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望月》中的女性形象塑造
- 格式:pdf
- 大小:577.51 KB
- 文档页数:1
2020-05文艺生活LITERATURELIFE
论《望月》中的女性形象塑造
李娜
(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四川绵阳621000)
摘要院张翎作为北美华文文学作家的主要代表,又是一位女性作家,她的小说大多以海外的中国女性视角去观摩社会生
活。《望月》是张翎长篇小说处女作,与其他新移民文学作品不同,《望月》不重在描写中西文化的冲突和移民生活的艰难,反
而是通过一段段的感情叙事,塑造出一个个鲜明的女性形象,突出强烈的女性主体意识。
关键词院《望月》;群像塑造;女性主体意识
中图分类号:I207.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14-0013-01
一、女性人物群像的塑造
虽然这本书的名字叫《望月》,但作者却不只写孙望月一个
人的故事。《望月》更像是一部如《红楼梦》一样的群像小说。在红
楼梦的大观园里发生着形形色色的故事,在《望月》里则围绕“荔
枝阁”叙述了荔枝阁里的人(黄明安、孙卷帘、刘晰、羊羊、南星
子)或者是和荔枝阁关系密切的人物(如孙望月、孙踏青、宋世
昌、李方舟)的故事。
小说中出现的人物,不论着墨多少,都具有鲜明的人物性格
特点。比如卷帘的干练,羊羊的热情,玉珊的活泼,并不因是配角
而符号化。
作者擅长从人物心理、行为来刻画人物复杂的个性,不虚
美,不掩恶,重在展现平凡而世俗的人情世态,使得每个人物真
实立体、生活化气息浓重。比如卷帘,对自己亲妹妹也算计利益,
帮她办理出国事宜,暗里和律师分成,最初嫁给黄明安也是为了
留在加拿大,可当平日看不惯的羊羊遇到难题的时候,“关键时
候竟只有卷帘肯出面帮自己”。如此卷帘精明干练,不乏温情的
形象便跃于纸上。应该说作者不是为了刻意塑造人物某个性格
特点而设置某段故事情节,倒像是顺着故事情节走向自然地反
映社会最生活本质的人物形象,人和人之间最常见的人情世故。
此外,《望月》中基本上每一个人物都有一个“过去”。这个
“过去”并不是一次性和盘托出的。《望月》在叙事上突出的特点
就是现实与回忆交织,现实生活是小说行文的主线,通过“现实”
情节的推动将过去一个个零散的回忆点拼凑起来,形成某个人
物完整的“过去”。同时通过回忆、联想等方式引出过去(如方舟
在卷帘面前喝醉了酒,联想到与踏青初见喝酒的场景并展开回
忆)和眼前有机结合起来,交代清楚人物关系和故事脉络,看似
散乱,实则自然有章法。
二、孙望月的人物形象
因为孙望月是小说中串联四方的主要人物,所以,作者对她
的着墨最多,刻画地最为精细,也最能体现作者的对移民女性命
运的思考。
在望月身上,可以看到女性主体意识的增强。在望月同“牙
口”的婚外恋中,实际上是望月主动的。这种主动的姿态又与男
权社会的认知里女性是被动的接受大相径庭。先是在“牙口”的
课上,望月放肆地欣赏和幻想着“牙口”的肌肉线条,甚至拿他同
自己丈夫作比较,流露出情不自禁的性冲动。后来则是直接大胆
地引诱“牙口”了。女性在性关系中积极主动的态度,充分体现
了现代女性主体意识的增强和性意识的解放。这也颠覆了传统两性关系中的角色定位,女性由传统的性客体反客为主。
虽然这是不被传统道德接受的婚内出轨,但作者既没有站
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批判她的不忠,以争取最大多数读者的认同
感,也没有为人物刻意开脱。反而是大方地承认了女性在两性关
系中的主动姿态。
在望月身上,可以看到女性从迷茫到坚定的蜕变。望月和丈
夫颜开平之间谈不上爱情。开平对她诸多照顾,更多是出于报
答,报答望月对他的尊重。望月之所以跟了颜开平也只是因为服
了他身上的那股子威风,颜开平对她来说,如父如兄,但却不是
爱人。
开平对望月很好,但这种“好”更多是金钱物质层面的,而精
神上是极度匮乏的。他可以出资为她办画展,帮她打响名气,但
开平却并不懂画。小说里望月说:“原来画的世界是这般孤独,开
平只能在门口踱来踱去,沾着个边,却始终是进不来的”。颜开平
走不进画的世界,也走不进望月的世界,他不懂望月,无法和望
月产生精神上的共鸣。这一点,是望月移民加拿大后,“距离”让
她看清的。“隔得远了,才看清了,看清了就没法重新胡涂回去”。
对于移民者来说,他们怀着美好的憧憬来到异国他乡,是为
了追求“更好的生活”。而对于望月而言,在移民之后,经历了牙
口和宋世昌两段感情之后,望月终于意识到了自己想要过什么
样的生活。她和画家宋世昌之间有共同的志趣爱好,心灵共鸣奠
定了深厚的感情基础。在世昌身上,她看到了自己理想的生活状
态,不必依附于别人,靠自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由此,孙望月完成了从一个依附于丈夫的阔太,到靠自己实
现人生价值的现代独立女性的转变,流露出强烈的个性解放和
自主意识。相比于其他移民女性还为自己的前途命运感到迷茫,
被生活逼迫着将就的时候,孙望月就已经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目
标了,正因为如此,她才区别其他人,能够自主自己的人生。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望月》展现了海外中国女性真实的生活状态,表
现出作者对海外女性命运的深刻关注,其中流露出张扬的女性
主体意识是小说的一大特点。
参考文献:
[1]刘云.爱的协奏曲———评张翎的《望月》[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3(03).[2]王澄霞.张翎小说创作的亮点与误区[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02).文学新论
13.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