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公交都市考核指标定义及计算方法说明
- 格式:doc
- 大小:123.51 KB
- 文档页数:34
关于《公交都市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说明全解
公交都市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用于评价城市公交系统综合运营情
况的指标体系,旨在对公交系统的规划、管理和服务进行科学评估,并为
改善公交运营提供依据。
下面将从指标体系的背景、构成以及其各个方面
的解释进行详细说明。
背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公交系统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
公交
系统的质量和服务水平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的出行效率和生活质量。
因此,建立一个科学、全面评价公交系统运营状况的指标体系对城市公交发展具
有重要意义。
构成:
公交都市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主要由三个层次的指标构成: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
一级指标是评价公交系统运营综合情况的核心指标,包括客流量、出
行效率、服务质量、运营效益和可持续发展五个方面。
客流量指标用于反
映公交系统的运营规模和吸引力;出行效率指标用于评估公交系统的准点率、通勤时间等;服务质量指标用于评价公交系统的乘车舒适度、安全性等;运营效益指标用于衡量公交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可持续发展
指标用于考量公交系统的环境影响和社会效益。
二级指标是对一级指标进一步细化的指标,用于更具体地评价公交系
统运营情况。
例如,在服务质量方面的二级指标可以包括车辆满载率、乘
客投诉率等。
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公交都市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交通运输部•【公布日期】2013.06.24•【文号】交运发[2013]387号•【施行日期】2013.06.2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其他规定正文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公交都市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通知(交运发〔2013〕38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通运输厅(局、委):为指导公交都市创建工作,明确各创建城市考核目标,科学评价公交都市创建成效,按照《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国发〔2012〕64号)和《关于开展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有关事项的通知》(交运发〔2011〕635号,以下简称《通知》)等文件要求,部研究制定了《公交都市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现予印发,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科学确定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公交都市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共设置指标30个,分为考核指标和参考指标,其中考核指标20个,是考核评价公交都市的约束性指标;参考指标10个,是考核评价公交都市的重要参考依据。
各创建城市可结合自身公共交通发展特点提出不超过3个特色指标,经部同意后,连同考核指标和参考指标,一并纳入创建城市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二、规范考核评价指标计算方法。
有关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组织公交都市创建城市,严格按照《关于<公交都市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说明》(见附件)确定的计算方法和数据来源,逐项确定本城市2012年各项指标数值。
三、科学确定考核评价指标创建目标值。
各创建城市要结合自身实际,按照《通知》的规定,在公交都市创建实施方案中提出各项指标的创建目标值。
部将对各创建城市的创建实施方案进行评审,组织专家分别确定各城市的创建目标值,作为对公交都市创建成效验收考核的依据。
附件:关于《公交都市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说明交通运输部2013年6月24日附件关于《公交都市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说明一、考核评价指标定义、计算方法及数据来源(一)考核指标。
公交都市考核指标定义及计算方法说明资料一、公交出行比例公交出行比例是指城市居民使用公交工具进行出行的比例。
计算方法为:公交出行比例=公交客运总量/城市客运总量。
公交客运总量可以通过公交线路的客流量和公交出行次数来统计,城市客运总量则可以通过公交、地铁、出租车等运输工具的客流量来统计。
