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五行与身体健康【中医基础理论+四诊】
- 格式:pptx
- 大小:602.94 KB
- 文档页数:4
中医诊断学如何运用阴阳五行诊断疾病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阴阳五行学说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中医哲学思想的基础,也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和工具。
阴阳学说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可以分为阴阳两个方面。
对于人体而言,阴阳的平衡是健康的关键。
当阴阳失调时,疾病就会产生。
从生理功能上看,人体的物质基础,如血、津液等,属于阴;而人体的功能活动,如气的推动、温煦等,属于阳。
在正常情况下,阴和阳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保持着动态的平衡。
比如,在脉象上,如果脉象过于洪大有力,速度较快,通常被认为是阳偏盛的表现,可能提示体内有实热之证;反之,如果脉象细弱无力,速度缓慢,则可能是阴偏盛,或者阳气不足,多与虚寒之证相关。
再看面色,如果面色红润有光泽,多表示阴阳平衡,身体健康;而面色苍白无华,多属阳虚阴盛;面色潮红,则可能是阴虚阳亢。
在症状方面,发热、口渴、烦躁等多属阳证;畏寒、肢冷、乏力等多属阴证。
比如,感冒时,如果出现高热、口渴、咽痛等症状,多为阳证;而如果是恶寒重、发热轻、无汗、流清涕等,则多为阴证。
五行学说则是将自然界的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特性和运动变化规律,与人体的脏腑、组织、情志等进行类比和联系。
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
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
相生,即相互滋生和助长;相克,即相互制约和克制。
以相生关系为例,肝木生心火,如果肝血不足,无法滋养心脏,就可能导致心血虚,出现心悸、失眠等症状。
相克关系方面,如心火克肺金,若心火过旺,可能克制肺气,导致肺气不利,出现咳嗽、气喘等症状。
在诊断疾病时,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声音、脉象等外在表现,结合五行的生克关系,可以推断出脏腑的病变情况。
比如,面色发青,多与肝病有关;面色发红,可能是心病;面色发黄,往往是脾病;面色发白,可能是肺病;面色发黑,多提示肾病。
再从声音来判断,声音高亢洪亮多属阳,声音低微无力多属阴。
如果一个人总是唉声叹气,情绪低落,可能是肝气郁结;而容易激动、急躁易怒,则可能是肝火上亢。
养生保健沒有长生之术只有养生之道主讲:杨彬中医理论基础一.阴阳学说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唯物论和辨证法思想。
阴阳学说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阴、阳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而且其发生、发展和变化都是阴阳对立统一的结果。
中医学把阴阳学说应用于医学,形成了中医学的阴阳学说,促进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中医学以阴阳学阐明了人生命的起源,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疾病的诊疗和防治的根本规律。
阴阳学说贯穿于中医理、法、方、药之中,有效的指导着医疗实践。
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阴阳的含意及普遍性:古代思想家认为,宇宙间一切事物都是由互相对立又互相依存的两个方面构成的。
这两个方面就称为阴阳。
一般来说,阳代表事物具有动的、活跃的、刚强的等属性的一方面,例如,动、刚强、活跃、兴奋、积极、光亮、无形的、机能的、上升的、外露的、轻的、热的、增长、生命活动等。
阴代表事物的具有静的、不活跃、柔和的、等属性的另一方面,例如,静、柔和、不活跃、抑制、消极、晦暗、有形的、物质的、下降的、在内的、重的、冷的、减少、肉体等。
当两件事物发生一定联系时,可以把它们分为阴阳。
例如,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火为阳、水为阴、男为阳、女为阴;白天为阳,黑夜为阴……。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和阴阳转化四个方面。
