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淹层解释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634.50 KB
- 文档页数:58
54随着油田的深入开发,石油开采进入后期阶段,储层高含水已成为普遍现象,采油的难度日益加大,水淹层的解释分析日益受到重视,有效的评价水淹层,搞清地下油水分布,对于提高产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油层水淹后,储层的流体比例、泥质含量、地层水矿化度及岩性的亲油水性等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因此储层的岩性、物性、油性、电性声学性特征也会出现比较明显的变化,水淹程度较高,当储层被水淹时,自然伽马发生畸变,自然电位基线漂移,电阻率数值和形态、地层压力和原始油层相比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因此,测井曲线对水淹层的判别比较直观,准确。
目前常用的测井判别水淹层的方法主要有裸眼井的自然电位基线偏移法、电阻率变化法、地层压力指示综合研究法和一些新方法以及开发测井中的生产动态监测,碳氧比测井等。
本文主要以裸眼井资料的一些常用测井方法为例,通过介绍水淹层对常规测井中的曲线的影响来确定判别水淹层。
水淹层的基本特征级常用分级,如表1所示。
产水率范围水淹级别F :≤10%油层10%<FW ≤40%4级(弱)水淹层40%<FW ≤60%3级(中)水淹层60%<FW ≤80%2级(较强)水淹层FW >80%1级(强)水淹层1 水淹层评价方法应用实例(1)自然电位基线偏移法:水淹层处自然电位曲线会发生基线偏移。
3োሖ图1 自然电位曲线发生偏移3号层自然电位基线发生明显偏移(见图1),为水淹层特征,解释为2级水淹层。
投产日产液30t,日产水15t,含水率50%。
(2)电阻率变化法通常情况下,油层电阻率较高,水淹后,油层电阻率会下降,通过与原始地层电阻率对比可判断是否水淹。
油层电阻率下降的越多,水淹越严重。
53号层对应邻井强吸水层,该层物性好,自然电位异常幅度较大,基线有偏移,且电阻率与原始地层电阻率(5Ω·m)比明显下降,解释为2级水淹层。
投产日产液37.2方,油10.8t,含水71%。
如果油层强淡水水淹时,部分储层也会出现电阻率异常高,甚至高于原始地层电阻率的情况,这种情况通常要认真分析后判别油层是否水淹。
水淹层测井解释方法及应用Ξ吴 畏(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油藏评价室 163712) 摘 要:本文课题主要以研究对象的地质状况及岩石物性资料、试油试水资料等与测井资料的关系,在对水淹层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套水淹层测井解释的适用方法。
本文主要介绍:利用混合地层水电阻率法定量解释水淹层的情况。
关键词:混合地层水;水淹层1 概述目前各大油田相继进入勘探开发后期,水驱油田测井解释方法的研究就被提到议事日程之上。
然而由于国内大油田的地质结构、开发现状及资源条件等均不同,尚没有一种通用、有效的水淹层解释方法。
对某油田而言,在注水开发早期,注入水一般都是淡水(或少量的淡、污水混注);到了开发中期,注入水一般以淡、污水混注为主;到了开发中后期,随着地下水采出量的增加,注入水一般以污水回注为主。
这样就使地层水性质变化很大,随着注水时间延长,储层的岩性、物性、电性、含油性差异也增大,给水淹层解释带来相当大的困难。
本文主要以某油田两个开发断块为研究对象,根据该断块的地质状况及岩石、物性资料等,在对水淹层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套水淹层测井解释的适用方法,主要内容包括:(1)测井资料的环境校正及标准化方法研究;(2)利用分形几何、神经网络技术进行岩性划分;(3)利用优化方法(动态规划)进行井间储层对比。
(4)水淹层定性、定量解释方法研究。
①利用模糊数学原理定性解释水淹层;②利用优化方法定量解释水淹层;③利用4m电阻率相对值法定量解释水淹层;④利用混合地层水电阻率法定量解释水淹层。
(5)水淹层解释成果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本文将主要介绍利用混合地层水电阻率法定量解释水淹层的方法和应用效果。
