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2018年高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名单
- 格式:pdf
- 大小:304.25 KB
- 文档页数:22
云南大学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与管理办法为了进一步推动我校教学改革与建设,加强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管理,鼓励广大教师和管理人员积极投身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工作,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教改研究项目的申报1.凡在我校从事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研究和组织能力的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相关技术人员均可申请教改研究项目。
2.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工作原则上每两年组织一次,申请人根据教务处制订的当年教改课题立项指南进行项目申报。
3.各院(部)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确定选题,组织申报工作。
4.项目申请人按要求填写《云南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申请表》(申请表空表电子版可以从教务处网站下载)一式二份,院(部)负责对申请书进行全面审核,在对申请人的研究能力、工作基础和研究条件等方面签署明确意见后,统一将申报材料以电子版形式报送教务处。
二、教改研究项目的条件及评审1.申请人所申报的教改研究项目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1)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创新性,对我校本科教学改革与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2)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对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3)理论研究有明显创新之处,应用研究具有较大推广价值,能为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和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4)有明确的研究目标、清晰的研究思路、完整的研究方案、明确的预期成果和合理的经费预算。
2.教改研究项目由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及相关专家进行评审,在集体评议的基础上,采取投票的方式确定是否立项。
评审通过的项目报主管校领导审批后,由学校行文正式立项。
三、教改研究项目的经费管理1.学校设立教改专项经费。
经批准立项的教改项目,学校将视项目的类型给予一定的资助经费,资助额度为:(1)重点资助类项目每项人民币2 万元;(2)一般资助类项目每项人民币1 万元;各院(部)或有关单位可根据各自实际情况酌情安排一定数额的配套经费。
2018年度本科教学改革立项项目结项成果要求
一、课程建设项目的最终成果形式:
课程结项项目的成果形式:
1.一般课程建设项目
①教学大纲、详细的教案、教学计划、补充材料、考试试题及标准答案、学生参考用书等教学文件。
②附本院系该专业课程建设规划。
2.实践教育课程建设项目
成果形式为实践教学实施报告,含:
①实施方案;
②实施过程相关资料(如教案、教学计划、调研报告,问卷等);
③实施效果及评价(如学生座谈会意见反馈,同行专家评价等);
④实践教学方案实施总结。
3.新生研讨课建设项目
教学大纲、详细的教案、教学计划、补充材料、课程论文评阅标准、学生参考用书等教学文件。
二、教材建设项目的最终成果形式:
教材建设项目的最终成果形式:可供出版的纸质教材清样。
已出版或已经签约出版的教材提供出版合同免予鉴定,视为鉴定合格。
若提供已出版或清样,可参评优秀结项项目。
三、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研究项目的成果形式:
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研究项目的成果形式:
①附《立项申请书》中填报的最终成果形式。
②与立项时填报的成果形式相符合的5000字以上的调研报告、教改研究报告、论文等。
教务处
2018年4月28日。
2018-2020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一、引言本报告旨在全面回顾和总结2018年至2020年间,四川省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进展。
在此期间,四川省教育厅启动了一系列省级教改项目,以推动全省高校进行教育教学创新,提高本科及研究生层次的人才培养质量。
二、立项项目概述1.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本科人才培养体系重构—成都理工大学的探索与实践该项目聚焦于重构一流学科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旨在为未来高等教育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2. 科教融合、两重两强,新时代地质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创建与实践该教改项目以地质工程专业为对象,强调科学与教育的融合,并着力提升实践教学的质量和强度,打造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教学体系。
3. 地方本科高校“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此项目研究地方本科高校如何通过“四融合”(即产教融合、科教融合、理实融合、内外融合)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增强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和竞争力。
4. 面向...其他项目的具体内容未能在提供的资料中找到详细信息,但可以推测,这些项目同样致力于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三、项目实施与验收情况自2018年以来,各高校积极落实教改项目,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实践。
四川省教育厅对这些项目进行了年度检查和结题验收,确保项目的实施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根据2023年7月4日发布的资料,第二批结题验收结果已经公示,这标志着项目的有效完成和成果的初步显现。