•阳对立即指世间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如上与下、天与地、动与静、升与降等等,其中上属阳,下属阴;天为阳,地为阴;动为阳,静为阴,升属阳,降属阴。
而对立的阴阳双方又是互相依存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
如上为阳,下为阴,而没有上也就无所谓下;热为阳,冷为阴,而没有冷同样就无所谓热。
所以可以说,阳依存于阴,阴依存于阳,每一方都以其相对的另一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条件。
这就是阴阳互根。
•阴阳之间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一种消长变化过程中的,阴阳在这种消长变化中达到动态的平衡。
阴阳五行与健康今天很高兴能和您分享有关健康的一些看法。
首先了解什么叫健康和疾病?古希腊一个医学家叫做麦克阿侬说过:健康是一种和谐,是我们身体中的各种成分的相互和谐,若其中某种成分过多或者是不足,破坏了这种和谐就叫疾病。
这个观点在西方延伸至今。
中国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说法:中医认为,健康乃是一种平衡,是我们身体中的五脏六腑等各种器官组织的适当的平衡,若其中某个器官的功能过高或者过低导致不平衡叫疾病。
所以,今天我们要谈健康,就不能不谈五脏。
五脏就是肝心脾肺肾。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五脏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呢?肝解毒,心泵血,脾消化,肺供氧,肾滤毒。
五脏之间的关系呢?中国人非常有智慧,发现人和宇宙是相通的。
人是小宇宙,自然是大宇宙。
中国人把自然界简单的概括为五大元素,他们的关系就是自然界的规律,这个理论就叫五行学说。
五行就是木火土金水,对应着人体的肝心脾肺肾,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
五行学说认为,自然界的和谐就是相生,就是说,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这是良性循环。
可是自然界也有灾难,就是相克,自然界里是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这是恶性循环。
在人体的小宇宙里,也是同样的规律。
肝好就滋养心,心好会滋养脾,脾好会滋养肺,肺好会滋养肾,肾好又会滋养到肝,五脏相生,使人体各种器官功能良性循环,所以人就健康。
就像小孩一样皮肤好精神足体力旺。
可是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会受到环境的影响,比如空气污染,会让肺受伤害,令肺功能失调。
若不及时调理,肺脏功能越来越差,急病变慢病,小病变大病,易治变难治,最后是不治。
更重要的是,会相克,影响到肝功能,让肝功能失调,再不及时调理,肝会克脾,脾又克肾,肾克心,心又会克回肺,让肺病加重,这就是恶性循环。
所以很多老人家很多毛病,可以说是千疮百孔。
养病如养虎,病来如山到,病去如抽丝。
回过来看上图,一圈两圈克,你不舒服;三圈四圈克,得吃药了;五圈六圈克,得趟在医院;七圈八圈克,医生说,回家吧,该吃什么吃什么,医生也不是万能的,对不对?九圈十圈克的时候,就该交户口本了。
阴阳五行与中医的养生是怎样的阴阳五行与中医的养生阴阳五行知识在中医上是被广泛地应用的,它与中医的关系也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下面店铺分享了阴阳五行与中医的养生,一起来了解吧。
阴阳五行与中医的养生火型人——太阳外形特点:面赤体实,热情易激动,行走如飞,动作是暴发性的,思维是闪电般的。
目光敏锐,富于创造性,有发明家素质。
易患疾病:火型人,火气偏多,火通于心,心为火脏,心主血脉,故该型人易患心血管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火能动风、伤血,故火型人有中风、脑出血等潜在倾向;火型人阳气旺盛,阳盛则热,易患多种热证;火型人热灼伤津,易患阴虚阳亢的疾病如糖尿病。
如何保健:火型人由于热盛阳盛,所以极易生热动火,灼伤阴液,所以火型人要少吃生热动火之品,多吃养阴清火之物。
火型人要多保养心脏,因火气通于心,最易伤害心脏,所以要多养心安神,常吃养心阴清心火的食品,如莲子、百合、青梅等汉方草本奶品等。
个性:火象征热情、活力与喜悦,赋予人野心勃勃但缺乏耐心的个性。
也因为受到火的影响,你的想象力丰富,脑子里充满了希奇古怪的创意,永远拒绝不了陌生、冒险、刺激事物的诱惑木型人——少阳外形特征:面青体瘦,身稍长或小巧玲珑,脉弦。
