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69.00 KB
- 文档页数:13
语文园地二-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小学)教案一、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二》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后的教材之一,是部编版的小学语文教材,适用于六年级上学期。
该教材主要分为阅读理解、写作与表达、修辞与鉴赏三个板块,涵盖了大量的语文知识点和技能。
在教学中,应该通过创设情境、引导探究的方法,帮助学生全面认识教材的内容,并将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2.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使学生能够自如地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
3.通过修辞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阅读习惯,使他们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阅读理解1.1 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能够认识到阅读理解的重要性,了解分析文章的方法,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理解文章的基本方法2.阅读技巧的训练3.段落信息整合教学方法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2.合作学习,互相交流分享阅读经验3.学以致用,通过阅读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2. 写作与表达2.1 写作技能的培养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各种基本写作技能,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教学内容1.选材和取材的方法2.文章结构的规范3.篇章语言的规范教学方法1.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生活,教以学习为目的的写作技能2.通过写作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基本写作技能3.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写作,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3. 修辞与鉴赏3.1 文学修辞的学习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能够认识到修辞的重要性,借鉴经典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修辞艺术的分类和表现方式2.文学鉴赏的方法和技巧教学方法1.精选文学名篇,采取欣赏鉴赏的方式,带领学生探索文学之美2.教师与学生互动,辅导学生学会悟道,从而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四、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可以对教学目标是否达成进行验证、评估,同时也是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励。
《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通过交流学习一些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学会对书里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2.留意作品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并从中感知人物形象,找到人物精神的闪光点。
3.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人物。
4. 锤炼语言,品味语言的夸张性,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刻涵义和表达作用,并发挥想象,学会仿写夸张性句子。
5. 对比不同译者笔下的文学名著语言,学会琢磨语言,体会各自语言的巧妙之处,交流自己的喜好感受。
6. 理解并积累古人不同年龄的不同称谓。
学习重点难点1.通过交流学习一些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学会对书里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2.留意作品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并从中感知人物形象。
3.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人物。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课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交流学习一些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学会对书里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2.留意作品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并从中感知人物形象。
3.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人物。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回忆人物形象1.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同样也没有完全一样的两个人。
本组课文让我接触了一些外国文学作品,那些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些短篇和长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都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成为某一类人物的典范代表,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回忆一下。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鲁滨孙、汤姆·索亚、尼尔斯。
二.探究人物的评价方法(一)第一驿站:从作品情节评价人物【出示课件1】1.下面请同学们观察一段由课本上摘录的话,仔细品味一下课文中描写了一个怎样性格的汤姆索亚?出示段落:“汤姆躺在一张沙发上......直到风筝线不够用了为止。
”2.学生归纳反馈:充满虚荣心的汤姆。
3.你还能从课文的那些情节中的找出不一样汤姆?学生从课本内容中,找出具体内容,说出自己的感受。
【导语】在《语⽂园地⼆》中,“交流平台”介绍了场⾯描写中点⾯结合的⽅法;“词句段运⽤”栏⽬提供了两部分内容,其⼀是相同句式的连⽤,其⼆是“说”的不同表达⽅式;“⽇积⽉累”栏⽬让学⽣感知名⾔。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部编版⼩学六年级上册语⽂《语⽂园地⼆》教案 教学⽬标 1.了解场⾯描写的⽅法,并把这种写法运⽤到习作中去。
2.了解“说”的⼏种不同表达⽅式,并尝试运⽤。
3.学会按照正确的格式创作书法作品。
