首位;紧紧围绕病人的需求,提高服务质量,控制服务成本,制定方便措施,简化工作流程,为病人提供“优质、高效、低耗、满意、放心”的医疗服务。
二、优质护理服务的目标:1、患者满意:通过加强临床护理工作,落实基础护理,使患者感受到护理服务的改善,感受到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提升患者满意度。
2、社会满意:通过加强临床护理工作,夯实基础护理,在全社会树立医疗卫生行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促进医患关系和谐。
3、政府满意:通过提高人民群众对护理的满意度,实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惠民,利民的总体目标。
三、优质护理的内涵:1、改革护理工作模式,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
2、责任护士全面履行护理职责,对患者实施全面、全程的专业护理服务。
护士应该履行的职责:责任护士要为患者提供整体护理服务,协助医生实施诊疗计划,,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及时与医师沟通,随时与患者沟通,对患者开阵健康教育、康复指导,提供心理护理。
3、提高对护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通过科学管理,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1)把优质护理工作列入医院的中心工作。
2)充实临床一线护理队伍,保障临床护理岗位的护士配置。
3)完善行政及后勤支持系统——即全院各系统围绕临床一线,为护理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如完善病人饮食,药物配送,病人陪检,护士配比、护士培训等,为临床护理提供最大支持与保障。
4)完善护理垂直管理5)实行护理岗位管理,开展护理岗位绩效考核与分配。
6)搞个护理分工与排班模式,合理配置护士,实行护士分层管理,护士进行岗位业绩考核。
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实施方案优质护理服务核心是推行“以病人为中心”的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根据标准化建设的要求,结合我院护理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优质护理服务的目标优质护理服务的目标是提供高质量的照护,确保患者或客户得到专业、有效的护理,能满足其身体、心理和社交方面的需求。
以下是优质护理服务的目标:1. 专业护理:优质护理服务的首要目标是提供高水平的专业护理。
这意味着护士或护工应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识别和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提供适当的护理措施。
专业护理包括正确执行医嘱、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病情观察、评估疾病和护理计划,及时处理急救等。
2. 个性化护理:每个患者或客户的需求和健康状况都不同,优质护理服务应提供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这意味着护理人员需要了解患者的个人喜好、价值观和文化背景,以便能够为其提供满意的照护。
个性化护理还包括关注患者的疼痛管理、安全防护、睡眠和营养等方面的需求。
3. 沟通与合作:优质护理服务需要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
这涉及与患者或客户建立积极的关系,倾听和尊重其意见和需求,并提供有效的沟通渠道。
此外,护理人员之间也需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确保信息传递和工作协调。
4. 持续改进:优质护理服务需要不断改进和更新。
这意味着护理机构应根据患者或客户的反馈和评估结果,不断调整和改进护理措施。
持续改进还包括提供员工培训和继续教育,以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
5. 安全保障:优质护理服务必须确保患者或客户的安全。
这包括预防和控制感染、减少跌倒和滑倒、正确使用医疗设备等措施。
此外,护理人员还需要准确记录患者的病情和护理措施,以便提供准确的医疗报告和病历。
总之,优质护理服务的目标是提供专业、个性化、安全和持续改进的护理照护。
通过不断努力提高护理质量,可以为患者或客户提供满意的护理体验,并最大程度地满足其需求和期望。
优质护理服务目标及内涵 一、 优质护理服务: “优质护理服务”是指以病人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 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 务水平。“以病人为中心”是指在思想观念和医疗行为上, 处处为病人着想,一切活动都要把病人放在首位;紧紧围绕 病人的需求,提高服务质量,控制服务成本,制定方便措施, 简化工作流程,为病人提供“优质、高效、低耗、满意、放 心”的医疗服务。 二、 优质护理服务的目标: 1、 患者满意:通过加强临床护理工作,落实基础护理, 使患
者感受到护理服务的改善,感受到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提升患者满意度。 2、 社会满意:通过加强临床护理工作,夯实基础护理, 在全
