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函数的概念(1)
- 格式:pdf
- 大小:1.34 MB
- 文档页数:8
§1·函数的概念(一)函数的有关概念设A ,B 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x f 和它对应,那么就称B A f →: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函数,记作)(x f y =, x ∈A其中x 叫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A 叫做函数)(x f y =的定义域;与x 的值相对应的y 的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A x x f ∈|)((⊆B )叫做函数y=f(x)的值域.函数符号)(x f y =表示“y 是x 的函数”,有时简记作函数)(x f . (1)函数实际上就是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特殊对应 B A f →:这里 A, B 为非空的数集.(2)A :定义域,原象的集合;{}A x x f ∈|)(:值域,象的集合,其中{}A x x f ∈|)( ⊆ B ;f :对应法则 ,x ∈A , y ∈B(3)函数符号:)(x f y = ↔y 是 x 的函数,简记 )(x f (二)已学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1.一次函数b ax x f +=)()0(≠a :定义域R, 值域R; 2.反比例函xkx f =)()0(≠k :定义域{}0|≠x x , 值域{}0|≠x x ; 3.二次函数c bx ax x f ++=2)()0(≠a :定义域R值域:当0>a 时,⎭⎬⎫⎩⎨⎧-≥a b ac y y 44|2;当0<a 时,⎭⎬⎫⎩⎨⎧-≤a b ac y y 44|2(三)函数的值:关于函数值 )(a f例:)(x f =2x +3x+1 则 f(2)=22+3×2+1=11注意:1︒在)(x f y =中f 表示对应法则,不同的函数其含义不一样2︒)(x f 不一定是解析式,有时可能是“列表”“图象”3︒)(x f 与)(a f 是不同的,前者为变数,后者为常数(四)函数的三要素: 对应法则f 、定义域A 、值域{}A x x f ∈|)( 只有当这三要素完全相同时,两个函数才能称为同一函数(五)区间的概念和记号:在研究函数时,常常用到区间的概念,它是数学中常用的述语和符号.设a,b ∈R ,且a<b.我们规定:①满足不等式a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闭区间,表示为[a,b]; ②满足不等式a<x<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开区间,表示为(a,b );③满足不等式a ≤x<b 或a<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半开半闭区间,分别表示为[a ,b) ,(a ,b]. 这里的实数a 和b 叫做相应区间的端点.这样实数集R 也可用区间表示为(-∞,+∞),“∞”读作“无穷大”,“-∞”读作“负无穷大”,“+∞”读作“正无穷大”.还可把满足x ≥a ,x>a ,x ≤b ,x<b 的实数x 的集合分别表示为[a ,+∞),(a ,+∞),(- ∞,b ],(- ∞,b). 【例题解析】例1 判断下列各式,哪个能确定y 是x 的函数?为什么?(1)x 2+y =1 (2)x +y 2=1 (3)1x x 1y --= (4)y=x -1x +-例2 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f x = (2)xx x x f -+=0)1()(例3 已知函数)(x f =32x -5x+2,求f(3), f(-2), f(a+1).例4 已知⎪⎩⎪⎨⎧+=10)(x x f π )0()0()0(>=<x x x ,求)1(f ,)1(-f ,)0(f ,)]}1([{-f f f讨论:函数y=x 、y=(x )2、y=23xx 、y=44x 、y=2x 有何关系?例5 下列各组中的两个函数是否为相同的函数? ⑴3)5)(3(1+-+=x x x y 52-=x y ⑵111-+=x x y )1)(1(2-+=x x y练习:下列各组中的两个函数是否为相同的函数? ① ()f x = 0(1)x -;()g x = 1.② ()f x = x ; ()g x ③ ()f x = x 2;()g x = 2(1)x +.④ ()f x = | x | ;()g x 例6 已知函数)(x f =4x+3,g(x)=x 2,求f[f(x)],f[g(x)],g[f(x)],g[g(x)].复合函数:设 f (x )=2x -3,g (x )=x 2+2,则称 f [g (x )] =2(x 2+2)-3=2x 2+1(或g [f (x )] =(2x -3)2+2=4x 2-12x +11)为复合函数例7求下列函数的值域(用区间表示):(1)y =x 2-3x +4; (2)()f x =(3)y =53x -+; (4)2()3x f x x -=+.例8 ※ 动手试试1. 若2(1)21f x x +=+,求()f x .2. 一次函数()f x 满足[()]12f f x x =+,求()f x .练习 已知二次函数f (x )=ax 2+bx (a ,b 为常数,且a ≠0)满足条件f (x -1)=f (3-x )且方程f (x )=2x 有等根,求f (x )的解析式.函数的概念习题:1.如下图可作为函数)(x f =的图像的是( )(D )2.对于函数()y f x =,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①y 是x 的函数;②对于不同的,x y 的值也不同;③()f a 表示当x a =时函数()f x 的值,是一个常量;④()f x 一定可以用一个具体的式子表示出来。
