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疝的病因以及好发部位
- 格式:pptx
- 大小:116.66 KB
- 文档页数:25
临床外科学知识: 脑疝知识点梳理医疗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的临床医学专业, 笔试往往考查其专业知识较多, 今天帮助大家整理临床外科学知识-脑疝知识点梳理。
(一)病因和分类1.病因(※常以选择题形式考察)外伤性颅内血肿脑脓肿颅内肿瘤, 尤其是颅后窝、中线部位及大脑半球的肿瘤颅内寄生虫医源性因素2.分类(※常以选择题形式考察)小脑幕切迹疝(颞叶钩回疝、海马钩回疝)、枕骨大孔疝(小脑扁桃体疝)大脑镰下疝(拐带回疝)(二)小脑幕切迹疝(又称颞叶沟回疝)1.解剖学基础(※常以单选题形式考察)压力增大, 会使颞叶沟回向小脑幕突出, 形成小脑幕切迹疝。
当向下突出的疝压迫到动眼神经时, 引起患侧瞳孔散大;当疝压迫中脑时, 引起对侧肢体偏瘫。
2.临床表现(※常出现于病例分析题中)颅内压增高:剧然头痛、呕吐。
意识障碍:意识进行性加重, 晚期出现昏迷。
典型体征:患侧瞳孔散大(压迫到动眼神经), 因为早期是动眼神经受刺激, 所以瞳孔反射性的缩小, 晚期受动眼神经而麻痹, 所以散大。
肢体运动障碍:对侧肢体偏瘫(压迫到中脑)。
(三)枕骨大孔疝(又称小脑扁桃体疝)1.解剖学基础(※常以单选题形式考察)当腰穿或后颅窝肿瘤时, 小脑扁桃体受挤压进入枕骨大孔, 形成枕骨大孔疝。
由于枕骨大孔内延髓, 当疝形成时会压迫延髓, 引起生命体征紊乱, 甚至死亡。
2.临床表现(※常出现于病例分析题中)(1)病人剧烈头痛, 频繁呕吐, 颈项强直;(2)体征紊乱出现较早, 意识障碍出现较晚;(3)病人早期可突发呼吸骤停而死亡;(4)典型体征:瞳孔大小多变(小脑幕切迹疝是患侧散大)(5)后颅窝肿瘤易引起枕骨大孔疝。
(四)脑疝的处理原则及方法(※常出现于病例分析题中)处理原则:快速静脉输注高渗降颅内压药物, 以缓解病情。
确诊后, 尽快手术去除病因, 如清除颅内血肿或切除脑肿瘤。
1.脱水剂降颅内压:更好的选择甘露醇2.侧脑室体外引流术(最有效的措施):引流过快会引起小脑切迹上疝。
脑疝是什么,出现这些症状一定要警惕!因某种原因导致人体正常位置的组织或者脏器位置发生改变,而移动到人体自然存在的“空隙”里面,医学上将这种病理现象称为“疝”,如日常人们常见的疝气,很多患者因为对疾病不了解,因此不能发现先兆症状,导致治疗不及时。
下面带大家来一起了解脑疝。
一、脑疝是什么?脑疝是因颅内压差异引起的,部分脑组织由于颅内压而造成位置移动,当移位超过一定的解剖界限时则称之为脑疝。
它是一种需要立即治疗的致命疾病。
脑疝按照发病位置通常被分为:颅内脑疝、颅外脑疝。
颅内脑疝又根据发病部位分为3种:小脑幕裂孔疝、枕骨大孔疝、大脑镰下疝。
1、小脑幕裂孔疝:小脑幕是小脑和大脑半球的隔离,当颅内压较大时,大脑半球的脑组织通过小脑幕的孔洞或裂隙被挤到压力较低的部位,称之为小脑幕裂孔疝;2、枕骨大孔疝:当颅内高压将小脑扁桃体或小脑组织通过枕骨大孔挤压到颈椎管上端,称之为枕骨大孔疝。
常见于后颅窝占位性病变以及严重脑水肿的颅内弥漫性病变;3、大脑镰下疝:是指将一侧大脑半球的扣带回经镰下孔被挤入对侧。
二、脑疝的病因有哪些引起脑疝的先决条件是“颅内压增高”,所有的颅内体积较大的占位性病变、颅腔内压力分布不均等疾病都有可能导致脑疝发生。