同时,2020年9月9日关于创新创业专项结题验收工作的说明也表明,学校正积极推进相关工作,确保所有项目得以圆满结束。
四、成果与影响虽然具体的成果数据未被提及,但从项目的总体设计和执行情况来看,这些改革措施无疑对提升四川省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它们不仅促进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成效,也为全省乃至全国的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五、结论与展望2018-2020年间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是四川省教育厅推动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关于公布2022年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名单的通知
2022年,教育部将继续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开展“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工作。
经过充分评估,教育部已确定2020年立项项目名单,其中共有41项,覆盖高校、
特殊教育学校和本科教育课题。
所有申报单位必须做好立项申报的科学论证、社会效益评估和可操作性分析等工作,
把握项目实践性强、创新性高、可持续性强的原则,并严格根据实际调整和改进改革策略。
此外,政府部门还将及时了解项目改革实施情况,加强督导和监督,促进项目质量和效果
的持续改进。
在研究项目立项过程中,教育部将严格遵循检查标准,评估项目的科学性、有效性和
可行性,力争达到“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准”的目标。
教育部将继续及时组织专家针对
立项申报的选择和审查,以高质量审查、高效审查为主体,坚决否决不符合标准的项目。
同时,教育部还将召开建设会议和检查督导会,根据评估情况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
要求加强评估分析,进行针对性地实施工作,充分保障项目的质量和效果,按照中央精神
和国家教学改革发展路线,为实现扎实的本科教学改革贡献力量。
最终,教育部希望各社会各界继续关注和参与,用好各个领域的资源,惠及本科教学
改革的发展。
同时教育部将会议申报的立项项目正式公布,以确保项目的总体开展质量,
为本科教学改革做出更大贡献。
年云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结果————————————————————————————————作者:————————————————————————————————日期:22005年云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结果推荐国家级一等奖序号项目名称成果完成单位获奖人(集体主要成员)1 新世纪公共事业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云南大学崔运武、高力、张健东、候江红、方盛举2 材料工程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昆明理工大学史庆南、刘荣佩、周融、张代明推荐国家级二等奖3 “3+1”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完善——东南亚泰、缅、越、老语言文化人才培养模式云南民族大学陆生、吕士清、王何忠、杨丽周、杨光远4 省级重点建设专业林学专业建设与示范西南林大学胥辉、李根前、石卓功、周蛟、徐正会5 云南大学“数理基地”建设云南大学田兴时、徐贵桐、陈永康、杨富春、张力6 实践第一探索创新——植物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云南大学王若南、曹玉7 边疆多民族地区高校普通话课程“层级分类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云南师范大学罗明东、崔梅、颜晓云、单春樱、李迈8 以“质量点”管理为核心的高等教育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云南中医学院李庆生、郭兆刚、贾勇、熊磊、杨健武9 “信号与系统”教学建设、改革与实践云南大学、云南民族大学梁虹、陈跃斌、杨鉴、高飞、梁洁10 冶金工程重点学科新世纪系列教材建设(教材)昆明理工大学彭金辉、陈雯、魏永昶、马克毅、朱祖泽11 云南民族美术资源在教学、创作中的应用与实践云南艺术学院武俊、陇艺梅、汤海涛、李靖寰12 云南农业大学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云南农业大学吴伯志、洪树琼、徐昆龙、雷兴刚、郑永春13 省级重点建设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建设的探究与实践云南师范大学郭震、董义琳、马煜、王涛、代龙14 高等农业院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云南农业大学戴志明、郭华春、段纲、赵燕妮、刘鸿高15 云南大学函授、夜大学教学监控、评估的实践完善及规范云南大学李炎、王娅、刘俊玮、王敏、杜超16 《地理学基础》:地理科学类学术著作性教材(教材)云南师范大学潘玉君17 大基础平台下的柔性多模块教学改革昆明理工大学迟毅林、董为民、刘泓滨、廖丕博、罗德扬18 云南大学创办文科试验班的探索与实践云南大学殷永林19 云南师范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云南师范大学曾华、罗明东、郑勤红、邹敏、陈瑶20 市场营销学课程立体化教学包云南财贸学院吴健安、王旭、朱立、聂元昆21 生态学教学理论探索与实践——21世纪大学生态教学内容优化及课程体系建设云南大学段昌群、江望高、常学秀、杨雪清、王焕校省级一等奖序号项目名称成果完成单位获奖人(集体主要成员)1 新世纪公共事业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云南大学崔运武、高力、张健东、候江红、方盛举2 材料工程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昆明理工大学史庆南、刘荣佩、周融、张代明3 “3+1”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完善——东南亚泰、缅、越、老语言文化人才培养模式云南民族大学陆生、吕士清、王何忠、杨丽周、杨光远4 省级重点建设专业林学专业建设与示范西南林大学胥辉、李根前、石卓功、周蛟、徐正会5 云南大学“数理基地”建设云南大学田兴时、徐贵桐、陈永康、杨富春、张力6 实践第一探索创新——植物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云南大学王若南、曹玉47 边疆多民族地区高校普通话课程“层级分类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云南师范大学罗明东、崔梅、颜晓云、单春樱、李迈8 