高一数学必修1函数知识点总结一、函数的基本概念函数的定义: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
记作:y=f(x),x∈A。
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x∈A }叫做函数的值域。
二、函数的性质函数的奇偶性:若f(x)是偶函数,那么f(x)=f(-x);若f(x)是奇函数,且0在其定义域内,则f(0)=0;判断函数奇偶性可用定义的等价形式:f(x)±f(-x)=0或f(x)≠f(-x);奇函数在对称的单调区间内有相同的单调性,偶函数在对称的单调区间内有相反的单调性。
函数的单调性:通过对函数求导,可以判断函数的单调性。
若导数大于0,则函数在此区间内单调递增;若导数小于0,则函数在此区间内单调递减。
三、复合函数复合函数的定义域:若已知g(x)的定义域为[a,b],其复合函数f[g(x)]的定义域由不等式a≤g(x)≤b解出即可;复合函数的单调性:由同增异减判定,即内外函数单调性相同时,复合函数单调性相同;内外函数单调性相反时,复合函数单调性相反。
四、对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定义域为大于0的实数集合;对数函数的值域为全部实数集合;对数函数总是通过(1,0)这一点;当底数a大于1时,对数函数为单调递增函数,并且上凸;当0<a<1时,对数函数为单调递减函数,并且下凹。
五、函数图像与对称性函数图像的对称性可以通过观察图像或利用函数的性质进行判断;对于某些特定的函数,如反比例函数,其图像具有特定的对称性。
六、指数函数与幂函数指数函数的形式通常为y=a^x,其中a为底数,x为指数;幂函数的形式为y=x^n,其中n为实数。
这些知识点构成了高一数学必修1中关于函数的基本框架。
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深入理解每个知识点的概念、性质和应用,同时结合具体的例题和习题进行练习,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高一数学教案:函数的概念高一数学教案:函数的概念精选4篇(一)教案标题:函数的概念教学目标:1. 理解函数的基本概念;2. 能够根据给定的函数定义进行函数值的计算;3. 能够掌握函数的图像表示方法。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或黑板;2. 教材《高中数学》;3. 教学PPT或教学黑板稿。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问题(5分钟)1. 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函数?”;2. 引导学生记忆和理解“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概念。
步骤二:函数的定义(10分钟)1. 引导学生学习教科书上的函数定义;2. 解释函数的定义中自变量、因变量和对应规律的含义;3. 通过一些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函数的定义。
步骤三:函数的表示方法(10分钟)1. 引导学生学习函数的表示方法;2. 介绍函数的表格表示和解析式表示;3. 通过具体例子的计算来展示函数的表示方法。
步骤四:函数值的计算(15分钟)1. 引导学生学习函数值的计算方法;2. 通过给定函数和自变量求因变量的例子来演示函数值的计算。
步骤五:函数的图像表示(15分钟)1. 引导学生学习函数的图像表示方法;2. 通过函数表格和坐标系画出函数的图像;3. 解释图像上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含义;4. 引导学生发现函数图像的特点,如单调性和奇偶性。
步骤六:练习与总结(10分钟)1. 给学生提供一些练习题,加深对函数的理解和掌握;2. 回顾课堂内容,让学生总结函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函数的性质,如定义域、值域、单调性等;2. 引导学生学习更复杂的函数概念,如反函数、复合函数等。