4.读懂积累⼀些古代的爱国名⾔。
教学重点 词句段运⽤(相同句式“说”的不同表达⽅式)。
教学难点 理解并积累⼀组爱国名⾔。
第⼀课时 教学⽬标 1.了解场⾯描写的⽅法,学习运⽤。
2.学习并运⽤说话的⼏种不同表达⽅式。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交流平台 1.读下⾯两段⽂字,说说描写的内容有什么共同特点。
出⽰:【课件2、3】 ⽂段1:为了拖住敌⼈,七连六班的五个战⼠⼀边痛击追上来的敌⼈,⼀边有计划地把⼤批敌⼈引上了狼⽛⼭。
他们利⽤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次⼜⼀次地打下去。
班长马宝⽟沉着地指挥战⽃,让敌⼈⾛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
副班长葛振林打⼀枪就⼤吼⼀声,好像细⼩的枪⼝喷不完他的满腔怒⽕。
战⼠宋学义扔⼿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个圈,好使出浑⾝的⼒⽓。
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战⼠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射击。
敌⼈始终不能前进⼀步。
在崎岖的⼭路上,横七竖⼋地躺着许多敌⼈的⼫体。
⽂段2: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的帽⼦,跟海洋⼀个颜⾊的蓝制服。
接着是步兵⼀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阵,齐步⾏进。
接着是炮兵⼀个师,野炮、⼭炮、榴弹炮、⽕箭炮,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字形的横列前进。
接着是⼀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样。
接着是⼀个骑兵师,“红马连”⼀⾊红马、“⽩马连”⼀⾊⽩马,五马并⾏,马腿的动作完全⼀致。
以上这些部队,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
语文园地(二)【教学目标】1、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交流点面结合的写法以及在自己的习作中怎样进行场面描写。
2、学习写人物对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的方法。
3、举办一次书写作品展览,注意书写正确,行款整齐,布局合理,养成自我检视的习惯,不断提高书写水平。
4、积累爱国名言。
【教学重难点】重点: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展示本单元的学习成果。
难点:交流点面结合的写法以及在自己的习作中,你是怎样写场面的。
【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收集爱国名言。
2、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流程】第1课时一、谈话导入本单元有的课文在描写场面时,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如《狼牙山五壮土》《开国大典》。
同学们,你们在平时的阅读中,是否也读到过这样的场面描写?在自己的习作中,你们是怎样写场面的呢?二、交流平台1、阅读课本“交流平台”,明确交流的内容。
(1)说说本单元的课文中,哪些课文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是如何运用这一写法的。
(2)在平时的阅读中,你是否也读到过这样的场面描写呢?举例说说。
(3)在自己的习作中,你是怎样写场面的?举例说说。
2、学生组内讨论交流以上问题,教师巡视点拨。
3、指明学生回答。
三、词句段运用1、读“词句段运用”部分,注意加点的部分,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教师引导学生看课本“词句段运用”)(1)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两个“只听见”和“是那么”的作用。
(2)小组代表发言,教师适时点拨。
明确:两个“只听见”衬托了严肃安静的氯围;两个“是那么”突出了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
2、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
读“词句段运用”中的句子,仿照着写一写。
(1)引导学生读这四组句子。
(2)组内交流不用“说”来表达的妙处。
(3)学生代表发言,教师适时点拨。
(4)学生练习写一写不用“说”来表达的句子,教师巡视指导。
(5)指名学生回答,师生共同评议。
第2课时一、谈话导入有的同学在做作业时,书写不够工整,字迹潦草,甚至还会出现错别字和不规范的字。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1. 教材简介本节课是针对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教材第六单元“经典情书”中的一篇选段《致橡树》的教学设计。
本单元主要围绕“写作情感,在多样表达中展示自我和传递心意”的主题展开。
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阅读和理解文章的内容、结构和语言运用,掌握情书写作的基本技巧和要领。
•能力目标:通过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感悟情书的内在价值,培养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珍视爱情、友情等情感价值,增强学生情感体验的能力。
3. 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内容:•讲解和理解《致橡树》的内容、结构和语言特点。
•阅读并感受陶渊明的经典诗文,引导学生体验情感。
•学习情书写作的基本要领和技巧,引导学生实践书写情感,用语言来表达自己。
教学方法:•导入课堂,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讲授和展示范文,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文章的要素和技巧。
•作品欣赏,学习文化知识,培养审美情趣。
•情感交流,引导学生体验情感,表达情感。
4. 教学过程4.1 导入•用课前准备的好看影片营造出温馨浪漫的氛围,调动学生学习情绪。
•提问,“有谁收到过情书吗?你们有什么感受?”4.2 分析篇章•逐句解读《致橡树》的文本,分析句子结构、语言表达和文本内涵。
•指导学生进行一些类似的写作,在课堂上现场处理学生写作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规范的写作。
•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简明扼要,让学生尽可能地简洁明了地表达。
4.3 阅读感悟•带领学生阅读陶渊明的经典诗文,分析文学名句及乐府诗的特点和表现方式。
•引导学生感悟情感,透过诗歌沉淀自己的情感。
4.4 翻译、默写•让学生对于《致橡树》的节选内容进行翻译,发掘其中的美言妙句,并要求学生默写下来。
•对学生默写下载进行修改、提升。
4.5 写作体验•带领学生进行感性体验,让学生提上他们认为美丽、可爱的人或物,写一封短情书,并分享于众。
5. 课堂小结•通过课程的教学设计,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情书的基本要领和技巧,能够运用合适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六年级语文部编版语文园地二教案5篇六年级语文部编版语文园地二教案篇1教材分析:位于四川松潘藏龙山上美丽神奇的五彩池绚丽斑斓,作者用生动明快极富想象力和感染力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五彩池的数量颜色大小深浅形状以及池水显出神奇色彩的奥秘,使人读后不禁陶醉于祖国的山水美景,感叹大自然的神奇,更使得五彩池成为了我们魂牵梦绕心驰神往的地方。
