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有理数》-解答题专项测试(含答案解析)
- 格式:docx
- 大小:437.21 KB
- 文档页数:20
一、解答题
1.计算:(﹣1)2014+15×(﹣5)+8
解析:8
【分析】
先算乘方,再算乘法,最后算加法,由此顺序计算即可.
【详解】
原式=1+15×(﹣5)+8=1﹣1+8=8.
【点睛】
此题考查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注意运算的顺序与符号的判定.
2.计算
①115112236
②32112114132
③524312(4)()12(152)2
④213132123242834
⑤222019111()22(1)2
解析:①-2;②458;③-10;④-9;⑤-13.
【分析】
①先去括号和绝对值,在进行加减运算即可.
②先运算乘方,去括号,再将除法改为乘法,最后进行混合运算即可.
③先运算乘方,再去括号,最后进行混合运算即可.
④先运算乘方,利用乘法分配律去括号,再将除法改为乘法,最后进行混合运算即可.
⑤先运算乘方,再将除法改为乘法,再去括号,去绝对值,最后进行混合运算即可.
【详解】
①原式14171236
386176666
2. ②原式3274()(3)()48
2798
458.
③原式3132(4)12(1516)4
181214
10.
④原式1171542242424834
8335690
9.
⑤原式11(12)2(1)4
1(142)2
1(6)2
112
13.
【点睛】
本题考查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掌握有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计算
(1)28()5(0.4)5;
(2)1571361236;
(3)2336()(2)()(6)575;
(4)42019213(20.2)(2)(1)5;
(5)24512.5()(0.1)(2)(2)10.
解析:(1)3;(2)3;(3)667;(4)3;(5)315.4
【分析】
(1)先把运算统一为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再利用加法的运算律,把互为相反数的两数先加,从而可得答案;
(2)先把除法转化为乘法,再利用乘法的分配律把运算化为:1573636363612,再计算乘法运算,最后计算加减运算即可得到答案;
(3)把原式化为:233662557,逆用乘法的分配律,同步进行乘法运算,最后计算减法即可得到答案;
(4)先计算小括号内的运算与乘方运算,再计算中括号内的运算,再计算乘法运算,最后计算加减运算即可得到答案;
(5)先计算乘方运算,同步把除法转化为乘法,再计算小括号内的减法运算,同步进行乘法运算,最后计算加法运算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解:(1)28()5(0.4)5
2850.45
3.
(2)1571361236
157363612
1573636363612
123021
3.
(3)2336()(2)()(6)575
233662557
2366557
667
667
(4)42019213(20.2)(2)(1)5 1132212
313212
31212
131
3.
(5)24512.5()(0.1)(2)(2)10
1=2.5101632100
1164
1164
315.4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含乘方的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乘法分配律的应用,掌握运算法则与运算顺序是解题的关键.
4.计算:
(1)128715-; (2)3241223125.
解析:(1)2;(2)7.
【分析】
(1)先去括号,再进行有理数运算即可;
(2)根据有理数混合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计算可得.
【详解】
解:(1)12﹣(﹣8)+(﹣7)﹣15
=12+8﹣7﹣15
=(12+8)+(﹣7﹣15)
=20﹣22
=﹣2
(2)﹣12﹣(﹣2)3÷45 +3×|1﹣(﹣2)2|
=﹣12﹣(﹣8)×54 +3×|1﹣4| =﹣12+10+3×|﹣3|
=﹣12+10+9
=7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
5.出租车司机张师傅11月1日这一天上午的营运全在一条东西向的街道上进行,如果规定向东为正,那么他这天上午载了五位乘客所行车的里程如下(单位:km):8,6,3,7,1.
(1)将最后一名乘客送到目的地时,张师傅距出车地点的位置如何?
(2)若汽车耗油为0.08L/km,则这天上午汽车共耗油多少升?
解析:(1)在出车地点西边1千米处;(2)2升
【分析】
(1)计算张师傅行驶的路程的和即可;
(2)计算出每段路程的绝对值的和后乘以0.08,即为这天上午汽车共耗油数.
【详解】
解:(1)规定向东为正,则向西为负,
(+8)+(-6)+(+3)+(-7)+(+1)
=8-6+3-7+1
=-1千米.
答:将最后一名乘客送到目的地,张师傅在出车地点西边1千米处.
(2)(8+6+3+7+1)×0.08=2升.
答:这天午共耗油2升.
【点睛】
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注意要针对不同情况用不同的计算方法.
6.计算:
(1)412115(2)5
(2)1111243812(要求简便方法计算)
解析:(1)-21;(2)17
【分析】
(1)先进行幂的运算,再算括号里面的,去括号应注意括号前的负号,再算加减.
(2)除数和被除数同时乘24可得1111243812再算括号里的可得出答案.
【详解】
解:(1)原式=﹣16﹣[-11+1]÷(-2) =﹣16-5
=-21;
(2)原式=1111243812
=1832
1(7)
=17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以及乘方的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
7.计算下列各式的值:
(1)12433.55
(2)131(48)64
(3)22350(5)1
解析:(1)-24.3;(2)-76;(3)-12
【分析】
(1)先将减法化为加法,再计算加法即可;
(2)利用乘法分配律计算即可;
(3)先计算乘方,再计算除法,最后计算减法.
【详解】
解:(1)原式=243.2(3.5)
=-24.3;
(2)原式=131(48)(48)(48)64
=488(36)
=-76;
(3)原式=950251
=921
=9(2)(1)
=-12.
【点睛】
本题考查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熟记运算顺序和每一步的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
8.以1厘米为1个单位长度用直尺画数轴时,数轴上互为相反数的点A和点B刚好对着直尺上的刻度2和刻度8.
(1)写出点A和点B表示的数;
(2)写出在点B左侧,并与点B距离为9.5厘米的直尺左端点C表示的数;
(3)若直尺长度为a厘米,移动直尺,使得直尺的长边CD的中点与数轴上的点A重合,求此时左端点C表示的数.
解析:(1)点A表示的数是-3,点B表示的数是3;(2)点C表示的数是-6.5;(3)3-0.5a
【分析】
(1)根据AB=8-2=6,点A和点B表示的数是互为相反数,即可得到结果;
(2)利用点B表示的数3减去9.5即可得到答案;
(3)利用中点表示的数向左移动0.5a个单位计算即可.
【详解】
(1)∵AB=8-2=6,点A和点B表示的数是互为相反数,
∴点A表示的数是-3,点B表示的数是3;
(2)点C表示的数是:3-9.5=-6.5;
(3)∵直尺长度为a厘米,直尺中点表示的数是-3,
∴直尺此时左端点C表示的数-3-0.5a.
【点睛】
此题考查利用数轴表示数,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数轴上点移动的规律,熟记数轴上点移动的规律进行计算是解题的关键.
9.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数:14,1.5,3,0,2.5,52,并将它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解析:图见解析,1531.502.542
【分析】
在数轴上表示出各数,再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用“<”号把它们连接起来即可.
【详解】
解: 5=-5
如图所示:
故:1531.502.542.