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儿童语言训练的环境与游戏教学法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5
***
1
孤独症儿童语言训练的环境与游戏教学法
刘晓丽 来源:苏州市平江区培智学校
本文荣获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二等奖
平江区培智学校 刘晓丽
摘要:自1943年,肯纳〔KANNER〕医生首先发现并命名孤独症〔亦称自闭症〕以来,世界各国都在长期关注和研究这个特殊群体,并在诊断、病因、医疗、康复、教育、心理等领域进展了不懈的探究。我国大陆从1982年陶国泰教授首先提出4例孤独症儿童以来,首先在医学界引起关注,从而推动了教育界、康复界、心理学界的研究和理论,孤独症儿童的教育训练在中国大陆已有近20年历史,虽然其病因尚无公认之定论,但社会各界的同仁都在努力探究治疗、康复和教育的方法。本文作者通过几年的教学理论和研究,总结出环境与游戏教学法,对于孤独症儿童的语言才能进步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孤独症 语言训练 环境 游戏
一、背景
我校孤独症儿童实验班现有9名学生,均诊断为孤独症,他们大多表现〔1〕社交困难,缺乏与别人的情感交流,对外界刺激无动于衷。〔2〕言语发育缓慢。在社会交往中很少使用言语,即使使用也多为模拟言语、刻板言语、言语奇特、言语的可懂性差。〔3〕刻板行为或仪式性行为。强迫坚持行为的同一格式。我班孤独症儿童中普遍存在语言障碍,主要表现为语言的理解才能以及运用才能开展很缓慢,他们不能及早地正确理解别人所说的的含义,或者是模棱两可,或者是断章取义;同时对语言构造掌握很差,只能讲些简单句、情景性的句子,句子构造极其的不完善。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他们的开展。因此,对孤独症儿童的语言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二、环境与游戏训练法的策略及内容
在干预的过程中我们注重环境的营造,为孤独症儿童创设交融性保教的大环境,其中物质环境和人际环境的创设为语言的训练打下了坚实的情感根底,因为对孤独症儿童来说情感的建立是进展教育的第一步;同时运用游戏的方法来进步孤独症儿童的承受性语言、模拟才能及游戏的程度,从而到达促进语言开展的目的,游戏是对孤独症儿童进展语言训练的有效方法之一。以下是我们对孤独症儿童语言干预的一点做法和体会,在此与大家交流,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注重环境优化,创设交融性保教的大环境:在交融性保教的大环境中包含了物理环境和人际环境的创设。
1、物理环境:物理环境的创设中包含了个别训练和集体环境的创设两大方面。
〔1〕个别训练:对孤独症儿童进展一对一的个别训练是一个很重要的训练方式。在一日活动中,个别训练与集体教学是互相交融的,每天都要保证一段时间进展个别训练。因为孤独症儿童的个体差异很大,只有设计不同的教学策略,提供难度不同的教学材料,才能真正地使孩子学有所得。
A、创设专门的个别训练室:
训练室中配置一些个别训练的材料,并分割成易、中、难三个不同的层次,如图文配对连接、图卡字卡、看图说话等。
B、确立个别训练方案:
确立孩子当前最需要训练的内容以及预期要到达的目的。如针对孩子发音不准,说话模糊,存在构音困难,在个别训练时,我们就运用自编教材及软件,让孩子进展发音训练,听清发音,仔细观察发音时的口型和舌位,然后对着镜子观察自己的口型和舌位,反复练习,体会发音要领,掌握发音方法。而且还对他们制定了分阶段的、详细的训练方案:如第一阶***
2 段模拟声母、韵母和音节的发音;第二阶段模拟生字的发音,如妈妈、饭饭、手手等;第三阶段模拟单词的发音,如吃饭、洗手等;第四阶段模拟教师说一句完好的话,学习简单的句子,如“我在吃饭〞、“我要喝水〞等。
〔2〕集体环境的创设:
A、户外活动:
带着孩子参与到户外各类活动中,创设和轻度智残孩子一起活动的时机。孤独症儿童的动作才能特强,他们的运动量也很大,很喜欢到操场上玩大型运动器械,我们就每周安排两次与轻度智残孩子一起进展户外活动,在活动中鼓励轻度智残孩子与他们交流。教师也有意识地引导孤独症儿童与他们一起交流,让他们跟着轻度智残孩子一起学习排队,玩跷跷板,并学念简单的儿歌。
B、统合训练室:
孤独症儿童都存在着感觉统合失调的现象,创立统合训练室,运用器械对他们进展感觉统合训练,帮助孩子趋于稳定和平衡,为语言训练打下良好的根底。
2、 人际环境:人际环境中包含了两大依恋:师生依恋和同伴依恋〔既同伴支持〕。
〔1〕师生依恋:师生依恋是进展语言训练的根底。它包含了接纳、身体接触、情感支持三方面内容。