二、公交出行舒适度公交出行舒适度是指乘坐公交工具时的乘客感受和体验。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考核:到站精准度、乘车间隔时间、车厢拥挤程度、车内温度等。
到站精准度可以通过实时公交到站信息和发车间隔来统计,乘车间隔时间可以通过实际乘坐公交的时间和公交班次来统计,车厢拥挤程度可以通过乘客数量和座位利用率来统计,车内温度可以通过乘客满意度调查来统计。
三、公交覆盖面积公交覆盖面积是指公交线路所覆盖的城市区域面积。
可以通过计算公交线路总长度和城市总面积的比值来进行评估。
公交线路总长度可以通过统计每条线路的长度来计算,城市总面积可以通过城市规划部门提供的数据来计算。
四、公交安全性公交安全性是指乘坐公交工具时的安全和防护情况。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考核:交通事故率、紧急制动次数、乘客暴力事件等。
交通事故率可以通过统计公交车辆的事故次数和行驶里程来计算,紧急制动次数可以通过公交车辆行驶记录器来统计,乘客暴力事件可以通过乘客投诉和报警数据来统计。
五、公交环保指标公交环保指标是指公交工具的能耗和排放情况。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考核:单位行驶能耗、尾气排放量等。
单位行驶能耗可以通过计算公交车辆的耗油量和行驶里程来统计,尾气排放量可以通过公交车辆尾气检测数据来统计。
综上所述,公交都市考核指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主要包括公交出行比例、公交出行舒适度、公交覆盖面积、公交安全性和公交环保指标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评估,可以得出城市公交系统的整体情况,并为公交管理部门提供指导和决策依据,以提高城市公交系统的服务水平和运行质量。
公交都市考核指标定义和计算方法说明公交都市考核指标是对城市公交系统运营质量和效益的评价标准。
公交都市考核指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直接影响到公交系统的运营和发展,对提高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对公交都市考核指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进行详细的说明。
一、公交都市考核指标的定义1.安全性:评估公交系统的事故率、事故处理效率等安全指标,以确保乘客和公交工作人员的安全。
2.便捷性:评估公交系统的站点设置、线路网络、运营频率等指标,以提供方便快捷的公交出行服务。
3.可靠性:评估公交系统的运营准点率、行车间隔稳定性等指标,以确保公交服务的可靠性。
4.经济性:评估公交系统的运营成本、收入情况、盈亏平衡等指标,以确保公交系统的经济持续性。
5.环保性:评估公交系统的尾气排放、车辆噪音等指标,以减少公交对环境的污染。
6.社会效益:评估公交系统对城市交通拥堵、节约能源、减少碳排放等方面的贡献,以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公交都市考核指标的计算方法1.安全性:公交系统的事故率可以通过统计一定时间内的公交事故次数除以公交车辆总运营里程来计算。
事故处理效率可以通过统计事故处理的平均时间来计算。
2.便捷性:公交系统的站点设置可以通过统计公交站点的密度、服务范围和所覆盖的人口密度来计算。
线路网络可以通过统计线路总长度和内部交通连接性来计算。
运营频率可以通过统计车辆平均运营时间间隔来计算。
3.可靠性:公交系统的运营准点率可以通过统计车辆到站时间和设置适当的准点标准进行计算。
行车间隔稳定性可以通过统计车辆间隔时间的方差来计算。
4.经济性:公交系统的运营成本可以通过统计车辆、人工、燃料等方面的开支来计算。
收入情况可以通过统计乘客人次和票价收入来计算。
盈亏平衡可以通过总运营成本和总收入的比较来计算。
5.环保性:公交系统的尾气排放可以通过统计车辆污染物排放量和车辆总运行里程来计算。
车辆噪音可以通过在不同位置进行噪音监测和评估来计算。
城市公共交通指标解释城市公共交通指城市中供公众乘用的、经济方便的各种交通方式的总称,包括公共汽车、电车、轨道交通(地铁、轻轨、有轨电车、索道、缆车)、出租汽车、公共轮渡等客运交通设施。
公共汽(电)车运营车数指公交企业(单位)用于运营业务的全部车辆数。
以企业(单位)固定资产台帐中已投入运营的车辆数为准;新购、新制和调入的运营车辆,自投入之日起开始计算;调出、报废和调作他用的运营车辆,自上级主管机关批准之日起不再计入。
标准运营车数指不同类型的运营车辆按统一的标准当量折合成的运营车数。
计算公式:标准运营车数=∑(每类型车辆数×相应换算系数)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指按城市人口计算的每万人平均拥有的公共交通车辆标台数。
计算公式:全市公共交通运营车标台数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标台)=--------------------------城市人口数(万人)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燃料车指以液化石油气或压缩天然气为燃料的汽车。
小公共汽车指车长小于7米的公共汽车。
运营线路条数指为运营车辆设置的固定运营线路条数。
包括干线、支线、专线和高峰时间行驶的固定线路。
不包括临时行驶和联营线路。
运营线路总长度指全部运营线路长度之和。
计算公式:运营线路长度=∑各条运营线路长度=∑〔?(上行起点至终点里程+下行起点至终点里程+上下行终点掉头里程)〕单向行驶的环行线路长度等于起点至终点里程与终点下客站至起点里程之和的一半。
不包括折返、试车、联络线等非运营线路。
运营线路网长度指全部固定运营线路所经过的道路长度。