易患疾病:由于木属风,木型体质人多风气,风气通于肝,故该型人易患肝胆方面的疾病;风性善动,故木型体质人,又易肝风内动,患高血压、中风及过敏性疾患;风性善变,故该型人易患神经系统失调的疾患,如肝郁证、癔症、神经官能症等如何保健:由于木型人多风气,为避免外风引动内风,所以养生要注意,大风天要避免迎风受风,有肝阳上亢(高血压等病)的人尤要注意;木型人多风气,风气好动,易引动肝风内动而引发高血压、中风等,所以要注意静养生及慢养生以调整心态,防止风动;木型人还要注意防止过敏性疾病,尤其在春天花开及秋天草枯季节,要注意不要到自己有可能过敏的地方去。
个性:木是动力、活力与增长的象征,它会赋予人们想象力与雄心壮志。
受到木影响的人,懂得倾听他人的心声,并善于以理性的方法说服他人。
阴阳五行与中医:身体与自然的关联阴阳五行是中国传统哲学中关于宇宙构成与变化的理论,也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揭示了身体与自然之间的紧密关联,深刻影响了中医生理调节和疾病治疗的方法。
下面将以阴阳五行理论为切入点,探讨身体与自然的关联。
阴阳五行理论的核心概念是阴阳和五行。
阴阳是一对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阐述了自然的二元性质。
五行包括金、木、水、火、土,代表了自然界中事物的相互关系。
这些概念在中医中用来描述身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微观的宇宙,身体的运行与自然界的变化息息相关。
比如,春季阳气生发,人体阳气也旺盛,此时容易出现头痛、目眩等阳盛症状;冬季寒冷,容易导致体内阳气不足,出现肌肉疼痛等症状。
中医师从五行交互制约的角度来诊断身体的失调,并通过调节阴阳来治疗疾病。
中医药物的运用也与阴阳五行有着密切关系。
中药的药性被分为寒、凉、平、温、热五种属性,与五行相对应。
药物的药性属性与疾病的体质特征进行匹配,通过中医师的辨证施治,来恢复身体的平衡状态。
这种从阴阳五行的角度出发的治疗理念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除了药物外,中医还运用饮食调理来维持身体与自然的关联。
中医饮食营养学认为,食物与自然界的五行相应,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可以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
比如,运动后多吃一些具有温热性质的食物,能够补充身体的阳气,促进身体恢复;而夏季多食用寒凉性质的食物则有利于降低体温,防止中暑。
此外,中医强调个体的调节能力。
身体与自然界的关联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人体可以通过自身的调节能力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通过运动、冥想等方式,个体可以增强体质,提高防病能力。
这种注重自愈能力的观念在中医中得以体现,中医强调“人与自然相应”的理念。
总而言之,阴阳五行理论是中医学术体系中关于身体与自然关联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以阴阳五行为指导,通过平衡体内的阴阳关系来调节身体功能,预防和治疗疾病。
从中医的角度看待身体与自然的关联,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人体的健康与疾病。
阴阳五行与健康一、木P6解说:木代表肝、胆;肝和胆互为表里关系;属木的时令是春季。
春天和风煦日,万物复苏,正是草木生发的时机。
P7解说:肝是用于藏血的。
在它的藏血功能正常时就能减轻心脏的负担,否则当肝脏不能藏血时,血液就会大量涌到静脉中去,造成静脉曲张。
静脉曲张严重时会导致脉管炎,脉管炎严重时就要截肢。
肝又是主疏泄的。
它能够调节人的情绪,当人的肝火旺盛时就要发怒。
肝脏能够帮助脾胃消化。
它分泌的活性物质--酶帮助胆囊分泌出胆汁。
胆汁是用于化解酒精、脂肪等物质的,还有解毒的作用。
人体每天分泌的酶和胆汁只能化解1.5瓶啤酒,超过这个量,肝脏功能就会受到影响,长期如此,肝胆就会出现疾病,就不能化解酒精、脂肪等有毒物质;经常熬夜的人,易得肝阳虚,总感到疲倦,精神不振,睡眠不足,怎么睡也睡不够。
工作过于辛苦时,第一要维护的就是肝脏。
因为肝是身体里集中藏血的器官,你玩命工作它就得玩命储血。
五行本来是按肝→心→脾→肺→肾这个方向相生的,肝过劳虚弱,心、脾、肺、肾都进入波及范围,而且过劳积累的怒气也会伤肝。
肝功能不良时,视力模糊、夜盲症、易流泪、易抽筋(肝崩内动);肝郁气结时人易发盛怒。
P8解说:如何观察人的肝功能:肝开窍于目、其华在指甲、主筋、易怒、喜酸、脸色发青。
P9解说:如果木系某个器官感觉不舒服,可以多吃一些属木的青色食物。
它们对应人体的肝、胆,含有大量的叶绿素、维生素及纤维素,能协助器官加速排出体内的毒素。
P10解说:所以,要疏肝理气。
