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根腐病发病机制及防治措施
- 格式:pdf
- 大小:321.56 KB
- 文档页数:4
当归根腐病的防治
当归根腐病又名烂根病,是当归生长发育期内主要病害之一,对其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
1、危害症状:为害根、茎。
发病植株根部组织初呈褐色,进而腐烂成水浸状,只剩下纤维状空壳。
茎呈褐色水渍状,地上部分生长停止,植株矮小。
叶片上出现椭圆形褐色斑块,严重时叶片枯黄下垂,甚至整株死亡。
2、病原菌:(FUSariUmavenaCeUnl(Fr.)sacc)属半知菌亚门,镰刀菌属真菌。
分生抱子有大小两型,大型抱子镰刀形,多胞,有1—5个隔膜;小型抱子卵圆形,假头状着生,单胞。
3、发病规律:病原菌以菌丝和分生胞子在病田土壤内或当归种苗上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
5月初开始发病,6月为害严重,7、8月份达到发病高峰,9月份因气温下降,病势逐渐减轻。
病菌在土中多集中分布在耕作层,高温、高湿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地下害虫活动频繁,根部伤口多,利于发病。
连作会加重病害发生。
4、防治措施:①选择排水良好,透水性强的砂质土壤作栽培地。
高城栽种,实行轮作。
②土壤消毒:移栽前,用70%五氯硝茎苯或70%敌克松等农药进行土壤处理。
③选用健壮无病种苗移栽,移栽前用LL150的波尔多液浸泡10」5分钟,晾干栽植。
或育苗时用多菌灵、托布津按种子重量的0.3~0.5%拌种。
④及时拔除病株,集中烧毁。
病穴中施一-撮石灰粉,并用50%退菌特600^1000倍液或50%托布津800^1000倍液全面喷洒病区,以防蔓延。
⑤加强田间管理,适当增施磷钾肥,及时中耕除草,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当归常见的病虫害有哪些,怎么防治?当归常见的病害主要有麻口病、褐斑病、根腐病、菌核病;虫害主要有桃粉蚜、地老虎、黄凤蝶等。
下面我们分别介绍一些这些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供参考。
1、当归麻口病的防治移栽后的4月中旬、6月中旬、9月上旬、11月上旬为其发病高峰期,为害根部,地下害虫多有利于发病。
防治方法:每亩用40%多菌灵胶悬剂250克或托布津600克加水150千克,每株灌稀释液50克,5月上旬、6月中旬各灌1次。
2、当归褐斑病的防治发病初期叶面出现褐色斑点,边缘呈现红褐色,中心灰白色。
后期在病斑内出现黑色小颗粒,病情严重时,叶片大部分呈红褐色,最后逐渐枯萎死亡。
防治措施: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叶,并喷1:1:150的波尔多液或500倍65%的代森锌或800―1000倍50%的甲基托布津进行防治,每隔10天左右喷1次,连续3―4次。
3、当归根腐病的防治用1:1:150波尔多液浸泡苗,土壤消毒杀虫,育苗地多烧熏土。
4、当归锈病的防治当归柄锈菌为害叶片,也为害叶柄及果柄,在温度18―22℃,相对湿度75―80%的条件下蔓延迅速,7―8月发病严重。
防治措施:发病初期喷波美0.2度石硫合剂或97%敌锈纳400倍液。
每7天一次,连喷2―3次。
5、当归菌核病的防治主要为害根、叶。
植株发病初期叶片变黄,后期植株萎蔫,根部组织腐烂成为空腔,腔内含有多个黑色鼠粪状菌核。
防治措施:早期及时拔除病株,挖去病穴土壤,并用生石灰消毒,防止病害扩散为害;发病初期喷洒600倍65%代森锌或波尔多液(1:1:300)浇灌。
6、桃粉蚜的防治密集于当归的新梢和嫩叶的叶背吸取汁液,使心叶呈拳状卷缩,植株矮化。
防治方法:清除田间四周杂草,减少蚜虫迁入机会;蚜虫发生时,喷40%乐果2000倍液或5%杀螟松1000倍液,每5-7天1次,连续2-3次。
7、地老虎的防治当归地老虎主要有小地老虎和黄地老虎,以幼虫为害当归幼苗,昼伏夜出,咬断根茎,造成缺苗断垄。
当归根腐病病原物研究当归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草药,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然而,在栽培当归的过程中,农民和研究人员发现当归根腐病成为当归生产中的一大难题。
此病害严重影响了当归的产量和质量,给当归种植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因此,研究当归根腐病的病原物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当归根腐病通常由土传真菌根腐菌引起。
