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阳江歇后语无死挪死
- 格式:docx
- 大小:67.75 KB
- 文档页数:64
有趣的阳江歇后语无死挪死
【篇一:有趣的阳江歇后语无死挪死】
>共有1页 回复贴: 22 阳江话谚语收藏
阳江话谚语
1三个夫娘一条圩。
2有心生春,无心捕仔。
3崩口人忌崩口碗(有缺陷的人忌讳到类似的事物。)
4鸡春那密都捕出仔(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事情总会败露。)
5偷鸡无紧蚀呀米(比喻不但占不到便宜反而吃了亏。)
6光棍佬遇着冇皮柴(想敲诈勒索却遇着穷光蛋。)
7吃碗面反碗底(比喻忘恩负义。)
8好心着雷劈(不领情,好心反被当恶意。)
9人情归人情,数目要分明。
10八字都未有一撇(比喻事情离成功还早着。)
11生人无生胆(没有胆量,胆小怕事。)
12各花入各眼(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情人眼里出西施。)
13人怕危(切音:我批),米怕筛(人就怕被人哀求,心软。)
14小心驶得万年船(小心可保长久平安。)
15手指拗出无拗入(比喻自己人不帮自己人反而帮外人。)
16定过抬油(镇定得很。)
17衰到贴地(倒霉透了,坏透了。)
18一天都光都(云开雾散,大快人心。)
19一部通书睇到老(用老的眼光看待新事物。)
20十问九无应(屡问屡不答。)
21鬼打鬼(自己人打自己人,贬义。)
22吃得咸鱼抵得渴。
23后生事干多,老来身子弱
24无使问阿贵
25一鸡衰,百鸡锥(鸡群中有一只鸡病了,其他鸡都啄它。比喻一个人倒霉了,其他人就群起而攻之。)
26一只手掌打无响(比喻事情的发生不能光责怪一方,双方都有责任。)
27一间屋无藏得两个亲家嫲(亲家嫲指家婆与岳母。这两个人在同一屋檐下是很难和平共处的) 28大声使铜银(铜银,就是假银币。使假银币怕人看出,就大声恶气地先发制人,让别人不敢拒收他的假钱。形容使用障眼法企图使恶行得逞的行径。
)
29三个大肥婆无敌一个拉屎叔(拉屎叔,指无用的男人。形容几个女人做事的效果比不上一个能力差的男人。)
()
阳江话谚语
编号: 第二页
1 上得山多终遇虎(比喻亏心事做多了始终会有倒霉的一天。)
2 上镬煎糍新嫁女(上镬煎糍,炸好刚从锅里捞上来的煎糍,又香又软,很好吃。新嫁的女儿自然也是受人宠爱的。指讨人喜爱,受人欢迎的东西。)
3 赶得华濠无赶得三铺(阳江人在工作繁忙之中或劳累之时,往往会说出“赶得华濠无赶得三铺”这句话。华濠和三铺都是阳江城内的地名,“三铺”即三铺街,这句话有一段悲痛的故事。远在1941年至1944年期间,连续几年都发生病疫流行,过去的政府哪里有能力处理当时的疫情呢?当时,群众封建思想浓厚,农村只有在村头寨尾,城区则在大街小巷设立关圣帝君或观世音神像,每天早晚供奉香灯祈求神灵保佑。这种办法无济于事,疫情不断蔓延,到处都闻哭泣之声,惨状难描。)
4 无在起身早,尽在粥冻。(有两个人比赛,看谁最早到达山上。甲5点钟就起床了,煮好粥吃了才去,结果7点才到。乙比他到得早。甲问乙是不是很早起床,乙告诉甲,自己昨晚就把粥煮好了,6点起床,粥是凉的,刚好入口,所以很快就能动身,也就到得早。)
5 无窿挖出蛤(地上分明没有洞,却挖出了青蛙。形容无中生有,也用来批评无事生非的行径。)
6 无油无得脱镬(比喻没有给好处就办不成事情。)