1、颅脑损伤:例如急性硬膜外血肿、脑内血肿、脑挫裂伤、硬膜下血肿等;2、急性脑血管病:例脑动静脉畸形、高血压脑出血、大面积脑梗死而引发的脑组织水肿;3、颅内肿瘤:例如大脑半球侧的肿瘤、后颅窝肿瘤等;4、其他原因:颅内脓肿、颅内寄生虫病、其他各类慢性肉芽肿。
脑疝的发生除了与颅内压增高有关以外,还和颅内压增高速度、颅内病变性质、颅内病变部位、颅内解剖结构、颅内代偿能力等因素相关。
三、脑疝的先兆症状有哪些?1、颅内压增高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剧烈头痛和频繁呕吐,并伴随烦躁不安,症状程度相比脑疝前更为严重;2、瞳孔改变:两侧的瞳孔大小不一,刚开始时病侧的瞳孔会略微缩小,光反应略微迟钝,随着病情发展,病侧的瞳孔会逐渐散大,略不规则,直接及间接的光反应消失,此时对侧的瞳孔依旧是正常的,主要是因为患侧动眼神经受到压迫牵拉。
造成脑疝常见的原因脑疝是指由于颅内压增高导致脑组织从正常位置移位压迫幕上或幕下结构,从而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严重疾病。
脑疝除了可能导致神经功能丧失外,还可能危及生命。
造成脑疝的原因很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颅内高压是导致脑疝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颅内高压可由多种病因引起,如脑实质损伤、脑出血、脑肿瘤等。
当颅内发生病变时,病变部位可因病变扩散、水肿和炎症等原因压迫周围脑组织,导致颅内压力升高,最终引起脑疝。
第二,颅内占位性病变也是导致脑疝的常见原因。
颅内占位性病变包括颅内肿瘤、血肿、脓肿等。
占位性病变的增大使颅内压力增高,同时因为脑组织的形态和功能有一定的限度,病变局部脑组织压迫周围正常脑组织,引起脑疝。
第三,颅内感染也是造成脑疝的重要原因。
颅内感染如化脓性脑膜炎、脑脓肿等,可以通过封闭的颅腔系统或血管直接侵犯脑组织,引起脑炎、脑脓肿等疾病,增加颅内压力,导致脑疝。
第四,颅脑损伤也是导致脑疝的常见原因。
颅脑损伤包括头部撞击、脑挫裂伤等。
在颅脑损伤时,主要创伤性病变如脑组织损伤、血管破裂等,以及继发性的病理生理改变如水肿、炎症增加了颅内压力,可能引起脑疝。
第五,缺血性脑卒中也是导致脑疝的原因之一。
缺血性脑卒中可引发脑组织坏死形成病灶,并且炎症反应和水肿会扩大病灶面积,导致颅内压力增高,从而引起脑疝。
第六,颅脑肿瘤的急性发作也可能导致脑疝。
颅脑肿瘤的生长速度往往较慢,但某些情况下,肿瘤可能突然增大,由于肿瘤扩大迅速,增加了颅内压力,造成脑疝。
总而言之,造成脑疝的原因包括颅内高压、占位性病变、颅内感染、颅脑损伤、缺血性脑卒中以及颅脑肿瘤急性发作等多方面的因素。
这些因素,其影响机制大多与颅内压力的改变及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有关。
因此,对于这些引起脑疝的原因,我们应该尽早诊治,并采取措施降低颅内压力,保护脑组织,以避免脑疝的发生。
脑疝知识点总结口诀
脑疝是颅内高压的结果,常见于一些颅内疾病,症状严重危及生命。
脑疝症状多样化,如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需要及时诊断治疗。
脑疝诊断需仔细观察,包括神经系统体征、影像学检查、颅压监测等。
脑疝治疗要积极迅速施行,包括去除病因、降颅压、保护神经系统等。
一、脑疝的定义:
颅内压增高致脑组织移位、损伤,出现意识障碍、呕吐、瞳孔等体征,常见于颅内疾病。
二、病因分类:
1. 动脉瘤破裂
2. 颅内肿瘤压迫
3. 颅内感染引起脑水肿
4. 颅内损伤导致颅内血肿
5. 脑积水引发脑疝
6. 脑室内肿瘤造成脑内压增高
三、脑疝的分类:
1. 单纯性脑疝
2. 小脑幕小孔脑疝
3. III型脑疝
4. 包脑疝
四、临床表现:
1. 剧烈头痛
2. 恶心呕吐
3. 意识障碍
4. 瞳孔改变
5. 不能放射性病理表现
五、诊断方法:
1. 神经系统体征
2. 影像学检查
3. 颅内压监测
六、治疗原则:
1. 去除病因
2. 降颅内压
3. 保护神经系统
七、预防措施:
1. 颅内疾病尽早诊断治疗
2. 颅内手术规范操作
3. 预防头部外伤
总结:
脑疝是颅内疾病的严重并发症,病情危急,及时诊断治疗十分重要。
医务人员应加强对脑疝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对脑疝的认识和处理水平,为患者争取更多的生存机会。
脑疝知识点总结一、定义脑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颅内压力增高,使脑组织从颅内移位,压迫脑干和延髓,导致颅内循环改变、脑功能受损和颅内压增高症状出现的临床综合征。
脑疝的发病机制一般包括脑水肿、颅内大血管痉挛、颅内血肿或肿瘤等。
在脑疝的发病过程中,颅内压增高是导致脑组织移位的根本原因。
二、病因1. 颅内压增高:颅内压增高是导致脑疝的主要原因。
当颅内压超过脑组织的抗压力时,脑组织向下移位,压迫脑干和延髓,导致颅内循环改变和脑功能受损。
2. 颅内损伤:外伤性脑疝是指由于头部外伤导致颅内压增高,使脑组织移位而引起的脑疝。
3. 脑水肿:脑水肿是指由于脑血管痉挛、颅内感染、中毒等原因引起的颅内压增高,使脑组织移位而引起的脑疝。
4. 脑血肿:脑血肿是指颅内出血形成血块,压迫周围脑组织而引起的脑疝。
5. 脑肿瘤:脑肿瘤是指颅内肿瘤增大,压迫周围脑组织而引起的脑疝。
6. 颅内感染:颅内感染可导致脑水肿、颅内脓肿等,进而导致脑疝的发生。
三、临床表现1. 容颅高压症状:高颅压症状是脑疝的主要表现之一,包括头痛、呕吐、嗜睡等症状。
2. 神经系统症状:脑疝还可导致说话困难、面部肌肉松弛、瞳孔不等大等神经系统症状。
3. 呼吸循环系统症状:脑疝还可导致呼吸困难、心率失常等呼吸循环系统症状。
4. 全身症状:脑疝还可导致体温升高、血压升高、尿潴留等全身症状。
根据颅内压增高的程度和脑疝的部位,患者的临床表现也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脑疝症状的出现往往是在颅内压达到一定程度时出现的,且症状的严重程度与颅内压的高低成正比。
四、诊断脑疝的诊断主要依靠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来进行。
首先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外伤史、疾病史、用药史等。
然后通过临床检查来观察患者的症状表现,如头痛、呕吐、意识状态等。
最后可以进行一些辅助检查来帮助诊断,如头部CT或MRI检查、脑电图检查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颅内情况,如是否出现水肿、血肿等,从而判断是否存在脑疝的可能性。
什么是脑疝