学情分析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本课是六年级的语文课,由于六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容易接受新鲜事物,课前让学生收集五彩池的有关资料和图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但他们自制能力差,好动,缺乏耐心,有一定的自主性但不够强,学习靠兴趣,因此教学时,巧妙利用多媒体渲染气氛,激发兴趣,激发探究的欲望。
2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六年级学生能读通读懂课文,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作文能力及分析感悟能力,因此教学中,让学生用读读划划说说议议的方法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主动读议探究,从而体会出五彩池景美情美语言文字更美。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14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第四自然段。
3.抓住重点词句感悟五彩池的美丽与神奇,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及其成因,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4.感悟课文的景色美文字美,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多姿,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观看五彩池图片,整体感知五彩池。
2.紧抓“五彩池的神奇”,统领全文,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感悟五彩池的美。
3.合作探究五彩池形成的原因。
4.充当小导游,为五彩池写一段广告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五彩池这一奇特景观,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分析:l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用读划说议的方法自主学习,再加上教师适时的点拨和媒体辅助给学生充分创设的语言情景,从而体会到五彩池的景色美文字美。
2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五彩池颜色不同的原因是本课教学中的一大难点。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二(教案)
明确:人物说话时,可以用其他词语来表达,比如“问道”、“答道”、“喊叫”、“嘀咕”等,这样可以更加生动形象地表现人
物的语言特点和情感状态。
三、书法展览
1.课件出示书法展览的海报,师:你们喜欢书法吗?你们
知道书法的意义吗?(学生自由发言)
明确:书法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传承文化、培养审美、陶冶情操等多种意义。
通过参加书法展览,可以了解书法的历史、发展和风格,并且可以培养正确、规范的书写惯。
2.师:请你们仿照展览中的书法作品,写一写自己的名字。
(学生自由发挥)
明确:通过仿照书法作品,可以研究到书法的基本笔画和构图,同时也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书写规范性。
四、名言警句
1.课件出示多个名言警句,师:你们知道这些名言警句的
意义吗?(学生自由发言)
明确:这些名言警句都是关于爱国主义的,它们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对民族精神的追求和对国家发展的期望。
通过研究这些名言警句,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责任感。
2.师:请你们选择一个名言警句,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其含义。
(学生自由发挥)
明确:通过解释名言警句的含义,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其中的思想和精神内涵,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明确:表达可以通过借助他人的语言来实现,也可以通过与他人的对话来实现。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加一次书写作品展览,让他们自由交流并选择自己认为好的作品,并解释选择的原因。
在展览中,学生可以选择像XXX的《游子吟》这样的作品,因为它们的书写行款整齐,书写工整、规范,布局合理等。
教师应该适时指导学生。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二》教案范文【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并把这种写法运用到习作中去。
2.了解“说”的几种不同表达方式,并尝试运用。
3.学会按照正确的格式创作书法作品。
4.读懂积累一些古代的爱国名言。
教学重点词句段运用(相同句式“说”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理解并积累一组爱国名言。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学习运用。
2.学习并运用说话的几种不同表达方式。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交流平台1.读下面两段文字,说说描写的内容有什么共同特点。
出示:【课件2、3】文段1: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
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下去。
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
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
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
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
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文段2: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
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
接着是炮兵一个师,野炮、山炮、榴弹炮、火箭炮,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一字形的横列前进。
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
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五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
以上这些部队,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