7 天上雷公,地下舅公(用天上的雷公之威势,说明亲族中舅公的地位高,权威大。)
8 手掌系肉,手背也系肉(比喻两边都有同样的利害关系,谁也不能偏帮,不好得罪。)
9 手凿挢眼泪(手凿,即手肘;挢(读音,颈了切),抹干。用手肘来抹眼泪。形容很伤心,泪流不止,连手掌也抹不过来。
) 10 仔大仔世界(儿子长大了自有他的想法、做法和锦绣前程,用不着父母操心。常用于父母在儿子不听自己话时的自我安慰。)
11 未到三十三,未好笑人着烂衫;未到六十六,未好笑人脚趾曲。(事情未到最后结局,不要过分乐观,以防有意外情况出现。与“笑到最后,才能笑得最好”句式不同,意思相似。)
12 未吃三日豆腐想成仙。(据说,神仙是常年累月吃豆腐修炼成的。但还没有吃三日豆腐就想成仙,那就太急功近利了,是成不了仙的。意思是说,工夫还未做到家就想得到好结果。)
13 未知镬耳系铁(没有近过灶台的人,没有摸过镬的人,不知道镬耳是铁做的。比喻不知道过日子艰难,不懂世事,不识好歹。)
14 未贵先娇(还未做贵人就先扮娇气。讽刺那些还未达到高收入水平就想享受高消费、过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的人。
)
15 田螺无知身扭能(切音:尼崩),甴曱无知身臭骚。( 比喻对自己的缺点没有自知之明。)
16 出头桷子受水淋(桷子,架在屋顶横梁上承托瓦的扁形木条,学名叫檩。说的是露出瓦面的桷子被水淋着,容易损坏。比喻冒尖或爱出风头的人容易受到别人的妒忌、攻击。)
17 老牛思嫩草。(指年纪大的人想找年青的异性。)
18 有风尽驶艃。(在得势的时候尽情发挥,不留情面,不顾后路。)
19 有古大只蛤乸浑街骤? (不会有那么好的事情发生,没有那么好的情况出现。用反问句式,强调不相信事情会发生。)
20 有吃无肥屙屎瘦。(好不容易饱餐一顿却拉肚子,使人消瘦了。比喻好事变成了坏事。)
21 有几大个头戴几大顶帽。(有多强的能力就接受多重的任务。常用于劝告人不要盲目逞强。
)
22 托手臂行街。(把手臂举起来,穿街过巷。形容恶人横行乡里,到处惹事生非的凶横样子。
)
23 甲生吃蔗。(甲生吃蔗,是很平常的事,因为蔗本来就是可以生吃的。这俗语是用“反证法”证明自己的思维、行动是正常的,见人家夹生吃蔗而大惊小怪的人才是不正常的。使用这条俗语经常是这样说的:你话我憨?系!我夹生吃蔗个。
) 24 吃多屙多,讲多错多。(意思是事情要有个度,做什么都要掌握分寸。)
25 好物沉归底。(“好东西还在后头”的意思。)
26 好皮好貌生沙虱。(沙虱是番薯的病虫害,在番薯的里面为害,外面一般看不出来,又叫“生辣蛆”。比喻那些衣着光鲜、外表正派而心灵龌龊、行为卑鄙的人。)
27 你无嫌我箩疏,我无嫌你米碎。(箩是装米的一种器具,用竹篾编织成,编织得疏(竹篾间距大),碎米就会从缝隙中漏出来。漏米的原因一是箩编织得疏,一是米碾得碎,不必互相指责。表示彼此彼此,双方都有不是,谁也怪不了谁。)
28 林崩赖败。(以前,阳江某村有林、赖两家大户人家,彼此互不相让,明争暗斗,你整我,我害你,结果两家都没有好下场,姓林的房屋倒塌了,赖家也破败了。同村人就总结出了这句话。意思是结局很惨,也用来形容事情一塌糊涂。
)
29 狗乸无姣,狗公无跟。(母狗不发情,公狗是不去与它交配的。有人用这句话来为搞女人的男人辩护,推卸责任,把事情的发生说成是女方主动,男方只是被动去做的。
)
收起回复
阳江话谚语
编号:第三页