这种病菌具有强烈的侵染性,能够迅速侵入当归根茎并破坏其组织结构。
引起当归根腐病的根腐菌主要有炭疽病菌、绿僵菌和真菌。
这些病菌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会迅速繁殖并感染当归植株,导致植株生长缓慢、叶片发黄、根部水肿、腐烂等症状。
严重的情况下,整株当归会死亡。
针对这一问题,科研人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首先,他们通过采集不同感染程度的当归植株和病株,从病株中分离出病原物。
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分子生物学手段,科研人员鉴定出这些病原物为真菌根腐病、炭疽病菌和绿僵菌等。
这些病原物具有不同的特性,但都会带来当归根腐病。
接着,科研人员对当归根腐病的病原物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
他们发现这些病原物对温度和湿度有较高的适应性,可以在较宽的温度和湿度范围内生存并侵染植株。
此外,病原物在不同阶段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特性,研究人员通过分析这些特性,揭示了病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
为了更好地控制当归根腐病,科研人员还研究了其致病机理。
通过观察病原物感染植株的过程,他们发现病原物通过产生一系列的毒素和酶,破坏当归的细胞壁和组织结构,从而侵入并繁殖于植株内部。
此外,病原物还能引起当归植株的免疫反应,进一步加剧病情。
这些发现为控制当归根腐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基于这些研究成果,科研人员提出了一系列控制当归根腐病病原物的方法。
首先,他们建议在种植当归时选择健康的种苗,加强田间管理,保持土壤的通气性和排水性。
其次,科研人员提倡采用生物防治和有机农业方法,利用有益微生物和天敌对抗病原物,降低病害的发生风险。
此外,科研人员还发展了一些化学药剂用于治疗根腐病,但需要谨慎使用以避免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的危害。
当归的根腐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极易造成当归根系腐烂,甚至全株死亡的现象,所以又被叫做烂根并,对于农民的经济收益造成极大的影响。
那么对于当归根腐病该怎么防治呢?1、发生症状根腐病主要危害植株的根茎,发病是植株根部除呈褐色,进而腐烂呈水浸状,只留下纤维状空壳,茎杆呈褐色水渍状,地上部位停止生长,植株矮小。
叶片上也会出现椭圆形的褐色病斑,严重时会造成叶片枯黄下垂,最终整个植株死亡。
发病严重时叶片枯黄,根系变黑腐烂,这时能轻易的将植株拔起,往往会和茎线虫一起混合发生。
2、发病规律病原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病天土壤和种苗上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一般在5月开始发病,7-8月达到病情高峰期,9月随着气温下降,病情会逐渐减轻。
病菌主要集中在耕作层,高温高湿环境有利于它的发生,在地下虫害活动频繁,根部伤口较多,有利于此病发生。
另外灌水过多、雨后积水、根系发育不良也会加重病害程度。
3、防治措施①选好种苗带菌种子时病原菌的主要来源之一,所以在采种时应该及时淘汰病株,在冬季贮藏期间,往往因为保管不当,促进病原菌的发生,所以在栽种时,应该对病苗及时淘汰。
②选好地块种植当归应该选择沙质土壤、排水性和透水性都比较的地块,不能连作,不宜和易感染根腐病的洋芋轮作。
③高垄栽培高垄栽培不宜积水,而且土壤的含水量适中,通气性好,形成一个有利于根系生长而不利病原菌发生的土壤环境。
④消毒可以在移栽前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种苗也可以用1:150的波尔多液浸泡10-15分钟,晾干栽植,在育苗时可以用多菌灵、托布津拌种。
⑤药剂繁殖发现病后及时拔除并集中烧毁,可以在病穴内撒施一把石灰粉,同时用甲霜恶霉灵、中生菌素600倍-1000倍液或50%甲霜灵猛锌800倍-1000倍液全面喷洒病区,以防病害蔓延。
当归病虫害发生原因当归病虫害防治技术当归俗称窑归,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
由于其经济价值较高,吸引了众多农户种植。
然而,种植过程中农户们常常会遇到各种病虫害问题。
本文就当归病虫害发生原因、当归病虫害防治技术等相关技术做了详细的总结,供大家参考。