疏木肝宁含有的灵芝、灵芝孢子粉、金耳、姬松茸、枸杞、白岺菇、茶新菇等成分,具有保护肝细胞免受自由基的损害,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强体质,抗肿瘤、降血脂、防止肝硬化、肝纤维化,促进脂肪代谢的功效。
这只是从养身保健的角度来搭配产品的,如果是调理、祛病的话,还要搭配其他产品。
比如,有炎症的加上力持,有肿瘤的加上神州胜赛或凯尔赛诺,需要补气血的加上参杞灵,缺钙的加上索邦或索邦-L乳酸钙,中老年人加上夕阳红、白菌键,儿童、青少年人加上智泉童星,男性病可加上脉根,女性问题可服用月安、等等。
中医理论阴阳五行的基本概念中医理论是中国传统医学的核心部分,其理论体系包含了阴阳五行等重要概念。
本文将重点介绍阴阳和五行的基本概念,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医理论。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阴阳是中医理论中的基本概念,它们代表了一切事物的两个相对而又统一的方面。
阴和阳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无阴则无阳,无阳则无阴。
在中医理论中,人体的生理活动、疾病的发展以及药物的性质等都可以用阴阳来描述和解释。
阴阳具有以下的基本特征:1. 对立统一:阴阳是相互对立的,但却又统一于一体。
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转化、相互制约的关系。
2. 动态平衡:阴阳在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即阴阳平衡时人体健康,阴阳失衡则导致疾病。
3. 互生互化:阴阳可以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在人体的不同器官和组织中存在着不同的阴阳属性。
二、五行的基本概念五行是中医理论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也称为五行生克关系。
五行分别是木、火、土、金、水,它们代表了宇宙万物的基本特征和相互关系。
中医理论认为,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对人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具有重要影响。
五行的基本特征如下:1. 相生关系: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之间的相生关系表明了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和补养关系。
2. 相克关系: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五行之间的相克关系表明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制约和相互调节的关系。
3. 生成克制的平衡: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适度的生克关系有利于人体健康的维持,而过度或不足则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
三、阴阳五行在中医应用中的意义阴阳五行是中医理论中重要的思维工具,也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的基础。
医生在进行疾病辨析和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人体阴阳五行的平衡状态,从而确定病机和治疗方案。
具体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辨证施治:中医辨证施治的核心是辨别疾病的阴阳五行属性,确定其偏盛或偏衰的特点,从而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2. 药物研究:中药的性味归经和五行属性是根据阴阳五行理论加以归纳和总结的,初步确定药物的性质和功效。
阴阳五行与健康的关系在阴阳五行中,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国古代的时候就已经流传很久了,并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深刻的影响,可以从阴阳五行看出人的身体健康。
不妨随大师一起了解下吧。
阴阳五行与健康的关系从阴阳五行看身体健康中医理论认为,人体是一个阴阳五行的系统,是由阴阳五行构成的,人的五脏六腑刚好对应木、火、土、金、水五行。
木对应肝、胆,肝为脏,胆为腑。
火对应心、小肠(心包、三焦),心为脏,小肠为腑。
土对应脾、胃,脾为脏,胃为腑。
金对应肺、大肠,肺为脏,大肠为腑。
