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函数的概念2
- 格式:pptx
- 大小:1.01 MB
- 文档页数:9
新高一数学第二章知识点在新高一的数学学习中,第二章是一个重要的章节,主要涉及数学的基础知识和技巧。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新高一数学第二章的知识点。
一、集合与运算1. 集合的概念:集合是由一些确定的对象构成的整体。
2.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和描述法。
3. 集合的运算:并集、交集、差集和补集。
4. 集合的基本性质:幂集、子集、空集等。
二、函数与映射1. 函数的概念:函数是一种对应关系,每一个自变量对应唯一的函数值。
2. 函数的表示方法:用公式、图像、表格等方式表示函数。
3. 函数的性质: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等。
4. 函数之间的运算:加减乘除、复合函数等。
5. 映射的概念:将一个集合中的元素对应到另一个集合中的元素。
三、数列与数列极限1. 数列的概念: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一系列数。
2. 数列的通项与前n项和:用递推公式表示数列的通项,用求和公式表示数列的前n项和。
3. 数列的极限:数列随着项数的增加而趋于某个确定的值,称为数列的极限。
4. 数列的收敛性与发散性:如果数列的极限存在,则数列收敛;如果数列的极限不存在,则数列发散。
四、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1. 三角函数的概念:正弦、余弦、正切等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 三角函数的图像和周期:根据三角函数的周期和幅值可以绘制三角函数的图像。
3. 解三角形的基本原理:根据已知条件和三角函数的定义可以解出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
五、空间几何1. 空间几何基本概念:点、直线、平面、向量等的定义和性质。
2. 空间几何的性质与定理:包括直线垂直、平行、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等。
3. 空间几何的运算:向量的加法、减法、数量积和向量积的定义和性质。
总结:新高一数学第二章主要讲解了集合与运算、函数与映射、数列与数列极限、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以及空间几何等知识点。
熟练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后续数学学习的深入和应用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
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并练习,掌握好这些知识点,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重点:理解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对应法则及值域,会求函数的定义域与函数值,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数据分析、数学运算的素养。
难点:进一步理解函数的对应关系f,体会函数相等的概念。
学生在第一课时已经学习过函数的概念,并对函数的概念有了深刻的理解。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理解函数的三要素、判断两个函数相等,求函数的定义域及值域相对好理解,但是抽象函数的定义域对学生是一个考验。
注意:1、区间是集合的另一种表示形
式,注意与不等式的区别。
如:x ≥-1与[-1,+∞)是完全不同的 2、写区间的端点时,一定注意书写准确
根据具体实例结合数形结合让学
生加深对区间的
理解,使实例成
为理解概念的一
种思维载体。
【练一练】 (1)用区间表示{x |x ≥0且x ≠2}注意区间左端点
【例1】 把下列数集用区间表示: (1){x |x ≥-1}; (2){x |x <0};
(3){x |-1<x <1}; (4){x |0<x <1或2≤x ≤4}.
;
量的值求对应的
函数值,提高学
生数学运算的核
心素养,为求函
数的值域打好基.
础。
通过函数的定义,学生自主归纳出两个函数是同一个函数的概念,培养学生数学抽象的核心素养。
通过具体的例子,使学生掌握同一函数的判断方法.