1、主要病害防治1.1 根腐病病原主要为半知菌亚门,镰刀菌属真菌燕麦镰刀菌(Fus-arium avenaceum(Fr.)Sacc.)。
发病植株根部组织初呈褐色,进而腐烂变成黑色水浸状,只剩下纤维状物。
地上部叶片变褐至枯黄,变软下垂,最终整株死亡。
5月初开始发病,6月危害严重,直至收获。
防治方法:选择排水良好、透水性强的砂质土壤作栽培地。
高畦种植,忌连作;作畦前喷洒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按9 000mL/hm2用量进行土壤消毒;播种时用70%甲基托布津按种子重量的0.3%拌种;及时拔除病株,集中烧毁,对病穴土壤用生石灰200~300g进行土壤局部消毒,也可用40%根腐灵800倍液,每株灌根0.5kg,另用50%退菌特800倍液全面喷洒病区,以防蔓延。
1.2 褐斑病病原主要为半知菌亚门,壳针孢属真菌(Septoria sp)。
发病初期叶面出现褐色斑点,病斑逐渐扩大成边缘红褐色,中心灰白色。
后期病斑内出现小黑点,病情严重时,叶片大部分呈红褐色,最后逐渐枯萎死亡。
5月下旬开始发病,7~8月较重,一直延至10月。
防治方法:冬季做好田园清洁工作,彻底烧毁病残组织,减少病菌来源;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叶;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分别按450g/hm2、600g/hm2用量从6月中旬开始,每隔10d喷雾1次,连续喷3次,可防止褐斑病的大量发生。
1.3 白粉病病原主要为子囊菌亚门,白粉菌属真菌禾白粉菌(Ery-siphe graminis DC.)。
发病初期,叶面上出现灰白色粉状病斑。
后期病斑上出现黑色小颗粒,病情发展迅速,全叶布满白粉,逐渐枯死。
当归规范化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作者:来源:《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2年第09期当归是中国重要的中草药,新时期,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进步,中药治病、中药养生受到人们青睐,一定程度促进了中国中药材产业的发展。
中国很多地区广泛种植当归,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满足了市场需求。
关注当归规范化种植,同时强化病虫害防治,有助于保证当归产量与质量。
岷县位于甘肃省定西市,属温带半湿润向高寒湿润气候过渡带,高寒阴湿,植被覆盖好,年平均气温为5.5℃,年降水量为635 mm,年无霜期123 d,平均相对湿度68%,光热资源丰富,为中草药种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岷县素有“千年药乡”和“中国当归之乡”的美誉,当归种植历史悠久,质量好,产量高。
1当归规范化种植技术1.1选地当归适合在凉爽湿润的环境中生长,例如高原区域等,所以应注意选择种植地。
保证种植地排水性能较好,以免长期积水威胁当归根部生长,导致当归烂根。
同时土层深厚、土壤肥沃,适合当归生长。
为改善土壤肥力,为当归生长奠定良好基础,还需施足基肥,首选有机肥料,保证不会对当归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1.2准备工作种植当归前,还需准备苗床,该项工作一般在每年5月进行。
一般在种植前,应清除干净苗床中的杂草与杂物,均匀撒1层磷肥,保证苗床质量。
1.3育苗技术在当归种植过程中,要掌握一定的育苗技术,有助于保障当归生长质量。
育苗工作会直接影响后期当归生长质量,需选择科学的育苗技术。
一般可选择应用的育苗技术有以下2种:首先,若选择种子繁殖的方式,要先选择种子,确保种子饱满有光泽,及时挑出霉变和虫咬的种子,并在播种前提前对种子进行浸泡,在温水中浸泡24 h,能够提高种子发芽率。
然后可选择壮苗栽培的方式,该方式应提前做好育苗工作,保证苗木质量,注意在移栽苗木时,严格控制好病虫害,保证当归根部不受病虫害侵袭,保证移栽成活率。
1.4移栽移栽时,要控制好移栽时间,保障成活率。
通常在每年4月份做好移栽工作,注意移栽前先做好土壤处理,根据当归生长情况,科学选择栽植坑,同时注意控制好植株距离与栽植坑深度。