水对应肾、膀胱,肾为脏,膀胱为腑。
人体构成五行相生相克系统,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除了相生相克外,还有相泄相耗的作用。
火泄木、土泄火、金泄土、水泄金、木泄水。
土耗木、水耗土、火耗水、金耗火、木耗金。
这样就构成了人体五脏六腑之间既相互助益又相互制约,以达到相互平衡的关系,从而才能保持人体健康。
例如肝与心的关系,就是木与火的关系。
这里所说的火是指人体所需的能量、能源。
血液就是人体所需营养,血液是靠气来推运和运行的,血气就是人体所需的能量。
血藏于肝,保持和增加心血之力,心血旺,血气大,能量足,这就是木生火所致。
但如果心火太旺,就会伤肝,导致肝郁,或其它肝病,这就是火泄木所致。
但如果肝郁生血或清理血液不够,又会导致心血亏虚。
心血亏虚,血气不够,也会导致肝功能出现问题。
这就是木生火、火泄木达不到相对平衡所造成的。
五行各代表了身体的什么金:肺与大肠互为脏腑表里,又属气管及整个呼吸系统。
过旺或过衰,较宜患大肠,肺,脐,咳痰,肝,皮肤,痔疮,鼻气管等方面的疾病。
木:肝与胆互为脏腑表里,又属筋骨和四肢。
过旺或过衰, 较宜患肝,胆,头,颈,四肢,关节,筋脉,眼, 神经等方面的疾病。
火:心脏与小肠互为脏腑表里,又属血脉及整个循环系统。
过旺或过衰, 较宜患小肠,心脏,肩,血液,经血,脸部,牙齿,腹部,舌部等方面的疾病。
阴阳五行与健康有什么关系阴阳五行怎么会和人体的健康会有联系的,这也许是很多人都无法理解的,阴阳五行与人体健康真的有什么关系呢?店铺为大家收集整理了阴阳五行与人体健康,供大家学习借鉴,希望对你有帮助!阴阳五行与人体健康关系《达摩宝传》中记述:“夫性命者,阴阳也,在天为日月,在地为水火,在虚空为风云,在方为南北,在时为子午,在卦为坎离,在人身为性命。
天无日月,不能悬星挂斗;地无水火,不能养活生灵;虚空无风云,人民不得清泰;方无南北,四方怎能安宁;卦无坎离,水火怎得升降;时无子午,昼夜怎得分明;人无性命,周身无有主持;离了阴阳,万物从何而生。
”阴阳也涵盖表里,表属阳,里属阴;譬如屋外为阳,屋内为阴;水果的果皮为阳,果肉为阴;以植物而言,枝叶为阳,根部为阴,树皮为阳,树干为阴;以人身而言,背部为阳,前部为阴,右侧为阳,左侧为阴;男为阳,女为阴;气为阳,血为阴;心包、小肠、胆、胃、大肠、膀胱等六腑为阳,肝、心、脾、肺、肾等五脏为阴,故曰:“小肠与心脏相表里,胆与肝相表里,胃与脾相表里,大肠与肺相表里,膀胱与肾相表里。
”由于表里关系密切,因此五脏有了病变将累及六腑,六腑失调也将引起五脏有了病变。
基于阴阳相互关系而构成整个宇宙及万物,故《易经》中记述:“孤阳不成一事,孤阴不成一物。
”宇宙间除阴阳外尚具有五行,即木、火、土、金、水。
以方位而言东属木,南属火,中央属土,西属金,北属水。
譬如台湾四季分明,有美丽宝岛之称,因为台湾是一个完整的岛屿,犹如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
东属木,故东台湾树木较多。
南属火,故南台湾较热。
中央属土,故南投地区高山峻岭,土较多。
西属金,故西台湾经济较发达。
北属水,故北台湾雨水多。
人体五脏亦属五行,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
五行之中的相互关系亦十分密切,除相生、相克之外,尚有相侮、相乘的作用。
五行相生,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也就是自然法则。
当木材燃烧后就成灰,灰也就是土。
中医:四诊辨阴阳和药物阴阳属性归纳表
一、四诊辨阴阳
“凡诊病施治,必须先审阴阳,乃为医道之纲领”—《景岳全书.传忠录》。
在辩证中,八纲分类是最基本的方法。
其中有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等具体内容,但又以阴阳作为总纲,其它六者均隶属于阴和阳。
只有掌握了阴阳的属性,才能进行正确的辨证。
四诊辨阴阳,见下表:(表右下角遮住的四字是:迟、沉、小、涩)
二、药物的阴阳属性由于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阴阳失调,因此,调整阴阳,补其不足,泻其有余,恢复机体阴阳的协调平衡,就是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故《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谨察阴阳之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在治疗方面,归纳药物属性,概括药物的性味和功能,作为指导用药的理论依据。
药物阴阳属性,见下表:
说明:截至本期,关于中医阴阳理论就回顾完毕了。
希望大家去前面看《黄帝内经》前言,会对中医和养生,有根本的框架认识。
这一点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