教学反思:通过讲解函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学生能够初步理解函数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生动的例子和练习,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在教学结束前,可以布置一些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高一数学教案:函数的概念精选4篇(二)教学目标:1. 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基本性质;2. 掌握函数的表示法:显式表示法、隐式表示法和参数表示法;3. 能够根据题目要求选择适当的函数表示法。
高一数学函数知识点归纳一、函数的概念1. 函数定义:函数是从一个数集A(定义域)到另一个数集B(值域)的映射,通常表示为y=f(x)。
2. 定义域:能够输入到函数中的所有可能的x值的集合。
3. 值域:函数输出的所有可能的y值的集合。
4. 函数图像:函数在坐标系中的图形表示。
二、函数的表示法1. 公式法:用数学公式表示函数关系,如y=2x+3。
2. 表格法:用表格列出x与y的对应值。
3. 图像法:通过函数图像直观表示函数关系。
三、函数的性质1. 单调性:函数在定义域内随着x的增加,y值单调递增或递减。
2. 奇偶性:函数f(x)如果满足f(-x)=-f(x)称为奇函数;如果满足f(-x)=f(x)称为偶函数。
3. 周期性:函数如果存在一个非零常数T,使得对于所有x,都有f(x+T)=f(x),则称函数具有周期性。
4. 有界性:函数的值域在某个区间内有限,称函数在该区间内有界。
四、基本初等函数1. 线性函数:y=kx+b(k≠0),其中k为斜率,b为截距。
2. 二次函数:y=ax^2+bx+c(a≠0),顶点形式为y=a(x-h)^2+k。
3. 幂函数:y=x^n,其中n为实数。
4. 指数函数:y=a^x(a>0,a≠1)。
5. 对数函数:y=log_a(x)(a>0,a≠1)。
6. 三角函数:正弦函数y=sin(x),余弦函数y=cos(x),正切函数y=tan(x)等。
五、函数的运算1. 函数的和差:(f±g)(x)=f(x)±g(x)。
2. 函数的乘积:(f*g)(x)=f(x)g(x)。
3. 函数的商:(f/g)(x)=f(x)/g(x)(g(x)≠0)。
六、复合函数1. 复合函数定义:如果有两个函数f(x)和g(x),那么(f∘g)(x)=f(g(x))。
2. 复合函数的运算法则:(f∘g)(x)=f(g(x)),其中g(x)≠0。
七、反函数1. 反函数定义:如果函数y=f(x)在区间I上是单调的,则存在一个函数x=f^(-1)(y),使得f(f^(-1)(y))=y。
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一、知识梳理1.函数的概念(1)函数的定义:一般地,设A,B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y=f(x),x∈A.(2)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在函数y=f(x),x∈A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x∈A}叫做函数的值域.显然,值域是集合B的子集.(3)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和对应关系.(4)相等函数: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完全一致,则这两个函数相等,这是判断两函数相等的依据.2.函数的表示法表示函数的常用方法有:解析法、图象法、列表法.3.映射的概念设A,B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按照某一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与之对应,那么称对应f:A→B为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映射.4.分段函数若函数在其定义域内,对于定义域内的不同取值区间,有着不同的对应关系,这样的函数通常叫做分段函数.分段函数虽然由几部分组成,但它表示的是一个函数.5.区间的概念(1)区间的分类:开区间、闭区间、半开半闭区间;(2)无穷区间;(3)区间的数轴表示.(1)满足不等式b x a ≤≤的实数的x 集合叫做闭区间,表示为[]b ,a ; (2)满足不等式b x a <<的实数的x 集合叫做开区间,表示为()b ,a ; (3)满足不等式b x a <≤的实数的x 集合叫做半开半闭区间,表示为[)b a ,; (4)满足不等式b x a ≤<的实数的x 集合叫做也叫半开半闭区间,表示为(]b ,a ;说明:① 对于[]b ,a ,()b ,a ,[)b a ,,(]b ,a 都称数a 和数b 为区间的端点,其中a 为左端点,b 为右端点,称b-a 为区间长度;② 引入区间概念后,以实数为元素的集合就有三种表示方法:不等式表示法:3<x<7(一般不用);区间表示法:()73,;③ 在数轴上,这些区间都可以用一条以a 和b 为端点的线段来表示,在图中,用实心点表示包括在区间内的端点,用空心点表示不包括在区间内的端点;④ 实数集R 也可以用区间表示为(-∞,+∞),“∞”读作“无穷大”,“-∞”读作“负无穷大”,“+∞”读作“正无穷大”,还可以把满足x ≥a, x>a, x ≤b, x<b 的 实数x 的集合分别表示为[a,+∞]、(a,+∞)、(-∞,b)、(-∞,b)。