一、什么是脑疝二、脑疝能治好吗1. 脑疝能治好吗2. 脑疝的治疗方法3. 脑疝的治疗费用三、脑疝的注意事项
什么是脑疝脑疝是由于急剧的颅内压增高造成的,在做出脑疝诊断的同时应按颅内压增高的处理原则快速静脉输注高渗降颅内压药物,以缓解病情,争取时间。
当确诊后,根据病情迅速完成开颅术前准备,尽快手术去除病因,如清除颅内血肿或切除脑肿瘤等。
脑疝能治好吗
1、脑疝能治好吗脑疝会引起很严重的症状,随时有生命危险,如果及时去除颅压过高等危险因素,是可以治疗的,但是治愈的人很少。
2、脑疝的治疗方法脑室外引流术:可在短期内有效地降低颅内压,暂时缓解病情。
对方脑积水的病例效果特别显着。
减压术:小脑幂切迹疝时可做颞肌下减压术,枕骨大孔疵时可做枕下减压术。
这种减压术常造成脑组织的大量膨出,对脑的功能损害较大,故非迫不得已不宜采用。
脑脊液分流术:适用于有脑积水的病例,根据具体情况及条件可选用:脑室脑池分流术;脑室腹腔分流术;脑室心房分流术等。
内减压术:在开颅术中遇到脑组织大量膨出,无法关闭脑腔时,不得不做部分脑叶切除以达到减压目的。
但这只能作为一种最后的方法来考虑。
3、脑疝的治疗费用脑疝一般采取手术治疗方法,费用是比较高的,有医保的人可以使用。
脑疝的注意事项1、引流管的护理:保持引流管通畅,留置脑室引流管的患者严格掌握引流管的高度和流量,引流管低于穿刺点15 cm为宜,密切观察引流物的颜色、性质,每日引流量以不超过500ml为宜,并做好记录。
脑疝的症状文章目录*一、脑疝的症状*二、脑疝如何治疗*三、如何预防脑疝脑疝的症状1、脑疝的症状1.1、小脑幕切迹疝又称濒叶钩回疝,常为幕上病变引起。
1.1.1、颅内压增高的症状,表现为剧烈的头痛、频繁呕吐及烦躁不安。
1.1.2、意识障碍,随着脑疥进展,病人可出现浅昏迷至深昏迷。
1.2、瞳孔变化:早期患侧动眼神经受刺激随孔缩小,这一过程时间较短,以后患侧瞳孔逐渐开始散大、光反射减弱或消失,晚期可有双侧瞳孔散大。
1.3、锥体柬征:表现为对侧肢体肌力减弱或麻痹,病理征阳性,严重时可呈去脑强直状态。
⑤生命体征变化:可出现cushing 反应。
1.4、枕骨大孔疝又称小脑扁桃体洒,多为幕下病变引起。
常有剧烈头痛、反复呕吐、颈强直或强迫头位,意识障碍出现较晚,没有瞳孔改变而突发呼吸,心跳骤停。
与小脑德切迹疵的不同点为:呼吸和循环障碍出现较早,而瞳孔变化与意识障碍在晚期才出现。
2、引起脑疝的病因2.1、损伤引起的各种颅内血肿,如急性硬脑膜外血肿、硬脑膜下血肿、脑内血肿等。
2.2、各种颅内肿瘤特别是位于一侧大脑半球的肿瘤和颅后窝肿瘤。
2.3、颅内脓肿。
2.4、颅内寄生虫病及其他各种慢性肉芽肿。
在上述病变的基础上如再附加一些人为的因素,例如作腰椎穿刺释放过多的脑脊液,使颅腔与椎管之间、幕上分腔与幕下分腔之间的压力差增大,可促使脑疝的形成。
这种由于医源性因素造成的脑疝,临床医师应予避免。
3、脑疝的诊断3.1、病人是否应用过散瞳或缩瞳剂,是否有白内障等疾病。
3.2、脑疝病人如两侧瞳孔均已散大,不仅检查瞳孔,尚可检查两眼提睑肌肌张力是否有差异,肌张力降低的一侧,往往提示为动眼神经首先受累的一侧,常为病变侧。
3.3、脑疝病人两侧瞳孔散大,如经脱水剂治疗和改善脑缺氧后,瞳孔改变为一侧缩小,一侧仍散大,则散大侧常为动眼神经受损侧,可提示为病变侧。
3.4、脑疝病人,如瞳孔不等大,假使瞳孔较大侧光反应灵敏,眼外肌无麻痹现象,而瞳孔较小侧提睑肌张力低,这种情况往往提示瞳孔较小侧为病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