社会树立医疗卫生行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良好形 象,促进医患关系和谐。 3、 政府满意:通过提高人民群众对护理的满意度,实 现医药
卫生体制改革惠民,利民的总体目标。 三、 优质护理的内涵: 1、 改革护理工作模式,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
2、 责任护士全面履行护理职责,对患者实施全面、全 程的专
业护理服务。 护士应该履行的职责:责任护士要为患者提供整体护理 服务,协助医生实施诊疗计划,,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及时 与医师沟通,随时与患者沟通,对患者开阵健康教育、康复 指导,提供心理护理。 3、提高对护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通过科学管理,调 动护士
工作积极性 1 )把优质护理工作列入医院的中心工作。
2 )充实临床一线护理队伍,保障临床护理岗位的护士 配
置。 3 )完善行政及后勤支持系统一一即全院各系统围绕临
床一线,为护理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如完善病人饮食, 药物配送,病人陪检,护士配比、护士培训等,为临床护理 提供最大支持与保障。 4 )完善护理垂直管理
5 )实行护理岗位管理,开展护理岗位绩效考核与分配。
6 )搞个护理分工与排班模式,合理配置护士,实行护 士分层管
理,护士进行岗位业绩考核。 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实施方案
优质护理服务核心是推行“以病人为中心”的责任制整体护 理模式,根据标准化建设的要求,结合我院护理工作实际, 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组织管理 成立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分管院长 副组长:护理部主任 成员:护士长 二、实施措施 (一) 加强培训,转变护理服务理念 实行责任制护理市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基础保 障。护理部采取讲座、座谈等方式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培训, 转变护理人员传统的护理观念,要求护士结合患者实际情况 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体现护理人员工作中的责任 制,充分考虑患者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因素,运用整 体护理的相关知识,为患者提供适宜的护理服务,提高临床 服务质量。 (二) 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 合理的人员配置,是确保整体护理开展的基本要 求。采取具体措施如下: 1 、增加病房护理人员数量,床护比 >1:. 2 、建立护士听班制,根据护理工作量及工作需要, 随
时调配护士。 3 、科室实行弹性排班,安排一线、二线听班护士。
4 、实行扁平式管理,包床到护,每名护士负责
W
8名病人,全面负责病人的各种资料、护理、宣教、康复指 导等。
(三) 实行护士分层级管理 根据护士的能力、年资、职称、学历等因素,将 护士分为N0 N1、N2、N3 N4五个层级,不同层级护士分 管不同病情轻重、护理难度和健康指导等护理工作,责任明 确,充分体现能级对应。强化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充分调 动各级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提升护理质量,确保为患者提供 优质、安全、满意的会服务。 (四) 加强护理质量控制 1 、实行护理部-科室二级质控体系,严格质量控 制。
2 、制定责任制整体护理质量标准,随着优质护理 服务
的深入护理质量标准,并进行责任制整体护理专项督导 检查。及时分析总结与反馈,持续改进护理工作。 3 、患者及医护人员满意度调查, 护理部半年一次,
科室对每位出院病人调查,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不断提高服 务质量。
(五)运用激励机制,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 1 、评选“护理服务之星”、“护理技术操作标兵” 实
行动态管理,挂牌服务。体现护理人员自身价值,从而激 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 、对护理质量考核成绩优秀者,根据医院政策课 将绩
效工作上浮。
一、 危重病人基础护理常规 .................. 3-4 二、 昏迷患者护理常规 ...................... 5-6 三、 休克患者护理常规 ...................... 7-8 四、 脑疝护理常规 .......................... 9-12 五、 气管切开患者护理常规 ...................... 13-14 六、 气管插管患者护理常规 ...................... 15-17 七、 癫痫持续状态护理常规 ...................... 18-20 八、 上消化道大出血护理常规 .................... 21-22 九、 护理衰竭护理常规 .......................... 23-24 十、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 25-26输血反应应急预案及流程