高一数学函数的概念(一)(一)函数的概念:函数的定义:设A 、B 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 x 和它对应,那么称:f A B →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function ),记作:(),y f x x A =∈其中,x 叫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A 叫作定义域(domain ),与x 的值对应的y 值叫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 x x A ∈叫值域(range )。
显然,值域是集合B 的子集。
(1)一次函数y=ax+b (a ≠0)的定义域是R ,值域也是R ;(2)二次函数2y ax bx c =++ (a ≠0)的定义域是R ,值域是B ;当a>0时,值域244ac b B y y a ⎧⎫-⎪⎪=≥⎨⎬⎪⎪⎩⎭;当a ﹤0时,值域244ac b B y y a ⎧⎫-⎪⎪=≤⎨⎬⎪⎪⎩⎭。
(3)反比例函数(0)k y k x=≠的定义域是{}0x x ≠,值域是{}0y y ≠。
(二)区间及写法:设a 、b 是两个实数,且a<b ,则:(1) 满足不等式a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闭区间,表示为[a,b];(2) 满足不等式a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开区间,表示为(a,b );(3) 满足不等式a x b a x b ≤<<≤或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半开半闭区间,表示为[)(],,,a b a b ;这里的实数a 和b 都叫做相应区间的端点。
(数轴表示见课本P 17表格)符号“∞”读“无穷大”;“-∞”读“负无穷大”;“+∞”读“正无穷大”。
我们把满足,,,x a x a x b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分别表示为[)(),,,,a a +∞+∞(](),,,b b -∞-∞。
巩固练习:用区间表示R 、{x|x ≥1}、{x|x>5}、{x|x ≤-1}、{x|x<0}(三)例题讲解:例1.已知函数2()23f x x x =-+,求f(0)、f(1)、f(2)、f(-1)的值。
高一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高一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一)一、函数1.函数的定义:对于每一个自变量,函数都给出唯一的因变量值。
2.函数的表示:y=f(x),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f(x)为函数。
3.函数的性质: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对称性。
4.常见数学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反三角函数、幂函数、根式函数。
5.函数的图像:函数的图像是函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的表示,反映了函数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6.函数的运算:加减、乘除、复合运算。
7.函数的极限:当自变量接近某一特定值时,函数趋于一个确定的极限。
8.导数与微分:导数是函数变化率的极限值,微分是函数的一个微小变化量。
9.应用:求函数的最值、拐点、渐近线、曲率等,还可以用于物理、经济、工程学等领域中的问题求解。
二、集合与命题1.集合的概念:由若干个元素构成的整体。
2.基本集合运算:并集、交集、差集、补集。
3.集合的性质:子集、相等、空集、全集、互斥、互补。
4.命题:是可以用真假判断的陈述句,并且只有真假两种可能。
5.命题的逻辑运算:否定、合取、析取、蕴含。
6.命题的等价关系与充分必要条件。
7.谓词与量词:谓词是具有“真假”性质的函数,量词包括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它们用于指定谓词中的变量范围。
三、平面与立体几何1.欧氏几何:以欧氏公理为基础的几何学,研究点、线、面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平面几何:研究平面上点、线、面及其相互关系的几何学。
3.直线和圆的性质:如平行线公理、垂线定理、相交线夹角定理、圆的周长、面积等。
4.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性质:如勾股定理、海伦公式、三角形周长公式、正方形、矩形、平行四边形、菱形的周长、面积等。
5.立体几何:研究空间中点、线、面、体及其相互关系的几何学。
6.球的性质:如球的体积、表面积等。
7.多面体的性质:如正四面体、正六面体、正八面体等体积、表面积等。
四、数列与数学归纳法1.数列的概念:按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