当归根腐病发病机制及防治措施彭轶楠;祝英;姜一鸣;巩晓芳;周剑平;王治业;杨晖【摘要】综述国内当归根腐病主要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病害发生规律、影响病害发生的主要因素,以及常用的化学和生物防治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从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经济节约的角度,提出依靠合理的农业耕作措施,加强科学的田间管理,以生物防治为主,辅之以少量化学农药的综合防治措施,以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当归根腐病的发生率,对当归的栽培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期刊名称】《中国现代中药》【年(卷),期】2014(016)012【总页数】4页(P975-978)【关键词】当归;根腐病;致病菌;防治措施【作者】彭轶楠;祝英;姜一鸣;巩晓芳;周剑平;王治业;杨晖【作者单位】甘肃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甘肃兰州 730000;甘肃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甘肃兰州 730000;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 730000;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细胞活动与逆境适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 730000;甘肃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甘肃兰州 730000;甘肃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甘肃兰州 730000;甘肃省微生物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00;甘肃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甘肃兰州 730000;甘肃省微生物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 730000;甘肃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甘肃兰州 730000【正文语种】中文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又名岷归、秦归、西当归、川归等,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享誉盛名的道地中药材。
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当归以根入药,味苦、辛,性温;有补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的功效[1]。
研究表明,当归可以提高机体免疫能力[2];通过减少血管阻力,增加股动脉血流量,增加外周血流量,来改善局部血液微循环[3];对多种致炎剂引起的急性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组织水肿及慢性炎性损伤均有显著抑制作用[4];可以抑制脑部肿瘤,潜在具有延长人类寿命的能力[5];另外,当归水提液对治疗乳腺癌也具有显著的疗效[6]。
当归根腐病的研究与防治摘要:总结近年来对当归根腐病的研究工作和文献,对有关当归根腐病的研究现状进行概述,分别从症状、发病规律,影响因素和防治措施等进行综述。
关键词:当归根腐病;研究;防治前言:当归是伞形科当归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具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等功效[1]。
它是甘肃省高寒阴湿区特有的地道名贵中药材,人工种植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分布于岷山山系地带的当归俗称“岷归”,是当地群众最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
近年来,当归需求量大大增加,但是其产量却在降低。
经研究发现,当归根腐病是造成当归减产的主要因素之一。
1、当归根腐病症状:罹病植株矮小,叶片枯黄;地下部根尖和幼根初呈褐色水渍状,随后变成黑色病斑,逐渐脱落。
主根成锈黄色,腐烂,只剩下纤维状物,记忆从土中拔起。
地上部罹病初期植株矮小,变黄,严重时枯萎而死。
往往与当归茎线虫病混合发生。
2、发病规律:病原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病田土壤内和种苗上越冬,成为来年的初侵染源。