以“质量点”管理为核心的高等教育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云南中医学院李庆生、郭兆刚、贾勇、熊磊、杨健武9 “信号与系统”教学建设、改革与实践云南大学、云南民族大学梁虹、陈跃斌、杨鉴、高飞、梁洁10 冶金工程重点学科新世纪系列教材建设(教材)昆明理工大学彭金辉、陈雯、魏永昶、马克毅、朱祖泽11 云南民族美术资源在教学、创作中的应用与实践云南艺术学院武俊、陇艺梅、汤海涛、李靖寰12 云南农业大学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云南农业大学吴伯志、洪树琼、徐昆龙、雷兴刚、郑永春13 省级重点建设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建设的探究与实践云南师范大学郭震、董义琳、马煜、王涛、代龙14 高等农业院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云南农业大学戴志明、郭华春、段纲、赵燕妮、刘鸿高15 云南大学函授、夜大学教学监控、评估的实践完善及规范云南大学李炎、王娅、刘俊玮、王敏、杜超16 《地理学基础》:地理科学类学术著作性教材(教材)云南师范大学潘玉君17 大基础平台下的柔性多模块教学改革昆明理工大学迟毅林、董为民、刘泓滨、廖丕博、罗德扬18 云南大学创办文科试验班的探索与实践云南大学殷永林19 云南师范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云南师范大学曾华、罗明东、郑勤红、邹敏、陈瑶20 市场营销学课程立体化教学包云南财贸学院吴健安、王旭、朱立、聂元昆21 生态学教学理论探索与实践——21世纪大学生态教学内容优化及课程体系建设云南大学段昌群、江望高、常学秀、杨雪清、王焕校22 地方高师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教师能力”培养工程的构建及实施玉溪师范学院任宏志、张苹、车柏青、周志远523 文学概论教材建设与教学创新(教材)曲靖师范学院张永刚24 国外汉语人才联合培养模式探索云南师范大学骆小所、吴应辉、于燕京、袁焱、魏红25 《污染生态学》教材云南大学王焕校、常学秀、段昌群26 博士学位论文隐名评审制度和论文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及应用实践昆明理工大学高绿绮、王华、林峰27 云南省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实践昆明理工大学、云南省教育厅张洪明、张国华、叶绿、杨毅、楼静28 金工实习课程建设及改革(教材等)昆明理工大学陈君若、魏镜弢、葛夏文、马俊武、向启宾29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改革与实践昆明理工大学张英杰、徐天茂、刘荣佩、黄前光、周梅村30 本科计算机教学改革与发展昆明理工大学楼静、王建华、张启富、张明坤、秦卫平省级二等奖31 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云南大学和家胜、杨中碧、郑滋、农伟、杨晓翔32 “叙述学”研究生课程建设云南大学谭君强33 推行学分制绩点,关注学生学习质量——云南大学资环学院学分制绩点试点改革云南大学郭陵之、谢应齐、卜玉康、刘英34 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课程建设云南大学胡光华、赵晓华、谭建国、陆正福、杨富春35 有时代特色的“化学专业英语”课程建设云南大学赵逸云、方瑞斌、邓世昆、古昆、邹永明36 “中国文化史”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进云南大学杨兆荣37 转变观念创新方法——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探索与实践云南大学段竹英38 校企合作增强办学实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探索昆明理工大学、中国水电十四局、束洪春、王海军、李琴书、李跃平、王建春6云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39 使用英文物理教材进行双语多媒体课堂教学的改革试点昆明理工大学王安安、伏云昌、陈劲波、吴光敏、樊则宾40 院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昆明理工大学孙俊、程赫明、黄跃波、陈庆华、刘铮41 工程力学中电测实验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实践昆明理工大学罗成玲、王时越、文宏光、迟珊、潘琪42 创新素质教育与创造实践昆明理工大学官德娟、朱昆莉、吴海涛、那裕康、段正华43 “向知识要金牌”:走学校体育教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之路云南师范大学赵玲玲、熊小铭、刘坚、金黄斌、杨秀芝44 教育学重点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云南师范大学傅淳、罗黎辉、李天凤、张锋、罗明东45 云南师大学生学术科技活动的探索与实践云南师范大学周本贞、欧阳俊虎、杨映霞、姜扬、熊永翔46 物理学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的探索云南师范大学张雄、马力、侯德东、解福瑶、刘艳春47 英语专业选修课建设云南师范大学刘守兰、张克勤、杨端和、谢明、刘汉玉48 云南农业大学教学督导工作的实践与创新云南农业大学陈海如、洪树琼、张世光、杨裕后、李晓英49 精心组织“形势与政策”课,积极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云南农业大学刘光维、王飞、李树坚、杨云、杨玲50 厅校合作构建创新型水利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云南农业大学文俊、杨荣新、龚爱民、李靖、王春彦51 创新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云南农业大学雷兴刚、吕才有、洪树琼、陆自强、代卫东52 基于数据库的多媒体课件开发平台的研究及应用云南农业大学杨林楠、鲁绍坤、吴文斗、张超、张丽莲53 高等院校体育俱乐部教学管理实施研究西南林学院韦群杰、索建强、李任波、郭银华、李光莲54 成人高等教育学分制教学管理体系的研究西南林学院张玉光、周远、赵丽芳、邓成琼、张武仙55 树木学教育教学建设与研究西南林学院邓莉兰、樊国盛、徐声远、区智、孙永科56 化学实验课程体系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西南林学院陈玉惠、付惠、刘祥义、王文久、刘建祥、7任梅蓉57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实践与成果西南林学院徐声远、罗大叶、赵同林、孙永科、鲁宁58 医科大学生思想文化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昆明医学院王灿平、张瑞宏、熊万兴、张毅萍、陈桂勤59 病理学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制作及其应用昆明医学院章宗籍、阮永华、郭萍、华海容、邹英鹰60 