通过课堂练习,巩固本节学习的内容。
二、函数的有关概念1.函数的概念: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 y=f(x),x∈A.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 x∈A }叫做函数的值域.注意:1.定义域:能使函数式有意义的实数x的集合称为函数的定义域。
求函数的定义域时列不等式组的主要依据是:(1)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2)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不小于零;(3)对数式的真数必须大于零;(4)指数、对数式的底必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5)如果函数是由一些基本函数通过四则运算结合而成的.那么,它的定义域是使各部分都有意义的x的值组成的集合.(6)指数为零底不可以等于零,(7)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定义域还要保证实际问题有意义.相同函数的判断方法:①表达式相同(与表示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字母无关);②定义域一致 (两点必须同时具备)(见课本21页相关例2)2.值域 : 先考虑其定义域(1)观察法(2)配方法(3)代换法3. 函数图象知识归纳(1)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函数y=f(x) , (x∈A)中的x为横坐标,函数值y为纵坐标的点P(x,y)的集合C,叫做函数y=f(x),(x ∈A)的图象.C上每一点的坐标(x,y)均满足函数关系y=f(x),反过来,以满足y=f(x)的每一组有序实数对x、y为坐标的点(x,y),均在C上 .(2) 画法A、描点法:B、图象变换法常用变换方法有三种1)平移变换2)伸缩变换3)对称变换4.区间的概念(1)区间的分类:开区间、闭区间、半开半闭区间(2)无穷区间(3)区间的数轴表示.5.映射一般地,设A、B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法则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映射。
高一数学函数知识点归纳一、函数的概念1. 函数定义:函数是从一个数集A(定义域)到另一个数集B(值域)的映射,通常表示为y=f(x)。
2. 定义域:能够输入到函数中的所有可能的x值的集合。
3. 值域:函数输出的所有可能的y值的集合。
4. 函数图像:函数在坐标系中的图形表示。
二、函数的表示法1. 公式法:用数学公式表示函数关系,如y=2x+3。
2. 表格法:用表格列出x与y的对应值。
3. 图像法:通过函数图像直观表示函数关系。
三、函数的性质1. 单调性:函数在定义域内随着x的增加,y值单调递增或递减。
2. 奇偶性:函数f(x)如果满足f(-x)=-f(x)称为奇函数;如果满足f(-x)=f(x)称为偶函数。
3. 周期性:函数如果存在一个非零常数T,使得对于所有x,都有f(x+T)=f(x),则称函数具有周期性。
4. 有界性:函数的值域在某个区间内有限,称函数在该区间内有界。
四、基本初等函数1. 线性函数:y=kx+b(k≠0),其中k为斜率,b为截距。
2. 二次函数:y=ax^2+bx+c(a≠0),顶点形式为y=a(x-h)^2+k。
3. 幂函数:y=x^n,其中n为实数。
4. 指数函数:y=a^x(a>0,a≠1)。
5. 对数函数:y=log_a(x)(a>0,a≠1)。
6. 三角函数:正弦函数y=sin(x),余弦函数y=cos(x),正切函数y=tan(x)等。
五、函数的运算1. 函数的和差:(f±g)(x)=f(x)±g(x)。
2. 函数的乘积:(f*g)(x)=f(x)g(x)。
3. 函数的商:(f/g)(x)=f(x)/g(x)(g(x)≠0)。
六、复合函数1. 复合函数定义:如果有两个函数f(x)和g(x),那么(f∘g)(x)=f(g(x))。
2. 复合函数的运算法则:(f∘g)(x)=f(g(x)),其中g(x)≠0。
七、反函数1. 反函数定义:如果函数y=f(x)在区间I上是单调的,则存在一个函数x=f^(-1)(y),使得f(f^(-1)(y))=y。
高一数学函数的概念(一)(一)函数的概念:函数的定义:设A 、B 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 x 和它对应,那么称:f A B →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function ),记作:(),y f x x A =∈其中,x 叫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A 叫作定义域(domain ),与x 的值对应的y 值叫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 x x A ∈叫值域(range )。
显然,值域是集合B 的子集。
(1)一次函数y=ax+b (a ≠0)的定义域是R ,值域也是R ;(2)二次函数2y ax bx c =++ (a ≠0)的定义域是R ,值域是B ;当a>0时,值域244ac b B y y a ⎧⎫-⎪⎪=≥⎨⎬⎪⎪⎩⎭;当a ﹤0时,值域244ac b B y y a ⎧⎫-⎪⎪=≤⎨⎬⎪⎪⎩⎭。
(3)反比例函数(0)k y k x=≠的定义域是{}0x x ≠,值域是{}0y y ≠。
(二)区间及写法:设a 、b 是两个实数,且a<b ,则:(1) 满足不等式a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闭区间,表示为[a,b];(2) 满足不等式a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开区间,表示为(a,b );(3) 满足不等式a x b a x b ≤<<≤或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半开半闭区间,表示为[)(],,,a b a b ;这里的实数a 和b 都叫做相应区间的端点。
(数轴表示见课本P 17表格)符号“∞”读“无穷大”;“-∞”读“负无穷大”;“+∞”读“正无穷大”。
我们把满足,,,x a x a x b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分别表示为[)(),,,,a a +∞+∞(](),,,b b -∞-∞。
巩固练习:用区间表示R 、{x|x ≥1}、{x|x>5}、{x|x ≤-1}、{x|x<0}(三)例题讲解:例1.已知函数2()23f x x x =-+,求f(0)、f(1)、f(2)、f(-1)的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