2 水淹层测井解释方法211 定性解释方法水淹层的定性解释方法,是老油田加密、调整过程中现场解释的一项重要技术。
定性识别水淹层,就是根据测井曲线判断油层是否水淹。
由水淹层水淹机理及特征可知,油层水淹处最基本的变化是地层水电阻率R w和地层含水饱和度的变化,孔隙度泥质含量和渗透率等性质的变化均不如R w和S w的变化明显。
一、水淹级别解释标准
测井解释在判断水淹层及水淹级别中,它采用的标准是根据含水率(Fw)而确定的,即:当Fw≤35%时,测井解释为低水淹(D);
当35%<Fw>75%时,测井解释为中水淹(Z);
当Fw≥75%时,测井解释为高水淹(G)。
众所周知,测井解释确定的是孔隙度和含油饱和度,而含油饱和度(So)与含水率(Fw)是有差别的,如何建立它们之间的关系,则可以通过建立试油结果与测井解释确定的含油饱和度的一个关系,找出其中的关联。
在建立了试油结果与含油饱和度的关系后,还需了解该油田的含油饱和度(So)、残余油饱和度(Soi)、束缚水饱和度(Swi)之间的关系。
这样,在确定剩余油饱和度后,根据剩余油饱和度(So)与含水率(Fw)的关系、剩余油饱和度(So)与残余油饱和度(Soi)和束缚水饱和度(Swi)之间的关系,确定水淹层及水淹级别。
我们通过对塔里木轮南油田的含水率、残余油饱和度(Soi)和束缚水饱和度(Swi)与剩余油饱和度的研究,确定了轮南油田水淹层的解释标准:
低水淹层:Φ>15%,Soi≥35%,Fw≤35%
中水淹层:Φ>15%,35%>Soi>25%,35%<Fw≤75%
高水淹层:Φ>15%,Soi≤25%,Fw>75%
须注意的是:①脉冲中子测井的俘获截面曲线的特征与感应测井曲线很相似,因此感应测井在特殊复杂层(如低阻层)解释中遇到的困难,同样在脉冲中子测井资料中也会遇到,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一种测井方法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②以前曾多次提过,无论那种方法所求剩余油饱和度都是有误差的,不能严格按其大小判断水淹级别。
L油田水淹层测井解释方法研究L油田储层地质情况复杂,断块发育,地层水变化复杂,水淹后测井曲线的水淹特征不明显,水淹层解释比较困难。
针对油田储层实际特点,从岩石物理实验、相渗实验入手结合取心资料以及加密调整井的生产数据,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和总结了工区水淹特征和水淹规律,形成了定性识别和定量计算判别储层水淹级别的方法,经油田试油和密闭取心资料验证,符合度高,适用性强,为油田后期的进一步开发和提高油气采收率提供了重要的解释方法。
标签:水淹层;测井解释;测井响应;电阻率相对值目前各大油田相继进入勘探开发后期,为了提高采油效率,各油田都不同程度地采用了注水驱油的方法,水驱油田测井资料的正确解释是十分重要的[1-2]。
针对L油田地质情况复杂、断块发育、注水效果差、井网不完善的特点,从岩石物理实验、相渗入手结合取心资料以及加密调整井的生产数据,采用理論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和总结了工区水淹特征和水淹规律,形成了定性识别和定量计算判别储层水淹级别的方法[3-4]。
1 水淹层测井响应特征分析L油田属于中孔、中低渗油田,分析研究区块水淹后测井曲线特征,油层水淹后,由于含油饱和度降低导致侧向电阻率曲线数值下降,被水淹的局部部位出现凹凸现象;水淹层具有局部水淹或水淹不均的特点,自然电位基线在部分水淹的地方发生偏移,但在测井曲线图上反映不明显。
2 水淹层定性划分对于研究区块,由于其独特的地质条件、沉积条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得除了电阻率曲线外,其他测井曲线反应都不明显,因此,能够用来判别水淹与否或水淹程度的测井信息主要为电阻率曲线。
由于电阻率的大小与孔隙度、含油饱和度、混合地层水电阻率以及泥质含量等有关,因此本身的大小也不能判断是否水淹或水淹程度,通过实验和观察得到的水淹层电阻率降低一般是指相对值,即水淹情况下的电阻率与没有水淹情况下的电阻率相比较而言的。
用数学式表示这种降低的方式:ΔR=(Rti-Rt)/Rti其中,ΔR表示水淹以后同没有水淹以前相比电阻率的变化率;Rt表示当前地层的电阻率,Ω.m;Rti表示原始地层电阻率,Ω.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