当战车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人字形,飞过天空。
毛主席首先向空中招手。
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2.学生交流。
3.教师总结评价,点拨指导:(1)这两段文字都是场面描写。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二》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语文园地二》这篇课文的内容和情感表达。
2.能够理解、分析《语文园地二》的文字语言,提高语文阅读理解能力。
3.学习和掌握基本的修辞手法,体会文学作品的美妙和魅力。
4.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分析课文概述《语文园地二》是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阅读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描述一位少年的童年回忆和对大自然的感悟,体现了诗意化的语言,在文字表达上采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夸张等,生动地描绘了近代城市孩子的童年记忆和他们对自然美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1.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以及对生动的语言形式的掌握;2.学习和掌握基本的修辞手法,以及学生对语言美感的体验和鉴赏能力的教育;3.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方法1.讲授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文字表达;2.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3.指导学生选取重要词句,通过分析和归纳,帮助学生掌握修辞手法;4.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图片、音频、视频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注意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节课课前准备1.教师收集相关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源;2.教师准备问题清单,调研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水平。
课堂教学过程1.师生自我介绍,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2.教师展示一个视频并问学生:这是什么?(地球的自然景观)你们喜欢它吗?(yes、no)为什么喜欢/不喜欢?(任选数名学生回答,讨论)3.分组讨论:你们小时候有什么与自然相关的经历吗?请以小组为单位描述一下。
4.教师将学生的描述汇总起来,呈现给全班同学听,并挑选出写得较精彩的篇章进行展示。
第二节课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问题清单,让学生提前阅读课文并回答问题。
课堂教学过程1.用学生集体提出的问题清单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课文;2.指导学生挑选出有代表性的词句进行分析,学习和掌握基本的修辞手法;3.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对课文中比较地道的语言和表达方式的感悟;4.教师通过幻灯片展示课文中的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本单元课文中场面描写的作用,交流自己在平时阅读中读到过的场面描写和自己在习作中是怎样进行场面描写的。
2.体会句子中反复使用的字词的表达效果。
3.学习不用“说”字来描写人物的语言。
4.指导书写,注意行款整齐、布局合理、书写正确,养成自我检视的好习惯。
5.积累关于爱国情怀的古诗文名句。
重点难点
1.掌握场面描写的特点、写法,并会交流、会运用。
2.体会反复的修辞手法在表情达意上的效果。
3.体会古诗文名句中的爱国情怀。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交流本单元课文中的场面描写,体会场面描写的作用;交流自己读过的、写过的场面描写。
2.学习欣赏书法作品,提高书写能力。
教学难点
1.掌握场面描写的特点和写作方法。
2.掌握硬笔书写的注意事项,提高书写能力。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师生简单交流,课件出示课文中含有相关内容的语段,唤醒回忆。
导语:在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几篇饱含着爱国情怀的课文,其中那些或震撼人心的战争场面,或令人心潮澎湃的热闹场面,或让人肃穆庄重的宏大场面,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先给大家看一段我喜欢的场面描写,大家可以先读一读,然后再说说这段文字有什么特点。
(出示课件)阅兵式完毕,已经是傍晚的时候。
天安门广场上的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礼花陆续射入天空。
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
群众游行就在这时候开始,游行队伍分东西两个方向出发,他们擎着灯,舞着火把,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他们一队一队按照次序走,走过正对天安门的白石桥前,就举起灯笼火把,高声欢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
明确:这是开国大典上的一个场面。
空中礼花绽放,地上人潮涌动,人民群众在高声欢呼,整个天安门广场一片沸腾。
其中特别突出了毛主席的活动,是构成这个特定的喜庆场面中的重点。
2.学生在本单元课文中标一标,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场面描写的相关语段。
3.学生自主交流。
示例一:
《狼牙山五壮士》片段: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生1:这段文字生动地介绍了五位壮士在班长的沉着指挥下英勇杀敌的场景。
场面描写非常精彩,其中又突出描写了班长马宝玉,着重描写了他的动作、语言,展示了他的英勇、有智慧。
我觉得这也是一种点面结合的手法。
示例二:
《开国大典》片段: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
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五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
以上这些部队,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
生2:这段描写阅兵式场面的文字我特别喜欢,仿佛把我带到开国大典的阅兵式现场。
从整体的描写来看,阅兵式庄严、有序、整齐、壮观,但里面有些细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比如整个阅兵队伍中,战士们挺着胸膛,像钢铁战士,写出了我们的战士英姿飒爽;骑兵师的马训练有素,五匹马并行,竟然能动作完全一致,可见为了这次阅兵,所有人,包括马匹一定经过了非常艰苦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