一般5月份开始发病,6~7月为害较重,7~8月达到发病高峰,9月因气温下降,病势逐渐减轻。
病菌在土中分布多集中在耕作层,高温高湿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地下害虫活动频繁,根部伤口多,利于发病。
灌水过量和雨后田间积水,根系发育不良等因素均加重危害。
连作也会加重病害发生。
3、影响因素:燕麦镰刀菌在田间是普遍存在的, 不仅见于土壤和发病植株, 在良好植株的根茎和种子中也常发现, 但未形成病害。
这说明有了病原菌只是具备了发病的因素之一, 能否致病, 还要看有无发病条件。
为此, 我们对不同发病地段的土壤进行了比较观测。
测定结果表明, 在中温和微酸性的土壤中, 发病率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迅速增高,这一结果和广大药农认为在低湿积水地段当归根腐病严重的说法相一致。
这说明较大的土壤湿度是发病的主要因素。
大湿会导致发病率迅速增高的原因主要是:①大湿有利于病菌抱子的大量萌发和菌丝的迅速生长,增强致病力②大的土壤湿度会引起根部迅速吸水而涨裂,造成病菌入浸的途径③由于根部积水,形成缺氧环境,使根系的正常呼吸作用受到抑制,不利根系的生长发育,从而降低根部的抗病力,有利于病菌的入浸因素,共同作用下,发病率便大大增高。
当归烂根原因及防治方法
当归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等功效与作用,它的市场需求较大,所以种植的人也越来越多,但是在当归种植过程中极易出现烂根现象。
那么当归烂根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又该怎么防治呢?一起来了解了解吧。
一、当归烂根原因
1、在高温高温环境下极易发生病害,高温有利于病菌繁殖,高湿不利根系发育。
在夏秋多雨地区,排水不良的低洼地,极易发生烂根现象。
2、地块连作也极易导致病害的严重发生。
3、在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较多时,也会造成当归根系伤口增多,给病菌侵入造成可趁之机。
4、病残体及带菌土壤也会通过水流、人、畜、农具以及未腐熟的土杂肥传播。
二、防治方法
1、选地选种
最好选择排水良好、通透性强的沙质土壤进行栽培,合理轮作,移栽前建议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选择健壮无病种苗进行移栽,最好在用新高脂膜进行拌种处理。
2、加强田间管理
适当的增施磷钾肥,能增强植株的抗病力,同时也可以通过中耕除草,减少病害发生合理,如果气候干旱时,要及时浇水保墒。
缓慢后叶片开展施,可以喷洒叶面肥和植株生长调节剂,增加光合效率,合成光合产物,将营养向根系中输送,提高营养转换率和松土能力,促使根据膨大。
3、药剂防治
在发现病株后要及时拔除并带出田间烧毁,再在病穴内撒施一层石灰粉,消灭病菌,以免期蔓延,再用甲基托布津加适量的新高脂膜进行喷洒,以免病情蔓延。
如果是大面积发病时,一定要及时喷药防治,以免造成大面积减产。
当归烂根原因及防治方法当归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等功效与作用,它的市场需求较大,所以种植的人也越来越多,但是在当归种植过程中极易出现烂根现象。
那么当归烂根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又该怎么防治呢?一当归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等功效与作用,它的市场需求较大,所以种植的人也越来越多,但是在当归种植过程中极易出现烂根现象。
那么当归烂根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又该怎么防治呢?一起来了解了解吧。
一、当归烂根原因1、在高温高温环境下极易发生病害,高温有利于病菌繁殖,高湿不利根系发育。
在夏秋多雨地区,排水不良的低洼地,极易发生烂根现象。
2、地块连作也极易导致病害的严重发生。
3、在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较多时,也会造成当归根系伤口增多,给病菌侵入造成可趁之机。
4、病残体及带菌土壤也会通过水流、人、畜、农具以及未腐熟的土杂肥传播。
二、防治方法1、选地选种最好选择排水良好、通透性强的沙质土壤进行栽培,合理轮作,移栽前建议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选择健壮无病种苗进行移栽,最好在用新高脂膜进行拌种处理。
2、加强田间管理适当的增施磷钾肥,能增强植株的抗病力,同时也可以通过中耕除草,减少病害发生合理,如果气候干旱时,要及时浇水保墒。