A、接纳:
孤独症儿童由于身心的特点,情感极不稳定,不易接近周围的人,对情感的体验也不深化。要想对其进展教育干预,双方的互相接纳是前提,要让他们在内心里接纳教师,信任教师,只有这样才会在以后的训练中顺利听从指令,承受训练。琪琪是个孤独症儿童,刚进校时,由于不适应新的环境,整天趴在窗户上哭,不让教师碰一下,更别提对她进展训练干预了,教师试着一次又一次的接近她,起先经常会遭到她的反对、排挤,尽管这样,教师还是寻找时机
接近她,学她的语言,学她的动作,并用亲切的语言与孩子说话,还拿出她喜欢吃的QQ糖和最喜欢的玩具进展鼓励、抚慰,使孩子渐渐地接纳喜欢教师,并能承受对她进展语言训练。
B、身体接触:
孤独症儿童他们不喜欢身体的接触,而身体的接触是建立情感的根底,是进展语言训练的第一步。涛涛是一个孤独症儿童,喜欢一个人玩耍,眼睛不愿与教师对视,不喜欢别人碰他。为了对孩子进展语言训练,教师要想尽甜言蜜语,为孩子准备他喜欢的食品和玩具,并适当的满足他的某些需要,在孩子被吸引住的一刹那,教师可摸摸孩子的头,拍拍孩子的肩、再顺势把他搂在怀中,表示教师是多么的喜欢他。这时,孩子一般都会愿意与你接触,也不会有太冲动的情绪。因为他知道,教师不会伤害他,教师是喜欢他的。
C、情感支持:情感的支持将使孩子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在语言训练的过程中,运用最多的策略是鼓励。才能再弱的孩子也有他的“闪光点〞,从发现他们的优点入手,及时地给予肯定与鼓励,不断强化其积极向上的认同心理,不放过一个微小的动作,只要是行为意义积极的,都可用“做得好〞、“你真行〞、“你真棒〞等语言进展鼓励。对于语言开展特别迟滞的孩子,适当降低标准,使孩子有成功的时机,这样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它会使孩子从不难获得的成功体验中获得自信。当孩子获得点滴进步时,那么可适当地夸张孩子的进步,因为孩子能有进步,对他来说是不容易的,教师的夸奖“进步真大〞能调动孩子心理中的积极因素,使孩子期望自己能有更大的进步。
〔2〕 同伴依恋〔即同伴支持〕:
孤独症儿童进校后接触最为频繁的对象是他们的同龄伙伴,他们之间的互相作用对其语言的开展在某种意义上更胜于教师的教育。因此,有目的有方案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创设有利于孩子交往的客观环境,为他们提供充分交往的时机,以利于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3 它包含了与正常儿童的游戏、正常儿童的示范等内容。
A、与正常儿童的共同游戏:
由于孤独症儿童人数不多,在集体活动中缺少气氛,所以每周安排孤独症儿童和正常孩子一起活动。如每周一次的角色游戏、体育活动、学习活动,每月共同进展一次的主题活动……在共同的游戏中,正常孩子的积极热情会感染他们,充分的调动起他们学习积极性。如为了进步孤独症儿童自我认知的才能,帮助他们理解“男〞、“女〞的区别,教师请来了普通班级中的两位男孩和女孩,与他们一起做游戏,在游戏中区分“男孩〞、“女孩〞的不同。
B、正常儿童的示范:
示范是对孤独症儿童进展语言训练的又一策略,而正常孩子的示范又有着更深一层的意义。在区分“男孩〞、“女孩〞的活动中,教师先问正常孩子:“你是男孩还是女孩?为什么?〞在孩子正确地示范说出后再引导孤独症儿童说说,这时他们能积极地模拟着,也乐意地学着说话。
〔3〕创设各类游戏环境:创设角色游戏、主题活动、区域活动的环境,为自闭症幼儿提供语言学习的时机。
A、角色游戏:
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为了引导孤独症儿童玩角色游戏,教师经常带他们到普通班级参与角色游戏。当孩子们跨入普通班级门口时,教师首先提醒他们与班级教师打招呼:“教师早〞、“教师好〞等一些简单的礼貌用语。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也会模拟其他小朋友扮演喜欢的角色,如医生、超市的营业员等。为了使游戏进展下去,角色与角色之间要发生联络,当孤独症儿童没有才能去联络、沟通时,教师要鼓励普通孩子去与他们沟通,向他们提一些简单的问题,在教师的提示下孤独症儿童也要试着作出简单的答复。有时在活动中,孩子们之间难免会发生冲突,如争夺玩具等,这时,教师可鼓励孩子动脑筋,想方法,或者提醒他们说一句好听的话:“请你……〞,也可鼓励孩子去求助其他教师:“*教师,我要……〞。在这样的情景中,孩子迫切需要解决当前的问题,说话的欲望就比拟强烈,此时说出来的话语与当前的场合比拟吻合,而不再出现乱说话的现象。
B、主题活动:
经常开展主题活动,不仅能训练孩子们的语言,还能促进孩子们之间的交往。如在?大一岁了?的主题活动中,普通班级的孩子用完好连接的语言讲述新年的到来,大家都长大一岁了,要努力地学习各种本领,孤独症儿童要求认真地听他们讲话,在活动最后大家一起交换新年礼物时,那么要求每个孩子都说上一句祝福的话,在普通孩子的感染下,在教师的引导下,孤独症儿童也能说出一句话,如“祝你新年快乐〞、“请收下我的礼物〞等。在这种主题非常明了的气氛中,孤独症儿童语言学习的积极性高,效果也比拟好。
C、区域活动:
每天的区域活动也是自闭症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因为在活动中,孩子们能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的选择内容。在活动中可采取大带小的形式,即高年级的孩子带着孤独症儿童一起参与活动,互相之间要沟通,哥哥姐姐要问弟弟妹妹玩什么,还要教他们学说玩具的名称,如“娃娃〞、“积木〞、“皮球〞等,让这些孩子即玩得开心,又从中得到
了练习说话的时机。
〔二〕合理运用游戏训练策略,进步孤独症儿童的语言才能
策略一:用游戏法进步孤独症儿童承受性语言才能,学习听懂指令并能执行。
对孤独症儿童进展语言训练,必须从听懂话、理解别人的语言开场。游戏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贴近幼儿生活的游戏可以为其创设一定的交流情境,激发其说话的愿望。
活动1:小鸟飞 ***
4 为了让幼儿理解词“飞〞,“大风〞“快〞“慢〞等词或词组。教师就设计了游戏“小鸟飞〞:鸟妈妈带着小鸟们张开翅膀飞呀飞,大风来了飞得慢些,老鹰来了飞得快些。小鸟们边跟鸟妈妈飞边说:“小鸟飞呀飞,小鸟飞呀飞……。〞训练初期,他们不太愿意配合,教师可手把手地带着他们一起飞,还请普通班的幼儿一起参与,在一种非常融洽的气氛中鼓励、引导幼儿跟着一起游戏。
活动2:击鼓找物
教师用小棒击鼓,让孩子围着圆桌顺着一个方向走动,鼓声一停,那么让孩子停下,并按教师的指令去找物。如“把皮球拿过来〞、“把球给我〞等。因为孩子对敲鼓很感兴趣,教师就利用这一心理特点,当孩子拿对了就抱抱他,或者向他微笑表示表扬,最后让他敲一下鼓,然后再进展游戏。
活动3:小动物找朋友
为了训练孩子听到自己的名字有反响,可通过?小动物找朋友?这游戏进展练习。游戏开场时让孩子藏在椅子背后,教师模拟小动物的叫声,然后叫一小朋友的名字,如:“喵喵喵,***,在那里?〞要求孩子听到自己的名字能说:“到〞或者伸出头来。假如孩子没有反响,教师那么走到椅子背后给予再次的重复,假如孩子能说出“到〞或伸出头时,教师就表示:“你真棒,小猫和你做朋友!〞游戏初始阶段,可以两个教师配合或和家长一起对他们进展训练。
策略二:用游戏法进步孤独症儿童的模拟才能,促进幼儿的自我及他我的认知;指导幼儿能用恳求语和教师交谈。
对孤独症儿童来说,他们的一切学习就是模拟。教师要为他们创设游戏的环境,让他们在特定的真实的情景中通过学习模拟动作,在做做玩玩中从而习得模拟性语言,形成语言定势,促进他们的语言开展。
A、模拟动作:游戏?请你照我这样做?
通过游戏?请你照我这样做?,模拟指认五官。如教师指着自己的眼睛说:“这是眼睛。〞让孩子也指着自己的眼睛说:“这是眼睛〞学说简单句。在屡次模拟的根底上,孩子就能自己指出五官,并能模拟说简单句了。教师还可用歌曲?五官歌?让孩子来学说名称,促进孩子的语言开展。
B、模拟语言:游戏?我会说?
教师创设游戏的情景:一个小朋友在看书,突然,他大声地说:教师我要喝水,接着教师允许他去拿杯子喝水,然后反复说几次,教师引导孤独症儿童模拟,用此方法还可模拟说:我要玩------等等。另外?传话游戏?也是孩子模拟教师语言的一个很好的游戏。
策略三:用游戏法进步自闭症幼儿的游戏才能,从而促进其应答性语言的开展。
孩子游戏行为程度的上下,直接影响着其语言的开展。在孩子的游戏中,教师以游戏的口吻介入孩子的游戏,进展指导和点拨,在进步孩子游戏程度的同时也促进了语言的开展。如在?娃娃家?游戏中,教师带着他们学做小客人,这时其他班级的孩子会热情的招待他们,教师可在一旁提示孩子,鼓励他们学说道谢的话。开场孩子对于教师的提问会没有任何反响,大约要经过一段时间以后,他们能跟着说,这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表扬。再过一段时间,只要得到暗示他们就能自己说:谢谢。接着,教师可提出更高一点的要求如:鼓励他们主动去恳求别人帮助。随着游戏的深化进展,孩子的游戏才能逐渐进步,他也想用语言来交流,当教师的提问时,孩子也愿意答复你。坚持一段时间,孩子的游戏程度会逐渐进步,同时说话的兴趣也同样会进步。
三、训练成效
经过近两年时间的对孤独症儿童语言训练的理论与研究,获得了一些成果:
1、语言理解才能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