计算公式:运营线路网长度=运营线路总长度-∑重复线路长度运营线路网密度指城市公交线路网分布的疏密程度。
计算公式:运营线路网长度运营线路网密度= ------------城市面积触线网长度指向电车集电装置供电的触线长度之和。
触线网长度包含运营、待避、回车和保养车库内的触线网长度;按单程双线(即一对正负线)的长度计算,双程的加倍计算。
(完整版)公交都市考核指标定义及计算⽅法说明公交都市考核指标定义及计算⽅法说明(修订稿)1基本规定1.1公共交通指在城市⼈民政府确定的区域内,利⽤公共汽(电)车、轨道交通车辆等公共交通车辆和有关设施,按照核定的线路、站点、时间、票价运营,为社会公众提供基本出⾏服务的社会公益性事业。
来源:《城市公共交通条例(征求意见稿)》1.2公共交通线路⽹在⼀定区域内布有公共交通线路的道路组成的⽹络。
来源:城市公共交通⼯程术语标准(CJJ/T 119-2008)1.3公交专⽤车道在规定时间内,只允许公交车通⾏的车道。
(允许机场巴⼠、校车、班车使⽤)来源:城市公共交通⼯程术语标准(CJJ/T 119-2008)关于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1.4中⼼城区以城镇主城区为主体,并包括邻近各功能组团以及需要加强⼟地⽤途管制的空间区域。
根据城市各⾃的建设、发展程度,在城市总体规划(⽬标年为2020年)中划定,以道路或河流等地理要素为界⽽划定的区域。
1.5建成区指城市⾏政区内实际已成⽚开发建设、市政公⽤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区域。
对核⼼城市,它包括集中连⽚的部分以及分散的若⼲个已经成⽚建设起来,市政公⽤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对⼀城多镇来说,它包括由⼏个连⽚开发建设起来的,市政公⽤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组成。
因此,建成区范围,⼀般是指建成区外轮廓线所能包括的地区,也就是这个城市实际建设⽤地所达到的范围,⼀般不包括⽔域⾯积。
来源: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1.6中⼼城区的建成区城市中⼼城区内的建成区区域。
1.7市区⼈⼝指城市⾏政区域内有常住户⼝和未落常住户⼝的⼈,以及被注销户⼝的在押犯、劳改、劳教⼈员。
未落常住户⼝⼈员是指持出⽣、迁移、复员转业、劳改释放、解除劳教等证件未落常住户⼝的、⽆户⼝的⼈员以及户⼝情况不明且定居⼀年以上的流⼊⼈⼝。
地级以上城市⾏政区不包括市辖县(市)。
按公安部门的户籍统计为准。
交通部对“公交都市”示范城市考核指标:
1.城市建成区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90%以上,实现主城区500米上车、5分钟换乘;
2.城市周边20公里范围内城乡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率达85%以上;
3.公共交通车辆、场站、枢纽的无障碍通行及服务设施基本完善;
4.城市公共交通乘客测评满意度达80%
“公交都市”是为应对小汽车高速增长和交通拥堵所采取的一项城市战略,已成为全球大都市的发展方向。
东京、巴黎、伦敦、新加坡、香港、首尔、斯德哥尔摩、哥本哈根是世界闻名的八大公交都市。
公交都市的共同特点为:
1.具有高达60%及以上的公交分担率;
2.以高快速路引导产业布局、以快速公交走廊引导人居集聚,以公交车站打造城市开发中
心;
3.采取全方位的公交优先政策(如财政补贴、公共交通换乘优惠、公交专用道等),保证公
共交通的优先发展;
4.采取包括限制小汽车过快发展、引导小汽车合理使用的需求管理措施。
公交都市考核指标定义及计算方法说明(修订稿)1基本规定1.1公共交通指在城市人民政府确定的区域内,利用公共汽(电)车、轨道交通车辆等公共交通车辆和有关设施,按照核定的线路、站点、时间、票价运营,为社会公众提供基本出行服务的社会公益性事业。
来源:《城市公共交通条例(征求意见稿)》1.2公共交通线路网在一定区域内布有公共交通线路的道路组成的网络。
来源:城市公共交通工程术语标准(CJJ/T 119-2008)1.3公交专用车道在规定时间内,只允许公交车通行的车道。
(允许机场巴士、校车、班车使用)来源:城市公共交通工程术语标准(CJJ/T 119-2008)关于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1.4中心城区以城镇主城区为主体,并包括邻近各功能组团以及需要加强土地用途管制的空间区域。
根据城市各自的建设、发展程度,在城市总体规划(目标年为2020年)中划定,以道路或河流等地理要素为界而划定的区域。
1.5建成区指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区域。
对核心城市,它包括集中连片的部分以及分散的若干个已经成片建设起来,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对一城多镇来说,它包括由几个连片开发建设起来的,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组成。
因此,建成区范围,一般是指建成区外轮廓线所能包括的地区,也就是这个城市实际建设用地所达到的范围,一般不包括水域面积。
来源: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1.6中心城区的建成区城市中心城区内的建成区区域。
1.7市区人口指城市行政区域内有常住户口和未落常住户口的人,以及被注销户口的在押犯、劳改、劳教人员。
未落常住户口人员是指持出生、迁移、复员转业、劳改释放、解除劳教等证件未落常住户口的、无户口的人员以及户口情况不明且定居一年以上的流入人口。
地级以上城市行政区不包括市辖县(市)。
按公安部门的户籍统计为准。