缓慢后叶片开展施,可以喷洒叶面肥和植株生长调节剂,增加光合效率,合成光合产物,将营养向根系中输送,提高营养转换率和松土能力,促使根据膨大。
3、药剂防治在发现病株后要及时拔除并带出田间烧毁,再在病穴内撒施一层石灰粉,消灭病菌,以免期蔓延,再用甲基托布津加适量的新高脂膜进行喷洒,以免病情蔓延。
如果是大面积发病时,一定要及时喷药防治,以免造成大面积减产。
以上是当归烂根原因及防治方法介绍,希望能帮助到你,想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敬请关注我们。
植物保护技术-当归根部病害综合防控技术当归根腐病泛指当归根部病害,其中包括麻口病(线虫病害)、水烂病(细菌病害)和由地下害虫、根蚜、线虫等为害造成伤口后镰刀菌侵染引起的真菌病害。
(一)农业防治1、选用优质抗病品种如岷归2、3号等。
2、选择健壮归苗:(1)归苗在移栽前须仔细选择,将表皮粗糙,分枝多,侧根倒长,苗质硬,苗心变色的苗子除去。
(2)苗体腐烂、发霉、有病斑、虫伤、折断的伤病苗除去。
(3)将苗径小于2mm的过小苗除去。
3、合理轮作倒茬:与小麦、油菜等作物实行三年以上轮作种植,可有效减轻麻口病危害。
马铃薯、蚕豆田轮作效果差。
4、土壤选择:当归栽植以土层深厚,排水方便,腐殖质多的微酸性土壤为宜,对抑制病虫为害效果显著。
5、合理施肥:农家肥及油渣等要求腐熟。
纯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配比1:0.49:0.24。
或选用当归专用肥。
(二)化学防治当归麻口病:当归麻口病是当归的最主要病害之一,受其危害的当归轻则丧失商品价值,重则绝收,因此当归麻口病的防治是当归田间管理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在防治上应首先从防虫减少伤口入手,进而防病抑制扩散,目前化学防治麻口病应采取下列措施。
1、苗期防治方法:①移栽前用15%阿维·毒乳油100—200倍液加入30%琥胶肥酸铜悬浮剂200浸根30分钟,边浸边晾。
②采用3%辛硫磷颗粒剂,定植后撒施(穴施)在小苗根茎部位后覆土,每亩用颗粒剂3—4公斤。
2、成株期防治方法:以灌根为主,可在5月上旬和6月中旬,分别用15%阿维·毒微胶囊剂500倍液灌根两次,可达到控制病害的效果,如果田间出现枯死病株,可在药液加入30%琥胶肥酸铜悬浮剂500倍液。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1年第12期当归常见病虫害防控措施1当归特征、价值及常见病虫害分析当归为甘肃省岷县代表性特产和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岷县素有“中国当归之乡”的称号,甘肃省岷县所生产的当归也被称为“岷归”,截止目前已经有1500多年的种植历史。
岷县海拔较高,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温度适宜,降水量充足,地形地貌复杂多样,生物种类较多,适合当归生长,当归用途广泛,在中国四川省、云南省及陕西省等地均有所种植。
当归药性温和,且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例如糖类、氨基酸类等,不仅对各类女性疾病的调理具有作用,而且在活血、养肝、通心等方面也有着独特功效。
2当归常见病虫害及防治策略麻口病会对当归根部产生不良影响,直接影响当归存活率及最终产量,感染麻口病后,当归根部皮层会出现裂纹并产生伤斑,病根内部会出现海绵状和木质化变化,发病率在20%以上,且在岷县等当归种植区域发病较为普遍。
首先,应当尽量选择在地下虫害数量和种类较少的荒地中种植当归。
其次,可使用40%的甲基异柳磷乳剂500mL和40%多菌灵与30kg水搅拌,均匀地喷洒在有机肥料上,并避免大量使用后氮类肥料等。
再次,合理轮作,将当归与当地其他农作物进行3年以上的轮作。
根腐病主要发生在当归种植初期,此种病害主要对当归根部和茎部产生危害,根部感染时会出现褐色,随着病情的加重,感染部位会进一步腐化,并转变为黑色,而后内部组织结构变为水状,只剩下空壳,最终由于根部受损造成地上部分停止生长或死亡,若治疗不及时,很容易造成当归植株矮小或叶片发黄等现象,最终影响产量。
首先,应加强田间管理工作,提升当归抗病能力,缓苗后叶片开始生长,这一时期可向叶片上喷洒根大灵等药物,加强当归叶片的光合作用,保证各类营养物质向根部传输,使得根茎快速膨大。
其次,在种植过程中若发现根腐病,应及时拔除病株,并在病穴中使用草木灰或生石灰进行灭菌处理,拔除的病株应当集中销毁,防止病害进一步蔓延。
最后,还可以使用根腐宁或病菌灵等药物防治黑腐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