加强基地建设,规范实践教学管理,强化学生临床能力培养昆明医学院杨凌、崔进、陈有华、李保刚、周萍61 积累和创新,突破教学难点——“牙体比较解剖法”在牙体解剖生理教学中的运用昆明医学院杨春、沈丽宁、李松、罗应伟、解危62 强化素质教育,创建“以问题为中心,教与学互动”的局部解剖学教学新模式昆明医学院孙俊、王金德、陈绍春、邹智荣、李兴国63 外科总论及手术学实验教学改革成果昆明医学院陈有华、李保刚、尹继波、张家骅、李俊64 《正常人体解剖学》多媒体课件开发及应用云南中医学院杨恩彬、和凤军、宋波、武煜明、唐柱生65 中医方剂学教学参考书《中医方剂精要及趣味记忆》云南中医学院秦竹、胥筱云、李铭66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论纲》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开发与应用云南民族大学赵静冬、李波、赖云华67 《富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预科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云南民族大学吴云虹、李春波68 化学网络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云南民族大学王红斌、杨敏、戴云、董学畅、陈琳69 《天然有机化学》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云南民族大学戴云、陈海云、杨海英、任红雷、曾茗70 中小学艺术教育与音乐舞蹈复合型艺术师资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云南艺术学院朱红、于景春、徐梅、李伟平、农布七林71 《音乐美学》课程建设云南艺术学院申波872 以学生为本的学分制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云南财贸学院姚大金、王力宾、王荣党、杜涛73 健康教育整合于体育的教学研究与实践云南财贸学院张河川、郭思智、张凯、和平英、董一凡74 《会计报表审计案例》(辅助教材)云南财贸学院朱锦余、杨静、曾纯、古淑萍、陈红75 云南地理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玉溪师范学院王声跃、张文、高昆谊、陈红、陈黎阳76 中小学骨干教师培养与培训模式探究楚雄师范学院姜子华、李全华、周林宗、李克英、庄兆盛77 《数学建模》教学建设与大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楚雄师范学院山玉林、梁林、刘鹏、胡钊、何建锋78 大学英语水平测试研究与实践楚雄师范学院顾菊华、李桃梅、唐春华、袁秀萍、李绍芳79 四年制护理学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大理学院钱金栿、汤珺、廖剑英、李合、栾玉泉80 问题定向教学法在内科实践课的应用研究大理学院尹雪艳、郭艳、李凤贤、何敏华、李永萍81 临床综合技能培训的研究与实践大理学院罗志勇、尹雪艳、李梅、李海燕、周玲82 中国古代史书体裁研究(教材)红河学院白云83 “毕业设计(论文)的发展性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践红河学院张培、晏青青、李俊生、丁颢、肖天庆84 工科类高职高专文化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夏昌祥、杨卫华、代祖良、杨丽敏、陈鑫85 测量工程重点专业建设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赵文亮、叶加冕、徐宇飞、王育军、张东明86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建设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佟云峰、杨卫华、龙志文、李志平、张帆87 师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强化教师专业化教育的探索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封海清、潘京京、吴跃辉、包兴88 工厂电器与供电(教材)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胡光甲89 高等职业教育旅游专业“现场模拟导游”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丽江教育学院何守伦、王荣红、朱桂香、和克纯、段平华90 高新技术解读(教材)云南广播电视大学李昭明、罗骥、周晓俊9。
本科教改课题课题立项名单教改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是每所高校都要重视的工作。
作为本科教改的一部分,立项课题是其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开展教改研究,不断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今年我校本科教改课题的立项名单中,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旨在解决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
具体涉及到的课题有:1. 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效果。
该课题旨在探讨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在线教学、虚拟实验等,提升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构建数字化教学资源,实现教学内容的互动性和趣味性,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2.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融合。
该课题旨在研究如何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通过设计跨学科的教学项目,引导学生进行实地实践,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养。
3. 课程体系的优化与创新。
该课题旨在重新审视现有的课程设置,优化课程结构,引入前沿的学科理论和实践成果,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先进性。
通过构建学科交叉和专业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4. 学生综合素养评价体系的建立。
该课题旨在建立全面科学的学生综合素养评价体系,包括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多方面的评估指标。