来源: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2指标说明公交都市考核评价指标共分为两类:考核指标是公交都市考核评价的约束性指标,各城市需设定考核目标值;参考指标是公交都市考核评价的重要参考依据,各城市需每年上报指标值;另外,除本文件规定的指标外,各城市还可根据自身特点,提交不多于2个特色指标,作为公交都市考核与评价的参考依据。
公交都市考核指标定义及计算方法说明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公交运输在城市交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提升公交的服务质量和效率,各地纷纷制定了公交都市考核指标,并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监测和评估来对公交运输进行管理和优化。
本文将详细介绍公交都市考核指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二、公交都市考核指标定义1.准点率:即公交车按照规定时间表到达目的地的比例。
准点率是衡量公交运输效率和可靠性的重要指标。
2.满载率:即公交车上乘客数量与车辆额定座位数之比。
满载率反映了公交运输的利用率,对提高效益和减少能源消耗具有重要意义。
3.运营里程:即公交车行驶的总里程。
运营里程是评估公交运输规模和覆盖范围的重要指标。
4.车流量:即在其中一时间段内通过公交线路的车辆数量。
车流量反映了公交运输的需求和流动性。
5.客流量:即在其中一时间段内通过公交线路的乘客数量。
客流量是评估公交线路负荷和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
三、公交都市考核指标计算方法1.准点率计算方法:准点率=(按时到达的车辆数/总车辆数)×100%2.满载率计算方法:满载率=(乘客数量/车辆额定座位数)×100%3.运营里程计算方法:运营里程=单车运营时间×平均行驶速度4.车流量计算方法:车流量=(通过车辆数/过车时间)×过车时间段长度5.客流量计算方法:客流量=(通过乘客数/过车时间)×过车时间段长度四、公交都市考核指标的分析和应用通过对公交都市考核指标的监测和分析,可以评估公交运输的运营状况和服务水平。
例如,当准点率较低时,可能需要优化调整公交线路的运营方案或增加运力;当满载率较低时,可以考虑调整车辆运行间隔或改善公交站点的服务设施。
此外,在规划新的公交线路或优化已有线路时,公交都市考核指标的研究分析也能为决策提供参考,从而实现提升公交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的目标。
综上所述,公交都市考核指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对于评估和优化公交运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附件关于《公交都市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说明一、考核评价指标定义、计算方法及数据来源(一)考核指标。
1.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
(1)指标定义:统计期内,中心城区居民选择公共交通的出行量占机动化出行总量的比例。
(单位:%)(2)计算方法:其中:公共交通出行量包括采用公共汽电车、轨道交通、城市轮渡等(不含公共自行车、出租汽车)交通方式的出行量;机动化出行总量是指使用公共汽电车、轨道交通、城市轮渡、小汽车、出租汽车、摩托车、通勤班车、公务车、校车等各种以动力装置驱动或者牵引的交通工具的出行量。
(3)数据来源:公共交通出行量:居民出行调查;机动化出行总量:居民出行调查。
2.公共汽电车线路网比率。
(1)指标定义:统计期内,中心城区公共汽电车线路网长度占城市道路网长度的比例。
(单位:%)(2)计算方法:其中:公共汽电车线路网长度是指中心城区布有公共汽电车线路的道路中心线长度;城市道路网长度指中心城区的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的长度。
(3)数据来源:公共汽电车线路网长度:由城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提供;城市道路网长度:城市规划部门。
3.公共交通站点500米覆盖率。
(1)指标定义:统计期内,中心城区的建成区内公共交通站点500米半径覆盖面积与中心城区的建成区面积之比。
(单位:%)(2)计算方法:其中,公共交通站点包括公共汽电车站点和轨道交通站点,轨道交通站点位置按照进出站口位置计算。
(3)数据来源:公共交通站点500米半径覆盖面积:由城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提供;中心城区的建成区面积:城市规划部门。
4.万人公共交通车辆保有量。
(1)指标定义:统计期内,按市区人口计算的每万人平均拥有的公共交通车辆标台数。
(单位:标台/万人)(2)计算方法:其中,公共交通车辆标台换算系数见表1、表2。
表1 各类型公共汽电车车辆和有轨电车换算系数类别车长范围换算系数1 5米以下(含) 0.502 5米~7米(含) 0.703 7米~10米(含) 1.004 10米~13米(含) 1.305 13米~16米(含) 1.706 16米~18米(含) 2.007 18米以上 2.508 双层 1.90表2 各类型轨道交通(除有轨电车)车辆换算系数类别车长范围换算系数1 7米以下(含) 3.152 7米~10米(含) 4.503 10米~13米(含) 5.854 13米~16米(含) 7.655 16米~18米(含) 9.006 18米以上11.25(3)数据来源:公共交通车辆标台总数:由城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提供;市区人口:城市建设统计年鉴。