怀疑严重反映时 输血器具封存检验
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液管,改换生理盐水 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药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记录 必要时填写输血反映报告卡,上报血库 怀疑溶血等严重输血反应时,保留血袋抽取患者血样送往血库 按有关流程对输血器进行封存
遵医嘱给药 立即停止输血 改换生理盐水 填写输血反应报告卡 保留血袋 抽取患者血样 危重病人护理常规及技术规范、工作流程、应急方案 危重病人护理常规 1. 危重患者入院后。护士应立即将其安置在抢救室并平移至
床上,给予舒适的卧位。 2. 立即给予洋气吸入,测量生命体征,必要时心电监护及留
置导尿。 3. 迅速建立静脉通路,严格账务输液速度级配伍禁忌,合理 安排输
液顺序,正确执行医嘱。 4. 密切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等病情变化,每 15--30 分钟巡视一次;备齐各种抢救物品及药品,发现病情变化立 即报告医生,随时准备配合抢救。认真做好护理记录,准确 记录液体出入量。 5. 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叩背及时清除呼吸道内分泌
物,意识障碍者头偏向一侧,必要时行气管内插管、气管切 开或呼吸机辅助呼吸。 6. 保持各类管道通畅,应注意妥善固定,安全放置,防止扭
曲、受压、堵塞、脱落。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 并做好记录。 7. 确保病人安全:对谵妄、躁动或意识障碍者应注意安全,
合理使用保护性用具;牙关紧闭、抽搐的病人,可用牙垫, 防止舌咬伤。 8. 补充营养和水分:危重病人机体分解代谢增强,消耗大, 对营养
的需求增强,而其消化功能减退,为保证其有足够的 营养和水分,应设法鼓励进食,对不能进食者尽早给予鼻饲 或完全胃肠外营养。 9. 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各种护理并发症的发生:
(1)眼部护理:对眼睑不能自行闭合或眼睑闭合不全者做 好眼部护理,可涂眼药膏或盖油纱以保护角膜。 (2 )口腔护理:每天 2--3次,以保持口腔卫生,防止发生 口腔炎症、口腔溃疡等并发症。 (3) 皮肤护理:每1--2小时翻身一次,按摩受压处皮肤, 保持皮肤清洁及床铺、干燥。 (4) 保持肢体良好的功能位,适当应用体位垫,每 2小时 按摩肢体1次,预防肌腱、韧带退化、肌肉萎缩、关节僵直、 经脉血栓及足下垂的发生。 (5) 预防泌尿系统感染:有留置导尿者,应保持留置导尿 管通畅,防止尿液逆流;尿道口擦洗每日 2次,必要时给予 膀胱冲洗。 10. 保持大便通畅,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便秘者可给予人 工通便或
缓泻剂,必要时给予灌肠。 11. 做好心理护理,限制谈事人员。
12. 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做到床头交接班 重点环节的应急管理制度
ICU 安置舒适卧位 通知本科医护人员 CPR 根据病情需要给予适当的处理,
吸氧,吸痰,心电监护
迅速监理静脉通路,遵医嘱准确 给药
制定护理计划,解决病人现有 的现在护理问题
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变化,有异常 及时通知医师
配合医师做好抢救工作 及时做好护理记录 1. 可是应设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可是领导(科主 任和护
士长)担任总指挥,负责对可是在治疗用药、输血核 对、执行治疗操作、标本采集、围手术期、护理安全等重点 环节的应急情况进行管理。 2. 可是在护理工作中的关键环节管理中,应该有严格的规章 制度,
规范的抢救流程,在突发重点环节应急处理中,可是 应该实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责任追究。 3. 科室应急领导小组应该由科室相关负责人组成,进行责任 分管,
组织应急梯队。科室各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应 急处理的相关工作。 4. 对于护理工作中重点环节的应急管理应当遵守预防为主、 常备不
懈的方针,贯彻依靠科学、统一领导、反应及时、措 施果断、加强合作的原则。 5. 可是应建立重点环节日常监测,做好各个班次的交接班工 作。科
室应该加强护士抢救能力的训练,加强对护士安全意 识的教育。做好护士的培训及演练,采取护士考核达标上岗 的管理方法,做到人人知晓科室应急上报流程及应急预案, 确保检测与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 6. 任何个人对突发事件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 瞒、缓
报谎报。 7. 可是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应当组织力 量对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