1鱼汁埕都淡都。(装鱼汁的埕那么重的咸味也变淡了,以“埕”比喻“情”,说明“情”已不存在了。)
2斩脚趾避沙虫。(阳江话把烂脚趾缝(就是香港脚)叫做被“沙虫”吃,也叫“生沙虫”。把脚趾斩掉来避免生“香港脚”。比喻处理问题方法不当,为解决小问题却造成更严重的问题。
)
3拣下拣,拣个烂灯盏。(挑来挑去,到头来挑了个最差的。)
4姣人扮正经。(阳江话指女人发情为“姣”。姣人,指卖弄风骚、挑逗、勾引男人的女子。分明想勾引男人,却又要扮成一本正经的样子。用来形容那些心怀不轨却又道貌岸然的人那种虚伪、恶心的样子。
) 5看水下米。(按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对策。“睇餸吃饭”也是同样意思。也用来形容投机取巧的人见什么人就说什么话。)
6度紧屎忽做裤。(量度屎忽(屁股)的尺寸来做裤子。比喻东西仅仅够用,也用来形容做事计划周详。)
7屙屎无出嫌地硬。(比喻找毫不相干的理由来为自己的失误、错误辩护。
)
8屙屎落裤一时松。(比喻只求解决眼前问题,不作长远打算,不计后果的做法。)
9做舅爷做跟尾冇拆花挪。(比喻顺序排在最后,有好处也轮不到。
)
10骚骚都系羊肉。(羊肉虽然有骚味,但毕竟是羊肉,又好吃,又滋补。比喻有些人或者某件好事虽然有不足之处,但始终有他的特点或它的优势。
)
11隔篱屋饭焦香。(隔篱屋,即邻居。饭焦,就是锅巴。
认为别人的东西比自己的好,就连饭焦也是邻居的香。
)
12蒲鱼捞蔗数。(来源于一个故事:以前有个土财主,不识字,有一次,他督促长工收获甘蔗,收一捆蔗就在一块板上面画一条像甘蔗模样的东西,把板画得乱七八糟。有个穷秀才见此,十分感慨,觉得自己满腹经纶却一贫如洗,财主目不识丁却家财万贯,这是命生成的!待财主走开时,在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命字抒发感情。财主回来,见板上多了一些东西,看来看去像是一只蒲鱼(海洋鱼类,头小身躯宽大,有长尾,与命字形状相像)。他就问长工:是谁把蒲鱼捞(混)在我的蔗数里? 这句话是指把不同的东西混淆在一起。
)
13一雷天下响
14一锤锣鼓落
15一日三时变
16一事还一事
17一物克一物
18一锹无得成井
19一头雾水不知东
20一山还有一山高 21一竹篙打一船人
22一日台风三日水
23一粒荔枝三把火
24一样米养百样人
25一就一,二就二。
26一之一,二之二。
27一个弹,一个唱。
28一鸡衰,百鸡锥。
29一人无敌两人计
收起回复
阳江话谚语
编号: 第四页
1 一竹篙打沉一船人
2 一个罗唆,一个米碎。
3 一个做好,一个做丑。
4 一夜无宿,千夜无足。
5 一人话好,百人声高。
6 一只眼开,一只眼闭。
7 一代好媳妇,三代好儿孙。
8 一物治一物,糯米治木虱。
9 一生儿女债,半世老婆奴。
10 一粒老鼠屎,搞坏一锅粥。
11 一山还有一山高,恶人自有恶人磨。
12 一代姑,二代表,三代无行了。
13 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认爹和娘。
14 一蔸萝卜一蔸菜,各人风水各人爱。
15 三瓮头毛四瓮线,三百竹高顶到天。
16 十指痛归心
17 十只手指有长短
18 十个男人九个痔。
19 人熟礼生
20 人善人欺
21 人多口杂
22 人多手脚乱
23 人情薄过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