公交都市考核指标定义及计算方法说明分解公交都市考核指标是评价城市公交运营水平和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准,能够反映出公交系统的覆盖范围、运行效率、安全性和服务水平等方面的情况。
下面将以覆盖范围、准点率、客流量和满意度等指标为例,来详细解释公交都市考核指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1.覆盖范围指标:覆盖范围指标是衡量公交系统服务范围的重要指标,其定义为城市内能够方便到达的公交站点数量、线路长度和区域覆盖率等综合指标。
其计算方法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统计城市内全部公交站点的数量。
-统计城市内全部公交线路的长度。
-计算城市的区域覆盖率,即公交站点数和城市总站点数的比值。
-综合考虑以上三个指标,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得出最终的覆盖范围得分。
2.准点率指标:准点率指标是反映公交运行效率和可靠性的重要指标。
其定义为单程公交车准时抵达终点站的比率。
其计算方法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统计有效运行时间内的公交班次总数。
-统计有效运行时间内准时抵达终点站的公交班次数。
-计算准点率,即准时抵达终点站的公交班次数和公交班次总数的比值。
-根据准点率得分规则,给予相应的得分。
3.客流量指标:客流量指标是衡量公交系统使用情况和负荷率的重要指标。
其定义为单位时间内通过公交车辆的人数。
其计算方法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统计单位时间内公交车辆的总乘客人数。
-计算客流量,即单位时间内的总乘客人数。
-根据客流量得分规则,给予相应的得分。
4.满意度指标:满意度指标是衡量公众对公交服务满意程度的重要指标。
其定义为公众在路线规划、车辆条件、车厢环境、服务态度等方面对公交系统的满意度。
其计算方法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进行公众满意度调查,设计满意度指标及权重。
-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计算出不同方面的满意度得分。
-根据满意度得分规则,给予相应的得分。
以上只是公交都市考核指标的部分例子,实际的指标项和计算方法可以根据具体城市的情况进行调整和增删。
通过对公交都市考核指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的明确和科学性,可以更准确地评价和比较各个城市的公交运营水平和服务质量,为公众提供更好的出行体验。
关于《公交都市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说明《公交都市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旨在衡量和评估一个城市公交系统的运营状况和质量。
该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指标:公交线路规划和布局、公交车辆配置和运营安全、公交服务质量、公交环保和节能、公交智能化管理以及公交公司营业收入和支出等指标。
首先,公交线路规划和布局是公交系统运营的基础。
该指标体系考核公交线路的覆盖范围、连接性、方便性和适应性等方面,衡量公交系统是否能够有效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
这些指标可以通过统计分析公交线路的长度、覆盖范围,以及线路之间的衔接情况等数据来评估。
其次,公交车辆配置和运营安全是公交系统运营的关键要素。
该指标体系考核公交车辆运营的安全性、运营效率和适应性等方面,包括车辆数量、车辆的类型和性能、车辆的使用寿命和维护情况等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通过统计分析车辆的数量、车龄、行驶里程以及事故和故障的情况等数据进行评估。
第三,公交服务质量是评价公交系统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
该指标体系考核公交服务的便捷性、舒适性和准确性等方面,包括公交站点设置和布局、公交调度和运营时刻表、公交车辆的准点率和运载率等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通过调查问卷、客流数据和运行记录等多种途径收集,从而评估公交系统的服务质量。
第四,公交环保和节能是评价公交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
该指标体系考核公交车辆的排放情况、能源消耗情况和环境影响等方面,衡量公交系统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这些指标可以通过检测车辆的排放浓度、燃料消耗量以及环境评估报告等数据来评估。
第五,公交智能化管理是评价公交系统运营水平的重要指标。
该指标体系考核公交系统运营数据的信息化程度、管理效率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包括车辆调度系统、现金收费系统、乘客信息服务系统等。
这些指标可以通过统计分析系统的覆盖率、应用程度以及用户反馈等数据进行评估。
综上所述,《公交都市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全面评估并提升一个城市公交系统的工具。