通过定期评估学生的综合素养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其未来职业发展和学术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以上是本年度我校本科教改课题的一部分立项名单,每个课题都体现了教改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通过开展这些课题的研究和实践,将有助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素养,推动教育教学不断向前发展。
教改工作是一项长期而持续的任务,需要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希望通过本次课题的开展,不断总结经验,优化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努力奋斗。
关于西昌学院2018年本科教学工程建设项目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拟立项公示校内各单位:我校于2018年6月启动校级本科教学工程建设项目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建设工作,经个人申报、教学单位初审推荐、专家盲评和现场评审等环节,拟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研究项目45项、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5项、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9项、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试点专业7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项、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2项、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示范基地7项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项目2项为校级项目(详见附表)。
现予公示。
公示期5天。
联系人:王凌云(负责1-4项),郑飞(负责5-8项)。
联系电话:2580020。
附表:1.西昌学院2018年校级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拟立项一览表(45项)2. 西昌学院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拟立项一览表(15项)3. 西昌学院校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拟立项一览表(9项)4. 西昌学院校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拟立项一览表(7项)5. 西昌学院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拟立项一览表(4项)6. 西昌学院校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拟立项一览表(2项)7. 西昌学院校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示范基地拟立项一览表(7项)8. 西昌学院校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拟立项一览表(2项)西昌学院教务处2018年11月23日附表1:西昌学院2018年校级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拟立项一览表(45项)附表2:西昌学院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拟立项一览表(15项)附表3:西昌学院校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拟立项一览表(9项)附表4:西昌学院校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拟立项一览表(7项)附表5:西昌学院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拟立项一览表(4项)附表6:西昌学院校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拟立项一览表(2项)附表7:西昌学院校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示范基地拟立项一览表(7项)附表8:西昌学院校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拟立项一览表(2项)。
云南省教育厅关于第二批云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立项建设名单的公示
作者:文章来源:点击数:315 更新时间:2011-06-16
云南省教育厅关于第二批云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立项建设名单的公示
根据《云南省教育厅关于2011年度全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申报工作的通知》(云教函〔2011〕77号)要求,我厅按照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对全省18所高校申报的3 3个重点实验室和13所高校申报的20个工程研究中心进行了评审。
通过对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前期基础和建设可行性的论证,并结合国家及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高校的优势特色,共评出重点实验室19个,工程研究中心12个,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0个,工程研究中心培育基地2个。
现将本次评审结果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11年6月17日-24日。
如对公示项目有异议的,可向云南省教育厅科技处(联系人:傅正强;联系电话:5141725)和云南省教育厅监察室(联系人:张婉婉,联系电话:5198097)进行反映。
附件:
1.第二批云南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拟立项建设名单
2.第二批云南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拟立项建设名单
3.第二批云南省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拟立项建设名单
4.第二批云南省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培育基地拟立项建设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