公交都市考核指标定义及计算方法说明(修订稿)1基本规定1.1公共交通指在城市人民政府确定的区域内,利用公共汽(电)车、轨道交通车辆等公共交通车辆和有关设施,按照核定的线路、站点、时间、票价运营,为社会公众提供基本出行服务的社会公益性事业。
来源:《城市公共交通条例(征求意见稿)》1.2公共交通线路网在一定区域内布有公共交通线路的道路组成的网络。
来源:城市公共交通工程术语标准(CJJ/T 119-2008)1.3公交专用车道在规定时间内,只允许公交车通行的车道。
(允许机场巴士、校车、班车使用)来源:城市公共交通工程术语标准(CJJ/T 119-2008)关于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1.4中心城区以城镇主城区为主体,并包括邻近各功能组团以及需要加强土地用途管制的空间区域。
根据城市各自的建设、发展程度,在城市总体规划(目标年为2020年)中划定,以道路或河流等地理要素为界而划定的区域。
1.5建成区指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区域。
对核心城市,它包括集中连片的部分以及分散的若干个已经成片建设起来,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对一城多镇来说,它包括由几个连片开发建设起来的,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组成。
因此,建成区范围,一般是指建成区外轮廓线所能包括的地区,也就是这个城市实际建设用地所达到的范围,一般不包括水域面积。
来源: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1.6中心城区的建成区城市中心城区内的建成区区域。
1.7市区人口指城市行政区域内有常住户口和未落常住户口的人,以及被注销户口的在押犯、劳改、劳教人员。
未落常住户口人员是指持出生、迁移、复员转业、劳改释放、解除劳教等证件未落常住户口的、无户口的人员以及户口情况不明且定居一年以上的流入人口。
地级以上城市行政区不包括市辖县(市)。
按公安部门的户籍统计为准。
来源: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2指标说明公交都市考核评价指标共分为两类:考核指标是公交都市考核评价的约束性指标,各城市需设定考核目标值;参考指标是公交都市考核评价的重要参考依据,各城市需每年上报指标值;另外,除本文件规定的指标外,各城市还可根据自身特点,提交不多于2个特色指标,作为公交都市考核与评价的参考依据。
《城市公共交通—出租汽车》统计指标解释1、企业类型:指以企业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的类型为填报依据。
2、出租车数量指企业已经领取出租汽车专用牌照的运营车辆,包括技术完好的、在修的、长期行驶的以及拟报废尚未经上级机关批准的车辆。
3、本年更新运营车数指企业(单位)报废或淘汰运营车辆后,重新购置的运营车辆,新增的车辆数不计算在内。
4、客运量指报告期出租车运送乘客的总人次。
计算公式:客运量=运营车数*每日平均载客车次*329天(年平均运营天数)*2(每车次2人)329天为运营有效天数,年365天减36天(维修、检测、因故等原因3天/月*12月)。
5、载客里程指运营车辆运载乘客行驶的里程。
计算公式:载客里程=里程表下客时数码-里程表上客时数码6、每车日平均载客车次指每辆运营出租车每天的平均载客车次。
7、运营里程指运营车辆为运营出车行驶的全部里程。
计算公式:运营里程=当班里程表读数之差值-修理试车里程-公务里程。
也可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取得该数据。
8、从业人员指在本单位工作并取得工资或其他形式的劳动报酬的全部人员(含出租行业挂靠的人员)。
其中:管理人员指出租企业内从事行政管理,并与企业签定劳动合同的职工。
驾驶人员指从事出租汽车客运驾驶工作的人员。
其他人员指除去管理人员和驾驶人员,在企事业单位中工作并取得劳动报酬的其他人员。
主驾驶员包括“公司化经营”模式下的双班驾驶员。
聘驾驶员包括代班驾驶员。
《定报运输邮电企业主要能源消费与库存》统计指标解释1、能源消耗:指用于出租汽车营运消耗的能源量。
2、几个产品的单位换算系数:(1)1立方米天然气=0.7256千克液化天然气;1千克液化天然气=1.38立方米天然气(2)汽油:1升=0.74千克,1千克=1.087升(3)柴油:1升=0.87千克,1千克=1.149升出租汽车月度营运报表统计指标解释1、客运量同《城市公共交通—出租汽车》统计指标解释2、载客里程同《城市公共交通—出租汽车》统计指标解释3、运营里程同《城市公共交通—出租汽车》统计指标解释4、里程利用率同《城市公共交通—出租汽车》统计指标解释5、营运次数指运营车辆载客次数6、平均运距指运营车辆每笔业务的平均载客里程。
公交都市考核指标定义及计算方法说明(修订稿)1基本规定1.1公共交通指在城市人民政府确定的区域内,利用公共汽(电)车、轨道交通车辆等公共交通车辆和有关设施,按照核定的线路、站点、时间、票价运营,为社会公众提供基本出行服务的社会公益性事业。
来源:《城市公共交通条例(征求意见稿)》1.2公共交通线路网在一定区域内布有公共交通线路的道路组成的网络。
来源:城市公共交通工程术语标准(CJJ/T 119-2008)1.3公交专用车道在规定时间内,只允许公交车通行的车道。
(允许机场巴士、校车、班车使用)来源:城市公共交通工程术语标准(CJJ/T 119-2008)关于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1.4中心城区以城镇主城区为主体,并包括邻近各功能组团以及需要加强土地用途管制的空间区域。
根据城市各自的建设、发展程度,在城市总体规划(目标年为2020年)中划定,以道路或河流等地理要素为界而划定的区域。
1.5建成区指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区域。
对核心城市,它包括集中连片的部分以及分散的若干个已经成片建设起来,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对一城多镇来说,它包括由几个连片开发建设起来的,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组成。
因此,建成区范围,一般是指建成区外轮廓线所能包括的地区,也就是这个城市实际建设用地所达到的范围,一般不包括水域面积。
来源: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1.6中心城区的建成区城市中心城区内的建成区区域。
1.7市区人口指城市行政区域内有常住户口和未落常住户口的人,以及被注销户口的在押犯、劳改、劳教人员。
未落常住户口人员是指持出生、迁移、复员转业、劳改释放、解除劳教等证件未落常住户口的、无户口的人员以及户口情况不明且定居一年以上的流入人口。
地级以上城市行政区不包括市辖县(市)。
按公安部门的户籍统计为准。
来源: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2指标说明公交都市考核评价指标共分为两类:考核指标是公交都市考核评价的约束性指标,各城市需设定考核目标值;参考指标是公交都市考核评价的重要参考依据,各城市需每年上报指标值;另外,除本文件规定的指标外,各城市还可根据自身特点,提交不多于2个特色指标,作为公交都市考核与评价的参考依据。
2.1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2.1.1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考核指标)统计期内,中心城区居民出行方式中选择公共交通(包括公共汽电车、轨道交通、城市轮渡等)的出行量占机动化出行总量的比例。
2.1.1.1指标单位%2.1.1.2计算方法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公共交通出行量/机动化出行总量×100%2.1.1.3数据来源1)公共交通出行量:居民出行调查(中心城区)2)机动化出行总量:居民出行调查(中心城区)2.1.2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不含步行)(考核指标)中心城区居民出行方式中选择公共交通(包括公共汽电车、轨道交通、城市轮渡等)的出行量占不含步行的出行总量的比例。
2.1.2.1指标单位%2.1.2.2计算方法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不含步行)=公共交通出行量/不含步行的居民出行总量×100%2.1.2.3数据来源1)公共交通出行量:居民出行调查(中心城区)2)不含步行的居民出行总量:居民出行调查(中心城区)2.1.3公共交通人均日出行次数(参考指标)市区范围内,公共交通人均日出行次数。
2.1.3.1指标单位次2.1.3.2计算方法公共交通人均日出行次数=公共交通日均出行量/市区人口其中,公共交通日均出行量=公共交通出行总量/365公共交通出行总量=公共交通客运总量/换乘系数2.1.3.3数据来源1)公共交通年客运总量:城市(县城)客运统计报表2)换乘系数:城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3)市区人口:城市建设统计年鉴2.2公共汽电车线路网布局合理度2.2.1公共汽电车线路网比率(考核指标)中心城区的建成区范围内,城市公共汽电车线路网长度占城市道路网长度的比例。
%2.2.1.2计算方法公共汽电车线路网比率=公共汽电车线路网长度/城市道路网长度×100%其中,公共汽电车线路网长度是指中心城区的建成区范围内布有公共汽电车线路的道路中心线长度;城市道路网长度指中心城区的建成区范围内的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的长度。
2.2.1.3数据来源1)公共汽电车线路网长度:城市交通运输管理部门2)城市道路网长度:城市规划部门2.2.2公共汽电车线路网密度(参考指标)每平方公里城市用地面积上有公共汽电车线路经过的道路中心线长度,城市公共汽电车线路网长度与城市中心城区的建成区面积之比。
公里/平方公里2.2.2.2计算方法公共汽电车线路网密度=公共汽电车线路网长度/城市中心城区的建成区面积其中,公共汽电车线路网长度是指中心城区的建成区范围内布有公共汽电车线路的道路中心线长度。
2.2.2.3数据来源1)公共汽电车线路网长度:城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2)城市中心城区的建成区面积:城市规划部门2.2.3公共汽电车线路网重复系数(参考指标)中心城区的建成区范围内的公共汽电车线路总长度与线路网长度之比2.2.3.1指标单位无2.2.3.2计算方法公共汽电车线路网重复系数=公共汽电车线路总长度/公共汽电车线路网总长度2.2.3.3数据来源公共汽电车线路总长度:城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公共汽电车线路网总长度:城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2.3公共交通站点覆盖率2.3.1公共交通站点500米覆盖率(考核指标)城市中心城区的建成区内公共交通站点500米半径覆盖面积与城市中心城区的建成区面积之比。
2.3.1.1指标单位%2.3.1.2计算方法公共交通站点500米覆盖率=公共交通站点500米半径覆盖面积/中心城区的建成区面积×100%其中,公共交通站点包括轨道交通站点和地面公交站点;轨道交通站点位置按照出站口位置计算。
2.3.1.3数据来源1)公共交通站点500米半径覆盖面积:城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2)中心城区的建成区面积:城市规划部门2.4公共交通车辆保有量2.4.1万人公共交通车辆保有量(考核指标)按市区人口计算的每万人平均拥有的公共交通车辆标台数。
2.4.1.1指标单位标台/万人2.4.1.2计算方法万人公共交通车辆保有量=公共交通车辆标台总数/市区人口公共交通车辆标台换算系数参见下表2.4.1.3数据来源1)公共交通车辆标台数:城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2)市区人口:城市建设统计年鉴2.4.2公共交通车辆新度系数(参考指标)表示营运车辆总体新旧程度的指标,规定车辆按使用年限折旧。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行业标准:道路旅客运输企业等级,JT/T 630-2005)2.4.2.1指标单位无2.4.2.2计算方法车辆新度系数=1-(∑(单车原值×单车实际使用月数)/全部营运车原值×96)其中,单车实际使用月数超过96时按96计算。
2.4.2.3数据来源单车原值: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单车实际使用月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2.5公共汽电车运行正点率2.5.1公共汽电车发车正点率(考核指标)公共汽电车正点发车的次数与计划排班发车总次数之比。
公共汽电车发车时间即首站离站时间。
2.5.1.1指标单位%2.5.1.2计算方法公共汽电车发车正点率=全年运营车辆正点发车次数/全年计划排班发车总次数×100%其中,比计划排班晚2分钟之内为正点。
2.5.1.3数据来源1)全年运营车辆正点发车次数:城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2)全年计划排班发车总次数:城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2.5.2公共汽电车末站到站正点率(参考指标)公共汽电车末站正点到站的次数与到站总次数之比。
2.5.2.1指标单位%2.5.2.2计算方法公共汽电车末站到站正点率=全年运营车辆末站正点到站次数/全年计划排班末站到站总次数×100%其中,到站正点定义为“快2慢5”,即比计划排班早2分钟、晚5分钟之内为正点到站。
2.5.2.3数据来源1)全年运营车辆末站正点到站次数:城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2)全年计划排班末站到站总次数:城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2.6公共汽电车运营速度2.6.1早晚高峰时段公共汽电车平均运营时速(考核指标)在早晚高峰时段内,公共汽电车从线路的起点至终点实际运送乘客的年平均行程车速。
2.6.1.1指标单位公里/小时2.6.1.2计算方法早晚高峰时段公共汽电车平均运营时速=∑早晚高峰时段班次平均行程车速/早晚高峰时段班次总数其中,早晚高峰时段班次平均行程车速=早晚高峰时段班次运营里程/早晚高峰时段班次行程时间抽样率全年正常工作日中抽取10%,线路抽样要求首末站均在中心城区范围内2.6.1.3数据来源1)早晚高峰时段班次运营里程:城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2)早晚高峰时段班次行程时间:城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3)早晚高峰时段班次总数:城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4)早晚高峰时段:城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2.7公共汽电车满载率2.7.1早晚高峰时段平均满载率(考核指标)在早晚高峰时段内,通过最大客流断面的各车次乘客数之和与额定载客量之和之比。
2.7.1.1指标单位%2.7.1.2计算方法早晚高峰时段平均满载率=∑早晚高峰时段通过最大客流断面乘客数/∑早晚高峰时段通过最大客流断面车次的额定载客量×100% 每季度1次,由第三方机构对客运量前30%的线路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抽样调查率不得低于30%。
2.7.1.3数据来源1)早晚高峰时段最大客流断面通过各车次乘客数:第三方调查机构2)早晚高峰时段通过最大客流断面车次的额定载客量:城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2.8公共交通乘客满意度2.8.1公共交通乘客满意度(考核指标)公交服务质量乘客满意度调查中,有效调查问卷的平均得分。
2.8.1.1指标单位%2.8.1.2计算方法公共交通乘客满意度=∑单份有效调查问卷得分/有效调查问卷总数×100%随机问卷调查,每季度1次,按市区人口万分之五的抽样率对乘客满意度进行调查。
由第三方调查机构组织有关人员在各大站点采取现场询问和问卷式的调查。
具体调查方法见附件。
2.8.1.3数据来源1)单份有效调查问卷得分:第三方调查机构2)有效调查问卷总数:第三方调查机构2.9公共汽电车场站设施水平2.9.1公共汽电车进场率(考核指标)公共汽电车运营车辆平均夜间进场停放车辆数(含在专业停车场停放及在公交首末站、停保场或枢纽站中停放的车辆数)与总运营车数的比值。
2.9.1.1指标单位%2.9.1.2计算方法公共汽电车进场率=公共汽电车平均进场停放车辆数/公共汽电车运营车辆总数×100%其中,公共汽电车平均进场停放车辆数=Σ公共汽电车每日进场停放车辆数/365;进场停放车辆含在专业停车场停放及在公交首末站、停保场或枢纽站中停放的车辆数;租赁的公交停车场必须有规范的租赁合同并且租赁期限在10年(含)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